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周冕

相关人物:共 4 位
共 16 首 第 1 页 下一页
大祀礼成(原注:皇祐五年。)(1053年11月4日) 北宋 · 张方平
五言排律
皇心奉先孝,盛德事天明。
严配讲隆礼(自注:三圣并侑,著为大典。),精禋格至诚。
衣冠先示质(自注:臣庆历四年摄太仆,升辂执绥,及此再摄太仆,窃睹衣冠及诸服御皆不易旧,圣心尚质贵诚之意也。),金石始谐声
鬲享初登熟,锋和用启牲
百神虔受职,万物乐由庚。
星斗罗空碧,柴烟彻紫清。
祥曦回羽卫,佳气覆瑶甍。
雷雨金鸡动,风云铁马轻。
灵休纷报贶,宸念在持盈
孤陋叨华近,何辞颂泰平。
⑴ 自注:郊庙始用新制钟磬,及以晋鼓鼓金奏。
⑵ 自注:始循古制铸牛羊豕鼎及用鸾刀启牲。
⑶ 自注:臣陪辂,屡被顾问,闻持盈守成之言。
似闻虏帐启行初,尽拥青毡入故都。
便好乘机收赤县,长缨更缚北单于(自注:予奉使日,闻虏中有北元帅者,拥重兵在岭北,不受诏命,亮已不能制。亮之南也,有葛王自立于北方,入据燕京,遣使废亮为王,改元大定。所谓葛王,岂非向之北元帅乎。初亮迁都于汴,凡汴之乘舆服御人物种种皆□以自随,复归于汴。王师若不疾驱,则汴之所有皆归葛王矣。)
三重大匡歌 元末明初 · 李穑
我王守位今七年,先进后进盈朝联。
先进身膺三达尊,重堪柱国高擎天。
后进扬翘皆善鸣,布列左右多英贤。
非先非后吾居中,白首铅椠歌王风。
丹青国体耀千古,才薄识短难成功。
磨厅政堂已颠越,况是开府居处崇。
三重大匡即开府,幸是食邑非侯公。
一品上阶近天陛,岂可着此田舍翁。
如芒在背梗在喉,心甚不乐徒增忧。
如人布衣服周冕,祗以取讥非处休。
况今耆老在吾下,序坐我汗如水流。
执政大臣爱我甚,何使我适招祸尤。
是吾命也在天心,天默与我何沈沈。
天与不取非是福,安之若命时微吟。
声如闻天愿锡类,封植若李荣儒林。
我观浮图清俊流,每欲冠襟加顶脰。
吾门周生孝且仁,有弟亦是禅林秀。
曹溪一勺早已尝,吸尽西江未誇富。
灰心忽复知忆亲,两意悠然云出岫。
吾心天理本自全,蕴在方寸包宇宙。
强欲割爱非所安,晨昏念慕日相凑。
是有本源谁使然,请君于此宜潜究。
由亲岂无施等差,知新要在能革旧。
行吾职分道非外,恺悌君子神明佑。
莫超伦理更求真,此言非诳君信否。
坎坎兮伐檀,赭幽林之一攒。
搬之溪之干兮,溪水淡沱而不澜。
孰不耕而有穫兮,孰不猎而有获。
庭有貆兮囷有粟,且曰天锡兮皆汝服力。
吾将不素餐兮,谨修兮天爵。
斋辰服次圣躬劳,浅淡垂衣宝座高。
昨日御批传帖下,龙纹重整赭黄袍。
注:上好学弥笃每当忌服辍朝之日即以变服御经筵诸执事官俱乌纱淡服以从惟带或用角或照品临期取旨今闰月廿有一日悼灵皇后发引传帖经筵官照旧服大红其馀青绿锦绣皆如制是日始睹上赭袍矣
侯姓郑。讳惟沈。字巨源。延日县人。有讳均之。丽朝官至金紫光禄大夫,门下侍郎平章事。侯其后也。曾祖讳渊。兵曹判书。赠左议政。谥贞肃公。祖讳自淑。金堤郡守。考讳沩。健元陵参奉。世传清白。妣孺人光山金氏。县监讳贤赉之女。以弘治癸丑十月十日壬申。生侯于京城。幼不好戏狎。父母有所与。必让于兄。郡守公爱以类己。孺人常称令子。弘治甲子。侯年十二。丁外艰。既长。大谏安公彭寿见而说之。妻以子。侯因以受业。嘉靖癸巳。伯女被选。为世子良娣。侯忧惧。卑逊特甚。初授军职。转四山监役。丁酉秋。升主军资监簿。冬。拜平康县监。中庙赐弓矢以遣。在官得疾。命医往问。居四年。以清谨自持。省母疾于光州。因辞职不还。专于侍药。壬寅。还朝。历司畜监察,司圃等职。中仁两圣。相继陟遐。侯悲恸过人。礼临之外。号哭无时。乙巳仲秋。朝议大变。祸机将发。柳公仁淑判铨曹。怜侯将败。升秩司酝署令以优之。盖侯婿桂林君琉。为群小构逆名。将陷不测故也。及金明胤告变。文定王后遣中使。发卒围侯家。搜琉所在。琉知几先遁。不可得。侯以此被系。随逮子滋。日鞫于庆会南门外。于时大狱方兴。桁杨满庭。炮烙惨目。而侯不失举措。及滋杖讯。侯以头触柱。仰天而呼曰。吾儿无罪。天实鉴临。观者皆酸鼻。狱成。徒役于定平府。未几蒙宥。任便往来。丁未。因郑彦悫上匿名书。狱事复发。付处延日。以母孺人年八十。昼夜涕泣祈天。愿于生前相见。侯兄惟深。倅南原。奉母之官。孺人遥送馔具。侯开封。必恸哭乃尝。与坐者莫不挥泪。辛亥夏。以诞生元子。加恩区内。明庙特命放还田里。归侍孺人于南原。阅数月丁内忧。制终。尚在南中。数年后。朝议始许寓都城外。丙寅。伸雪罪籍。隆庆丁卯冬。还给职牒。戊辰春。拜军资监判官。俄换敦宁府。己巳。患风痰。庚午春。病益甚。夏四月二十一日。终于藏义洞第。享年七十八。侯性温谦。与物无忤。恬静不趋势利。尚廉耻贱贪污。不营家业。施与无靳。常夙兴夜寐。非疾病。未尝偃卧。俭约自牧。不喜侈靡。备经患难。屡遭贫困。人所不堪。而未尝号戚于人。其在谪中。平日相知者。虽宰邻邑。一不求惠。故旧自京来。则叙寒暄外。不问近事如何。事兄如严父。同居二十馀年。友爱无閒。教育诸子。早令伯仲二子。受业于金慕斋,思斋之门。滋以才行。知名士林閒。得祸甚酷。再经流窜。终于庆源配所。侯年至老。未尝一日忘于怀。言及辄下泪。与人有诚。悉去毛皮。周急哀死。咸尽其情。若意合则虽少且贱者。相欢如敌已。亲朋至。必设酒食。子弟供具。若品味稍胜于宾案。则辄不自安止之。接人之忠。病中亦不衰。闻人有善。钦赏赞扬。见人为恶。容恕掩藏。门有孽属。因出入亲密。屡窃亲身之物。子弟欲究切之。则辄曰。岂余诺而忘之耶。待其人如初。追远之诚。老而不弛。先忌将近。绝不出入。前期三日行素。末年。诸子请止。不从。病甚乃不克如志。终夕衔恤。若遇中庙仁庙忌辰。亦前一日食菜。悲感尽晷。季子澈。今上朝以侍臣。退朝则辄问上读何书。进德修业如何。澈以实对。侯喜动颜色曰。嗣王仁明。吾东之福。因勖以勤学辅导。其临属纩也。亲旧问疾者无少长。皆延入卧内。谈笑自如。执澈手曰。汝儿性悟。宜勉教诲。且曰。吾家丧败。专由婚嫁失当。汝宜知戒。其殁也。恭懿懿圣两殿。特赐优赙。以其年六月庚申。葬于高阳水洞某坐某向之原。配恭人安氏。系出竹山。生于弘治乙卯十二月甲子。年十五。归于侯。安公无他子。只有恭人。钟爱特深。恭人天性孝顺而贞肃。侍亲居京也。安公值职务烦剧。或夜深不还。恭人常于曲栏。假寐以俟。才闻履声。即下堂扶侍。日以为式。隆寒盛暑。无敢少懈。安公嘉赏曰。汝何耐苦如此。母夫人东莱郑氏患宿疾。恭人侍汤药。衣不解纽。常膳必先尝以进。许进则少舒愉色。不进则亦自废食。母夫人竟不起早世。恭人孺慕倍人。奠必躬执。三年后。亲旧劝安公改娶。安公曰。吾有一女。可敌十男。再娶何为。恭人衣服饮食。极力供给。较母生时加谨。安公丁内忧时。丧具皆取办于恭人。恭人至卖新妇时奁具。以营襄事。略无难色。安公每对人称笃孝之状。闻者击节。安公既卒。恭人曰。我天地閒罪人。但当奉所天育儿子。尽诚于祭祀而已。每祭。亲备庶羞。子女既长。犹不止。安公神位所安之室。朝夕手自洒埽。家有画器彩毡。常自点检。十袭珍藏曰。先考遗泽。惟此二物。居处不敢中于堂室曰。父母所坐处。不忍当也。每见盛馔及新物。则必荐于庙。未荐则不尝。侯筮仕后。恭人亦于曲栏坐起。待仕退就寝。一如奉承安公之日。不避炎冱。年高无少替。事姑甚谨。曾自南乡。迎养于汉师。膳服适时。愈久愈敬。孺人还南。每称与吾妇居。百年无斁。吾为祭祀归乡。心未尝忘其孝也。侯与兄同居也。恭人待兄之妾。无异同气。饮食必共。庭无閒言。有庶姊在海州。安公一无所遗。恭人分以产业曰。某也执丧尽情。可嘉也。恭人气度虽和。治家主严。二男先长。教养尤谨。警以楚挞。使无或怠。每晨。必令婢仆洒埽室庭。洗涤器皿。无不洁净方列。昏则躬视扃鐍。女入东宫。资装不赀。恭人拔贫营办。终始如一。大内上下。无不叹服。待姻党邻曲。甚有恩意。频致馈遗。而未尝往来。常曰。喜出入交游。在男子尚不可。况妇人乎。自奉喜寒素。子女虽进美衣珍羞。未尝服御。只进薄具而已。寝处不具衾枕。坐席仅取却尘。安于人所难堪。鸡鸣而起。夜分而寝。到老不变。子女忧其害于节宣。则曰。某奉亲时。习性如是。无伤也。丁未之祸。滋自光阳移配庆源。路经东郭外。恭人往诀。解亲肤小衣以衣滋曰。古者。爱子征役。若服母衣而往则速还矣。因抚膺号恸。行路闻之。皆流涕。于时禁府吏卒。日夜排门急叫。恣其凌虐。仆妾四散。恭人常独登小楼。随问以应。颠沛之际。不至怵迫。祸熄。侯或有郁悒之容。则恭人必百方宽譬。以来和气。平居不形喜愠。未尝论人是非。子澈历官清显。少无歆动之色。或有疾病。非甚苦。不以语人。自壬申寝疾。虽在床褥。不废澡洁。万历癸酉夏四月十三日。疾革。精爽不乱。瞑目将尽。祝曰。诸子各享百年。声绝而终。享年七十九。六月。祔葬于侯墓之左。子男四人。长滋。以文科官至正郎。次沼。进士。亦先殁。次滉。以荫补。官前军器寺佥正。次澈。擢壬戌文科状头。前弘文馆直提学。女三人。长即仁庙贵人。先殁。次适东莱府使崔弘渡。次适桂林君琉。(丁丑削勋。复职故追书。)孙男三人。一曰起溟。馀幼。皆澈之子也。外孙崔浚。进士。孙女六人。其一适长湍府使徐希吕。滋出也。其二适进士李梦庆。滉出也。其三适士人李基稷。澈出也。其四。今上昭仪。亦滉出也。馀在室。珥从澈游久且厚。因其请。义不敢辞。谨按家状。志于圹。铭曰。
靡辜而钟祸,数之或然。
累韪而受祐,其定者天。
小往大来,亨复乎季年。
垂耋兮考终,琴瑟克全。
有宁一丘,同域兮新阡。
梓树兮日长,毓庆兮绵绵。
曰予美之好脩兮,揽薜芷而佩之。
骋骐骥而逾迈兮,遵前轨而指期。
历脩远而周流兮,芳酷烈其未替。
时缤纷而好迁兮,岂伊渝夫素志。
溯渊源而沛徂兮,独兴感乎千春。
慨伊川之披发兮,喟蹈海之谁人。
怜夫君之抗志兮,秉闽翁之昭训。
纵混世以蒙耻兮,独反顾乎方寸。
背驰俗而莫听兮,发孤唱于幽琴。
欲障河而东注兮,悲予美之贞心。
淫云浩乎天路,巇隐耀灵乎蓊茜。
结蕙纕而贻思兮,怨灵脩之不见。
望重阍而掩涕兮,超永怀乎清光。
夫何汝服之偃蹇兮,杂椒缨与琼珰。
竟方圆之莫周兮,岂矩矱之敢忘。
既逝者之不察兮,知方来之无极。
信余饰之方练兮,长顑颔其亦何伤
⑴ 本韵极字。不叶韵。前篇易以穷字。英甫责我以擅易古人文字。遂因元韵。
百僚班欲散,命留三大臣。
俄然皆引见,午漏初传辰。
前瞻五色云,后蹑二老尘。
殿影日迟迟,池华冰粼粼。
外庭宝幄垂,内屋金屏陈(以帐隔内外)
深严是永巷,欲进屡逡巡。
瑶墀自纡曲,丹槛何嶙峋。
小宦行相引,閤外告来宾(每引见时小宦告客入)
疾趋诣卧内,礼若家人亲。
威颜甚密迩,八彩逾精神。
圣候才仰问,庙谟仍俯询。
拳拳特纡轸,邈彼耽罗民。
一帆送绣衣,十行宣丝纶(特颁告谕文)
扶携应感泣,喜气回嚬呻。
临筵又发叹,经界久不均。
卿劄甚简便,宜亟正畦畛。
荛言岂中窾,玉音却谆谆。
仍看服御物,一切屏华珍。
几床既凡陋,衣襨非侈新。
紫缘拆寝簟(寝席紫縇磨破),青绵补弊茵(以青布补缉御前弊筵)
应知弋绨化,已遍诸妃嫔。
爱民寔出诚,尚俭亦无伦。
盛德有如此,足以感神人。
美疢适一时,圣算应千春。
迩来阻前席,排闼无由因。
今承天上语,真似梦中身。
从容下殿迟,日影欲侵申
退还若有得,攒忭誇臣邻。
⑴ 庭中有日影。出閤门外。问别监何时。则未时已久云。
题大金德运图说(乾隆癸巳) 清 · 弘历
七言排律
大金发祥于爱新水爱新者国语金也故建国即以金为号乃因金色白遂欲从而尚之妄矣且五德之运说本无稽纵如所言亦取其或生或尅议者以宋为火德辽为水德大金当为金德夫宋虽南迁正统自宜归之宋至元而宋始亡辽金固未可当正统也若夫商尚白周尚赤其见于经者亦祗白牡骍刚之类各从其色至于上衣下裳元纁相称则三代同之而德运之论固未之前闻也自汉儒始言五德迭王遂推三皇五帝各有所尚后更流为谶纬抑又惑之甚矣夫一代之兴皆由积德累仁岂在五行之生尅而服御所尚自当以黄为正馀非所宜元明制度尚黄不侈陈五德之王其义甚正本朝因之足破汉魏以后之陋说因题是编并阐而正之
德运相承虽有之,继天立极岂因斯。
六经未见明文纪,两汉方传家语辞。
不出五行生尅术,那关万姓顺违为。
即云正统当归正,亦曰基仁乃永基。
八帝瑞符纵殊别,一时色尚已参差
宅中图大土应守,表众居尊黄实宜
朝夕惕乾惟益励,休详谶纬底须奇。
胜朝未议国朝述,足破千秋万古疑。
⑴ 说者谓五德之王各以相生为序而所尚之色即从其所王之德如伏羲木德神农火德黄帝土德少皞金德颛顼水德帝喾木德帝尧火德虞舜土德皆以次递嬗而色之所尚惟黄帝尚黄与德相合若羲农少皞皆不言色颛顼尚赤帝尧尚白用其所胜之色帝喾尚黑用所由生虞舜尚赤用其所生则又理之所不可通者也
⑵ 土为中央正位黄为中央正色王者居中立极自当以黄为贵岂他色之所得尚哉
共 16 首 第 1 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