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施爱

共 15 首 第 1 页 下一页
芦花被 元 · 贯云石
七言律诗
仆过梁山泊,有渔翁织芦花为被,仆尚其清,欲易之以绸者。翁曰:君尚吾清,愿以诗输之。遂赋,果却绸。
采得芦花不涴尘,翠蓑聊复藉为茵。
西风刮梦秋无际,夜月生香雪满身。
毛骨已随天地老,声名不让古今贫。
青绫莫为鸳鸯妒,欸乃声中别有春(欧阳玄撰贯云石神道碑云:云石尝过梁山泺,见渔父织芦花絮为被,爱之,以绸易被。渔父见其以贵易贱,异其为人。阳曰:「君欲吾被,当更赋诗。」公援笔立成,竟持被往。诗传人间,号芦花道人。公至钱唐,因以自号。)
明 · 丁寿岗
日躔玄枵气凌兢,江河结成白练缯。
手足皴裂苦转增,厌见处处皆棱层。
朱明启候炎气蒸,火龙驱逐赫日升。
五内若烧空拊膺,一片入口精神澄。
恶之斥去如不胜,好之招来恐不能。
何乃一心与一冰,随时好恶转相仍。
忆昔豳歌王化兴,凌阴亦并农桑称。
趁时冲冲备荐登,丧祭燕饮无不承。
人间物物理皆凝,莫以偏私施爱憎。
公讳汝梁。字士干。姓申氏。高灵人。高祖文忠公讳叔舟。相光庙。勋业载国乘。曾祖讳㴐。以咸吉道观察使。死于李施爱之乱。朝廷褒其忠。祖文景公讳用溉。相中庙。以英才文艺名。考判决事讳瀚。吏才绝伦。娶丰川任氏佥知孟瑛之女。以弘治乙丑二月六日。生公于京第。判决公之兄参奉讳淙无子。以公为后。参奉公娶安东权氏。奉事操之女也。公以权氏为妣。公业儒不第。嘉靖己丑。以荫拜英陵参奉。累迁内资寺直长。丁酉。中进士试。是年。升主宗簿寺簿。历司评。出监阳城县。庚子。丁权氏忧。癸卯。拜监察。升军器寺判官。迁司议。丁判决公忧。厥后。拜都总府都事。升经历。历汉城判官,中枢都事,长兴宗庙等令,顺川通川麻田德川载宁五郡守。最后。拜内资佥正。万历庚辰七月壬辰。以疾卒于正寝。享年七十六。公先娶东莱郑氏主簿劳谦之女。文翼公光弼之孙也。生一男三女。男曰栻。义禁府都事。女长适李复庆。次适郡守郑得。次适徵君成浑。再娶光州金氏从仕郎纯之女。文敬公礼蒙之曾孙也。生二男三女。男曰橚,朴。皆业文。女适学谕姜宗庆。次适别坐李毂。次适郑之升。栻娶判官成子清女。生二女。长适检阅俞大进。次适进士柳梦寅。侧室男女各二。男曰应梧,应槚。皆幼。橚出后再从父司艺汝楫。娶县监尹辕之女。朴娶县令安士钦女。生男曰应桓。李复庆早卒。郑得妻无子而夭。成浑有一男二女。男曰文浚。女长适南宫蓂。一幼。姜宗庆生三男三女。男长曰晋晖。馀幼。李毂生一男二女。男曰光后。女幼。郑之升生二男。曰㚡。曰并。姜,郑妻皆先公卒。其年九月乙未。葬公于杨州金村里。与郑令人同茔异室。郑令人卒于甲午三月。享年二十九。金令人卒于壬午正月。享年六十六。祔葬如礼。成徵君自志公墓。求碣铭于其友德水李珥曰。外舅少文多质。喜怒不遽。居家简俭。只守世业。不营生产。家人亦耻规利。在官廉慎。务损上益下。节用裕财。民多有去后思。恬于势利。不肯为趋承之态。于废兴荣辱。非所汲汲。此可应铭法。珥曾按海西。公宰载宁。见其仪朴而事勤。固赏其为长者。徵君不我欺也。铭曰。
克济其美,克守厥家。
年踰于爵,实浮于华。
徵士作赘,有言不阿。
载镵于坚,百世无讹。
公讳宗文。宁海人。登武科捷重试。世祖朝。为咸吉道都事。遭李施爱之变。时关北诸州皆应贼。公婴北青城。登敌楼御之。贼四面环攻。矢著楼柱如猬毛。公不为动。独身射贼益力。贼不敢近。呼楼上小校曰。州郡皆为吾有。汝帅以孤城敢抗我乎。城即陷。汝辈皆为齑粉。能应我者不死。于是小校悉以箭器投楼下。公知事不济。手剑小校数辈。遂下楼血战而死。时公夫人在宁海。有异鸟来翔于肩上。夫人泣曰。无乃远人不利耶。后考其日。即公殉节之日也。宁人至今咨咨称道。公之子曰自范。训鍊佥正。孙曰良俊。三陟府使。至三陟而嗣绝。三世皆葬于府南花田之一冈。荒废颓圮。几失其所。辛丑春。邑人合议而增筑之。且将祀诸社。以崇其节。或者以无籍可据病之。是年秋。野人于水田得片石有文字。怪而传玩。适朴生文徵视之。乃公志石也。残缺殆尽。存者仅如手掌。文字凡四行。第一行。刻公姓名。第二行。有捷重试位至字。而至字存两画。第三行。有叛乱踵不字。而不字缺其半。四行只有以孑字。盖位至者位至某官也。爱者李施爱也。上亦有施字下画。踵不者。言不旋踵死敌之义也。以孑者。言以孑孑之势。当方张之贼也。呜呼。公位下僚死绝域。其忠节凛然。无愧古人。抑未知其时主将闻于朝而褒美之。太史氏又能载其事于国乘否。似续无传。年代已邈。家状世牒。皆无可凭。或者之疑。卒无以解之也。于是而是石者出焉。字不过十数。而公急病死事之迹。亦足较著。得以徵夫邑人万口一谈之美。又有以释彼哓哓者之惑。呜呼异哉。圹里秘藏。何故而离墓域。零散于海郊田亩之中。不终埋没而其出若有使之者。此殆不可以人力为之。或者其天意夫。遂作圹石之歌。以道其异。且以谂同志者云。
虎头将军眼如电,长白山前挟羽箭。
黑云压城城已摧,白日关门血雨溅。
孤魂耿耿托异禽,万里飘飖还故林。
悲鸣庭树绕三匝,来向闺鸾头上临。
世代漂沦馀二百,此事流传犹赫赫。
招魂古隧花田原,断碑磨灭伊谁识。
州人慕义增旧封,满山风雨云溶溶。
缅怀忠节各兴哀,恨无文字徵遗踪。
是年野人秋敛穫,忽得郊田一片石。
缺刻零镵十数字,语意分明死事迹。
乡民口碑互相殊,或言死爱言死胡。
自从玆石出人间,疑者口合惊万夫。
当时窀穸封闭固,缘何落此田中土。
农夫解取士人遇,皆出自然庸非数。
定知神鬼亦怜伤,故发幽潜令阐扬。
不然抛掷同瓦砾,浩劫黄尘谁复详。
乡人报祀不可后,灵真所贶其虚负。
抚剑作歌歌孔哀,怨入东溟波怒吼。
谒泰伯庙四十韵(丙戌) 清 · 朱彝尊
五言排律
沮漆寻源合,江蛮相土弘。
古公遗哲嗣,内传有明徵。
肇迹贻谋远,先几脱屣能。
帝心惟季度,祖武得昌绳。
句曲诛茅始,衡山采药曾。
屈伸等龙蠖,游息喻鹪鹏。
三让声何忝,群黎爱莫惩。
稻田占乐岁(泰伯围田城内),瓜瓞启新塍。
洌井深堪汲,高墉近可乘。
讴歌顿洋溢,狱讼省侵陵。
化被仁风厚,经传至德称(宋徐侨请更论语名鲁经)
玉舆初弗顾,黄屋讵难胜
自镐宗盟重,维南庶绩凝。
命圭还作伯,端委岂无朋。
节孰千秋并,名将万代矜(苻子太伯将让国语其傅曰王欲吾嗣一国之事吾其羞之闻至人不贵一代而万世以之贵)
世家伦序定,人表上中应(汉书古今人表泰伯仲雍均居第二等)
地纪吴甄胄(见陆广微吴地记),祠沿汉永兴。
到门帆叶卸(陆龟蒙诗让王门外开帆叶),倚郭殿檐层。
行潦蘋长荐,平墟墓未崩。
友于同一庙(皮日休诗一庙争祠两让君),栖止必双凭。
熟食均笾豆,文身判股肱。
独存冠黼𠳲,不散发鬅鬙
逊位翻追王,浮家乃诞登。
典仪咸秩久,斋宿有司恒。
芭舞经春演,灵旗练日升。
官桥行坦坦(近庙有至德桥),社鼓奏鼟鼟。
霸业诸孙歇,丰碑异代增。
斗牛含气象,乌兔信环縆。
议礼邦人懈,弥文俗吏憎。
渐疏胞与翟,下遣簿兼丞。
画绘添奇鬼,牲醪减旧秤。
但令巫史祝,罕睹蕙肴蒸。
断础方花湿,空廊蔓草艿。
青虫晴挂树,苍鼠暗窥灯。
迩者鸣銮至,恭惟嘉惠承。
为章倬云汉,题扁照柧棱。
过客争趋谒,其谁免战兢。
杏梁浮震泽,栗主配延陵。
坠典勤分掌,恩言尽服膺。
法施民矢报,终古洁铏豋。
⑴ 陆云碑狱讼载归讴歌屡请能舍玉舆之贵永袭皮冠之迹
⑵ 史记索隐引世本文雍是熟食故字熟哉考文身被发止雍一人
⑶ 潘凯记祠两庑下土妖木魅诡形罔象编氓丐福膜拜乞灵
⑷ 同时范文正程明道宗忠简诸祠降御书扁额
闲人 清 · 朴世堂
七言绝句
人说和叔欲我宁求作诗人。余闻而抚掌曰。吾弟所以忧我者。岂有他哉。正忧其猖狂谬戾。卒之无所善其名以死耳。忧之固当然。其所欲我者。未当与吾为诗人。宁为闲人耳。夫求为诗人。求有小名。名在人闲在我。吾将为名乎。为人乎。聊述意。以赋一绝。亦欲吾弟闻而笑之也。
求名求利等劳神,谁似愚夫解为身。
无事意慵兼废咏,馀生天许作闲人。
淮阴穷饿日,垂竿遇漂母。
进食哀王孙,此意自千古。
仆在琐尾中,蛇鬼混为伍。
夙昔厮养儿,攘臂亦作武。
唾秽满床头,低声不敢怒。
拚此垂尽身,轻人若粪土。
岂知刀砧馀,尚复恋故主。
上天鉴寸心,皮骨未尽腐。
虽然昏浊时,尘外各有取。
祝子英雄姿,冰雪濯肺腑。
结交第一流,贤豪屈指数。
卓立清白躯,不肯傍廊庑。
以此遘奇祸,忌之类猛虎。
同时受缧绁,笑谈忘痛苦。
殷勤识故旧,林翁惊相睹。
性命须臾间,且复劝酒脯。
屋乌转施爱,与仆话缕缕。
私意窃许可,鲰生非狂瞽。
偪处慰晨昏,疾病怜咻喔。
僮仆日授飧,未尝间风雨。
幸免食粗粝,充饥安贫窭。
我非封侯相,欲报君何补。
只此一饭恩,缓死力重努。
登北青岭海楼 清 · 李栽
七言律诗
穷途倦客欲销忧,作意登临岭海楼。
高入云霄来朔气,平开山岳俯沧洲。
忠贤独挈三纲重,壮节甘将七尺休。
平生不少公年恋,此日谁知王粲愁(惠庄朝吾州朴都事宗文。死李施爱之难于此。光海时白沙李相国以谏废母得罪。谪此州以卒。)
关山杳茫而迢遰兮,邈乎京汉之三千里。
间以五袭岭之嵚巇兮,溟渤浩汗而为纪。
注以满水之滔滔兮,其外旷壄。
皇我嵬赫而肃临兮,掍野鞨使来化。
倚以尹元帅之旧绩兮,仗以金巡使之雄略。
建十州而置使兮,又三十九镇之布络。
风滂洋而载路兮,兀狄喙而遁谷。
爰命帅而统制兮,听有北之生杀。
像天榻而饰尊兮,锡王府之剑钺。
拥千骑而周卫兮,烂将士之有朅。
出一介于迩列兮,备掌记于从军。
既命考兵阅马,复使纠俗敷文。
才识杜预之伦,聪敏曹植之班。
靡斯人而谁可兮,瞿苟充而贻瘝。
咨台生之眇眇兮,质菲薄而才粝。
坠懿烈于孝公兮,忝文藻于三节。
勉砥砺而惴慄兮,夐历年而兀兀。
潜丘索而永靖兮,庶斯处而不谖。
惟佳期之倖会兮,窃虚名于魁元。
荃不揆余之疏迂兮,宠逾月而三锡。
齿华班于少海兮,俄命余以评北。
戒关韨之有期兮,眷日中曰勿徐。
承嘉命而惕若兮,燕吾退而踌躇。
黯吁諴于补衮兮,密摅臆于哺母。
嗟王事之靡盬兮,遂折情而乘牡。
蛟龙蜿而承盖兮,翠伞翳而婀娜。
登杨丘而奠茔兮,洎梁园而粲洒。
寒风恻而媵余兮,霰雪袭而翩翩。
涉长途之逶迤兮,忽吾升夫磨天。
睋白岑之皑皑兮,瞰青海洋洋而在右。
黄旆絓罗而清道兮,缟剪森肃而列耦。
打金铮伐鸣鼓兮,贝螺笳角并出奏。
前骑轇轕而星陈兮,辎徒纷纭而风从。
佩长铗之陆离兮,被帖翼之绉缝。
按余辔而缓驱兮,上城津而一息。
金墉岧而望洋兮,揖崔公之英略。
前槛照耀而扬光兮,觐东皇乎云中。
入雄城而回车兮,愤施爱之称戎。
蠢顽慢而叛逆兮,敢滔天而猾藩。
王师赫其震霆兮,贼不日而归元。
卒支裂而体分兮,孥戮殛之殄灭。
邻境闻而胆坠兮,荒俗惩而魄怵。
念终古之行乱兮,畴一夫之能活。
既𠑘徒而就擒兮,虽噬脐而曷瘳。
越明原而无徵兮,惟见德城陂陀于前丘。
望宝岳其安在兮,聊暇日而翱游。
历鬼门而愀然兮,讶地脉之幽阴。
云霃霮而翳天兮,石嵌岩而周岑。
泷泉呜咽而悲鸣兮,玄鸦哑哑而寒音。
征马愁而跼顾兮,仆夫憯而彷徨。
陟木郎之高岸兮,今乃窥乎明阳。
千雉郁而对峙兮,云节度之常闾。
楼观缥缈而造天兮,灿金碧于梁梠。
杰并起而穹崇兮,遂偃蹇而上跻。
顾威远而不见兮,望前堂以云霓。
台则八景水中,池则五尚无界。
询元帅之旧憩兮,抚遗烈而兴喟。
路六堡而僻远兮,眷春日吾言迈。
停余车于石幕兮,伟孟美之殉躯。
施爱之反贼兮,安蹈节而自愉。
后王嘉其勇义兮,优汉尹于佥枢。
故旌别之不忒兮,苟有德其必酬。
山有兄弟之石,邑称富居之州。
美风谣之平乐兮,怜吾身之睽离。
逾茂山之崇岭兮,叹天险之在玆。
迤以百里脩壑,围以千仞岨冈。
洪川贯注而为池,大木芚菀而成行。
此诚藏兵用武之地,不让重关长城之固。
降丰山而遵野兮,邅木河而遐骛。
叫关人使辟扉兮,时夜烂而未央。
值鬻狄之索赖兮,毳幕纷而盈城。
步冠北之旧址兮,踵士遂之徜徉。
睎云城而揽涕兮,感遗号于五国。
慌远望而恻怆兮,帝有冢于东麓。
山河大于有宋兮,皇何为以此托。
彼累累之在傍兮,虽从死而奚补。
其言诡而靡质兮,余闻之于野父。
指高岭而径走兮,入伯颜之旧域。
偃梁岘而为阻兮,呀周池而绕郭。
层构隐映于中天兮,俯遥临乎沙碛。
阁有妙运永啸,楼有受降镇北。
申氏世仗其阃钺兮,继增饰而崇筑。
候江冰之合泮兮,御元戎而来去。
小轩蕞尔于城内兮,乃幕宾之攸处。
傍南楼而税驾兮,莅余职于载笔。
参谒点阅之仪既举,登降拜俯之礼斯毕。
造辕门而请见兮,峻䥐介而长揖。
褰青油而燕晤兮,载康色而洽洽。
羌朝往而暮来兮,弥日月而不怠。
涉穷阴而献岁兮,遂巡兵于下塞。
戾防垣而考井兮,次钟山而一宿。
雷天矗而特起兮,压金城而翼翼。
式孝里而停盖兮,钦韩阳之负爸。
经潼关而暨永达兮,聊薄暮而息驾。
山萧条而无兽兮,家三户之烟火。
望远城而东驱兮,顾豆江而流左。
怬温平而延伫兮,奇允海之孝思。
羯瞒饷而掩涕兮,鲢入舟而归馈。
秽女真之旧巢兮,愠继洪之宄志。
临钱江而望戍狄兮,拜黄石于拓坡。
削四彻而中绳兮,凌霄汉而嵯峨。
戎城辟而爽垲兮,豁春坪之茫茫。
江水溶溶而南流兮,群山靡靡而东行。
朝余期于虞人兮,路珥岛而左转。
平原迢而极目兮,观流水之浅浅。
蒹葭芦荻茫苍而为薮,麇麚雉鷩屯伏而为窟。
车错毂而马𨓬兮,荡飞走而奔突。
飙飒飒星流而电掣兮,斑纷纷风毛而雨血。
数惟获而献功兮,振金鼓而揫师。
入孔州而高会兮,酾酒飨而娱之。
女娥坐而清歌兮,并鼓瑟吹管而康乐。
脩剑揭而将万舞兮,欢乐博其无终极。
越翌日而翔行兮,绝安原而登龙堂。
紫贝灿于朱宫兮,烂五采而成章。
怅独步于空庭兮,问河清其何时。
临阿江而扬灵兮,倚招摇而奏遥。
思陟抚夷之高台兮,頫朔野之八池。
驰雪骖于冰湖兮,凭匡郭而伫贻。
永惟避狄之世,历访兴龙之迹。
汉室丰沛之乡,周家岐豳之域。
弹鹊信于特树兮,彃蛟徵于赤渊。
精通灵而感物兮,讯来庆而连蜷。
象设迁于二陵兮,独石留于荒阡。
盘盖郁而晕天兮,认佳气之攸专。
秣余马于造山兮,上牛岗之崔嵬。
泠飙潚其御我兮,廓云霭而高开。
盱鹿屯之旧戍兮,横瑟海之无津。
孰抆泪于叹暮兮,畴感慨于携宾。
嗟升高而眇远兮,自前脩而疚怀。
矧吾人之历玆兮,邈寄身于天涯。
题绝巅而诏世兮,奋余藻而馀思。
登玄碣而浩歌兮,𣶂禹迹之所洎。
立望台而迎暾兮,扶桑奚为于西水。
乘龟艨而击汰兮,遂放游乎大洋。
流澌纷而来集兮,舟凝滞而徊徨。
遵卵屿而容与兮,睹石上之海羊。
凌波涛而上下兮,淹赤坟而周章。
寻陶穴之遗墟兮,想神蹄之超骧。
搴芙蓉而被石萝兮,采三秀于高岗。
闻此卉之延年兮,朋仙夫乎翱翔。
虽信美而非吾耽兮,焉高举而不返。
蹈阿丘而复路兮,旋余次而息偃。
怅旧乡之日远兮,悼岁华之晼晚。
撰良辰而将归兮,北望长白之层巘。
乱曰:山之石嵯峨而嵚崎兮,其上无马。
山之池滮沸而冽寒兮,谁将食者。
登高兮临深,謇吾愿兮积雪兮,层冰复何恨兮。
目极南天,鸟飞远兮。
玄流洄泬,归其艮兮。
悠悠白云,丘䧙出兮。
巨壑无岸,奔滔汨兮。
回志顾首,望城阙兮。
精诚内积,思何渴兮。
喷吸元从一气分,砚池深处涨玄云。
赐沾香案蓝田种,归伴山房四友文(玉砚滴)
共 15 首 第 1 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