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简介
【生卒】:1321—1381 【介绍】: 元末明初江西泰和人,原名楚,字子高。洪武三年举经明行修,授兵部职方司郎中,迁北平按察司副使。坐事谪输作,寻放归。十三年召拜礼部侍郎,擢吏部尚书。寻致仕归。次年,复征为国子司业,卒于官。谥恭介。博学工诗,江西人宗之为西江派。有《北平八府志》、《槎翁诗文集》、《职方集》。钦定四库全书·槎翁诗集·提要
臣等谨案,《槎翁诗集》八卷,明刘崧撰。崧,字子高,初名楚,泰和人。元末举于乡,洪武三年以人材荐,授职方郎中。迁北平按察司副使,坐事输作京师。十三年,手敕召为礼部侍郎,署礼部尚书,致仕。十四年,复召为国子司业,未旬日,卒。崧,七岁能赋诗。及长,日课一篇,读书天寒,皲裂不少辍。其在官舍,孤灯讽诵,夜分不休,盖其一生耽嗜吟咏,刻苦甚至故。年愈老而诗亦愈工。清江刘永之、金华宋濂辈,皆极称之。当明之初,雄才角立,吴中诗派昉于高启,越中诗派昉于刘基,闽中诗派昉于林鸿,岭南诗派昉于孙蕡,而江右诗派则昉于崧。以清和婉约之音,提导后进,迨杨士奇等嗣起,豫章人士,复变为台阁博大之体,而骨力不坚久之,遂浸成冗漫。北地信阳,乃乘其弊而力排之,遂分正嘉之门户。然崧之平正典雅,实不失为正声,固不能以末流放失,并咎创始之人矣。御选明诗姓名爵里
明诗纪事·甲签·卷十一字子高,初名楚,太和人。明初以人材举授兵部职方即中,迁北平按察副使,坐事输作京师。寻,放还,徵拜礼部侍郎,署吏部尚书。请老归。复召为国子司业,有《槎翁集》。
崧初名楚,字子高,泰和人。元未举于乡。洪武初以经明行修举,授兵部郎中,迁北平按察司副使。坐事输作京师,寻放归。徵拜礼部侍郎,署吏部尚书,致仕归。复徵为国子司业。有《槎翁诗选》十二卷、《补遗四卷》、《文集》十八卷。 (王士禛《古诗选》:有明一代,作者众多。七言长句,在明初则高季迪、张志道、刘子高为最,后则李宾之。至何、李学杜,厌诸家之坦迤,独于沈郁顿挫处用意,虽一变前人,号称复古,而同源异派,实皆以杜氏为昆仑墟。 田按:子高诗有《钟陵》、《五云》、《邓溪》、《双溪》、《凤山》、《瑶峰》、《墨池》、《东门》、《珠林》、《龙湾》、《北岩》、《龙门》、《戊巳》十有三集,合为《槎翁诗选》。其自序云:「年十六,得临川虞翰林、清江范太史诗诵之,昼夜不废。益求汉、魏而下,盛唐以来号为大家者,究其意之所在。知成乐必本于众钧,故未尝执一器,以求八音之备;调膳必由于庶味,故未尝设一品,以求八珍之全。其不能自己于言者,譬如幽鸟之鸣春,秋虫之号寒。」可谓究极此事之甘苦。宋潜虚、刘仲修、乌春草作集序,甚致推崇。王弇州「胡元瑞、钱牧斋、朱竹亦有论定。余独赏渔洋「七言为最」一语。故此选七言采掇为多云)。
人物简介
【生卒】:1480—1566 【介绍】: 明浙江鄞县人,字志澄,号芝山。杨守阯子。以荫为太学生,授南京鸿胪寺丞,迁贵池知县,历知忻州及沔阳州,俱有政声。甬上耆旧诗·卷十三
字志澄,号芝山。父碧川先生,年四十五,始举公。自儿时即嗜学,步履如老成。以父任为鸿胪丞。大鸿胪刘公数称公曰:任子自有奇,此唐裴李宋范韩后人也。公在散曹历九年,禄入甚少,乃以月奉所积,计口画日而食之,不溢用一钱。秩满,出知贵池县。池滨江使传驿络,民好讼最,号难治。公至,相土俗所宜稽故牒,为去民所不便。期月间,上信下服,遂大治。时泾县有王瓒者,负青阳富家周鉴钱,欲陷之,乃养一丐妇于家,及鉴索钱,妇死,遂诬鉴杀之。守令俱以周富家避嫌,莫为白,御史檄公往治。公廉知其情,乃瓒门有沟阴,易朽椽为桥,俟鉴至,驱妇出与争,堕桥死,即妇不知也。遂定瓒罪,鉴得免。石埭一杨翁生二子,长子有子曰标,次子死而其妇与仆奸,翁逐之,仆复潜至其家,翁指为盗,扑杀之。是日标在青阳,为所亲寿置酒,而仆家控谓标所杀,系狱。翁历诉标在外,身当伏罪,俱不听。复檄公治,公复侦得,乃使标具言青阳酒坐客姓名,尽逮至入讯,使各在一所,每一人入,辄使言客何人,若出一口。乃断翁出钱收埋,释标出。后三年,公道经其家,尽室男女出罗拜,且携一小儿告曰:此标出后所生也,非公,杨氏斩矣。县中王武与刘廷璋相结为奸。一日,廷璋怀伪金过武家,武谓其果金也,醉以烈酒杀之,使其妻共舁而沈于江。公访得,坐武死,吏谓其妻应从坐。公曰:妇人惟夫所使,且吾怜其两儿俱褓也。铜陵诸生胡弘绪有才,试辄高等。会其仆挈家走,潜迹所往,缚诣县。而仆巳得,疾死狱中。其家人控胡生,遂被系,不得白御史。亦下公治,公详鞫之,谓生缚其仆以诣令,非私治也。仆背主应得罪,且巳先有病,遂原胡生。公念乡试期迫,即夕具狱牒以上,胡生随出。是岁举于乡,其辨冤,狱释滞多类此。由是御史台监司檄委无虚日,在县未常得煖席,旌举凡十数。六年,迁知沂州,诸部使者闻之,叹曰:岂有美如贵池,仅得薄迁耶?去之日,惟败橐数事,图书萧然,倾一县人,出送无不泣下者。在沂一年,以才徙知沔阳,复三年,其奏治俱如贵池时。公性澹于进取,遂力请老归。家居恂恂然,身敦至行,比于万石君。与戴南江诸老为耆会,日相唱酬。年至九十,犹手抄古今野史、丛谈。里中先辈诗,岁必满箧,诸杨推为祭酒焉。
粤公网安备44010402003275粤ICP备17077571号关于本站联系我们客服:+86 136 0901 3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