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张纯

相关人物:共 2 位
共 2 首

人物简介

全台诗
郑以庠(?~?),字养斋,新竹人。光绪年间(1875~1895)台北府廪学生。乙未(1895)割台时,西渡厦门。后返台,为竹社社员〖参考郑鹏云《新竹县志初稿》〗。(施懿琳撰)
全台诗
郑以庠(1869~1937)〖张子文等撰《台湾历史人物小传:明清暨日据时期》谓郑以庠生卒年为1873~1939。
然大正七年(1918)《台湾日日新报》有数首〈寿养斋竹社长五十〉诗,郑以庠亦有多首和诗,由此推算,其生年应为1869年。
此外,据陈琬琪《张纯甫儒学思想研究》考据,郑以庠卒于1937年12月12日,享寿六十九(政大中文系国文教学硕士论文,2004年1月,页247),此亦可推算郑氏生年应在1869年。
至于卒年,张子文认为应在昭和十四年(1939),且谓是年郑氏曾邀集全台诗人举行「五州联吟会」。
查《台湾日日新报》,全岛诗人大会于1937年以后已停止未活动,1939年之说应有误。
此处姑采陈琬琪说,将卒年定在1937年。
〗,谱名安国,号养斋、蜕窝,新竹人。
为乡先贤郑用鉴之孙,因家学渊源,幼年即入台北府学就读。
乙未割台,内渡泉州原籍,不久又回竹堑,此后闭门读书,不问世事,有「高士」雅名。
曾任「台湾文社」理事,为新竹「竹梅吟社」成员、「竹社」社长。
「竹社」经常与台北「瀛社」、桃园「桃社」三社联吟,每逢该社值东,往往于郑氏家宅「北郭园」举行集会,蔚为盛况。
郑以庠曾历沧桑之变,诗多感伤,王国璠《台湾先贤著作提要》、《新竹市志。
人物志》谓其著有《拾翠园诗稿》,恐误〖王国璠《台湾先贤著作提要》、《新竹市志。
人物志》皆谓郑以庠有《拾翠园诗稿》。
查「拾翠园」为新竹人士曾宽裕的庭园,《台湾日日新报》上有新竹林幼侯〈题曾君拾翠园〉、樱井儿山〈曾君宽裕招饮拾翠园席上赋此〉,曾宽裕亦有和诗〈喜儿山先生辱小园〉。
林钟英有诗〈赠宽裕芸兄〉,注云:「宽裕君园名拾翠。
」由此看来,王国璠之说,恐须再考索。〗。
今郑氏诗作据《台湾日日新报》、《台湾文艺丛志》、《师友风义录》、《台阳诗话》、《诗报》、《台海击钵吟集》、《东宁击钵吟前后集》等报刊合集编辑校录。
(翁圣峰撰)
全台诗
郑以庠(1869~1937)〖张子文等撰《台湾历史人物小传:明清暨日据时期》谓郑以庠生卒年为1873~1939。
然大正七年(1918)《台湾日日新报》有数首〈寿养斋竹社长五十〉诗,郑以庠亦有多首和诗,由此推算,其生年应为1869年。
此外,据陈琬琪《张纯甫儒学思想研究》考据,郑以庠卒于1937年12月12日,享寿六十九(政大中文系国文教学硕士论文,2004年1月,页247),此亦可推算郑氏生年应在1869年。
至于卒年,张子文认为应在昭和十四年(1939),且谓是年郑氏曾邀集全台诗人举行「五州联吟会」。
查《台湾日日新报》,全岛诗人大会于1937年以后已停止未活动,1939年之说应有误。
此处姑采陈琬琪说,将卒年定在1937年。
〗,谱名安国,号养斋、蜕窝,新竹人。
为乡先贤郑用鉴之孙,因家学渊源,幼年即入台北府学就读。
乙未割台,内渡泉州原籍,不久又回竹堑,此后闭门读书,不问世事,有「高士」雅名。
曾任「台湾文社」理事,为新竹「竹梅吟社」成员、「竹社」社长。
「竹社」经常与台北「瀛社」、桃园「桃社」三社联吟,每逢该社值东,往往于郑氏家宅「北郭园」举行集会,蔚为盛况。
郑以庠曾历沧桑之变,诗多感伤,王国璠《台湾先贤著作提要》、《新竹市志。
人物志》谓其著有《拾翠园诗稿》,恐误〖王国璠《台湾先贤著作提要》、《新竹市志。
人物志》皆谓郑以庠有《拾翠园诗稿》。
查「拾翠园」为新竹人士曾宽裕的庭园,《台湾日日新报》上有新竹林幼侯〈题曾君拾翠园〉、樱井儿山〈曾君宽裕招饮拾翠园席上赋此〉,曾宽裕亦有和诗〈喜儿山先生辱小园〉。
林钟英有诗〈赠宽裕芸兄〉,注云:「宽裕君园名拾翠。
」由此看来,王国璠之说,恐须再考索。〗。
今郑氏诗作据《台湾日日新报》、《台湾文艺丛志》、《师友风义录》、《台阳诗话》、《诗报》、《台海击钵吟集》、《东宁击钵吟前后集》等报刊合集编辑校录。
(翁圣峰撰)
郑登瀛 朝代:清末至民国

人物简介

全台诗
郑登瀛(1873~1932),又名学瀛,字十洲,号竹溪诗逸、北郭诗逸。
竹堑(今新竹)人。
为进士郑用锡曾孙。
五岁丧父,由其母高氏抚育成人。
少与刘景平、罗百禄同受业于高敬修,三人因才相埒、志相合,且皆善书法,人称「高门三杰」。
早年曾经营酒厂,获利颇为可观。
其后日人实施专卖制度,遭强行徵购,遂转而寄情书画于北郭园故宅。
昭和六年(1931)「九一八事变」后,郑十洲将诗稿中涉及时局者全数烧燬。
随后将子嗣三人分别送往北平、广州就读。
昭和七年(1932)六月病逝,享年六十。
〖参考张子文等《台湾历史人物小传:明清暨日据时期》,台北:国家图书馆,2003年12月。
〗郑氏重性情,诗歌以抒情见长,张纯甫评云:「诗虽宗随园,而典赡乃类义山。
」生平作品有《郑十洲先生遗稿》,由其女婿罗启源在民国五十六年(1967)排印出版,收录诗作一百一十首,多伤感与游兴之作,1992年由龙文出版社影印重刊。
此外,尚有未出版诗稿《沧海遗音》、《扶桑寄生草》、《鸡肋杂录》、《北郭园小草》〖参考《新竹市志。
人物志》,新竹:新竹市政府,1997年12月,页131〗。
以下诗作据《沧海遗音》手稿本、《扶桑寄生草》手稿本〖编者按:由于《鸡肋杂录》与《北郭园小草》以行草书写,且多处涂改,极不易辨识,在此暂不收录。〗
全台诗
郑登瀛(1873~1932),又名学瀛,字十洲,号竹溪诗逸、北郭诗逸。竹堑(今新竹)人。为进士郑用锡曾孙。五岁丧父,由其母高氏抚育成人。少与刘景平、罗百禄同受业于高敬修,三人因才相埒、志相合,且皆善书法,人称「高门三杰」。早年曾经营酒厂,获利颇为可观。其后日人实施专卖制度,遭强行徵购,遂转而寄情书画于北郭园故宅。昭和六年(1931)「九一八事变」后,郑十洲将诗稿中涉及时局者全数烧燬。随后将子嗣三人分别送往北平、广州就读。昭和七年(1932)六月病逝,享年六十。〖参考张子文等《台湾历史人物小传:明清暨日据时期》,台北:国家图书馆,2003年12月。〗
全台诗
郑十洲(1873~1932),名登瀛,字十洲,号竹溪诗逸、竹溪诗隐。
新竹进士郑用锡曾孙。
工诗善书,少与刘景平、罗百禄同受业于高敬修,三人因才相埒、志相合,且皆善书,人称「高门三杰」。
早岁创办酒厂,获利颇丰,嗣因日人实行专卖,强被收购,自此遂寄情吟咏书法,不治生产。
  郑氏生前诗稿因恐贾祸于子孙,自行将具有民族意识之篇什焚燬,《郑十洲先生遗稿》乃收录倖存诗作一百一十首及遗墨,先于民国五十六年(1967)八月,由郑氏女婿罗启源在台北排印出版,何汉津整理并序:「瓣香随园,先生虽主重性灵,专写性情,所为诗缠绵悱恻,百读不厌,然其愤时感奋之作,则慷慨激昂,可以廉顽立懦。
张纯甫亦评:「诗虽宗随园,而典赡乃类义山。
」民国八十一年(1992)六月,台北龙文出版社再据此书重印问世。
(杨永智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