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华宗韡

相关人物:共 2 位
共 6 首
述怀 元末明初 · 华宗韡
七言律诗
堪嗟老景病缠身,况复家居懒见人。
石鼎煎茶浓当酒,茅檐曝背煖如春。
乐天知命无荣辱,体道随时有屈伸。
莫问浮生尘世事,相看又喜岁华新。
按:抄自贞固诗集
栖碧久仙游,传家独宗韡
恂恂秉孝友,晦迹林后里。
中年屏尘务,楮笔不停指。
父书既成帙,家谱重经理。
传芳继吾志,润色益精伟。
时来较可否,议论恒亹亹。
吾衰渐搁笔,二事终付尔。
去取勿避嫌,录成须锓梓。
后贤惜未见,慎勿轻弃委。
玄真老渔樵,庞公绝城市。
遗安良匪迂,荣达何足恃。
他年传逸民,要亦知姓字。
万历二十二年六月初七日。益城君洪公卒于京师侨舍。大宗伯以计闻。宣宗大王为震悼。遣官致吊祭。教所司赙赉有加焉。卜新兆。食骊兴之南。是年八月克葬公。葬十有六年。而公之于瑞翼氏。具家状来属圹铭曰。惟是吾先行之或爽于铭法也则不敢请。不肖之或有所溢称也则不敢请。乃先子之不讳也则即朝野远近识不识。举环顾戚嗟曰。大雅君子亡矣。则不肖之徼惠于吾子。以一言不朽图者。其庶几乎。钦谨拜受而曰。呜呼。公世之清镛大敦也。勋烈在宗社。政事在民生。文学在后世。志而无愧者。非公也耶。按状其系牒官历曰。公讳圣民。字时可。号拙翁。南阳人。高丽太师殷悦之后。佥知中枢府事敬孙之四世孙。奉常寺副正赠吏曹参议润德之曾孙。艺文馆待教赠吏曹判书系贞之孙。黄海道观察使赠议政府领议政南宁府院君春卿之第二子。妣曰贞敬夫人李氏。赠固城君孟友女。公之世。肇自太师。舄赫蕃昌。继铄科第。若待教公观察公。既穮既蓘。未竟其获。爰至于公。载颖而栗。生于嘉靖丙申。为辛酉进士状元。甲子明经及第。释褐补槐院权知副正字。华问大著。名位日起。弘文馆则正字者二。著作,博士者一。副修撰者三。修撰者二。副校理,应教,典翰者一。副提学者三。司谏院则正言者五。司谏者一。大司谏者三。司宪府则执义者一。大司宪者七。承政院则注书者一。同副承旨者一。右副承旨者二。左副承旨者一。兵曹则佐郎,参议者二。吏曹则佐郎,正郎,参议,判书者一。礼曹则佐郎,参判,判书者二。工曹则佐郎者一。刑曹户曹则参议,判书者一。成均馆则典籍者三。直讲,司成者一。大司成者二。同知馆事,知馆事者一。议政府则舍人者二。宗簿寺则正者一。经筵则同知者四。汉城府则判尹者二。义禁府则同知知事者一。都总府则都总管者一。中枢府则佥知者五。同知者十一。知事者四。判府事者一。春秋馆则知事者一。散秩则护军者一。专对则以奏请使朝京者一。方面则京畿观察使者一。庆尚观察使者二。自正言时赐暇湖堂。知制教不离文苑。艺文馆提学者二。弘文馆大提学艺文馆大提学者一。万历癸酉。升通政大夫。庚辰。宣宗大王试文臣于庭。公居第一。进嘉善大夫。甲申。特加资宪大夫。以改宗系奏文出公手也。庚寅。策输忠翼谟修纪光国功臣。升崇政大夫益城君。以宗系改而会典颁也。辛卯春。孽臣设大阱。陷一世士。延逮公。公夙负重名。受祸最酷。窜富宁。壬辰赐环。诣义州行在。十二月。丁大夫人忧。俄而受命起复。疏辞者七。乃解职。且乞终丧。未终丧而不淑。得年仅五十有九。配坡平尹氏延安府使曦之女。封贞敬夫人。视公秩。男乃瑞翼。趾美登文科。用公勋荫阶通政。沃川郡守。女曰金时献。亦文科状元。承政院都承旨。瑞翼娶县监沈宗敏女。生二男五女。男曰命耇。女曰林堜,金僖。馀幼。承旨有女曰朴知章。内外诸孙若干人皆幼。此公之始卒也。其治于家者曰。公未龀失所恃。观察公继室以金氏。又有侧室。命诸子女自择就养。公独就金夫人曰。无母有母。舍母何之。观察公异之。九岁。随祖母夫人于安城郡。郡人遗以时果。公嫌其无辞。却不食。夫人闻之。诧曰。吾有孙矣。观察公捐馆舍。公能以礼自持。洎孤受业伯兄承旨公。一日。公甚悲泣。承旨公怪问之。对曰。吾受学数月。未蒙笞楚。此哀吾之孤而不以笞楚加我。吾是以悲。承旨感泣。诱掖不倦。业日进。奉金夫人克孝克诚。温恭和柔。色而无违。终其身。或时异弟则必日定省。风雨寒暑不辍。金夫人待之同己出。虽贵显。犹名呼公。公事生事死。一而无间。祭则必洁斋预戒。备时具物。革诡悒僾。悫信敬礼。咸中于度。及墓辄舍车而徒。子弟请止则曰。我心自不安也。由孝而友诸姊妹弟侄。有嘉事幽问。皆尽其衷款而应之。资禀绝人。清操出伦。简素澹泊。雍容恬静。不加修为。自得乎天。于世浮华侈靡声利货财。漠然无一动于中者。栋宇欹倾。瓶罂悬磬。而居之泰然。唯喜书籍。孜孜若博士业者。仁爱逊顺。位崇心下。而不逐时好强为态色。其待权贵。视之如浼。所不屑者。一揖而已。河陵君。宣宗大王之母兄。而于公为姻从。求见甚至。公终不许一接。平生不以关节加人。人亦不敢干公以私。被诬出城。上而士夫。下而胥徒。莫不潜相抆泪。至有送行于路左者。遇一人负米而馈曰。我昔者金海囚也。十年抱柱。赖公为方伯直之。今日之来。为报德也。公竟不受。时李大谏海寿同窜于北。必询公辞受。为之效法。为文章。清丽拔越。其当制诰。操笔立就。所著述。亡于兵火。公能暗记不一差。遂秩而藏于家。其立于朝者曰。自筮仕已有所树立。高介不诡随。与李栗谷,成牛溪相友善。正色就列。以引君当道为先务。宣宗大王尝论唐太宗心术不正。公进言曰。太宗固不正。然能容直谏致太平。今殿下诚无让于三代之君。而若好问之德则或愧于唐宗矣。自帝京还。宣宗大王问中朝有何事。公曰。皇帝于会朝日。杖言者。而言者继踵。我朝则虽名优待言者。而未见有直言。人君之于言者。面容而心诛之则其害甚于杖矣。闻者缩颈。宗系之改实繇公。而口不言功。暨会典之颁。皇帝降敕。朝廷始知之。其论功定封也。宣宗大王欲以公为元勋。令群下杂议。公谓议者曰。以宗系往请者。冠盖相望。先乎我者不必不如我。后乎我者不必不如我。我但遇其时尔。安敢贪天功为己力也。卒辞而不居。岭南地大多豪右。以齐瞯称者比屋。公以观察往也。狱之滞者。讼之疑者。刑之枉者。立决无不称情。始至滞囚者八百。未逾年。狴牢皆空。其再莅也。咸踊跃争贺。倭奴秀吉之使入境。列郡燕饩踰制。公语宣慰使曰。国有定礼。礼亡则国亡。今之踰制。非所知也。乃条便宜以闻。先见类此。自谪中赴召。指陈明剀。中外舆人。冀其登庸。而不幸中折。抑时运之使然欤。若世所论名公卿者。或以器业或以治行。其类非一。而鲜有兼备者。乃若修于户庭。位于表著。入为羽仪。出绩藩屏。贞固直方。终始不渝。进退荣辱。素履无玷。凤凰芝草。愚智皆瑞者。盖公一人而已。缀以铭。铭曰。
繄公有才,为时之需。
繄公有行,为世之模。
直哉惟清,清畏人知。
克让为美,自牧以卑。
蓍龟之灵,鸾凤其仪。
玉焚而栗,兰焫而馨。
北荒非屯,槐棘非亨。
公一视之,于我浮云。
百代在后,莸岂掩薰。
胡不大施,正我王国。
柰彼司造,有丰有啬。
若堂四尺,山高水盘。
公藏在兹,公名不刊。
钦有姊夫曰任君庆基。早殁。姊寡居。穷不能自活。朝暮待人举火。而所资给。俱于任君外舅李公所。自臧获马牛。至谷粟丝麻醢酱之微。李公辍而周之。若取诸怀中而与之。不问少多。惟姊氏所求。推而及于姊氏诸女。如待姊然。钦时稚昧在姊傍。已能记李公得古笃行君子之道。稍长。得雅于李公。为床下之拜。及钦仕宦从大夫之后。与姊同居。李公之为姊氏三十年如一日毋替也。钦之于姊所不得为者。李公行之有馀。钦益知李公非今世之人也。公之卒。钦方在累。未成渍绵之吊。为之一涕曰。善人天地之纪。今亡矣夫。未踰年。公之世孙厚源氏纪公行。谓钦曰不可无公言以贲吾大父。钦谨受而载之曰。公讳义健。字宜仲。号峒隐。系出璿派。五代祖曰玙。广平大君。世宗大王第五子也。高祖曰溥。永顺君。文章勋伐。为宗英冠。曾祖曰嵘。清安君。祖曰千寿。定安副正。考曰汉。白川郡守。妣曰崔氏。庆州大姓鸡林君汉洪女也。嘉靖癸巳生公。公生于纨绮。少任侠。逮省事。刮摩豪习。折节力学。有诗名。顾趣造高迈。视世之荣名利禄。如秕糠土苴。不数数举子业。甲子。始以大夫人命赴科。中司马。一时名贤。皆为莫逆交。竞尉荐。皆不就。晚以亲老。暂屈为敦宁直长。亲殁。不复仕。万历庚戌。李相国恒福。奏公行谊。拜工曹佐郎。旋升正郎。辞不拜。天启辛酉。疾终。年八十有九。窆于广州光秀山子坐之原。先兆也。公端粹宽和。得于天禀。律己恭俭。宅心忠恕。诚纯而恬穆也。洁清而贞固也。表里无间。不假修为。不动于事物。不泥于流俗。而亦不为厓岸斩绝之行。冲然澹然。望之温然。事母夫人。生而奉养。定省告面之节。滫瀡甘旨之供。凡系于孝之方者。无毫忽之不尽也。殁而葬祭送终追远之仪。革恑唈嗳之度。凡系于孝之思者。无毫忽之不尽也。母夫人病革。思食银鱼。时尚早。未及进而即世。公自是。见辄流涕。终身不食。事姑事兄姊。如事亲。施及宗族乡党。无不各称其宜。嘉事幽问。奔救必先。虽贱而仆隶。不加武怒。微而畜物。毙则埋之。其仁于处人。而博于爱物。有如此者。素不饮酒。而客至则设。坐席恒满。有孔北海之风。人与之接。自不觉其和气馨德之来袭也。贤者服其义。不肖者怀其德。远近少长。向风知慕。常畜药饵。济人之急。人有呼穷。施与略不靳固。而平生未尝向人求索。好善嫉恶。老而不衰。见非义。必面折之。不悛则违而去之。无嗜好。唯酷爱名山水。少游枫岳白云诸山。遇佳境。翛然忘返。为诗。有陶韦家致。笔法得大令法门。有所著稿。藏于家。公配曰尹氏。都正珍女。无嗣。托后事于侄郁。公之伯牙山县监仁健家督也。荫仕为凤山郡守。凤山公悯公列于班祔。劝公别取同宗立后。公不从曰。吾托汝。而祔于庙。则上与吾父母祖先。同飨一堂。不亦乐乎。吾何以舍吾兄之子。取功缌之亲为后也哉。待凤山公及凤山之出。犹己出。公之声辉。洋溢于国中。上自公卿大夫。下至童孺庶贱。皆知世间有李正郎。较诸世之万钟八驺。无其德而享其贵。诩诩自大。而影沉迹泯。名湮灭而不称者。何如也。论公者比之徐孺子黄叔度。识者许其知言云。铭曰。
惟孝及悌,笃行实践。
学则在是,具此百善。
乐我良贵,卷而怀之。
人生适意,簪绂何为。
通不同流,介不绝俗。
暗合乎道,行无郤曲。
名山佳水,吉日良辰。
优哉游哉,我有嘉宾。
公适其适,万事浮云。
乘气归化,蝉蜕尘纷。
彼高四尺,君子之藏。
有欲型范,观此铭章。
按:大匡辅国崇禄大夫议政府领议政兼领经筵弘文馆艺文馆春秋馆观象监事世子师申钦撰。
《古今乐录》曰:「许由者,古贞固之士也。尧时为布衣,以清节闻于尧,尧使使禅位焉。由叹曰:匹夫结志,固如磐石。采山饮河,所以养性,非以钓天下也。乃作箕山之歌。」云云。按:《博物志》云司马迁、杨雄俱谓无尧以天下让许由事。余读《帝典》,尧之举舜,必历试诸艰,而后禅位,岂有轻以授许由者?迁、雄驳之是也。但古今处士盗名,往往托终南为仕宦快捷径,皆因忽视此清节耳。余故援此歌之意而痛发之,盖重有所感云。
登彼箕山兮,径峛崺。
堂密岰深兮,烟云里。
山之宗有二室兮,封禅畤。
山之曲有崆峒兮,广成址。
山之麓有颍川兮,丹砂齿齿。
颍之泑有石淙兮,鳞鳞鲂鲤。
山之华有芗兰兮,春可采(音此。)
山之实有栗榛兮,秋可饵。
山之声有画眉兮,韵琴几。
山之馥有香鼠兮,薰图史。
山中之乐事纷纭兮,吾不能以悉纪。
彼山外之尧君兮,曾何足以语此。
顾逊余以天位兮,盖自矜其天子。
岂知天子之与布衣兮,犹夫天地间之人耳。
山川亦岂有常主兮,忽沧桑之变徙。
且尘荣亦岂可永保兮,如蜉蝣之暂尔。
贪者据之为英雄兮,廉者直等之为糠秕。
倘利其富贵而劳吾生兮,必代之忧勤而速吾死。
使者言归兮,余其行矣。
歌曰:陟高山兮路盘盘,泉滴石棱兮乳可餐。
听鸣禽兮佩幽兰,月澄万峰兮秋林寒。
深其居兮光窅然,睨尧君兮绝天渊。
阅古楼(乾隆甲戌) 清 · 弘历
七言律诗
三希堂法帖石刻既成作延楼于琼华岛之西麓嵌石壁间用期贞固因名曰阅古而系以诗
宝笈三希萃法珍,好公天下寿贞珉。
楼飞四面开屏障,神聚千秋作主宾。
不杂嬴刘誇博广,略存魏晋要精真。
游丝灯影参元契,大块文章沆瀣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