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释大同

相关人物:共 9 位
共 9 首

人物简介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十七 摄念科
字法祖。姓万氏。河内人。父威达。以文章知名。州县辟皆不就。远才俊绝人。既出家。日诵几万言。方等经论。世间坟典。研味贯穿。皆知其要。尝译唯达弟子本五部僧等三经。造精舍于长安讲解。禀受其义者。常千人。河间王颙镇关中。敬仰以为师友。每宿西府讲道时。俊乂毕集。能言之士。多下之。 远以方事争战。欲遁去。会张辅为秦州刺史。镇陇上。载与俱。辅以远有盛名。欲缝掖之。以为己僚佐。远不答。辅由是怨之。有管蕃者。论议尝屈于远。以是谗毁。无所不至。远至洴。谓弟子曰。更数日。我对当至。便分长物作别。翌日诣辅。语忤其意。收付史。一众惊问。远曰此宿负。非今事也。乃呼佛发愿。尽此报已。当为辅善知识。无使其受杀人之罪。遂遭鞭而死。辅旋悔。 远道化关陇。羌晋奉之如神。闻者为流涕。羌以精骑五千。欲迎远西归。中途闻遭横逆。咸愤。欲为报雠。辅遣军禦陇上。羌逆击之。会辅帐下督富整斩辅。羌遂解去。分远骨石。各建塔焉。 弟法祚。少有令誉。以博士徵不就。年二十五出家。化被关陇。梁州刺史张光。尤敬事之。每说令返服。光以祚将惩其兄之见杀于辅也。必从己言。然祚终无意。曰有死而已。光竟害之。时春秋五十有七。光字景武。江夏人。后为武都王杨难敌所围。发愤死。
高僧传·卷第一 译经上
帛远字法祖。
本姓万氏。
河内人。
父威达。
以儒雅知名。
州府辟命皆不赴。
祖少发道心。
启父出家。
辞理切至。
父不能夺。
遂改服从道。
祖才思俊彻敏朗绝伦。
诵经日八九千言。
研味方等妙入幽微。
世俗坟素多所该贯。
乃于长安造筑精舍。
以讲习为业白黑宗禀几且千人。
晋惠之末。
太宰河间王颙镇关中。
虚心敬重。
待以师友之敬。
每至闲辰靖夜。
辄谈讲道德于时西府初建后又甚盛。
能言之士。
咸服其远达。
祖见群雄交争干戈方始。
志欲潜遁陇右以保雅操。
会张辅为秦州刺史镇陇上祖与之俱行。
辅以祖名德显著众望所归。
欲令反服为己僚佐。
祖固志不移。
由是结憾。
先有州人管蕃与祖论议屡屈于祖。
蕃深衔耻恨每加谗构。
祖行至汧县。
忽语道人及弟子云。
我数日对当至。
便辞别。
作素书分布经像及资财都讫。
明晨诣辅共语。
忽忤辅意。
辅使收之行罚。
众咸怪惋。
祖曰。
我来此毕对。
此宿命久结非今事也。
乃呼十方佛。
祖前身罪缘欢喜毕对。
愿从此以后与辅为善知识。
无令受杀人之罪。
遂便鞭之五十。
奄然命终。
辅后具闻其事方大惋恨。
初祖道化之声被于关陇。
崤函之右奉之若神。
戎晋嗟恸行路流涕。
陇上羌胡率精骑五千。
将欲迎祖西归。
中路闻其遇害。
悲恨不及。
众咸愤激。
欲复祖之雠。
辅遣军上陇。
羌胡率轻骑逆战。
时天水故涨下督富整。
遂因忿斩辅。
群胡既雪怨耻。
称善而还。
共分祖尸各起塔庙。
辅字世伟。
南阳人。
张衡之后。
虽有才解而酷不以理。
横杀天水太守封尚。
百姓疑骇因乱而斩焉。
管蕃亦卒以倾险致败。
后少时有一人。
姓李名通。
死而更苏云。
见祖法师在阎罗王处为王讲首楞严经云。
讲竟应往忉利天。
又见祭酒王浮。
一云道士基公次被锁械。
求祖忏悔。
昔祖平素之日与浮每争邪正。
浮屡屈既瞋不自忍。
乃作老子化胡经以诬谤佛法。
殃有所归故死方思悔。
孙绰道贤论以法祖匹嵇康。
论云。
帛祖衅起于管蕃。
中散祸作于钟会。
二贤并以俊迈之气。
昧其图身之虑。
栖心事外经世招患。
殆不异也。
其见称如此。
祖既博涉多闲。
善通梵汉之语。
尝译惟逮弟子本五部僧等三部经。
又注首楞严经。
又有别译数部小经。
值乱零失不知其名。
祖弟法祚。
亦少有令誉。
被博士徵不就。
年二十五出家。
深洞佛理。
关陇知名。
时梁州刺史张光。
以祚兄不肯反服辅之所杀。
光又逼祚令罢道。
祚执志坚贞以死为誓。
遂为光所害。
春秋五十有七。
注放光般若经。
及著显宗论等。
光字景武。
江夏人。
后为武都在杨难敌所围。
发愤而死。
时晋惠之世。
又有优婆塞卫士度。
译出道行般若经二卷。
士度本司州汲郡人。
陆沈寒门安贫乐道。
常以佛法为心。
当其亡日清净澡漱。
诵经千馀言。
然后引衣尸卧奄然而卒。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河南洛阳人。玄宗先天进士。开元初为荥阳主簿,受荐校正群籍,参与《群书四部录》集部修撰,九年书成,因功授洛阳尉。文名早著,工诗,尝往来吴、楚间,多有著述。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年不详。
洛阳(今属河南)人,开元元年(712)常无名榜进士。
唐才子传》卷一云王湾为开元十一年常无名榜进士,误。
开元初,为荥阳(今属河南)主簿。
五年至九年,参与编撰《群书四部录》,书成,调任洛阳尉。
生平见《唐才子传》卷一。
今人傅璇琮有《王湾考》。
王湾入仕之前,词翰早著,为天下所称,往来吴、楚间,多有著述。
《次北固山下》一首(《唐才子传》作《江南意》),有名联“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被誉为罕有之作,为张说所激赏,曾亲题于政事堂,令能文之士奉为楷式。
全唐诗》存诗10首。
唐诗汇评
王湾,生年年不详,洛阳(今属河南)人。先天元年(712)登进士第。开元初,官荥阳主簿。玄宗命马怀素等校正群书,王湾亦预其事。十一年,湾与殷践猷等重修成《群书四部录》二百卷。后官洛阳尉。湾词翰早著,为天下所称。《次北固山下》“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之句,张说题于政事堂,令为楷式。《全唐诗》存诗十首。
全唐文·卷四百二
湾。先天时进士。

作品评论

河岳英灵集
湾词翰早著,为天下所称最者不过一二。游吴中作《江南意》诗云:“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诗人已来少有此句。张燕公手题政事堂,每示能文,令为楷式。又《捣衣篇》云:“月华照杵空随妾,风响传砧不到君。”所有众制,咸类若斯,非张、蔡之未曾见也,觉颜、谢之弥远乎!
《近体秋阳》
湾诗精思俊气,如极秀迈人,虽布祆芒靴,必剪制不同,迥出尘外。每读一作,使人志意由说,肘腋骞然,未可以一时盛名诸君漫为四拟者也。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291—1379 【介绍】: 明僧。浙江天台人,号东溟,俗姓贾。出家于天台广严寺。元至正中住上天竺寺。元顺帝赐号慈光妙应普济。洪武二年奉诏赴蒋山法会,奏对称旨。以年老白眉,太祖呼以“白眉”而不名。
大明高僧传·卷第三 解义篇第二之三
释慧日号东溟。
天台贾氏子。
即宋相贾似道之诸孙。
及似道责戍师尚幼。
志求出家依县之广严寺平山和尚。
数年落发受具戒。
年二十二闻柏子庭讲台教于赤城师趋座下。
未几能领大义。
子庭叹曰。
投丸于峻坂不足以喻其机之疾也。
吾道藉子其大昌乎。
自是师之学沈浸醲郁而名重一时矣。
一旦假寐。
恍见竹横地下竹上凝者白粥粲然。
师卧地食之。
既觉言于子庭。
庭为解曰。
竹与粥同音。
子得就地而食。
殆非缘在上下天竺乎。
于是渡钱塘谒竹屋净法师于上竺。
所处房颇卑湿。
乃作诗风之。
竹屋见诗谓众曰。
此子不凡。
异日当主兹山。
不可以小年易之也。
故乃遇如宾友。
无何命典客寮寻掌僧籍。
竹屋化去时湛堂澄公继其席。
器师延居后堂。
年馀出主吴山圣水。
元至正四年住荐福。
历三䆊下天竺灾。
元臣高纳麟请师新之。
寺宇告成王溍为之记。
四年迁上竺。
师知缘在夙夜罔怠。
凡寺中所制一重缉之。
元顺帝闻特赐慈光妙应普济之号。
并金襕衣以徵之。
十六年退隐于会稽岩壑间。
人无识者。
元相达识帖穆尔遣使。
物色得之力请还山。
凡两住上竺二十五年。
至我皇明太祖洪武二年诏赴蒋山佛会。
命礼部给馔。
明日召见奉天殿。
百僚咸集僧若鱼贯。
惟师腊最高朱颜白眉班居前列上亲问升济沈冥之道。
师备奏称旨 太祖顾谓僧众曰。
迩来学佛者惟饱餐优游沈薶岁月。
如金刚楞伽心经皆摄心之要与。
何不研穷其义。
今有不通者当质诸白眉法师。
自后召见太祖但以白眉呼之而不名也。
尝与别峰同法师金碧峰禅师辈赐食禁中。
因奏瓦棺寺乃隋智者大师释法华之所不可从废太祖命就天界别建室庐以存其迹。
诏即开山说法。
五年孟春复于钟山建水陆大齐。
命师说毗尼戒太祖亲率百僚临听。
事竣辞归上竺。
谢院事日修弥陀忏以臻净业。
十二年秋七月一夕梦。
青莲花生方池中芬芳袭人。
寤告众曰。
吾生净土之祥见矣。
于人间世殆不远乎。
后四日趺坐合爪而寂。
世寿八十九。
僧腊七十三。
越十日奉全身藏于寺之西峰妙应塔院。
师生躯干脩伟。
眉长寸馀。
目睛闪闪射人。
而人无老少见师入城。
咸呼曰。
我白眉和尚来也。
争持香花以散其上。
师面严冷言不妄发。
尝对王公大臣未出一软媚语。
至于诱引后学其辞色温如春曦。
故人多悦从其学。
嗣法有思济行枢允鉴允忠良谨普智文会元秀景梵等若干人。
皇明名僧辑略
师讳慧日。号东溟。天台赤城人。洪武初年。召入京。奏对称旨。后辞归杭之天竺。修西方净业。洪武十二年七月朔日。谓弟子言。吾梦青莲华池中清芬袭人。吾殆将去乎。四日坐逝。世寿八十九。僧腊七十。师对王公大臣。未尝出一软媚语。至于诱进后学。温然如春阳云。
高僧摘要·品高僧摘要卷三
号东冥。天台贾氏子。即宋相贾似道之诸孙。及似道责戍师尚幼。志求出家。依县之广严寺平山和尚。落发受具。年二十二。闻柏子庭讲台教。于赤城。师趋座下。未几能领大义。子庭叹曰。投丸于峻坂。不足以喻其机之疾也。吾道藉子大昌乎。一日假𥧌。恍见竹横地下。竹上凝者。白粥粲然。师卧地食之。既觉。言于子庭。庭为解曰。竹与粥同音。子得就地而食。殆非缘在上下天竺乎。于是渡钱塘。谒竹屋净法师。于上竺。命典客寮。掌堂僧籍。竹屋化去。时湛堂澄公继其席。廷师居后堂。年馀出主吴山圣水。元至正四年。住荐福。历三䆊。下天竺灾。元臣高纳麟。请师新之。寺宇告成。王溍为之记。四年。迁上竺。师知缘在。夙夜罔怠。凡寺中所制一重缉之。元顺帝闻。特赐慈光妙应普济之号。并金襕衣以徵之。十六年。退隐于会稽岩壑间。人无识者。元相达识帖穆尔遣使物色得之。力请还山。凡两住上竺。二十五年。至于明朝。太祖洪武二年。诏赴蒋山佛会。命礼部给馔。明日召见奉天殿。百僚咸集。僧若鱼贯。惟师腊最高。朱颜白眉。班居前列。上亲问升济沉冥之道。师备奏称旨太祖顾谓僧众曰。迩来学佛者。惟饱餐优游。沉埋岁月。如金刚楞伽心经。皆摄心之要典。何不研穷其义。今有不通者。当质诸白眉法师。自后召见。太祖但以白眉呼之。而不名也。尝与别峰同法师。金碧峰禅师辈。赐食禁中。因奏瓦棺寺。隋知者大师。释法华之所。不可废。太祖命就天界。别建室庐以存其迹。诏师开山说法。五年孟春。复于钟山。建水陆大斋。命师说毗尼戒。太祖亲率百僚临听。事峻辞归上竺。谢院事。日修弥陀忏。以臻净业。十二年秋七月。一夕梦青莲花。生方池中。芬芳袭人。窹告众曰。吾生净土之祥见矣。后四日。趺坐合爪而寂。世寿八十九。僧腊七十三。越十日。奉全身藏于寺之西峰妙应塔院。
补续高僧传·义解篇
慧日。号东溟。天台赤城人。躯干修伟。眉长三寸。目光射人。尝从柏子庭和尚习教。解悟甚深。有戒行。人师法之。洪武初。以有道徵。上御奉天殿引见。时丞相御史大夫。暨百僚咸在。而僧伽鱼贯而上。师年最高。白眉朱颜。其班前列。上亲问劳之。顾众而言曰。迩来学佛者。唯饱食优游。沉霾岁月。如金刚楞伽诸经。皆摄心之要典。何不研穷某义。苟有不通。质诸白眉法师可也。自后数召见。从容问道。字而不名。及建钟山法会。请师敦说戒法。闻者开怿。既而辞归杭。居上天竺。一志安养。冥心合道。不杂馀念。洪武十二年七月朔。梦青莲华生方池中。华色敷腴。清芬袭人。既寤。召弟子妙修曰。此生净土之祥也。吾将行矣。至四日。趺坐书颂。合爪而寂。阅世八十九。僧腊七十。师居常面严冷。片言不妄发。对王公大臣。未尝出一软媚语。至于诱进后学。温然如春阳云。
新续高僧传·义解篇第二之三
释慧日,号东溟,天台贾氏子,即宋相贾似道之诸孙。及似道责戍,慧日尚幼,志求出家,依县之广严寺平山数年,落发受具戒。年二十二,闻柏子庭讲台教于赤城,即趋座下。未几,能领大义。子庭叹曰:“投丸于峻坂,不足以喻机之疾也,吾道藉子其大昌乎?”自是为学沈浸醲郁,而名重一时。一旦假寐,恍见竹横地下,竹上凝者,白粥粲然,因卧地食之。既觉,言于子庭,庭为解曰:“竹与粥同音,子得就地而食,殆非缘在上下天竺乎?”于是渡钱塘,谒竹屋净于上竺,所处房颇卑湿,乃作诗风之。竹屋见诗,谓众曰:“此子不凡,异日当主兹山,不可以少年易之也。”故乃遇如宾友,无何,命典客寮,寻掌僧籍。竹屋化去时,湛堂澄继其席,延居后堂,年馀,出主吴山圣水。元至正四年,住荐福,历三䆊,下天竺灾,慧乞高纳麟请新之,寺宇告成,王溍为之记。四年迁上竺,知缘在此,夙夜罔怠,凡寺中所制一重缉之。元顺帝闻其名,特赐“慈光妙应普济”之号,并金襕衣以徵之。十六年退隐于会稽岩壑间,人无识者。元相达识帖穆尔遣使物色得之,力请还山。凡两住上竺,二十五年。至明太祖洪武二年,昭赴蒋山佛会,命礼部给馔,明日召见奉天殿,百僚咸集,僧若鱼贯,惟慧日腊最高,朱颜白眉班居前列,太祖亲问升济沈冥之道,奏对称旨。太祖顾谓僧众曰:“迩来学佛者,惟饱餐优游,沈薶岁月,如《金刚》、《棱伽》、《心经》皆摄心之要典,何不研穷其义?今有不通者,当质诸白眉法师。”自后召见,太祖但以白眉呼之,而不名也。尝与别峰同金碧峰辈赐食禁中。因奏瓦官寺,乃隋 智者大师释《法华》之所,不可从废,太祖命就天界别建室庐,以存其迹,诏即开山说法。五年孟春,复于钟山建水陆大斋,命说毗尼戒,太祖亲率百僚临听。事竣,辞归上竺,谢院事,日脩弥陀忏以臻净业。十二年秋七月,一夕梦青莲花生方池中,芬芳袭人,寤告众曰:“吾生净土之祥见矣,于人间世殆不久也。”后四日趺坐,合爪而寂,世寿八十九,僧腊七十三。越十日,奉全身藏于寺之西峰妙应塔院。慧日躯干脩伟,眉长寸馀,目睛闪闪射人。而人无老少,见其入城,感呼曰:“我白眉和尚来也。”争持香花以散其上。慧日状甚严冷,言不妄发,尝对王公大臣未出一媚语,至于诱引后学,其辞色温如春曦,故人多悦从其学。嗣法有思济、行枢、允鉴、允忠、良谨、普智、文会、元秀、景梵诸人。

人物简介

维基
李遵义(14世纪—15世纪),字宜甫,北直隶真定府深州衡水县人。
李遵义是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的举人,三十年(1397年)成进士,获授新郑知县,其时明朝建立不久,民生凋敝,他与民休息,为政廉洁、禁止苞苴,吏员都畏惧他,馀暇巡行乡里探视民间疾苦,能记下人民的贫富壮弱,以此判定赋税繇役,曾有富民贿赂他人妄诉自己贫穷,他立刻道出该民的富贵情况慑服对方,而他听讼则能用三言两语判决,人称明允,适逢有囚犯罪不至死,上级却要求从重处理,他不服抗辨而遭弹劾为民。
永乐年间李遵义在朝廷徵召循良下再次担任新郑知县,士民望尘迎拜,很快升为绍兴同知,兴办水利获人民称颂,再擢为山西按察司冀北兵备道佥事,改任大理寺左寺正,月多后因母亲逝世家居,后来得大臣推荐任河南知府,亲自督办营建宫殿徵召工匠数千人的事务,皇上嘉奖特赐金币,不过仅就任月馀因劳成疾,上疏乞休,抵家后不久去世,所任地方都为他立祠。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492—1563 【介绍】: 明僧。浙江嘉兴人,俗姓富,字月泉,号玉芝。十四岁出家海盐资圣寺。工诗,有《玉芝内外集》。
槜李诗系·卷三十二
法聚,号月泉,嘉兴人,出家海盐资圣寺。
嘉靖间,尝结庵澉湖荆山芝产座下。
人称玉芝和尚。
后居武康天池,示寂。
聚初投偈于王阳明。
阳明有荅人问良知诗,即聚也。
晚参梦居禅师,得悟。
与王畿、蔡汝楠、唐枢、董沄诸公共證儒释大同之旨。
焦弱侯称其透脱,为不可得。
有《龙南漫藁》。
高僧摘要·道高僧摘要卷一
讲楞严。偈云。谈经非舌耳无闻。一坐青山夏十旬。标指瞿昙终有相。迷头演若本无因。病源莫执方为药。心境须知法是尘。直下不留元宇脚。个中谁是出头人。又云。只绣鸳鸯不度针。百花丛底漫沉吟。七徵未解齐生死。八辨那能出纵擒。毙垢祇缘穷子念。慇勤终愧老婆心。便教捲席同休去。方丈何妨草自深。
补续高僧传·杂科篇
法聚。
字月泉。
嘉禾富氏子。
始去俗。
从师于海盐资圣寺。
矢志参学。
初见吉庵法舟二宿。
未甚启发。
闻王阳明倡良知之指于稽山。
同董从吾。
往谒之言相契。
阳明答以诗。
然犹未脱然也。
后于梦居禅师一掌下。
洞彻源底。
即入武康天池山。
搆精舍。
颜曰玉芝。
二十馀年说法其中。
繇是。
诸方称玉芝和尚。
唐一庵。
王龙溪诸公。
尝往来山中。
證会儒释大同之秘。
师其为人也。
峻结圆转。
举止潇然。
王公贵人。
见其人至不敢屈。
庸夫竖子。
一闻其教。
辄兴起自愧。
反其所为。
曲儒小士多诋释。
遇师与立谈。
顾趋而事之。
舍所学而从。
彼其为文也。
无短长易难。
皆据案落笔。
应手而成。
奥旨猜辞。
一时而彻。
或以此诋之谓。
师苦于文。
而疏于道。
文如此。
未尝苦也。
疏于道又可信乎。
师生于弘治壬子。
示寂于嘉靖癸亥。
春秋七十有二。
立塔藏骨于本山。
少司马蔡公汝楠。
与师有支许之契。
为铭曰。
声之为诗。
齐之为儒。
诗其无上咒耶。
儒其无上法耶。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528—1589 【介绍】: 明广东归善人,字懋修,号有斋,一作省斋。嘉靖四十四年进士。授行人。隆庆三年擢工科给事中,以谏市珍宝斥为民。神宗即位,起兵科。万历元年进右给事中。张居正当国,谏官言事必先请,吾德独不往、寻屡以事力争,益忤居正,出为饶州知府。御史承风借端诬劾,谪马邑典史。又劾其莅饶时违制讲学,除名为民。居正死,起官,终湖广佥事。有《谢山存稿》。
全粤诗·卷三八六
陈吾德(一五二八-一五八九),字懋修,号省斋。
广东新会人。
学传白沙。
领明世宗嘉靖三十一年(一五五二)乡荐第二人,登嘉靖四十四年进士。
尝任工科、兵科给事中,以忤首相张居正出守饶州,坐谪马邑典史。
后以直谏忤旨削籍,退修谢山。
居正败后,被荐为思恩推官、宝庆同知,俱以亲老不就。
亲终后起补绍兴同知,官至浙江按察司佥事,卒于官。
有《谢山存稿》十卷存世。
明史》卷二一五、清顾嗣协编《冈州遗稿》卷四等有传。
陈吾德诗,以清乾隆五十四年忠直堂刻本《谢山存稿》为底本,以嘉庆十八年重刊本《谢山存稿》参校之。
维基
陈吾德(1528年—1589年),字懋修,号省斋,广东承宣布政使司惠州府归善县(今广东省惠州市东北西枝江东岸)人,官至湖广按察司佥事。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乡试中第二名举人。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会试六十七名,登三甲二百二十一名进士,刑部观政,四十五年二月授行人司行人。隆庆三年(1569年)闰六月担任工科给事中。四年五月,因明穆宗听信中官崔敏建议购买珍宝,户部尚书刘体乾、户科都给事中李已上奏反对,陈吾德接连反对皇帝奢侈,被罚杖刑,下刑部监狱,被贬为民。明神宗即位,隆庆六年七月起用为兵科给事中。万历元年(1573年)九月晋升本科右给事中,后得罪张居正,二年二月出任饶州府知府。四年五月贬降马邑县典史、再贬为民。张居正去世后,十一年九月起补原官,十月升思州府推官,十二月移宝庆府同知,十五年九月复除绍兴府,十六年七月官至湖广佥事,不久去世。

人物简介

维基
李若愚,字知白,号愚公,湖广汉阳府汉阳县人,军籍。
少从张绪讲学。
万历三十四年(1606年)丙午科湖广乡试举人,四十七年(1619年)己未科进士,出太史李国𣚴之门。
初谒,座师曰:“向初入塾,蒙师以兄文见课,苦其不能习诵受笞。
今得称师友,甚幸。
”李亦哭失声。
初授温州府推官,平反殊死以下数千人。
时赵南星、高攀龙秉宪,推东南贤者必首及之,卓异赴考选,媚珰者指为杨涟死友,遂谪常州府教授,迁国子监博士,复迁刑部主事。
会江西积欠金花银五十馀万两,群小趣珰言于部,委若愚督催,立限三月,稍后期即逮矣。
公至江西,檄下,郡县皆感公忠诚,一月便起解,而逆珰伏诛。
公报命,奉旨优叙,台省亦交章上荐,升兵部武选司。
崇祯元年奉命犒大同师,上九边兵食冒帑,议战守策,又因旱陈言请诛魏党许显纯等七锦衣以慰忠魂,不雨请治臣罪,上立磔显纯等于市,甘霖大沛。
寻升工部虞衡司员外郎,转营缮司郎中,崇祯三年主考广西。
崇祯四年升兵部武选司郎中,以验试武举不力,降四级调外任。
旋告病归。
七年甲戌回部,大司马张公特疏荐为职方,吏部题补武选郎,武选于是肃然一清,上闻之,亦曰:京官不要钱者惟刘宗周、李若愚耳。
八年乙亥升江西右参政,值流寇蔓延,抚军移镇,公选将材,备军实,严保甲,固城守,保障之功甚伟。
岁祲,民大饥,倾橐治糜为倡,复便宜发积谷数十万石以赈,所全活无算。
巡抚解公举公自代,俄连丧壮子,痛绝竟解绶归。
为司理时,分校浙闱,庚午典试广西,乙亥主江西拔贡试,皆称得人。
明末起废,召为太仆寺卿,以老辞不拜。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793 【介绍】: 清江苏武进人,字皆孚,号涤园。
乾隆四十八年举人。
官桐乡知县,累摄淳安、太平、义乌、会稽、海宁、仁和等州县事,杭州、绍兴同知、通判,曾捐俸重建太平县海闸。
有《舆航吟草》等。

人物简介

晚晴簃诗汇·卷一○二
赵黻,字亚亭,号屺堂,满城人。
乾隆庚子举人,历官绍兴同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