人物简介
曾道唯,字元鲁,一字自庵。南海人。明神宗万历三十八年(一六一〇)进士,授刑部主事,转郎中奉差,江南审决,浙江恤刑多所平反,升常镇兵备道。明思宗崇祯七年(一六三四),历升湖广左参政,晋都察院左都御史,以父九十在堂,陈情终养。卒年七十六,有《介石斋》诸集。清黄登《岭南五朝诗选》卷四有传。维基
曾道唯(1573年—1648年),字元鲁,号自庵,广东南海县人,明末政治人物,进士出身。明万历三十八年(1610年)登庚辰科进士。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发生张差梃击案,授刑部主事,转郎中。刑部会同十三司官员举行会审,曾道唯参与。出参常镇兵备,转山东按察使,寻以病归。天启间起江西右布政,兵备抚州。时巨珰魏忠贤用事,道唯力辞不就。崇祯间起浙江右辖,调湖广左辖。时楚藩禄米外,庶宗口粮悉多虚伪,道唯厘剔滥冒,岁省公帑数万金。晋都察院左都御史,以父九十在堂,陈情终养归。防广郡荒旱,捐助赈济,乡人赖焉。先是南海县向有定弓加赋,道唯与兵部侍郎郭尚宾等公揭两府疏,除以他邑沙坦抵额,民困苏焉。居乡非公不谒当涂,历方伯,陟卿贰,如一日。明隆武二年(1646年)他在广州拥立唐王朱聿𨮁即位,年号绍武,被任命为东阁大学士。清军南下,攻克广州,绍武政权灭亡,曾道唯降清。永历二年(1648),李成栋反清复明,召用曾道唯,未至而卒。暮年究心医术,得养生法,卒年七十六。有《介石斋诗稿》传世。
人物简介
维基【生卒】:?—1657 【介绍】: 明末清初山东堂邑人,字蓬元。明万历二十九年进士,官至工部尚书。以军械不备,下狱,旋戍边。召还后授兵部侍郎。甲申之变时,曾受李自成军拷掠。寻南下福建,为明唐王浙直总督。顺治三年归清,官工部尚书,加太子太保。有《礼经集注》、《乐经集注》。
张凤翔(1577年—1657年),字稚羽,号元蓬,山东东昌府堂邑县(今山东省聊城县),明末清初政治人物、同进士出身。万历二十五年(1597年)丁酉科山东乡试第十四名举人,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登辛丑科进士,授直隶广平府推官,升吏部稽勋司主事,万历三十五年,任文选司主事。万历四十年,升任验封司员外、文选司郎中。泰昌元年,改任南京太常寺少卿。天启元年,任北太常寺少卿。天启二年三月,任右佥都御史、巡抚保定等地,此后叙平妖靖乱功,加升右副都御史。天启三年十月,加升兵部左侍郎,孙翕之荫锦衣卫百户,十一月刑部左侍郎乔允升升任尚书,张凤翔被命回部管事。丁忧归。天启五年正月起补原官,寻署部事,六月引疾求去,允之,寻为御史田景新、陈朝辅疏参为门户传头,东林帮手,被令冠带闲住并削荫子。崇祯元年,起为吏部左侍郎,次年升工部尚书,时清军入关,京师戒严,以都城悬帘狭薄,崇祯帝大怒,二年十一月与兵部尚书王洽同被入狱,谪戍陕西。四年四月,上念旱,释前工部尚书张凤翔、左副都御史易应昌、御史李长春、给事中杜齐芳、都督李如桢。明亡后归顺清朝,顺治三年,起用为户部右侍郎,请减山东加饷八十三万。顺治五年,改吏部左侍郎,加都察院右副都御史,请设三省总督,用张存仁平诸土寇。顺治八年,升任工部尚书,同年加太子太保。十年正月以年老致仕。顺治十四年卒,年八十一。十五年三月赐祭葬如例。
人物简介
【介绍】: 明广东香山人,字龙友,号家冈。万历四十七年进士。官少詹事。崇祯六年擢礼部尚书,旋入阁,与首辅温体仁不协,罢去。南明隆武帝召为内阁首辅。闽疆既失,赴广州,永历帝以原官召之,引疾辞去。有《宝纶阁集》。全粤诗·卷五七八
维基何吾驺,字龙友,号象冈。香山人。明神宗万历四十六年(一六一八)举人,四十七年(一六一九)进士,拟鼎甲,改二甲四名,由庶吉士历官少詹事。明思宗崇祯初,晋左春坊充经筵日讲官。会纂修《神庙实录》成,晋少詹事兼侍讲学士,历官正詹事。明思宗崇祯五年(一六三二)擢礼部右侍郎。六年(一六三三)十一月加尚书,同王应熊入阁,温体仁久柄政,欲斥给事中许誉卿,已拟旨,文震孟争之,吾驺亦助为言。体仁讦奏,帝夺震孟官,兼罢吾驺。居久之,唐王自立于福州,召为首辅,与郑芝龙议事,辄相牴牾。闽疆既失,永明王以原官召之,为给事中金堡、大理寺少卿赵昱等所攻,引疾去。顺治三年(一六四六)十一月桂王由榔称号于肇庆,适唐王聿键弟聿𨮁嗣为唐王者,与大学士何吾驺自闽浮海至南海,关捷先等首倡兄终弟及议。大学士苏观生遂与吾驺及布政使顾元镜、侍郎东莞王应华、南海曾道唯、总督林察等拥立聿𨮁,改年绍武。就都司署为行宫,应华、道唯并拜东阁大学士。招海上四姓盗,授总兵等官,与肇庆相拒。十二月十五日大兵克广州,时唐王聿𨮁方事阅射,急易服逾垣匿王应华家,俄缒城走,为追骑所获,投缳而绝。何吾驺及应华等悉降。卒于家。有《元气堂诗文集》三十卷、《经筵日讲拜稽录》四卷、《周易补注》四卷、《云笈轩稿》二卷和《石刻楷草四种》。清道光《广东通志》卷二八三有传。
何吾驺(1581年—1651年),初字瑞虎吾驺一名出自中国上古神兽驺吾,其形象一说是头黑色纹路的白老虎,另一说则是头五彩斑斓的长尾虎,因驺吾心地善良,从不吃有生命的物体,又在中国古代被视为祥瑞之兽,故何吾驺初字曰:“瑞虎”。,又字龙友,号象冈,晚号閒足道人。广东香山小榄镇(今中山市)人。进士出身。万历三十四年(1606年)中丙午科举人,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登己未科进士,授庶吉士,历官左春坊充经筵讲官,后升少詹事兼侍读学士。崇祯五年(1632年)擢礼部右侍郎。崇祯六年(1633年)升礼部尚书,任大学士兼代理首辅。因与文震孟为给事中许誉卿辩护,为温体仁讦奏,罢归。弘光元年(1645年)清军陷南京,唐王朱聿键召任首辅,与郑芝龙不合,顺治三年(1646年)十一月,与大学士苏观生等在广州拥立绍武帝,有足疾,后绍武帝殉国,遂回广东,是年十二月十五日,清军攻入广州,吾驺投降。称疾还乡,卒于家。
人物简介
维基【介绍】: 明江西峡江人,字仲含。万历四十四年进士。授工部主事、历郎中。天启二年迁常州知府。南畿守令苦于诸御史各巡一事,不胜其烦,樱牒都察院陈其弊。崇祯间为山东布政使,迁工部侍郎。以在山东任失陷数县事,被逮下刑部狱。大顺军破京师后,出狱南还。南明唐王起樱为吏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唐王败后,避居海上,后其地被兵,乃自杀。
曾樱(1581年—1651年),字仲含,号二云,江西省临江府峡江县(今江西省峡江县)人,明朝末期政治人物、进士出身。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登进士,授工部主事。天启年间,升任工部郎中;次年改常州府知府。天启七年,升浙江右参政。崇祯元年,授福建按察副使。崇祯四年,升福建按察使、同年改福建参政。崇祯十年,改湖广按察使、后再改山东右布政使。崇祯十四年,以右副都御史衔任登莱巡抚。次年,改南京工部右侍郎。之后历任兵部侍郎、蓟辽总督。明亡后,任南明隆武朝的工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太子太保,后改吏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永历五年(1651年),大清国张学圣、马得功乘虚袭厦门,“时曾樱在城中,或邀之遁,樱曰:此一块清净土,正吾死所,岂复泛海求活耶!遂自缢。时(农历)二月三十日也。门人阮旻锡、陈泰等冒险出其尸,乡绅王忠孝殓之,殡于金门。”(引自夏琳《海纪辑要》或《闽海纪要》)
人物简介
【生卒】:1583—? 【介绍】: 明广东顺德人,字亮垣,一字象甫,号玉仑。万历三十五年殿试第一,授修撰,历官礼部尚书。崇祯九年入阁,累加少傅,予告归。后相南明永历帝,年老不能决事,数为台省所论列,乞归卒。全粤诗·卷五四○
维基黄士俊,字亮垣,号五崙。顺德人。明神宗万历三十五年(一六〇七)状元。授修撰,历官礼部尚书,官至武英殿大学士。明思宗崇祯九年入阁,累加少傅。后告归。唐王以原官召,未赴。后相永明王,耄不能决事,数为台省所论列,乞归卒。清康熙《顺德县志》卷八有传。
黄士俊(1570年—1661年),字亮垣,号玉崙。广东顺德县(现顺德区杏坛镇右滩村)人,祖籍福建莆田黄岸。明末政治人物。黄士俊为万历三十一年(1603年)癸卯科广东乡试举人,万历三十五年(1607年)丁未科殿试位列一甲第一名,授翰林院修撰。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任太子洗马,历春坊官、詹事府詹事、侍读学士、玉牒馆总裁。崇祯二年(1629年),升任礼部尚书,协理詹事府事。崇祯九年(1636年),任东阁大学士。崇祯十年(1637年)为文渊阁大学士。历加太子太保、太子太傅、少傅。清兵入关后,士俊未保晚节,薙发易服。清顺治六年(南明永历三年,1649年己丑)黄士俊往肇庆觐奉南明永历帝,惜朝纲腐败,遂辞官,回乡隐居。清顺治十八年(1661年)卒于家,享年91岁,谥文裕。
人物简介
伍瑞隆(一五八五 — 一六六六),字国开,号铁山,晚号鸠艾山人。香山(今中山)人。弱冠补弟子员。明熹宗天启元年(一六二一)解元。明思宗崇祯十年(一六三七)副榜。初授化州教谕,修《高州府志》,以信史称,擢翰林院待诏,迁户部主事,再迁员外郎,管仓场。十五年,任河南大梁兵巡道,旋署藩臬两司。谢病归。南明绍武帝立,拜太仆寺正卿。明亡,隐居邑之鸠艾山中。卒年八十二。善诗书画,有《临云集》、《辟尘集》、《金门草》、《白榆草》、《石龙草》、《雩乐林草》、《怀仙亭草》、《铁遂草》、《赋草》、《游梁草》、《少城别业近草》、《鸠艾山人赋》等。清康熙《香山县志》卷七、清乾隆《香山县志》卷六有传。伍瑞隆诗,诸别集多已佚,仅存日本内阁文库藏明天启四年刊本《临云集》十卷,该集一至五卷为诗,后五卷为文。今以《临云集》为底本整理。他书辑得佚诗,附于末卷之后。
人物简介
【生卒】:?—1646 【介绍】: 明江西吉水人,字晋卿。刘应秋子。崇祯十年进士第一,授修撰。以劾杨嗣昌夺情入阁忤思宗,谪福建按察司知事,移疾归。弘光帝立,召起故官,不赴。南都陷,携家将入福建,与杨廷麟共谋兴复,隆武帝授詹事兼兵部左侍郎,巡抚南赣。卒谥文忠。御选明诗姓名爵里
字孝则,吉水人。崇祯丁丑赐进士第一,授翰林修撰谪按察司知事寻复官维基
刘同升(1587年—1645年),字晋卿,又字孝则,江西吉安府吉水县人,状元。刘同升生于万历十五年(1587年),思宗崇祯十年(1637年)中一甲一名进士(状元)。授翰林院修撰。因反对杨嗣昌“夺情”入阁,被贬官福建,于是引病归乡。清兵压境,弘光元年(清顺治二年,1645年)南都破。江西诸府,惟赣州府独存。唐王朱聿𨮁(后为绍宗)升其为国子祭酒。自雩都县至赣县,与翰林杨廷麟共谋兴复,巡抚南赣。绍宗隆武元年(1645年)因劳而卒,谥文忠。
人物简介
维基【生卒】:?—1649 【介绍】: 明广平府曲周人,字见白,号皓月。天启五年进士。知泾阳县。拒建魏忠贤生祠。崇祯四年征授御史,疏劾首辅周延儒,被旨切责。又陈时事十大弊。八年,言任用辅臣事,忤温体仁,谪河南按察司检校。十六年,稍迁至漕运总督、淮扬巡抚。弘光时马士英欲用田仰,罢振飞。唐王立于闽,拜吏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清兵进仙霞关,唐王走汀州,振飞追赴不能及。后应桂王召,卒于途。
路振飞(1590年—1647年),字见白,号皓月,直隶广平府曲周县东关人,明末和南明重臣。天启乙丑进士。天启五年(1625年)登乙丑科进士,初任泾阳县知县,在任期间地方出现饥荒,路振飞设法蠲赈,抚集流移,前后救活了数万人。后来邻近的州县盗起,延及云阳,路振飞团练乡勇,又身先士卒督战,最终成功歼灭入侵的盗贼头领数十人,使得以后盗贼们「相戒毋敢入境」。又打通河运,致使泾阳出现「渭川百货咸集于泾,所省辇负费十之八」。路振飞也曾拒建魏忠贤生祠。崇祯四年(1631年)擢四川道监察御史,任内极言时弊,但多不被接纳。崇祯六年(1633年)巡按福建,海盗刘香勾结荷兰人入侵者犯边,振飞重用郑芝龙,平定刘香,驱逐荷兰舰队。崇祯十六年(1644年)秋,擢都察院右佥都御史,总督漕运,巡抚淮扬,任内派遣金声桓等分道防河,又团练乡兵,犒以牛酒,数年间便得强兵数万。甲申之变后,路振飞致书南京兵部尚书史可法,谓“伦序当在福王,宜早定社稷主”。明绍宗即位,于振飞有旧恩,下诏封振飞为右都御史、太子太保、文渊阁大学士兼吏部尚书等职。路振飞三子路泽浓年方十七,随父亲谒见隆武帝,隆武帝赐其名为太平,授锦衣卫百户、改兵部职方司主事,不久,升广西按察使司佥事。终官吏部尚书兼兵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隆武二年(清顺治三年,1646年)清兵陷仙霞关,绍宗走汀州,振飞亡海岛。永历元年(顺治四年,1647年),振飞南下投奔昭宗,是年四月二十二日病死于广州顺德陈村途中,谥文贞。
人物简介
林丹九(一五九一 — 一六四七),原名际亨,字一桂。镇平人。少贫,授徒自给。年三十始补博士弟子。生逢鼎革。清世祖顺治二年(一六四五),时岭外尚奉明唐王为主,丹九乃赴广州,登隆武举人。及清师入镇平,乡人据险自保,丹九居长潭石砦,都督许有信暨镇平令等屡书招之出,丹九答书见志,终以不欲薙发为辞。顺治四年,丧母,服故明衣冠,投长潭石厓死,门人私谥为文节先生。清道光修《石窟一徵》卷九有传。
人物简介
维基【生卒】:约1591—1646 【介绍】: 明贵州贵阳人,字瑶草。万历四十七年进士。授南京户部主事,历郎中、知府。崇祯五年,任宣府巡抚,以公帑馈遗朝贵,坐遣戍。流寓南京,与阉党阮大铖相结。十五年起为兵部右侍郎,总督庐、凤等处军务,防御农民军。清兵破北京,与江北诸镇将拥立福王朱由崧,进东阁大学士兼兵部尚书,仍督师凤阳。士英不满,嗾诸将疏促史可法出督师,留己辅政。在位援引阮大铖,打击东林党人,招权罔利。清兵压境,一无筹划。及扬州失陷,南京危急,即仓皇南逃,鲁王、唐王皆拒不纳,其后,一说在太湖中被清兵俘杀;一说在浙江降清,又与唐王通消息,事泄,于延平被杀。
马士英(1596年—1647年),字冲然,号瑶草,贵州贵阳人,祖籍直隶仪真(今江苏仪徵),明末、南明政治人物,万历己未进士。弘光时官至东阁大学士、兵部尚书。清军破南京,马士英逃亡浙江,被俘身死。
粤公网安备44010402003275粤ICP备17077571号关于本站联系我们客服:+86 136 0901 3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