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夏英

相关人物:共 12 位
共 12 首 第 1 页 下一页
王俨 朝代:

人物简介

维基
王俨(1434年—1493年),字若思,广东省海南卫军籍,治《礼记》。
二月二十三日生,行一。
由国子生中式广东乡试第三十四名举人,会试中式第二百四十五名。
年四十二岁中式成化十一年乙未科第三甲第一百九十名进士。
授南京户部山西司主事,湖广司员外郎。
弘治六年(1493年)接替孙蕃任邵武府知府一职,弘治十二年(1499年)由夏英接任。
蔡成巳 朝代:

人物简介

维基
蔡成巳,字复仁,号任宇,直隶顺天府通州人。
进士出身。
万历十年(1582年)壬午科举人,十七年(1589年)登己丑科进士,授浙江钱塘县知县,后历三原、汾阳、蕲水诸剧邑,多惠政。
于汾置义田,于蕲设社学,爱民育才,大率类此。
迁刑部主事,以饘粥食囚,命狱卒涤械器,囚俱感泣,州人迹其服官廉惠。
家居为后进矜式,请于督学左光斗,奏祀乡贤。

人物简介

维基
张五典,字敕我,号敬吾,山东济南府阳信县人。
万历二十二年(1594年)甲午科山东乡试举人,二十三年(1595年)乙未科进士。
初授直隶束鹿县知县,节浮摧奸,兴学育才
丁酉乡试,连发田宰等三人。
两台察能,调清苑县知县。
时有巨盗惠佃袭劫闽商陈姓者数万金,盘踞京贵,逻者不敢至门,陈商叩阍鸣冤,奉旨捕获,一讯立状,而陈商完璧归。
三载奏绩上考,踰年连丁父母忧。
服阕,起补山西翼城县知县。
三十三年(1605年)行取,拟授兵部主事,考选,改授陕西道监察御史。
首攻大臣之不法者三人,一时权贵落胆。
丁祖父母忧,去职。
服阕,补浙江道御史,巡按辽东。
差竣报命,署掌河南道事。
寻又奉差巡苏松等处。
升山西按察副使,再升四川参政,上疏乞休,四十七年(1619年)七月得旨归。
耿启 朝代:

人物简介

维基
耿启,直隶真定府束鹿县民籍。
万历三十七年(1609年)己酉顺天府乡试举人,四十四年(1616年)丙辰科进士,宰山西安邑县,修志书,复育才馆,留心文教。
丁忧服阕,补山东嘉祥令,擢户部郎,杜厂患,修紫禁城,节缩数百金,出守巩昌府,治状严毅,苞苴不行。
流贼猖獗,启守巩有法,制府洪承畴谓之曰:吾尝微行问吏役,则毁公;问百姓,则誉公,何以得此?秦州备兵使者借名徵饷千金,启援旨以拒,使者衔之,以他事论劾,遂归里。
筑室城南隅,善琴自娱,所著有《抱瓮集》、《守巩迂言》及尺牍数卷。
启子耿迁、耿迈同以山水著称,孙耿褒亦工画,一门风雅。

人物简介

维基
余尚春(1608年6月26日—17世纪),字饮虹,四川顺庆府广安州渠县人,明末清初政治人物。
余尚春是天启七年(1627年)的举人,崇祯七年(1634年)成进士,先在户部观政,后获授通许知县,判案料事如神,令民怀吏畏,当时盗贼肆虐,他训练兵士作战守计,六年内流寇不敢侵犯,又以兴学育才为己任,十二年(1639年)改任吴桥知县,吴桥残破,他能体恤人民,管束胥役,并把城池改造砖城,因父母去世回乡,后升吏部主事,入清后在顺治四年(1647年)改任芜湖知县,辞官回乡后和生徒《周易》吉凶,到老不倦。

人物简介

全台诗
杨桂森(?~?),字蓉初。云南石屏人。清嘉庆四年(1799)进士,以翰林散馆授南平知县。嘉庆十五年(1810)正月,调任彰化知县。彰化县城原先植刺筑为城,杨氏集士绅捐资十四万,将彰化县城改建为砖城。建寨八卦山上,以俯瞰城中。十六年(1811)重修学宫,始制礼乐器,又手定「白沙书院学规」。十七年(1812),兼署北路理番同知兼鹿港海防。鹿港街尾,溪流冲决,崩坏甚多,桂森捐俸倡造,更筑堤两旁,由是鹿港无水患,里人名曰「杨公桥」。以终养去;去后,民思其德,入祀名宦祠〖编者按:刘良璧《福建通志台湾府志》〈职官〉:「杨桂森,云南石屏州人,己未进士,十五年任。」;周玺《彰化县志》〈官秩〉:「杨桂森,云南石屏人,翰林,十七年二月兼署(有传)」;《彰化县志》〈官秩〉:「杨桂森,云南石屏人,翰林,十五年正月任,以终养去。」;蒋师辙《台湾通志》〈列传〉有传。〗。(许俊雅撰)
维基
杨桂森,原名杨汝达,字蓉初1=《词林辑略》作「字用璋,号蓉初。
」,云南石屏州人。
他是台湾中部民间传说「杨本县败地理」的主角。
嘉庆四年(1799年)进士,选翰林院庶吉士,散馆改知县。
后来担任福建南平县知县,嘉庆十五年(1810年)正月任职彰化县知县。
嘉庆十七年(1812年)二月,兼署任台湾府北路理番鹿仔港海防捕盗同知。
嘉庆十八年(1813年)二月以终养离任。
致仕后,主讲昆明育才、五华两书院。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796—1866 【介绍】: 清江苏通州人,字树人。嘉庆二十五年进士。道光间历山东曲阜、泰安等县知县,累擢福建台湾道。同治间官至福建巡抚。曾协同左宗棠击败汀、漳李世贤部太平军。卒谥清惠。有《斯未信斋文稿》及自订年谱。
晚晴簃诗汇·卷一二八
徐宗干,字树人,江苏通州人。嘉庆庚辰进士,官至福建巡抚。谥清惠。有《斯未信斋诗录》。
全台诗
徐宗干(1795~1866),字伯桢,号树人,江苏通州人,清嘉庆二十五年(1820)进士,以知县,发山东。
历曲阜、武城、泰安三县知县,高唐、济宁知州等职。
道光二十八年(1848)四月授福建台湾道。
时姚莹方去,凡所规画,多继承之。
宗干为治,循名核实,举凡策防夷、申禁烟、理财赋、议积储、设屯丁、开番地,无不勉力为之。
尤其台湾遭英人窥扰之后,士民蓄愤,自立乡约,禁不与贸易,宗干亦著防夷之策。
是时绿营废弛,班兵多宿民家,挟械以嬉。
宗干移镇管束,改建营房处之,兵民始分。
又议改澎湖募兵,变通船政,清理人犯,语多可行。
水沙连六社番久请内附,而廷议以险远为难,照旧封禁,宗干上书总督,请援乾隆五十三年之例,先设屯丁,以便管理,从之,其后遂设官焉。
咸丰三年(1853)四月,林恭、洪泰等起事,陷台湾、凤山两县,宗干与民守禦,防剿兼施。
其后复扰噶玛兰厅,宗干亦督兵平之。
四年(1854),擢按察使,为闽巡抚王懿德所劾,解任。
旋召至京,命赴河南帮办剿匪。
同治元年四月(1862),擢福建巡抚。
三年(1864),粤匪李世贤、汪海洋等由广东入闽境,逼漳州,龙岩、云霄相继陷,宗干偕闽浙总督左宗棠以次剿平。
五年(1866),病卒于位,左宗棠偕福州将军英桂上奏云:「宗干以循良著闻……其居官廉惠得民,所至皆有声绩」,优诏褒恤,谥清惠。
七年(1868),祀福建名宦祠。
著有《斯文信斋文编》,记载毕生里居、阅历〖参考连横《台湾通史‧姚、徐列传》,台湾银行经济研究室出版,1962年、《清史稿台湾资料集辑‧列传(之五)》,台湾银行经济研究室出版,1968年、吴大廷《小酉腴山馆主人自著年谱‧附录一‧兵部侍郎福建巡抚清惠徐公墓志铭》,台湾银行经济研究室出版,1971年。
〗,又宗干将平日采辑前人治台成效及论台事之名言硕论,荟萃成《治台必告录》五卷以授丁曰健,曰健补辑三卷刊之,为治台重要文献。
  宗干博文多才,礼贤下士,方其任台湾道之际,振兴文教,尤汲汲以育才为务,集诸生于海东书院,训之以保身、敦行、积德、养气、笃志、专心之方,勉之以读书作文之法,一时诸生竞起,互相观摩,及门之士多成材焉。
强调「解经为根柢实学,能赋乃著作通才」(《瀛洲校士录》序),考录制艺雅驯者,编为《东瀛试牍》;另外又将说经、论史及古近杂体诗文等诸生院课肄业之作,共三十三人的作品,上卷论文二十七篇,下卷诗赋九十一首,裒辑二卷刊之,题曰《瀛洲校士录》,以为鼓舞奖励之用,今国家图书馆所收藏为咸丰辛亥年(1851)之刻本。
徐宗干又刊有《虹玉楼诗选》,内分「虹玉楼诗帖选」、「古今体试草附」两部份,封面刊云「道光庚戌(1850)镌,奖赏生童,不取工价」,其于教育之用心良苦亦可见一斑,今国立中央图书馆台湾分馆藏一部。
以下诗作辑录自《虹玉楼诗选》。
(余美玲撰)

人物简介

维基
缪润绂(1851年—1939年),原名裕绂,字东霖,又作东麟,号钓寒渔人,别号太素生。
隶属汉军正白旗,沈阳人,进士出身,后被钦点为翰林院庶吉士。
曾任户部主事,山东临清直隶州(今临清县)候补知府、知州等官职。
其曾祖父是嘉庆、道光时期的“留都多少能吟客,总让公才一著先”的盛京名士缪公恩。
光绪十八年(1892年),参加光绪壬辰科殿试,登进士二甲55名。
同年五月,改翰林院庶吉士。
光绪二十年四月,散馆,著以部属用。
后曾任户部主事。
缪氏切心时艰,期间曾参奏北洋大臣李鸿章。
戊戌变法时,缪润绂将《国闻报》转载的康有为谈话内容抄录进呈,以攻击康有为的口实;戊戌后,缪润绂被分发至山东任知县。
此后先后出任日照、郓城、阳信、齐河知县,濮州、宁海知州,升临清直隶州知州,前后在任十有余年。
缪氏在阳信任上,他“举所以兴学育才、保商惠民、课桑清讼、整顿保甲、筹设工艺者,罔弗以实心行实政”,又捐银数千,两于城内创建“高初两等小学堂”、在各乡里创建“朗秋公学”等乡学九所,为阳信现代教育制度的滥觞。
在齐河任上,他严禁鸦片,吏行为数十年长吏之最。
辛亥革命后,缪润绂因忠于清朝而辞官归隐;1939年去世。
沈蓝田 朝代:清末民国初

人物简介

全台诗
沈蓝田(1853~1918),字相其,世居基隆玉田街。
少而颖异,及长好读书,惜屡试不售,乃于乡梓设帐授徒。
光绪十年(1884),法人犯基隆,沈氏投笔从军,由百夫长累进千夫长,叙军功五品衔,赏戴蓝翎。
未几,和议告成,复以讲学为业。
后因基隆海防同知梁纯夫爱其才,擢为清赋局委员,旋任崇基书院董事,以育才为乐,名重一时〖参考《台湾日日新报》,「瀛社代表谢雪渔吊词」,1918年10月23日,第六版。
〗。
光绪廿年(1894),甲午战争事起,沈蓝田参与基隆地区保甲事务,迨马关和约签订,知事不可为,遂挈眷内渡。
台岛局势稍定后,令子嗣沈连浦先行返乡。
明治三十一年(1898)因在闽生活不易,加上思乡情切,乃由其子沈连浦向日本政府申请护照〖参考《台湾日日新报》,「游子思乡」,1898年11月27日,第六版。
〗,于明治三十七年(1904))返乡定居〖据沈相其〈还乡有感〉一诗(《台湾日日新报》,1904年2月20日,第一版)云「九岁归来百感生」,可知沈氏当在1904年初左右返台。
〗。
返台后,假基隆城隍庙左室为私塾,栽培子弟众多〖参考《汉文台湾日日新报》,「里巷琐闻」栏,私塾状况,1908年7月26日,第七版。
〗。
晚年加入台北「瀛社」。
大正七年(1918)辞世,享年六十六。
〖参考《台湾日日新报》,「编辑剩录(十月五日)」,1918年10月6日,第六版。
〗 沈蓝田诗作,大多发表于《台湾日日新报》、《汉文台湾日日新报》,另有部分诗作散见于《网溪诗集》、《鸟松阁唱和集》、《环镜楼唱和集》等合集中。

人物简介

全台诗
林馨兰(1870~1924),字湘沅,又作湘远、湘畹,号六四居士,又号寿星。
台南(辜妇妈街)人。
少好吟咏,与赖文安、罗秀惠等人同受教于台南举人蔡国琳。
光绪十三年(1887)取中生员,后于光绪十七年辛卯(1891)及二十年甲午(1894)两度参与秋试,不第。
乙未割台(1895)后,举家内渡祖籍同安。
越两年局势稍定,始返台南设帐授徒。
曾先后担任《全台日报》、《台南新报》记者,明治三十三年(1900)移居台北,担任《台湾日日新报》汉文部记者,曾以「劳劳生」笔名于该报撰写「意园诗话」专栏。
林氏在诗坛颇为活跃,明治三十九年(1906)加入「南社」,明治四十二年(1909)与谢汝铨等人共组「瀛社」,大正四年(1915)与张纯甫、林述三、骆香林等人创设「研社」,后改为「星社」。
大正六至十一年间(1917~1922)多次参与瀛桃竹联吟会、全台诗社联吟会等活动,并曾为「崇文社」诗文评议员。
大正七年(1918)任教于台北市太平公学校,夜则设塾育才,多有裁成。
大正十三年(1924)逝世。
林氏诗工近体,对律齐整,句多感慨。
门人蔡敦辉辑其遗诗为《湘沅吟草》,未及梓行,蔡氏遽逝,其稿遂多散佚。
〖参考赖子清〈诗社特辑。
星社〉,《台北文物》4卷4期,1956年2月;赖子清〈台南诗文社〉,《台南文化》新6期,1980年1月;张子文等《台湾历史人物小传:明清暨日据时期》,台北:国家图书馆,2003年12月,页287;许学姬《台湾历史辞典》,台北:远流出版社,2004年5月,页579;吴毓琪《南社研究》,台南:台南市文化中心,1999年。
〗《台湾日日新报》、《汉文台湾日日新报》、《台南新报》、《台湾时报》、卢嘉兴〈日据时期为台湾倡设诗社的林湘沅〉等仍存其诗作四百馀首,兹据以辑录编校。
(黄文车撰)
共 12 首 第 1 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