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方国珍

相关人物:共 39 位
共 39 首 第 1 页 下一页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272—1340 【介绍】: 元回回人,自雁门徙河间,答失蛮氏。字天锡,号直斋。泰定帝泰定四年进士,授应奉翰林文字,擢南台御史。以弹劾权贵,左迁镇江录事司达鲁花赤。累迁江南行台侍御史,左迁淮西江北道经历。文词雄健,诗清新流丽,名冠一时。晚年居杭州,每风日晴好,辄肩一杖,挂瓢笠,踏芒蹻,凡深岩邃壑,无不穷其幽胜。兴至,则发为诗歌。有《雁门集》。
元诗选
萨都剌,字天锡,别号直斋。本答失蛮氏,祖父以勋留镇云代,遂为雁门(今山西代县)人。「萨都剌」者,犹汉言「济善」也。弱冠登泰定丁卯进士第,应奉翰林文字。出为燕南经历,擢御史于南台。以弹劾权贵,左迁镇江录事,历闽海廉访司知事,进河北廉访经历。尚书干文传序其诗曰:天锡陟官闽宪幕,往还吴中,出所作《雁门集》见示。其豪放若天风海涛,鱼龙出没。险劲如泰、华、云门,苍翠孤耸。其刚健清丽,则如淮阴出师,百战不折,而洛神凌波,春花霁月之㛹娟也。明成化间,吴人张习企翱书其刻集后曰:「元诗之盛,倡自遗山,而赵子昂、袁伯长辈附和之。继而虞、杨、范、揭者出,号为大家。间有奇才天授,开阖变怪,莫可测度,以骇人之视听者。初则贯云石、冯子振、陈刚中,后则杨廉夫,而萨天锡亦其人也。观天锡《燕姬曲》、《过嘉兴》、《织锦图》等篇,婉而丽,切而畅,虽云石、廉夫莫能道。他如《赠刘云江》、《越台怀古》、《题烂柯山》、《石桥》诸律,又和雅典重,置诸松雪、道园之间,孰可疑异。」要而论之,有元之兴,西北子弟,尽为横经。涵养既深,异才并出。云石海涯、马伯庸以绮丽清新之派振起于前,而天锡继之,清而不佻,丽而不缛,真能于袁、赵、虞、杨之外,别开生面者也。于是雅正卿、达兼善、乃易之、余廷心诸人,各逞才华,标奇竞秀。亦可谓极一时之盛者欤!(徐兴公曰:《萨天锡集》,成化乙巳兖州守关中赵兰刻于郡斋。得之仁和沈文进家藏旧本。弘治癸亥,东昌守雁门李举又刻之。今二本互有异同,并传于世。一题曰《雁门集》,一题曰《萨天锡集》云。然《雁门集》所载如《车簇簇行》一首,《元文类》作马祖常,今见祖常《石田集》中。《凌波曲》一首,《元音》作无名氏。《乾坤清气》作李溉之,《舞姬脱鞋吟》,欧阳元功有和李溉之韵,当不误也。又如《明日城东看杏花》一首,见虞伯生《在朝稿》,《岁云暮矣》三章,二本并载。而偶武孟《乾坤清气》作张仲举,武孟,元末人,必有所见。今悉为改正。他如《次韵送虞先生入蜀》一首,亦见《石田集》,而诸选本俱作天锡。《山中怀友》及《和吴赞府斋中十咏》见黄晋卿集。而胡元瑞《诗薮》所称天锡诗有:「故庐南雪下,短褐北风前」之句。徐兴公序亦引及此语,似各有所据,未可尽以为误也。至如卢希韩之半摭萨集,出于后人掇拾之馀,所当亟为改正。《凌波曲》、《鹤骨笛》之误入龙子高,此在《元音》本属无名氏。而潘曹选本失于考较,牵连而误及之耳。按钱牧斋《列朝诗集》称庆元方氏盛时,招延天下文士。天锡与林彬、朱右辈,皆往依焉。今其集中并无浙东往还之作,又干寿道《雁门集序》谓有七言律《巧题》百首,今亦不存。乃知昔人卷帙散逸已多,补缀蒐罗,更有混淆错出之弊,故略因所见而釐正之。
词学图录
萨都剌,字天锡,号直斋。其族属有蒙古、汉、回、维吾尔诸说,未知孰是。祖、父以世勋镇云、代(今山西大同、代县一带),遂为雁门(今代县一带)人。好游佳山水,穷幽微,徘徊终日不去。尝登司空山太白台,叹曰:"此老真山水精也!"遂结庐其下。卒年八十馀。诗清新流丽,词长于怀古,笔力雄健。有《雁门集》,词在集中。
维基百科
萨都剌(1272年?
—1355年?
),字天锡,号直斋,元代著名诗人、画家、书法家。
蒙古化的色目人(一说回回人)。
先世可能为突厥人。
出身将门,但据其《溪行中秋玩月》诗自序,幼年家贫。
早年科举不顺,以经商为业。
到泰定四年(1327年)才中进士,一生只做过一些卑微的官职,包括京口录事司达鲁花赤、江南行御史台掾史、燕南河北道肃政廉访司照磨、闽海福建道肃政廉访司知事、燕南河北道肃政廉访司经历等职等。
为官清廉,有政绩,不趋炎附势,因得罪权贵而被贬。
据说晚年曾入方国珍幕。
槜李诗系·卷三十八
字天锡,雁门人。

人物简介

补续高僧传·习禅篇
智度。号白云。处之丽水吴氏子。年十五。慨然有出尘志。父母峻拒之。师不火食者累日。若将灭性焉。父母无奈何。使归禅智寺。礼空中假公。剃发具戒。即寺侧楞伽庵。深习禅定。每趺坐。达旦不寐。如是者数年。已而叹曰。六合之大如此。颓然滞一室可乎。遂出游七闽。遍历诸山。无有契其意者。旋浙。见灵石芝公于净慈。又登天目。参断崖义公。谈锋铦利。人莫之敢撄。时无见睹公。说法天台华顶峰。大振圆悟之道。师往拜之。一见刳心焉。服勤数载。尽揭底蕴。无见嘱之曰。昔南岳。十五出家。受大鉴记莂。后得马祖。授之以心法。针芥相投。岂在多言耶。勿掉三寸舌诳人。须真正见解。著于行履。方为报佛之深恩耳。师佩伏之弗敢忘。又走长沙。见无方普公。走云居。见小隐大公。皆无异辞。既而旋福林。与毒种昙。成山钦二公。互相策励。如恐失之。后从御史中丞章公溢之请。出世龙泉之普慈。众至八百人。移茅山。迁武峰。从者恒如初。国初吴元年。隐禅智之岑楼。洪武己酉。诏起天下名僧。敷宣大法。师与焉。初力辞。戍将强起之。适师至。而会事解严。遂还杭。杭人奉师居虎跑。又入华顶。未几示微疾。浩然有归志。四众坚留之。师曰。叶落归根。吾所愿也。遂回福林。五日忽沐浴易衣。索笔书偈云。无世可辞。有众可别。太虚空中。何必钉橛。掷笔而逝。寿六十七。腊五十二。阇维。得五色舍利。塔于院之西。师静谧寡言。机用莫测。临众无切督之威。严厉之色。唯以实相示人。所至之处。人皆钦慕。如见古德。或持香花供养。或绘像事之。不可以数计。见客无懈容。无蔓辞。有问则言。无则终日澄坐。所作偈语。不许人录。故今无传者。
南宋元明禅林僧宝传·卷十二
禅师。名智度。号白云。处州丽水吴氏子也。初住普慈。终于福林。度居福林时。以无见睹公藤杖手卷嘱累古拙俊。是为断桥一脉。有克肖之者也。盖睹公。法继方山宝。宝嗣断桥伦。故度望断桥。为四叶之祖焉。度为人沉默而旷达。初受业于郡之白云空中假禅师。假。阴察度根器。使行卑劣行以挫之。每呼度名。度每应诺。假曰。将谓将谓。度不领。乃使度南询曰。善财。是菩萨中行脚样子也。赵州。是祖师中行脚样子也。庞蕴。是居士中行脚样子也。今人行脚。不效此三老。则枉费芒鞋。徒自困耳。度即遍参南北禅席。已而归省。假公喜曰。你来也。吾事毕矣。一日说偈曰。地水火风先佛记。掘地深埋第一义。一免檀那几片柴。二免人言无舍利。乃端坐蜕去。度掩面哭曰。苍天苍天。或曰。君哭迟矣。度乃大笑。遂庐于塔。日取楞严圆觉研究。悉能贯之。然于日用之际。又不能得大自在。叹曰。参禅不求大彻痴禅也。吾师岂虚语哉。但恨游方时。未抵天台参无见睹。当是时。睹公称为宗门绣虎。居华顶。禅流惮之。度即趋华顶谒睹。以西来密意扣之。睹掀眉视曰。得娑罗峰点头。向汝道。度以手摇曳。睹便喝。度悟旨曰。娑罗峰顶。白浪滔天。花开芒种后。叶落立秋前。睹曰。我家无残羹馊饭。曰即今亦不少。睹欣而肯之曰。我四十年住此山。一老道者耳。别无甚奇特。惟先师未了公案。今以责汝。汝善保任。睹便趋寂。度住后。以为先师遗嘱在躬。因时接物。随机开导。声重湖江。与梦堂愚庵诸老齐名。明洪武二年。有诏赴京。即疏辞还。门下有以不耐事谏者。度怒责曰。汝不闻古德有言乎。纵饶弄到帝王家。也是一场乾打閧。将来法门。滥竿窃符之弊。必汝辈也。未几。迁化于福林。有遗偈曰。无世可辞。有众可别。太虚空中。何必钉橛。火浴收五色舍利。大如菽。塔于寺西。度随所说法偈颂。弗许记录。禅者窃书其语。度乃瞋逐。曰。奴流敢裨贩吾语。作口头人事以衒丛林耶。复有老宿。以未见度语句为恨。潜探众中。值度入室。徵判险要。如揭贯花。老宿大喜曰。不意断桥犹在。 赞曰。睹公居山四十载。耽耽坐视。非白云解其项下之铃。几钝置耳。白云行道。垂手低眉。盖亦苍颉造书契。而代结绳者耶。及暮年。仍袭睹公之风。翛然高枕。瞋责子弟有窃符滥竽之弊。又何异延恩安之笑法云秀也。语云。百花丛里过。一叶不沾身。其白云乎。
新续高僧传·习禅篇第三之八
释智度,字白云,姓吴氏,丽水人也。
父德大,母叶氏,具有善愿。
度生而灵颖,迥异凡近。
年十五,洒然有出尘之趣,欲就浮屠学。
父母方珍爱,峻辞拒之,因不火食者累日,若将灭性,父母知不可夺,使归禅智寺,礼空中假薙发,受具戒,习禅定。
于楞伽庵,每趺坐达旦,如是者数年。
已而叹曰:“六合之大,如此颓然滞一室可乎?
”遂出游七闽,遍历诸山,无有契其意著。
复还郡之白云山,因澄禅师道场遗址,筑福林院,为憩息之所。
日取《楞严》、《圆觉》二经钞疏读之。
既熟,不假师授,章旨自通。
久居此山,遂以为号。
已而复叹曰:“拘泥文字,如油入麦粉,了无出期,德山所谓‘穷诸玄义,若一豪置于大虚’者,信不诬也。
”乃去之,出游浙河之西,见灵石芝于净慈。
未几,又上天目山,参断崖义,谭锋铦利,莫之敢撄。
时无见睹说法天台华顶峰,大振圆悟之道。
更踰涛江叩之,曰:“西来密意何如?
”无见曰:“待娑罗峰点头,乃与汝言。
”度儗答,无见遽喝,度曰:“娑罗峰顶,白浪滔天,花开芒种后,叶落立秋前。
”无见颔之,服勤数载,乃翩然辞还。
无见嘱之曰:“昔南岳十五岁出家,受大鉴记莂,后得马祖授之以心法,针芥相投,岂在多言?
勿掉三寸舌诳人,须真正见解,著于行履,方为报佛深恩。
”度佩服之,弗敢忘。
然既有所證入,俨然如白云在天,卷舒无碍。
又走长沙见无方普,入云居见小隐大,当机问答,无异华顶。
元至正甲申,县令长徇缁素之请,迎还福林,与毒种昙、成山钦,互相策励,如恐失之。
甲午,复隐楞迦庵。
壬寅,王府参军胡公深安复请至福林。
甲辰,御史中丞章公溢招致龙泉之普慈,徒侣景从,云输川委,至八千馀指,而檀施日集,食用无缺。
乙巳,移茅山。
丙午,迁武峰。
元季乱扰,复隐岑楼。
明室龙兴,首崇正教。
洪武己酉,始建法会于蒋山,有诏起天下名僧,敷宣大法,而度与焉。
初犹力辞,戍将疆起之。
度曰:“心境双忘,随缘去住,复何拘碍。
”遂行,将至而会散,乃还杭。
杭人奉居虎跑,历夏及秋,便趋华顶。
明年春二月,示微疾,浩然有归志,四众坚留之。
度曰:“落叶归根,吾所愿也。
”遂旋福林,五日,忽沐浴易衣,索笔书偈曰:“无世可辞,有众可别。
大虚空中,何必钉撅。
”掷笔而逝。
时洪武庚戌三月一日也,寿六十七,腊五十二。
阇维之夕,送者千馀人,火馀得五色舍利及齿牙数珠。
弟子仁哲瘗骨院西,善女子唐净德为建塔其上。
度静谧寡言,机用莫测,临众无切督之威,严厉之色,唯以实相示人。
所至人皆钦慕,如见古德,或持香华供养,或绘像事之,不可数计。
盖信心为一切功德之母,苟能信,奚道之不造,法之不明。
自圆悟八传,至于无见,究其所得所證,何莫不由于此。
度自幼龄,即能信道,决可脱离死生,一息不少怠,所以卒能彻究心源,纵横自在。
平昔教人,随机开导,无懈容,无蔓辞,有问则言,否则终日澄坐而已。
金华宋濂为之铭曰:“华顶之峰,有道所居。
随时演法,大音铿如。
当机一喝,见者惊愕。
言出霆奔,无蛰不作。
振锡而归,我亦何心。
举首睇之,白云在岑。
乘运而游,或出或处。
落叶归根,古今一轨。
尘缘既尽,翛然而化。
掷笔坐蜕,如人赴家。
世相有灭,其性常在。
谁谓师亡,青山不改。”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304—1352 【介绍】: 元蒙古伯牙吾台氏,居台州,初名达普化,文宗赐以今名,字兼善。
英宗至治元年进士。
授集贤修撰。
顺帝至正元年,累除绍兴路总管,革吏弊,令民自实田以均赋役。
召入史馆,与修辽、宋、金三史。
升礼部尚书。
十一年,为浙东道宣慰使都元帅,驻温州。
与孛罗帖木儿协力镇压方国珍
而孛罗被俘。
方国珍降后复起。
次年,迁台州路达鲁花赤,攻方国珍,败死。
谥忠介。
工篆隶,尝考正《复古编》讹字,于经史多有据。
元诗选
泰不华,字兼善,伯牙吾台氏。
初名达普化,文宗为赐今名。
世居白野山,其父塔不台始家台州。
兼善年十七,江浙乡试首荐。
明年至治改元,赐右榜进士第一,授集贤修撰,累转监察御史。
顺帝初,与修宋、辽、金三史,擢礼部尚书。
至正八年,方国珍兵起江浙,行省参政朵儿只班被执,上招降状,诏泰不华察实以闻。
具上招捕之策,不报。
十一年,迁浙东道宣慰使都元帅,与左丞孛罗帖木儿夹攻国珍
孛罗先期至,为所执,寻遣大司农达识帖睦迩招之,国珍伪降。
泰不华请攻之,不听。
改台州路达鲁花赤,十二年三月,国珍袭之澄江,九战死之。
年四十九,赠行省平章政事、魏国公,谥忠介。
立庙台州,额曰「崇节」。
兼善好读书,以文章名。
善篆隶,温润遒劲,盛称于时。
自科举之兴,诸部子弟类多感励奋发,以读书稽古为事。
迨至正用兵,勋旧重臣与有封疆之责者,往往望风奔溃败",遁逃之不暇。
而挺然抗节,秉志不回,乃出于一二科目之士,如达兼善、余廷心者,其死事为最烈,然后知爵禄豢养之恩,不如礼义渐摩之泽也。
故论诗至元季诸臣,以兼善为首,廷心次之,亦足见二人之不负科名矣。
维基
泰不华(1304年—1352年),字兼善,伯牙吾台氏,本名达普化。
台州(今浙江临海)人。
家贫好学,集贤待制周仁荣收养他,并接受良好教育。
工书法,宗法徐铉。
延佑七年(1320年),十七岁江浙乡试第一,至治元年(1321年),赐进士及第,授集贤修撰,文宗朝拜中台监察御史,累官礼部侍郎。
至正元年(1341年),出任绍兴路总管。
历任奎章阁典签、礼部尚书。
至正十一年,任浙东宣慰使都元帅追讨方国珍,阵亡。
追赠江浙行省平章政事,封魏国公。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311—1375 【介绍】: 元明间浙江青田人,字伯温。
刘濠曾孙。
元顺帝元统元年进士,官高安县丞、江浙儒学副提举。
方国珍初起时,为江浙行省都事,力主加强镇压。
当局不能用,乃弃官隐居。
在乡组织武装,与方氏相抗。
至正二十年,受朱元璋聘至应天,陈时务十八策。
劝勿尊奉韩林儿,为筹划用兵次第,献计先灭陈友谅,次取张士诚,然后北定中原。
吴元年,授太史令,累迁御史中丞。
明建国后,封诚意伯。
曾与李善长、宋濂定明典制。
洪武四年,以弘文馆学士致仕。
后为胡惟庸所谮,忧愤而死。
一说为惟庸毒死。
谥文成。
通经史,精象纬,工诗文,与宋濂并为一代文宗。
有《郁离子》、《覆瓿集》、《犁眉公集》等。
词学图录
刘基(1311-1375) 字伯温,号犁眉公。浙江青田人。朱元璋聘为谋臣,多用其言,授御史中丞、弘文馆学士,封诚意伯。追谥文成。博学,尤精象纬术数。其诗恣纵有奇气,为明代表性诗人之一。文则闳深肃括,与宋濂等开一代风气。词秀炼入神,为永乐以后诸家所不及。有《诚意伯文集》,词在集中。
槜李诗系·卷三十九
字伯温,青田人。洪武时,封诚意伯。
御选明诗姓名爵里
字伯温,青田人。元进士,洪武初官至御史中丞论佐命功封诚意伯正德中追谥文成有覆瓿集犁眉公集
明诗纪事·甲签·卷三
基字伯温,青田人。元进士。吴元年,授太史令。洪武元年,拜御史中丞,兼太史令。三年,授弘文馆学士,封诚意伯,卒。正德中,追谥文成。有《覆瓿集》二十四卷、《写情集》四卷、《犁眉公集》五卷。 (游潜《梦蕉诗话》:青田刘伯温,论者称其乘时佐命之功,炳机克终之道,甚与汉子房相似。然或谓子房乃为韩报仇,怕温则尝委事于元,其出处不免有间,是盖未深论也。夫伯温生元世,岂能超出天地外,不为元人也哉?忧时痛国,每形于辞。如《悯乱》诸作二、三末句云:「惆怅无人奏丹扆,侧身北望泪滂沱。淮濆何日歌《常武》?肠断严最戍鼓鼓挝」,「天涯地角风尘满,极目云霄欲断魂。江湖愁绝无家客,伫看青天泪眼昏。」至如《吊诸葛武侯》,《祖豫州》、《岳武穆》诸赋,悲愤愁激,读之使人踯躅思奋,其志可谅也。 胡应麟《诗薮》:国初越诗派昉刘伯温,吴诗派昉高季迪,闽诗派昉林子羽,岭南诗派昉于孙蕡仲衍,江右诗派昉于刘崧子高。五家才力,咸足雄据一方,先驱当代。 田按:文成《覆瓿集》元时作,《犁眉公集》则入明后诗也。《覆瓿》远胜《犁眉》,前人已有定论。文成为开国文臣,故录其入明应制之作,以为压卷。此集以《纪事》为名,寻常共见之集,无事可纪,概所不录。若人为《诗综》所未采,与采而未备者,意在补遗,不从此例。)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312—1368 【介绍】: 元温州人,字文昭。
从赵偕学,尤邃于易。
顺帝至正十四年进士,授慈溪县尹。
善通下情,境内大治。
为慈溪第一循吏。
升权浙东副元帅,仍领慈溪。
单骑往谒入鄞之方国珍,劝以“勤王”,国珍留之,置海上之岱山。
因著道士冠服,种牧自给,重兴岱山书院,与山中子弟讲学。
国珍亡,南游闽中卒。
周友常 朝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元青州人,字景贤。
顺帝至正五年进士,授馀姚学正,升庆元路提举。
方国珍起事后,退隐定海。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315—1367 【介绍】: 元温州平阳人,字子上,号不系舟渔者。
顺帝至正十四年进士。
授庆元路录事,明敏刚决。
不满三年,自免去。
再授慈溪县尹,亦不就。
方国珍欲招致之,无从得。
平阳陷,浮海过山东,谒河南王扩廓帖木儿,论江南虚实,陈天下之安危。
扩廓欲官之,会疾作卒。
有《不系舟渔集》、《子上存稿》。
元诗选
高字子上,温州平阳人。登至正十四年进士第,授庆元路录事。未三年,辄自免去。方氏至欲招致之,不可得。再授慈溪县尹,亦不起。平阳陷,弃妻子往来闽浙间,二十六年春,浮海过山东,谒河南王扩廓帖木儿于怀庆,密论江南虚实,扩廓喜,欲官之。居数月,疾作卒,年五十有三。子上别号不系舟渔者,自举子时,其所作已为流辈推重。金华胡仲申以古学名,少所许可,独称子上曰能。及至京师,翰林欧阳元功、太常张仲举、礼部贡泰甫、助教程以文,皆相与论荐之。度时不可为,弃官奔走南北,卒以自全。明初,眉山苏伯衡访其诗文,得若干首,诠次成帙,题曰《子上存稿》。八世孙一元重校而刻之。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元宁夏人,字善卿。
顺帝至正十四年进士。
授绍兴路录事司达鲁花赤。
以擒斩杨完者部违纪兵士,有声于时。
旋为江南行台镇抚,治绍兴,募兵守境。
授行枢密院判官,分院治绍兴。
后以欲发兵拒方国珍,违御史大夫拜住哥意,被杀。
谥忠勇。
维基
迈里古思(?
—1358年),中国元朝末年唐兀氏,字善卿。
侨居松江,幼年家贫,从师学习诗经、易经,授徒养母。
多结交名士。
至正十四年(1354年)进士,授绍兴路录事司达鲁花赤。
苗军主将杨完者在杭州劫掠百姓,有人至绍兴城中强夺人马,迈里古思擒斩数人。
他于是名声大振,百姓称颂。
江南行台移治绍兴,迈里古思担任行台镇抚,他大募民兵守御。
处州山贼焚掠婺州永康、东阳,迈里古思提兵与石抹宜孙约期夹攻,平定山贼。
擢升为江东廉访司经历,保卫绍兴,境内安然。
江浙省臣承制授他为行枢密院判官,分院治绍兴。
不满御史大夫拜住哥扰民,结怨。
至正十八年(1358年)十月二十二日,出兵过曹娥江,与侵攻绍兴属县的平章方国珍冲突。
部将黄中攻打上虞,请增兵。
迈里古思驻军东关,御史大夫拜住哥派人召迈里古思至其私第议事,命左右用铁槌将他打死,断其头,掷厕所中。
城中百姓不问男女老幼,无不恸哭。
黄中率部下复仇,尽杀拜住哥家人和台府官员掾史,留下拜住哥不杀,告知张士诚,张士诚派部将率兵守绍兴。
拜住哥转任行宣政院使,监察御史真童弹劾拜住哥,元顺帝削拜住哥官职,安置在潮州。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元台州黄岩人,一作天台人,字德元。
元末进士乙科。
学问淹雅,工吟咏,有称于时。
历官温州路总管、江浙行省左右司郎中。
方国珍幕,参预谋议,欲借其力以图兴复。
国珍海运输粟于元,实仁本司其事。
国珍败,仁本为明兵所擒,明太祖数其罪,鞭背溃烂死。
有《羽庭集》。
御选元诗姓名爵里
字德玄,天台人。进士乙科,历官江浙行省左右司郎中,有《羽庭诗槁》。
杭和卿 朝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元杭州钱塘人,徙居太仓。
充漕户,家饶资。
后散家财,募死士拒方国珍,战死。
共 39 首 第 1 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