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朱椿

相关人物:共 15 位
共 15 首 第 1 页 下一页

人物简介

槜李诗系·卷三十一
万金(槜李英华姑苏志禅林诗辑俱作万金。蒋之翘云:皆误,当是力金),字西白,号白庵,吴郡人。早从衍道原出家,后依铭古鼎入道,住持秀州天宁寺,筑孤云庵以奉母。洪武初,诏主天界寺,开善世院,统领释教五年。敇建法会于钟山,总持斋仪,皆称为白庵金禅师。六年,举泐公自代,以母老辞归。有《澹泊斋稿》。
南宋元明禅林僧宝传·卷十一
力金禅师。
号白庵(有本。
名万金)。
吴门姚氏子也。
幼孤。
楞伽寺道原衍公。
牧金为沙弥。
衍绝世交。
筑碧山堂以自娱。
因以白庵号金。
且爱其姿。
乃资金行脚。
遂深入古鼎铭公之堂奥。
已而归吴。
垒土为孤云庵。
以事其母。
其母亦得悟焉。
元至正间。
浙宣政。
以净慈请金。
金不就。
乃开法瑞光。
次移嘉禾之天宁。
南北英灵。
集如箕敛。
元帝师大宝法王。
赠金号。
曰圆通普济禅师。
是时金之名日重矣。
愚庵素倔强不肯可。
诸方闻其名。
常致书问于楚石。
以为古鼎有子乎。
楚石亦因褒之。
其词曰。
道迈古今。
学兼内外。
白牙香象。
蹴踏而截流。
金毛狮子。
哮吼而踞地。
机用可谓逸群。
文章乃其游戏。
青天白日。
放古佛之瑞光。
闹市红尘。
阐湖南之祖意。
直得大海波翻须弥粉碎。
少林不识。
曹溪不会。
却净慈道愈高。
笑诸方进为退。
乃吾古鼎铭兄之的传。
妙喜杲祖之六世者也。
愚庵以为然。
作偈东金曰。
闻道湖南第一山。
交参龙象杂官班。
东头卖贵酒头贱。
空手来时赤手还。
顶𩕳一机犹掣电。
语言三昧若连环。
铁舡下载休轻举。
老叔谈禅亦强颜。
明初。
有诏主天界。
高帝留神内典。
而楚石愚庵辈。
亦赴焉。
金以犹子之列与之。
援经据论。
披诘玄理。
共大元叟家声。
五年。
敕集三宗二千人。
建钟山法会。
大驾临幸。
命金升座。
阐扬宗旨。
复命儒臣。
出众烧香。
疏曰。
无量太虚。
因三才而建极。
有涯沧海。
会八德以朝宗。
发含灵心里之花。
至哉先觉。
秉枢斗寰中之秉。
久矣高人。
则宝鉴当空。
自合昆冈之璧。
而玄珠在握。
谁停赤水之车。
化广无为。
音宣大吕。
岂非人天协赞。
日月双悬。
金曰。
皇风浩荡。
即凡心而印佛心。
慈泽弥漫。
据圣智目开世智。
乃拈香鞠躬起立曰。
会么。
打面还他州土麦。
唱歌须是帝乡人。
便下座。
高帝大悦。
万众称善。
金年暮欲谢退。
不可。
乃喟然曰。
吾以虚名滥当圣代。
每怀煨芋诸公。
予不逮矣。
遂称病笃。
解还旧隐。
未久圆寂。
塔于嘉兴环翠兰若。
初高帝。
诏选名宿。
辅导诸藩。
蜀王椿
师事见心复。
复名溢都中。
金叹曰。
复公其不免耳。
复果罹难而终。
故诸方嘉金靖退。
为丛林福云。
赞曰。
水火相憎。
铛居其中。
则世味以调。
邪正相反。
智居其中。
则精神俱化。
而铭公之摄六宗。
其智能过于调化者也。
丹青虽异。
文彩全施。
贵其知宜也。
天岸虽高。
明舟不犯。
贵其用意也。
象源之继径山。
乃良于知宜。
而用意焉。
知退而不知进者。
滞于寂也。
知进而不知退者。
伤于勇也。
白庵其无滞伤之病。
与师资鼎峙。
俾风化有醐酪之纯。
其流慈岂小小哉。
补续高僧传·习禅篇
力金。字西白。吴郡姚氏子。七岁颖悟异常。一日请于母曰。儿患世相起灭不常。将求出世间法。可乎。母曰。出家甚苦。尔年幼。岂能堪之。曰。儿心乐之。自无苦也。请之不已。母知其志不可夺。俾依吴县宝积院道原衍法师。后见古鼎铭公于径山。悟人甚深。声光烨烨。起丛林间。至正丁酉。出世住苏之瑞光。会嘉兴天宁寺灾。郡守贰咸以非师不足起其废。具币遣使。力迎致之。师至。未久。俨如兜率天宫下现人世。经过者。无不瞻礼赞叹。帝师大宝法王。贤师之行。授师以徽号。师自幼丧父。唯有母存。乃去城一舍。筑孤云庵。以奉养焉。或议之。师喻之曰。尔不见编蒲陈尊宿乎。何言之易易也。洪武改元。有旨。起师住持大天界寺。万机之暇。时召入内庭。奏对多称旨。盖师精通西竺典。及东鲁诸书。其与荐绅谈论。霏霏如吐玉屑。故咸乐与之游。四年命师总持钟山法会。凡仪制规式。皆堪传永久。寻以母年耄。举径山泐公自代。复还庵居。五年冬诏。复建会如四年。大驾临幸。诏师阐扬第一义谛。自公侯以至庶僚。环而听之。靡不悦服。一日忽示弟子曰。吾有夙因未了。必当酬之。汝等勿以世相遇我。未几示微疾。谢去医饮药食。委顺而化。茶毗。舍利无算。观者竞取之而去。师神观秀伟。智辩纵横。以宗教为己任。不畜私财。得财施辄举以给贫者。诚法门之伟人也。
新续高僧传·兴福篇第九之三
释力金,字西白。姓姚氏,吴人也。母周氏,梦一庞眉僧类应真者,直前麾斥,惊𧦝而觉,已而有孕。时至而育,奇芬满室。年方龀髫,广颡修颈,皙白如玉,见者爱怜。性尤颖悟,凡书一览,即能记忆。尝游佛寺,见像辄自下拜,信仰日深,因投县中宝积院,礼道原衍祝发。年十一受具戒,精研三观十乘之旨,领其枢要。衍主秀之德藏,金为纲维,轨范肃然。忽喟然叹曰:“名相之学,略谙之矣。盍弃诸缘,而往跻觉路。”遂更衣入虎林,谒古鼎铭于双径。一见以法器相期,示以德山见龙潭语。金奋然踊跃,直触其机,从而有契,遂为记堂。未几,分席后堂,敷宣大法,如山川出云,灵雨沾润,四众信服。复登前堂,声光烨烨,起丛林间。元至正丁酉,出主苏之瑞光寺,会嘉兴天宁寺灾,郡守贰咸以为非金不足以起废,具礼币遣使者力致之。金至,未久,俨如兜率天宫,下见人世道路,过者莫不瞻礼赞叹。帝师大宝法王闻其贤,授以圆通普济之号。有明初兴,洪武改元,弘阐佛乘,首开善世院。俾擢有道浮屠莅天下名山。杭之净慈主席尚虚,佥欲起金居之,疏币交至。浙江省丞,复遣使趣之。金皆力辞。既而有旨,起住大天界寺。先夕有仆梦花,发如芙蓉,光彩绝异。旁一人曰:“此花天子当取之而去。”旦而命下,果符所兆。金既应诏至阙下,见于外朝。慰劳优渥,即令内官送其入院,赐以天厨法馔。万几之暇,时召入禁庭,奏对多称旨。盖金精通内典,博极群书,其与荐绅谭论,霏霏如屑玉,故咸乐与之游。至于勘辩学子,直指心源,宗说兼行,机用迭发,尤足使闻者敬仰。四年春,诏集三宗名僧十人,及其徒众二千,设广荐法会于钟山,命金总持斋事。于是灵承上旨,仪制规式,皆传之远永。五年,诏复建,会大驾临幸,诏金阐扬第一义谛。自公侯以至庶僚,环而听之,靡不悦服。一日忽示微疾,谢去医药饮食,手书一偈,委顺而化。洪武六年十二月二十四日也。停龛六旬,始行茶毗。其貌如生,火时获舍利无算。寿四十七,腊三十六。《三会语》有录。塔于嘉兴城西环翠兰若。金幼丧父,奉母至孝,为筑孤云庵奉之以居。或有议者,则婉告之曰:“不见编蒲陈尊宿乎,胡言之易易耶?”平生以宗教为己任,神观秀伟,智辩緃横。尝以《楞伽经》及《法宝坛经》为释门心要。当毒暑时,挥汗誊钞,锲梓以传弟子觉慧,深恐遗行将泯,因条系群行为书,乞金华宋濂为之铭云,文见《銮坡续集》。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331—1366 【介绍】: 元末随州随县人。
顺帝至正十一年,集乡人千余屯青山自保。
后附徐寿辉,任元帅,守沔阳。
十七年,纳义兵元帅杨汉策,袭取重庆。
徐寿辉命为陇蜀行省右丞。
次年克成都。
二十年,陈友谅杀徐寿辉,玉珍绝不与通,自立为陇蜀王
二十二年称帝,国号大夏,建元天统,设六卿,开科举,定赋税为十分取一,蜀人安之。
又遣兵取云南,遣使与朱元璋通好。
在位五年卒。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元明间湖广茶陵人,名光裕,以字行。
元末为全州学正。
入明,洪武初应聘至京,除无棣县丞,历胶州同知,擢至蜀府长史。
所至以教化为先。
十八年召为国子助教,见太祖讲《洪范》九畴,甚详明。
蜀献王椿好学,敬礼尤至,为构第,名安老堂。
工诗,清劲有法。
卒年八十。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357—1402 【介绍】: 明浙江宁海人,字希直,一字希古。
宋濂弟子,尽得其学。
洪武二十五年召至京,除汉中府教授,与诸生讲学不倦。
蜀献王闻其贤,聘为世子师,名其屋为“正学”,学者因称正学先生。
建文帝即位,召为侍讲学士。
修《太祖实录》,为总裁。
燕王朱棣起兵入南京,自称效法周公辅成王,召使起草诏书。
孝孺怒问“成王安在?”并掷笔于地,坚不奉命。
遂被磔于市,宗族亲友弟子十族数百人受牵连被杀。
有《逊志斋集》。
词学图录
方孝孺(1357—1402) 字希直,一字希古,别称缑城先生、正学先生、逊志、方文正公等。台州宁海人。幼警敏,双眸炯炯,读书日盈寸,乡人目为"小韩子"。从宋濂学,濂门下知名士皆出其下。先辈胡翰、苏伯衡亦自谓弗如。孝孺顾末视文艺,恒以明王道、致太平为己任。惠帝召为翰林侍讲,明年迁侍讲学士,更定官制,改文学博士。国家大政事辄咨之。时修《太祖实录》及《类要》诸书,孝孺皆为总裁。燕兵起,廷议讨之,诏檄皆出其手。 建文四年六月,金川门启,燕兵入,帝自焚,被执下狱,使草诏,坚不从,手书"燕贼篡位"四字,殉国。
黄鹤楼志·人物篇
方孝孺(1357—1402) 明代诗文家、学者。
字希直,又字希古。
宁海(今浙江)人。
洪武二十五年召至京,授汉中府教授;蜀献王闻其贤,聘为世子师,名其屋为“正学”,学者因称正学先生。
建文帝召为侍讲学士,任《太祖实录》总裁。
燕王朱棣起兵入南京,召其起草诏书,孝孺拒不奉旨,遂被杀,宗亲至友弟子凡八百馀人连坐被杀。
后追谥文正。
其学术醇正,文章纵横豪放。
曾撰《黄鹤楼诗卷序》(又题《书黄鹤楼卷后》),反映当时武昌地区战乱与《黄鹤楼诗卷》的编辑内容概略。
又作《武昌十景图序》,其中列入“石照亭”。
槜李诗系·卷三十九
字希直,宁海人。建文时,官翰林学士,死节。
明诗纪事·乙签·卷一
孝孺字希直,一字希古,临海人。洪武中以荐授汉中教授。建文中召为文学博士,靖难师入,召草诏,不屈死。有《逊志斋集》二十四卷。 (《四库总目》:孝孺学术纯正,而文章乃纵横豪放,颇出入于东坡,龙川之间。盖其志在于驾轶汉、唐,锐复三代,故其毅然自命之气,发扬蹈厉,时露于笔墨之间。燕王篡立之初,齐、黄诸人为所切齿,即委蛇求活,亦势不能存。若孝孺深欲藉其声名,俾草诏以欺天下,使稍稍迁就,未必不接迹三杨。而致命成仁,遂湛十族而不悔,语其气节,可谓贯金石动天地矣!文以人重,则斯集固悬诸日月不可磨灭之书也。) 《吾学编》:皇太子即位,廷臣交荐孝儒,侍讲筵,备顾问。孝孺德望素隆,一时倚重。上好读书,每有疑,即召使讲解。临朝奏事,臣僚面议可否,必命孝孺就扆前批答。孝孺尝作《书事》诗曰:「斧扆临轩几砚间,春风和气满龙颜。细听天语挥毫久,携得香烟两袖还。」又曰:「风软彤庭尚薄寒,禦炉香绕玉栏杆。黄门忽报文渊阁,天子看书召讲官。」 (《南濠诗话》:方正学先生集,传之天下,人人知爱诵之,但其多杂以他人之诗,如勉学二十四首,乃陈子平作,《渔樵》一首乃杨孟载作,又有《牧牛图》一绝,亦元人诗。 《梦蕉诗话》:方孝孺《过严子陵钓台长短句》云:「正人先正己,治国先齐家。如何废郭后,宠此阴丽华?糟糠之妻尚如此,贫贱之交安足拟!羊裘老子早见几,独向桐江钓烟水。」直于子陵心上说出。宋诗不及于唐,固也。或者矮观声吠并谓不及于元,是可笑欤!正学论诗云:「前宋文章配两周,盛时诗律亦无俦,今人未识仑派,却笑黄河是浊流。」「天历诸公制作新,力排旧习祖唐人,粗豪未脱风沙气,难诋熙丰作后尘。」 田按:希直文章渊源出于宋景濂,而学术街纯正则过之。姚江《明儒学案》云:「景濂氏出入于二氏,希直以叛道者莫过于二氏,而释氏尤甚,不惮放言驱斥,有明之学祖也。」诚为确论。太祖诛戮功臣,至末年文武名臣几尽,使得一二旧勋如宋国公、颍国公者,靖难之师,孰胜孰负未可知也。希直《送诚意伯孙士端归括苍》诗云:「海内只今无盗贼,幽州兴兵恼邦国。庙堂谋议岂无人,我怀中丞泪沾臆。呜呼志士古所稀,留侯武乡今是谁?九原招公傥可作,为解四海苍生危。」盖亦有慨于是,诵汉祖猛士之歌,同兹三叹。)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361—1400 【介绍】: 明浙江义乌人,字仲缙。
王祎子。
祎招谕云南被杀时,绅年十三。
受业于宋濂弟子,颇受器重。
题其书斋名“继志”。
洪武二十四年应蜀王聘,为成都府文学。
往云南求父遗骸,不得,因作《滇南恸哭记》。
建文时为国子博士,预修《太祖实录》。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361—1402 【介绍】: 明四川荣县人,初名志高,字仲常。
方孝儒任汉中教授时,子昭往从学。
蜀献王荐为县学训导。
建文初,预修《太祖实录》,授翰林检讨,官至刑部侍郎。
成祖即位,被杀。
明诗纪事·乙签·卷一
子昭初名志高,字仲常,荣县人。以荐为训导。建文初,授翰林检讨,累迁至刑部侍郎。永乐初,坐方党死。 (汪宗伊《表忠录》:子昭临刑诗曰:「两间正气归泉壤,一点丹心在帝乡。」时年四十一。)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402 【介绍】: 明福建人,一作徽州府人,初名久成,改名士恒,一名桓,以字行。洪武举人。授巩昌通判。官至河南参政,所至有善绩。与方孝孺友善,永乐初,坐方孝孺党被杀。有《闽南集》。
明诗纪事·乙签·卷一
居贞名桓,以字行,歙人。
洪武中举明经,授巩昌通判,迁礼部郎中,出为河南左参政。
永乐初,坐方党死。
有《闽南》、《关陇》、《归来》、《桧庭》诸稿。
(屠叔方建文朝野汇编:方孝孺之为汉中教授也,居贞以诗送之:「翩翩紫凤雏,羽翮备五彩。
徘徊千仞翔,馀音散江海。
于焉览德辉,济济锵环佩。
天门何嗟峨,群仙久相待。
农沐晞朝阳,夜息饮沆瀣。
如何复西飞,去去秦关外。
岐山谅匪遥,啄食良自爱。
终当巢阿阁,庶以鸣昭代。
」孝孺亦赠之诗,谓其为参政三年而去,吏民以不能留为憾。
事在洪武二十三年。
然其坐累岁月不可考,以方党故也。
田按:居贞与林公辅皆侯城畏友。
侯城《感旧》诗云:「雄文不见林公辅,病眼荒荒何处开?
」居贞作「翩翩紫凤雏」赠侯城以自爱为勉。
而朱竹云:「林公辅、郑居贞殆侯城弟子而兼朋友者。
」盖不知侯城弟子别有林、郑,非居贞与公辅也。
蜀献王《送胡志高赴汉中兼柬希直》云:「最哉今胡子,愿无愧郑林。
」末注云:「郑公智、林良显。
」《明史》亦称侯城门下士以身殉者有宁海郑公智、林嘉猷。
公智字叔贞。
《竹诗话》所引送居贞入成都》诗,乃送叔贞非送居贞。
《孙志斋集》具在,可覆检也。
嘉猷名升,以字行,后改名良显,侯城《感旧》诗第五首云:「林郑为文学我家,波澜议论阔无涯。
」第一首既云「雄文不见林公辅」,此复及之,不犯复乎!
又《送郑叔贞之成都》云:「两生万里来,讲道慰寂寞。
探奇忘旧悲,妙观有新乐。
宁知事多忤,重使叹离索。
林也前岁归,重来忘曩约。
郑子今复去,南行逾巘。
」林当指嘉猷,盖嘉猷曾以儒士校文四川也。
又云:「金门盛才彦,德星耀井络。
翙翙白凤群,岂复少一鹤!
」竹诧云:「居贞有『翩翩紫凤雏』一篇赠侯城,故答及之。
」盖由误以叔贞为居贞,因指嘉猷为公辅,「风雏」「凤群」,牵联附会,要非当日情事也。
御选明诗姓名爵里
字居贞,歙人。洪武中,举明经,官至河南左参政。永乐初,以方党坐法。有《闽南》、《关陇》、《归来》、《桧庭》诸槁。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明浙江浦江人,字子夷。
宋璲子。
奉母谪居茂州,得蜀献王周济,专心于学,尤工书。
建文初,入为翰林侍书。
祝渊 朝代:

人物简介

维基
祝渊(14世纪—15世纪),字季深,南直隶庐州府舒城县人。
祝渊是洪武二十年(1387年)的举人,二十一年(1388年)联捷进士,获授兵部主事,文章在同辈间得称颂,永乐年间蜀王朱椿就国,他获选为祠官,得对方重视,给予书室牌匾为「芝兰轩」,大学士刘三吾记下此事;之后祝渊外任龙游知县,为政廉洁公平,兴学劝农,深得民心,升国子监监丞致仕,死后入祀乡贤祠。

人物简介

维基
叶生,字则存,浙江慈溪人。
叶生为建文四年(1402年)举人,永乐二年(1404年)成进士,与同乡进士叶铭臻合称「丹山双凤」。
当时明成祖重视任命藩辅,命学士杨士奇遴选进士中学行优秀者充任,叶生居首而获授蜀府伴读,到蜀府后上呈《侯度章》二十章,蜀王朱椿感到喜悦,赐号「明德先生」;他的学问以主敬为先,正心复性为本,每次陈述经典都令蜀王肃襟危坐,适逢谷王朱橞谋反,蜀王召他商议,他严肃的说:「大义灭亲,应该当机立断。
」命属下奏疏向朝廷辩白,不久他在藩邸去世。
共 15 首 第 1 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