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简介
御选明诗姓名爵里
初名寓,以字行,泰和人。建文时以辟召入翰林永乐初改编修入直文渊阁累官少师华盖殿大学士赠太师谥文贞有沙羡石台东里诸集明诗纪事·乙签·卷三
士奇名寓,以字行,泰和人。建文时,以荐授教授,旋入翰林充编纂官。试吏部,授吴府审理副,仍供馆职。永乐初,改编修,入内阁典机务。历侍读、左中允、左谕德学士,改左春坊大学士,仍兼翰林学士。隆庆初,擢礼部侍郎,兼华盖殿大学士,进少傅,兼兵部尚书。正统初。进少师。卒赠太师,谥文贞。有《东里全集》九十七卷、别集四卷。 (《四库总目》:明初三杨并称,而士奇文章特优,制诰碑版,多出其手。仁宗雅好欧阳修文,士奇文亦平正纡馀,得其仿佛,故郑瑗《井观琐言》称其文典则无浮泛之病,杂录细事极平稳不费力。后来馆阁著作沿为流派,遂为七子之口实。然李梦阳诗云;「宣德文体多浑沦,伟哉东里廊庙珍。」亦不尽没其所长。盖其文虽乏新裁,而不失古格,前辈典型,遂主持数十年之风气,非偶然也。 《水东日记》:《二月二日秋官郎中彦谥贤友南行诗以识别》:「杨生青云器,文彩辉白璧。腰间龙泉剑,别我有远适。吾闻禹徂征,舞干致苗格。所以宣尼训,服远修文德。好谋而有成,明明垂警饬。如何才智士,宏议薄古昔。怀忿忽远图,急功幸苟得。宁论万里行,糗长豫峙积。汉廷所遣帅,孰是赵充国?子行职赞襄,黾勉摅良画。虽有斗酒饯,安能写胸臆?临歧念素交,聊赠绕朝策。卢陵杨士奇。」右诗见杨氏《世美录》。初麓川之议盖有主之者,内阁未之听,而兵部和之。于是王忠毅公有总督之命,此诗大意具矣。后来忠毅西巡一奏,此事愈明。他日岂无秉公是于彤简,而致深慨于是诗者乎! 《麓堂诗话》:杨文贞公《东里集》手自选择,刻于广东,为人窜入数篇,后其子孙又刻为《续集》,非公意也。文贞亦学杜诗,古乐府诸篇,间有得、魏晋遗意者。尤精鉴识,慎许可,序《唐音》谓「可观世变」,序张式之诗称「勖哉乎楷」而已。 何孟春《馀冬序录》:《晋天文志》,瑞星凡五。宋《中兴天文志》,瑞星十有二,详减不一。其三则皆曰含誉。宣德五年冬,是星见于九斿。朝臣表贺,上谦不居,赐之玺书,相为戒饬。时杨文贞在阁,进诗一章,有曰:「宣德庚戌,月惟己丑。其日丁亥,名瑞在酉。大星如丸,九斿之旁。有彗若射。金玉其煌。厥名含誉,太史敷奏。百辟嵩呼,贺祥献寿。皇德仁圣,谦让是崇。归功穹祗,归功祖宗。归功圣母,亦及臣子。伸命饬励,敬哉勿怠!」数句善写圣君之心。 《翰林记》;太宗在北京,有白鹊之瑞。行在礼部行南京庆贺,自皇太子监国以下,及五府六部例各进表。时杨士奇以病在告,监国表命庶子、赞善呈稿,殿下不怿,命尚书蹇义持以示士奇,士奇曰:「甚寂寥,且不著题,似贺白龟、白鹿皆可。」因命改益。士奇改一联云:「望金门而送喜,驯彤陛以有仪。」后增一联云:「与凤同类,跄跄于帝舜之庭;如玉之辉,翯翯在文王之囿。」义以进,殿下喜曰:「此方是帝王家白鹊。」适内使陈昂进御馔,彻以赐之,且有旨使勉进药食,早相见也。 《菽园杂记》:东里杨先生尝见昆山屈昉送行诗,有佳句,默识其名。一日,知昆山县罗永年以事上京投谒。东里问:「昆山有屈昉,何如人?」永年茫然无以对。东里云:士人尚不知耶!」永年惭赧而退。及还任,乃求昉识之。未几,有诏举经明行修之士,永年乃以昉应,除南海县丞,卒官。前辈留心人物如此。 《悬笥琐探》:况公钟治苏,刚果敏达,不畏强毅,有惠政。九载满去,郡民赴阙留者八万馀人,遂再遣任。杨文贞赠以诗曰:「十年不傀赵清献,七邑又迎张益州。」在郡十有一年,卒于官。士民绘其像,祀于范文正公祠。 《艺苑卮言》:杨文贞文尚法,源出欧阳氏,以简澹和易为主,而乏充拓之功,至今贵之曰「台阁体」。诗如流水平桥,粗成小致。 《诗薮》:永乐中,杨文贞、文敏、胡文穆、金文靖皆大臣有篇什者,颇以位遇掩之,诗体实平正可观。 《西江诗话》:何乔远《文苑记序》云:「士奇台阁之体,当世所推,良以朝廷之上,但取敷适,相沿百馀年,有依经之儒,而无擅场之作。」似讥其稍涉浅显也。然以语文贞制诰文字,则有然,若其诗,清真丽则,悠然而有馀思,逼真唐人气格,殊非苟学所能到者。当有知音味馀此言。 田按:文贞晚年思归,尝自述:「胡光大语馀:『术者言同官中,吾两人将老得退。果若其言,即各具小舟可二僮操者,舟中贮书册、楮笔、壶觞、棋局。如广访君,舣舟君门外一里所,遣童子招君,君径入舟,同溯流至五云驿,望夫容峰,则返棹及君入舟处。君独归,广不过,君竟去;君访广亦然,但沿流至玉峡而返。岁必五六过访,用此共适馀年。』他日,又语予曰:『吾两人情义实儿弟,后死则铭。』予诺之,顾时亦谩言耳,岂谓光大先,予后也。没后半岁,馀夜梦偕光大泛舟,自快阁至郡城下,同载甚乐。共联诗,光大起首句,仆续第二、第三,光大续第四、第五,仆又续第六、第七,光大结终句。既觉而忘第五至第七三句,馀悲怆不胜,遂补之。诗曰:『金螺潇洒对夫容,鹭渚渔舟窕窈通。远树白云秋色净,故人清兴酒船同。河山梦冷讴吟后,生死交深感慨中。犹想胜缘如夙昔,并骑黄鹄过江东。』」厥后年几七十,又作《归田趣四时满江红》词四首,今录其《春牧》云:「霜鬓萧萧,皇恩重、赐归田里。郊郭外、草亭四面,青山绿水。好鸟好花春似昔,同时同辈人无几。一布袍、棕帽,任逍遥,东风里。芳草岸,平如砥、垂杨径,清如洗。散牧处、冉冉晴霞飞绮。江色比于怀抱净,都无一点闲尘滓。更小儿,牛背有书声,清入耳。」秋渔》云:「七十归来,西江上、堪游堪钓。秋水共、天长一色,也堪吟啸。稳坐木兰渔艇子,大儿能网中儿棹。小儿自理会热香炉,烹茶灶。蘋花渚,云争耀,枫叶岸,霞相照。山无数、清比方壶员峤。放浪不知天地外,萧闲底用玄真号。听数声,长笛白鸥前,江南调。」正统初,数以高年辞,弗许,仅得还乡展墓,数旬即来京。前诗见自题《雪夜清兴倡和卷》。永嘉谢廷循为作《雪夜清兴图》,后词见《归田图卷》后,卷首沈民则隶古;词及自序,钱塘蒋廷晖书,画四段,则华亭朱孔易笔也。)
人物简介
明诗纪事·乙签·卷十【生卒】:1373—1461 【介绍】: 明江西吉水人,名干,以字行。永乐九年进士,授检讨。与修《宣宗实录》。英宗开经筳,为讲官。累擢礼部尚书。王振用事,达官多造其门,习礼耻为屈,乞归。卒谥文肃。
习礼名干,以字行,吉水人。永乐辛卯进士,改庶吉士,授检讨。历侍读、侍馈学士,掌院事,擢礼部侍郎。卒谥文肃。有《应制集》、《词垣续稿》、《归田稿》。维基
钱习礼(1373年—1461年),名干,以字行,江西吉水县人。永乐六年(1408年)戊子科江西乡试第一名举人,永乐九年(1411年)辛卯科二甲第二十八名进士。选庶吉士,授翰林院检讨。参与编纂《明宣宗实录》,累升至礼部侍郎。之后王振乱朝纲,钱习礼耻于与之合作,乞求归养。家居十五年,卒年八十九岁,谥文肃。
人物简介
【生卒】:1375—1449 【介绍】: 明河南祥符人,字文弼。靖难兵起,从父河间王张玉力战,为指挥同知。父死嗣职。从入京师,封信安伯。永乐三年,进封新城侯。四年为右副将军,副朱能,统兵入安南。能死,代为统帅。六年,班师,封英国公。前后凡四赴交南。仁宗即位,掌中军都督府事。宣德元年,汉王高煦反。使人赴辅所,诱为内应,辅执之奏闻。从宣宗亲征平叛。四年,解兵权。历事四朝,与蹇义、夏原吉、三杨同心辅政。正统末从英宗亲征,死于土木堡之变。
人物简介
【生卒】:1375—1441 【介绍】: 明浙江钱塘人,字叔舆。柴望子。永乐二年以举人授兵部武选司主事,廉洁干练,累官兵部侍郎。英宗初,协赞甘肃军务。劾讳败饰功之刘广及冒功得官之土官后能,章数十上,悉中时病。官至兵部尚书。
人物简介
维基【生卒】:1375—1463 【介绍】: 明常州府武进人,字源洁,号洁庵。建文二年进士。授兵科给事中。永乐元年迁户科都给事中。永乐五年,奉命以访仙为名,遍行天下州郡乡邑,查访建文帝踪迹,历时十七年,擢礼部左侍郎。宣德时进尚书。景泰初,进太子太傅。英宗复辟,以老致仕。卒谥忠安。有《芝轩集》。
胡濙(1375年—1463年),字源洁,号芝轩,直隶武进县(今江苏省常州市)人。建文庚辰进士,五十馀年间,历仕六朝,累官至礼部尚书。精研医学,有《芝轩集》等。谥忠安。建文、永乐年间胡濙为建文二年(1400年)进士,授兵科给事中。建文四年(1402年)十月初四日为兵科右给事中。永乐元年(1403年),迁户科都给事中。建文帝生死不明,一说削发为僧外逃。成祖派遣胡濙以行医名义,四处查访其下落,永乐十四年(1416年)还,擢礼部左侍郎。永乐十六年(1418年)六月,成祖又遣礼部左侍郎胡濙巡江浙,临行前,皇帝告诉他:“人言东宫多失德”,胡濙暗中调查结果认为并无此事,“以皇太子诚敬晓谨七事密奏之,自是上疑始释”。永乐二十一年,胡濙似乎已知道建文帝的下落,史载:“帝已就寝,闻濙至,急起召入。濙悉以所闻对,漏下四鼓乃出。先濙未至,传言建文帝蹈海去,帝分遣内臣郑和数辈浮海下西洋,至是疑始释”。洪熙、宣德年间仁宗即位,召胡濙为行在礼部侍郎。宣德元年(1426年)四月,胡濙进礼部尚书。
人物简介
全粤诗·卷八八【生卒】:1377—1457 【介绍】: 明广东东莞人,字用实,号乐素。永乐二年进士。授工科给事中。正统五年以右佥都御史巡抚宣府、大同,擢右副都御史。土木之变时,誓诸将死守宣府,人心始定。也先挟英宗至,不纳。据要冲孤城,外御强敌,内屏京师。景帝即位,进左副都御史,寻致仕归,卒于家。有《觉非集》。
明诗纪事·乙签·卷九罗亨信(一三七七——一四五七年),字用实,号乐素。东莞人。明成祖永乐二年(一四〇四)进士。改庶吉士,授工科给事中,进吏科右给事中,坐累谪交阯为吏九年。仁宗嗣位,始召入为为监察御史。先后任右佥都御史、通议大夫、右副都御史、左副都御史。任间兴利除弊,颇有政声。正统十四年(一四四九)土木堡之变突发,英宗为瓦剌所俘。亨信时正巡抚宣府,乃坐镇该城,设策捍卫,据力死守。外御强寇,内为京师屏障,有安社稷功。著《觉非集》十二卷。《明史》卷一七二有传。
亨信字用宾,东莞人。永乐甲申进士,改庶吉士。历工科、吏科给事中,谪交趾。洪熙初,召还为御史。正统初,擢佥都御史,巡抚宣大,进右副都御史。景泰初,转左副都御史。有《觉非集》。维基
罗亨信(1377年—1457年),字用实,号乐素,广东东莞人。进士出身。永乐二年(1404年)二甲第八十四名进士。后选为翰林院庶吉士,编撰永乐大典。明英宗时,升右都御史,巡抚宣府。土木堡之变时,人们纷纷议论放弃宣府(宣府是明朝抵御蒙古进军的重地,亦系北京城屏障),罗亨信在城下举剑说,“谁敢出城者,斩”,方定人心。也先挟持明英宗到城下,罗亨信不开城,以孤城抵抗蒙古,作为京师的内屏,功劳甚大。明景帝时,进为左副都御史,后致仕归乡。存有《觉非集》。
人物简介
维基【生卒】:1378—1460 【介绍】: 明保定府束鹿人,字尚德。刚毅有胆,晓畅戎略。永乐四年进士。为兵科给事中,迁山西副使。宣德间累官为兵部尚书。正统初以回奏边务迟缓下狱,旋得释。出督甘肃边务,大破河台汗等。久之,麓川之役起,得宦官王振支持,总督军务,自六年至十四年,三次大举远征,进至金沙江西,逾孟养至孟𨚗海,劳师糜饷。还至武昌,复奉命镇压贵州苗军。景泰初擒获刬平王虫富。还京后复出总督南京机务。曾参预英宗复辟之谋。天顺初,仍兵部尚书,请老卒。谥忠毅。
王骥(1378年—1460年),字尚德,直隶束鹿县(今辛集市位伯镇西吕村)人,官至兵部尚书。王骥于永乐四年(1406年)中进士,任山西兵科给事中。迁山西按察司副使。洪熙元年,入为顺天府尹。宣德初,擢兵部右侍郎。宣德九年(1434年)升任兵部尚书。正统二年(1437年),王骥受明英宗之命,整饬甘肃一带边备。次年,王任督军,率任礼、蒋贵等军出击鞑靼,击溃朵儿只伯,后奉召还任兵部尚书。正统六年(1441年),王被任命为总督军务,率蒋贵、杨宁在麓川之战火攻击败麓川(今云南省瑞丽)首领思任发,凯旋后被封为靖远伯。正统八年(1443年),再攻麓川后还任兵部,奉命巡视延绥(今陕西榆林)、宁夏、甘肃诸边。正统十三年(1448年),率宫聚三征麓川,兵锋远至缅甸境内的孟养,回师途中奉命率军平定湘西和贵州一带的苗族起事。土木堡之变后,明英宗被瓦剌俘获,明景帝即位,王受王振之案牵连,被闲置于南京总督机务。景泰三年(1453年),王被去职,后奉命在南内监视被放还的明英宗。景泰八年(1457年),王参与发动夺门之变,拥明英宗复位,仍任兵部尚书,不久以老告退。三年后病逝。赠靖远侯,谥忠毅。
人物简介
【生卒】:1379—1462 【介绍】: 明江西泰和人,字行俭,号抑庵。永乐二年进士。选入翰林,读中秘书,寻入内阁,除修撰。历仕仁、宣二朝,迁少詹事兼侍读学士。在翰林二十余年,稽古代言编纂记注之事多出其手,与王英齐名,时有西王东王之说。英宗时拜吏部尚书,谏北征,不从。土木之变后,劝郕王(景帝)即位。自以不如于谦,每事推下之。帝易太子时,署名有难色,强而后可,终以为憾事。夺门变后,乞休。有《抑庵集》。御选明诗姓名爵里
字时俭,泰和人。永乐甲申进士,选庶吉士,历修撰侍读,进学士。累官吏部尚书,加太子太保,进少傅兼太子太师,赠太保。谥文端,有《抑庵集》。明诗纪事·乙签·卷八
维基直字行俭,泰和人。永乐甲申进士,选庶吉士,历修撰。仁宗即位,迁侍读,进侍读学士、右春坊右庶子。宣德初,进少詹事。正统初,进礼部侍郎,寻进尚书,改吏部。景泰帝即位,加太子太保,进少傅,以易储进太子太师。英宗复辟,乞休。天顺中卒,赠太保,谥文端。有《抑庵集》四十卷。(《四库总目》:直诗文典雅纯正,有宋、元遗风。自永乐初为庶吉士,即承命入阁,典司制诰,后在翰林二十馀年,朝廷著作多出其手。当时与王英齐名,有西王东王之目。而直尤为老寿,岿然负一代重望。明自中叶以后,文士始好以矫激取名,直当宣德、正统间,去开国之初未远,淳朴之习犹未全漓。文章不务胜人,惟求当理,故所作貌似平易,而温厚和平,实非后来所及。虽不能追古作者,亦可谓尚有典型者矣。《水东日记》:王抑庵先生典选,遇不如意事,好诵古人诗以自宽。一日有新得给事中即欲干挠选法者,曰:「偶然题作木居士,便有无穷求福人。」御史有言吏部进退官不当,则曰:「若教鲍者当筵舞,更觉郎当舞袖长。」要多切中云。田按:东王诗冲融雅饬,可肩随西杨。史称东王自内阁出治部事,盖西杨挤之。《水东日记》云《杨文贞公传》,王抑庵尚书作。公尝三致书商搉书削,再致润笔,且求其亲书,俾子孙宝藏。田谓此西杨恐其有憾,故于生前预求作佳传,以掩其迹,其谲于取名如此。)
王直(1379年—1462年),字行俭,别号抑庵,文学家,江西泰和县人。永乐初进士,在翰林院二十馀年,官至吏部尚书。王直之父王伯贞,洪武年间举明经科,官至琼州府知府。王直幼年家贫力学,永乐二年(1404年)中式二甲第四名进士,改庶吉士,与曾棨、王英等二十八人同读书文渊阁,明成祖认为其文笔卓出,召入内阁,授翰林院修撰。其历事明仁宗、明宣宗,累迁少詹事兼侍读学士。英宗正统三年,完成《明宣宗实录》,晋升为礼部侍郎,仍然兼任学士。正统五年,负责礼部事务,尚书胡濙悉以部政付之。正统八年,代替郭琎为吏部尚书。正统十一年,户部侍郎奈亨谄附王振,诬陷王直,王直与吏部侍郎曹义、赵新均下狱,三法司会审后,奈亨论斩,王直等赎徒。明英宗宽恕王直、曹义,罚奈亨、赵新俸。
人物简介
【生卒】:1382—1463 【介绍】: 明蒙古人,字尚节。袭父职为通州卫指挥佥事,备御辽东。正统中,至右都督。景帝即位,命以副总兵守宁远。未几,也先逼京师,奉诏入卫,敌退还镇。进左都督。英宗复辟,封东宁伯。卒谥襄毅。
粤公网安备44010402003275粤ICP备17077571号关于本站联系我们客服:+86 136 0901 3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