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简介
【生卒】:1541—1620 【介绍】: 明应天府江宁人,字弱侯,号澹园。万历十七年殿试第一。授翰林修撰。二十二年,受命撰修明国史。侍讲东宫,二十五年主顺天乡试,遭诬劾贬福宁州同知。未几弃官归,讲阴阳良知之学,与李卓吾善。博极群书,精熟典章,工古文,卓然为名家。有《澹园集》、《国朝献征录》、《国史经籍志》、《焦氏笔乘》、《老子翼》、《庄子翼》等。御选明诗姓名爵里
字弱侯,上元人。万历己丑赐进士第一,授翰林修撰谪福宁州同知追谥文宪有漪园集维基
焦竑(1540年—1620年),字弱侯,号澹园,又号漪园,世称澹园或漪园先生、焦太史。南京旗手卫人,祖籍山东日照。明代状元、史学家。焦氏四世祖焦朔随大将军徐达征战。焦竑生于世宗嘉靖十九年(1540年),自幼刻苦向学,博极群书。十六岁应童子试,以第一名选为京兆学生员,受到试官及南直隶督学使者赵方泉等的赏识。嘉靖四十三年(1564年)甲子科乡试中式举人,时年二十五岁。此后连续七次会考,都名落孙山。直到二十五年后的万历十七年(1589年),焦竑方中会试,殿试高居一甲第一名(状元),授翰林院修撰。万历二十二年(1594年),担任太子朱常洛讲官,进《养正图说》一册。郭正域因焦竑没有与他商量这件事,认为焦竑是沽名钓誉。万历二十五年(1597年),任乡试主考官,将落榜之徐光启提拔第一,并拍案叹曰:“此名世大儒无疑也。”。由于个性梗介疏直,得罪不少政要。次相张位更视焦竑为眼中钉,必欲除之而后快。后来被曹大咸、杨廷兰等检举“以举子九人文多险诞语”,贬为福宁州(治所在今福建霞浦)同知。万历二十六年(1598年),赴福建福宁州上任。次年全国官员大计,焦竑又被考以“浮躁”评语,遭“镌秩”。最后决定辞官,此后归家不出,专心著述。好友管志道说:“焦殿撰漪园丈之不为世所容,则愚已逆料其必然矣!”万历三十年(1602年),意大利人利玛窦来华传教,曾拜会过焦竑。泰昌元年(1620年)去世。安宗时追谥文端。
人物简介
许乐善(1547年—1626年),字修之,号惺所,后改号惺初,直隶松江府华亭县人,民籍。隆庆四年(1570年)庚午科应天府乡试第一百四十二名举人。隆庆五年(1571年)联捷辛未科会试第三百五十六名,三甲第一百零二名进士。令郏县,五年七月选为湖广道试御史,六年七月实授,九月巡按直隶等处印烙种马兼理屯田。十年七月起复,以中途患病乞归。十一年十月复除江西道御史,巡按直隶,十三年正月以病乞归。起复原职,三十一年六月掌河南道事,三十二年六月升太仆寺少卿添注,三十五年七月晋南光禄寺卿,三十七年十一月升南京通政使。在郏,蠲除酒税、修筑城邑,郏民赖焉。在台,值张居正夺情,都御史上公疏慰留,诸御史皆署名,乐善为居正门下士,独不署。巡按畿南,劾治不法、请停矿税、救建言御史,举朝称之。万历三十九年致仕,天启六年卒,享年八十,赐祭葬,祀乡贤。著《适志斋稿》十卷。徐光启、利玛窦合译《几何原本》,乐善与焉,遂受洗。后光启孙女徐甘第大嫁乐善之孙远度,产子女八人,皆受洗,许氏遂为江南教务重心。
人物简介
【介绍】: Lazaro Cattaneo(1560—1640) 明末来华天主教传教士。意大利人,号仰凰。出身贵族。万历二十二年,至韶州、北京、南京等地传教。三十六年,应徐光启之邀,到上海开教,为徐氏一家施洗,为第一个至上海之天主教传教士。后又至杭州、嘉定间传教。有《灵性诣主》等。
人物简介
杨廷筠(1562年—1627年),字仲坚,号淇园,又号弥格子,浙江杭州府仁和县人,明末政治人物,同进士出身,官至顺天府府丞。杨廷筠曾皈依天主教,圣名弥额尔(Michael),与徐光启、李之藻被誉为“圣教三柱石”。万历二十年(1592年)壬辰科进士,授江西安福县知县。次年,授监察御史,巡漕御史。万历三十三年(1605年)任苏松巡按御史、直隶巡按御史。随后担任江西按察司副使。天启二年(1622年)授河南按察司副使、湖广按察司副使。天启三年(1623年)升任光禄寺少卿。天启四年(1624年)改顺天府府丞。
人物简介
维基
李之藻(1571年10月13日—1630年11月1日),字我存,又字振之,号凉庵居士、凉庵逸民、凉庵子、凉叟、存圆寄叟等,教名良(Leo)。浙江杭州府仁和县人,明末政治人物、翻译家、天文学家,中国圣教三柱石之一。与徐光启一同受洗成天主教徒。李之藻生于穆宗隆庆五年(1571年)。神宗万历二十六年(1598年)戊戌科二甲第五名进士,授任工部营缮司员外郎,三十一年七月与翰林院编修陈之龙典福建乡试,三十六年降任直隶开州知州,三十八年升南京工部员外郎,管理宝源局,后考察去职。明熹宗天启元年(1621年)三月,起升广东布政使司右参政,次月改为光禄寺少卿、管工部都水司郎中事,奉命调度十六门城楼军器,铸造西洋大炮、战车及工部火器、火药,二年三月升太仆寺少卿,仍管工部都水司郎中事,上疏以夷攻夷二策,言西洋大铳可以制奴,兵部移文徵取,于是两广总督胡应台遣游击张焘解送夷目七名、通事一名、傔伴十六名赴京听用。天启三年二月,李之藻被科道纠拾,调用南京。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开始师从利玛窦学习西方科学。万历三十八年(1610)二月,李之藻在北京突患重病,李以为必死,留下遗嘱,利玛窦“朝夕于床笫间,躬为调护”,同年,皈依天主教,圣名良(Leo),将家中供祀的佛像毁弃,换上耶稣像。事实上,李之藻认识利玛窦之初,利玛窦就劝他入教,但未成功,主因是李之藻有妾,而天主教奉行一夫一妻制,李之藻与利玛窦来往多年之后,终于下决心休离妾,正式受洗,但李之藻本人“赌博成瘾,谁也比不上他那样酷爱下棋、打麻将。”熹宗天启元年(1621年),出任光禄寺少卿,负责研制大炮,天启三年(1623年)去职。思宗崇祯二年(1629年)重新起复,负责修订历法,李之藻还自己制作了地球仪等天文仪器,府内几乎到处都是仪器。晚年一目失明,一目视力甚弱,仍然嗜学不倦。次年(崇祯三年,1630年)病逝于任上。李之藻向明朝廷推荐传教士所传历法,并自澳门葡萄牙人处引进大炮以抵禦满洲人。同时他也善于翻译,许多西洋典籍直接或间接地藉由李之藻之手完成翻译、校订以及出版工作。在《坤舆万国全图》的题记中,李之藻表现出了对当时世界科技发展的程度的惊讶和强烈兴趣。
人物简介
【生卒】:1566—1623 【介绍】: 一译作罗儒望。明末来华天主教传教士,号怀中。生于葡萄牙拉梅戈(Lamego)。1583年入耶稣会。在印度果阿习哲学,在中国澳门学习神学。万历二十六年奉派至韶州,后至南昌。二十九年至南京,曾给明末官吏瞿太素、徐光启施洗入教。四十四年礼部侍郎沈□奏请禁教后,避于江西建昌、福建漳州、江苏嘉定等地教徒家,最后避往杭州杨廷筠家。在嘉定时曾建立教堂。卒于杭州。著有《天主圣教启蒙》、《天主圣像略说》。
人物简介
人物简介
李天经(1579年—1659年),字仁常,一字性参,又字长德,北直隶赵州(今属河北)吴桥县人,明末官员、数学家、天文历法家。生于万历七年(1579年),万历四十一年(1613年)成进士。乞授郡博士,以便终养。擢户部主事,历员外、郎中,出知济南府。天启四年丁父母忧归。崇祯五年(1632年)入历局,至翌年(1633年)徐光启卒后主持历局,并承徐光启遗愿完成《崇祯历书》137卷,还主持翻译了《坤舆格致》4卷。崇祯十一年(1638年)升为光禄寺卿,直至明末寇乱四起,他才告老还乡,清顺治十六年(1659年)卒。享年80岁。
人物简介
【介绍】: 明江西进贤人,字良孺。万历二十九年进士。由知县擢兵科给事中,旋掌科事。疏陈时弊,言极危切。天启时,官南京右佥都御史,提督操江。被指为东林党人,革职戍边。崇祯初,召还,累官至兵部尚书致仕。明亡后卒。御选明诗姓名爵里
字子良,进贤人。万历辛丑进士,除长兴知县升礼部主事擢兵科给事中历官右佥都御史兵部左侍郎拜南刑部尚书改兵部尚书有绿雪楼槁维基
熊明遇(1579年—1649年),字良孺(一字子良),号坛石山主人,江西南昌进贤北山人(今属江西南昌县泾口乡东湖村)。万历二十八年庚子科江西乡试举人,二十九年(1601年)联捷辛丑科三甲139名进士,三十三年任浙江长兴知县。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擢兵科给事中,多所论劾,疏陈时弊,言极危切。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礼科给事中亓诗教怀疑熊明遇与东林党通,上书弹劾他,建议将其外调。后历任福建佥事、宁夏参议。天启元年(1621年)以尚宝少卿进太仆少卿,不久,擢升南京右佥都御史,天启五年(1625年)被魏忠贤革职,并牵连汪文言案,被贬到贵州平溪卫。崇祯元年(1628年)起复,任兵部右侍郎,次年进为左侍郎,迁南京刑部尚书,崇祯四年(1631年)任兵部尚书,次年清军入关劫掠,巡抚沈棨与中官王坤私自与清军议和,被给事中孙三杰弹劾,明思宗将其解职,不久以兵部尚书衔致仕。致仕多年后又被人推荐起复为南京兵部尚书,改任工部尚书。后因病归家,明亡后隐居不仕。熊明遇在万历年间已与耶稣会人士庞迪我(Didacus de Pantoja, 1571-1618)、阳玛诺(Emmanuel Diaz, 1574-1659)、毕方济接触,并与徐光启往来。对于西方科学有颇为深入的了解。在福建佥事任内,他曾向方孔炤与方以智父子前展现他所接触的西学。方氏父子与熊明遇曾一同登临游览太姥山并大谈西学,可说是明末清初西学东渐的代表人物之一。其著作《格致草》和《则草》,是两部介绍西学的重要著作,于万历末年刊刻的《则草》是第一本由中国士人完成与出版的西学作品。他又工诗善文,当时颇享盛名。著有《南枢集》、《青玉集》、《格致草》、《绿云楼集》、《罗岕茶记》等。乾隆四十三年(1778),《文直行书》与《绿雪楼集》被列入禁燬书。
粤公网安备44010402003275粤ICP备17077571号关于本站联系我们客服:+86 136 0901 3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