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简介
周著(1560年—?),字诚子,号右华,江西南昌府南昌县人,民籍。壬午乡试七十九名,万历十四年(1586年)丙戌科会试十一名,登三甲第一百三十八名进士。都察院观政,授湖州府推官、奉新县知县。历官浙江按察司副使,三十八年三月升广东右参政,四十三年六月起补浙江参政,四十六年九月升四川按察使,四十八年任四川布政使司右布政使,天启元年(1621年)十月升左布政使,参与平定四川永宁土司奢崇明叛乱。天启元年,修建蜚英塔。入京觐见后归,以劳瘁卒于家。崇祯己巳赠大理寺卿。
人物简介
吴尚默(1562年—1640年),字以时,别号元垣,直隶徽州府泾县民籍。明朝官员,同进士出身。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丙辰科进士,初授浙江义乌知县,任浙江同考官,擢山东道御史,出按四川。奢崇明作乱,会督抚合谋剪灭之。寻按广东,控扼海寇,得以无事。崇祯时以疏救钱龙锡谪承天府知府,时流寇大扰,檄练乡兵三千以备守禦。筑堤数十里溉屯田,勤劳九载,量移武昌,升本省右布政卒。
人物简介
维基【介绍】: 明云南楚雄卫人。万历二十年进士,授宁国府推官。断狱无冤,迁遵义副使。土官奢崇明有逆志,屡请上官预加防范,不纳。后猖獗,三省骚然,人服其先见。官至陕西布政使。
孙学易,云南楚雄人。万历二十年(1592年),登壬辰科进士。任宁国府推官,历遵义道副使,屡请上官先事以折其谋,不被接纳。后猖獗,三省骚然,人服其先见。擢陕西右布政使。
人物简介
维基【生卒】:1562—1626 【介绍】: 明苏州府吴县人,字季鸣,号念阳。万历二十三年进士。授刑部主事,天启初为川东兵备副使,击败奢崇明党樊龙,收复重庆。转左通政。魏忠贤逐杨琏,如珂郊饯之,忠贤怀恨。迁光禄卿,旋借故削籍。抵家治具宴客,顷之卒。或云恐为忠贤所害,服毒死。
徐如珂(1562年—1626年),字季鸣,号念阳,直隶苏州府吴县(今属江苏省苏州市)人。万历乙未进士,官至南京工部右侍郎。万历二十二年(1594年)甲午科应天乡试举人,万历二十三年(1595年)联捷乙未科进士。授刑部江西司主事,升本部广东司员外郎、浙江司郎中。万历二十八年,因主事谢廷赞疏请神宗早立太子,神宗震怒,刑部官员尽被贬斥。如珂降云南布政司添注照磨,三十六年奉恩诏起升湖广衡州府推官,丁母忧,未任。三十九年,复除河南府推官,四十一年升南京礼部祠祭司主事,次年升南京礼部郎中,四十六年改广东岭南道右参议,期间拒绝暹罗贡使所赠之犀角、象牙。天启初年,任四川按察司川东兵备副使,镇压奢崇明同党樊龙,收复重庆、蔺州,三年,召为太仆寺添注少卿,四年,转通政司左通政,迁光禄寺卿管少卿事。天启六年(1626年)九月,廷推南京工部右侍郎,因忤魏忠贤,被借故削籍。归里后不久即卒。
人物简介
维基【生卒】:?—1621 【介绍】: 明福建惠安人,字台晋。万历二十三年进士。官至四川按察副使。奢崇明反,其部将樊龙袭据重庆,日升被杀。有《骆台晋文集》。
骆日升(1563年—1621年),字启新,号台晋,福建省惠安县张坂镇埕边村人 。明朝官员。骆日升生于明嘉靖四十二年(1563年)十月十九日。万历十九年(1591年),骆日升中举人。万历二十三年(1595年)中进士。先后任南京礼部曹郎、江西邮督、广东盐法道、江西提学佥事。二十八年改广西佥事、提督学政。三十一年升为广东右参议兼佥事,管盐屯水利道。三十三年升江西提学副使,三十五年京察以原官调简。万历三十四年(1606年),骆日升因父亲病重辞官返乡。万历四十六年(1618年),骆日升母亲去世,丁忧守制。之后,万历四十七年,骆日升起复任四川下川南道按察司副使。天启元年(1621年)九月十七日,四川土司奢安之乱,杀四川巡抚徐可求,骆日升亦被害,年五十九。二年赠光禄寺卿骆日升死后葬于惠安县洛阳镇涂厝仔村,后人修有《骆光禄文集》6卷本和《骆台晋先生文集》8卷本。
人物简介
吴弘业(1565年—1652年10月31日),字富有,别号玉麓,云南澄江府河阳县人,明朝、南明政治人物。吴弘业是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乙卯科举人,四十四年(1616年)丙辰科进士,获授铜梁知县。天启元年(1621年)奢崇明反叛明朝,他守住铜梁城;之后迁任工科给事中,又转为吏科,上疏贵州叛乱虽然已经整顿,剿灭或招抚需要周密谨慎决定。吴弘业历任户科右给事中、兵科左给事中,上陈建昌屯田措施,推荐胡平表镇守建昌;升为礼科都给事中。崔呈秀、魏忠贤专政,吴弘业上书《权奸去国疏》弹劾,又议论周应秋、潘汝桢和崔呈秀儿子崔铎的贪污行径;崇祯元年八月,累升为太仆寺卿管太常寺少卿事,因病归乡。永历四年(1650年),他晋官刑部尚书,两年后(1652年)去世,虚龄八十八。
人物简介
维基【生卒】:?—1624 【介绍】: 明河南永城人,字彭伯。万历二十九年进士。由荆州推官入为吏部主事。累迁太常少卿。天启元年擢右佥都御史,巡抚贵州。时奢崇明已陷重庆,次年安邦彦亦围贵阳。三善驻沅州调兵食,进屯平越,决策进兵,解贵阳围。次年,督师深入,破安邦彦军,进克大方。屯兵日久,以食尽退师,被围兵败,自刎不死,被执遇害。
王三善(1565年—1624年),字彭伯、尤名,河南省永城人,在贵州巡抚任内,殉难于奢安之乱,崇祯时追赠兵部尚书、太子少保。据考中国传奇故事《苏三起解》,苏三的夫婿王景隆原型即是王三善。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进士,由荆州府推官入为吏部主事,历考功文选郎中,进太常寺少卿。天启元年(1621年)十月擢右佥都御史,巡抚贵州。天启二年(1622年),奢安之乱,安邦彦军队进围贵阳。至十二月,王三善三路进兵,以二万人破敌十万,解贵阳之围。后率军直捣大方,敌方安位偕母奢社辉逃离,安邦彦逃往织金。三善屯大方日久食尽,不得已而退师,遂于天启四年(1624年)正月,尽焚大方退军,被安邦彦追击,中军参将王建中、副总兵秦民屏战死。王三善被诈降的陈其愚故意冲击落马,欲自杀却被被俘,最后遇害。同知梁思泰、主事田景猷等四十馀人皆死 。崇祯初年,赐王三善兵部尚书,世荫锦衣卫佥事。崇祯九年,赠太子少保。著《周易象注》、《四书解》、《醉石轩诗集》,皆佚。
粤公网安备44010402003275粤ICP备17077571号关于本站联系我们客服:+86 136 0901 3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