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刘瑾

相关人物:共 505 位
共 505 首 第 1 页 下一页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426—1510 【介绍】: 明河南钧州人,字负图。
景泰二年进士。
授御史,为领台事之王文、王翱所倚重,历按山西、湖广。
迁福建按察使,镇守中官惮之,有所收敛。
成化初,巡抚陕西,助总督项忠镇压满四起事。
升左副都御史。
入为兵部右侍郎。
十四年,陈铖在辽东以掩杀冒功激变。
文升驰往宣玺书抚慰,事得平息。
后为中官汪直所陷,谪戍重庆卫。
直败,再起巡抚辽东。
进右都御史,总督漕运。
弘治初任兵部尚书,严核诸将,罢黜贪懦者三十余人。
在兵部十三年,尽心戎务,功在边塞。
十五年任吏部尚书。
孝宗死,承遗诏汰传奉官多人。
正德二年,以朝政移于中官刘瑾,连疏求去,归。
卒后逾年,起义军赵燧部至钧州,以文升家在,舍之而去。
刘瑾败后,追谥端肃。
有诗集、奏议。
御选明诗姓名爵里
字负图,钧州人。景泰辛未进士,累官少师兼太子太师,吏部尚书,赠太傅,再赠左柱国太师,谥端肃,有集。
维基
马文升(1426年—1510年),字负图,号约斋,晚年又号三峰居士、友松道人,河南钧州(今河南省禹州市)人,景泰辛未进士,历仕五朝。弘治间担任兵部尚书多年。官至吏部尚书。谥端肃。景泰、天顺朝原籍禹州,后落籍虞城,文武全才。马文升相貌奇异,很有气力。七岁开始读书,了解大义。年满二十岁时,乡试中举。景泰二年(1451年),考中进士,吏部尚书王直惊异其才。次年选授监察御史。历任山西、湖广巡按,业绩显著。后返回京师负责各道的奏章。母丧期满后越级升为福建按察使。
田铎 朝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429—1510 【介绍】: 明山西阳城人,字振之,号西野。
成化十四年进士。
授户部主事,历员外郎、郎中。
弘治二年谪蓬州知府,夺豪右占田,多治绩,升广东佥事,迁四川参议。
正德五年以争刘瑾征敛事,遭矫诏逮赴广东,卒于途中。
维基
田铎,字振之,山西泽州阳城县人,民籍。
进士出身。
早年出身国子生,山西乡试第二十名。
成化十四年(1478年)戊戌科会试第三百四十七名,殿试登进士第二甲第四十八名,授户部主事,升户部员外郎、户部郎中。
弘治二年,奉命赈灾四川,因事连坐,谪蓬州知州。
在任期间惩治豪强地主,并建立桥梁交通,方便民用。
监察御史抵达蓬州时,发现当地无讼,为此惊讶,随后方知州无冤民,于是回朝后举荐,升任广东佥事,随后改为四川参议,不赴,以老疾告归。
正德年间,刘瑾矫诏,命其处理广东盐法。
未抵达时,刘瑾被诛,旁边有人劝其不去,田铎不听,死于路上,年八十二岁。
曾祖父田仕招。
祖父田辅,曾任左参政。
父亲田琮,曾任驿丞。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433—1526 【介绍】: 明河南洛阳人,字希贤,号晦庵。
治理学。
为薛瑄弟子。
天顺四年进士。
授编修。
成化时,修《英宗实录》,进修撰。
累迁少詹事。
弘治四年擢礼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
十一年进太子太傅,代徐溥为首辅。
居官敢言,极陈怠政之失,指出财政困难之原因在于斋醮、织价、冗官、营造之浪费。
正德初,连章请诛宦官刘瑾等,而等反被信用,乃致仕归。
被列为“奸党”之首,削籍为民。
谨诛复官。
卒谥文靖。
有《晦庵集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433—1515 【介绍】: 明山西阳曲人,字朝用。
成化五年进士。
正德初累官户部侍郎,以不附刘瑾,被逮下诏狱,罚输边米、除名。
后起为右都御史,以南京户部尚书致仕。
有《玉雪遗稿》。
维基
张缙(1442年—1524年),字朝用,号玉雪,山西太原府阳曲县人。进士出身。天顺六年(1462年)中式山西乡试第二十六名举人。成化五年(1469年)登乙丑科进士。知钧州,丁母忧,服阕,补沧州,擢南京工部都水司郎中,出为浙江杭州府知府,在任八年,弘治六年八月升山东布政司参政,同年秋黄河决口,辅助平江伯陈锐、都御史刘大夏治水有功,升通政司右通政,管理河道。十三年(1500年)八月,升任都察院右佥都御史、巡抚保定等府兼提督紫荆等关。十四年四月升右副都御史、巡抚宣府,十一月改任总督漕运兼巡抚凤阳等处都御史。正德元年(1506年)五月,升任户部右侍郎,十二月转左侍郎。官至南京户部尚书。六年八月复任都察院右都御史、总督漕运兼巡抚凤阳等处地方。七次上章乞休,九年九月以南京户部尚书致仕。晚年居于沧州。嘉靖三年(1524年)六月卒,享年八十三。墓在今沧州张家坟村。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434—1519 【介绍】: 明福建闽县人,字亨大。
成化二年进士。
授编修。
正德时官南京兵部侍郎,条上时政十二事,因语涉近幸,多格不行。
与守备中官不合,又裁抑内臣因进贡经南京者,为刘瑾所恨,谪浙江参政,致仕。
诛,复官。
谥文安。
有《文安公集》。
御选明诗姓名爵里
字亨大,闽县人。成化丙戌进士,历官南吏部尚书赠太子太保谥文安有泉山集
维基
林瀚(1434年—1519年),字亨大,号泉山,福建福州府闽县林浦乡人。林镠之子。成化二年(1466年)丙戌科进士,改庶吉士,授翰林院编修。之后再升为谕德。弘治初年,召修《宪宗实录》,后充经筵讲官。不久,升为国子监祭酒,进礼部右侍郎。弘治十三年(1500年),拜为南京吏部尚书,之后因陈事忤旨乞罢,明孝宗不予批准。正德元年(1506年),因丘俊、石介举荐,改南京兵部尚书,参赞机务。后因病乞休,之后因上言得罪刘瑾,被贬浙江参政,致仕归乡。随即被诬陷为奸党,直到刘瑾被诛后,林瀚复官,不久再次致仕。林瀚为人谦厚,而自守介然。正德十四年(1519年)九月卒,赠太子太保,谥文安。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434—1508 【介绍】: 明浙江常山人,字廷璧。
天顺八年进士。
授行人,擢御史,出知松江府。
改革粮运、赋役等法,以苏民困。
弘治初,升河南按察使,清田赋积弊。
迁应天府尹。
守备中官蒋琮与言官攻讦,莹发其伤孝陵山脉事,琮乃下狱、充净军。
官至南京刑部尚书。
武宗初致仕。
旋为刘瑾陷害,削籍罚米,贫困而卒。
败,追复官职。
维基
樊莹(1434年—1508年),字廷璧,浙江衢州府常山县(今浙江省常山县)人,官至南京刑部尚书。
景泰七年(1456年)丙子科浙江乡试第十名举人,天顺八年(1464年)登甲申科进士,因病归养。
久之,授行人,出使四川,不受馈赠。
成化八年(1472年),升监察御史。
平定山东盗乱,清军江北、按察云南等地,都有功绩,出任松江府知府。
丁忧去官,除服,起为平阳府知府。
弘治初年,经侍郎黄孔昭、尚书王恕举荐,升任河南按察使。
四年后,升任应天府府尹。
弘治七年(1496年),升南京工部右侍郎,改南京右副都御史,巡抚湖广等地。
历迁南京刑部右侍郎、刑部尚书等。
因得罪刘瑾,被削籍罚米。
刘瑾事败后复官,赠太子少保,谥清简。
徐节 朝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516 【介绍】: 明贵州卫人,先世徽州府绩溪人,字时中,成化八年进士。
授内乡知县,擢御史。
疏劾锦衣卫指挥牛循罪,诋大学士万安之过。
弘治改元,迁太平知府,逢大疫,悉心救治。
进云南参政,迁副都御史,巡抚山西。
以忤刘瑾削职归,诛,复职,致仕。
维基
徐节(1435年—1516年),字时中,浙江严州府寿昌县人,贵州卫军籍。
进士出身。
云南乡试第十八名。
成化八年(1472年)壬辰科会试第二百四名,殿试登进士第三甲第一百三十六名,授内乡知县,十五年三月担任试监察御史,十六年二月实授福建道御史,二十年五月奉命清理顺天并直隶永平等府州军伍,弘治元年出任太平府知府,十二年正月升任云南布政使司右参政,攻破梁山竹箐等叛军,十四年十二月升广西右布政使,十七年十一月升广东左布政使,正德元年五月升任都察院右副都御史、提督雁门等关兼巡抚山西地方。
因忤逆刘瑾,三年六月被贬归乡。
刘瑾被诛后,恢复官职致仕,正德十一年卒。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517 【介绍】: 明河南泌阳人,字孟阳。
天顺八年进士。
授编修。
正德初,官吏部尚书。
韩文率九卿将劾刘瑾,芳应列名,旋密告
韩文等缘此被逐,芳则以本官兼文渊阁大学士,入阁辅政。
在内阁数年,导浊乱朝政,荼毒缙绅,每见,言必称“千岁”,自称“门下”。
与其子黄中狼狈为奸。
又以“南人不可为相”之谬论进
后以失宠,乞归。
败,父子皆削官。
农民军赵燧破泌阳,觅芳父子不得,取其衣冠被庭树,拔剑斩之泄恨。
其为天下人怨毒至此。
维基
焦芳(1435年—1517年),字孟阳,河南泌阳人。
天顺甲申进士。
正德初年依附权阉刘瑾,官至华盖殿大学士。
明史》将其生平列为《阉党传》之首篇。
神英 朝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435—1512 【介绍】: 明凤阳府寿州人,字景贤。
天顺初袭父职任延安卫指挥使。
数从都督张钦等攻战。
正德中累擢为右都督。
五年,以老,命致仕。
英贿刘瑾,自陈边功,乞叙录,特诏封泾阳伯。
败,夺爵致仕。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435—1514 【介绍】: 明陕西咸宁人,字世隆,号正谊。
成化五年进士。
除吴县知县。
太湖涨没田千顷,泰作堤为民利,称雍公堤。
累官为山西按察使,以故降官。
弘治十二年,迁至右副都御史,巡抚宣府。
屡抑军吏,坐暴虐黜为民。
正德初起南京户部尚书。
以不与刘瑾往来,复罢归;诛,复官。
卒谥端惠。
维基
雍泰(1436年—1515年),字世隆,号谊庵,陕西承宣布政使司西安府咸宁县(今陕西省西安市)人,成化己丑进士,正德间官至南京户部尚书。
成化五年(1469年),登进士,授南直隶吴县知县,在任期间修太湖堤坝,人称“雍公堤”。
召为监察御史,巡按两淮盐运,后出任凤阳府知府。
父丧丁忧去职,除服后起用为南阳府知府。
余子俊督师时,推荐其为大同备副使,擢山西按察使,其性格刚廉,并屡次抵制当地豪强。
后因太原府知府尹珍弹劾下诏狱,降湖广参议。
弘治四年,转为浙江右布政使,因母丧丁忧离去。
弘治十二年(1499年),起用为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巡抚宣府。
明武帝继位,给事中潘铎等举荐其有敢死之节,克乱之才。
吏部尚书马文升起用其为南京右副都御史,提督操江,固辞不赴。
正德三年(1508年),起为南京户部尚书。
因与刘瑾不合,勒令辞职削籍。
刘瑾伏诛后,恢复官职,致仕。
天启年间,追谥端惠。
共 505 首 第 1 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