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于嘉

相关人物:共 7 位
共 7 首

人物简介

清州搜玉
马政,(1450-)字公敏,青县马庄子人。
明景泰元年生,成化二十一年(1485)举人,二十三年(1487)进士,弘治元年(1488)授翰林院检讨教官,三年(1490)升兴府左长史,后历任岷王、楚王府长史。
以峭直忤权贵致仕归乡。
曾修《青县志》,博学能文,善为诗,著有《清台集》,其诗录于嘉靖《河间府志》。
维基
马政,字公敏,直隶河间府青县人,民籍。顺天府乡试第四十二名举人。成化二十三年(1487年)中式丁未科三甲第三名进士。

人物简介

甬上耆旧诗·卷十四
字仁甫,号北川。
少孤,性颖异绝人。
初作文章,学苏氏,年十七岁,为三吴人师。
中正德辛未进士,授庶吉士,再迁国子司业,日会六馆生说经,阐所未有,六馆生无不喜得师者。
嘉靖改元,上方向用文学,公在经筵,日讲进学。
士尝讲毕,劝上省无益之费,停得巳之役,以惠生民。
次日,上令辅臣问旨,公一一具上,大见开纳,迁太常寺卿,掌国子祭酒,卒于官。
所著北川集。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明苏州吴县人,字延赏,号夷门。
生活于嘉靖和万历间,工画山水,受法于文徵明,有元人风格。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701—1782 【介绍】: 清僧。
直隶新河人,俗姓赵,字达天。
年十九出家。
雍正、乾隆间于嘉兴寺居讲法授徒,戒传十四期,说法三十余会,成就甚众。
旋出任拈花寺等寺庙住持。
清廷开清字(满文)译馆翻《大藏》诸经,通理率众僧日于馆所讲解佛教经义,封阐教禅师。
有《法华指掌疏》、《楞严指掌疏》、《圆觉新义疏》、《金刚新眼》等。
新续高僧传·义解篇第二之八
释通理,字达天,姓赵氏,新河人也。父士公,母白氏。生性端慧,不随俗嚣,方在龀龄,便解超善。投妙音铎师薙染,依显如珍,始肄经论。年二十,礼潭柘山岫云寺德彰受具,研精律部,津津以讲习为念。因负笈都门,初听《弥陀》于善应,微有开省。复依衍法听《楞严》,别见会心。雍正三年甲辰,不二老人于京北香岩寺讲《法华》,理参之,每于难解释处,辄有新悟,老人屡印可焉。退而隐居妙峰山下石草精舍,有志注释《法华》诸经,尝于《方便品》初双叹二智之文,顿发疑情,至视听罔觉,食不知味,十馀日不能措一词,凝然深究,苦无所得。偶读经至如是相处,忽然了解,自是遍阅诸经,泮若冰释矣。已而复至岫云,参洞翁律主,探四分止作之宗,研五篇轻重之谊,水乳交融,乃受南山之传。又入京师,参永祥有祖,深得秘要,遂发明十宗五教之旨,不遗馀力,为清代中兴贤首一人。后为万善教授二载,辞居遗光,老屋败椽,讲诵不辍。移主嘉兴、善应、香界、拈花诸山,讲经三十馀会。每逢举拂,万指环绕。弘戒十四期,造就新学不可胜计。理尝阅清凉《大疏》,识台山为菩萨住处,遂发心往礼,止万缘庵,讲《报恩经》,为台山供养。一日至北台,霁日光风,倏忽白云叆叇,山谷中有光芒,若一道银汉,但天色向晚,罔识归途,因默祝曰:“菩萨示我。”遂拜而起,俄顷之间,已及庵门。欢喜而入,谓众曰:“菩萨送我来。”因作礼赞偈曰:“菩萨慈悲,不可思议。六十馀里,顷刻而至。”乾隆癸酉,奉命管理僧录司印务,圆明园佛楼行走,并赐紫衣。庚子秋,高宗七旬万寿,西藏班禅厄尔德尼来京祝嘏,理与其会,诵赞之馀,畅论佛法大义奥旨,莫不推勘深致。班禅称善,因赠理以香帛、曼答诸物。未几,复荷圣恩,敕封为“阐教禅师”。敕曰:“通理三乘说妙,布花雨于诸天;四谛观空,现鬘云于初地。悬法门之宝炬,必通定慧之关;结愿海之真香,已 入声闻之座。宜申渥典,用奖清修。尔通理不昧前因,克参正觉。皇畿毓秀,绍尊宿之薪传;禁籞承恩,受都纲之印录。侍佛楼而合掌,曾依丹地之班;直经馆以斋心,旋荷紫衣之赐。自溯真如于临济,月镜澄源;近皈胜果于须弥,风幡契旨。深嘉梵行,特予褒封。兹以尔为阐教禅师,锡之敕印。尔其勉阐宗风,勤宣法教。驻祥轮于腊度,耆龄符老寿之名;示慈筏于春浮,净业注维摩之字。永曼国庆,益懋僧祇。”(释通理)弟子心兴,字隆法,继席香界,操履端严,宅心妙要。著有《山居撰要》、《五经会要》、《八识规矩摘要》,都三卷,名曰《翠微三要》。通理于雍正癸丑之春,奉旨入圆明园,校对《宗镜录》及教乘诸书。精心研雔,时契圣览。及宪庙宾天,始还旧所。更寻前绪,穷年匑匑,老不遑宁。所著有《楞严指掌疏》十一卷、《法华指掌疏》十卷、《心经合释》一卷、《金刚新眼》二卷、《盂兰摘要》一卷、《圆觉新义疏》四卷、《普门品别行疏》一卷、《五教仪增注》五卷行世。乾隆壬寅六月十三日,谓弟子曰:“予八十馀年,未离佛法,且道即今是有佛法?是无佛法?”众未之应,理视之微笑而逝,春秋八十有二。

人物简介

维基
吴孝铭(?
年—183?年),字伯新,江苏阳湖县(今常州市)人。
吴孝铭于嘉庆十四(1809年)中式己巳恩科二甲进士。
选庶吉士,散馆授工部主事。
充任军机章京。
累迁工部郎中。
历官鸿胪寺少卿、江西学政、光禄寺少卿、通政司参议、顺天府丞等职,仍留直军机处。
道光十四年(1834年),擢太仆寺卿,出督福建学政,迁太常寺卿,再迁宗人府丞。
因母丧丁忧归里,哀毁致病,服阙回京后不久即因病辞职,卒于家中。
清史稿》有传。

人物简介

全台诗
庄伯容(1864~1932),号逸翁、逸村、景陵。
清嘉义南门内(今嘉义市)人,祖籍漳州。
父祖皆隐于市。
幼年读书即崭露头角,罗山、玉峰两书院并许以文学第一。
光绪七年(1881)举秀才。
光绪十七年(1891)台湾武毅军聘为文案主务,光绪二十年(1894)授军功五品职衔保举。
乙未(1895)割台,潜学中医。
明治卅三年(1900)被举为嘉义办务署参事,次年十一月更改嘉义厅参事。
明治卅五年(1902)八月授佩绅章。
庄氏襟度清旷,犹似大雅君子;平日寄情于琴书,名闻遐迩。
当政者时遣驾以问文字,父老亦来谈社稷与民生,曾捐资救荒平粜。
明治卅九年(1906)三月十七日台湾大地震,震央位于民雄、梅山,伤亡千馀人,嘉义建物也几尽毁损。
庄氏号召民众参与救援并重建市容,其所撰碑文「丙午(1906)烈震纪念碑」,乃全台首座地震纪念碑,立于嘉义公园。
庄氏不仅医术精湛,也是「罗山吟社」之中坚社员,兼擅赵孟頫体之行书,允称罗山风雅之宗。
〖参考鹰取田一郎《台湾列绅传》,台北:台湾总督府,1916年4月;施志汶撰写,嘉义市文化局「走读台湾」计画诠释资料;高雄市立美术馆典藏其所作对联一幅:「好游山水人应寿,多读诗书命亦佳。
」〗目前诗作仅见于《采诗集》、《寿星集》、《台湾日日新报》等,多属酬唱祝颂之作。
林卧云 朝代:清末至现当代

人物简介

全台诗
林卧云(1881~1965),名玉书,以字行,号六一山人,生于嘉义县水上乡三界埔。
明治廿九年(1896),接受为期五个月的日语教育,翌年三月毕业于嘉四义国语传习所,随即进入台湾总督府义医院担任通译。
明治三十二年(1899)秋季,适逢台湾总督医学校派人至义医院劝募学生,前往就读。
明治三十八年三月毕业,奉职台湾总督府义医院,为嘉义市第一位台籍西医,专攻内科及小儿科。
明治四十四年(1911)与白玉簪、周抡魁、赖雨若、赖惠川等六十馀人合组罗山吟社。
大正六年(1917)玉峰吟社成立,与罗山吟社诸社友一同加入。
鸥社成立,受聘顾问,后加入为社员,与陈文石协助陈潮渠主持社务。
昭和二年(1927)十二月,加入郑作型、罗峻明创立之「国黉同艺会」,与同好共研诗文书画。
五年(1930)年复与苏孝德、张李德和、吴文龙、赖尚逊等四人设连玉诗钟会。
  林氏诗书画俱佳,善绘松竹,好兰艺、围棋。
义著名女诗人张李德和友善,著有已刊行的《卧云吟草》、《卧云吟草续集》外,有手稿《醉霞亭集》、《读老随笔》甲乙丙丁集、《六一山人读书笔记》、《摭拾录》、《什记》等。
林氏博学多闻,留心经子,长于说理议论,有理过乎辞,淡而寡味如〈销夏书怀〉者,亦有警遒似〈辩闲〉者。
其诗长于五、七言歌行、古体,气势轩昂,咏史、写景中沾带理味,风格近于宋诗之清峻才刻,惟绝句清丽,可谓多才。
(江宝钗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