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简介
许文岐(?—1643年),字我西,浙江仁和县人。晚明政治人物。许文岐出身簪缨世家,自幼聪颖,年轻时就曾与伯父前往东林书院参加会讲。于崇祯七年(1634年)中式进士,授南京兵部武库司主事,九年升南京兵部职方司郎中。当时民变蜂起,江北混乱,许文岐辅佐尚书范景文整治军备,深得景文倚重。崇祯十年迁黄州府知府。当其时黄州遭遇寇乱,户口凋残,人多逃匿,范景文原打算以「南都根本地」为由挽留许文岐,但许文岐回答说「事不避险,臣职也!」,说罢便慷慨登舟赴职。就任后,他捐出了自己的俸给制作火器,严守斥堠,招募丁壮,又招抚城中父老,百姓都因而感泣。不久后,贼人来犯,许文岐派人提前侦探军情,伏兵以待,射杀敌前锋一只虎,夺其大纛而还。又与群人联络各乡堡,使得「贼闻不敢近」。崇祯十三年(1640年),因受到时任大学士杨嗣昌赏识,经推荐升任为湖广下江防道副使,驻蕲州。许守孤城两年,屡次退敌。当其时谍报日急,大家都渐觉不可能再守城了,适奉朝廷晋升许文岐为督粮参政,客人都劝谏他离开,但许回答说「吾为天子守孤城三载矣,分当死封疆,虽危急,奈何弃之?」,坚持城守未赴任,而只让其妻领著他的儿子和母亲回乡。不久,荆王府将校郝承忠串通张献忠,次年大兵来攻,文岐亲率甲士守城,齐发铳炮,歼敌甚众。将近夜半,大雪盈尺,敌人攻破西门入城,文岐展开巷战,最终被执。张献忠闻其名声,不杀,将其拘于后营。一同关押者有举人奚鼎铉等数十人。文岐见张献忠老营大都为被掠良民,密谋策反老营,约定四月起事,以柳圈为信。计划泄露,张献忠查到柳圈,将文岐处斩。文岐将死,对人说:「吾所以不死者,志灭贼耳。今事不成,天也。」,北向拜辞朝廷,又南向拜父母,含笑而死。其事经史可法、何腾蛟上书,朝廷终追赠许文岐为太仆寺卿,并给祭葬予谥。
人物简介
文士昂(1585年—1648年),字抑之,号台仙,湖广长沙府攸县人。天启元年辛酉科举人,二年(1622年)联捷壬戌科进士。刑部观政,三年授四川华阳县知县,四年本省同考,崇祯元年(1628年)考选,三年授工科给事中,养病。四年复除原职,巡视工程,五年管理皇城四门,又巡视厂库,六年巡视太仓,八年升四川按察司副使,十二年升参政、分守上川东道,十三年考察,降云南右参议、临沅道。弘光时授云南按察使,旋转左布政使。南京失陷后,又去江西吉安联络万元吉、杨廷麟、湖广何腾蛟、堵胤锡等人抗清,顺治三年(1646年)湖南失守,携全家隐迹凉江。顺治五年被清朝攸县知县于颖然逮捕,解送长沙,又押送武昌,八月二十七日在武昌就义。
人物简介
詹时雨(?—1645年),字霖臣,饶州府鄱阳县东隅乡人,明朝、南明政治人物。詹时雨写作古博沉蔚,得抚州的陈际泰、艾南英重视,万历四十六年(1618年)中举人,崇祯七年(1634年)成进士,获授中书舍人;崇祯帝询问兵饷事宜,他能精准回答,获授监察御史巡按福建,却因严肃正直、忤逆权贵迁任苏松督粮参议,再贬谪为贵州督学佥事。他在当地处事公允,多所取士,得升任河南参政,到弘光年擢为贵州按察使,与都师何腾蛟合作,隆武元年(1645年)八月积劳成疾去世,身边只有少量行李。
人物简介
张毓泰(1585年—1662年),号履素,山东济南府邹平县军籍。明朝官员。万历三十七年(1609年)己酉科山东乡试举人,天启二年(1622年)壬戌科进士。初官邢台县知县。事无巨细,皆躬亲之。父就养官署,闵其过劳,对曰:士行运甓,且日习劳。儿乃当惜分阴者,敢泄泄乎?断豫让桥日泉水利之争,人以执法明允,刻石颂之。以外艰归,起补汾阳县知县。崇祯元年戊辰谷价方平,毓泰预占年不稔,听论民储谷菜为御灾计。亡何,天大旱,斋戒取水,贺将军泉,步行二十里乞祷,至夜大雨盈尺,邻境若介休、平遥、文水田仍龟坼如故,同官何腾蛟戏谓造化有私,亦心折于汾令矣。明年荐饥,立八厂煮糜粥食饿人,设法周诸生之急,择立社师四十三人,使教幼童六百。天将寒,立冬生院,具暖洞煤炉,令男女异宿,晚给秫粥,晨饮以椒姜汤。饥后疫起,乃设阳春局于书院前,及东郭达原,饮剂药日日施散,以活病者。又因岁凶宜恤民,刊吕叔简刑戒普劝,同官都御史耿如杞下教曰:饥民一入汾境,便游华胥,顾安得为全活者一一致谢乎!后以神京戒严,土贼大起,上官使来守城,毓泰以为惊众,力争罢其事。唯简阅战守具待之,贼至即帅民兵与战,贼皆逃。五年壬申入觐,改永年县知县,首剪王谦、刘三谦两巨蠹,捐赀修学宫及漳川书院,以临洺关为邑之门户,峻具台垣,增河外品字坑,暇日浚城河,教民种菱藕,蕃水利。八年内擢武选司主事,十年出为宁武关兵备道。适虎镇贾庄兵溃,回即略惩弃甲者。吊国殇,恤孤儿,监军内珰牛某颐指气使,诸道司独毓秦盛气不为下,旋移大梁,再移通州监军。十三年以内艰归,辛巳邹平大饥,煮粥协官赈济,收哺弃儿,俟长大归其父母,童子愿学者则推广父乡贤公(张奇策)义塾旧法,延师训之。崇祯甲申革命,犹家居。明年乙酉以人材徵授山西按察使,又明年升江西右布政使,顺治三年丙戌岁也。江西有南昌、赣州两府归附,在是年十月部议豁其本年以前额税,布政左使忿其向化独迟,欲抗章尽征之,毓素力争乃免,任满注上考,已而罢归。康熙二年卒,年七十有八,祀山西名宦祠,汾阳东郭及永安镇所立两生祠尚存,皆有碑。毓泰裔孙以选贡再令山西时,手录其文以归焉。墓在城西十里接官亭南。
人物简介
【生卒】:?—1647 【介绍】: 明湖广武陵人。举人。仕唐王为兵部主事,后依何腾蛟于长沙,改监军御史。永历元年,官至兵部尚书,从永历帝至武冈。清兵破城,被执死。
人物简介
维基【生卒】:?—1648 【介绍】: 明山东武定州人。崇祯十三年进士。初为武昌推官。南明隆武时,以何腾蛟荐,累官至右佥都御史,巡抚偏沅。清兵逼沅州,不敌出降。逾年诛死。
傅上瑞(?—1648年),字禧徵,山东济南府武定州(今山东省惠民县)人,明朝末年政治人物。崇祯十二年(1639年)己卯科山东乡试举人,十三年(1640年)庚辰科进士。户部观政,授黄州府推官,调武昌府推官,署知府。张献忠渡江,监军江北。武昌陷落,傅上瑞经何腾蛟推荐,任湖广佥事,升湖广参议,晋太仆寺卿。何腾蛟在长沙集结僚属,傅上瑞请求设立十三镇。后以都察院右佥都御史巡抚偏沅,招标将胡跃、吴胜、陈绍尧五千馀兵守卫平江、浏阳。傅上瑞家人自山东前来,讲述山东当地缙绅降清得官之事,傅上瑞心动,于是放弃平江,以入卫为名,到沅州驻扎,尽撤浏阳、醴陵防禦,仍累加兵部尚书。顺治四年(1647年)八月,清兵至,傅上瑞举军投降,清兵藉机在沅州屠城,偏桥、镇远亦陷落。五年(1648年)闰三月,金声桓反清,清人恐怕傅上瑞为内应,与刘承胤同在武昌斩首。
人物简介
【介绍】: 明扬州府宝应人,字君徵,一字圣任。师从刘宗周、黄道周。与倪元璐、马世奇等切磋学问。天启二年进士,授中书舍人。曾任御史,巡按浙江。后掌河南道事,以严正为群小所惮。《有读书札记》、《醉陶集》。维基
乔可聘(1589年—1675年),字君徵,号圣任,直隶扬州府宝应县人,明朝、南明政治人物。行二,庚子年八月十五日生。天启元年,乔可聘中式辛酉科乡试二十七名,治易经。天启二年(1622年)联登壬戌科进士,吏部观政,授中书舍人。崇祯年间上疏弹劾吕黄钟、张捷;改任河南道御史,巡按浙江。队伍走到金华时遇上水涨,船只无法通过,也找不到纤夫,兰溪知县盛王赞持笏在雨中大声说:「村民正在耕作,县令请求亲自协助。」他立刻乘肩舆冒雨离去,之后在朝廷推荐盛王赞,其时人们都称赞他们的行为。不久,乔可聘因为部下贪污被贬为应天府知事,后升大理寺副。安宗继位,乔可聘官复原职,管河南道事,疏请取消厂卫、停止宴会,未获理会。御史黄耳鼎外任官职时,弹劾刘宗周,牵连大量大臣,乔可聘指出刘宗周在朝廷态度严肃,为社稷做事,但黄耳鼎讨厌外转,因此诬陷善类,抒发私欲,并非人臣;同时请求让自己出任黄耳鼎的转官,事情最后终止。黄澍亲自弹劾马士英,马士英恨之入骨,而黄澍巡按湖广的名声不好;刘侨为迎合马士英而指控黄澍,奏章送到司法。刘宗周怨恨刘侨,打算救黄澍,可是乔可聘说:「刘侨是在迎合马士英,不过黄澍贪污有證据,请传何腾蛟查奏。」人们都说他的言论得体。当初刘宗周弹劾叛从大顺或清朝的二十三人,到李沾代行职权时打算推翻,乔可聘监持不可,在御史台和章正宸侃侃而谈,小人都忌惮他们。左良玉率军东下,马士英撤走所有江北兵力防禦,当时清兵日渐逼近,乔可聘和成友谦共同上疏请求留下江北兵力,固守淮安及扬州,控制颍州、寿州,命刘良佐还镇。马士英于弘光帝面前指二人大骂,举朝都为之气慑。南京失陷,回乡终老。
人物简介
吴应恂(?—17世纪),字九迪,号旭海,直隶常州府宜兴县人,明朝、南明政治人物。天启元年(1621年),吴应恂中式辛酉科应天乡试第三名举人,为《书经》经魁。崇祯十年(1637年)登丁丑科进士,获授福建同安知县,平息民变,捉拿并斩杀其首林建宇、周家桧。调长沙,在当地釐清户籍,制定粮役,减免刑罚,数句话就能判决案件;又兼摄湘潭,官兵缺粮时运来一千石粮食接济,等到军队溃败,他跟随何腾蛟收复城池。北京沦陷,吴应恂礼遇左良玉兵马,安然调度恬如方国安四万人部队;不久署长沙知府,改任武昌监军,入朝出任户部四川司主事,历官员外郎、郎中,后事不详。
人物简介
【生卒】:1590—1652 【介绍】: 明末清初辽阳人,后隶镶蓝旗汉军。后金(清)天聪五年由诸生授工部启心郎。顺治初官湖广、四川总督,与明何腾蛟、李锦等军对峙,连战多胜。
人物简介
何文瑞(?—1651年),字宪卿,贵州黎平府黎平县人,南明政治人物。何文瑞是何腾蛟的儿子,在隆武二年(1645年)于湖广中举人,获授中书舍人,再赐进士、庶吉士。永历帝继位,他转任简讨、侍读,父亲逝世后袭封定兴侯,之后以兵部右侍郎、佥都御史监督胡一青军队。永历五年(1651年),永历帝前往南宁,何文瑞在昆崙关驻兵,拒守清朝士兵,数后月因瘴病逝世。
粤公网安备44010402003275粤ICP备17077571号关于本站联系我们客服:+86 136 0901 3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