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简介
【介绍】: 明浙江鄞县人,字庭兰。永乐四年进士,除刑部员外郎,迁平阳知府,擢广西按察使,政声卓异。长于诗,好作奇语。有《蜗濡集》。甬上耆旧诗·卷四
明诗纪事·乙签·卷十字廷兰,本蜀人,徙家于鄞。为人魁岸,性倜傥,嗜学。以进士出使粤中。经庾岭见大木委道傍,因作悼木赋以见志。尚书夏公原吉览而奇之,荐于朝,授刑部员外郎,迁郎中。持法平。出知平阳府。平阳俗尚武悍,先生戒其属吏曰:治民在顺其常性而已。能顺之,则俗不扰而易安。由是所部帖然。寻丁外艰,方治归,部民俱走阙下请留,上特报可。秩满,迁广西按察使,数辨冤狱,军吏俱畏服之。年五十七,卒于官。先生所在奏治行第一,尤以诗文擅名。所著蜗濡集行世。郡守沈凤峰先生恺序吾乡诗曰:四明诗源,起自唐贺秘监,当时巳与李、杜并驰。循至宋元,攻尚互异,篇什不传。及洪建以来,作者辈出。倡雅中朝则有郑千之,继以张白斋、金本清、杨文懿诸贤,后先凌竞,彬彬以兴。先辈戴南江序曰:四明诗人,萌芽秦汉,鸣盛于开元。宋元而下,其诗失传。至洪建中,吾乡诗学始盛,尽归雅驯。尝得名家数十人,若谢廷兰、章文重、金本清、张白斋、魏云松,其杰然者,风雅之体,于是为备。余按两家所述吾乡诗源,一以郑千之为举首,一以谢廷兰为举首。郑先生家学渊源,蔚然作者,余巳选其全集,录冠此卷。及读谢先生传,意其负才气,历落自许,词赋流传,为当代巨公所重。而诸选家仅录诗一首,意殊不满。近始从范氏天一阁得读其蜗濡集,于腐题烂句中,时作惊人语,老气横厉,方称其人。若非先辈藏书,则风流尽矣。余既录其七言七首,他若吉州曰:乱山过雨迷高下,斜路穿云入有无。秋云曰:晨度空林迷马鬣,晚拖疏雨带龙腥。樵唱曰:数声去疾云生屦,一曲归迟月在薪。金山寺曰:月转天心山压卵,塔横灯影水吞虹。沙浦曰:青裙移棹脚双赤,金鲤出波鳞半红。幽居曰:新声歌罢春生榻,老瓦盆乾月满楼。并奇句也。
瑾字庭兰,鄞人。永乐丙戌进士,出使粤中。以荐除刑部员外郎,迁郎中,出知平阳府,擢陕西按察使。有《蜗濡集》。 田按:庭兰诗好作奇语。
人物简介
字世忠,先定远人。大父武略将军斌,从高皇帝起兵,守滁州,充义兵万户。后从大将军征沙漠,大战于阿鲁完河,死之。父钟袭,以战功授宁波卫指挥佥事,因家于鄞。靖难兵起,战死于花园。公少忼忾,尚气节,力能超距。喜读书,时与郡中先辈相辩问,知圣贤之学。尝夜坐,见月出当心,皎然如白日,欣然曰:人心不当如是耶。因名其坐处曰秋月轩。既袭官,以廉直名,自念大父、父俱身死国事,飘魂万里,因作望云亭,忾然北向。公馀每与客论古今成败,见前世乱臣奸贼,辄厉齿发上立如竿。客或曰:论人易,身蹈难。公但直视之,不答。永乐中,黄岩大盗金躔起,阃檄公往。贼方据险,狐鼠伏。公曰:母急攻,徒寡人妻子为也。因勒兵,密以计縳躔致幕中,黄岩帖然,士大夫俱赋诗纪其功。竟以事忤监司,谪戍交趾。公忼忾,裹一剑出门,道中回书。妇恭人陈,使善养。曹太恭人奉家训,肃清闺阁,不放尼媪入门。又曰:家中无钱,可卖小马作支费,俟大马下驹,亦随卖用。虽有数家亲戚,即死,不可改志求人,致辱上祖。惟有文书并手卷,为先公所遗,手泽不可被人将去。文弟须送至郑先生处读书,不可误渠。吾今一路作诗题画,相敬纷纷,岂不知文章直钱。末附口号一首,万氏藏其书,以为世宝。会征交趾,公从黔国公进兵,次于檀舍,江时公巳病,尚披甲,诵唐人诗曰:裹疮犹出战,遂陷阵而死。弟文,倜傥善骑射,少读孙吴书,性至孝,后袭兄爵。其为将,廉明而有威,尝率舟师御倭海上,大战于莲花洋海门诸处,所斩贼无算,获其巨舰。复移守桃渚。适有桂门龙夜戏,潮浮海面。将军乘月遥望,两炬光烁烁,以为贼火,即引强弩射之,应弦落其一炬,不知为龙目也。龙负痛,翻海水数十里,将军亦船没。时乘潮上下,为神人,称曰射龙将军。盖万氏自万户公至将军,三世四人,相继以身报国,或死沙场,或死绝徼外,或死巨海浪中,俱不得裹片骨归葬。自勋臣之门,所未有也。子孙为招魂,葬于西山,人称曰万氏四忠冠剑墓。余尝观公侄宣威将军全,藏公二家书,装潢为卷。先辈黄南山先生题其后曰:公虽在患难中,而忠笃之道始终不渝,可谓毅然大丈夫矣。戴南江先生亦曰:读二书,知万氏贤子孙必有大其后者。是以馀风所被,三百年中,名臣高贤蔚起,为吾乡勋门第一,是岂偶然哉!
人物简介
【生卒】:1462—1525 【介绍】: 明苏州府长洲人,字宗严。成化二十三年进士。与修《宪宗实录》。授知庆云县,值岁旱,疏乞免田租、赈饥民,民赖以安。又教民掘塘蓄水御灾,禁民间“打旱魃”祈雨。历监察御史,刘瑾擅权时致仕。瑾败,复职,官至右佥都御史。文氏家藏集略
维基涞水公洪,字公大,成化乙酉举孝廉,署直隶涞水县教谕。公为人笃行勤学,世称醇儒,雅好吟咏,不事副墨,兴至成篇,辄复散去。所藏括囊稿盖十之一二云。温州公林,字宗儒,涞水公之长子也。成化壬辰进士,博洽典籍,有经济才,宰永嘉、博平二邑,有声行取至京。先是,东省镇守臣珰廉得博平产梨,大如瓶,重一觔以上,歛取充贡。公恐害民,令一夕伐去之。珰怒,行间,欲危公,几不免。乃稍迁南京太仆寺丞,移疾家居。久之起为温州太守,卒于官中。丞公森,字宗严,涞水公次子。成化丁未进士,授直隶庆云县知县,赈饥开河俱有惠政。擢监察御史,会蒙宰缺,有夤缘求进者,公疏斥之,且举刘大夏、周经可用。下诏狱,上察其无他,特笞而不问。后因逆瑾擅权致仕,再起升南京太仆寺少卿,考满升都察院佥都御史。有疾,乞休,卒于家。公为诗往往口占不留笥,故所存仅百馀首。
文森,字宗严,南直隶苏州府长洲县民籍,湖广衡州府衡山县人。成化二十二年(1486年)丙午科应天乡试第三十二名举人,二十三年(1487年)中式丁未科会试第六十七名,三甲第四十三名进士。任庆云县知县。
人物简介
维基【介绍】: 明河间府任丘人,字朝仪,号云丘。正德三年进士。授工部主事,历山东盐运使。政务宽平。通经术,博洽能文。
边伟(1469年—?),字朝仪,直隶河间府任丘县人,官籍。弘治五年(1492年)壬子科顺天乡试第十四名举人,正德三年(1508年)中式戊辰科会试第一百五十七名,二甲第十三名进士。官户部员外郎,十年(1515年)四月考察,以才力不及,降级外调荆州府同知。累官至山东盐运使。
人物简介
词学图录
陈霆(1479-1560) 字声伯,号水南。浙江德清人。工词,有苏辛遗范。所撰词话为明代词学重要文献。有《水南稿》、《渚山堂诗话》、《渚山堂词话》、《水南词》。明诗纪事·丁签·卷九
霆字声伯,德清人。弘治壬戌进士。历刑科给事中,谪判六安州,历山西提学愈事。有《水南稿》十九卷。 (《四库总目》:霆诗意境颇为萧洒,而才气坌涌;信笔而成,故往往不暇检点。惟诗馀一体较工,其豪迈激越有苏、辛遗范。末附诗话一卷,中间论词一条,谓明代骚人,多不务此,间有知者,十中之一二。则其自负亦不浅矣。 《陈霆两山墨谈》:六安茶为天下第一,有司包贡之馀,例馈权贵与朝士之故旧者。《玉堂联句》有云:「七碗风清自六安,每随佳兴入诗坛。纤芽出上春雷动,活火当炉夜雪残。陆羽旧经遗上品,高阳醉客避清欢。何时一酌中冷水,重试君谟小凤团。」观此则一时赏重可知矣。予谪宦六安,见频岁春冻,茶产不能广,而中贵镇守者私徵倍于官贡,有司督责,头芽一斤至卖白金一两,山谷窭民有鬻产卖子以买充者。故茶在六安始若利民,而今为民害,则甚。汉武帝南巡,以衡山远阻不及登燎,即州南之霍山行礼,遂封为南岳。山有汉时拜郊台、淩霄树,宦游其地者,每纵登览以快一时之观。然而供给飞挽,山民告病久矣。正德辛未,予召还秋曹,朝除以江右刘某者为守。刘起家举人,临行请益,予赠之诗云:「踏槐曾作少年游』高入青冥一鹗秋。匣剑久韬冲斗气,郡符新下梦刀州。雨前纲茗春阳早,笏外南山爽气浮。相送一言烦记取,大廷方简富民侯。」)维基
陈霆(约1477年—1550年),字声伯、震伯,号水南、两山,浙江德清县人。明朝官员,学者。弘治十四年(1501年)辛酉科浙江乡试第六名举人。弘治十五年(1502年)联捷壬戌科会试第一百二十名,三甲第九十五名进士。官刑科给事中。为人耿直。正德元年(1506年)因上书弹劾张瑜,被其同党刘瑾陷害入狱。刘瑾被诛后,复官刑部主事,次年出任山西提学佥事。不久辞官回乡,隐居著述。
人物简介
【生卒】:1480—1566 【介绍】: 明浙江鄞县人,字志澄,号芝山。杨守阯子。以荫为太学生,授南京鸿胪寺丞,迁贵池知县,历知忻州及沔阳州,俱有政声。甬上耆旧诗·卷十三
字志澄,号芝山。父碧川先生,年四十五,始举公。自儿时即嗜学,步履如老成。以父任为鸿胪丞。大鸿胪刘公数称公曰:任子自有奇,此唐裴李宋范韩后人也。公在散曹历九年,禄入甚少,乃以月奉所积,计口画日而食之,不溢用一钱。秩满,出知贵池县。池滨江使传驿络,民好讼最,号难治。公至,相土俗所宜稽故牒,为去民所不便。期月间,上信下服,遂大治。时泾县有王瓒者,负青阳富家周鉴钱,欲陷之,乃养一丐妇于家,及鉴索钱,妇死,遂诬鉴杀之。守令俱以周富家避嫌,莫为白,御史檄公往治。公廉知其情,乃瓒门有沟阴,易朽椽为桥,俟鉴至,驱妇出与争,堕桥死,即妇不知也。遂定瓒罪,鉴得免。石埭一杨翁生二子,长子有子曰标,次子死而其妇与仆奸,翁逐之,仆复潜至其家,翁指为盗,扑杀之。是日标在青阳,为所亲寿置酒,而仆家控谓标所杀,系狱。翁历诉标在外,身当伏罪,俱不听。复檄公治,公复侦得,乃使标具言青阳酒坐客姓名,尽逮至入讯,使各在一所,每一人入,辄使言客何人,若出一口。乃断翁出钱收埋,释标出。后三年,公道经其家,尽室男女出罗拜,且携一小儿告曰:此标出后所生也,非公,杨氏斩矣。县中王武与刘廷璋相结为奸。一日,廷璋怀伪金过武家,武谓其果金也,醉以烈酒杀之,使其妻共舁而沈于江。公访得,坐武死,吏谓其妻应从坐。公曰:妇人惟夫所使,且吾怜其两儿俱褓也。铜陵诸生胡弘绪有才,试辄高等。会其仆挈家走,潜迹所往,缚诣县。而仆巳得,疾死狱中。其家人控胡生,遂被系,不得白御史。亦下公治,公详鞫之,谓生缚其仆以诣令,非私治也。仆背主应得罪,且巳先有病,遂原胡生。公念乡试期迫,即夕具狱牒以上,胡生随出。是岁举于乡,其辨冤,狱释滞多类此。由是御史台监司檄委无虚日,在县未常得煖席,旌举凡十数。六年,迁知沂州,诸部使者闻之,叹曰:岂有美如贵池,仅得薄迁耶?去之日,惟败橐数事,图书萧然,倾一县人,出送无不泣下者。在沂一年,以才徙知沔阳,复三年,其奏治俱如贵池时。公性澹于进取,遂力请老归。家居恂恂然,身敦至行,比于万石君。与戴南江诸老为耆会,日相唱酬。年至九十,犹手抄古今野史、丛谈。里中先辈诗,岁必满箧,诸杨推为祭酒焉。
人物简介
【生卒】:1488—1559 【介绍】: 明四川新都人,字用修,号升庵。杨廷和子。正德六年进士。授翰林修撰。嘉靖初,充经筵讲官,召为翰林学士。大礼议起,上疏力谏,并与王元正等率群僚伏哭,遭廷杖,死而复苏,遣戍云南永昌卫。卒于戍所。慎投荒三十余年,博览群书。明世记诵之博,著述之富,推为第一。但援据博而不免有误,又不免窜改古人,假托旧籍,英雄欺人,亦时有之。所撰诗、词、散曲等甚多,其诗沉酣六朝,揽采晚唐,创为渊博靡丽之词,造诣深厚,独立于当时风气之外。但因僻处云南,故不能如李梦阳、何景明为文坛领袖。另撰各种杂著一百余种。有《升庵全集》。词学图录
黄鹤楼志·人物篇杨慎(1488-1559) 字用修,号升庵。四川新都人。明正德六年(1511)进士第一。谥文宪。以博洽冠一时,著述甚富。其诗清新绮缛,独掇六朝之秀,于明代自立门户。工词,涉笔瑰丽富赡,有沐兰浴芳、吐云含雪之妙。有《升庵全集》、《升庵外集》、散曲集《陶情乐府》、《廿一史弹词》。编有《百琲明珠》、《词林全选》。词集名《升庵长短句》。
杨慎(1488—1559) 明代文学家。字用修,号升庵。四川新都(今四川新都)人。受业于李东阳门下。正德六年(1511)辛未科殿试状元,授翰林修撰。世宗时,因触帝怒谪戍云南永昌卫。卒后追赠光禄寺少卿,谥文宪。其记诵之博,著述之富,推为当世第一,有《升庵全集》。正德十年(1516)冬末,经江夏(今武昌)赴京时游览黄鹤楼,作七律《登黄鹤楼》,借登高揽胜表达在坎坷仕宦生涯中仍怡然自得的心境。还曾在其《升庵诗话》中多次对与黄鹤楼有关的历代诗作予以评论推介。槜李诗系·卷三十九
字升庵,成都人。正德状元,官修撰。御选明诗姓名爵里
字用修,少师廷和子。正德辛未赐进士第一,授翰林修撰嘉靖初谪戍云南永昌卫天启初追谥文宪有升庵集明诗纪事·戊签·卷一
维基慎字用修,新都人,大学士廷和子。正德辛未第一人及第,授修撰。以议礼杖谪永昌。天启初,追谥文宁。有升奄集八十一卷、《遗集》二十六卷。(四库总目,慎以博洽冠一时,其诗含吐六朝,于明代独立门户。薛宁《考功集》:升奄诗穹极词章之绮靡,可以见其卓绝之才;牢笼载籍之青华,可以见其宏博之学。唐四杰不能过也。升奄集:陆贾《南中行纪》云:「南中百花,惟素馨香特酷烈,彼中女子以采丝穿花心绕髻为饰。」梁章隐《咏素馨花》诗云:「细花穿弱缕,盘向绿云鬟。」用陆贾语,贯花绕髻之饰,至今犹然,。予尝有诗云:「金碧佳人堕马桩,鹧鸪林里采秋芳。穿花贯缕盘香雪,曾把风流恼陆郎。」姜孟宾笑谓予曰:「不谓陆贾风流之案,千年而始发耶?」 《艺苑卮言》:杨用修诗如暴富儿郎,铜山金埒,不晓吃饭著衣。用修谪滇中,有东山之癖。诸夷酋欲得其诗翰不可,乃以精白绫作裓,遣褚伎服之,使酒间乞书。杨欣然命笔,醉墨淋漓裾袖。酋重赏伎女,购归装潢成卷。杨后亦知之,便以为快。用修在沪州,赏醉,胡粉传面,作双丫髻插花。门生异之,诸伎捧腹,游行城市,了不为怍。人谓此君故自污,非也。一措大裹褚衣,亦何所可忌,特是壮心不堪牢落,故耗磨之耳。《国雅》:杨修撰诗如锦城雪栈,险怪高峻。《诗薮》:杨用修格不能高,而清新绮缛,独掇六朝之秀,合作自斐然。如题柳七言律云:「垂杨垂柳绾芳年,飞絮飞花媚远天。金距斗鸡寒食后,玉蛾翻雪暖风前。别离江上远河上,抛掷桥边与路边。游子魂销青塞月,美人肠断翠楼烟。」风流蕴藉,字字天成,如初发芙蓉,鲜华莫比。滇中作《春兴》八首,语亦多工。焦竑《玉堂丛话》:正德丁丑岁,武庙阅《文献通考天文》,星名有注张。问饮天监,不知为何星也。内使下问翰林院,同馆相视愕然。杨公慎曰:「注张,柳星也。《周礼》以注鸣者谝注咮也。《史记律书》:南方诸为七宿,柳为鸟之咮也。史记律书》:西至于注张。《汉书天文志》:柳为鸟喙。」内使以复。同馆戏曰:「子言诚辩且博矣。不干私习天文之禁乎?」嘉靖初,给事中张翀疏有「矞宇嵬琐」四字。上令问内阁,不知也。慎取《荀子非十二子篇》以复。梁文康钦曰:用修之强记,何必减稣颂乎?」 《续玉笥诗谈》:升奄《题唐僖宗行宫柱础》云:「唐帝行宫有露台,础连几度换春苔。军容再向蚕丛狩,王气遥丛骆谷来。万里山川神骏老,五更风雨杜鹃哀。始知蜀道蒙尘驾,不及胡僧度海杯。」楚今故在。游太初为予言,寺僧令匠凿而丹之。乃知李文饶方竹未尝无对。《明诗选》:宋辕文曰:「用修病在贪博,故使事处往往求巧得拙。要其天才本是奇丽,如百宝流稣。」陈卧子曰:「用修繁蔚之中,时见新警。」李舒章曰:「用修山光风翠,金碧之中,时见灵霞之润。」 王士禛《皇华记闻》:杨用修在滇,制小肩兴,如升之形,仅可容膝。张愈光含题一联其上云:「人到东京须气节。地当西晋且风流。」所谓升奄者以此。香祖笔记:明诗至杨升奄真以六朝之才而兼六朝之学者。其诗如《咏柳》「垂杨垂柳绾芳年」一篇,世共知之。又《古意》「淩波洛浦遇陈王」、《鹧鸪词》「秦时明月玉弓悬」、《关山月》「迢迢贱妾隔湘川」、《出关拟唐人》「狼弧芒角正鸾环」、《塞下曲》「长榆塞上接龟沙」诸篇,工妙天成,不减前作。又《青蛉行寄内绝句》亦绝妙。大抵皆自古乐府出。益都王遵坦太平论明诗,独推新都为性之者,亦自有见。《明诗别裁》:升奄以高明伉爽之才,宏博绝丽之学,随题赋形,一空依傍。于李、何诸子外,拔戟自成一队。五言非其所长,以过于秾丽,失穆如清风之旨也。田按:升奄诗,早岁醉心六朝,艳情丽曲,可谓绝世才华。晚乃渐入老苍,有少陵、谪仙格调,亦间入东波、涪翁一派。前后七子执盟骚坛,海内附和,翕翕成风。馀采升奄、苏门、君采、稚钦、鸿山、萝山、子安、少玄数君子诗,次于李、何之后,王、李之前,别为一集,以见豪杰能自树立者,数不随风会为转移也。)
杨慎(1488年12月8日—1559年8月8日),字用修,庵号升庵,别号博南山人、滇南戍史,四川新都县(今成都市新都区马家镇升庵村)人,祖籍江西庐陵,明朝官员、作家。为内阁首辅杨廷和之子,正德年间状元,官至翰林院修撰。大礼议事件中,因率领百官在左顺门求世宗改变皇考,而遭贬云南,终老于戍地,一生未获赦免。后追赠光禄少卿,谥号文宪。现今成都市新都区仍存有其私家园林升庵桂湖以及杨慎家族墓地,昆明城西山之麓、滇池之畔有升庵祠。杨慎与解缙、徐渭合称“明朝三才子”。杨慎为湖广提学佥事杨春之孙、吏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杨廷和之子。弘治元年(1488年)生于京师。慎自幼聪颖,十一岁即能作诗。十二岁,写成《古战场文》、《过秦论》,众人皆惊。进京后,写《黄叶诗》,为李东阳所赞赏,让他在自己门下学习。正德二年(1507年)杨慎中式丁卯科四川乡试第三名举人。正德六年(1511年)高中辛未科殿试一甲第一名(状元),赐进士及第,授翰林院修撰,参与修撰《武宗实录》,得到蒋冕、费宏赞赏。正德十二年(1517年)八月,武宗微行出居庸关,杨慎上疏抗谏,被迫称病还乡。明世宗即位,被召至京师,起用任经筵讲官,并经常讲述《舜典》。嘉靖三年(1524年),“大礼议”爆发,杨慎与王元正等二百多人伏于左顺门,撼门大哭,自言“国家养士百五十年,仗节死义,正在今日。”世宗下令将众人下诏狱廷杖,当场杖死者十六人。十日后,杨慎及给事中刘济、安磐等七人又聚众当廷痛哭,再次遭到廷杖。杨慎、王元正、刘济都被谪戍。
人物简介
维基【生卒】:1490—1556 【介绍】: 明浙江鄞县人,字时重,号东石。戴槚子,戴鲸弟。正德十二年进士。精于吏事,负气高亢,累迁至四川佥事,以忤时宰夺职。家居八年,复起,官至四川巡抚。为吏能体察民情,好轻车诣诸部问民疾苦,为之兴利除弊。后为流言所中,落职归卒。有《戴中丞遗集》。
戴鱀(1490年—1556年),字时重,号东石,浙江宁波府鄞县人。正德十一年(1516年)丙子科浙江乡试第十一名举人,正德十二年(1517年)联捷丁丑科会试第二百八十一名,二甲第八十四名进士。授刑部河南司主事,进河南司员外郎,升四川按察司佥事、整饬安绵兵备,但因触怒朝中高官而遭落职。回乡家居八年,再次启用,出任河南按察司佥事,寻转江西布政使司参议、提督粮储,升副使、兵备饶州兼督造尚方磁器,丁内艰归。服阕,起补广西府江兵备副使,升江西参政,寻升山西按察使,历升广西右布政使、四川左布政使,丁外艰,免丧补江西左布政使。官至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巡抚四川。任地方官时,经常轻车简从下访民间问候老百姓的疾苦,并为之兴罢。精于吏事,又负气节。因流言蜚语而遭夺职回乡,居家三年而卒,年六十七。
粤公网安备44010402003275粤ICP备17077571号关于本站联系我们客服:+86 136 0901 3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