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王泽

相关人物:共 4 位
共 4 首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555—630 【介绍】: 隋唐时僧。徐州彭城人,俗姓刘。年十二出家。词辩无滞,文义俱扬。隋炀帝于江都建慧日道场,延慧乘住之,号家僧。大业中于四方馆仁王行道,敕慧乘为大讲主,所讲《涅槃》、《般若》、《金鼓》、《维摩》、《地持》《成实》等各数十遍。唐初住京师胜光寺。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十六 护教科(二)
彭城刘氏子。其先出汉裔。祖欣。梁直前将军琅邪太守。父雅。陈兵部郎中。 叔祖智强。少出家。负重名。陈任广陵大僧正。善成实论及大涅槃。乘年十二即师事强。服膺讲席。十六白强。听智嚼法师成实论。于杨都之庄严寺。时有陈方继梁统。而武帝尤崇尚教门。屡阅仁王。盛张斋席。乘因获对御论义。辞辨绝出伦辈。上为眷眄。四月八日。上又于寺义集。乘竖佛果出二谛外义。有法师。旧居开泰。后入祇洹。问曰。为佛果出二谛外。为二谛出佛果外。乘质曰。为法师出开泰。为开泰出法师。曰如鸳鸯不栖圊厕。曰释提桓因不与鬼住。曰鸠翅罗鸟。不宿枯树。曰大海不宿死尸。皭时在座叹曰。勍敌也。其锋难当。就上前。脱所著天柱纳伽黎赏之。由是声誉益起。桂阳王。毛尚书。江仆射。等并伸敬慕。 隋初太尉晋王于江都。建慧日道场。乘奉教旨迁住仍蒙待以家僧之礼邀与入朝遇净影慧远于讲次。谈论若倾注。远惊叹曰。何物吴僧如此。世岂复有愈于此者乎。盖未尝相识。而创见之也。归慧日。益纵材辨。寺之宿硕。咸屈伏。王闻之喜。赏帛百缣。隋高祖。将巡岱宗。驻跸伊洛。诏遣江南关东大德。登殿竖义。乘应诏。答者靡抗。上嗟异。隋开皇十七年。出所积。以金玉装饰香台一具。施维扬永福寺。隋大业六年。诏诸郡。别选三大德于东都四方馆。阐仁王经。仍诏乘充大讲主。连三昼夜不卧。驾幸张掖从之。诏为高昌王曲氏。开金光明。曲以发布地。籍乘升座。 八年上幸东都。京师造七层木塔二。荐皇考妣也。因诏乘持舍利以葬。俄而公卿士庶。列树胜幢。三十馀所。自兴善寺。迎佛灵骨。至禅定寺。乘演仁王经十二年。诏写龟兹国旃檀像于东都。以赐郡国。武德四年。国家初定天下。诏谓凡经乱地。僧之是非。难以分别。议于州县。可置一寺。寺留三十僧。以示宽恩。其馀壹从汰去。上以洛阳天下之都会。固非他处所得比拟。然而虽有伪郑之变。犹许二百馀僧。住同华寺况乘尝被污。而上素所钦向。亦莫之问。诏住胜光寺。寺寔秦国功德也。八年驾幸国学。行释奠礼。先是堂列三座。拟叙三宗。而儒杰释雄。李之俊伟。皆云合雾拥。以快观听。制曰。老教孔教。此土先宗。释教后兴。宜崇客礼。其令老先之孔次之。释又次之。时乘受众所推挹。已升座。闻制不觉失色。今上方在秦邸。位居百僚上。直视乘曰。但敷帝德。馀无所虑。乘乃唱曰。上天下地。荣贵所资。缘业所由。必宗佛圣。今将叙大致。合具礼仪。并合掌虔跪。使师资有据。于是自皇储已下。皆降席跪听。乘则前赞帝德。次述释宗。后以二难。双徵两教。上加叹美。顷之制问曰。昨有道士潘诞奏。以为悉达太子。不能得佛。六年求道。方得成佛。是则道能生佛。佛由道成。道。是佛之父师。佛乃道之子弟。故佛经云。求于无上正真之道。又曰体解大道。发无上意。外国语云。阿耨菩提。晋翻无上大道。以此言之。道大佛小。亦可知矣。乘对制。其略曰。聃生于周末佛出于周初。计其世。则二十许王。论其年则三百馀载。岂有昭王时佛。退求敬王时道乎。向者道士李仲卿。所叙之道。有太上大道。先天地生。郁勃洞虚之中。炜烨玉清之上。是佛之师。不言周之老聃也。三皇无聃。五帝无聃。而所谓道者。未尝无也。自关尹请著书。窦后命兴学。然后聃之道。始行世。而道非独指聃也。易曰一阴一阳之谓道。阴阳不测谓之神。夫阴阳且不可测其所生。而又奚能生佛哉。车胤云。在己为德。及物为道。殷仲文曰。德者得也。道者由也。论衡曰。立身之谓德。成名之谓道。道德也者。非必其人之霞服金冠玉圭朱履。别号天尊。居大罗之上。治玉京之中。而独名大道者也。贞观三年。乘于胜光寺。起舍利宝塔。像设庄严。备诸神变。并建方等道场。昼夜六时。行忏悔法以报圣上待遇之恩。四年十月二十日。终于所住房。春秋七十有六。门人道璋等。奉遗命。阇维于南山之谷口。敛馀烬。塔于胜光。沙门法琳制碑文。 惟乘。身历三朝。政移六帝。频婴宠顾。履接纶音。外则王公卿士。内则妃后嫔姬。皆禀戒香。共申师礼。所讲涅槃般若金鼓维摩地持成实等。各数十遍。 璋其族属之犹子也。善呗赞。职充都讲。
续高僧传·卷第二十四 护法下
释慧乘。
俗姓刘氏。
徐州彭城人也。
其先炎汉之绪。
祖欣梁真前将军琅琊太守。
父雅陈兵部郎中。
叔祖智强。
少出家。
陈任广陵大僧正。
善闲成论及大涅槃。
乘年十二。
发心入道。
仍事强为师。
服膺论席备探精理。
十六启强曰。
离家千里。
犹名在家沙门也。
诸广游都郡疏诸耳目。
强从之。
便下杨都。
听庄严寺智㬭法师成实。
爰始具戒。
即预陈武帝仁王斋席。
对御论义词辩绝伦。
数千人中独回天眷。
至四月八日。
陈主于庄严寺总令义集乘。
当时竖佛果出二谛外义。
有一法师英侠自居擅名江左。
旧住开泰后入祇洹。
乃问曰。
为佛果出二谛外。
二谛出佛果外。
乘质云。
为法师出开泰。
为开泰出法师。
彼曰。
如鸳鸯鸟不住圊厕。
乘应声曰。
释提桓因不与鬼住。
彼曰。
鸠翅罗鸟不栖枯树。
乘折云。
譬如大海不宿死尸。
于时㬭公处座叹曰。
辩才无碍其锋难当者也。
躬于帝前赏天柱纳袈裟。
由是令响通振邻国斯传。
陈桂阳王尚书毛喜仆射江总等。
并申久敬咸慕德音。
属陈季道离隋风远扇。
太尉晋王于江都建慧日道场。
遍询硕德。
乘奉旨延住。
仍号家僧。
后从王入朝频蒙内见。
时净影慧远。
道声扬播。
由来不面。
因过值讲即申言论。
义高词丽声骇听徒。
远顾曰。
何处吴僧唇舌陵人。
复岂逾此。
王闻之弥敬其词辩。
时慧日创立搜杨一化。
并号龙象咸问义门。
既爰初盛集法轮肇驾。
王乃请乘尽心。
言论不有见尊致结。
既承资蓄纵辩无前。
折关陈款皆倾巢穴。
甚称王望。
别赏帛百段。
暨高祖东巡岱宗銮驾伊洛。
敕遣江南吴僧与关东大德升殿竖义。
乘应旨首登。
命章对论。
巧问勃兴切并纷集。
纵横骆驿罔弗丧律亡图。
高祖目属称扬。
群英叹异。
开皇十七年。
于杨州永福寺。
建香台一所。
庄饰金玉绝世罕俦。
及晋王即位。
弥相崇重。
随驾行幸无处不经。
大业六年。
有敕郡别简三大德入东都。
于四方馆仁王行道。
别敕乘为大讲主。
三日三夜兴诸论道。
皆为折畅靡不冷然。
从驾张掖。
蕃王毕至。
奉敕为高昌王曲氏讲金光明。
吐言清奇闻者叹咽。
曲布发于地。
屈乘践焉。
至八年帝在东都。
于西京奉为二皇双建两塔七层木浮图。
又敕乘送舍利瘗于塔所时四方道俗百辟诸侯各出名珍。
于兴善寺北天门道南。
树列胜场三十馀所。
高幢华盖接影浮空。
宝树香烟望同云雾。
迎延灵骨至于禅定。
佥共请乘开仁王经。
华俗士庶正道日登。
咸嘉赏赞。
十二年于东都图写龟兹国檀像。
举高丈六。
即是后秦罗什所负来者。
屡感祯瑞故用传持。
今在洛州净土寺。
会隋室分崩唐皇御历。
武德四年扫定东夏。
有敕伪乱地僧是非难识。
州别一寺留三十僧。
馀者从俗。
上以洛阳大集名望者多。
奏请二百许僧住同华寺。
乘等五人敕住京室。
于时乘从伪郑词被牵连。
主上素承风问。
偏所顾属。
特蒙慰抚命住胜光。
秦国功德咸归此寺。
武德八年。
岁居协洽。
驾幸国学将行释奠。
堂置三坐拟叙三宗。
众复乐推乘为导首。
时五都才学三教通人。
星布义筵云罗绮席。
天子下诏曰。
老教孔教此土先宗。
释教后兴宜崇客礼。
令老先次孔末后释宗。
当尔之时相顾无色。
乘虽登坐情虑莫安。
今上时为秦王。
躬临位席。
直视乘面目未曾回。
频降中使十数教云。
但述佛宗光敷帝德。
一无所虑。
既最末陈唱谛彻前通。
乃命宗云。
上天下地荣贵所资。
缘业有由必宗佛圣。
今将叙大致理具礼仪。
并合掌虔跪。
使师资有据。
声告才竟。
皇储以下爰逮群僚。
各下席䠒跪伫聆逸辩。
乘前宣帝德云。
陛下巍巍堂堂。
若星中之月云云。
次述释宗。
后以二难双徵两教。
玄梯广布义网高张。
莫不蹑向风驰应机云涌。
既而天子回光敬美其道。
群公拜手请从弘业。
黄巾李仲卿。
结舌无报。
博士祭酒等。
束体辕门。
慧日更明法云还布。
当又下诏问乘曰。
道士潘诞奏。
悉达太子不能得佛。
六年求道方得成佛。
是则道能生佛。
佛由道成。
道是佛之父师。
佛乃道之子弟。
故佛经云。
求于无上正真之道。
又云体解大道发无上意。
外国语云阿耨菩提。
晋音翻之无上大道。
若以此验。
道大佛小。
于事可知。
乘报略云。
震旦之与天竺。
犹环海之比麟洲。
聃乃周末始兴。
佛是周初前出。
计其相去二十许王。
论其所经三百馀载。
岂有昭王世佛而退求敬王时道乎句虚验实足可知也。
仲卿向叙。
道者有太上大道。
先天地生。
郁勃洞虚之中。
炜烨玉清之上。
是佛之师。
不言周时之老聃也。
且五帝之前未闻有道。
三王之季始有聃名。
汉景已来方兴道学。
穷今讨古道者为谁。
案七藉九流。
经国之典。
宗师周易。
五运相生。
既辟两仪。
阴阳是判。
故曰一阴一阳之谓道。
阴阳不测谓之神。
天地于事可明。
阴阳在生有验。
此理数然也。
不云有道先天地生。
道既莫测从何能生佛。
故车胤云。
在己为德及物为道。
殷仲文云。
德者得也。
道者由也。
言得孝在心由之而成也。
论衡云。
立身之谓德。
成名之谓道。
道德也者为若此矣。
卿所言道宁异是乎。
若异斯者不足归信。
岂有头戴金冠身被黄褐。
鬓垂素发手把玉璋。
别号天尊居大罗之上。
独名大道治玉京之中。
山海之所未详。
经史之所不载。
大罗既焉有之说。
玉京本亡是之谈。
言毕下座。
举朝属目。
此时独据词宗。
馀术无为而退。
一席杨扇万代舟航。
可尚可师立功立事。
近假叨幸之力。
远庇护念之恩也。
贞观元年。
乘以衔荷特命义须崇善。
奉为圣上于胜光寺起舍利宝塔。
像设庄严备诸神变。
并建方等道场。
日夜六时行坐三业。
以贞观四年十月二十日。
终于旧房。
春秋七十有六。
门人道璋先奉遗旨。
于南山谷口焚之。
私敛馀灰还于胜光起塔。
沙门法琳为制碑文。
见于别集。
惟乘释蒙据道护法为心。
抚物恤穷弥留情曲。
而词辩无滞文义俱扬。
写送若流有逾宿诵。
此之一术殁后绝踪。
而身历三朝政移六帝。
频升中殿面对天颜。
神气消散映彻墙仞。
自见英德莫不推焉。
又卿士王公妃嫔庶族。
皆禀涂香申明供礼。
所讲涅槃般若金鼓维摩地持成实等。
各数十遍。
璋即乘之犹子也。
少所恭奉。
立性诚悫偏能呗赞。
清啭婉约有势于时。
每为都讲亦隶伦则。
京邑后附多向其尘云。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846—904或907 【介绍】: 唐末池州石埭人。字彦之,号九华山人。传为杜牧出妾所生子。早有才名,屡试不第。后以诗谒朱温,受荐于礼部,中大顺二年第八名进士,时年四十六。以世乱,旋归山。宣州节度使田頵辟为从事。唐昭宗天复三年,頵起兵叛杨行密,遣其奉使于汴。及頵败死,温以其才表授翰林学士、主客员外郎、知制诰。一说时为天祐初,以遘重疾,旬日而卒。一说时为后梁建国初,五日而卒。工律绝,诗风浅易。有《唐风集》。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846—904 字彦之,号九华山人,排行十五,池州石埭(今安徽石台)人。相传杜牧为池州刺史时,妾周氏有孕,嫁乡人杜筠而生荀鹤(《二老堂诗话》引《池阳集》),后人多以为妄。早年读书于九华山,与顾云、殷文圭等为友。累举进士不第,漫游闽越、荆楚、梁宋等地,复归隐山中15年。昭宗大顺二年(891)登进士第,时危世乱,复还旧山。宣州节度使田頵辟为从事。天复三年(903),为頵出使大梁。頵兵败,遂留梁。天祐元年(904),朱温奏为翰林学士、主客员外郎,遇疾,旬日而卒(据《旧五代史》本传及岑仲勉《补唐代翰林两记》考證,《北梦琐言》谓天祐四年梁受禅后卒)。生平事迹散见《旧五代史》本传、《北梦琐言》卷六及卷七、《鉴诫录》、《唐诗纪事》卷六五、《唐才子传》卷九。荀鹤自云“诗旨未能忘救物”(《自叙》),于唐末乱离之中,上承元、白一派,以短小精悍之律绝、浅近通俗之语言,白描之手法,反映民生疾苦,抨击黑暗现实,自成一家,后人称为“杜荀鹤体”(《沧浪诗话·诗体》)。或以其诗“鄙俚近俗”而少之(《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卷二三引《幕府燕闲录》),未为笃论。著有《唐风集》(又称《杜荀鹤文集》)3卷,今存。《全唐诗》存诗4卷,《全唐诗续拾》补入4首,断句6。
唐诗汇评
杜荀鹤(846-904),字彦之,号九华山人,池州石埭(今安徽石台)人。相传为杜牧出妾之子,实妄。初贫寒,读书九华山,与顾云、殷文圭等为友。累举进士不第,后归隐山中十五年。大顺二年(891),登进士第,时危世乱,复还旧山。宣州节度使田頵辟为从事。天复三年,出使大梁。值頵兵败,遂留大梁。天祐元年,朱温奏为翰林学士、主客员外郎,遇疾,旬曰而年。荀鹤工近体诗,于晚唐自成一体。初及第时,自编歌诗为《唐成集》三卷。今存《杜荀鹤文集》三卷。《全唐诗》编诗三卷。

作品评论

顾云《杜荀鹤文集序》
(河东裴公)以生诗有陈(伯玉)体,可以润国风,广王泽,故擢以塞诏,竞勉为中兴诗宗。
生谢而退。
明年,宁亲江表,以仆故山偕隐者,出平生所著五七言凡三百篇见简。
其雅丽清省激越之句,能使贪吏廉、邪臣正、父慈子孝、兄良弟悌,人伦之纪备矣。
其壮语大言,则决起逸发,可以左揽工部袂,右拍翰林肩,吞贾、喻八九于胸中,曾不虿介。
或情发乎中,则极思冥搜,神游希夷,形兀枯木,五声劳于呼吸,万象悉于抉剔,信诗家之雄杰者也!
鉴诫录
梁朝杜舍人荀鹤为诗愁苦,悉千教化,每于吟讽,得其至理。……杜在梁朝,献朱太祖《时世行》十首,欲令太祖省徭役,薄赋敛。是时方当征伐,不洽上意,遂不见遇,旅寄寺中。敬相公翔谓杜曰:“希先辈稍删古风,即可进身,不然者虚老矣。”杜遂课颂德诗三十章,以悦太祖。议者以杜虽有玉堂之拜,顿移教化之词,壮志清名,中道而废。
旧五代史本传
(荀鹤)善为诗,辞句切理,为时所许。
云谷杂记
顾云序其集(按指荀鹤《唐风集》)云:“壮语大言,则决起逸发,可以左揽工部决,右柏翰林肩。”是以荀鹤可并李、杜也。荀鹤之诗溺于晚唐之习,盖韩偓、吴融之流,以方李、杜则远矣。然解道寒苦羁穷之态,往往有孟郊、贾岛之风。
《艺苑雌黄》
唐风集》中诗极低下,如“要知前路事,不及在家时”、“不觉里头成大汉,初看竹马作儿童”之句,前辈方之为《太公家教》。惟《春宫怨》一联云:“风暖鸟声碎,日高花影重。”为一篇警策。而欧阳永叔《归田录》乃公周朴之句,不知何以云然。
唐才子传
荀鹤苦吟,平生所志不遂,晚始成名,况于乱世,殊多忧惋思虑之语,于一觞一咏,变俗方雅,极事物之情,足丘壑之趣,非易能及者也。
唐音癸签
杜彦之俚成,以衰调写衰代,事情亦真切。
《唐诗品汇删•七言律》
杜荀鹤、李山甫则委巷说矣。
《网师园唐诗笺》
彦之诗风神隽雅。
《石园诗话》
晚唐诗人有佳句而多俗言者,杜彦之荀鹤是也。“承恩不在貌,教妾若为容”、“溪山入城郭,户口半渔樵”、“古宫闲地少,水港小桥多”、“九州有路休为客,百岁无愁即是仙”、“故园何啻二千里,新雁才闻一两声”、“高下麦苗新雨后,浅深山色晚晴时”,皆为佳句。“生应无暇日,死是不吟时”、“举世尽从愁里过,谁人肯向死前休”,虽俗而有意趣。其馀如“世间何事好,最好莫过诗”、“争知百岁不百岁,未合白头今白头”之类,未免诗如说话矣。其起结之句,尤多率易。
爱日精庐藏书志
引叶坦跋:其诗虽晚唐,直入风雅,亦工部之的派也。佳章妙笔,可称合璧。
《东目馆诗见》
杜荀鹤近体直摅胸臆,有一唱三叹之妙。
《诗学渊源》
(荀鹤)诗思清奇,以大历为归。七言气质尤高,为晚唐之上乘。
僧宗季 朝代:五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48 【介绍】: 五代时僧。临安人,俗姓俞。初出家于欣平寺,后于杭州龙兴寺讲经四十余年,出弟子七八百人。道行孤僻,性情方正,誓不趋俗舍,孜孜手不释卷而终。有《永新钞》、《晖理钞》、《弥勒成佛经疏钞》等。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二十 持志科
俗俞姓。临安人。方稚齿。嬉戏邻家树下。忽天震其树。季随僵仆。有姊尼。趋抱以察其色曰。此以怖昏。非死也。小待且苏。无复虑。已而果然。遂勉其亲。令出家。事欣平寺大德为师。俄从巨信论师。禀名数论于三衢。时钱唐僧正蕴让。与闾丘方远。江东罗隐。二先生游。季见而申问。遂作二百语以贽焉。让大叹赏。乃请就龙兴寺开讲。以训迪后学。四十馀年。获弟子七八百辈。终于乾祐之戊申初。季尝于讲次。见一异僧。语作胡音。季因问其西域未来经论。殊有感发。撰永新钞释般若心经。晖理钞。释上生经弥勒成佛经。及诸补阙义章。可数十卷。并行于世。季气志雄迈。情性方正。寡言笑。眇目下视。操守坚确。虽屡空。裕如也。故此宗。至今繁衍云。
宋高僧传·卷第七 义解篇第二之四
释宗季者。
俗姓俞。
临安人也。
稚齿瑰伟心志刚直。
尝天震邻家树。
季随僵仆。
有姊尼抱就膝。
视之曰。
此非震死且有生候。
至夜未央苏而复作。
遂劝令出家。
事欣平寺僧。
后往衢州投巨信论师学名数论。
文义淹详且难诎伏。
锋芒如也。
迨回杭龙兴寺召讲。
时僧正蕴让给慧纵横两面之敌也。
与闾丘方远先生江东罗隐为莫逆之交也。
见而申问。
季作二百语詶之。
让正赏叹。
遂请开讲四十馀年。
出弟子七八百人。
汉乾祐戊申岁。
疾终于本房。
初季讲次。
遇一异人。
作胡语问西域未来之经论。
一众惊然。
季眇二目。
曾夜行感神光。
引之常览古师之述作。
曰可俯而窥也。
遂撰永新钞释般若心经晖理钞解上生经弥勒成佛经疏钞补猷钞阙诸别行义章。
可数十卷。
并行于世。
季道行孤僻性情方正。
寡言语气貌高迈。
誓不趋俗舍。
暨老恳请亦罕赴白衣家。
居唯屡空衎然自任。
而孜孜手不释卷。
乐道向终。
至今此宗越多。
弟子讲导不泯焉。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121—1200 【介绍】: 金代州五台人,字信之。海陵天德三年进士,调崞县丞。世宗时为横海军节度使,筑黄河故道堤防,以御北决之水。章宗时,累知大兴府事,终震武军节度使。赋性刚直,果于从政,又善弈棋,当世第一。
中州集
大节,字信之,五台人。
天眷中进士,与兴陵有藩邸之旧,爱其真淳,甚倚重之。
历横海军节度使,咸平大兴尹、吏部尚书、河东北路兵马都总管。
明昌初请老,特授雁门节钺,除其子嵓叟忻州刺史,以荣其归。
信之好奖进士类,沧州徐韪、太原王泽、大兴吕造经其指授,卒成大名,士论以风鉴归之。
嵓叟字梦弼,亦第进士,历岚、潞、怀三州节度,终于集庆军。
屏山谓吏事不及乃父,而以长厚见称。
子待举,台掾选授奉御。
正大末,从车驾东狩,不知所终。
孙绍祖,在东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