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简介
【介绍】: 明河间府东光人,字廷陈,一作时陈,号龙湾。弘治三年进士。授吏部考功司主事。嘉靖初,为吏部尚书。时议建世室以祀世宗生父,纪执不可,议遂寝。又奏言人材当惜,帝不纳。以老病归。卒年七十余。维基
廖纪(1455年—1532年),字时陈,又字廷陈,号龙湾,直隶河间府东光县(今河北省东光县)人,官至吏部尚书。庚子科(1480年)顺天府乡试第七十五名举人。弘治三年(1490年)中式庚戌科二甲第八十九名进士。都察院观政,授吏部考功司主事,历迁考功司、文选司郎中。正德四年(1509年),任太仆寺少卿。次年改太常寺少卿。正德五年,任四夷馆卿。正德七年(1512年),任太常寺卿。正德九年,任工部右侍郎、提督易州山厂,期间拒绝授受贿赂。正德十二年,升任吏部右侍郎。正德十四年,任吏部左侍郎。明世宗即位后,拜为南京吏部尚书。嘉靖元年(1522年),改南京兵部尚书,参赞机务。此后被弹劾罢免。嘉靖三年,大礼议方定,吏部尚书杨旦赴召,途中弹劾张璁、桂萼,张璁、桂萼一党的陈洸遂弹劾杨旦而举荐廖纪,明世宗遂罢免杨旦,以廖纪取代。廖纪则上疏推辞道:“臣已经七十岁,精力不如乔宇,聪明不如杨旦。”当时世宗正厌恶此两人,遂没有批准。光禄署丞何渊请建世室,祀兴献帝,下廷议,廖纪持不可。此后三边总督杨一清召还内阁,张璁等欲起用王琼,廖纪则举荐彭泽、王守仁,世宗没有批准。此后则以邓璋、王宪名上,竟用王宪。嘉靖五年正月,御史张衮、喻茂坚、朱寔昌以世庙礼成,请宽恕大礼议中得罪的诸臣,张璁、桂萼亦以为请,奏章俱下吏部。廖纪等人列上四十七人,但世宗却没有批准。御史魏有本以劾郭勋而救马永被谪官,给事中沈汉等论救。廖纪从容对答,并举荐马永和杨锐,得到世宗批准。廖纪此后因老辞职,得到批准。历加太子太保、进少保,赐敕乘传。卒赠少傅,谥僖靖。
人物简介
【介绍】: 明福建建安人,字晋叔,号偲庵。杨荣曾孙。弘治三年进士。历官太常卿,正德间忤刘瑾,谪知温州。有政绩。瑾诛,累擢至户部侍郎,南京吏部尚书。以反对张璁、桂萼骤进用,为给事中陈洸所劾。勒令致仕。维基
杨旦(1460年—1530年),字晋叔,福建建安县(今属福建建瓯市)人。内阁首辅杨荣曾孙。弘治庚戌进士。累官至南京吏部尚书。福建乡试第四十六名。弘治三年(1490年)庚戌科二甲第一名进士,由吏部主事、郎中历太仆寺、太常寺少卿。因得罪权阉刘瑾,左迁至浙江温州府知府,因治理有佳,升任浙江提学副使。正德五年(1510年),刘瑾伏诛,调应天府府尹。累升至南京礼部右侍郎,改户部侍郎,监督京师等地的粮仓,并出使甘肃处理兵饷事务。回朝后,晋升为都察院右都御史,总督两广军务,讨伐平定番禺、清远、河源等地瑶民叛乱。嘉靖年间,迁南京吏部尚书。当时恰逢吏部尚书乔宇被罢免,皇帝命杨旦代任,未抵达,其就被给事中陈洸弹劾,被勒令致仕,卒于家。
人物简介
【生卒】:1461—1527 【介绍】: 明福建莆田人,字寿卿,号松厓。弘治三年进士。赴两广督逋赋,还授刑部主事,擢广东佥事、浙江布政使。佞臣钱宁乱法纪,公卿台谏皆不敢言,良永独谓当斩。嘉靖时任右副都御史。有《方简肃文集》。维基
方良永(1461年—1527年),字寿卿,号松崖,福建兴化府莆田县人,民籍。福建乡试第四十六名举人,弘治三年(1490年)庚戌科进士。负责督逋两广,为广东右布政使刘大夏所器重,随后归还授刑部广东司主事,升刑部员外郎,改广东佥事。跟随刘大夏平定琼州民变。正德初年,方良永因反对刘瑾而被借海南杀人事而被贬。再起为湖广副使,再升广西按察使。检举揭发巡按御史朱志荣罪。迁山东右布政使,调任浙江左布政使。曾上疏阻挡钱宁以制钞二万而纳贿敛财,因担心祸及其身,年其母年老,而上三疏乞休离去。明世宗即位,朝廷内外交相举荐。拜为右副都御史,抚治郧阳。因母老上疏乞终养。都御史姚镆请求破格褒宠。尚书乔宇、孙交亦称其家无赢赀,应以侍郎潘礼、御史陈茂烈以前惯例,赐以廪米。世宗下诏每月给三石。久之,母卒,世宗下诏赐祭葬。服除,以故官担任应天巡抚,他尚在家中即赐敕。路经衢州事得病,上疏乞致仕,未报遽归而卒。死后有南京刑部尚书之命。讣闻上报,世宗赐恤如制,谥简肃。
人物简介
【介绍】: 明江西万安人,字咸栗。弘治九年进士。知辉县,迁监察御史。正德初,忤刘瑾罢归。瑾诛,起河南佥事,历刑部左、右侍郎。嘉靖六年,坐李福达狱削籍,卒于家。隆庆初,赠刑部尚书,谥端毅。博通载籍,于天文、地理、军谋、师律、仪章、法制皆详究其本末。有《执斋集》。御选明诗姓名爵里
字咸栗,万安人。弘治丙辰进士,除知辉县擢御史历南左佥都御史董江防嘉靖初留掌都察院终刑部左侍郎赠尚书谥端敏有执斋集明诗纪事·丁签·卷七
维基玉字咸栗,万安人。弘治丙辰进士,除知辉县。入为御史,以劾刘瑾系狱,削籍放归。瑾诛,起河南佥事,历福建副使,擢大理少卿,进右佥都御史,提督江防,改抚治郧阳,寻再督江防,改理院事。以平宸濠功,进右副都御史,擢刑部侍郎,议大礼忤旨,坐李福达狱削籍。隆庆初赠刑部尚书。谥端毅。有《执斋集》二十卷。(《静志层诗话》:侍郎诗娟秀绝尘,比于乔庄简似过之。田按:执斋立朝以风节著,诗特蕴藉。)
刘玉(1463年—?),字咸栗,号执斋,江西万安县(今江西省万安县)人,天文学家。弘治丙辰进士,累官刑部侍郎。大礼议后贬官,卒于家。隆庆初追谥端毅。江西乡试第六十二名,弘治九年(1496年)丙辰科会试第二十五名,三甲一百四十名进士,授河南辉县知县。升监察御史。正德初,与刘瑾为敌,被逮捕入狱。刘瑾伏诛,刘玉复官,正德六年(1511年),任河南按察使司佥事。正德九年,迁任福建副使。正德十二年,任大理寺左少卿。正德十四年(1519年),任南京都察院左佥都御史。正德十五年(1520年),累擢南京右佥都御史,提督江防。朱宸濠谋反进攻安庆,刘玉帅部队援助。明世宗即位,十六年五月改任都察院左佥都御史协理院事,十一月追论江西平朱宸濠功,升任右副都御史。嘉靖三年(1524年)正月,升任刑部右侍郎,升左侍郎。大礼议时,参与左顺门哭谏。嘉靖六年(1527年)九月,因李福达事连坐被革职闲住,卒于家中。隆庆初年,赠刑部尚书,谥端毅。
人物简介
【介绍】: 明江西弋阳人,字抑之。弘治六年进士。授编修。正德中,与修《孝宗实录》。不附刘瑾、焦芳,调为南京工部员外郎。嘉靖元年,为吏部侍郎,上疏争大礼,乞休归。学宗洛闽,与王守仁交好而不同其说,学者称石潭先生。维基
汪俊(1468年),字抑之,号石潭,江西等处承宣布政使司广信府弋阳县(今江西省弋阳县)人,弘治癸丑进士,官至礼部尚书。汪伟之兄。汪俊之父汪凤曾为贵州参政。弘治二年(1489年)己酉科江西乡试第一名举人,六年(1493年),汪俊会试第一(会元),廷试二甲四十二名进士,授庶吉士,进翰林院编修。正德年间,参与修撰孝宗实录,因不依附刘瑾、焦芳等人,被调任南京工部员外郎。刘瑾事败后,召还恢复原职,升任翰林院侍读学士,升礼部右侍郎。嘉靖元年(1522年)转吏部左侍郎。当时朝廷讨论兴献王尊号,其与尚书乔宇、毛澄等人力争反对。毛澄借病辞去,代替者罗钦顺不赴任,于是命汪俊任礼部尚书。当时献王已加帝号,礼部主事桂萼再次请求称皇考。嘉靖三年,汪俊率领廷臣七十三人上疏反对,奏摺被扣内廷不发,却特召请桂萼、张璁、席书等支持献王皇考的官员从南京回京师。汪俊再三劝阻,终不得世宗同意,于是被罢免离去。《明伦大典》书成后,被落职,卒于家中。隆庆年间,赠少保,谥文庄。
人物简介
明诗纪事·丙签·卷八【生卒】:1465—1517 【介绍】: 明山西和顺人,字应韶,号虎谷。成化二十年进士。授礼部主事。劾太监李广,下狱,降知州。后升陕西提学佥事,历副使、按察使,召为国子祭酒,以右佥都御史巡抚宣府。与王琼、乔宇同科中进士,号称河东三凤。
维基云凤字应韶,和顺人。成化甲辰进士,授礼部主事。历员外、郎中,以劾太监李广诬下狱,谪陕州知州。迁陕西提学副使,历山东按察使,召为国子祭酒,以佥都御史巡抚宣府。有《博趣斋稿》。(《国史唯疑》:刘瑾末年欲收罗人望,蔡清、王云凤俱以致仕起两京祭酒。蔡末闻命卒。王辄请瑾临太学,如鱼朝恩故事,复请校刻瑾近行法例,永俾遵守。云凤甫释褐,知礼蔡清为师,中缘忤李广谪,生平可观,不意末路披猖至此。晋人犹以侣乔宇、王琼并称「三凤」,不知何说。田按:河东三凤,白岩品学政续称最,晋溪、虎谷俱以交纳嬖幸为玷。虎谷文采较晋溪差优。如「洮水南分羌部落,铁城西控汉山川」,「天连瀚海云常惨,风起龙沙客自愁」,「草侵战血秦王垒,尘没雕梁窦氏宫」,「老僧相见坐无语,一院野花山寺秋」,皆可诵也。)
王云凤(1465年—1518年),字应诏,号虎谷,山西辽州和顺县人。南京户部尚书王佐之子。成化十九年(1483年)癸卯科山西乡试举人,二十年(1484年)联捷甲辰科二甲第七十四名进士。二十三年(1487年)除礼部主客司主事,弘治四年(1491年)升祠祭司员外郎,九年(1496年)升祠祭司郎中,因弹劾太监李广与寿宁侯,被下锦衣卫诏狱。弘治十一年(1498年)三月,贬河南陕州知州,十二年冬入觐京师,升陕西按察司佥事、奉敕提督学校,十四年升副使,奉敕整饬洮河岷州兵备,十七年七月考绩,都御史杨用宁及御史季春交荐,乃复改提学副使。正德二年(1507年)正月,升山东按察使,八月丁母忧归。服阕,以吏部尚书张䌽举荐,依附刘瑾门下。正德四年(1509年)十一月起复为国子监祭酒,曾去拜会刘瑾,刘瑾诧异其胡子茂密,叱曰:何物祭酒,一嘴猪毛耶。王云凤惶恐跪谢。后来上章请求以刘瑾所行法例,刻板永著为令,又欲请刘瑾前去太学视察,如唐朝鱼朝恩故事,被士论所鄙视。刘瑾倒台后,王云凤被科道官员弹劾,正德五年(1510年)九月请求致仕,不被允许,改任南京通政司右通政,十月因弹劾而致仕,回籍养病。七年八月经御史杨邦珍、通政使丁凤、都御史石玠等举荐,起升都察院右佥都御史、巡抚宣府,赴任两月后父亲去世而归。十年二月服阕,八月除职如故,清理浙江、福建盐法,十一年正月再次以养病辞职。正德十三年(1518年)七月卒。
人物简介
【生卒】:1469—1538 【介绍】: 明南京人,先世本浙江鄞县人,以被征入太医院居南京,字宗鲁,后改鲁南,号石亭。陈钢子。正德十二年进士。授编修,进侍讲。以不附张璁出为江西参议,历山东参政,又为张璁所中,改行太仆卿致仕。少好东坡,中岁乃宗盛唐,为文出入《史》、《汉》,工画及隶篆,亦能作曲。与顾璘、王韦称金陵三绝,又益以朱应登称四家,并有“弘治十才子”之誉。著作甚富,有《金陵古今图考》、《畜德录》、《金陵世纪》等。甬上耆旧诗·卷十
御选明诗姓名爵里字鲁南。先世徵入太医院,遂居南京。先生体短疏眉目,风神朗秀,五岁能属对,八岁能摹古人画,十岁能诗,十二岁作孔墨解、赤宝山赋,传诵人口,名晔然起。时野亭刘公、白岩乔公、柴墟储公俱海内硕望,相继来官留都,并引先生为忘年交。及中进士,改庶吉士,年已四十有八,为夙名士矣。授编修,进侍讲。所撰进讲章,善寓讽谏,上心识其名。以见忤永嘉,出为江西参议,多惠政。迁山东参政,值岁灾后,先生身行部,发官帑市牛给民垦艺,且宽其租。岁既熟,又为捐除种马薪木运部诸猺,民得苏息。入贺,遇永嘉长安道,上劳之曰:先生久外行召矣。先生曰:齐民困甚,能行吾疏,殊胜吾受德也。永嘉意拂然。遂改为山西行太仆卿。力请老归里。先生性笃孝友。事二亲死生情文备极,人所难及。素廉于财,营弟妹婚嫁,贷以备礼。闻乡闾有缓急,匍匐救之,惟恐后至。甬上人客留都。先生尽与款接,情若比邻,不稍分疏近。晚年筑遂初斋于家园,杜门撰述,绝意世事。所著诗文拘虚集、总修金陵志、南畿总志、山东通志、自撰翰林志、金陵世纪、蓄德录、诲似录、花岩志、游名山录、晤言诗谈诸书。
字鲁南,鄞县人,徙上元。正德丁丑进士,改庶吉士授编脩进侍讲出为江西参议历山东参政转行太仆卿有遂初斋拘虚馆二集明诗纪事·丁签·卷五
沂字鲁南,先世鄞人,徙上元。正德丁丑进士,改庶吉士,授编修。迁侍讲,出为江西参议,迁山东参政,改山西行太仆卿。有《遂初斋》、《拘墟馆》二集。 (《国雅》:陈鲁南才与顾华玉、王钦佩并称,如「鸟声林叶暗,山影石溪寒」,「悬灯动星月,转梵起鱼龙」,「漏转云车急,花深月殿开」,「鹊观月华还映雪,龙池水色巳含春」,恍乎临蓬山而俯瞰阆洲,深远郁然。 《金陵琐事》:陈鲁南书法苏眉山,评者谓不减于吴匏庵。篆隶亦隹。六七岁便搦笔模仿古人画,后入翰林,与文徵仲讲论,其画更进。凡宦游所历览名山大川,皆图成卷轴,最得马河中、夏禹玉之妙。 (《列朝诗集》:鲁南论诗专以唐人为宗,谓少陵七言声洪气正,格高意美,非小家妆饰,但才大不拘,后学茫昧,特拾其粗耳。于时大江南北,文士称朱、顾、陈、王四家。朱、顾皆羽翼北地,共立坛墠,而鲁南能另出手眼,讼言一时学杜之敝,钦佩亦与之同调。江左风流至今未坠,则二君盖有力焉。 田按:鲁南论诗针砭北地之失,可谓谈言微中。但其所作去北地乃不可以道里计。枚斋援鲁南以攻北地,譬如挟邾、莒小国以抗斋、楚,多见其不知量也。)维基
陈沂(1469年—1538年),初字宗鲁,后改字鲁南,号石亭居士、小坡,南京太医院医籍浙江鄞县人,明朝文人、政治人物。正德丁丑进士,官至太仆寺卿、工诗文书画。陈沂少有文名,其名言为「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善书画,与顾璘、王韦并称“金陵三俊”。又与顾璘、王韦、朱应登并称“江东四大家”。弘治十四年(1501年)辛酉科应天府乡试第四十八名举人,正德十二年(1517年)中式丁丑科会试二百三十八名,廷试二甲五十七名进士。选翰林院庶吉士,历升编修,与修《武宗实录》,嘉靖二年礼部聘会试同考官,三年充经筵讲官,四年持节册封楚王。嘉靖六年(1527年)十一月出为浙江参议,复除江西,九年四月移山东左参政。因不依附张孚敬、桂萼,改山西行太仆寺卿致仕。归里后,在南京筑遂初斋,闭门著述。曾应南京提学御史闻人诠聘请纂编《南畿志》。
人物简介
郑文炳(1478年—?年),字絅之,山东济宁卫军籍湖广黄冈县人。治《易经》,由国子生中式弘治十一年(1598年)山东乡试第二十五名举人,年三十一岁中式正德三年(1508年)戊辰科会试第五十五名,第二甲第五十六名进士。初授南京户部山西清吏司主事,监后湖图籍,宦官对他颇为忌惮。不久改清理两浙逋赋,豪族闻风输纳。又管理扬州关税,改兵部主事,监督龙江造船厂。升郎中,受尚书乔宇器重,管理御马监。出知宁国府,仅两月以父母丧事归乡,不久去世。著有《云山集》行世。
人物简介
【生卒】:1480—1538 【介绍】: 明江西南城人,字于中。正德三年进士。授刑部主事,调吏部,进考功员外郎,以谏南巡,被杖除名。嘉靖初复职。以争“大礼”,阻张璁等超擢,遭忌恨。迁南京太常少卿。被仇者所讦,谪戍辽东。有《东洲初稿》、《中庸衍义》、《铨司存稿》。明诗纪事·戊签·卷十
良胜字子中,南城人。正德戊辰进土,授刑部主事。改吏部,迁员外郎,谏南巡,予杖夺职。嘉靖初起故官,进郎中,迁南太常少卿,未赴,转给中,谪茶陵知州,以在郎中时议劄,黜为民。再下狱论杖,谪戍辽东三万卫。隆庆初,赠太常卿。有《东洲稿》二十卷。 (《四库总目》:良胜两以直谏谪,风节凛然。其诗文无意求工,而皆岳岳有直气。)维基
夏良胜(1480年—1538年),字于中,号东洲,江西建昌府南城县人。同进士出身。官至太常寺少卿。夏良胜年少即得督学副使蔡清赏识,称“子异日必为良臣,当无有胜子者”。正德二年(1507年)举江西乡试第一名。正德三年(1508年)联捷戊辰科会试六十一名,三甲四十四名进士,授刑部主事,再调吏部,进考功员外郎。正德十四年(1519年)三月,明武宗南巡之争中,夏良胜与礼部主事万潮、太常寺博士陈九川等联名上疏:武宗读毕大怒,夏良胜被罚跪于宫门五日,施杖五十,被除名。夏良胜家乡后,以教书为业。明世宗即位后,恢复官职。尚书乔宇认为其有贤才,奏请其为文选郎中,公正廉洁的官员均多所提拔。大礼议中,屡次偕同众官极力抗争。席书、张璁、桂萼、方献夫等人因皇帝直接下旨越级晋升,其又坚持不许可。随后被转任南京太常寺少卿,没有赴任。随后给事中陈洸上疏,附和张璁议论,斥责夏良胜与尚书乔宇结尾朋党,任意排挤他人,被贬为茶陵州知州。《明伦大典》编成后,被黜为民。后因诬陷再次入狱,判杖刑,戍边辽东三万卫。五年后死于卫所。明穆宗即位后,追赠太常寺卿。
人物简介
【生卒】:1480—1533 【介绍】: 明山西榆次人,字子惇,号涂水。正德三年进士。除南京大理评事,累迁应天府丞。武宗南巡驻南京,江彬等佞臣恃宠为虐,敲诈官府、人民钱财,天叙力抗之,民得不大困。嘉靖初擢刑部右侍郎,改兵部。御选明诗姓名爵里
字子惇,榆次人。正德戊辰进士,累官都察院右佥都御史,巡抚宣府郧阳、甘肃,入为刑部右侍郎,改兵部。有《涂水集》。维基
寇天叙(1480年—1533年),作寇天叙、寇天叙,字子惇,号涂水,山西榆次县(今山西省榆次市)人,军籍。治《诗经》,行一,由国子生中式弘治十四年(1501年)山西乡试第二十三名举人,年二十九岁中式正德三年(1508年)戊辰科会试第二百六十四名,第三甲第四十五名进士。授南京大理寺评事,进大理寺寺副,出为宁波府知府。十四年(1519年)八月升至应天府府丞。明武宗南巡抵达南京时,从官卫士十馀万,日费金万计,近幸官员纷纷索赔。当时应天府府尹齐宗在途中忧虑而亡,寇天叙总摄其事,每日穿青衣皂帽坐堂上。期间遏制江彬等专权,并与兵部尚书乔宇选拳勇者与掠夺民财的禁军抵抗。嘉靖三年(1524年)五月,以都察院右佥都御史巡抚宣府。未赴任,九月复除提督抚治郧阳等处。两个月后调任甘肃巡抚,抵御蒙古入侵并逮捕其首领脱脱木儿。五年(1526年)十月晋升右副都御史、巡抚陕西,抵御蒙古入侵固原。九年(1530年)正月官至刑部右侍郎,本年丁忧。十二年服阕,五月起补兵部右侍郎,十一月病卒,卒后家贫不能葬。
粤公网安备44010402003275粤ICP备17077571号关于本站联系我们客服:+86 136 0901 3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