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简介
【介绍】: 明山东益都人,字敬夫,号来山。弘治三年进士,授行人,升南京户部员外郎,出为绍兴知府。归田后,家居三十余年,惟以课子耕读为务,性不乐治生产,欲以清白遗子孙。与友人结诗社于北郭禅林后。有《海岱会集》。明诗纪事·丁签·卷十四
维基存礼字敬夫,益都人。弘治庚戌进士,官绍兴知府。(《四库总目》:《海岱会集》十二卷,明石存礼、蓝田、冯裕,刘澄甫、陈经、黄卿、刘渊甫、杨应奎八人唱和之诗也。嘉靖乙未、丙申间,经以礼部侍郎丁忧京居,田除名闲住,渊甫未仕,存礼等五人并致仕,乃结诗社于北郭禅林,后编辑所作成帙,冠以社约。八人皆不以诗名,而其诗皆清雅可观,无三杨台阁之习,亦无七子摹拟之弊。观其社约中有「不许将会内诗词传播,违者有罚」一条,盖山间林下自适性情,不复以文坛名誉为事,故不随风气为转移。而八人皆闲散之身,自吟咏外别无馀事,故互相推敲,自少疵颉,其斐然可诵,良亦有由矣。《古夫于亭杂灵》:吾乡六郡,青州冠盖最盛。世宗时,林下诸老为海岱持社,倡和尤盛。其人则冯闾山、黄海亭、石来山、刘山泉、范泉、杨渑谷、陈东渚,而即墨蓝北山亦以侨居与焉。倡和诗凡十二卷,无刊本。馀近访得钞本,诗各体皆入格,非浪作者。闾山即四冯之父、文敏琦之曾祖,山泉、范泉则文和翊之孙也。田按:敬夫五言古诗,有柴桑遗韵。)
石存礼(1471年—?),字敬夫,号来山,山东益都县城里人。弘治二年(1489年)己酉科山东乡试第七十三名。弘治三年(1490年)庚戌科进士。授行人司行人,升南京户部员外郎。官至绍兴府知府。致仕归乡后,家居三十馀年,唯耕读课子。与刘珝之孙刘渊甫、刘澄甫,以及冯裕、黄卿、陈经、杨应奎等八人结“海岱诗社”,其诗由冯琦集为《海岱会集》十二卷。
人物简介
【生卒】:1477—1555 【介绍】: 明山东即墨人,字玉甫,号北泉。蓝章子。嘉靖二年进士。官至河南道监察御史。疏争大礼仪,受杖几死,复纠劾陈洸不法事,直声颇震。张璁掌都察院,落职归。后论荐三十余疏,终不肯再出。有《北泉集》,又有《海岱会集》,乃与石存礼、冯裕、刘澄甫等八人唱和之诗。
人物简介
【介绍】: 明山东临朐人,字伯顺,号闾山。以戍籍生于辽东,从贺钦学,有学行。正德三年进士。授华亭知县,历迁户部郎中。官至云南按察副使。归田后,与石存礼结诗社。辑所作为《海岱会集》。卒年六十七。明诗纪事·丁签·卷十四
裕字伯顺,临朐人。正德戊辰进士,累官云南按察副使。有集。维基
冯裕(1479年—1545年),字伯顺,号闾山,辽东广宁左卫军籍,山东临朐县人。诗人。正德戊辰进士,累官贵州副使。晚年回乡,吟咏不辍。为“海岱八子”之一。成化十五年(1479年)七月十五日出生,治《诗经》,弘治十七年(1504年)中山东乡试第十二名举人,正德三年(1508年)戊辰科会试二十七名,三甲一百五十一名进士,任华亭县(今上海市松江区)知县,调萧县。正德六年(1511年)升晋州(今河北晋县)知州,当地滹沱河改道南徙,造成城北的农地贫瘠,而赋税如故,冯裕设法调整,百姓得以减轻负担。正德元年(1515年)迁南京户部员外郎,升郎中。嘉靖六年(1527年)调往甘肃平凉府知府。嘉靖七年(1528年)出任贵州石阡府知府,长住六年,嘉靖十二年(1533年)任贵州按察司副使,所到之处皆有惠政,“凛凛自守,非义一毫不染”。嘉靖十三年(1534年),冯裕辞官归里。居家讲学,与石存礼、刘澄甫、陈经、黄卿、刘渊甫、杨应奎等成立“海岱诗社”。嘉靖二十四年(1545年)六月二十四日,病逝于青州。葬于青州城西北尧王山下。其四世孙冯琦编有《海岱会集》12卷。
粤公网安备44010402003275粤ICP备17077571号关于本站联系我们客服:+86 136 0901 3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