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张西铭

相关人物:共 1 位
共 2 首
道东文运昌,潘南间气毓。
六七先正后,复睹真儒出。
恭惟我玄翁,展也所立卓。
清明好资禀,纯笃务正学。
集义以外方,居敬以内直。
明诚以进德,博约以修业。
沉潜乎仁义,从容乎礼法。
崇卑各有所,分明看本末。
工夫鸟两翼,规模车双毂。
俛焉日孳孳,力久见真积。
浸灌者洒落,辛苦者快活。
严厉者和平,矜持者纯熟。
恢恢门路广,井井节目密。
左右逢其原,体用总包括。
造诣地位高,难容蠡测述。
祖述于洙泗,宪章于闽洛。
陶山暨石潭,钻仰善私淑。
并世值尤翁,就正仍的确。
经传勤玩绎,理义纷昭晢。
著书而立言,前圣得羽翼。
明理而淑人,后学获启发。
四子有读记,麟经有补缺。
二书有要解,六礼有疑辑。
圣贤有遗模,治平有稽录
文献关继开,天人补遗阙。
试看富纂述,方知具制作
尤翁有盛奖,学识我不及
载道文在兹,俟百庶无惑。
蕴之为德行,推之为事业。
居家伦理正,在邦令闻达。
圣主急大贤,弘畀行道责。
正色立治朝,国人皆矜式。
剀切勤俭劄,炳烺修攘策。
尤翁岂专美,先生同轨辙
万言十二条,当世真药石。
格王正事志,至论同伊说。
勋籍论追录,利源思先塞
曲突宜徙薪,宠倖施裁抑
负国邪说徒,明言极痛斥
主张名义植,诛锄乱逆殛(先生以坤位之复。为前古所无之盛德大庆。九万等欲为张氏。别立名号。先生极力排之。又请正黯,希载等谋害国母之罪。劄请筵奏。靡不用极。)
纲法得不坠,将非先生孰。
严责背师人,快绝毁圣贼(毁圣贼。即尹镌。)
论议尽峻整,功烈尽炜烨。
先生与尤翁,志同而道合。
事为语默间,虽有小出入。
不可以此故,有妨其大德
扶怀而抑尼,先生讵不力
褒忠而讨逆,先生无不足
何以明其然,事实具文籍。
呜呼海上诀,珍重世道托
逮至楚山祸,素带三月哭
尤翁先生知,先生尤翁服。
两门相须殷,两门相期屹。
真可金石透,真可鬼神泣。
交际如是重,事契如是笃。
万代同瞻仰,宁复有间隔。
云胡今后生,此义全不识。
或有诬贤语,或有侮正牍(指沮戏大论者而言。)
或过闾不式,或阅集恣舌
多见不知量,先生如日月。
余欲家置喙,庶辨诸异说。
谓余言不信,请就遗状质
昨披遗状来,羹墙慕逾切。
遂增慨世怀,略摅胸臆郁。
为谢浮嚣徒,庶休悖谬习。
⑴ 六七先正。指圃隐,寒暄,静庵,退溪,栗谷,沙溪,尤庵而言。
⑵ 先生著书。有数十种百馀卷。而此其最重者。故馀不尽举。
⑶ 厚斋尝曰。先师文章。实有制礼作乐之具。
⑷ 尤翁尝语厚斋。以玄石学识加于吾辈一等。
⑸ 先生之入朝也。以尤翁为主人。以大义为命脉。而告君文字。多所商议为之者。
⑹ 先生癸亥。论追录之不可。盖窃比于静庵己卯故事。
⑺ 先生戊辰。袖劄论后宫事及东平君杭事。重被严旨。尤翁大加钦叹。至于上章伸救。
⑻ 邪说徒。即南九万,尹趾完,柳尚运,崔锡鼎之类。
⑼ 先生前后与尹拯书。极论师席不容背贰之义。有数十书。及尹终至背师。则先生谓其有犯分凌节。有伤名教之罪。不可复以朋友处之。
⑽ 小出入。指庙议裁省金论等事。大德。指尊周统卫朱道。明正学辟异端及礼论国是等事。
⑾ 芝村以为先生于怀尼是非。初头若两非之。然怀轻而尼重。中间是怀而非尼。晚节尤扶怀而抑尼。又以为先生于大尹之失身江都。宗主黑水两款。自谓吾见本与尤翁同。则可谓洞然。于小尹背师一款。声罪又无未尽云。
⑿ 丹岩尝谓玄石甲戌处置。更无遗憾。
⒀ 尤翁尝语子孙曰。玄石自是吾党君子。乃余相信之朋友。及入耽罗。贻先生书告诀。托以后来世道之责。
⒁ 先生闻尤翁讣。痛哭曰。尤翁出以大义。死于士祸。攻之者当为小人。遂引栗谷服退溪例服之。以寓文丧之恸。
⒂ 先生癸亥建极劄。明言逆党如为废母之论者。及奸党如攻斥栗谷尤庵者。诛殛废锢。益加堤防。不犯两案。而有才无罪者。谓宜略有疏通而调用。甲戌代撰大诰书。虽以打破朋党为题。而主意归趣。诚惟夫子之举直错枉。朱子之分别忠邪贤否。为法为务。则先生之旨。在于是是非非善善恶恶而已。岂可与向日时辈之假称荡平。而忠逆混用。薰莸同器者。同日而论哉。假称荡平。而忠逆混用。薰莸同器。而谓遵栗谷及先生之道者。是如杨墨之诬引尧舜。章蔡之妄援武周。干先生何事哉。吾党之士所宜辨破其不然。而反或听莹者。不韪之甚也。
⒃ 先生晚年。大觉尤翁之贤而益致尊尚。以扶尤翁自任。然后晚年以前。凡议尤翁之文字。在先生。皆为已弃之论。故厚斋,芝村及暻寔主此义。修正文集。而孙弼傅有所诖误。潜与匪人。尽数出之。不当入而入者。虽略有之。而此只可认以先生已弃之论。不肖后孙坏弄之罪而已。何可以此追咎先生耶。事理较然。
⒄ 先生行状。厚斋所作。而先生尊尚尤翁。罪状小尹之故。甲戌力主名义。严治乱逆之迹。盖十分详著。
坤宁宫祀灶日作(乾隆乙卯) 清 · 弘历
七言律诗
廿三神祀举坤宁,天地帡幪普锡灵。
屈指岁除值来复,问躬帝史几高龄。
曰惭曰感诚难尽,或没或存正可听(用张子西铭语)
七字促成殿诸什,三朝与物庆初青(二十六日正月节)
按:坤宁宫祀神乃祖宗家法万世遵依即每岁元旦诣堂子行礼亦其义也予诗所云祀神意包甚广至祀灶古无明文不见典谟虽载礼记但汉晋以后所传七祀之一非天子应行大典故皇祖未尝举行(康熙六十一年中从未祀灶)皇考乃定嘉平廿三祀灶日于坤宁宫祀神并面南敬设天地神位行九拜礼以迓新年福禧至于东厨灶神位前亦致三叩予六十年谨遵弗忽普祈年谷顺成民物康和所为有其举之莫敢废也而和韵诸人未解诗义率重于灶此不可不明示衷怀耳
⑴ 每岁例于嘉平廿三日祀过百神于坤宁宫回思雍正乙卯祀灶已日之事即乾隆元年至今已满六十年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