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安邦彦

相关人物:共 42 位
共 42 首 第 1 页 下一页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551—1635 【介绍】: 明凤阳府颍州人,字元平。万历二十年进士。授历城知县,移南京兵部主事。天启初为兵部尚书。与辽东经略熊廷弼不和,意气用事,令巡抚王化贞勿受廷弼节度,致广宁失守,几尽失关外地。言官纷劾,谢病归。旋又起为兵部尚书,总督川、滇等省军务。崇祯嗣位后,罢去。后义军破颍州,被杀。
维基
张鹤鸣(1551年—1635年),字元平,号凤皋,晚号飘然翁,河南都司颍川卫军籍,直隶凤阳府颍州(今安徽阜阳市阜南县)人,明朝政治家、军事家,告老还乡后,于李自成兵乱中殉难。
善诗文,有「趵突泉诗」流传至今。
万历四年(1576年)丙子科河南乡试举人,万历十四年(1586年)中式丙戌科会试,因父病驰归,未就殿试。
万历二十年(1592年)壬辰科进士。
授山东历城县知县,值“矿使四处扰民,公力抗陈珰。
”“凡便民兴利之事,鹤鸣无不为之。
”离任后,历城人怀其德,建「仙令祠」祀之。
万历二十六年(1598年)升南京兵部主事,升吏部郎中,留曹管事。
三十一年丁母忧,三十四年服除,补礼部祠祭司郎中。
三十五年七月升山东副使,分守济南道。
三十八年三月升陕西右参政、兵备临巩。
万历四十二年(1614年),升陕西右布政使,同年八月擢都察院右佥都御史、巡抚贵州、兼督理湖北湖南川东等处地方提督军务,大破红苗,擒贼首老蜡鸡,威名甚著。
天启元年(1621年),升兵部左侍郎、总督陕西三边军务,赴任中途,召还回朝,佐理兵部事。
同年兵部尚书王象乾出督蓟辽军务,张鹤鸣遂升兵部尚书,视侍郎事。
辽东经略熊廷弼与张鹤鸣有隙,遂大力支持辽东巡抚王化贞。
熊廷弼请付二十万金为军,张鹤鸣不予,专庇王化贞,边疆事大坏。
天启二年(1622年)正月,廷议熊廷弼、王化贞二人去留,张鹤鸣依然主张撤换熊廷弼,专任王化贞。
刚廷议完,王化贞已经放弃广宁驻地逃跑。
张鹤鸣内惭,且惧罪,自愿前往辽东,诏加太子太保,赐蟒玉及尚方剑。
而拖延不行,又逗留十七日,始抵山海关。
每日只是下令捕捉间谍,用财物诱惑蒙古炒花、宰赛诸部。
延宕数月后,就告老还乡,由王在晋接任。
归乡后,住颍州古楼北张家胡同。
天启六年(1626年)春,魏忠贤当政,张鹤鸣起为南京工部尚书。
十二月以安邦彦未灭,张鹤鸣先前有平苗功,改偏沅巡抚,七年(1627年)升兵部尚书、总督四川贵州云南湖广广西等处地方提督军务,赐尚方剑。
同年崇祯帝嗣位后,被弹劾,诏加太子太师致仕还乡。
崇祯八年(1635年)正月十一日,李自成军攻陷颍州,八十五岁的张鹤鸣被缚倒悬于树,大骂而死,其次子张大壮,与弟张鹤腾、张鹤龄皆死,诏令以尚书之礼葬之。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554—1631 【介绍】: 明浙江归安人,字叔永,号泰垣。
万历十七年进士。
官河南布政使,入为光禄卿。
巡抚云南,安邦彦叛时,用旧将袁善,击破多处叛军。
官至工部尚书,为魏忠贤党羽石三畏所诬,落职闲住。
崇祯初,复官,旋卒。
维基
沈儆炌(1554年—1631年),字叔永,号泰垣,浙江湖州府归安县人,进士出身。沈子木第三子。万历十七年(1589年)己丑科进士,授工部主事,改礼部,历员外郎、郎中。二十六年(1598年),升福建提学副使。历官河南布政使,以卓异入为光禄寺卿,旋晋右佥都御史,巡抚云南。疏蠲贡金数千,为滇民永利。值苗猺倡逆,收复全滇,荡平黔蜀,擢南兵部侍郎,晋南京工部尚书。为魏忠贤党石三畏所劾落职闲住。崇祯初复官,卒于家。南都弘光帝时,谥襄敏。配查氏,山东参政查志隆(号绍庭)女。子三:沈庄卿、沈胤培、沈旋卿。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624 【介绍】: 明河南永城人,字彭伯。
万历二十九年进士。
由荆州推官入为吏部主事。
累迁太常少卿。
天启元年擢右佥都御史,巡抚贵州。
时奢崇明已陷重庆,次年安邦彦亦围贵阳。
三善驻沅州调兵食,进屯平越,决策进兵,解贵阳围。
次年,督师深入,破安邦彦军,进克大方。
屯兵日久,以食尽退师,被围兵败,自刎不死,被执遇害。
维基
王三善(1565年—1624年),字彭伯、尤名,河南省永城人,在贵州巡抚任内,殉难于奢安之乱,崇祯时追赠兵部尚书、太子少保。
据考中国传奇故事《苏三起解》,苏三的夫婿王景隆原型即是王三善。
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进士,由荆州府推官入为吏部主事,历考功文选郎中,进太常寺少卿。
天启元年(1621年)十月擢右佥都御史,巡抚贵州。
天启二年(1622年),奢安之乱,安邦彦军队进围贵阳。
至十二月,王三善三路进兵,以二万人破敌十万,解贵阳之围。
后率军直捣大方,敌方安位偕母奢社辉逃离,安邦彦逃往织金。
三善屯大方日久食尽,不得已而退师,遂于天启四年(1624年)正月,尽焚大方退军,被安邦彦追击,中军参将王建中、副总兵秦民屏战死。
王三善被诈降的陈其愚故意冲击落马,欲自杀却被被俘,最后遇害。
同知梁思泰、主事田景猷等四十馀人皆死 。
崇祯初年,赐王三善兵部尚书,世荫锦衣卫佥事。
崇祯九年,赠太子少保。
著《周易象注》、《四书解》、《醉石轩诗集》,皆佚。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明四川乌撒人。
万历间袭乌撒土知府,奢崇明叛乱,效良附水西安邦彦,先后为云南巡抚闵洪学、副总兵袁善所破,败死。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566—1638 【介绍】: 明浙江山阴人,字懋和。
万历二十年进士,除大理评事,迁苏州知府,历官四川布政使。
天启元年以永宁奢崇明及贵州安邦彦反,加兵部尚书兼督贵州、云南、广西诸军务,移镇遵义。
以平乱功,加少保进少师。
著有《督蜀疏草》、《朱襄毅疏草》。
维基
朱燮元(1566年10月26日—1638年5月7日),原名懋赏,字懋和,号恒岳,一号石芝,行明二十一,浙江山阴县(今属绍兴市)人,明朝政治、军事人物。
万历十三年(1585年)乙酉科浙江乡试举人。
万历二十年(1592年),登壬辰科第三甲第七十一名进士,仕至兵部尚书贵州总督。
任大理寺评事,后任苏州知府。
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矿税使太监孙隆在苏州横征暴敛,激起以葛成为首的万余织工群起抗暴。
时朱燮元已升川南道以“兵以御外寇者”为由反对武力镇压,采取劝谕解散。
葛成挺身投案,要求免及他人。
朱燮元又竭力说服上级,不仅免去葛成的死刑,而且不旁及一人。
万历三十五年(1606年)朱燮元以父母年高弃官归里,直到万历四十四年(1615年)才起任陕西按察使。
万历四十六年(1617年)转四川右布政使。
天启元年(1621年)奢安之乱,奢崇明、安邦彦反,朱燮元加兵部侍郎,总督四川及湖广荆、岳、郧、襄、陕西汉中五府军务兼巡抚四川。
朱燮元坚守成都百余日,以石炮破吕公车,又令秦良玉率白杆兵等收复重庆、永宁。
天启四年,以兵部尚书兼督贵州、云南、广西军务,移镇遵义。
崇祯二年(1629年)八月,安邦彦、奢崇明合兵十万进犯赤水、永宁,朱燮元诱敌深入,又派奇兵“绕其后,急击之,贼大惊溃”,杀奢崇明、安邦彦
又招抚流亡,修路筑驿,广开屯田,西南遂安。
朱燮元为之进少保,加少傅兼太子太傅,后加少师、左柱国。
卒于官,年七十三,赠太师,荫世袭锦衣卫指挥使。

人物简介

维基
闵洪学(1567年—1644年),字周先,号曾泉,浙江湖州府乌程县织里镇晟舍人,军籍,祖籍山东兖州府济宁州。
万历二十五年(1597年)丁酉科顺天乡试举人,二十六年(1598年)戊戌科进士。
刑部观政,授刑部河南司主事,三十一年(1603年)升刑部江西司郎中,三十六年(1608年)升陕西布政使司右参政兼按察司佥事,四十年(1612年)升江西按察使,四十六年(1618年)升山西右布政使,四十八年(1620年)改福建左布政使。
天启元年(1621年)升都察院右佥都御史、巡抚云南兼督川贵兵饷。
乌撒土酋安效良串通永宁宣抚使奢崇明、水西土司安邦彦同叛。
二年(1622年)重用土司沙源、龙在田、王显祖、吾必奎等四人平定叛乱,“用兵五年,大小数千百战”,七年(1627年)以军功得以入京。
又与温体仁同乡,受到提拔,崇祯三年(1630年)三月吏部尚书王永光罢官,由闵洪学替补,对此闵洪学感恩戴德,唯以阿谀奉。
五年(1632年)六月兵部职方司员外郎华允诚上疏,疏陈“三大可惜,四大可忧”,言闵洪学徇私数事,“造门请命,夜以为常”。
八月初二日,崇祯帝遂罢闵洪学。
朱家民 朝代:明末清初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569—1642 【介绍】: 明云南曲靖人,字同人。
万历三十四年举人。
任涪州知州。
天启二年任贵阳知府,著能声,擢贵州监军道。
安邦彦之乱时,建城十七座,更建盘江铁锁桥。
以军功世袭指挥使。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640 【介绍】: 明河南永宁人,字建白。
万历三十八年进士。
擢御史,巡按四川。
天启初参预镇压奢崇明叛乱,收复重庆。
崇祯二年,累升为右副都御史,巡抚四川,从朱燮元平奢崇明、安邦彦
崇祯五年解任。
后李自成部攻永宁,论抗拒被杀。
维基
张论(1571年—1634年),字建白,号葆一,河南河南府永宁县人。庚子河南乡试三十二名举人,万历三十八年(1610年)庚戌科会试九十五名,第三甲第一百五十九名进士。兵部观政,四十一年授行人司行人,四十六年考选陕西道御史。泰昌元年,巡视西城。天启元年七月巡按四川,进飞石、架木二法以备城守。以平奢安之乱功,候升京堂。天启四年升大理寺左寺丞,六年闰六月,升右通政。寻以朱太淑人艰归。崇祯二年四月,起为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巡抚四川。崇祯七年卒,享年六十四。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明常州府武进人,字伯生,号膴原。万历三十二年进士。授行人,累迁至布政使。所在有治绩。性和平,不矫激绝物,亦不趋附权要。后乞罢归家以读书赋诗自娱。年八十卒。有《知希庵稿》、《素园草》。
维基
恽厥初(1572年—1652年),字伯生,号衷白、膴原,直隶常州府武进县人,明朝、南明政治人物。
恽厥初是万历二十二年甲午科应天府乡试第六十八名举人,三十二年(1604年)甲辰科的进士,获授行人,转为户部主事。
天启初年,水西夷族安邦彦作乱,他调任兵部到四川监督将吏平定。
天启二年(1622年),魏忠贤侄子魏良卿以修筑庆陵功劳荫官指挥佥事,他时任郎中托辞外补,因此补任浙西副使,改任福宁参政,升为湖广按察使。
崇祯二年(1629年),清兵从遵化入口,北京戒严。
恽厥初督镇篁兵三千人勤王。
当时各地士兵集中,军粮不足,沿途也多阻挠;他先至北京,鼓多获得三个月粮食。
兵部尚书梁廷栋检阅军队,入朝上奏曰:「恽厥初并非书生,有大将才能。
」崇祯帝派遣内侍慰劳,并且询问策略;他说明利害,收到温旨,然而兵部调派却未如他的建议,因而提出患病退休。
弘光元年(1645年),朝廷召其为添注光禄卿,经常叹息时事;南京沦陷后归乡,和从弟恽本初潜心佛学,不见宾客。
后来因为南宁伯杨昆连络浙江和南直隶义师,而被庄保生牵连,他服毒自杀,虚岁八十一。

人物简介

维基
杨述中,字衡毓,号老庵,四川叙州府富顺县人。
万历十三年(1585年)乙酉科四川乡试举人,十七年(1589年)己丑科进士。
授山西襄垣县知县,任内立泰晋书院,并资助神童王基洪。
后来王基洪果然中进士。
擢江西道御史,内官客用骄横,杨述中合同官纠之,群宦切齿,谪太和县典史。
后起为大理府推官,升户部主事、员外郎,四十年(1612年)任山东乡试同考官。
历任尚宝司丞、尚宝司少卿、太仆寺少卿、郧阳抚治。
天启二年(1622年)十月,安邦彦、奢崇明相继逆叛,调任为兵部右侍郎兼都察院右佥都御史巡抚偏沅等处地方提督军务兼督贵州兵饷。
寻代替张我续任川贵总督,兼制云南湖广军务,赐尚方剑,率秦楚滇豫蜀五省官兵,援黔剿逆有功,因抚军王三善败绩,述中寻乞休归。
以俞旨有“老成慎重”语,自号老庵。
共 42 首 第 1 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