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刘吉

相关人物:共 21 位
共 9 首
吁。三闾大夫之事。司马相如班孟坚各有言。蜕不载故也。噫。大夫之贤。怀王之事。蜕得之。涕泗下衣。濡毫沥辞。(集作血)噫。大夫之为臣。千万年其谁肖。宋玉淮南王刘向东方朔王褒继有悼语。蜕一小儒也。思贤人之作。悲哿人之佞。著吊屈原(集无原字)辞三章。吊公之志也。雨濛湘波。浮楫摇歌。既(集无既字)而悲。伸纸波辞。祈公兮采之。
怅二之泪竹。圆红滴滴兮临乎湮沚。
竦枝与脩干兮。吟哀风之不已。
摇劲节而锦舒兮。垂高荫而自美。
招翔鸾之与翠凤兮。缉晴霞之数里。
繁柯重乎舜祠兮。瘦影謺乎湘水。
谅高节之自任(一作佳)兮。匪庭筱之云比。
鄙众荫之延接兮。耻凡羽之栖止。
入清溪之浪声兮。无笙簧之相拟。
恨叶翻波兮骚屑之风。露滴烟蒙兮濯缨之子。
怅灵均之节兮依然。想贞姿兮千年若此。
文穆遗墟草树荒,仙郎重此卜玄堂。
一盂麦饭浇寒食,几勺椒浆酹夕阳。
山势犹存前古胜,薇花还发旧时香。
檀弓读罢凭轩望,宿草芊芊思感伤。
粤自赓歌之风云邈兮,何世教之沈沈。
君视臣如土芥兮,孰相戒而规箴。
惟商受之昏暴兮,纵一己之骄淫。
既峻宇而雕墙兮,又甘酒而嗜饮。
宠艳妻而煽处兮,崇廉来之孔壬。
罪贯盈而莫极兮,火益热而水益深。
惟王子之謇謇兮,怀满腹之忠忱。
慨汤绪之将殄兮,孰忧思之可任。
不愿少师之适周兮,为臣仆而输琛。
不愿太师之为奴兮,苦被发而调琴。
愿荪美之可完兮,肯括囊而佯瘖。
仰批鳞而不止兮,写历历而披襟。
既余听之邈邈兮,反见剖乎厥心。
嗟以仁而蹈害兮,信天道之难谌。
伟三仁之恻怛兮,忠于古而名于今。
抚遗图而惨澹兮,聊作颂而悲吟。
子卿重远使,武皇侈边功。
如何常胜徒,窃搆单于中。
身拘志弗移,抱节甘长终。
牧羝岂望乳,聊以安其穷。
迢迢北海上,终见南飞鸿。
廿年归绝域,千古怜孤忠。
麒麟耿遗像,丹青照旻穹。
翻嗟茂陵树,落日生悲风。
望郎风韵异寻常,昭代声名迈汉唐。
奕世文章归浑厚,传家簪笏更辉光。
讨论遗典趋青琐,贲饰熙朝近玉皇。
临别新诗聊把赠,珠玑赢得满荷囊。
辞朝 明 · 邹智
七言律诗
《云》、《韶》声静拜彤墀,转觉婵媛不自持。
罪大故应诛两观,网疏犹得窜三危。
尽披肝胆知何日,望见衣裳只此时。
但愿太平无一事,孤臣万死更何悲。
《静志居诗话》:立斋以吉士建言,请号万安、刘吉、尹直三小人,而进用王恕、王竑、彭韶三君子。泰陵初政,不报。既而万、尹被弹事去,刘独衔憾刘骨,嗾其党攻中书人,汤御史鼐,辞连立斋及刘寿州概、李主事文样、董沔阳杰,谓数人以诗酒相结纳,互相标榜,诋毁朝政。概贻鼐书云夜梦一人骑牛将坠,鼐手挽之不仆。又见鼐执五色石,引牛就道。人骑牛者「朱」也,以为鼐将有扶持社稷主力。法司周内坐以妖言惑众律,罪当死;赖王端毅、何文南、徐文靖谙公力持之得生。而立斋远谪化州千户所吏目。既逾岭,从陈文恭讲学。未几夭折。惜夫!其《狱中诗》云:「人到白头终是尽,事垂青史定谁真?梦中不识身犹系,又逐东风入紫宸。」诵者伤之。至《辞朝》诗云:「望见衣裳只此时。」放臣逐客读之,尤为凄断。
皇帝二十五年。再命出师。讨卉服救朝鲜。虎臣登坛者四。都督为之将。儒臣受命者。有若经理。有若按察。有若御史。有若给事。有若主事。军门大老爷。以兵部尚书兼右副都御史。仗鈇钺总督之铁骑。数以万者七。水师又三万。玄甲耀日。朱旗绛天。军容之盛。古未有也。相公乃戾藩都。乃开督府。先命四都督压贼而陈。为常山势。使贼不得顾首尾。于时閒山失利之馀。国民之心摇矣。自公静以镇之。恃此无恐。加以蔚山之捷。岛山之战。折箠笞之。势将破竹。天大雨雪。恐犯兵忌。捲甲解围。知难而退。使就烹蛟鳄。得脱于鼎镬。天也。未几北虏有警。公移节辽阳。东征之事。付诸抚院。抚院之去。公又建牙下国。部勒水陆大将。自作载书。共诣关王庙。祭以筑坛。盟以歃血。同心讨贼。指天誓日。鼓三军之气。激以忠义。士皆瞋目。四大将意气相合。咸奋大勇。遂观兵三路。薄而蹴之。水师跃入。战比有功。遂大破之。焚其千艘。沈其卒于海中。卤获数千级。贼不能支。仅以数舸宵遁。海上复屯。次第瓦解。师遂不战。其所以指授胜算。乃我公所节制也。盖其胸中韬略。暗合孙吴。故雍容衽席之上。决胜千里之外。以至功耆而绩凝。非夫智足以料敌。勇足以决几。夫孰能与于此。摧陷廓清。虽曰群帅用命。而发纵指示。乃有主张之者在。不则虽罴虎百万。何益于胜败之数。必如是。乃可为三军之司命矣。而况公之大节卓卓不可及者。不惟智勇。惟其忠义奋发。上简帝心。下折不可破之万口。力排和议之非。为议战者立赤帜。此功为大。公之为侍郎也。有此谠论。故天子知其可大用也。乃委此重寄。公亦始终确乎不拔。破万古娄敬之谬计。全属藩于垂亡。壮军容于四夷。尊中国攘蛮夷。若论其功。当不在桓文之下。昔唐宪宗之讨淮蔡也。朝臣皆欲罢兵。独裴晋公奋不顾身。誓不与贼俱生。身请督战。终平淮西。始以必讨。坚结主心。故不从中掣肘。得展其力。韩愈识得此意。故其碑颂也。不首李愬而归功于晋公。其卒章乃曰。凡此蔡功。惟断乃成。李愬武人。病于不学。疑退之污阿晋公。当时之人。亦未及此。惜哉。今此东征之功。亦犹是也。向微公排和议。动天意。力主征讨。则陆贾之使复出矣。虽有颇牧。乌能措其手足哉。若然。公之隽功。不惟冠出于群帅。于晋公有光矣。自古凿匈门任将帅。莫不以非常之人。立非常之功。然而鹰扬战陈。未必皆武夫也。文武吉甫。诗书却縠。将于周,晋世。咸有大功。耿,贾,寇,邓。亦甚文也。为汉室中兴名将。孔明。儒者气像。纶巾羽扇。杜预癖于春秋。射不穿札。三国若晋。未有其比。郭子仪。进士也。李纲,虞允文。亦皆儒者。以能将名。儒臣之有树立者如此。若然。先武夫夺其气。非勇也。斗劲敌与之角。非智也。惟其仁以使勇。义以使智。轻裘缓带。不动声色。而折冲樽俎之间者。是真将也。是故。无智名无勇功。今我相公。受天子命。为戎臣帅。以刮海孽。以全属藩。其勇大矣。其智远矣。其烈盛矣。不矜不伐。而天下莫与争者。岂扬子云所谓真儒无敌者非耶。成周之法。大司马掌邦政。统六师。平邦国。有事则行九伐之威。故周之兵法。以司马名之。唐宪宗之命裴度曰。汝长御史。其往视师。相公以都副御史兼兵部尚书。是并案唐周之旧也。周礼。凡征伐有功。则大司马左执律右秉籥。以奏凯歌。今此奉诏而归。其将为是。其饮至也。吾知其赐彤弓而觉报宴也。采薇以遣之。杕杜以劳之。皇朝之礼。犹周礼也。太史方将大书特书不一书也。公之名之功。于是不朽矣。若夫铜柱石铭。其在我小邦乎。顾不佞衔寡君使傧之命。望履幕下。幸也。借之颜色。亦幸也。异代执鞭所欣慕焉。并时而亲炙之。又非幸也欤。于其行也。谨作诗一篇。颂其功而泄其去后之思。诗曰。
皇帝即祚,四夷咸宾。
薄海内外,悉主悉臣。
惟时卉服,顽不即工。
臶食我鲜,外奰内讧。
皇帝曰吁,东民鱼肉。
予惟一视,若伤有䀌。
惟尔百辟,孰可将者。
佥曰邢侯,夏官司马。
皇帝曰俞,往哉汝谐。
岛夷匪茹,为狼为豺。
再命讨之,是膺是惩。
肆朕命汝,式克钦承。
豸冠虎符,汝其总督。
征东戎事,惟汝是属。
邢侯受命,成师以出。
社于受脤,庙于受钺。
高牙大纛,肃肃东征。
螭虎十万,悠悠旆旌。
邢侯戾止,其从如云。
坐镇玉帐,方事之殷。
指挥三军,若使一人。
折冲樽俎,妙算如神。
风驰猛将,深入霆击。
摧枯拉朽,定于传檄。
天啬其功,捲归不战。
奋翼再举,山川震眩。
水师压海,火烈赤壁。
万艘扬灰,匈酋褫魄。
复屯瓦解,壁垒皆空。
鲸海不雪,妖氛遣风。
南徼永清,伊谁之力。
东人再生,伊谁之德。
皇帝圣神,天地父母。
我公奉扬,文武左右。
天子之武,我公是扬。
天子之威,我公是将。
矫矫我公,智勇兼之。
其智如何,黄石鬼师。
神出鬼入,韬钤素娴。
其勇如何,不动如山。
见危授命,义气横秋。
当其孔棘,纷纭众谋。
议和议战,莫适其可。
公独抗论,右袒于果。
始终一节,不变其守。
有严天讨,问兵刮寇。
耆致其功,是所以乃。
所惜鲸鲵,不血于海。
驱蚊勿扑,是以静胜。
百全善后,所其戡定。
若战服刑,佳兵不祥。
暴骨以逞,仁者所伤。
公之弭兵,谈笑有馀。
保合我烬,恤于简书。
龚行帝命,式固藩卫。
烈烈我公,解纷济世。
东土仰止,泰山北斗。
口不言功,为而不有。
能事毕矣,式遄其归。
鸿飞遵渚,之子衮衣。
皇帝曰于,汝节汝回。
天罚已行,桀黠大摧。
予懋乃功,曰笃不忘。
形于麟阁,名于太常。
我公奉诏,乃有行色。
四牡騑騑,龙旗抑抑。
惟我小邦,蜂虿蠚毒。
不可复振,剪焉倾覆。
不有帝力,其何复国。
不有公来,谁因谁极。
帝德广运,仁以兴灭。
公心岂弟,义以继绝。
有周之宣,用师淮夷。
召虎底绩,吉甫作诗。
唐讨蔡州,晋公是主。
愈碑颂功,不归于愬。
猗欤我公,于古有光。
功无与让,赫赫洸洸。
伏波南征,交趾绝猘。
乃树铜柱,为汉之界。
窦宪北伐,焚草上庭。
乃勒燕山,纪汉之铭。
矧伊公烈,卓荦千古。
不柱不铭,缺望东土。
魏颗却秦,刻钟以美。
杜预平吴,沈碑自喜。
矧伊公功,阀阅为最。
名传天下,光烛海外。
南山之竹,不足揄扬。
东海之波,不尽流芳。
愿留公像,中国而阁。
千秋万岁,庶不落莫。
愿攀公辕,借寇于帝。
假我数年,以终其惠。
昔公来思,华岳为重。
今公去矣,汉水色动。
曩者微公,国其不活。
今者失公,民若自割。
公无遽归,于我信处。
瞻望行尘,帝京何许。
我作此诗,歌于道周。
毋我斁遗,邦人是庥。
天命图赋 明末清初 · 金炰
曰余小子,羹墙邹鲁,寤寐闽洛。
道无所闻,学无所觉。
无师友以砭愚,慨前脩之难则。
胶扰于善恶之关,骛乎燕越之辕。
鼎里守虎,几费功于丹铅。
钵中藏龙,谩留意于真诠。
伫盘桓而且思,如涉海而无船。
一客有过之者,叩我柴门,惊我闲眠。
手携一图,名曰命。
秋峦居士之所画,退溪先生之所正。
据茂叔图而排布,述子思中庸而发明。
因人物之禀赋,原理之化生。
盖欲学者,即显而知微,由粗而得精。
挂诸而默会,若昏蒙之暂醒。
遂惕然而念,喟然而叹曰:在是矣。
原夫维天之命,于穆不已。
既无声臭,焉有始。
枢纽造化,根柢品汇。
一静一动,爰立两仪。
一消长,以行四时。
是其真实无妄而循环不穷者,曰惟尔及其。
一理□真,二五凝精。
错综经纬,虚聚实成。
缊交感,物物生生。
草木兮逆,飞走兮横。
皆偏塞之异,赋曰:惟人之最灵。
得阴阳之精英,肖天地之仪形。
众理于方寸,统四性与七情。
惟所受之本善,水之而镜明。
及因物而感发,兹善恶之由分。
质有淑而慝,气或明而或昏。
苟奔放而无节,鲜本心之能存。
澜荡而汎溢,意马逸而狂奔。
失一身之所主,戕万之所根。
必以敬而操之,能不为外诱之迁易。
曷为敬,主一无适。
静而存养,若奉拱璧。
动而省察,若辨黑。
屋漏虽隐,如对宾客。
利欲虽微,如禦寇敌。
既表之俱修,斯体用之无忒。
逮充实而辉光,直上达乎德。
审操舍之在我,岂待他求而可至。
惟彼圣人性者,清明纯粹。
定之以中正仁义,行之以至诚无息。
既极之是立,致天地之位育。
君子修之,持敬克己。
戒于未发之时,谨慎于独知之地。
及成功而诣极,与人而一致。
众人悖之,安肆日偷。
牛羊牧而不知可忧,鸡犬放而莫知其求。
违禽兽者不远,甘暴弃为下流。
然天赋之本性,不以是而灭息。
苟气质之善变,亦至乎圣域。
呜呼,惟君子小人之分别,曰一敬与一肆。
圣狂在于毫差,信其几之可畏。
倘有志于斯学,盍力于敬之一字。
登孔昊而上下,伟群龙之继起。
皆敬而传心,照秋月于寒水。
是参赞之极功,非后学拟议。
历两都而江左,徒清言以为美。
寥寥兮千五年,皆醉生而梦死。
溯濂溪之渊源,想庭草之意思。
风兮弄月,玉色兮金声。
纬地兮经天,绳直兮准平。
冰壶之的源,集儒粹兮会圣精。
皆不外乎此敬,信古而作程。
示斯道之准的,炳圣谟于日星。
噫,海东在一隅,久圣道之不明。
既范畴之无传,孰开聋而盲。
幸圃翁之挺出,卓先觉而倡明。
诸贤相继而奋起,集大成于我先生。
既躬行而心得,患末学之昏愚。
此图而订正,极精蕴而无馀。
诚烛幽之宝鉴,信迷之指南。
何今人之冥行,付天理于空谈。
余小子生晚矣,固昏昏其无类。
非不知顺保之为吉,念变化不易。
愿仍图而自牖,庶不负乎天畀。
① 内廷词臣之历资最久者莫如张照张照江苏娄县人康熙己丑翰林皇考御极擢赞善荐陟内阁学士选刑部侍郎管顺天府尹事寻晋尚书雍正乙卯命赴贵州经理苗疆余嗣位撤回以总督张广泗往代初张照承皇考命赴黔曾谕及苗疆事鄂尔泰或有经理未善处照既至即札致哈元生令搜求鄂尔泰之事哈元生据以入告是照未能领略圣意办理失宜实自取戾也因命罢职治罪时鄂尔泰以大学士充总理事务因欲置之重刑而余悉其委曲不肯既而宥之命在武英殿修书行走乾隆丁巳授内阁学士入直南书房庚申迁刑部侍郎踰年擢尚书甲子冬丁父忧归卒于途赐恤如例张照性颖敏博学多识中和韶乐多所釐定文笔亦俊逸拔俗尤工书临模各臻其妙字无大小皆有精神贯注阅时虽久每展对笔墨如新余尝谓张照书过于董其昌非虚誉也
书有米之雄,而无米之略。
复有董之整,而无董之弱。
羲之后一人,舍照谁能若。
即今观其迹,宛似成于昨。
精神贯注深,非人所可学。
三朝直内廷,受恩早且渥(叶)
其诗喜谈禅,学苏(谓东坡)太相(去声)著。
以苗疆获罪,意实别有托(张照既未能体鄂尔皇考圣意妥办苗疆而先以寻泰之衅为急原应治重罪然其事之始末适以奉如何论同理苗疆故知之最悉而不肯抵彼以罪照应感激朕恩而彼乃私有怨言竟谓朕受鄂尔泰蒙蔽抵彼以罪若朕果受鄂尔泰蒙蔽则照早不保首领矣尚有后日之为尚书耶然事已过亦不追治其罪恐疑案滋后世之议故明叙而注之)
平苗事既久,复用仍迁擢。
性敏才本高,未免失行薄。
使其生前明,标榜必致错。
本朝无所施,小哉张与鄂
⑴ 鄂尔泰张廷玉素不相得两家亦各有私人但我朝纲纪肃清不能如明季门户党援之盛盖照即张所喜而鄂所恶者张广泗即鄂所喜而张所恶者余非不知既不使一成一败亦不使两败俱伤在余心固自有权衡而鄂与张两皆成就为贤臣不亦善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