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简介
【生卒】:1426—1498 【介绍】: 明常州府江阴人,字华伯。正统十年进士。授户部主事,官至户部郎中。工诗画。有《卞郎中集》。槜李诗系·卷三十九
字华伯,江阴人。景泰间官郎中。御选明诗姓名爵里
字华伯,江阴人。正统乙丑进士,官户部郎中有兰堂集明诗纪事·乙签·卷十七
维基荣字华伯,江阴人。正统乙丑进士,官户部郎中。有《卞郎中集》七卷。(《四库总目》:荣在景泰间盛有诗名,居郎署二十年,朝骑甫归,持牍乞诗者捧塞户限,日应百篇。汤沐《公馀日录》盛称其「状元自是渴睡汉,宰相须用读书人」一联,以为虽有剪裁,浑无痕迹。盖亦俊才,然所作亦多浅率,盖得之太易也。《麓堂诗话》:诗在卷册中易看,入集便难看。古人诗集非大家数,除选出者鲜有可观。卞户部华伯在景泰间盛有诗名,对客挥翰,敏捷无比,近刻为全集,殆不逮所闻。《乌衣佳话》:诗人志向各自不同,如题渔父之作,有美其山水之乐者,有悯其风波之苦者。卞户部华伯云:「天外闲云物外情,功名真似一线轻。浪花深处船如舞,只为心安不受惊。」祝希哲云:「荻花风紧水生鳞,山色浮空淡抹银。总道江南好风景,从前都属打渔人。」是皆羡其乐也。李西涯云:「渔家生事苦难胜,尽日江头未满罾。回首不知天已暮,晚风吹鬓雪鬅鬙。」唐子畏云:「朱门公子馔鲜鳞,争诧金盘一尺银。谁信深溪狼虎里,满身风雨是渔人。」文徵明云:「小舟生长五湖滨,雨笠风蓑不去身。三尺银鳊数斤鲤,长年辛苦只供人。」是皆怜其苦也。属意虽不同,而写咏景物,各极其妙。)
卞荣(1419年—1487年),字华伯,直隶常州府江阴县(今江苏省江阴市)人。书画家。应天府乡试第十七名举人。正统十年(1445年)乙丑科进士。授户部主事,升员外郎、郎中,有《卞郎中集》。
人物简介
词学图录【生卒】:1427—1509 【介绍】: 明苏州府长洲人,字启南,号石田,又号白石翁。少时从学于陈孟贤,博览群书。文章得力于《左传》,诗宗白居易、苏轼、陆游,字仿黄庭坚。画取法宋元诸家,自成一家,为一代大师,又与唐寅、文徵明、仇英并称明吴门四大家,而文、唐均其后辈。终身未仕。兴至对客挥洒,烟云盈纸。画成自题诗或作题记,亦多精采。诗画传布天下。有《客坐新闻》、《石田集》、《江南春词》、《石田诗钞》、《石田杂记》。
沈周(1427-1509) 字启南、号石田、白石翁、玉田生、有竹居主人等。吴门人。明画坛四家之一, "吴门画派"班首,影响深远。曾祖父为王蒙好友,父恒吉是杜琼学生,书画乃家学。诗学白、苏、陆。槜李诗系·卷三十九
字启南长洲人有石田集御选明诗姓名爵里
字启南,恒吉子。景泰中,郡守以贤良应召,辞不赴。有石田集。明诗纪事·丁签·卷十一(上)
周字启南,长洲人。景泰中,以贤良荐,辞不赴。有《石田集》十卷。(《四库总目》:周以画名一代,诗非其所留意。晚年画境弥高,颓然天放,方圆自造,惟意所为。诗亦挥洒淋漓,自写天趣。盖不以字句取工,徒以栖心丘壑,名利两忘。风月往还,烟云供养。其胸次本无尘累,故所作亦不周不琢,自然拔俗。寄兴于町畦之外,可以意会而不可加之以绳削。其于诗也,亦可谓教外别传。《怀麓堂后槁》:石田寄意林壑,博涉古今图籍。以毫素自名,笔势横绝,夐出蹊径,片楮疋练,流传遍天下。情兴所到,或形为歌诗,互以相发。《匏翁家藏集》:石田古今诸体,各臻其妙。溪风渚月,谷霭岫云,形迹若空,姿态倏变,玩之而愈佳,揽之而无尽。所谓清婉和平,高亢超绝者兼有之。《王鏊震泽集》:石田作绘事,峰峦烟云,波涛花卉,乌兽虫鱼,莫不各极其态。或草草点缀,而意已足,成辄自题共上,时称二绝。《怀星堂集》:公壮岁诗纯唐格,后更自不足,卒老于宋,悉索旧编毁去,后学者皆不知此,馀为惜之。《甫田集》:先生诗初学唐人,雅意白傅。既而师眉山为长句,已又为放翁近律,所作莫不合作。然其缘情随事,因物赋形,开阖变化,纵横百出,初不拘拘乎一体之长。《南濠诗话》:沈先生启南以诗豪名海内,而其咏物尤妙。予少尝学诗先生,如《咏门神》云:「检尔功名惟故纸,傍谁门户有长情?」杨花云:「借风为力终无赖,与水何缘却托生。」又尝作落花诗云:「美人天远无家别,逐客春深尽族行。」不拘拘题目,而亦不离乎题目,兹其所以为妙也。《四友斋丛说》:馀至姑苏,在衡山斋中,论及石田之诗,曰:「先生诗但不经意写出,意象俱新,可谓妙绝,一经改削,便不能佳。今有刻集,往往不满人意。」因口诵其率意者二三十首。即馀所见石田题画诗甚多,皆可传咏,与集中者如出二手,乃知衡山之论不虚也。《丹青志》:沈周绘事为当代第一,山水人物、花卉禽鱼、悉入神品。其画自唐、宋名流,及胜国诸贤,上下千载,纵横百辈,兼总条贯,莫不揽其精微。每营一障,则长林巨壑,小市寒墟,高明委曲,风趣洽然,使夫鉴者若云雾生于屋中,山川集于几上,视众作真培填耳。一时名士,如唐寅、文壁之流,咸出龙门,往往致于风云之表。信平国朝画苑不知谁当并驱也!《六砚斋笔记》:沈启南才情洒落,见于所作画上题语,想其一时满志,气酣神纵,不知其工也。如《赋帘影》云:「谁放春云下曲琼,一重薄隔万重情。珠光荡日花无语,疏影通风笑有声。外面令人倍惆怅,里边容眼自分明。知无缘分难轻入,敢当杨花燕子争。」情思骀宕,如少年不自持者。夷考公生平笃行,乃知是广平《梅花》耳。《六砚斋二笔》:沈石田小帧四时山水,仿北苑笔,在鸟戍人家,题句亦甚豪迈。中原七子辈谈诗,谓启南本富诗才,而以题画取办仓猝,故遂入别调。此犹咎张旭纵酒,吴生涂鬼,致笔踪狼藉也,可笑。沈诗曰:「红满枝头绿满湖,水边人影夕阳孤。春波消雪三千顷,赊与溪翁作酒壶。」「雪压高居玉树中,晓来寒栗不禁风。村沽急办双罂碧,卯饮聊充两颊红。」「长竿不属忙人弄,要自闲人管领之。钓月哦风一般趣,黄尘没马是何时。」「湖上新晴宿雨收,平头肪子贴天游。瘿尊容得三千斛,大醉去题黄鹤楼。」又,十年前馀购得石翁奇画一轴,幅阔二尺有咫,高六尺,作翠峰攒天,仅分两聚,下略露陂麓,列树五株,四直一偃,对岸两松亭,亭中虚三尺馀,尽是云气涌郁,挂之屏几间,蒸然欲浮屋也。神来之妙如此。翁亦极满志,题句云:「翠倚高天玉出奇,淋漓元气太阴垂。匡庐嵩少凭君指,醉裹狂挥醒不知。」 《扣舷凭轼录》:姑苏沈启南尝有诗题赵子昂画马云:「隅目晶荧耳竹披,江南流落乘黄姿。千金千里无人识,笑看胡儿买去骑。」李文正公亦有一绝云:「宋家龙种堕燕山,犹在秋风十二闲。千载画图非旧价,任他评品落人间。」二诗之意,皆惜子昂事元之非也。《夷白斋诗话》:王文恪公鍪自内阁归时,石田先生病,亟遣人间之。答诗云:「勇退归来说宰公,此机超出万人中。门前车马多如许,那有心情问病翁。」字墨惨淡难识,遂为绝笔。后二日而卒。今集中不载。《画禅室随笔》:石田先生于胜国诸贤名迹无不摹写,亦绝相似,或出其上。独倪迂一种澹墨,自谓难学。盖先生老笔密思,于元镇若淡若疏者异趣耳。《笔精》:沈启南画入神品,而诗亦清真可咏,不必观丹青水墨,诗亦可当生绡粉本也。曹履吉《博望山人稿》:石田翁画多用退笔,中锋作小斧劈,当是以意少变北苑,而其源则实出巨然僧、梅道人,苍郁秀润,并极出蓝之妙。张丑《清河书画舫》:明画学,自刘廷美开山之后,尝推沈启南为广大教化主。如唐子畏之清真,文徵仲之古雅,足可南宗北派也。孙承泽《庚子消夏记》:尝见石翁题画有绝佳之诗,而集中俱不载,安得有心人,肯大为搜罗以成快编也。田按:明四家画称沈、文、唐、仇。白石翁画、诗均是苍坚一派,惟画神明模范,深入董、巨之室,诗则不受拘束,吐词天拨而颓然自放,俚词谏言亦时拦入,然其奇警之处,亦非拘拘绳墨者所能梦见也。画家有粗文细沈之目。馀见翁《和香亭图》,工细绝伦,洵称合作。独借十洲不能诗,未免有彭渊材之恨耳。)
人物简介
槜李诗系·卷三十九
字克勤,休宁人。官礼部侍郎。有篁墩集。御选明诗姓名爵里
字克勤,休宁人。成化丙戌赐进士第二,授翰林编修历少詹事兼翰林侍读学士掌院事迁礼部侍郎赠尚书有篁墩正续集明诗纪事·丙签·卷五
敏政字克勤,休宁人。成化丙戌第二人及第,授编修。历左谕德、少詹事,兼侍读学士,以事罢官。寻起复,改太常卿,仍兼侍读学士,进詹事,再进吏部侍郎。赠尚书。有《篁墩集》九十三卷。 (《殿阁词林记》:孝宗时尤重经筵,学土程敏政记其事云:「弘治元年三月十二日,初开经筵,宴它及白金宝镪。十三日,文华后殿早进读《尚书》、《孟子》,及午进读大学衍义》以为常。讲毕赐茶,上皆呼先生而不名。四月二十八日以后屡赐桃杏、郁李、莲房、鲜笋、青梅、枇杷、杨梅、雪梨、鲜藕。敏政等具表称谢,且记之以诗,有曰:『黄封尽带乾清字,朱实平分上苑香。』七月二十日文华后殿讲,上顾中官赐讲臣冠带靴袍。敏政预赐织金云雁绯袍一副、金带一,及乌纱帽、皂靴,面谢讫。上顾谓曰:『先生辛苦。』咸对曰:『此皆职分当为。』顿首而退。有诗纪之云:『日映罘罳晓殿清,湛恩稠叠驾亲临。裒衣红濯天机锦,束带黄分内帑金。久幸清班容宦履,渐惭华发点朝簪。经生职分寻常事,消得君王念苦辛。』」 查慎行《人海记》:刘文靖以程篁墩短其不能诗,衔之,酿成廷鞫之狱。李文达之嗛叶文庄,亦以疵其诗文之故。二公贤相也,其器量狭小乃尔。 田按:克勤勘少慧,四川巡抚罗绮以神童荐,英宗召试,命赐食。即日赋《圣节》及《瑞雪》诗并经义各一篇,援笔立就,文采粲然,诏读书翰林。大学土李贤妻以女。弱冠成进士,学问该博,为一时冠,数遭齮龁,末竟其用。《篁墩集》存诗甚夥,撷其精华,不愧一时作者。特以芜蔓不剪,为世訾议,亦可为存诗太多之诫云。)维基
程敏政(1445年—1499年),字克勤,号篁墩,又号留暖道人,北直隶河间人,生于京师(今北京市),祖籍南直隶徽州府休宁县篁墩村(今属安徽省黄山市屯溪区屯光镇)。明朝文学家、政治人物。南京兵部尚书程信之子。生于正统十年(1445年)出生。自幼聪慧,十岁随父官四川,时人拟之孔融、李泌,以神童闻名,蒙明英宗召见,奉诏至翰林院读书。天顺六年(1462年)举壬午科顺天府乡试第二名(《书经》经魁)。成化二年(1466年)成一甲第二名进士(榜眼),授翰林院编修,曾参修《大明一统志》、《洪武正韵》等。成化十二年(1476年)十一月,《续通鉴纲目》书成,因有纂修之功,次年四月升左春坊左谕德。成化二十三年(1487年)八月,孝宗即位,十一月,程敏政升为少詹事兼侍讲学士。弘治元年十月,遭弹劾,被迫致仕归里。弘治五年(1492年),获昭雪,翌年返京,“牵复故官,再入讲筵”。累官至礼部右侍郎。时有“学问渊博程敏政,文章最好李东阳”之说。明孝宗弘治十二年(1499年),敏政总裁会试,他对唐寅的文章大为赏识,但有传闻与唐寅一同赴考的江阴富人徐经贿其家童,得试题。户科给事中华昶遂弹劾程敏政有事先泄题之嫌。最后程敏政与徐经、唐寅、华昶等一同下狱。工科给事中林廷玉曾为同考官,上疏历陈程敏政在出题、阅卷、取人等方面存在六处疑点,要求释放华昶。李东阳复阅后发现程敏政称赞的卷子其实不是唐寅和徐经的。镇抚司认为华昶和徐经在狱中的供词前后反覆,真假难状。最后程敏政革职归乡,数日后发痈卒。史界认为此事件实乃礼部左侍郎傅瀚为了打倒程敏政,便指使给事中华昶弹劾程敏政。卒赠礼部尚书。
人物简介
【介绍】: 明广东顺德人,字叔厚,号厚斋,晚号郁洲。成化十四年进士第一,授编修。正德时累迁为吏部尚书,华盖殿大学士,内阁首辅。时营建殿房甚多,所费巨万,储屡上书切谏。又请早立储君,不报。宁王朱宸濠叛,帝自南征,储等扈从。群小欲导帝游浙西、江汉。储等跪谏行宫门外,乃许不日还京。世宗即位,被劾乞归。卒年七十七,谥文康。有《郁洲遗稿》。全粤诗·卷一四七
梁储(一四五三—一五二七年),字叔厚,号郁州。顺德人。明宪宗成化十年(一四七四)举于乡,十四年会试第一,廷试二甲第一。选庶吉士,授编修。进侍讲洗马,掌翰林院学士。迁吏部右侍郎,进尚书,官至少师兼太子太师、华盖殿大学士。卒赐太师,谥文康。有《郁洲遗稿》十卷。《明史》卷一九〇、清道光《广东通志》卷二七四有传。梁储诗一卷,以嘉靖四十五年刊本《郁洲遗稿》(又名《梁文康公文集》)为底本,参校民国二年顺德梁氏丝轮堂刊本《郁洲遗稿》(简称丝轮堂刊本)、四库全书本《郁洲遗稿》(简称四库本)。明诗纪事·丙签·卷七
储字叔厚,广东顺德人。戍化戊戌进士,选庶吉士,授编修。历侍讲、洗马、学士、少詹,擢吏部侍郎,进尚书,以事降侍郎。寻复职,加太子少保,调南吏部。召还,以吏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入参机务。屡加少傅、太子太傅、少师、太子太师,进建极殿大学士,再进华盖殿大学士。赠太师,谥文康。有《郁洲遗稿》十卷。维基
梁储(1451年—1527年),字叔厚,号厚斋,别号郁洲居士。广东顺德县(今广东佛山市顺德区石肯村巷口坊)人,官至内阁首辅。成化、弘治年间景泰二年(1451年),梁储生于南海( 今属佛山市南海区 ) 石肯村巷口坊,师从陈白沙门下。成化十四年(1478年)戊戌会试第一名,传胪二甲第一名(进士),选庶吉士。历官翰林院编修、经局校书。弘治四年,进翰林院侍讲。改太子洗马,在东宫侍奉太子朱厚照(后登基为明武宗)。之后负责册封安南,拒绝馈赠。久之,升翰林学士,同修会典,迁少詹事,拜吏部右侍郎。弘治十一年(1498年),唐寅参加乡试,梁储对其文章颇为赞赏。
人物简介
廷玉字粹夫,侯官人,陕西平凉卫籍。成化甲辰进士,授吏科给事中。改工科,以论事下狱,谪判海州,迁茶陵知州。历广东佥事、副使,山西参政,入为通政使,以佥都御史巡抚保定,改南京总督粮储,致仕。有《南涧先生集》。 (田按:粹夫以劾程克勤鬻题事,为世所不直。史但书给事中华昶劾鬻题事不实,调南京主簿,而遗粹夫事。克勘一时贤者,出狱后愤恚卒,言者能不职其咎乎!录粹夫诗,附著于此。)维基
林廷玉(1455年—1530年),字粹夫,号南涧,福建侯官县(今福州)人。林廷玉寄籍陕西平凉卫,于成化十九年(1483年)中式陕西乡试第一名举人(解元),成化二十年(1484年)联捷甲辰科三甲进士,历吏科给事中,升工科都给事中,因唐寅事贬海州判官。弘治十六年(1503年)升任湖南茶陵州知州,倡建洣江书院,聚生徒讲解儒家经典,风雨无阻,寒署不辍。历江西按察使司佥事,正德元年(1506年)十二月升广东提学副使,四年十一月升山西布政使司右参政,改陕西,七年三月升通政使司右通政、提督誊黄,十一月升都察院右佥都御史、巡抚保定等府兼提督紫荆关,八年十一月被御史董建中疏论,乞致仕归。正德十三年(1518)八月,福州士兵因索饷哗变,有士兵左布政使污辱伍符,廷玉与副使高文达出面劝解得缓。嘉靖元年(1522年)十二月以吏科右给事中李学曾疏荐,起用为总督南京粮储都察院右佥都御史,二年十月赴任时听闻自己被弹劾,遂上疏乞休,并改道还乡。
人物简介
【介绍】: 明常州府无锡人,字文光。弘治九年进士。授户科给事中。以论劾程敏政,调官太仆。出为韶州知府,政多惠民。官至福建左布政使。维基
华昶(1459年—1521年),字文光,别号梅心,更号双梧居士,直隶常州府无锡县人。弘治五年(1492年)壬子科应天府乡试第六名。弘治九年(1496年)丙辰科二甲第五十四名进士。改庶吉士,十一年(1498年)授官户科给事中,不到半年,上疏七次。十二年(1499年)二月己未礼部会试后,弹劾考官程敏政私漏题目于贡士徐经、唐寅,遂同下锦衣卫诏狱,程敏政致仕,华昶谪南京太仆寺主簿。三载迁南京太仆寺丞,又三载,正德初任广东韶州府知府,累迁四川左参政,正德十三年(1518年)正月官至福建左布政使。十六年(1521年)卒,年六十三。
人物简介
槜李诗系·卷三十九
字元敬吴郡人官大理卿明诗纪事·丁签·卷八
穆字玄敬,吴人。弘治己未进士,授工部主事。历礼部郎中,乞休,加太仆少卿致仕。有《南潦诗略》。 (《国宝新编》:玄敬清修博学,网罗旧闻,考订疑义,多所著述。斋层萧然,乐奉宾客,街杯道古,以永终日。诗虽过尔冲泊,竟非俗具。 田按:玄敬博雅,纂述旧闻,多裨考證。诗话一卷,不甚当家,而邵二云题后云:《南濠》旧话新传得,吴下风流楚地闻。我是闲官忙裹过,湖山回首辽思君。」亦许其网罗旧闻之勤耳。)维基
都穆(1459年—1525年),字玄敬,号南濠,南直隶苏州府吴县南濠里人(今江苏苏州人)。七岁能诗,长大后,泛览群书,精修博学。弘治八年(1513年)乙卯科应天府乡试举人,十二年(1499年)己未进士。十七年授官工部都水司主事,不及丁父忧归乡。服阕,复官工部,分理器皿厂。正德元年(1506年)改任南京兵部武库司主事,六年复任工部主事,升虞衡司署员外郎,七年升礼部主客司郎中,八年四月与崇信伯费柱充正副使,册封庆府寿阳王妃包氏。年五十四即上疏乞骸骨,遂加太仆寺少卿致仕。嘉靖元年(1522年)进阶中宪大夫。人称南濠先生。一生好学不倦,曾奉使到秦,搜访访求山川形势、故宫遗址、金石遗文,致力摹拓缮写,写成《西使记》。另著有《金薤琳琅》、《南濠诗略》、《南濠诗话》等书。
人物简介
词学图录【生卒】:1460—1527 【介绍】: 明苏州府长洲人,字希哲,号枝山、枝指生。弘治间举人。授兴宁知县,迁应天府通判,旋辞归。与唐寅、文徵明、徐祯卿称吴中四才子。与寅并以任诞为世指目。工诗文,其诗取材颇富,风格与祯卿为近,而胜于唐寅。书法尤善,兼工楷草。有《九朝野记》、《前闻记》、《苏村小纂》、《怀星堂集》、《祝氏集略》。
槜李诗系·卷三十九
字希哲,长洲人。弘治间官通判。御选明诗姓名爵里
字希哲,长洲人。弘治壬子举人除兴宁知县迁应天府通判有祝氏集略又有金缕醉红窥帘畅哉掷果拂弦玉期七集并为祝氏小集明诗纪事·丁签·卷十二
允明字希哲,长洲人。弘治壬子举人,除兴宁知县,迁应天通判。有《祝氏集略》三十卷。又有《金缕》、《醉红》、《窥帘》、《畅哉》、《踯果》、《拂弦》、《期期》等集。 (《国宝新编》:希哲超颖绝人,读书过目成诵,钜细精粗,咸贮腹笥,有触斯应,无间猥鄙。书学精工,自《急救》以逮虞、赵,上下数千年变体,罔不得其结构。若羲、献真行,怀素狂草,尤臻妙笔。本朝书品,不知合置谁左。 (《续吴先贤赞》:允明生五岁能书,遇目即诵,为诗时有壮语,书法得魏、晋人体。 《艺苑卮言》:祝希哲诗如盲贾人张肆,颇有珍玩,位置总杂不堪。楷法自元常、二王、永师、秘监、率更、河南、吴兴、狂索、颛旭、北海、眉山、豫章、襄阳,靡不临写工绝。晚节变化出入,不可端倪,风骨烂熳,天真纵逸,直足上配吴兴,他所不论也。) 《珊瑚网》:文徵明曰:「吾乡前辈书家称武功伯徐公,次为太仆少卿李公。李楷法师欧、欧而徐公草书出于颠素。枝山先生武功外孙,太仆之婿也。早岁楷笔精谨,实师妇翁。而草法奔放,出于外大父。盖兼二父之美,而自成一家者。」 《容台集》:枝指山人书如绵裹针,如印印泥。 王澍《虚舟题跋》:平生见祝京兆书凡数十百卷,莫有同者,盖书到熟来,无心于变,自然触手尽变者也。吾尝论有明一代书法,祝京兆变化不拘,董宗伯天才超轶,二公于三百年来足可笼罩。 翁方纲《复初斋集》:今日书家皆知祝书小楷胜其大草。然予见其行书合欧、褚为一手,直追晋法,不易几也。王虚舟乃讥枝山骨韵未清,殆仅见其赝迹欤! 田按:枝指生言情之作颇有藻,不尽合辙。书法深得古人神髓。有口号云:「枝山老子鬓苍浪,万事遗来剩得狂。从此日和先友对,十年晋十年唐。」可以知其攻苦矣。)
人物简介
【介绍】: 明广东顺德人,居广州,字子长,号抱真子。陈献章弟子。好读书,尤精《周易》。擅诗画,工书法。家贫,犹不肯投合于时。二十年不入城市。全粤诗·卷一六一
李孔修(一四六二—一五三一年),字子长,自号抱真子。顺德人。布衣。侨居广州高第街,人初不识。张诩荐于其师陈献章,献章亟称之,由是名益显。平生善诗画,攻《周易》。吴廷举在粤时,与孔修为布衣交,两人高风在尘埃之表。孔修卒,无子,尚书霍韬葬之于西樵山。西樵人祭社,以孔修配。清光绪《广州府志》卷一二一有传。李孔修诗,以清罗学鹏辑《广东文献·三集》卷一《李徵君抱真集》为底本。明诗纪事·丁签·卷十五
孔修,字子长,顺德布衣。(霍韬《渭崖集》:子长少从白沙游,飘然鹤思,不伍于世,破庐薄产,蔬食不继,未尝作皱眉。作诗写字,自为一家,或观眺山水间。归而图之,见者争爱而酬之,曰李子长画云。平居管宁帽、朱子深衣,廿年足不越城阈,有古林逋、魏野、种放、孺子、云卿之风。子长父殁,庶母改适民家,诬子长没其产。县官系鞠之,子畏无言,迫之供,操笔曰:「母告委是情真。」县官疑之,覆鞠得其情,乃知其贤,礼敬之,少年时翰量于官,县官异其容止,询姓名,不答,惟一拱手。县官叱曰:「何物百姓乃尔拱手耶!一呵之退,又再拱手。县官怒,苔之五。竞无言以出。白沙先生知之,戏之诗曰:「驴背推敲去,君知我是谁?如何叉两手,刚被长官笞。」子长之诗曰:「月明海上开尊酒,花影船头落钓蓑。」白沙亟称之曰:「后廿年恐子畏无此句。」)
人物简介
词学图录【生卒】:1470—1559 【介绍】: 明苏州府长洲人,初名璧,以字行,更字徵仲,号衡山。文林子。从吴宽学文章,从李应桢学书法,从沈周学画。与祝允明、唐寅、徐祯卿并称“吴中四才子”。又与沈周、唐寅、仇英同以画名,号吴门四家。为人谦和而耿介,宁王朱宸濠慕名相聘,托病不赴。正德末以岁贡生荐试吏部,授翰林院待诏。不事权贵,尤不肯为藩王、中官作画。旋致仕归。四方人士求诗文书画者,络绎道路。善诗文,工行草,精小楷。画尤胜,擅山水、花卉、兰竹、人物,有室名玉磬山房。又熟于元末明初故家遗老之轶事。每与人言,历历如数家珍。既卒,私谥贞献先生。有《甫田集》。
人物简介文征明(1470-1559) 初名璧,字徵明,以字行,改字徵仲,号衡山居士。苏州长洲人。正德末以岁贡生荐试吏部,授翰林待诏。开"吴门画派",与沈周、唐寅、祝允明有"明四家"之目。又擅书,工行草,尤精小楷。诗文与徐祯卿、唐寅、祝允明并称"吴中四才子",主吴中风雅之盟四十年。有《甫田集》。今人辑有《文徵明集》,词在集中。
槜李诗系·卷三十九文征明(一四七零—一五五九),初名璧,字征明,号衡山居士,明长洲人。擅画山水,名重当时,与唐寅、沈周、仇英合称“明四家”。能诗,工行、草、隶书,尤精小楷。正德末以岁贡生荐授翰林院待诏。有《甫田集》。
字徵仲,吴人。嘉靖中为翰林待诏。御选明诗姓名爵里
初名璧,以字行,更字徵仲,温州知府林子。以岁贡入京,用荐授翰林待诏。有甫田集。明诗纪事·丁签·卷十一(上)
徵明初名壁,以字行,更字徵仲,长洲人。用蔗授翰林院待诏。有《甫田集》三十五卷。 (《四库总目》:徵明舆沈周皆以书画名,亦并能诗。周诗挥洒淋漓,但自写其天趣,如云容水态,不可限以方圆。徵明诗则雅饬之中,时饶逸韵。 《艺苑卮言》:文徵仲诗如仕女迷妆,雏摩坐语,又如小阁疏客,位置都雅,而眼境易穷。《读书后》:馀当谓吴兴赵文敏公孟烦风流才艺,惟吾郡文待诏微阴可以当之,而亦少有差次,其同者诗文也、书画也,又皆以蔗辟起家。赵诗小壮而俗,文稍雅而弱,共浅同也。文皆畅利而乏深沈,其离古同也。书小楷赵不能去俗,文不能去纤,其精绝同也。行押则赵于三王近,而文不能近,少逊也。署书则文复少逊也。八分古隶则文胜,小篆则赵胜也。然而篆不胜隶。画则赵之入唐、宋人深,而文少浅,其天趣同也。其鉴赏博考复同也。位在赵至一品,而文仅登一命。寿则文逾九龄,而赵仅垂七帙,异也。若出处大节之异,前辈固巳纷纷言之,吾待诏不与同年语也。 《四友齐业说》:衡山当对馀言;我少年学诗,从陆放翁入门,故格调卑弱,不若诸君皆唐声也。 《国雅》:文徵仲,吴中往哲如公之博鉴雅步艺苑者。宜冠林壑矣。其文恬寂整饬,诗亦从实境中出,特调硝织弱。其字法画品尤得三昧,故是一氏逸品。) 《(夷白齐诗话》:衡山文先生有《病起遗怀》二律,盖不就宁藩之徵而作也。词婉而峻,足以拒之于千里之外。诗云:「潦倒儒官二十年,业缘仍在利名间。敢言冀北无良马,深愧推南赋小山。病起秋风吹白发,雨中黄叶暗松关。不嫌穷巷频回辙,消受炉香一味闲。」「经时卧病断经过,自拨闲愁对洒歌。意外纷纭如命在,古来贤达患名多。千金逸骥空求骨,万里冥鸿肯受罗。心事悠悠那复识,白头辛苦服儒科。」后宁藩败,凡应辟者崎岖万状,公独晏然,始知不可及也。 六砚斋二笔:文衡山先生诗有极似陆放翁者,如煮茶句云:「竹符调水沙泉活,瓦鼎烧松翠鬣香。」吴中诸公遗力往宾云取泉,恐其近取他水以欺,乃先以竹作筹子付山僧,侯力至随水运出,以为质。可补茗社故寅。《鸟衣佳话》:苏郡虎丘剑池,其水不流,终崴不竭。正德辛未水忽涸,其下嵌岩空洞,深邃莫测。好事者执烛而入,见内有叠板如门户状,相传阖闾王所葬处。文衡山诗云:「吴王埋玉几千年,水落池空得墓瓦。地下谁曾求宝剑,眼中吾已见桑田。金袅寂寞随麈规,石阙分明有洞天。安得元之论往事,满山寒日散苍烟。」越岁其泉复旧。黄佐《泰泉集》:文公于书未尝苟且,或答人简劄,少不当意,必再三易之不厌。故愈老而愈精妙,有细入毫发者。李文正公东阳以篆自负,及见公隶,曰:「吾之篆,文生之隶,蔑以加矣。」 《书史会要》:待诏小楷行草深得智永笔法,大画仿涪翁尤佳。评者云,如凤舞琼花,泉鸣竹涧。谢肇制《五杂俎》:文徵仲书得法于峻子山而参以松雪,亦时为黄、米二家书,然皆非此公尝行。惟小楷正书譬即山阴在世,亦当虚高足一席。画远学郭熙,近学松雪,而得意之笔,往往以工致胜。至其气韵神采,独步一时。《丹青志》:文先生画师李唐、吴仲圭,翩翩入室,大园小轴,莫非奇致。海宇钦慕,缣素山积,喧溢里门,寸图才出,千临百摹,家藏市售,真赝纵横。一时砚食之士沾脂浥香,往往自润。年龄大耋,神明不凋,断烟残楮,篝灯夜作。故得者益深保爱,奉如圭璋。 《画禅室随笔》:文太史本色画极颊赵承旨,笔微尖利耳。同能不如独异,无取绝肖,似所谓鲁男子学柳下惠。 《画史会要》:朱子朗为衡山高足,衡山应酬之作多出于朗手。金陵一人客寓苏州,遗童子将币于子朗,求衡山赝木。童子误送衡山宅,致主人意,衡山笑而受之,曰:「我画真衡山,聊当假子朗可乎?」一时傅以为笑。 方薰《山静居画论》:衡山太史书画办香松雪,笔法到格,浸浸乎入吴兴之室矣。然自有清和闲适之趣,别厂径庭,亦由此老人品高洁所至。 《东泉诗话》:《甫田集戊午元旦》一律:「劳生九十漫随缘,老病支离幸自全。百岁几人登耄耋,一身五世见曾玄。祗将去日占来日,谁谓增年是减年。次第梅花春满目,可容愁到酒樽前。」集中多有元日、除夕等题,衡山大年,几至百岁,王弁州为作傅云:「海内习文先生名久,几以为异代人,而怪其在,谓为仙且不死。」情事逼真。 田按:衡山诗龠州帮助以吴饮少之。馀谓和平蕴藉,于风雅为近,奚必以模宋范唐,自矜优孟衣冠耶!书画亦精绝过人,为世实重。名德大年,林见索、王宗贯于艺事外推之,可称具眼。)
粤公网安备44010402003275粤ICP备17077571号关于本站联系我们客服:+86 136 0901 3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