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唐顺之

相关人物:共 36 位
共 36 首 第 1 页 下一页
唐贵 朝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明常州府武进人,字用思。
唐顺之祖。
家贫,事亲至孝。
弘治三年进士。
授户科给事中。
奉命稽核两广仓庾,诸欠悉清,民亦称便。
旋乞归。
维基
唐贵(1448年—?),字用思,直隶常州府武进县人,民籍。应天乡试第三十四名举人。弘治三年(1490年)中式庚戌科二甲第五名进士。
秦金 朝代:

人物简介

维基
秦金(1486年—1578年),字懋南,浙江宁波府慈溪县人。
治《春秋》,行十,由国子生中式正德八年(1513年)癸酉科浙江乡试第二十三名举人,嘉靖二年(1523年)登癸未科三甲第三十三名进士。
丁忧归。
服阕谒选,因与无锡兵部尚书秦金同姓名,命其改名,卒不改,因忤其意,授南京刑部主事。
嘉靖七年戊子(1528年),分考南畿,取唐顺之、汪南宁等士子,皆为名臣。
不久,转南京礼部祠祭司郎中。
嘉靖十一年(1532年)壬辰,出守江西吉安府,以忤严嵩,甫莅郡,遂以考察计典中之,罢归。
秦金面貌清癯,廋削如鹤立,抵掌娓娓不休。
寿九十有三。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542 【介绍】: 明浙江鄞县人,字选之,号石溪。陆称子。嘉靖二年进士。授刑部主事,以争大礼被廷杖。官至广东右布政使。
甬上耆旧诗·卷九
先生字选之,按察副使称之第二子也。
美风仪,质性英锐过人。
读经史百家言,一览辄解,解辄能不忘。
操笔为文,即奇气横发,率出自胸中,所造直追古人,时论目为柳柳州苏文忠一流。
以进士为刑部主事,值大礼议起,先生哭谏,廷杖几绝而苏。
寻以才推典十三司章疏,数断大狱,若绳沈藩不法,处分哈密情罪,举朝不能决。
先生直以片词折之。
改武库员外郎。
是岁朝廷初命内臣司外文柄。
先生出主福建考,称得人。
转礼部仪制郎中。
上方稽古礼文、更新制作、创四郊亲、籍亲蚕诸议。
内降、旁午。
先生讨论陈奏、须臾凡数四。
宗伯大臣尽倚以为办。
上特颁白金采币旌其才。
竟以永嘉所忌,出为福建按察副使,摄海道。
漳故利窟,先生严立法禁,诸射利奸人无不敛迹。
迁河南参政,值岁旱蝗,民多流徙,先生劳心招恤,所复业数百万人。
寻迁广西按察使,时弩滩猺贼侯公丁杂处胡、蓝二姓间,共为寇。
当事议大举,兵歼之。
先生曰:是坚贼党而分我兵力也。
且顺逆难尽明,不若讨渠首而释其馀,弩滩果定。
尚书毛公秉钺至安南,知先生才,密与谋。
先生为画征抚之策,安南遂平。
随迁广东布政使,以内艰归,卒于家。
先生少负才,雄视当世豪杰,每诵陈同甫人中之龙,文中之虎,意以自许。
居官判棼解剧,应之常有馀。
时方以丰功巨绩期之,竟赍志而殁,识者憾焉。
所著诗文集藏于家。
余尝手录先生诗七十一首,序之。
曰书,曰诗,曰志,谓诗在能宣其志所欲言也。
由是谐之成声,束之中律,此论诗之本也。
三百篇言孝子之志莫如蓼莪七章,言忠臣之志,莫如北山六章,彼亦尽其志所欲言而止,初不知有自我先,有自我后也。
以至司马长卿所夜诵,苏属国所赠,枚生所唱叹铜雀,三祖所歌,尚仍各言其志也。
自钟嵘作诗品,于一人下必系曰其源出于某家,形似彷佛,可发一笑。
后人祖其说,遂谓确有所本,然初未尝显然剽窃也。
至西涯之后,北地勃兴,一时词人尽宗之,转相拟议,刻画字句,以能作楚相衣冠,抵掌足欺新丰犬鸭,便谓得附正宗。
于是天下之诗,俱言人所言,不复自言其志矣。
吾乡诸先生耻之。
自白斋、文懿、文定十馀家,并能卓荦自持,不同于流俗。
而吾石溪陆先生,更以奇气激亢,横绝其间。
先生少负异才,意历落自许,睨视一世,慕古人仗节死义事,所过奇山水必登望。
既以廷诤大礼受杖,每言及永嘉长鬣竖儒,辄欲横唾其面。
试读其挽罗峰与李中溪叙别诸诗,执义忼慨,声詈并发,浩然沛然,直写其志所欲言,而莫能禦,正使懦夫读之,亦有起色。
盖先生论诗,专以性情为主,尝曰:宋不能唐,唐不能汉魏。
其似者,宋之唐,唐之汉魏耳。
斯其持论独立若此,以俯视世人闭气噎声,句䜈字割,毕身作诗,未得吐心吐意,自作一语,真𪘏𪘏可怜虫也。
仲长统曰:百家杂碎,请用从火。
唐荆川先生曰:若付祖龙,当使南山竹木减价,差快人意矣。
先生诗惟家乘写本一卷,故词家无知先生者。
其后人陆珍俟出此卷相示。
余谓家藏神剑,长闭室中,使龙身虎气不得腾出人间,亦奚贵世有风胡子邪。
因为手录其诗一卷,序而传之。
万生允诚曰:先生方选白斋二集。
今复录石溪诗,其伯仲若何?
余曰:白斋高士,石溪奇男子,风格微不同。
但白斋力去陈言,确以作者自命。
石溪则无意求工,而芜言宿气亦能摆落。
要诸两先生,真诗家之乌获也。
维基
陆铨(1492年—?),字选之,号石溪,浙江宁波府鄞县(今浙江省宁波市)人,军籍。嘉靖二年进士。治《易经》,正德十一年(1516年)由国子生中式丙子科浙江乡试第十四名举人,嘉靖二年(1523年)癸未科会试第三名,第二甲第三十四名进士。授刑部主事。与弟弟陆釴同时参加大礼议之争,下诏狱并被廷杖。升兵部员外郎,嘉靖七年(1528年)四月与刑部主事江以达主持福建乡试。历迁福建按察司添注副使,尝摄海道,十三年九月升河南布政司右参政,十六年十一月升任广西按察使。奉命讨伐地方地方武装起义,事成后十八年(1539年)六月因功进山东右布政使,以内艰归。

人物简介

御选明诗姓名爵里
字次山,杞县人。嘉靖己丑进士,有少室集
维基
杨本仁(1495年—?
),字次山,河南开封府杞县人,民籍。
正德十四年(1519年)己卯科河南乡试第五十四名举人。
嘉靖八年(1529年)中式己丑科会试第二百六十五名,登第二甲第五十七名进士。
授工部都水司主事,差理河务,累官刑部郎中,出为江西按察司副使、九江兵备道,历升广西按察使、湖广左布政使致仕。
所著《少室山人集》文词古茂,同时赵时春、唐顺之辈共推之。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498—1556 【介绍】: 明浙江鄞县人,字民望,号鹿园。袭世职宁波卫指挥佥事。正德十五年武进士。累迁至漕运总兵,佥书南京中军都督府。表久督漕运,深悉河道通塞,国计赢绌。又通经术,熟悉先朝故实。信佛好施与,常以医药济人。有《海寇议》、《玩鹿亭稿》、《万氏家钞济世良方》等。
甬上耆旧诗·卷十一
公字民望,别号鹿园居士。
先世定远人,以开国勋世为宁波卫指挥佥事,因家于鄞。
性笃孝友,禀绝异。
读书目数行下,体中文弱,被服固儒者,而其气自盖一世。
年十七袭职,即屏居西皋外。
每昼出骑射,夜归则烧烛读书。
慕诸葛武侯为人,志在经营天下。
中武举第一。
会试对策论任将,曰:将系于相,天下未尝无将,特患无相耳。
主者欲置第一,以所言多忤时,改十八。
擢都指挥,督浙运,所立法尽为转漕画一。
至淮,值岁大饥,千里无炊烟,公忾然曰:民呼噏垂尽,岂能待请?
吾何惜此一身,易万姓之命。
即发所督运米赈之。
已竟得免,以浙江司阃,稍迁漕运参将,再起为左军都督、漕运总兵,前后历漕,于河漕利害,洞若披掌。
初二洪水涸,议者谓黄河改流,公著论折之。
又有议欲由涡河凿阳武,以通卫河为便者,公复力言其不可。
他如论海运、论轻赍、议本折通融、议召开荒田,及奏处异常水害漂流粮米诸奏议,前后凡数千万言,俱系国本至论,详在会典及经济文录中。
已由南京都督佥书请病归,常居武林,寄迹西溪山水间。
适倭乱起,东南日骚然。
公念国家承平久,士不识战,平生喜从方外游,惟少林释徒最善格斗精悍,可备缓急用,因尽与相结纳,至是贼猝犯赭山,当事仓皇无可禦,俱问策于公。
公乃精选所识僧,得二百人,使少林释孤舟,统以出,薄贼营,纵火前击之,贼败走,复乘胜破之,省下解严。
由是公所部名著远近。
贼犯太仓,操江蔡公遣使从公乞师浙中,当事方恃为长城,不肯发。
公别募月空等十八僧往,且属蔡公使,以公书聘少林释天员为将,当可破贼。
时天员方登曲座说经,及得公手牍,为罢讲。
先报书曰:此非山僧事,但须为知已一出。
遂集所教僧八十馀人,蛇山十人,并月空为一军,各精治兵械。
下山,与贼遇于翁家港。
诸僧俱归,袈裟持杖,口含淀蓝。
及见贼各诵佛号伏地,即尽卸其衣,以蓝涂面及四体,奋起前击贼。
初,贼遥望诸僧状貌衣烂烂,已大疑之。
及自地上跃起,俱裸鬼前搏,大惊,以为有神。
而僧结陈,使兵器相间,先用长矛冲前,随夹以弩矢,下持钩,枪掣其足,仆则以杖掊之,刀割其首,贼遂大败。
馀走嘉兴之白沙滩,追及,尽杀之。
自倭深入,我兵望风未尝敢与斗。
至是始知贼可杀,士气为一奋,俱用公所结客也。
然倭数为患,由奸人王直导之。
公策其粗莽可用间,得直除之,则倭自去。
而里中有蒋洲,其人辩士,多计略,且能得直要领可使,因日与当事谋遣直,俱逡巡未果。
其后胡少保竟用公言,使洲诱直至,斩以徇,东南遂晏然。
一时奇功,亦出公所画策也。
朝论共推公,复起都督,佥书南京中府。
道经苏州,猝遇贼杨泾桥,所从惟帐下健儿,孤军与力战得出,身中流矢,义儿一人战殁,至南都下血数斗,即具陈固守京畿之策。
上大司马以书报家人曰:家世死战,惟吾持文墨议论,未尝身将。
今晚年增一箭瘢,可不恨矣。
竟以病剧请归。
再推浙直海防总兵,不起。
公留心天下大计,凡有建画,俱垂为定制。
其论边事益详。
尝谓古今二大患,内河外边,公筹之,历历皆如目中。
闻家国有急,辄思以身赴之,为死传一时事,即为精思其后而卒,未竟所用。
所著书凡十馀种,文章敷陈条畅,为诗有孟韦风味。
一时王汝中、唐应德、罗达夫三先生以理学名于世,公议论与相上下,分晰秋芒,各相悱发。
先辈谓古名将以文学饰勋名,亦间有之。
然未有研精道学,与儒林宿老相颜行,则屈指古今,不易见也。
卒年五十有九。
是夕,大星霣于庭。
公殁后,人时见公采药名山中。
至前岁有客入闽山,渐造深岩,遇一叟,风貌非常,留客与语三日夜。
客发其几上书,俱署鹿园居士作。
客亲与余言之。
公生有异相,玉色方颐,额上有三文,相者以为刘青田一流。
初先忠毅公最擅风仪,疏眉目,体长玉立。
里中有故老望见曰:李司马真天人也。
自吾所识先辈风貌,总戎万公而后,此复一人矣。
其足追慕如此。
万氏以开国勋,有四忠三节一义。
至公更由对策起家,再绾将印,子孙相继为大将。
至曾孙泰,乃以治易举于乡,为名孝廉二十馀年,天下和雍,尽归品目,即江南所称履安先生者也。
先生有子八人,俱传其学。
长孙言,更擅文章。
盖勋门之盛,于斯极矣。
御选明诗姓名爵里
字民望,鄞县人。正德末武进士,由都指挥累官都督同知佥书、南京中军都督府,有《玩鹿亭集》。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498—1552 【介绍】: 明广东揭阳人,字仁夫,号东涯。嘉靖五年进士。授户部主事,出为梧州知府,擢广西副使,累迁右佥都御史,总督宣大山西保定军务。修筑边墙八百余里,明斥候,禁杀降,荐用良将,以御俺答。以丁父忧去。后俺答逼京师,朝廷起万达为兵部尚书。路远不能即至,为严嵩所谗,降为侍郎。旋又被黜为民。三十一年再起为兵部尚书,未闻命卒。谥襄毅。
全粤诗·卷二四五
翁万达(一四九八——一五二二),字仁夫,号东涯。揭阳人。明世宗嘉靖五年(一五二六)进士。授户部主事,迁郎中,历任梧州知府、四川按察使、陕西左右布政使、右副都御史、兵部右侍郎兼右佥都御史,终兵部尚书。万达通晓边事,好谈性命之学,为人刚介,勇于任事,尤善御将士。著有《东涯集》、《稽衍集》。明郭棐《粤大记》卷一七、清张廷玉等《明史》卷一九八、清道光《广东通志》卷二九三等有传。翁万达诗,以民国十六年版、翁辉东编《唐明二翁诗集》卷二《稽愆诗》为底本点校。
维基
翁万达(1498年—1552年),字仁夫,号东涯、东厓,谥襄毅,亦作襄敏,广东承宣布政使司潮州府揭阳县(今广东省揭阳市)人。
明朝中叶重臣。
进士出身,官至兵部尚书、宣大总督。
嘉靖四年(1526年)举广东乡试,嘉靖五年(1526年)联捷丙戌科二甲进士,次年授户部主事,管理河西务钞关,九年升署员外郎,督通州漕储,十年升署郎中。
十二年(1533年)出为广西梧州府知府。
当时咸宁侯仇鸾镇守两广,纵容部下士兵为虐。
翁万达逮捕其中尤横者并施加杖刑。
居官四年,其声闻显著。
朝廷商议讨伐安南,推荐翁万达担任广西副使,专门处理安南事务。
万达即进言出兵战略,并以两广部队讨伐叛乱,升任浙江右参政。
因总督张经举荐留用,任广西参政。
其进言毛伯温以招降为上策,并得到采纳,于是最终评定获胜。
升任四川按察使,历陕西左、右布政使。
嘉靖二十三年(1544年),翁万达升任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巡抚陕西。
不久再进兵部右侍郎,兼任右佥都御史,代替翟鹏担任宣大总督。
弹劾罢免宣府总兵官郤永、副总兵姜奭,荐何卿、赵卿、沈希仪代任。
其在任期间,赏罚分明,防禦得当。
其率众抵禦蒙古数万部队进犯,总兵官张达力战退敌。
又上疏增加防备,并请求皇帝发帑银二十九万。
明世宗批准,但兵部称大同防备已经得到,不应当在边疆内筑墙,世宗不听,于是从大同东路天城、阳和、开山口诸处为墙百二十八里,堡七,墩台百五十四;宣府西路西阳河、洗马林、张家口诸处为墙六十四里等地设立防禦设备。
此后晋升为右都御史,检举揭发代府宗室朱充灼谋反,晋升为左都御史。
翁万达因为在边疆做事很久,深得世宗倚重,其进言均得到听从,唯独俺答汗称臣之事与世宗想法不一致。
嘉靖二十一年,俺答汗阿不孩派遣使者石天爵等求贡,但明朝廷并不采纳。
石天爵等人再次抵达,巡抚龙大有等逮捕。
石天爵后被磔杀。
蒙古大怒,于是大举进犯、屠杀村堡,绝信使五年。
恰逢玉林卫百户杨威被掠夺,杨威诡称可以能够互市而得以释放。
俺答汗于是再派使者同款大同左卫,边帅家丁董宝等逮捕使者并斩杀,以报首功。
翁万达再次上疏请和议,而没有得到使者赞同。
不久,俺答阿不孩复奉印信番文请求合议。
兵部尚书陈经称难以相信蒙古,请求边疆核实,并责令翁万达十天内回奏。
翁万达归还其使者,并与其约定,但在期限内使者没有抵达。
他担心世宗追究责任,从而以好言相劝使者挽留。
但世宗仍然不予批准,并指责其渎奏。
此后,俺答汗与小王子达延汗有矛盾,小王子欲进攻辽东,俺答汗密谋告诉明朝,请求中国夹击进攻以建立信任。
翁万达不敢上报,使者再次抵达后,才向朝廷上奏,但世宗不予批准。
嘉靖二十七年三月,翁万达再次称蒙古因求贡不得,而大举进犯边界,请求给予边疆大臣便宜从事的权力。
世宗大怒,激切指责他,此后通贡的议论结束。
同年八月,俺答汗进攻大同无果后,退而进攻五堡,明军在弥陀山击退。
之后蒙古部队转移山西,再次大败而退。
次月,再次进攻宣府,掠夺永宁、隆庆、怀来等地,军民死伤数万人。
翁万达连坐停俸二级。
后因弥陀山战功而恢复俸禄。
俺答汗再次进攻宣府,总兵官赵卿怯战,翁万达上奏以周尚文代替。
周尚文未抵达,蒙古已经进犯滴水崖,而指挥董抃、江瀚、唐臣、张淮等战死,并南下驻隆庆石河营。
游击王钥、大同游击袁正抵达抵禦。
恰逢周尚文的数万骑兵、参将田琦数千骑兵会合,在曹家庄连续作战。
这时翁万达率领参将姜应熊等驰援,明朝大军顺风鼓噪,扬沙蔽天,蒙古大惊于是当夜车队。
诸将追击,蒙古连败。
世宗侦得其事战情,大喜,立即升温万达为兵部尚书兼右副都御史,之后召回处理兵部事务。
后因父丧丁忧。
次年,大同因战事失利,总督郭宗皋、巡抚陈耀下狱。
世宗起用翁万达任总督。
他恰逢生病疽,且守墓中,乞求致仕终制。
不久,俺答汗进攻京师。
兵部尚书丁汝夔得罪,而起用翁万达代任。
他家居岭南,距京师八千里,行走四十日方才抵达京师。
当时蒙古气焰非常强,世宗每日夜都在期待翁万达抵达。
因为迟赴的事,其询问严嵩。
严嵩因为很早就不喜欢翁万达,于是他说敌寇现在就在肘腋处,诸位大臣仍然观望,这并非是君臣之义。
于是世宗起用王邦瑞为兵部尚书。
几天后,翁万达抵达,并具疏自明。
世宗责怪其欺慢,念其守丧之事,姑且夺职别用。
当时仇鸾为大将军,受到世宗宠信,从而在世宗面前诋毁翁万达。
翁万达于是降为兵部右侍郎、兼右佥都御史,经略紫荆关等。
嘉靖三十年(1551年)二月,自陈致仕。
得到批准,因濒行疏谢中被摘出有不敬的字,被罢免为民。
次年十月,兵部尚书赵锦因依附仇鸾而戍边,再次请求翁万达起用代替。
但诏书未抵达,他已经去世,享年五十五岁。
隆庆改元,追谥襄敏,赠太子少保。
翁万达为人孝顺。
其亦喜好谈性命学,与欧阳德、罗洪先、唐顺之、王畿、魏良政为友。
为人通古今、刚介坦直,勇于任事。
并能够身先士卒、善于保护鼓励将士。
隆庆年间,追谥襄毅。

人物简介

槜李诗系·卷三十一
宗周,字归儒,正德间嘉兴玉枢院道士。
遍游名山,归坐楼居,寒暑一裘,结发如毡,爪如钩。
或数日不食,或并日而食。
尝有鼻箸下垂,雪中趺坐,人呼为金仙。
能出阳神,化形至西湖浒,遇唐太史荆川,与之化席,曰:我玉枢院中人。
唐不荅,偶登岸入院,见一道士坐定,身下席,为火所灼。
后倭寇至,见其入定,罗拜而去。
嘉靖中,作诗化去。

人物简介

御选明诗姓名爵里
字仁甫,长治人。嘉靖己丑进士,除陈州知州历官按察佥事有去陈集
明诗纪事·戊签·卷八
应麟字仁甫,潞州人。
嘉靖己丑进士,除陈州知州。
历顺德同知,迁陕西佥事。
有《去陈集》、《家藏集》、《碧虚漫兴》。
(《四溟诗话》:晋川诗清雅不减刘文房。
《潞安诗钞》前编:程二漳曰:「晋川诗集,大粱高叔嗣为之序,称翰林唐荆川许栗氏兄弟诗可传世。
」)
维基
栗应麟,字仁甫,山西潞州人,民籍。山西乡试第二十一名举人。嘉靖八年(1529年)中式己丑科会试第三名,登第二甲第九名进士。历官河南陈州知州、直隶顺德府同知、陕西按察司佥事,因得罪官员被弹劾归乡。著有《潞安府志》等。

人物简介

明诗纪事·戊签·卷九
束字约之,郑人。
嘉靖己丑进士,选庶吉士。
改礼部主事,历员外,复授编修,出为湖赓佥事。
历福建参政,迁河南提学副使。
有《后冈集》二卷。
(《四库总目》:束与唐顺之为同年,共倡为初唐、六朝之作,以矫李、何之习。
而所学不逮顺之,年仅三十馀而卒,文章亦未成就。
顺之终以古文鸣,而束无称焉。
《中麓闲居集》:后冈诗每情会景来,思奇与发。
一篇成则一篇便可名世。
大抵李、何振委靡之弊而尊杜甫,后冈则又矫李、何之偏而尚初唐。
《司功集》:陈子方龄于终童,比才于贾生,雕章绮合,藻思罗开。
考其遗编,早铸四杰,晚镕二张,道轸于平原,曦驾于康乐。
丽于游咽,充于入洛,隽永于浮湘,备于吴、越、瓯、闽间,展可传以不朽。
《艺苑卮言》:陈约之诗如青楼小女,月下箜篌,初取闲适,终成凄楚。
又如遇雨残荷,虽尔衰落,姆然有态。
《国雅》:陈学宪约之,馀读其集,篇篇都秀润,句句少警拨,亦就色象中自然写出。
如波擎菡萏,净丽天茁,尚未舒笑。
列朝诗集》:约之初舆唐应德辈倡为初唐,以矫李、何之弊,晚而稍厌缛靡,心折于苏门。
《明诗选》:陈卧子曰:「约之典礼之作,精丽典重,不减沈、宋。
」《静志居诗话》:约之取组六朝,亦称典则。
田按:约之《高苏门集序》,阐明诗绪,正变得失,言言科律,字字珠玉,岂在多乎?
今观所作,意极矜鍊。
境乏闳深;趋步虽工,音节未壮。
良由赋质荏弱,又伤早逝。
采录遗诗,为之三欢。)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502—1568 【介绍】: 明山东章丘人,字伯华,号中麓。嘉靖八年进士,授户部主事,官至太常寺少卿,提督四夷馆。罢归,治田产,蓄声伎,家居近三十年。征歌度曲,为新声小令,诗歌豪放,尤工词曲,不循格律,诙谐调笑,信手放笔。自谓藏曲最富,有“词山曲海”之目。曾刻元乔梦符、张小山小令。作传奇《宝剑记》,又有《登坛记》,今佚。又有《词谑》、《闲居集》。
御选明诗姓名爵里
字伯华,章丘人。嘉靖己丑进士,授户部主事,改吏部历太常少卿,提督四夷馆,《有閒居集》。
明诗纪事·戊签·卷九
开先字伯华,章丘人。
嘉靖己丑进士,除户部主事。
改吏部,历员外、郎中,擢太常少卿。
有《中麓闲居集》十二卷。
(《四库总目》:嘉靖初,开先与王慎中、唐顺之、熊过、陈束、任瀚、赵时春、吕高称八才子。
其时慎中、顺之倡议,尽洗李、何剽拟之习,而开先舆时春等复羽翼之。
然开先雅以功名自负。
既废以后,犹作塞上曲一百首以寓其志。
又《闲居集》末卷有《苏息民困或》问,及《颜神事宜》、《浚渠私议》、《漯议》诸篇,汲汲于经世,不甚争文苑之名。
故所作随笔挥洒,一篇或至数千言。
其诗亦往往叠韵至百首。
其持论确于李、何,而终不能夺李、何之坛坫,盖有由矣。
《海岳灵秀集》:中麓积书好客,豪宕不羁,著作甚富,如貅貅纵横,江海泛溢,一韵百篇,盖白乐天之流也。
然词意浮浅,多何尚焉!
列朝诗集》:伯华弱冠登朝,奉使银夏,访康德涵、王敬夫于武功、鄂、杜之间,赋持度曲,引满称寿。
二公恨相见晚也。
罢归,置田产,蓄声妓,徵歌度曲,为新声小令,择弹放歌,自谓马东篱、张小山无以过也。
为文一篇辄万言,诗不循格律,诙谐调笑,信手放笔。
所著词多于文,文多于诗。
改定元人传奇、乐府数百卷。
尝谓古来才士不得乘时柄用,非以乐事声其心,往往发狂病死。
今借此以坐消岁月、暗老豪杰耳。
田按:嘉靖八子王道思、唐应德之文,自是一代杰出。
诗则道思体颇清俊,尚不足与边、徐角胜,何况李、何。
陈约之善论诗,而所作殊不称其言。
伯华诗尤颓放,颇称好事,藏书画极富,自负赏鉴,当作《画品》,次第明人以戴文进、吴伟,陶成、杜堇为第一等,倪瓒、庄麟为次等,而沈局、唐寅居四等。
王渔洋香祖笔记云:「伯华论画,舆吴人颇异。
王龠洲与之善,尝言过中麓草堂,观所藏画无一佳者。
而伯华谓文进画高过元人,不及宋人,亦未足为定论。
」渔洋与伯华为乡曲,且不能为之左袒矣。)
维基
李开先(1502年—1568年),字伯华,号中麓,又号中麓山人、中麓狂客。山东济南府章丘县人。明朝官员,文学家、戏曲作家、评论家。由县学增广生中式戊子科(1528年)山东乡试第七名举人,嘉靖八年(1529年)己丑科会试二十名,廷试二甲六十七名进士,观户部政,授户部云南司主事、历任吏部考功司主事、稽勋司员外、验封司、文选司郎中等职,十九年(1540年)三月官至太常寺少卿,提督四夷馆。嘉靖二十年(1541年)四月,有“九庙灾”,首辅夏言命其罢归。
共 36 首 第 1 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