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余寅

相关人物:共 13 位
共 13 首 第 1 页 下一页

人物简介

甬上耆旧诗·卷二十四
字斗文,号绿庄,性疏散,不事修饰。
初为诸生,工诗,家在西村,去郡中十里,时入城辄馆双湖上,与诸词客唱酬。
壮岁游京师,再客白下,有两京集行世。
慕豫章山川,过吉水,游于邹南皋先生之门。
先生尝问曰:使周生为仲尼弟子,当自居何等?
绿庄谢不敢。
先生笑曰:试言之。
绿庄曰:某小人所学在樊须邹门。
俱羡其对。
晚年合删其诗六百首,名曰绿庄诗采。
闽人林茂之叙之,谓诗家色不古则近媚,骨不坚则近柔,徒事一时,不足千古。
惟绿庄诗可谓色古而骨坚。
初,绿庄谒邹先生,先生曰:四明故才,薮往?
屠长卿与余同门,谓余曰:尔他日头裹一蓝布,嚼数片冷肉,有何意趣?
余笑曰:然则爇博山炉,点虎丘茶,君谓与冷肉是合是异,相笑而别。
今周生风格潇洒,意从长卿游乎?
绿庄曰:不然,某于里中师余君房先生耳。
君房所著诗文,名农丈人集。
绿庄自谓生平苦学,仅得农丈人之半,因更号农半。

人物简介

甬上耆旧诗·卷二十九
字象可,世家三茅。
象可自田间起,年十七为诸生。
时栎社长嘉则先生,郡中名荐绅,余君房、屠长卿、沈箕仲诸公尚无恙,象可遍造其门,归益精治经史学,驰骋古今,习国家典故,旁及裨官、星纬二氏家言,无不蒐猎。
数试有司,不利,客于京师,当事欲论荐其才,竟谢归。
象可性廉介,自持初学,为诗不肯摹唐人音格,见当世所称前七子、后七子辄唾之。
喜在佳山水间,每所过酒家梵舍,常作诗题壁,不署姓名。
时周贞靖先生方为孝廉,偶过某寺中,见壁上句,一读惊喜起拜,因日诵其诗,初不知所作何人也。
后周先生中进士,出官岭外,闻象可名,因延与同往。
两人舟行,相论诗甚驩。
一日,象可出所携《借竹楼集》,周先生发卷,见有题某寺壁诗,即旧所诵句也,更大惊喜,重起拜。
由是两人恨相见晚,其论诗益驩。
凡所唱酬,有一语稍近世人,辄动色相告,务力去之,至于三濯髓方已。
周先生方刻象可诗粤中,谓我费民间数片木,传孙先生诗,亦不损廉会。
以事忤势家,解官,遂不果。
象可归,卒于家,年八十馀。
闻所著借竹楼集甚多不得见,唯得其清海吟二本,为周先生所点定。
余录其不甚拗僻者,得二十首。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明浙江归安人,字子静,号梦鹤,改梦坡。出身农家。十四岁为塾师,出所为诗歌以示人,吴兴诗人丘大祐、唐惟勤相顾叹服。为文数千言立就,文章议论,或有慨于心,辄抗声恸哭。卒年五十八。
甬上耆旧诗·卷十七
字维本,号缨泉。
少孤,依其族人在陈州者,遂以河南乡举中进士,授兴化府推官。
甫到官,目摄道旁有作睨视状者,即收讯之,果逸。
囚坐如律,一郡大惊。
摄仙游令,值濒海塘坏,漂庐舍,而岁方大祲,主者难之。
公请用范资政策,发粟廪饥民,计日使授役。
塘成,民赖以活百万计。
以与时忤平,迁工部主事,出知武昌府。
时徵殿木于楚。
故事,官募居贾及旅商资厚者充役,人皆皇骇。
公定议遣官市木,第召商集事者为计值,上下始帖然。
然运木久不下,当事惧后期得罪,计不知所出。
公知楚藩所积大木无算,乃多出金购之。
王利赀重,且畏公,不敢匿,木遂数足,较采运,费三而赢一。
当事俱叹服。
以异等迁按察副使,备兵紫荆关。
会有妖贼染大林者,乘旱蝗啸聚,与大盗安盈辈相掎角,依山为寨,搜牢无虚日。
公至,设方略,分其军为三。
矿卒善缘险,使先路。
麻阳兵甚锐,为中坚。
官兵持重居后。
且命俱勒兵以待。
公善风角,夜起仰视天,密令诸将乘月明并发,破其寨,尽斩贼首。
诸窜匿者俱使诣首自赎。
发廪粟,给馀党尽平。
当事议上共功,公谢曰:此俱饥民为乱者。
郡县不能抚定,又不早茀除,使至此。
若今以为功、恐渤海朝歌笑人,议遂止。
历迁贵州布政使。
以积忤时,遂投劾归里。
公持守廉介,罢官橐中无长物。
里居复十馀年,多盛德事。
余君房先生赠诗有曰:平生作事都无过,今日论贫总不如。
人以为实录焉。
公少精象数,老而不释。
所著有革象新书、万物数注较六壬天文图说诸书行世。
公所著一舫斋集,为吾家子年先生所定,故其诗绝工。
王季孺太史叙其后曰:先生烟水情深,风尘气少。
郊居以万竹成坞,家园以一舫名斋。
枕白石而漱清泉,植青桐而栏紫药。
桂楫泛月湖之上,篮舆跻雪窦之巅。
公家居风流,略见之矣。
明诗纪事·乙签·卷二十一
渊字子静,归安人。有《鸿墩集》。 史鉴《西村集》:子静长髯秀目,仪貌朴野,吴作湖语,见者未之奇。及其微酣发兴,以手拄颊,瞠目直视,且思且草,俄盈十数纸,人始叹服。 田按:子静嗜东坡诗,号梦坡,晚徒乌程水北,又号水北村农。史明古称其诗探隐摘微,抉搜拾琐,层蓄委积,无所不有。然后引而伸之,大放于辞,云蒸川涌,翕张敛散,激射旋转,殊形异态,层见叠出。观者心颤目慑,不能言其状。子静长篇拉杂,明古状之可谓酷肖,馀录其较清稳者。

人物简介

甬上耆旧诗·卷二十七
字孺谷,大司马东沙公长子,人称为张长公。
少负异才,省试三中乙榜,由明经授知邵武县,以不能事上官罢归。
长公少豪,每出游,宾客车骑过于司马公,自白下至西陵江南千馀里,无不知张长公名字者。
余君房先生尝为作赞示吴人曰:长公客吴中,左挟姝,右拥姝,前奏趋,后呼歈,若无吴门也者。
及其访要离吊,专诸顾瞻霸气。
太息阖庐云涌风驶。
潏荡具区。
差可观吾长公乎。
其豪可知矣。

人物简介

甬上耆旧诗·卷二十二
叟,字伟卿。
家在鄞东三桥里。
世学为农,能读书。
舍北有古松二株,可五百年物。
苍髯偃蹇,翠雨时滴。
叟父曰“双松居士”。
其人长者,齿高为乡社祭酒。
喜藏书。
与名士交。
日啸咏此二树下。
既生叟,甚异。
居士乃发所藏书使学之。
遍游诸名士。
遂尽读五经子史。
作有韵之文,辄得奇语。
及居士殁,后乃思壮游。
出门渡江,历黄河大陆,抵蓟门,瞻仰宫阙,与燕市酒人唱和,逾年而归。
叟在长安,见时盛传王李七子诗,转相拟议,辄叹曰:此系声也。
今举一世趋之,古意日亡矣。
既杜门著书,自期尽洗俗学,归于大雅。
前后撰著积数十万言。
家有先人遗田,衣食裁给,楼居凡五楹,临倚水竹,中列图书。
复于舍东剩地,植槿为圃,构一草亭,莳菊数百本。
每黄花初盛,辄篘白酒,思与客共佳日。
又不肯,作折柬招,但倚东扉竖一竿,如酒帘状,上书曰:酒熟花开,高怀者来。
一时所周旋,故人遂俱四集。
叟复云:是花夜色更佳。
乃遍㸐烛菊中,行吟坐酌,不间晨夕。
亭前木芍药,著花呼客,亦如菊时制。
苧袍芒屦,经时洁白,足迹罕入城市。
角巾敝,冬月无毡罽,裁蓝布一片裹敝巾,上横线一条为巾檐,竖线一条,直贯其前后,俨然古儒者服。
閒居无事,常焚香扫地而坐,所过从里中名流及高逸沙门,率尔相接,每极驩畅。
所语惟古人出处大节,评驳史籍误处。
喜传卉木药草艺植之法。
访古祠墓津梁存毁遗迹,纚纚言之不勌。
独留心土风利病,尝著国课论东钱湖赋,胪列郡国农田水利事甚详,见者重之。
既年踰九十,作七适一篇,自言历九百馀甲子,而神气不衰,好学如故,手定其诗文十馀卷,名曰《桑麻集》。
叟性笃孝友,尝率同族共起先世祠堂,岁时伏腊,身为子姓授经。
族人稍不率教,辄诣先祠为脩明家法。
与弟龙沙居士年德俱伯仲。
余君房先生为赋耆友堂诗,谢太仆刻其《桑麻集》行世。
应山人臬作李先生隐居逸事,三桥诗叟则余所追谥焉。
余喜读叟逸事,观其风味,宛然古隐居丈人也。
及读其集,五言古诗,风采华妙,力能高步古人。
七言歌行,亦不失建籍,要俱绝去陈言。
思以其所作,易一世靡靡之习,返诸先民。
年近百岁,此志尚不衰。
斯其人可谓邈然千载矣。
余生既晚,不及侍叟杖屦,独慕其高风可爱,为追谥之曰三桥诗叟,使与溪南、松圆风流彷佛。
然叟诗最为近古矣。

人物简介

甬上耆旧诗·卷二十二
先生,字伯翼。
父美益,官太仆卿。
先生少有异质,嗜书,尤喜读班、马二史,工于诗。
年十五六,为诸生。
沈嘉则先生一见奇之,欣然曰:今日建五丈旗,当以杨生居吾前,所谓猘儿难与争锋也。
因作戏赠杨伯翼诗,呼为德祖。
先生以是有重名。
为诗日益高,每传一篇,诸宿老无不叹服。
先生为人守古独行,执廉隅于当世。
少所许,每言是是非非,贤贤黜不肖,此古今儒者大权,断断不可枉。
尝以年家子谒王弇州司寇,弇州见其行卷,绝惊赏,先生默然竟别去。
退与人言:以吾诗求王先生一序有馀。
顾王先生博大心慈,客持片楮求誉,辄津津不休,即孺儒贾竖,人人谓王先生知已。
其知已多矣。
仆尚容厕其间耶。
又曰:王先生论历下忠笃有馀。
朗鉴不足。
历下持诡道。
所得者古人匡郭耳。
闻者莫不咋舌。
既以太学生北上作蓟门行。
一日名满京师。
客辐辏至。
不胜款对。
病百馀日,即谢归。
居里中,布袍芒屩,翛然逸尘。
性爱佳山水,不极幽险不止。
尝夜半过送骨岩,雾黑林深,风飒飒竖毛骨,怡然也。
于城南小筑曰翛园,日啸咏其中。
与友人书云:家有遗业一区,柽枫白栗,隐映若碧城,风涛生几席间,菱菰荷芰、蹲鸱薯预之属,至死不饥。
伏腊之暇,想足老矣。
其高致若此。
文章高妙,诗于五言律更为长城。
少善法书,萧疏似晋人,沙门亦多从受业。
其高弟曰传慧云林和尚,最能诗,诸所从交游,尽名士第一流。
及先生早死,哭之最恸。
遗集二种传于世。
先生论文,自谓守古尺度满不敢溢,卑者必有当于先民。
盖先民彀率备至,不入其彀即手发百函口尽万卷,亦于斯道无当。
又曰:古今诗文,自有真黄口执笔,字剽句窃,百缀成篇,遂抗手高引,前无古人,此不以溺自照耳。
又曰:今海内一二大老为声诗,未尝不轰轰盛,顾暗中摸之,知其今人诗也。
使读之不谓为今人,而无一蹈乎古人,斯善之善矣。
譬如学书然,方其精心毕力,必尽肖古人乃已及其成也,必尽不肖乃成家。
凡先生所论俱绝精,故备录于此。
里中余君房尝曰:国家诗如伯翼有几人?
屠长卿亦曰:今世灵心伟手,吾伯翼是也。
吴门刘子威曰:明卿诸君附王、李而起,蛮夷,大长老耳。
若伯翼,打天下手也。
余谓三君子于论伯翼,斯可谓知言矣。

人物简介

甬上耆旧诗·卷二十一
先生后字士峐,号石雪。
大父中丞公玉,父石盂山人坦。
先生少负异才,嗜学,能读大父父书,治古文家言,工诗,兼善书法。
先生既三世擅为文章,复从学嘉则先生之门,得其指授,由是名日益重,虽里中宿老,无不翕然称长文者。
尝一客京师,游于太学,未几即弃归。
所居曰大雷山房,岚栖云构,人望之若三壶仙宅。
先生至中年,即尽谢客,坐卧一山楼著书,虽妻子绝不得见垂二十年。
少工书,楼上遍置静楮笔,于左偏开一穴,下置容五石大缸,使人楗其外。
每一诗成,既书纸,熟视良久,辄手取捼之,投穴中。
积岁时,缸满,家人发户出纸,好事者候得,每争取之,稍传布人间,余家亦得四五纸。
先生自序言:吾每草书成,悬置壁间,卧观之,真若神龙蜿蜒,健鹘翥𦐠欲出,斯实一奇也。
先生所居,当四明径口。
初,嘉则游四明,从大雷入,先宿汪氏山房,搜讨故事。
先生与同行,每至一奇处,辄相酬唱有诗,嘉则记其首,合为四明游籍一卷。
一时词人竞相传写。
屠长卿、余君房诸先生俱为作序。
余谓自谢遗尘栖神此山,高风轶世,然徒假皮、陆口中,遥相拟似,未得其真。
宋以后诗人过相刻画,复失自然,未有善写云窗,大阐岚瀑,若两先生文章之丽者也。
先生他著作甚多,俱未行世。
自先生殁后数十年,大雷山房亦燬,遗文散失。
余仅从故选家觅得遗诗一卷,四明游籍一卷,因为论定,以存百一。
每诵先子年先生入大雷山访汪长文隐居二百言,为忾慕久之。

人物简介

甬上耆旧诗·卷三十
字龙友,余君房先生外孙也。
有《纪游集》。

人物简介

甬上耆旧诗·卷三十
字颖叔。
初,余君房、沈肩吾、箕仲、长孺诸公,有甬上七子之目,颖叔其一也。
颖叔精于史学,尝上取羲皇迄于元,论断其事,尽为有韵之文,名曰诗史。
闻其卷帙甚多,吾友陈子逊所藏仅首卷,为录二篇于此,亦足徵其史学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531—1615 【介绍】: 明浙江鄞县人,字肩吾,号龙江。隆庆二年进士。在史馆不肯依附张居正,志节耿介,闻于中朝。万历二十二年,由南京礼部尚书入为东阁大学士,预机务。后首辅赵志皋卒,遂为首辅。于立太子、谏矿税使等,均洽舆情。后对楚宗(武昌宗室抢劫楚王府)、妖书、京察三事,所持态度颇违清议。又与同僚沈鲤不和,欲挤之使去。三十四年,竟与鲤同罢。凡辅政十三年,当国四年,累加至建极殿大学士。卒谥文恭。擅词章,有《敬亭草》、《吴越游稿》等。
甬上耆旧诗·卷十八
公字肩吾,别号蛟门。
隆庆戊辰进士,选翰林庶吉士,授编修,历官掌詹事府、礼部尚书,遂入直东阁,累加少师、左柱国、吏部尚书、中极殿大学士。
凡入相十有二年,为首相八年,年七十,赐老归里,家居复九年卒。
赠太傅,谥文恭。
公建储功,诸相业俱载国史,不具详。
臧氏曰:戊辰史馆大拜者七人,以词章擅名者,东阿、鄞县为最。
东阿之学殖,优于鄞县,鄞县之才笔,秀于东阿。
余尝读公全集,为溯其所本。
盖公少与余君房同研席,族父嘉则先生名最重,公严事之,称为句章公。
尝曰:吾学文于君房,学诗于句章。
公门中指授同学,切劘俱深得其传,而公诗更为独绝。
盖公才实过于君房,故不烦句模字索,劳其意匠,而苍然作古,遂直掩农丈人。
设以公之才,解其诘曲,导之苏畅,如良马下峻坂而缓辔中衢,一何乐也。
惜夫其仅于农丈人也。
若嘉则之诗,浑涵博丽,吐纳古今,公才既与相当,而更能出奇于其间。
嘉则如大山长河,而公益以崩崖飞瀑;嘉则如茂林脩竹,而公益以奇松异草。
故其所造,几出于蓝。
至公一生学问及历年相业,读其诗,辄放怫见之。
每当老气横厉,顾盼自奇,斯诚魁然一世之豪也。
前辈谓如幽燕老将,气味沈雄,足冠词家之首,此可与论诗矣。
维基
沈一贯(1537年—1615年),字肩吾、又字不疑、子唯,号蛟门、大圆居士,浙江鄞县(今属浙江宁波市海曙区)栎社沈家人。明朝万历年间内阁首辅,也是学者、诗人、史学家、外交家。隆庆二年登进士第,改庶吉士,授检讨,历充纂修官,南京礼部尚书,东阁大学士,太子少保,户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吏部尚书。身后赠太傅,谥文恭。沈一贯是明朝首位对天主教持开明提携态度的首辅,开创了晚明中西文化交流的蜜月期。
共 13 首 第 1 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