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吾庆

相关人物:共 5 位
共 11 首 第 1 页 下一页
泰定丁卯,予自河南,考满归于所居鸡山之阳。辟五亩园,植花、竹、茶、橘之属,筑室三楹,置图书,设枕簟,以为读书之所。宾至,则相与饮酒赋诗,投壶雅歌以终日。或焚香读书,登山临水以自乐。翛然物表,直欲轻世而肆志焉。因窃取吾夫子富贵于我如浮云之语,扁之曰浮云道院。呜呼!吾岂真外富贵、薄功名、果于忘世者哉?诚以承祖父之训,读圣人书,所学何事,众人之所以为众人,要皆不可以不察苟此。不力则凝冰焦火,渊沦天飞,人欲炽、天理亡,三纲沦、九法斁,命义之不知,廉耻之道丧,沈陷没溺,颠倒眩瞀。此心不存斯,有不能践其形者矣。孟子曰:君子之所以异于人者,以其存心也。盖必存心而后可以践形,必视富贵如浮云而后可以存心。风雩之咏归,鸢鱼之飞跃,箪瓢陋巷之无忧,衣缊袍而不耻,以至于风月无边,庭草交翠,风轻云淡,花柳皆春。其所以流动充满,极天人之乐者,是皆有得于夫子之意,在我重、在物轻也。仆窃慕而愿学焉,但有志向道,而萍踪靡定,日涉风尘,歧路兴悲,则栖栖者将何所底焉?因创道院,为藏修之所。朝夕于斯,惕焉知惧,庶几乎薰陶渐染,岁改月化,冀有以窥圣贤之万一,使不至离道之远,为名教之罪人幸也。且崎岖更尝之馀,人情世故,末理薄俗,翻云覆雨,其可歌可感、可惊可痛者。倾耳洞目,世味固以澹然,矧旦暮见闻事,又何限于是?浮云之思愈深矣,因成数语,以写予怀。
读书冀闻道,何必竞荣名?
主宾辨内外,物我孰重轻?
崎岖更尝馀,愈觉兹理明。
浮云视富贵,悠然悟深情。
臣季良伏睹主上殿下命题以盆池贮寒泉之句。吟咏以还。有以见圣上命题之义。精深广大。殆难以言语形容者矣。盖池比则心也。泉比则心所具之理。性之谓也。既曰贮之。则其盈科而进。终必至于海者。固已溢于言表矣。夫心之虚灵而天下万物之理。统于其中者。即池之澄明。而上之天日。下之松竹花卉。辉映其间者也。池既盈矣。流动不息。放乎四海。灌溉万物者。即心之感而遂通。宰制万事。统理万国。其效至于参天地赞化育而后已焉者也。心之体用。固如此矣。不以私欲汨之。以全其德者。贮之之谓也。此其析理之精。取比之切。虽萤窗雪榻。皓首穷经者。未易至焉。而殿下于万机之馀。清宴之暇。偶然命题。乃及乎此。盖由天纵之资。首出庶物。而加以缉熙性理之学。以极体用之全。故其溥博渊泉时出之妙。自见于外。而有不可掩者矣。视彼汉唐人主。或狃于功利刑名之杂。或事于句读词章之末。而不知身心性命之学者。不可同日语矣。且其源源而来。则孟子有本之谓也。积小成大。则子思子一勺不测之说也。不舍昼夜。则孔子称水之微旨。而汉唐诸儒所不识者也。贮而止之。则蒙卦之象。育德之义也。五字而包体用。一言而该众理。伊尹所谓大哉王言。子夏所谓富哉言乎者。其此之谓欤。伏惟殿下存其所已得。而勉其所未至。由孟氏之有本。至子思之不测。驯致乎吾夫子纯亦不已之地焉。则育德之义。尽矣。直与成汤之广渊。大舜之浚哲。同一揆。而位育之至。可以与天地参矣。臣之至愿也。臣以不才。叨蒙知待。沐浴膏泽。优游圣化。为日久矣。歌咏命题。所宜当先。第以圣上致中致和。润身之德。渊微之极。致有非掘井不及泉如臣者所可得窥其涯涘之万一也。虽然。位备翰苑。凡所以形容盛德。贲饰太平者。臣之职也。况承命题。其何敢辞。且书长句四韵二篇。谨拜手稽首以献。词曰。
禁苑盆池碧玉圆,五云深处引寒泉。
灵源定自三山出,流派应将四海连。
洗涤烟氛消酷热,沾濡稼穑致丰年。
恭惟圣学曾观象,育德端知迈古先。
客有以龙凤龟麟四画。求予言者。乃作四辞赠之。呜呼。四灵之不见于世。久矣。吾夫子有已矣之叹。楚狂有殆而之歌。至于西狩而泣麟。则圣人忧世之意。深矣。悲夫。
图于河兮,卦于乾。
时潜时跃兮,于渊于天。
云之从兮,雨霈然。
茫洋变化兮,莫测其神。
若岁大旱兮,夫泽施于人。
吾庆南湖子,汪汪似南湖。
不以澄而清,而况澄定乎。
袖有双龙剑,身佩明月珠。
珠以明宝善,剑以断奸谀。
清以濯群溷,定以怀永图。
君行有遗则,邹鲁圣贤都。
往谒孔林,取道汶上。汶上乃古中都,吾夫子所尝为宰于此者也。县中有思圣堂,县堂有古石准坎其中,书大“准”字,游鱼在四隅,取平政之义,或曰盖孔子遗物也。
沿流及汶上,问是古中都。
宣尼有流化,男女别行途。
有堂表思圣,遗准存圣模
治者平偏党,学以平卑高。
扩之遂相鲁,东周其庶乎。
水也未升堂,入室安可图。
寄语都人士,希圣无自诬。
⑴ 汶上县有二石准于中堂,亦古人平政之义也。
序曰。弘文馆者。右集贤殿也。犹汉之有天禄,石渠。唐之崇文,丕显。宋之翰林,金銮也。三代以上。圣人之道行。至春秋寖衰。吾夫子惧其失也。书之六艺。以垂于后。后之瞽者。因得以有目。其聋者。因得以有闻。不为异端所害者。犹绵绵数千载间。为之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因书以得其言。因言以求其实。其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道。虽不及圣人。然圣人。亦人也。人与圣人。初未尝有异。故因其所为而求之不已。则亦庶几焉。此典籍之官所由设也。昔杨雄,司马相如。善于赋。然未闻有天禄,石渠之作。以赞扬斯文。而徒务为长杨,上林荒乱之词。以眩惑其君。李白,杜甫。虽不追二子。然亦唐之作者也。未闻有崇文,丕显之述。以羽翼当时之世教。而虚誇明堂郊庙之文。其为词靡而不正。宋以赋取士。然以拙俗为程文。该博为支离。虽有作者。奚足玩焉。且赋者。古诗之流也。讽之者含意。言之者无罪。所以揄扬德业。褒赞成功也。穆以海外固陋。何敢窃喻于扬马诸君子哉。若言顺而义切。避邪而慕德。则亦所不让。乃作弘文馆赋。其词曰。
若稽古昔我先王之偃武修文也。
握乾符阐坤,珍。
薄汉唐之造。
接汤,武之仁。
尘清于外。
兽还于农。
爰定鼎于华阳兮。
郁瑞气之葱茏。
树金城之万雉兮。
屹左右乎社稷。
双阙崨嶪以造天。
千门磢磕而敞豁。
于时子来之万姓欣戴。
般输之巧手未讫。
搢绅先生有若周召之羽翼乎姬室者。
乃昌言曰。
易云天垂象。
圣人则之。
制作之谓也。
天有紫微上帝之宅。
惟奎及璧。
是近是侧。
是谓文星。
委精则晋有良相。
增彩则周用再平。
所以辅理乎天文者也。
故有天禄,石渠之府。
崇文,金銮之作。
嵥峛乎正寝之南隅。
崒嵂乎未央之左掖。
讲六艺百家之书。
考二帝三王之术。
此隆代之所设。
而为治之上法也。
而况圣上。
体元创始。
诞敷文德。
将使论兵之口。
宣礼让之风。
弯弓之手。
秉游夏之笔者乎。
请先立所以主乎人文者以则天。
王曰俞哉。
宏儒硕生。
闻之踊跃。
莫不明目张胆。
从有司卜。
于是。
素灵射彩乎正位。
坤母不秘其所宝。
爰构丰宇。
廓我大道。
其为状也崙菌葱翠。
瑰玮噏倏。
霮䨴瞟眇。
爽朗昭廓。
翔若鸟跂。
滞若峰矫。
虹梁偃骞兮龙骧。
云窗窈窕兮电绕。
夜月纱棂。
春风珠箔。
若乃温房面阳而南牖。
凉室纳飔而西辟。
三冬而秋衣犹暖。
六月而香灯可亲。
银屏吐霞。
玉阶生春。
接天语之轧轧。
沦余骨兮鸿恩。
荐珍羞于七宝。
若星罗乎晴旻。
和气吞吐乎流苏。
瑞霭缭缛乎金杯。
可令巢父不敢洗其耳。
颜阖不敢凿其坏。
伯夷,子陵之徒。
亦相与谋曰。
盍归乎来。
是以怀瑾握瑜之士。
释来莘野。
收纶渭滨。
元元本本。
骈阗云屯。
朝夕论思。
日月献纳者也。
嗟夫。
沧海宜龙鲲之游。
太山非蚊蜹之托。
盛恩不可以虚受。
特位岂为乎凡材。
苟非其器。
终缠厥灾。
故千选而百拣。
经累世而靡怠。
虽金,张之势胄。
许,史之豪贵。
族联三后。
权倾四海。
千窥百觊。
曾不得蹑其一足。
况世之龌龊者哉。
其谓之天上然也。
先王以之而遗后。
列圣由是而作式。
盖自宇宙以来。
礼乐,文物,天经,地志,阴阳,性命之说。
万匮千架。
于是乎积焉。
自秘书之所未尝有。
邺侯之所未尝闻。
秦火以后。
此焉具存。
徒观其缤纷云委。
狼藉土积。
玉轴牙签。
缥襄缃帙。
残编只字。
价直百璧。
芸香辟蠹。
木天穹隆。
虽苍梧之野晒。
不可一日而终也。
于是管辂之聪明。
世南之善读。
史迁之普览。
杨修之博识。
自青春而黄发。
亘兀兀而不辍。
徒唇腐而齿豁。
曾何记于百一。
宜其陋瀛洲之彦。
鄙云台之宠。
鬼荐青藜者。
非刘向耶。
拭吐龙巾者。
非李白耶。
金莲以游者。
非苏轼耶。
悦主以义者。
非君实耶。
累代之英。
于焉咸集。
何谋不遂。
曷愿难获。
万理无所碍其怀。
千古莫能逃其口。
栖青云之缥缈。
携天香兮满袖。
纫椒兰以为佩兮。
聆舜弦于南薰。
呈琅玕以披腹兮。
非尧舜其焉陈。
风文化于草上兮。
作耳目乎王室。
落清眺于白屋兮。
叫九天之阊阖。
岂厥宠之无缘兮。
默有补乎缺失。
时或风雨凄凄。
哦新诗也。
冰释泉涌。
摅清思也。
凤飘龙起。
纵妙笔也。
周情孔思。
待诏策也。
岳海溟濛。
奏上林也。
峨峨洋洋。
谁患乎无知音也。
时或金殿宴罢。
玉堂更深。
骨冷魂清。
那得有梦。
玉漏已罢于人间。
先生犹卧于天上。
或有进而问曰。
古语有之。
文必由贤。
贤必有文。
文者。
贤之枝叶。
贤者。
文之本源。
今改集贤之号。
而为弘文者。
岂有说乎。
得无舍本而就末者耶。
先生听言若惊。
搢笏而咍曰。
子以今之文。
为文翰之文乎哉。
果如是。
白面少年。
雕虫弄文墨者皆是。
可乎。
夫文者。
天以日月星辰。
地以山川草木。
人于其间。
参三而立。
以忠信为体。
而刑政为用。
以三纲为本。
而四维为末。
五帝由体而务本。
其发也冲漠。
三王开用而示末。
其光也翕赫。
自文王之没。
文丧于天下。
惟天独付之一人。
曰仲尼。
宜其叹文不在兹乎。
嗟梁木之既颓。
斯道寓于文词。
托命蛊简。
不绝如缕。
端木。
仅得其一闻。
濂溪。
溯流而焉究。
然其源在于人心兮。
历万古如一日。
紧我后之明圣兮。
驱庶物于寿域。
穷洙泗之渊渊兮。
履三五之玄辙。
散皇明以烛幽兮。
铸唐虞于至诚。
虑圣德之或愆兮。
日亲近乎老成。
鉴得失于前车兮。
戒金马之荒迹。
孰不焦思而竭力兮。
誓殚节于今夕。
方将有事乎无事之地。
有为乎无为之天。
沕穆坱圠。
与天地同文兮。
通淳化于自然。
此其所以名弘文者也。
遂颂曰。
于皇我后。
冥符太上。
吾道盛兮。
营之不日。
守我骏宝。
勋无竞兮。
虎殿龙楼。
左之右之。
神攸敬兮。
蜷𨄉岿㠑。
洞寘礧磈。
吁可畏兮。
准则八方。
玄化洋洋。
弥亿载兮。
名虽自唐。
大道之行。
由我始兮。
文必有质。
所谓彬彬。
惟圣指兮。
万古斯文。
复形人心于胥乐兮。
乐只君子。
夙兴夜寐。
彰圣德兮。
大人所处。
小人所视。
天其临兮。
大学生某。
恭赞鸿业。
示来今兮。
富莫富于常知足,贵莫贵于能脱俗。
贫莫贫于无见识,贱莫贱于无骨力。
身无一贤曰穷,朋来四方曰达。
百岁荣华曰夭,万世永赖曰寿。
按:解者曰常知足则常足古富能脱俗则不俗故贵无见识则是非莫晓贤否不分黑漆漆之人耳欲往何适大类贫儿非贫而何无骨力则待人而行倚势乃立东西恃赖耳依门傍户真同仆妾非贱而何身无一贤缓急何以穷之极也朋来四方声应气求达之至也吾夫子之谓矣旧以不知耻为贱亦好以得志一时为夭尤好然以流芳百世为寿只可称前后烈烈诸名士耳必如吾夫子始可称万世永赖无疆上寿也
余不识释家津筏。故平生不喜谈释。非故有意于排释也。顾以文字窃虚声。主盟骚坛三十馀年矣。释子之逐名求诗者日踵门。如遇开僧韵释。辄欣然应之。亦非故有意于耽释也。余年尚少。已闻休静师之名。其诗多传诵人间。恒愿一见而不可得。松云惟正。即师之传法沙门也。其渡日本也。数访我于京城。我之赴燕山也。赠诗于清川江上。亹亹说师。穷日夜不倦。是时师之亡。已数年矣。缅挹清芬。时往来于怀。一日公退独坐。闻有三僧拱立于外。呼使之前。乃师之弟子葆真、彦机、■仡也。出示笈中书云。是清虚堂遗稿。仍叉手而拜曰。吾师道业。有足传后。而云山深寂。恐久益泯泯。敢以门徒所记载者为状。宿斋缄封。千里来献。愿得相公一言。镵之于石。以不朽吾师。余曰。尔师之道。以无为有。以虚为实。不待存而存。不待灭而灭。谁得而朽。谁得而不朽。吾夫子曰。道不同。不相为谋。于师之道。吾何言哉。三僧起而对曰。道本不同。非敢苟同。然有同而异者。异而同者。伽叶正传。独阐宗风者。是固同而异者矣。居家为孝。出世为忠。岂非异而同者乎。唯相公之异其异而同其同者焉。吾师常慕相公之风。盖有默契而冥感者。愿相公之终惠也。仆仆跽拜。经岁不去。余嘉其诚而叹曰。释教之专心所事。乃如是夫。按状。师法名休静。字玄应。自号清虚子。以多在香山。故又号西山。俗姓完山崔氏。名汝信。外祖县尹金禹。得罪燕山朝。谪居安陵。遂为安州人。父世昌。乡举为箕子殿参奉。不就。诗酒自娱。母金氏。老无子。一日梦一婆来曰。胚胎丈夫子。故为娿㜷来贺云。明年庚辰三月。果诞师。三岁。父于灯夕醉卧。有老翁来谓曰。委访少沙门耳。遂以两手举儿㕨数声。摩其顶曰。以云鹤名此儿。言讫出门。莫知所之。以故小字称云鹤。与群儿游戏。或立石为佛。或聚沙成塔。稍长。风神英秀。力学不懈。事亲至孝。主倅爱之。九岁母亡。十岁父殁。伶仃无所依。主倅携至京。就学于泮斋。郁郁不适意。与同学数人。南游智异山。穷览形胜。探赜诸经。每怆早失怙恃。益感死生之义。忽得禅家顿悟法。遂听法于灵观大师。剃发于崇仁长老。七八年间。遍踏名山。年三十。中禅科。自大选升至禅教两宗判事。一日叹曰。吾出家本意。岂在此乎。即解绶。以一筇还金刚。作三梦词曰。主人梦说客。客梦说主人。今说二梦客。亦是梦中人。登香炉峰作诗曰。万国都城如垤蚁。千家豪杰若醯鸡。一窗明月清虚枕。无限松风韵不齐。自此韬光铲彩。不出山门。问道者日益众。己丑之狱。妖僧无业。诬引师被逮。供辞明剀。宣庙知其冤。立释之。徵诗稿览之。嘉叹。御画墨竹赐之。命赋诗以进。师即进绝句。宣庙亦赐御制一绝。赏赉甚厚。慰遣还山。壬辰。大驾西幸龙湾。师即仗剑进谒。宣庙教曰。世乱如此。尔可弘济耶。师泣而拜命。请曰。国内缁徒之老病不任行伍者。臣令在地焚修。以祈神助。其馀臣皆统率。悉赴军前。以效忠赤。宣庙义之。命为八道十六宗都总摄。谕方岳礼遇之。于是。松云率七百馀僧起关东。处英率一千馀僧起湖南。师率门徒及自募僧一千五百。合五千馀名。会于顺安法兴寺。与天兵为后先。以助声势。战牧丹峰。斩获甚多。天兵遂克平壤。复松都。京城贼宵遁。师以勇士百人。迎大驾还京都。天朝提督李如松。送帖嘉奖。有为国讨贼。忠诚贯日。不胜敬仰之语。又题诗赠之曰。无意图功利。专心学道仙。今闻王事急。总摄下山巅。诸将官争先送帖赠遗。贼退。师启曰。臣年垂八十。筋力尽矣。请以军事属于弟子惟政及处英。臣愿纳总摄印。还香山旧栖。宣庙嘉其志悯其老。赐号国一都大禅师禅教都总摄扶宗树教普济登阶尊者。自是义益高名益重道益尊。往来于头流、枫岳、妙香诸山。弟子千馀人。出世者七十馀人。甲辰正月二十三日。会弟子于妙香圆寂庵。焚香说法。取自家影帧。书于其背曰。八十年前渠是我。八十年后我是渠。作书付松云、处英讫。趺坐而逝。年八十五。法腊六十七。异香满室。三七日后始歇。弟子圆峻、印英等阇维奉灵骨一片。舍利三枚。树浮图于普贤安心寺。又一片。弟子惟政、自休等奉来蓬山。得神珠数枚。窆石于崳岾之北。吾东方太古和尚。入中国霞雾山。嗣石屋而传之幻庵。幻庵传之龟谷。龟谷传之正心。正心传之智严。智严传之灵观。灵观传之西山。此实临济之正派。而惟西山独得其宗云。所著禅家龟鉴、禅教释云水坛各一卷。清虚堂集八卷行于世。噫。师之道。余虽未详其浅深。师之稿。余既玩绎而卒业矣。观乎诗。足以知师自得之趣。观乎文。足以知师造诣之高。虽其语或不雅驯。言言皆活。句句飞动。有似古剑出匣。霜风飒然。往往酷似开元大历。渠家惠休、道林不论也。况也遇患难不失其守。乃能结主知于缧绁之中。徵稿命制之荣。御笔诗画之锡。诚前古所未有之殊眷。而逮乎国难。纠义旅助天兵。收复三都。迎还大驾。便纳赐印。拂衣还山。其出处之节。无愧古人。夫士生斯世。孰不欲遇知于时君。立功名以自显。然而抱才不售。没世无闻者何恨。今以山中一缁衣。乃能名达九重。声施后世。孰谓禅门能办此功业欤。铭如是。不愧吾笔欤。其铭曰。
金天之西,萨水之滨。
淑气亭毒,乃降真人。
仙婆抱送,释老提携。
天开宝光,帝借金鎞。
灵符妙契,秀骨超凡。
蚌珠出海,龙镜发函。
失怙无依,千里负笈。
淹贯诸家,卓然自立。
乃超觉路,遂登法席。
祖月重辉,群昏一廓。
馀事诗声,上彻枫宸。
殊恩异渥,荣耀千春。
身虽岩穴,忠不忘君。
遇难一呼,义旅如云。
协助天戈,凭仗灵祐。
驱除腥秽,福我寰宇。
出而济世,名动华夷。
入而修定,法阐宗师。
在掌灵珠,虚明自玩。
倘来荣辱,如梦一幻。
瞻彼妙香,与夫金刚。
寔唯净界,宜我法王。
来往诸天,百灵护持。
乘化返真,去又何之。
功纪人间,道在山中。
一片贞珉,万古英风。
宣宗大王即位之十一年。菊斋李公判兵曹。时皆称得人曰。贤宰相用矣。不三岁而公遽卒。后十二年。公之子参议晬光氏录平难从勋。又后十五年。复录扈圣从勋。累赠公大匡辅国崇禄大夫议政府领议政兼领经筵弘文馆艺文馆春秋馆观象监事世子师。于是人益知公不食之报。有以为遗馀云。参议公既显。大公以上公崇秩。而重惧夫德烈之或有所闇㫚而不章于后。乃树石神道。命铭于钦而谋所以不朽者。噫。如钦者。安得以不朽公哉。顾公之行自不朽。而况有参议君为之子乎。然钦从参议君游久矣。其得于家庭者。窃尝记之矣。何敢辞。按状公讳希俭。字景质。系分璿源。有讳裶。以太宗大王子。封敬宁君。谥齐简。贵人金氏出也。于公为高祖。敬宁生牟阳君植。牟阳生仙槎君承孙。仙槎有子曰裕。河东君。曰祯。神堂君。河东娶直长柳坤元女为配。正德丙子生公。而及长。神堂无子。取以后之。仙槎,河东,神堂。俱以公贵推恩。封赠至二品。公幼聪明绝人。而沈默寡交游。唯与兄弟相师友。不出户而有丽泽之益。嘉靖丙午。选登上庠。是年释褐。而公兄弟三人亦继铄科第。世多荣之。初补成均学谕。转至博士,典籍。迁礼兵两曹佐郎。庆尚都事,礼曹正郎,司宪府持平。自是连践台宪。为掌令者八。献纳司谏执义者一。而兼带制教。入玉堂为副校理校理。历司艺司成缮工济用监司赡司导寺正。庚申。以弼善再授司谏。寻升通政同副承旨。转至右承旨。递为五卫将。其在司谏也。李梁以戚里张甚。骤得峻擢。公欲举正之。遂被其㪣撼。滞散秩累年。竟出为长湍府使。能自治简素。而平易近民。民安而政举。有古循吏风。癸亥。明宗大王用言者窜梁。召公以右承旨。湍民至遮留不得。则竖碑颂德以思之。秋。遭河东公丧。执制以礼。制除。拜礼曹参议,右左承旨,兵曹参议。己巳。观察黄海道。秋。河东夫人卒。庚午。神堂夫人姜氏又卒。荐丁齐惨。诚孝俱至。持衰庐墓。不以年迈而少懈也。服阕。复为礼曹。以尊号使如京师。虽书籍。亦不购买。暨归行橐萧然。括所馀尽与其下。随身者衣衾而已。癸酉。由判决事进都承旨。仁圣王后疾瘳。论侍药功。公以内医院提调加嘉善。俄拜大司宪礼曹参判。乙亥。仁顺王后升遐。公为守陵官。八月。宣祖大王躬祭寝园。加嘉义。既练。加资宪。知敦宁府事。冬。特命工曹判书。丁丑。判刑曹。戊寅。连判兵刑两曹。知经筵事。盖将大用公也翌年己卯。卒于位。享年六十有四。宣祖大王震惊不已。谓侍臣曰。兵判卒逝。予甚恸悼。辍朝二日。遣礼官吊祭。赙赉有加。宣赐黄柑祭需。以异其数焉。公禀于天者甚高。德量恢弘。器度宏厚。平生无疾言遽色。声色势利。泊然无所动于中。持以清慎。而未尝变节。任真推衷。剥去缋䌽。官序渐隆。而自同布素。公馀辄却扫。足不迹权势之途。日与里闬亲党相对。及门者无不意得而心服。尝以承旨侍明宗大王。宴宰执于内苑。上问左右饮孰多。公对曰。臣亦颇长于此。上命以巨觥至大醉。上使中官秉烛扶出。其白直无隐类此。出入讽议。务操其大者不摘抉琐细为许。临事决疑。有确乎不可动者。仁圣王后之丧。丧制未定。论者纷然。公以为继体之服当行三年。异议者遂寝。朝论携贰。公恒忧之。或问公何主。公笑曰。吾何主乎。吾岂为偏党哉。教子弟亦然。事父母色而无违。遇兄弟爱而能敬。一弟贫不能家。公为之割隙地。立宅以与之。诸侄之少孤者。皆养育而婚娶之。且建家庙畀主祀者。岁受俸禄。太半归于亲族。兹固人之所难。而在公则馀事也。晚居东门外。仍号东皋。即夏亭柳相公宽故宅也。夏亭以清白闻。屋坏不理。雨则持伞。谈者美之。公因其旧而略葺之。客嗤其陋。公曰。比雨伞则侈矣。自少至老。手不释卷。衣取蔽体。食取充腹。屡空不以介意。身殁之后。无衣服以殓。无粟帛以襄。至假贷于亲戚。世之自好者或不保晚节。而公能有始有卒。令闻令望。庶几大雅。若公其不为全德君子也哉。万历癸巳。宣祖大王回跸而东也。驻驾长湍东坡驿。见公碑立路左。命录其姓名而进。参议君方以执义在班。闻者啧啧称叹。公先后娶。先曰姜氏。学生好德女。追封贞敬夫人。生一男曰谦光。先夭。谦光生二女。长适李师德。次适直长沈淀。后曰柳氏。亦封贞敬夫人。文化望姓。高丽左丞车达之裔。夏亭之五代孙也。曾祖讳眷。兵曹参判。祖讳从孙。司仆寺正。赠左赞成。考曰坞。军器寺佥正。妣曰权氏。忠义卫淑之女。嘉靖癸巳生夫人。淑懿纯静。通晓义理。事舅姑奉祀享。待宗党邻里。逮夫下贱。罔不以其道。抚育姜夫人诸孙犹己出。至辍奉祀家与之曰。吾儿则自可存活。岂患无舍。人有干以私者。正色折之曰。吾家清白。吾不可以累之。周人穷乏。施与不吝。无间戚疏。以是内外修睦。仰戴如父母。常语诸子女以力行阴德。引孙叔敖事以戒之。参议君妙年拜承宣。夫人不乐曰。无乃骤耶。尔宜慎之。壬辰之变。奔避岭北。参议君以从事官在南方。不闻存没者半岁。家人或悲泣。则夫人辄宽譬之曰。吾先世及吾夫子。未尝为不善。吾儿必无患矣。其高见远识有士君子之所不逮者。乙未卒。年六十三。葬于杨州长兴里巽坐之原。与公同茔。生一男四女。男参议君也。女长李仁可。次参奉柳锡俊。次幼学闵守庆。次早夭。参议生男二人女一人。男曰圣求。文科承文院正字。曰敏求。进士状元。女曰权儆。进士。仁可生男二人女一人。男曰言讷,言詻。女曰元海宽。参奉生三男。曰大朋,真朋,有朋。守庆生女曰宋梦寅。内外曾孙男女合十九人。皆幼。参议君早有誉于当世。人方仰其需用。而其子姓绳绳鸾停鹄峙。则未艾之祚迨在此乎。系以铭。铭曰。
娴饰鲜朴,合同流污。
混混其涂,孰贞厥趋。
质不近俚,文恶其史。
唯公有之,大人之履。
喋喋其口,践之者谁。
翕翕其热,匪安伊危。
持衷体素,令闻克终。
胡不大施,慰我民恫。
瞻彼老洫,亦耋而期。
不年与公,畴实尸之。
食报启庆,有继不匮。
为善者福,公举其契。
睪如其丘,衣冠所藏。
惟昧之贻,篆此铭章(宣宗大王后进祖号)
枫岳行(辛卯) 明末清初 · 李景奭
此特偶吟耳。景象殆非拙语所可写出也。先正前辈游枫岳而录之者多矣。尚何更容架叠为哉。且余之此行。非如专为游赏者也。三宿而出山。足目之所未到者尚多。峰台寺刹。亦多问僧而记之。则宜乎未悉而难免其听莹也。然犹未已者。倘或须臾得存。年龄益暮。思仙山而不见。见此录于几席之间。则峰峦洞壑。如更见之矣。此所以略纪其梗槩者也。且余于此有所感焉。夫君子苟能灵台清净。无一毫尘世之累。则又何假于山水而以洗其胸襟哉。然简编琴瑟。皆可为君子之助。则山水之清绝者。独可少之哉。吾夫子不曰仁者乐山智者乐水乎。乐山水者。未必皆为仁智。而仁智者之乐山水。亦其自然之理也。夫子登泰山而小天下。在川上而叹逝者。夫圣人不下堂而知天下。不下带而观万理。知天下之小。奚待泰山之登。识逝者之不舍。奚待川上之在哉。然则泰山之见。川上之叹。亦莫非自然之理。岂如游赏之辈。徒以升高极望。取快于目。傍水临流。求惬于意者之为哉。如余者亦一游赏之人也。何敢与论于仁智之乐哉。然而君子之观山水者。必有自得于山光水声之外者。浩浩然泼泼然。有以见其上下流通之境。则其为乐也。宜如何哉。噫曩余陷不测之地。生还者圣恩也。生还而闲放江湖。得以自在者。圣恩也。自在而今日之作此行者。亦圣恩也。自此以往。优哉游哉。以终馀生。时复以浊酒数杯枯桐三尺。为奏感君恩一曲。以答吾圣主。则不亦乐乎。于是为之录。足之以五言枫岳行一篇。
万古共相传,三山在海东。
金刚即蓬莱,削立撑苍穹。
吾闻海内人,皆愿生此中。
况在我东土,孰不思一游。
去京五百里,岭路阻且脩。
世故既多端,复被簪组留。
观者固无多,几叹空白头。
伊余自少时,欲赏久未谐。
每临送人行,怅然增我怀。
时时梦寐中,恍惚寻真区。
迩来廿载间,家国遭艰虞。
常恐杞天倾,敢望蓬莱行。
适属投散地,江湖濯我缨。
复闻枫岩郡,汤泉病可痊。
飘然物外兴,遥入关东天。
余曾忝台鼎,行色银台知。
圣主命乘驲,宠赉又随之。
拜疏惶且感,拥传终未辞。
恩光溢道途,鼓吹双双驰。
金城县北境,乃与淮阳连。
杳杳一线径,正向仙山悬。
所过饶胜景,处处可停鞭。
初登断发岭,群峰露半边。
依俙太始雪,积在葱岭巅。
行到新院川,宛如昔梦见。
高低度层峦,水回岩谷转。
夕到长安寺,屹起大雄殿。
山如画屏围,泉作寒雨声。
无眠夜拓窗,苍苍松月明。
东指十王洞,诸庵细路萦。
诘朝凌栈道,有潭名以鸣。
云门吼丈瀑,大石峙复平。
北望三佛庵,特立何峥嵘。
白华新结搆,潇洒苍林间。
浮图映丰碑,词笔俱生颜。
大小两松萝,指点迥离尘。
罗季故世子,麻衣此隐沦。
岧峣望高台,上云缘天梯。
铁锁垂绝壁,几人费攀跻。
青莲与神林,亦有天衬邻。
圆觉复相近,未往望徒频。
过溪入表训,精丽丹碧新。
仰观昙无竭,俨然立金身。
窟闻普贤邃,庵称隐寂幽。
吾行甚悤悤,安得恣冥搜。
拂衣正阳前,先上天逸台。
千峰及万壑,尽入双眼来。
寺中寻古迹,石像有药士。
六面粉壁滑,画称吴道子。
东凭歇惺楼,毗卢檐外浮。
飘缈众香城,秀出天灯峰。
五贤接永郎,国望僧床重。
名难一一记,状即峰峰殊。
鸿蒙剖判初,流峙方异途。
尽将东海水,洗出良勤劬。
不使点氛著,次第罗天衢。
崚嶒削玉骨,皎洁形貌癯。
初疑白芙蓉,浮出钱塘秋。
又疑新粉箨,争向渭川抽。
或如月中娥,瑶台竦轻躯。
或如姑射仙,绰约耀雪肤。
或如阳台女,束素呈纤腰。
或如王子晋,吹箫向紫霄。
或如雪山顶,老禅被衲立。
或如潜岳峰,赤脚层冰踏。
或如孤竹子,绝粒登首阳。
或如圣周公,负幼临明堂。
或如贤程婴,抱孤存一块。
或如谢家子,玉树满庭内。
或如兰亭会,少长咸来集。
或如细柳营,介冑长身揖。
或如越五千,水犀栖会稽。
或如唐万国,衣冠齐执圭。
或如鸾鹤飞,或如琼瑶积。
或如剖下璞,或如完赵璧。
或如擎碧天,或如赴清都。
或如醒独吟,或如醉半扶。
朝曦照亿丈,灿灿光更鲜。
细雨杂阴晴,出没增婵娟。
倏见夕阳横,淡妆明镜前。
须臾千变化,画手亦难传。
皆言山中景,春花秋即枫。
我言见真面,实在霜叶空。
欲去不能去,依然下楼迟。
三藏俯奇奇,涧谷越险巇。
处高爽可喜,居奥静更宜。
玉洞阅万瀑,韵释四五随。
翠壁夹左右,飞泉走层壑。
天然好盘石,胡被杨公虐。
大字肆雕镵,造物无乃愕。
最惜鹤飞去,台空松子落。
携杯欲一唤,碧空何寥廓。
圆通在洞左,兰若星相错。
纵未穷我履,形胜领大略。
旁瞻香炉翠,溯过青龙潭。
岩凹号手巾,佛家空传谈。
黑龙又卧龙,悬流辄成泓。
危哉普德窟,凭虚架三楹。
铜建伏波柱,天通箭箁门。
风至摇檐桷,客登眩神魂。
深深潭有五,步步足须侧。
船龟俱取形,珠碧应比色。
攀崖蹑霞背,火龙亦何雄。
激湍动晴雷,白日亘长虹。
峰起似狮子,石积如城郭。
古刹依峰影,禅窗闭寂寞。
摩诃衍且久,金色半已渝。
穴望当户前,石立现相孤。
剪灯坐深夜,僧辈争求诗。
挥毫不曾停,意惜相别离。
山灵似相留,风定仍飘霰。
佳境虽可爱,何敢事游衍。
拥蓑出洞门,恐或滞邮传。
老宿共相送,向我颇恋恋。
夙闻妙吉祥,今也成空废。
危桥屡经壑,飞沫银乱碎。
翠树带雪花,深浅非一态。
水岾登陟艰,穿流复历坂。
日出对月出,天阴望难远。
隐仙近佛顶,见瀑真不隔。
天垂十二绅,不啻三千尺。
云霞蔽未开,一筇无由掷。
神鳞潜九渊,真境秘百塔。
乘危素所戒,只费闲问答。
榆岾巨且雄,金榜揭能仁。
云是昏朝时,购笔中华人。
毕竟何利益,后世宜为鉴。
暂入曹溪口,观尽列岫蘸。
落日山映楼,长吟倾大白。
襄高两使君,半酣交凫舄。
徐下百川桥,骋目海山亭。
七星点鳌背,晓日出东溟。
浴泉晞我发,便是恩波沐。
沈痾觉去体,春风生两腋。
欲唤鱼龙起,共舞沧洲夕。
宇宙极壮观,云梦不足吞。
伟哉造化功,此焉闯其藩。
高者入重霄,深者失厚坤。
磅礴钟淑气,浩杳接混元。
我愿众正士,玉立如彼岳。
屹然作柱石,节操坚而确。
坐令强寇慑,永使邦家安。
又愿圣君泽,汪汪如海宽。
均沾八方远,浃骨万姓欢。
一夫无不获,三韩开寿域。
山河数千里,妥帖扶国脉。
如吾薄劣者,位已布衣极。
功名复何望,萧散甘屏迹。
优游亦君恩,圣寿祝无疆。
时和南薰琴,赓歌咏明良。
林泉好烟月,庶几乐治平。
将以做卧游,作此枫岳行。
共 11 首 第 1 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