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
综合
诗话
词话
古籍检索
类书集成
查询
诗词
典故词汇
对仗词汇
词谱
曲谱
诗词地图
登录
韵典
平水韵
词林正韵
中原音韵
中华通韵
校注
律诗校验
词格校验
曲格校验
对联校验
自动笺注
课堂
律绝创作
填词入门
公开课
学习指南
其它
简繁转换
诗社
诗词书店
人物:
丛兰
相关人物:
共 5 位
。
共 7 首
题红黄二菊送刘司训赴南阳
其一
明 ·
符锡
七言绝句
秋天天苑牵秋思,伊水
丰山
听讲开。
白酒频倾白日暮,黄花遥忆黄金台。
丛都宪
椿萱挽诗二首
其一
明 ·
符锡
东山有灵木,上孕三凤雏。
蔽芾长翛羽,志岂于丘隅。
一雏上天飞,出入承明庐。
霜飙灵木摧,愁凤将安如。
木摧不复秀,凤愁不可祛。
声华照穹石,千秋齐鲁墟
(公为给谏日闻讣)
。
丛都宪
椿萱挽诗二首
其二
明 ·
符锡
丛公
抱经略,宿著边城威。
商声何迫促,千里来庭闱。
庭木早既彫,庭萱今复委。
空堂寂回首,鼎养馀甘肥。
林乌恨罔极,血洒沾裳衣。
孝思允惟则,肃纪公将归
(公在巡抚大同日闻讣)
。
大司宪洪公神道碑铭
明 ·
李廷龟
四言诗
壬子年间。群凶内讧。谋酿大祸。慕堂洪公以都宪。力求外出。为松都留后。至癸丑狱起。一时侪流。多被逮系。相继流窜。而公独免。及仍投绂归松楸。再不入都门。逾年遂卒。公之处危邦。可谓能见几矣。公之病亟。余方废逐西湖。驰往省之。则公执手而叹曰。世道至此。子之摈却宜矣。却恨吾死之不早也。相对一涕而诀。居三日而公之讣至。公其得正终矣。既葬之三年。公之诸孤。以状属余曰。先君子雅重子。谓其言足以传世行后。先大父幽墟之石。子实铭之。今愿得一言以为不朽图。幸子之终惠也。噫。公之诀语。琅然在耳。而余尚不死。忍又铭公。按状。公初讳麟祥。字君瑞。后改履祥。字元礼。慕堂其号也。洪系出安东之
丰山
县。丽朝。讳之庆。状元及第。官至直学。是其鼻祖。生讳侃。都佥议舍人。所著诗多载东文选。生讳侑。密直使。生讳演。宝文阁大提学。生讳龟。右郎将。于公为五代祖。始居高阳。高祖讳俶。左军司正。曾祖讳继宗。司圃别提。祖讳禹甸。副司勇赠左承旨。考讳脩。副司直赠左赞成。实部将世敬之子承旨公无子子焉。娶闻庆白氏习读官承秀之女。以嘉靖己酉。生公于高峰下。庄重寡言笑。动止自矩。甫龁。已通经史。成童之年。屡魁庠塾。然其志不在科臼。闻杏村闵公纯开讲训后进。遂负笈往从之。研穷义理。独契妙悟。诸生莫敢望焉。杏村亦自以为不及。癸酉。中司马。名声益彰彻。泮中为倾。时斋中用新旧榜。公抗言曰。明伦之地。岂可无长幼之序。遂定年齿坐。戊寅。魁大庭对策。赐直赴殿试。己卯。又㩴壮元。宣庙谓筵臣曰。今观壮元之策。甚得庭对之体。非近日科举之文。卢相守慎从而赞之。尹公斗寿亦曰。臣知其为人。操行佳士。不独文也。自是上意向重。朝望蔼蔚。自礼户郎。转正言。登筵论事剀切。斥宫闱近习。无所回避。充贺至官朝京。一切裁以法。行中肃然。还拜弘文修撰、知制教。辛巳。丁赞成公忧。上命加恩赙。异数也。服阕。拜修撰、兵曹佐郎。俄荐天曹为佐郎。选词臣赐暇湖堂。选儒臣校正经书。公皆与焉。上命三公择堂下文官中有学行才望者。各举所知。郑相惟吉。首以公荐。拜校理。一日筵中。郑贼汝立。极诋粟(一作栗)谷。公进曰。汝立常师事而遂背之。闻其辞说悖慢。此辈当深恶而痛绝之。宣庙然公之言。其后下教曰。汝立可谓邢恕。自持平再为吏曹正郎。逾年超升司宪府执义。自是为应教、执义、太仆正者再。为司谏者三。为舍人者五。郑逆之变。为问事郎。俄出为海西安抚御史。辛卯春。遂自直提学。升拜承旨。故事。有堂上书堂。世称文衡养望。盖旷世重选也。公及三人与焉。命大臣择可合宰辅之人被荐者六人。公其一也。御笔特拜吏曹参议。壬辰夏。以礼曹参议。扈驾西行。移拜副提学。到松都。面陈嬖竖干政之罪。请斩以谢国人。宣庙变色。谕以实无是事。至有国可亡不可枉杀无辜之教。而公日日伏閤争之不已。人皆为公危之。到平壤。陈疏乞寻母。谕各道监司沿路护送。公触冒危险。遂得将母。赴成川分朝。拜兵曹参议。癸巳。两宫会定州。拜大司谏。甲午。以圣节使朝京还。再为左承旨。特升嘉善。拜庆尚道观察使。时贼居海上。兵机交急。公至则抚摩疮痍。广开屯田。设义胜军。操鍊得宜。治绩上闻。秩满仍任。丙申。出按畿节。及瓜。又仍一年。递拜刑曹参判。兼副总管。移拜副提学。兼备局有司堂上。天朝布政梁祖龄择傧臣。宣庙特命公往。玉堂请留。而重其任不许。及还。增秩嘉义。己亥。拜右尹。转左尹。曾在玉堂。为养陈疏。至是。拜春川府使。律己惠民。兴学敦伦。未期月化大兴。时洪汝谆恣贪虐。公恶之。屡形于色辞。其党具义刚为御史。承望构捏。民如失父母。立清德善政碑。叙拜大司成。世号师儒得人。辛丑。兼左副宾客。移拜户曹参判、大司宪。时岭儒文景虎受郑仁弘嗾。疏斥牛溪。以为网打士类之计。奇自献同声和附。公力为辨解。遂递职。旋出为安东府使。比秩满弃归。叙拜户曹参判。兼同知春秋馆事。移拜大司成。丁未。又为养出牧清州。光海初政。以公先朝经幄旧臣。以大司谏召。移拜大司宪、副提学。时铨长缺。首相李元翼从人望荐三人。光海三却之。竟点用戚宰。公议哗然。任兖与朴汝梁。引立贤无方之语以解之。公在玉堂上劄。斥任、朴。又论赵挺不传御札之罪。群小侧目。己酉。辞递。拜礼曹参判。夏。拜大司宪。时光海久废经筵。群情皆菀。适有大臣引对。公亦入侍极言之。光海嘉纳。顾谓相臣曰。朝著不靖。大臣须知此意。勿用浮薄喜事之人。李相恒福曰。此实当今痼疾。虽贤者当之。亦难猝变。公曰。调和镇静。责在大臣。使大臣能尽其职。君上之责也。近来朝家用人。大臣不得预知。此为巨弊耳。言甚严正。士论韪之。诏祭天使熊化出来。礼官欲讳宗号。密启请造假主。公劾礼官曰。皇上遣使致祭。此何事也。乃敢设假主以享乎。议遂寝。议者叹服。辞递。拜大司成。秋。又拜大司宪。十月。丁大夫人忧。辛亥。服阕。即拜副提学。壬子春。拜大司谏、大司成。兼同知春秋馆事。公见时事日非。无意荣宦。虽公议不舍。历践三司。而乍拜乍递。一力丐外。九月。出为开城留守。辞朝日。光海引见。公极言朝廷朋党之祸。光海曰。去河北贼易。去朋党难。不其然乎。公正色曰。此乃昏朝亡国之言也。人君先立本原之地。以卞邪正。则党祸自去矣。乃以大学诚正之功。洪范建极之说。明白陈戒。李相德馨出语人曰。宰相须用儒臣。洪某筵中之论。我辈不能及矣。时贼臣已秉权植私党。公决去就。故有是言。既至任。屡上辞章。不获递。曾有小筑。在松楸相望之地。瓜满直归。临水构一轩。日与乡邻宗戚。觞咏以自适。人或以朝廷是非官长得失言者。辄挥手止之。癸丑以后。时事罔极。公达夜不寐。或涕下沾襟曰。吾愿早死。不见此景象也。乙卯四月。寝疾舆还城西外旧宅。却药不饮曰。死生有命。服此何益。临没。意气安閒。与亲友诀曰。得全而归。何恨。九月十九日。卒于正寝。春秋六十七。葬高阳高峰下辛坐乙向原。公资品粹美。孝友天至。修子职。一遵圣训。每日鸡鸣盥栉。上堂问衣燠寒。躬进盘膳。退而读书。赞成公晚罹风疾。不离床席。至诚药饵。见医必拜。言泪俱下。衣不解带者十馀年。终底复常。康健考终。人以为诚孝之感。执丧。泣血三年。不脱衰绖。毁几灭性。家业寒寠。弟妹弱不振。公侍病之暇。躬率二弟。劝课学业。或挞以警慢。咸得成立。逮父母在世。获科第。观与荣焉。及其分产业也。取稍优者尽与之。爱诸侄如己出。嫁娶皆自为之费。抚孤寡常育于家。遇亲戚无间亲疏。丧制悉遵家礼。宿斋必浴。虽有疾未尝废。性朴素。痛绝奢华。常谓子弟曰。家世衰替。至吾身荣遇若此。惟祖先积德之致。汝等择交游慎言语。切勿以好议论植私党。为取名媒进之路也。端坐一室。沈潜古训。收敛心神。终日不见惰容。公退之馀。绝不与人往来。客至逢场。时或欢饮。醉即微笑而已。平生无疾言遽色。虽当祸患苍皇之际。事务纷扰之时。辞气雍容。处置明审。谦卑自牧。不与人较。而至于是非公私之判。片言傅古义。毅然不可夺。自布衣至宰列。其处身接人。初持一心。未尝变易。恒务韬晦。不喜人知。故家庭至行。虽邻里罕有知者。槩公学有师友之传。常存心上工夫。动静语默。必求诸理。居官施设。立朝言论。咸有渊源。不负所学。常叹曰。少好学问。庶几深造。中年仕宦。用功不专。至老无成。此学者所当戒也云。遭遇宣庙。屡蒙恩奖。至有讲官第一人之称。连魁大庭。早选湖堂。文声藉甚。望实俱隆。而终不以词翰自任。人以此尤多之。以子𩆸原从一等及孙柱元贵。累赠至领议政。夫人金氏。安东望族。丽朝侍中方庆之后。祖讳春。茂朱县监。考讳顾言。娶长兴府使柳忠贞女。生夫人于嘉靖甲寅。柔嘉淑哲。自幼才识过人。女红妇职。不学而能。父母常曰。兴吾门者。必此女。及归公门。承事以礼。公家素贫。亲操砧炊。手具脂瀡。未尝以窭色见。自始家至老且贵。命服在躬。诸孙满室。而执妇道如一日。抚宗戚御僮使。咸有法式。闺门肃如。朝典用能。享受成福。母有多子。世称贤夫人。公之没。哀毁踰制。才经练期而卒。附葬公茔。凡生六男三女。长霶。嘉善大司谏。次雴。文科佥知。次𫕱。文科掌令。次霙。礼曹参判。次𩅿。荫补水站判官。次𩆸。进士开城都事。女适参奉李敬裕。次适持平赵公淑。次适礼曹正郎许启。霶生一男三女。男柱一。新登文科。女适判官尹坦。次察访尹𣞒。次韩宗绪。雴无子。取霙子柱后为后。𫕱生一女。适许穧。霙生五男四女。长柱元。尚贞明公主。封永安尉。次柱勋。女适李后耇。次适进士李时术。次适李恒镇。馀幼。𩅿生一男一女。女适朴宗岳。男柱夏。生员。𩆸生四男二女。男长柱建。馀幼。李敬裕生一男一女。男梦翼。女适生员白尚宾。赵公淑生一男二女。男世馨。女适李惟馨。次适权䃋。许启生二男五女。女适李櫋。馀幼。尹坦生五男一女。女适李庆徽。韩宗绪生一男一女。柱一、世馨、李惟馨。皆生二男。柱元生三男一女。许穧生三男。李梦翼生一男。震发、朴宗岳、李俊耇、李时术。皆生一男一女。李櫋生一男。权䃋生一男。震发生二男幼。内外诸孙。七十馀人。噫。士之当荣路负盛名者。虽遘际显融。或不免与毁誉错。若公则立朝四十年。恒负一时重望。人皆以公辅期之。虽士论乖张。而不敢窥公涯际。危机屡发而不敢加公文罔。晚又谢事闲居。自操进退之权。艰贞履顺。不受人绳束。独全名节。翩然长逝。虽使公位跻台鼎。寿享期颐。终不以彼易此。是槩公平生之志。观于临诀之语。可知也已。子若孙。咸能守家训。四子二婿。联登大科。金貂交映。英髦衮衮。天之所以施于公者。其在是欤。铭曰。
宣庙作人,群材蔚起。
孰待而兴,独鸣多士。
惟公庭对,天语褒嘉。
相臣曰都,奚独文华。
德行政事,无所不如。
乃盛讲筵,圣襟为虚。
乃宠天官,贤路拭目。
置之台阁,朝纲以肃。
试之岳牧,迎刃无全。
凡诸简选,公必居先。
岂公必能,宣庙知公。
公无他技,率履自躬。
守正苍黄,抗论嬖倖。
见几昏朝,免蹈机阱。
晚岁丘园,诗书自适。
槩公平生,皆学之力。
保哲完名,生安没宁。
所不尽者,遗以一经。
我视其家,簪笏满床。
益知公德,愈久弥彰。
赠吏曹判书洪公墓志铭
明 ·
李廷龟
四言诗
忠武卫副司直赠吏曹判书洪公者。安东府之
丰山
县人。讳脩。永叔字也。丽朝有讳之庆。状元及第。官至国学直学。是其鼻祖。生讳侃。都佥议舍人。以文章名于世。凡所著诗文。多载选集。至今人传诵之。生讳侑。赐紫金鱼袋密直使。生讳演。宝文阁大提学。是生右领郎将。讳龟。实公高祖。曾祖俶。右军司正。祖继宗。司圃署别提赠通礼院左通礼。考禹甸。忠武卫副司勇赠承政院左承旨。妣赠淑夫人长水李氏。生员寿林之女。生考讳世敬。部将。实承旨公之再从弟。娶庆州裴氏。生公于正德丁丑。承旨公无子。子公为继。公少学书不成去。业武又不肯竟。选调禁卫。再守边堡。能举职事。考满。咸有去后思。性温良谨厚。与物无竞。口未尝言人过。即人有善。欣欣然若己有之。以故人无贤不肖。咸爱之。乡里称为长者。尝直禁中。同舍郎窃公衣。公知其人。而终身不形色辞。承旨公惑于嬖妾。谗搆日间。变将不测。公则恭为子职。婉容愉色。欢其心乃已。土田臧获。悉听其掩有而不与辨曰。贫穷有命。吾岂必得此而求富乎。由是家贫屡空。而处之裕如。睦姻亲无间疏昵。奉祭祀必尽诚敬。常以误入武途为恨。训诸子刻苦学问。谆谆以先正格言。不懈程督。故三子皆以文学显科第。长公尤以经术词华。为世名卿。推恩三代。判书通礼承旨。皆其赠也。贞夫人闻庆白氏。高丽判典农寺事敦之后。曾祖讳尚洁。通礼院奉礼。祖继曾。考承秀。并医书习读官。妣龙仁李氏。夫人生于嘉靖戊子。承舅姑以礼。奉君子以敬。以顺训子女得母道。理家有法。终公之世。酒食脂瀡之备。咸适公意。处约而常若丰。勤于女工不少懈。及老且贵。诸子累奉专城之养。而绩纴之具未尝去手。盖其天性然也。三子二女皆其出。长曰履祥。文科状元。历华要秩嘉义。官拜司宪府大司宪。次曰鸾祥。己卯生员。累举不中。荫补刑曹佐郎。次曰凤祥。文科典籍。壬辰之乱。为都元帅从事官。兵溃。没于阵。女长适元宗楷。次适李戊男。大司宪娶安东金顾言女。生六男三女。男长霶。文科弘文校理。次雴。生员献陵参奉。次𫕱、次霙。皆生员。次霤、次霁幼。女长适参奉李敬裕。次适生员赵公淑。次适许启。佐郎前娶南氏。无后。后娶具礼渊女。生二男。长霆、次宝皆进士。典籍娶权应时女。生三女。长适李弘宪。次郑时赫。次李有养。皆士人。元宗楷生五男二女。长长吉进士。次亨吉、次贞吉。女长适崔宗直。馀幼。李戊男生二男二女。长昱。女长适郑硕老。馀幼。霶生一男三女。𫕱生一男一女。霙生一男二女。霤生一女。皆幼。李敬裕生一男一女。男曰梦翼。女幼。赵公淑生一男二女。霆生一男三女。宝、弘宪、李有养各生一男一女。郑时赫生一男二女。崔宗直生一女。郑硕老生三男。李昱生二男一女。皆幼。内外诸孙。共六十人。公卒于万历辛巳六月初八日。其年九月。葬高阳治西高峰山麓辛坐乙向原。公卒之二十九年。夫人卒。实己酉十月初七日。其年十二月。祔窆公茔。葬得日。都宪公累然衰绖。授状若书。乞文于廷龟。廷龟忝与诸公从游盖旧。又拙女入其门为妇。故有通家之义。常见夫人年逾八十尚康宁。每时节上寿。廷龟必与其席。夫人白。发坐北堂。都宪公亦白发横金带。戏于前诸子诸孙列坐成行。歌舞迭献。廷龟升堂奉觞。啧啧叹者屡矣。森然在眼中。尚忍为此文哉。顾义有不敢辞者。乃跪而读状。序而铭之。铭曰。
远惟直学,状元大科,肇启其嘉。
繄子若孙,揭德振华,文章世家。
后乃蹇连,窒而未通,爰及于公。
混于抱关,启庆自躬,积之何丰。
德配幽贞,笃生俊英,玉润兰荣。
乃魁多士,克绍家声,邦国之桢。
孰云不显,既蕃又昌,善庆洋洋。
眷彼高峰,长发其祥,百世之光。
丰山
站。遇荣川申使君宗兄
(洬)
,安奇申察访宗丈
(滢)
仍成族会。为赋长律一首
(癸未)
明末清初 ·
申濡
七言律诗
清门冠冕属吾曹,二丈声华并世豪。
太仆迁官仍马政,星郎出宰试牛刀。
天边行役谁相念,岭外团圆不易遭。
况读保闲芳寺赋,那堪击节挹风骚
⑴
。
⑴ 荣川袖赠保闲斋集一秩。栖芳寺赋。即奉使日本时所作也。
次郑在弘吾谷诗
清 ·
韩运圣
七言律诗
客有难于吾谷主人曰。公之以谷而吾之者。无已惑乎。夫溪山林壑。天下之公物也。栖息焉游览焉。古而今多少人。虽落了康乐之屐■。费尽摩诘之画纸。不过就无尽之造物。娱逆旅之耳目。曷闻有私据以为吾有。又岂可得而私哉。矧嗜好之一偏。而名言之际。至有理势之不假顾。未可谓得夫情性之正也。主人曰。嘻吾有说矣。吾尝溺心于词章纂组之窠。舍身于功令声利之涂。役物奔骛。不知有吾者。自纫童而白纷如矣。行迷乃复。归栖此谷。而谷有田。宜吾之稼。谷有水。宜吾之濯。谷之宽。可资吾舒啸偃仰。谷之深。可使吾韬晦姓名。于以结吾庐读吾书。庶守吾本分身心以毕馀生。寔吾之志也。肆因谷之名。用识夫吾之知有吾。非敢以公物而私之。客曰。其然乎哉。几吾之错认公。于是乎和其诗序其语。
不须深处觅灵区,田野翻成象外游。
十载忙槐浑谢绝,
半山丛
桂独淹留。
园蔬已办青毡计,村酿堪消白发愁。
秋夜试凭明月问,高人多在海东头。
粤公网安备44010402003275
粤ICP备17077571号
关于本站
联系我们
客服:+86 136 0901 3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