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冯梦祯

相关人物:共 15 位
共 15 首 第 1 页 下一页

人物简介

补续高僧传·感通篇
慧宗。
别传其字。
湖广云梦汪氏子。
生而凝寂。
不乐世相。
七岁投白鹤寺出家。
九岁。
有王居士者。
引之入蜀。
至重庆綦江石门寺。
受具戒。
嘉靖甲午。
登峨眉颠礼佛次。
时云气乍敛。
杲日当空。
见金色异人。
乘小舟历铜塔崖而没。
述于得法师谦公。
公曰。
尔大有缘。
此菩萨示现也。
自是以荷担山门为事矣。
居山四十年。
自白水至山颠。
楼观像设之属。
无不鼎新充拓。
俨如天宫化城。
隆庆己巳。
始出山。
游京师。
渡南海。
礼观音大士。
入五台。
有终焉之志。
师生平严持戒律。
不喜作纸墨文字曰。
三藏教典。
亦是糟粕。
更饶舌何为。
先示寂三日。
忽云。
将西归。
澡浴更衣。
结跏澄息。
诵佛号不辍。
至期召诸弟子曰。
吾素不留文字。
今日不能无言。
因唱偈曰。
生本无所生。
死亦何所有。
这个臭皮囊。
今朝成腐朽。
弟子鸣钟。
钟止忽开目。
续唱(云云)。
安然而逝。
世寿八十一。
僧腊七十五。
塔在四会亭下。
师生平灵异最多。
尝至新津兴化寺。
鍊排不胜劳苦。
白板首求退。
遂往富民某氏之门。
趺坐七昼夜。
乞若干缗斋僧。
主人初不乐施。
至夜光明彻屋。
惊异迹之。
光从师坐处起。
始皈敬焉。
又往汉州金堂县。
击鱼募化。
其声所应不定。
东击西闻。
西击东闻。
一夕大雨。
师不出户。
鱼声亦遍田野。
村民物色之。
师但安坐神祠而已。
其渡海也。
见白衣大士。
坐金色莲花。
冉冉云气中。
弟子镇沧。
未剃发时。
从师荷担甚疲。
师问曰。
耐烦乎。
应曰诺行一二十里。
复问答如前不少惰。
乃于双飞桥。
为沧落发。
怜其愚。
令炷香跪大士前。
顶水盂诵祝聪明。
咒一百遍。
历年至白水。
犹如此。
一日寺灾。
沧跪请师休去。
师数而骂之。
沧于是作入水想。
祝空曰。
殿宇既空。
愿保库司无恙。
遂归库房默坐。
顶水宛然。
火至自灭。
乃知师平生。
造就弟子。
皆此类也。
冯司成梦祯谓。
别传老人。
践履纯白。
以庄严道场为佛事。
其向上一著子。
虽不闻其曾见何人。
嗣何家宗派。
要之乘愿轮而来。
不可以凡情测者也。
新续高僧传·兴福篇第九之五
释慧宗,字别传,云梦人。明嘉靖中,游峨湄山,观普贤像,因敬生悟,留居四十年,创造铜殿,复范金为普贤像一,诸佛铜像六十五,诸佛大铜像三,铸铜钟三,重二万五千两。初宝昙国师,当洪武时,敕主峨湄山,重建铁瓦殿,造普贤金像。留蜀十五年,道化行相,传为断崖再世。后召还,寂于天界寺。太祖尝赐御诗二章云:“断崖知是再来僧,今日还修未了因。借问山中何所有?清风明月最相亲。”“山中静阅岁华深,举世何人识此僧?不独峨湄幻银色,从教大地变黄金。”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明浙江海盐人,字叔祥。搜罗秦汉以来遗文,撰秘册汇函跋尾,各为考据。有《后梁春秋》。
槜李诗系·卷十六
士磷,字叔祥,海盐人。
与胡孝辕友善,同以奥博相尚,后进效之,争为离奇诘曲之体。
冯开之祭酒较刻南北诸史,俱出其手。
复见知于沈纯甫司马开府,秦中聘管记室。
嗣游邑庠,入太学。
兵兴后,穷饿以死。
有见只编、蒙吉堂稿。
其自序曰:念乐写境,才不副音,口愤趁声,句必杜撰。
所谓有意振奇,不为时调者也。
御选明诗姓名爵里
字叔祥,海盐人。国子生有蒙吉堂诗集

人物简介

槜李诗系·卷十六
祖保,字念之,号方壶山人,又号孺西,晚称空慧子,夏之子。
少受知于冯具区人成均数奇不售,日坐桐窗课子,因号桐窗老人。
博学能诗,尤精茶理。
种竹千竿,为一楼临之,高卧其上,不见客者二十年。
殁,后私谥静正。
有空慧子小草。
其兄秉文蓄一鹦鹉,晨昏念佛,必应声相和。
及秉文捐馆,鹦鹉自笼中跃出,大鸣叫者三,遂却食死。
又有夹竹桃一株,秉文甚爱之,至是亦枯死。
祖保有二绝云:几年鬻养唤声频,燕邸携来到海滨。
一自主人乘鹤去,羞将言语向他人。
露井仙桃别样花,枝枝秾艳吐奇葩。
忽然凋萎非无意,怕到寻常百姓家。

人物简介

甬上耆旧诗·卷二十八
字仲章,鹿园公表之子也。
少有异禀,与兄谦甫读书溪桥之上,每尽一卷,辄投诸溪流,及覆诵,不失一字。
稍长,补诸生。
鹿园公使从罗念庵、王龙溪、钱绪山诸游,复受业于唐荆川之门,传其诗学。
后袭官督漕,历迁广东参将。
时濲阳赵公志皋以忤当轴,自出为外台,讲道于浮丘寺,同官俱莫敢往,公独角巾造讲席,辨难,交甚驩会。
有蜑贼剽海上,当事冀张其势,报首功,公毅然曰:若辈鼠窃,遣一校缚致麾下耳,何烦出兵!
当事意拂然,公遂解组归里。
后海上出师,所杀卤多无辜,人言藉藉,始共叹服公。
公既归湖上,读书西溪墓舍。
一时名士如焦公竑、冯公梦祯、屠公隆,共推公为芙蓉池社长,常相从言理,诗律往来。
然公虽閒居,未尝一日忘国。
每接邸信,视令下便否,为忧喜动于颜色。
自矿税议起,中贵人叫嚣四出,公语子邦孚曰:天下从此多事矣。
顾中外久弛兵,汝曹身为将,诘戎待变,是其职也。
未几而贼起,卒年七十有三。
公性居父母丧,断酒肉,庐墓三年。
每讳日设祭,思先人所嗜,辄泣下。
鹿园公有遗妾,事之如母;事庶兄谦甫如父。
待亲族俱有恩,非祭祀、燕宾客,不伤一物命。
即僮仆未尝詈为奴,叱咤不及犬马。
生平于文史外,他无所嗜好,口不言财,即衡量会计,俱所不解。
以是历官二十年,薄田仅足给饘粥。
世所称仁人长者,唯公足当之。
及在病中,梦啖柏叶松果,五内俱香。
次日以诗寄诸故人,复作答武林黄翼庵书,其词累牍。
至三日,招禅人数辈,诵梵经彻夜。
及东方渐白,公遂逝。
所著曰《皆非集》。

人物简介

维基
汪在前(1533年—1596年),字立伯,号雅堂,直隶徽州府歙县人(今安徽歙县),民籍。
明世宗嘉靖十一年十二月廿二日(1533年)出生,早年为诸生。
其父汪炎与同僚不和,被诬陷得罪,下讼牒于嘉兴府知府徐必进。
汪在前请罪子代,后被徐必进辱骂。
然而汪在前奋笔疾书。
应天府乡试第一百十五名举人。
隆庆二年(1568年)中式戊辰科进士。
筮仕即得嘉兴府推官,但两人仍互相诋毁被诬陷,后转任南京刑部郎中。
隆庆四年(1570年)庚午,担任乡试主考官,冯梦祯即出其门下。
万历二十四年(1596年)正月十七日,卒。
享年六十四岁。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535—1615 【介绍】: 明僧人。原姓沈,法名祩宏,字佛慧。仁和人。十七岁补邑庠,后信仰净土。三十二岁出家受具足戒,学华严,参禅要,历游诸寺。隆庆五年回杭州,居云栖寺,人称云栖大师或云栖祩宏。与紫柏、憨山、蒲益并称明四大高僧。倡佛教各宗并进,戒为基础,弥陀净土为归宿。主张儒、释、道三教一致。有《戒疏发隐》、《弥陀疏钞》、《楞严经摸象记》、《竹窗随笔》、《四十八问答》等二十余部。其遗书编成《云栖法汇》。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535—1615 【介绍】: 明僧。杭州府仁和人。俗姓沈,字佛慧,号莲池。先习儒,后为僧。居云栖寺三十余年,禅净双修。世称莲池大师、云栖大师。
高僧摘要·道高僧摘要卷一
仁和县人。姓沈。年十七。补邑庠。虽业儒。每书生死事大四字。于案头自警。一日啜茗。失手碎茶瓯。有省。遂投西山性天理和尚薙发。于无尘律师处受具。北游五台。参遍融后。又谒笑岩于柳庵求开示。岩曰。你三千里外求我开示。我有甚么开示。师恍然。即礼辞。过东昌道中。闻谯楼鼓声忽悟。偈曰。三十年前事可疑。三千里外遇何奇。焚香掷戟浑如梦。魔佛空争是与非。遂南归住云栖。开净土门。以摄三根。由是四众翕然尊之。侍郎王公宗沐。问夜来老鼠唧唧。说尽一部华严经。师曰。猫儿突出时如何。王无语。师自代云。走却法师留下讲案。仍颂曰。老鼠唧唧。华严历历。奇哉王侍郎。却被畜生惑。猫儿突出画堂前。床头说法无消息。无消息。大方广佛华严经。世主妙严品第一。问世尊默然良久。外道谓开我迷云。空生晏坐不言。帝释云。善说般若作么生。师曰。良久处。欲望开迷。阴霾万里。晏坐边。拟开般若。说竟多时。虽然如是。鞭头得旨。空里飞花。且毕竟见个甚么。十二月廿八。临终时。预于半月前别众曰。吾将他往矣。人皆莫测。至期果示微疾。面西而逝。
补续高僧传·义解篇
莲池袾宏。
字佛慧。
仁和沈氏子。
父号明斋。
母周氏。
师生而颖异。
试屡冠诸生。
于科第犹掇之也。
顾志在出世。
几案间。
辍书生死事大以自警。
一日阅慧灯集。
失手碎茶瓯。
有省。
乃视妻子为鹘臭布衫。
于世相一笔尽勾。
作歌寄意。
弃而专事佛。
虽学使者力挽之。
不回也。
从蜀师性天剃度。
乞昭庆无尘玉律师受具。
即单瓢只杖游诸方。
北游五台。
感文殊放光。
至伏牛。
坐炼呓语。
忽现旧习。
入京师。
参遍融笑岩二大老。
皆有开发。
经东昌府。
忽有省。
作偈曰。
二十年前事可疑。
三千里外遇何奇。
焚香掷戟浑如梦。
魔佛空争是与非。
时以母服未阕。
怀木主以游。
每食必供。
居必奉。
至金陵瓦官寺。
病剧。
几为主者舁就茶毗。
病间。
归得古云栖寺旧址。
结茅默坐。
悬铛煮糜。
曾绝粮七日。
倚壁危坐而已。
胸挂铁牌。
题曰。
铁若开花。
方与人说。
久之檀越争为构室。
渐成丛林。
清规肃然。
为诸方道场冠。
而师始启口说法。
弟子日进。
六时观念。
中夜警策。
慈颜温谕。
无异花开见佛矣。
师以精严律制。
为第一行。
著沙弥要略具戒便蒙。
梵网经疏。
以发明之。
又从参究念佛得力。
遂开净土一门。
著弥陀疏钞。
融会事理。
指归唯心。
又以高峰语录。
最极精锐。
乃并匡山永明。
及古德机缘中吃紧语汇一编。
名曰禅关策进。
以示参究之诀。
自是道风大播。
朝野归心。
若大司马宋公应昌。
太宰陆公光祖。
宫谕张公元忭。
大司成冯公梦祯
陶公望龄。
并一时诸缙绅先生。
次第及门。
问道者。
以百计。
靡不心折。
尽入陶铸。
观兴浦庵偈所谓。
一朝踏破香岩钵。
双报君恩与佛恩。
始知东昌之悟真。
戴角虎。
不但称理而谈已也。
师持论严正。
诂解精微。
监司守相。
下车就语。
侃侃略无少屈。
诸贤豪候参者。
无加礼。
皆忘形屈势。
至则空其所有。
非精诚感物。
何能至是哉。
侍御左公宗郢。
问念佛得悟否。
师曰。
返闻闻自性。
性成无上道。
又何疑返念念自性耶。
仁和令樊公问。
心杂乱如何得静。
师曰。
置之一处。
无事不办。
坐中一士曰。
专格一物。
是置之一处。
办得何事。
师曰。
论格物。
只当依朱子。
豁然贯通去。
何事不办得。
或问。
师何不贵前知。
师云。
譬如两人观琵琶记。
一人不曾经见。
一人曾见。
而预道之。
毕竟同观终场。
能增减一出否。
侍郎王公宗沐问。
夜来老鼠唧唧。
说尽一部华严经。
师云。
猫儿突出时如何。
王无语。
师代云。
走却法师。
留下讲案。
又书颂云。
老鼠唧唧。
华严历历。
奇哉王侍郎。
却被畜生惑。
猫儿突出𦘕堂前。
床头说法无消息。
无消息大方广佛华严经。
世主妙严品第一。
师直摈曲说。
语无回互。
而世所宗。
天主寔义。
又期立论破之。
净慈僧性莲。
请师讲圆觉经。
听者日数万指。
大釜日炊两度。
众犹不给。
募赎寺前万工池。
植莲放生。
因盟朝士。
修天圣故事者二纪。
后师八十诞辰。
又增拓之。
合城中上方长寿两池。
皆为放生设。
著放生文。
行于世。
海内多尊奉之孝定慈圣皇太后。
崇重三宝。
偶见师放生文。
甚嘉叹。
遣内侍赍紫袈裟斋资。
往供。
问法要。
师拜受以偈答之。
师极意悲幽冥苦趣。
自习𦦨口。
时亲设放。
尝有见师座上现如来相者。
观力之使然也。
师天性朴实。
简淡无缘饰。
虚怀应物。
貌温粹。
胸无崖岸。
而守若严城。
画丛林。
日用量。
施利厚薄。
因果覈。
罪福明。
虽粒米茎菜。
未尝虚费。
五十年中。
不设化主。
养老病供众僧。
海内衲子。
担簦负笈而至者。
肩摩毂击。
食指日以千计。
稍有盈馀。
辄散施诸山。
库无储蓄。
别有供师者。
咸纳之。
以为衣药贫病施。
略无虚日。
简私记近七载中。
实用五千馀金。
师生平惜福。
尝著三十二条自箴。
垂老躬自浣濯出溺器。
终身衣布素。
一麻布帏。
乃丁母艰时物。
今尚存。
他可知已。
师以平等大悲。
摄化一时。
非佛言不言。
非佛行不行。
非佛事不作。
佛嘱末世护持正法者。
依四安乐行。
师实以之。
憨公云。
历观从上诸祖。
单提正令。
未必尽修万行。
若夫即万行以彰一心。
即尘劳而见佛性者。
古今除永明。
唯师一人而已。
先儒称。
寂音为僧中班马。
予则谓。
师为法门之周孔也。
万历乙卯六月。
入城。
别诸弟子首及宋守一等遍。
及故旧。
但曰。
吾将他往矣。
人皆莫测。
还山。
具茶汤设供。
与众话别云。
此处吾不住。
将他往。
众罔知。
七月朔。
晚入堂坐。
嘱大众曰。
我言众不听。
我如风中烛。
灯尽油乾矣。
次夜入丈室。
示微疾。
瞑目无语。
弟子围绕。
师复开目云。
大众。
老实念佛毋捏怪。
毋坏我规矩。
众问谁可主丛林。
师曰。
解行双全者。
又问目前。
师曰。
姑依戒次。
言讫面西念佛。
端然而逝。
师。
生于嘉靖乙未。
世寿八十一。
僧腊五十。
师自卜寺左岭下。
遂全身塔于此。
其先耦汤氏。
亦后师祝发。
建孝义庵。
为女丛林主。
先一载而化。
亦塔于寺外之右山。
师得度弟子广孝等。
为最初上首。
其及门受戒得度者。
不下数千计。
而在家无与焉。
缙绅士君子及门者。
亦以千计。
而私淑者无与焉。
其所著述。
除经疏外。
有戒疏事义问辩。
疏钞事义。
楞严摸象记。
遗教节要。
水陆仪文。
竹窗随笔。
二笔三笔。
四十八问答。
净土疑辨。
往生集。
崇行录。
名僧辑略。
正讹集。
自知录。
云栖纪事。
山房杂录等。
二十馀种行世。
南宋元明禅林僧宝传·卷十四
禅师。名佛慧。字幻也。会稽人。其先史氏。慧初生。出家行脚。俱有奇徵。乃与幻有禅师。同出笑岩宝公之门。洎住嘉禾之优昙苑。自号懒石叟。著懒石语。累万千言。格尽物情。时共珍之。又疾当世学者走声便软煖。一澄之以枯淡。数十年门无宿宾。惟一能明侍者。终身料理巾瓶而已。及其法鼓乍鸣。有道缁素。争集如云。慧曰。四大之躯孰不有。五味之食孰能无。白玉体个个分明紫金身。人人可得争柰食之不常而食。衣之不常而衣。八万种魔。宁教易晓。四百四病。以何遣除。诸仁者不是祝发了。叫做出家。披金襕叫作出家识文达理。叫作出家。能行苦行。叫作出家。避喧求静。叫做出家。有人缘。叫作出家。感天供。叫作出家。紧要在著草鞋。入释迦腹里。屙屎放尿跨大步。穿达磨心中。戴角披毛。枯草拈来。直得百花相斗。鼓动含灵。唤起维摩寂默。十方如来。密付汝印。一切天魔。自然倾胆。咦。鸟啼春昼閒弥勒。花发东风见故人。又曰。一番相见一番新。好看钵盂添柄。几处行来。几处险密。奇艇内藏轮海。不顾山头月白。一任浮沉空。无柰雨脚风。清大家和会。参方衲子讲席。高流居士宰官。天仙魔梵。有情无情。生一乾坤。死一乾坤。圣一法界。凡一法界。何曾谩得诸人。若也谩得。便讨说个是非好恶。贤善才能。尊卑异类。灼然些子。谩不得欠不得。你道是甚么境界。会么。满目尘埃千圣眼。半身落魄五宗心。晚移燕京多宝庵。重修笑岩之令。足不越阃者。复十馀载。缁素餐风而过。从者多不堪其啸唾而去。朝廷知而敬之。老且耄矣。忽思南归。复止优昙。俄示疾。简历。谓小师曰。后二日可。小师涕泣固留。慧笑诺。为迟三日。恳再留不许。远近从游者闻之趋。置龛室。适工报竣。而跏趺示寂。阅世九十一。坐七十有八夏。 赞曰。明之中叶。象教崇隆之际。公则阒然一室。嗒然一我。虽德重大内。弗居也。以故。追随于公者。皆一时贤君子。受公面折。欣如获宝。于其鬻声都市。驾誉权门之流。得非天壤与。公语音如钟。足有轮纹。皤皤黄发。齿落更生。共疑为果地人再世。岂苟然哉。
新续高僧传·净读篇第八之三
释袾宏,字佛慧,号莲池。
姓沈氏,古杭仁和人,世为名族。
父德鉴,匑匑宿儒,人称“明斋先生”。
母周氏,淑性善容,慈惠爱物。
宏生而颖异,幼习帖括。
年十七,入县学屦,试冠诸生,学行文艺,鸣于一时。
顾澹于世味,视科第蔑如也。
与从游讲论,必折归佛理。
栖心净土,家戒杀生,瓜蔬必祭。
居常太息,曰:“光阴过隙,人寿几何?
吾年三十,而后当超然长往,与世无求。
”无何,妇张氏生一子殇,妇亦亡已。
勘破世缘,不欲续娶。
母强之为议,婚汤氏。
年二十七,居父丧,三年服阕。
又丁母忧,因涕泣曰:“亲恩罔极,正吾答报时也。
”明嘉靖乙丑除夕,命汤点茶,捧至案,盏裂,乃笑曰:“因缘无不散之理。
”明年诀汤曰:“恩爱不常,生死莫代,吾往矣,汝自为计。
”汤亦洒然曰:“君请先,吾自至耳。
”宏乃作一笔句词,竟投西山无门洞性天理祝发,乞昭庆寺无尘玉律师就坛受具。
居顷之,一瓢一杖,遍游诸方。
尝北诣五台,夜礼文殊,感见异光,至伏牛随众炼磨。
入京师参遍融、笑岩,皆有开发。
过东昌,忽有悟,作偈曰:“二十年前事可疑,三千里外遇何奇。
焚香掷戟浑如梦,魔佛空争是与非。
”以母服未阕,乃怀木主以游,每食必供,哀慕无已。
至金陵瓦官寺,病几绝,时即欲就荼毗,因念曰:“吾一息尚存耳。
”乃止病间归。
越中多禅期,宏与会者五,终不知邻座名字。
隆庆辛未,乞食梵村,见云栖山水幽寂,有终焉之志,山故伏虎禅师刹也。
杨国柱、陈如玉为结茅三楹以居之。
宏吊影寒岩,绝粒七日,倚壁危坐。
村多虎,环山四十里,岁伤数十人。
居民苦之,因发悲愿,为讽经施食,虎患遂止。
岁亢旱,村民乞祷雨,宏笑谢曰:“吾但知念佛,无他术也。
”众坚请不已,乃击木鱼,循田念佛,时雨随注,如足所及。
民感异之,相与庀材木荷锄钁,竞发其地,得柱础而指之。
曰:“此云栖寺故物也。
师福吾土,吾侪愿鼎新之,以永其福。
”不日成兰若,外无崇门,中无大殿,惟禅堂安僧,法堂奉经像,馀取蔽风雨耳。
自此法道大振海内,衲子归心,遂成丛林。
时教纲灭裂,禅道不明,往往掠影,宗门拨无净土,有若狂象,宏大惧之。
又因思念佛一门,横截生死,普摄三根,于是单提净土,著《阿弥陀经疏钞》十馀万言,总持圆顿诸经,融会事理,指归一心。
一时缁素,归心净土,若水赴壑,谓佛设三学,以化群生。
戒为基本,基本不立,定慧何依?
思行利导,必固根本,乃令众诵《梵网戒经》及比丘诸戒品,因著《沙弥要略》、《具戒便蒙》、《梵网经疏发隐》以发明之。
初,宏发迹参方,又忆昔见《高峰语录》,谓“自来参究此事,最极精锐,无逾此者。
向怀之行脚,欲并匡山永明而一之,更录古德机缘中语编之,曰《禅关策进》,合刊之以示参究之诀,盖禅净双修,不出一心。
”万历戊子,岁大疫,日毙千人,太守余良枢请宏诣灵芝寺禳之,疫遂止。
梵村旧有朱桥,潮汐冲塌,行者病涉,宏议倡造,无论贫富贵贱,人施银八分而止。
或虑工大施微,不易集事,乃不日累千金,鸠工筑基,每下一椿,持咒百遍,潮汐不至者数日,桥竟成。
尝著《放生文》,传诵海内,慈圣皇太后见之,嗟叹不已,遣内侍赉紫伽黎,咨问法要。
宏书偈进曰:“尊荣豪贵者,由宿植善因。
因胜果必隆,今成大福聚。
深达罪福相,果中更植因。
喻如锦上华,重重美无尽。
如是修福已,复应慎观察,修幅不修慧,终非解脱因。
福慧二俱修,世出第一义。
众生真慧性,皆以杂念昏。
修慧之要门,但一心念佛。
念极心清净,心净土亦净。
莲台最上品,于中而受生。
见佛悟无生,究竟成佛道。
三界无伦匹,是名大尊贵。
”慈圣善之。
尝讲《圆觉经》于净慈,听者日数万指。
因赎寺前万工池为放生池,复增拓之,岁费百馀金。
山中设放生,所救赎飞岛、禽、虫、充牣其中,岁费粟二百石以养之。
亦有警语,使守者依期对禽畜宣白,即羽族善呜噪者,闻赞呗声,寂然而听,宣罢,乃鼓翅飞呜,其感应如此。
道风日播,一时贤士卿,若大司马宋公应昌,太宰陆公光祖,宫谕张公元汴,司成冯公梦祯,陶公望龄,及门问道者,以百计,皆扣关击节,靡不心折。
监司守相下车伏谒,胥 忘形屈势,空其所有,非精诚感物,何能至是?
以万历四十三年七月四日示寂,世寿八十有一,僧臈五十,塔于寺左岭下。
宏天性朴实,无缘饰,虚怀应物。
貌温粹,弱不胜衣,而声若洪钟。
胸无崖岸,而守若严城。
善藏其用,文理密察,经济洪纤,不遗针芥。
即画丛林日用,量施利,酌厚薄,覈因果,明福罪,养老病,条理井然。
其自律甚严,尝以三十二条自警,垂老躬浣濯服,琐细不劳侍者。
终身衣布缕,一麻帏乃五十年前物,犹不忍弃,他可知已。
平等大悲,摄化一切,非佛言不言,非佛行不行。
佛属末世护持正法者,依四安乐行,宏实以之。
憨山为作墓铭,且尊为法门周孔,推崇至矣。
将终时前数日,入城别诸弟子及故旧,但曰:“吾将他往。
”还山具茶汤,与众话别。
中元设盂兰盆,为荐先宗,乃告人曰:“今岁我不与会。
”有簿记密题云:“云栖寺直院僧代为堂上莲池追荐沈氏宗亲。
”始知其悬记也,其了明去来如是。
继妻汤氏,后宏祝发,建孝义庵,为女丛林主,先一载而化,亦塔于寺右。
所著经疏外,有杂录《竹窗三笔》等二十馀种,行于世。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542—1605 【介绍】: 明浙江鄞县人,字纬真,一字长卿,号赤水、鸿苞居士。少时才思敏捷,落笔数千言立就。万历五年进士。除颍上知县,调青浦县。在任时游九峰、三泖而不废吏事。后迁礼部主事。被劾罢归,纵情诗酒,卖文为生。著作有传奇《彩毫记》、《昙花记》、《修文记》,另有《义士传》、《冥寥子》、《由拳集》、《白榆集》等。
词学图录
屠隆(1542-1605) 字长卿,一字纬真,号赤水,又号鸿苞居士。浙江鄞县(今宁波)人。精戏曲,明代名家。亦能词,语多藻绘而少章法。有《白榆集》、《由拳集》、传奇集《凤仪阁乐府》。词在集中。
槜李诗系·卷四十
字赤水,宁波人。万历间官仪部。
甬上耆旧诗·卷十九
先生别字纬真,亦号赤水。
少时,其家少司马竹墟公数称为异才。
司马尝夜梦苍龙入室,及旦起,先生适至,心益奇之。
日与大司马东沙张公共相延誉,名益重。
中进士,除颍上知县,调青浦。
在官建二陆祠,延接吴越间名士沈嘉则、冯开之诸公,泛舟置酒,青帘白舫,纵浪泖浦间,以仙令自许,然于吏事不废。
尝有部使者,入县,言霪雨久苦,令日行水启闭,得田苗无恙。
先生对曰:公所见负郭者耳,他污邪渰没甚多,今何敢隐民疾苦,以此欺公。
使者绝叹服。
稍迁礼部主客司主事,进郎中。
其在曹,好客益甚,而橐中屡空,时解带付酒家,稍取供客。
王季夏太史为作销带行纪之。
西宁宋小侯,少年好声诗,相得欢甚。
两家为曲宴,杯阑烛灭,每极子夜,遂中白简。
解组归,过吴中,由拳父老为敛田千亩奉故侯,请从泖浦卜居。
先生但与饮数日,谢归。
自束发名高,睥睨当世,为诗文任心纵口,以此自豪。
尝集词人四座,戏为叶虞叔咏松斋,李之文咏芙蓉池,各限数百字,言笑中,须臾卮酒,二诗并成。
又与客对奕,口诵诗文,我诵彼书,书不逮诵。
自叙其所作,以为姿敏而意疏。
姿敏故多疾给,意疏故少精坚。
今所传由拳、白榆、采真、南游诸集,皆未尝具草之笔也。
既不仕,乃遨游吴越间,啸咏山川,自矜出世。
已而溯旴江,登武夷,穷八闽之胜。
阮坚之为晋安司理,以癸卯中秋大会词客于乌石山之邻霄台,名士宴会者七十馀人,而先生为祭酒。
梨园数部,观者如堵。
酒中乐止,先生幅巾白衲,奋袖作渔阳掺。
鼓声一作广场无人,山云怒飞海水起立。
林茂之年少下坐,先生起执其手曰:子当作挝鼓歌赠我。
快哉此夕千古矣。
已稍倦游归里门,客益辐辏。
每置酒不过一更,辄更然烛坐斋中,填乐府词十馀纸,命善歌者王子长为定点拍唱之,随去。
其繁者,自脱手至上口时,所存率十之四。
有御史行部遣吏白旦日早临,家人请脩具。
然先生实无一钱,且偃卧榻上,家人不敢复请。
日向昃,适西陵某公遣使者来购文,以白金具札为寿。
先生即起召使者入问,发缄立撰文,并作报书。
遣使出门,日景未尽,即以金尽付家人,不启视。
及晚年,家益贫。
更出游人间,阻冻金阊,作歌从李叔玄乞米。
自嘲自戏读者怜之。
复留连虞山狼五间,判年始还。
未几,遂寝疾。
先是,吴人孙荣祖挟乩仙称慧虚子,先生笃信之。
及疾革,犹扶床凝望,几慧虚飙轮迎我,怅怏而卒,得年六十三。
其未行世诗文,名绛雪楼集,尚数十卷,藏于家。
先生异才天纵,横视古今;里中父老传其饮中下笔,杯影尚摇,歌声初转,一挥已满,四座尽倾。
莫问得传千载,只言取快一朝,亦既极词人之豪矣。
先生论诗,谓杜陵自有高妙,独立处今人徒尚其粗朴,岂为知杜陵者,可称笃论生平。
北面沈嘉则先生推其七言古诗海内独步。
故先生于此体步骤亦适相近。
当其意得处,山奔海立,斯亦一奇也。
余尝谓录古人诗,要当于彼法取其独擅者耳。
近家选长卿仅存一律,复非其所意得,使前人才气于何得伸。
竟陵录温李诗,欲全以我法掩彼风华,然温李亦何可掩也。
余既定屠先生集,合于虞山所选,读之始一快。
时谓李供奉而后,先生一人而已,正以其才略同也。
御选明诗姓名爵里
字长卿,又字纬真,鄞县人。万历丁丑进士,除知颍上县调青浦入历礼部郎中有由拳白榆采真南游诸集
维基
屠隆(1543年7月26日—1605年10月7日),原名儱,字长卿,一字纬真,号赤水,别号由拳山人、鸿苞居士、桃花客卿、溟涬子,浙江宁波府鄞县人,文学家、戏曲家,同进士出身。屠隆的家族世居鄞县桃花渡。其曾祖屠子良、祖父屠璞、父亲屠浚并不富裕,三代布衣。父亲依靠渔业以及商贾为生。屠隆为其父六子中最幼者。屠隆幼年时即受到张时彻、屠大山、范钦的赏识。万历元年(1573)屠隆创作了《冥海波恬赋》,受到刘翾赞赏。二十岁时,屠隆在开化开馆授徒谋生。万历四年(1576)中丙子科浙江乡试第九名举人,次年联捷丁丑科进士,任颍上、青浦知县。中进士当年,屠隆为瞿九思冤案鸣不平,作《为瞿睿夫讼冤书》,成功使瞿九思获释回乡。在颍上县时,屠隆修筑了颍上东门河堤,解决了颍上的水患问题。万历六年底,屠隆赴任青浦。当时的青浦属于割上海、华亭两县而成的新设建制,非常贫困。屠隆在任上尽力治理,离开青浦时,当地士民数百人尾随送别至太仓州。万历十年(1582),屠隆上京大计(考核绩效)。万历十一年(1583)改任礼部仪制司主事、郎中等官职。万历十二年十月,和西宁侯宋世恩“宴游甚欢”,被刑部主事俞显卿弹劾。屠俞二人双双罢官回乡。屠隆罢官一事,先是万历十二年夏,宋世恩来到京城,因爱好文艺,极力想要结交屠隆。屠隆见热情难却,便与宋世恩兄弟相称。九月,宋世恩与屠隆等人宴会,席间声称,既然他与屠隆是兄弟,也要让自己的妻子去屠隆家拜见老夫人和嫂夫人,表示两家为通家,交情甚好。而此时的刑部主事俞显卿是青浦乡绅,曾经试图巴结青浦知县屠隆,但屠隆却不理会他。俞显卿因此十分衔恨屠隆,身为刑部主事的他便将宋世恩的话添油加醋,往“淫秽”上引,暗示屠隆与宋世恩夫人有染。万历帝看了书奏后下令彻查,经查并无俞氏所说事情,俞显卿便因诬告罢官了。而屠隆也因“诗酒放浪”之过罢官。此事件中,背后操纵者为徐阶。屠隆在青浦任上由于没有接受徐阶的笼络,声称“黄发大老,某敢不事之,惟谨第为明天子守三尺法,以牧此中黔首,宁能废公义而媚私门,结纳之言,不敢闻命。”遭到徐阶忌恨。屠隆在京时,徐阶花费千金使人日夜侦查他的动向,以便落井下石。屠隆的仕途因此事件而告终。罢官后,屠隆应汪道昆之邀,前往新安(歙县)加入白榆社,又在杭州参与南屏诗社。屠隆与汤显祖情谊深厚,万历二十三年(1595),屠隆在春秋两季两次去遂昌拜访了时任遂昌知县的汤显祖。期间他们共同研讨了文艺创作,游山玩水。万历二十四年(1596),屠隆创作了《昙花记》《彩毫记》《修文记》传奇三部。万历三十三年(1605)屠隆卒,年六十三。

人物简介

维基
徐桂(1551年—1605年),字茂吴,直隶苏州府长洲县人,浙江杭州府馀杭县民籍。
生于明世宗嘉靖三十年(1551年)三月初四日。
有洁癖,精通茶道,能明辨茶之真假。
浙江乡试第二十名,万历五年(1577年)丁丑科会试第四十五名,登三甲第十六名进士。
任江西袁州府(今宜春)推官。
恃才自放,后丢官,隐居余杭。
冯梦祯、屠隆为同榜进士,经常扁舟往来。
万历三十三年(1605年)去世。

人物简介

补续高僧传·杂科篇
五日头陀者。
为僧仅五而亡。
事迹颇异。
南海比丘巢林文公。
为之记曰。
头陀姓徐氏。
讳性容。
某县人。
生而简默淳厚。
无他行能。
每有青山白云之想。
家贫无以自给。
总角依陆司空为童子。
见沙门辄致敬。
司空独异之。
人莫识者。
今年春几月。
染呕血病。
口气尝臭。
谢司空。
寄迹报本塔院。
从诸耆宿修净业。
即孱弱难支。
念佛不辍。
或谓病亟何自苦如此。
曰。
生死事大。
无尝迅速。
而病益沉绵。
一日愿礼僧伽求薙度。
被袈裟端坐。
五昼夜水浆不入口。
有弟侍左右。
问欲何食。
曰欲得果食。
弟以果进。
啖青梅四。
而谢其弟曰。
吾今日归矣。
尔善事二亲。
若古之某某者。
其妇惑于巫言曰。
归太早耶。
尚须三日。
曰。
去住繇我。
繇巫言乎。
妇人安有不祥之言哉。
一日缁素。
闻头陀状。
争先问道。
但曰戒杀专持佛号而已。
其口气所触。
有花草香。
言毕入龛。
结金刚印。
敷坐而化。
其母摩顶至足。
遍身皆冷独顶热。
两足底。
似水墨云霞色。
司空为众倡作礼。
一众皆拜。
闭龛至某所。
先是霪雨为灾。
是日。
雨甚俄而开霁。
将举火焚。
而龛门忽开。
头陀屹然如故。
从火𦦨若镕金而尽。
遂塔于小瀛洲。
是夜。
里中人素持齐者。
咸梦头陀示。
以戒杀念佛。
如生时语。
何其异欤。
距生于嘉靖戊午。
死于万历丁亥。
阅世三十年。
为僧仅五日。
冯司成梦祯赞曰。
金刚般若有云。
以今世人轻贱故。
先世罪业即为消灭。
而况圣贤。
出没于生死海中。
不可以迹计而情量。
五日非速。
万劫非长。
放刀献珠。
无转变相尔等众生。
其亟念佛戒杀。
勉遵五日头陀之教。
以相见于极乐之乡。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明湖广黄梅人,字睿夫,号慕川。
幼时从学于罗洪先,后从耿定向游,学益进。
万历元年举人。
县令张维翰诬九思倡乱,长流塞下。
子瞿甲、瞿罕上书讼冤,屠隆、冯梦祯亦屡白于执事,终以张居正援获释。
三十七年授翰林待诏,力辞不就。
卒年七十一。
九思学极奥博,而文章不雅驯。
有《万历武功录》等。
共 15 首 第 1 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