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危素

相关人物:共 29 位
共 29 首 第 1 页 下一页
庄肃 朝代:宋末元初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元时松江上海人,字恭叔,号蓼塘。
宋末为秘书小史,宋亡,弃官浪迹海上。
嗜蓄书,收藏至数万卷,且多手抄者。
经史子集、山经地志,医卜方伎,稗官小说,无所不具。
顺帝至正间修宋辽金三史,诏求遗书,危素购于其家,得五百卷。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267—1329 【介绍】: 元徽州歙县人,字潜夫,号杏庭。由平江路儒学录迁绍兴路儒学正,调衢州路儒学教授,擢处州路遂昌县主簿,以休宁县尹致仕。有《杏庭摘稿》、《尔雅翼音释》等。
钦定四库全书·杏庭摘槁·提要
杏庭摘槁》一卷,元洪焱祖撰。
焱祖字潜夫,歙县人。
是集前有《危素序》,称为徽州路休宁县尹致仕。
而叙其仕履乃曰年二十六为平江路儒学录,浮梁州长芗书院山长,绍兴路儒学正,调衢州路儒学教授,擢处州路遂昌县主簿。
天历元年年六十二致其仕。
不及其尝为县尹。
考《宋濂序》,称其自儒官起家,四转而为遂昌主簿,遂以休宁县尹致其仕。
盖是时犹沿宋例,致仕者率进一官使归,实未尝任其职也。
焱祖尝作《罗愿尔雅翼音释》,至今附愿书以行。
又有《续新安志》十卷,亦继愿《新安志》而作。
盖亦博洽之士。
是集为其子浦江尉在所编。
所居有银杏树,大百围。
焱祖尝以“杏庭”自号,因以名集。
其诗以古近体分列,然五言律下注曰“长律附”,不从高柄称排律。
七言律下注曰“拗律附”,亦宋人之旧名。
盖犹当日原本,未遭明人窜乱者也。
其诗虽纯沿宋调,而尚有石湖、剑南风格,抗衡于虞、杨、范、揭诸家则不足,以视宋季江湖末派则蝉蜕于泥滓之中矣。
杏庭摘槁·原序
《杏庭居士集》,故徽州路休宁县尹致仕洪先生所著诗文也。
先生讳焱祖,字潜夫,年廿有六。
为平江路儒学录,浮梁州长芗书院山长。
绍兴路儒学正,调衢州路儒学教授,擢处州路遂昌县主簿。
天历元年,年六十有二致其事去。
明年,卒于家。
此先生之履历也。
其为学官,兴修学舍,其佐邑富民不敢蹐门,土豪强买民田不收税,壹为正之。
甲或驱乙濒死,反自剺其面以诬乙,冀脱其罪,先生卒坐甲。
讼由是息,囹圄为空。
浦城伪钞诬遂昌富者十有六家,尉卒持公椟至,先生立遣之。
南有大溪遇霖雨不可涉,乃捐廪禄为之倡作长桥。
夏旱祷于龙湫辄雨,此先生之为政也。
初,先生谒宋尚书方公逢辰于建德,方公大奇之。
其后客杭,师事建德。
守方公回建德,与先生同郡。
先生之生父程公,建德同舍生也。
客信从学校,授四明戴公表元游,至若高邮龚君绣、吴兴姚君式、南城李君淦,皆东南名士,则又与之同僚,此先生之师友也。
由是观之,先生终始可得知矣。
先生既没,其子在述其行。
以先生践履纯笃为政,清慎邅回半生,位不充其才为痛。
余则解之曰:前史所载丞相、御史大夫、大将军,名姓相望,其穹官峻爵,焜耀一世,论其所可传则蔑如也。
先生之文,根极理要,而忧深思远,超然游意于语言文字之表。
彼丞相、御史大夫、大将军,虽尊显,宁有是哉。
然则,为在者可以无憾矣。
先生所著别有《续新安志》十卷,《尔雅翼音注》三十二卷,已刻于徽学。
其所居有银杏大百围,故以为号,因名其集云。
在以门荫为征官,今调浦江尉,将去京师,属余序其篇端,乃为之书。
至正九年七月己亥应奉翰林文字文林郎同知制诰兼国史院编修官危素
杏庭摘槁·序
濂昔受学于河东公,获见新安洪先生诗十馀篇,心甚乐之。窃意先生之所述篇章必富,而新安远在数百里外,常愧弗能一见先生,以窥夫大全。及河东公殁,先生之子存心来为浦江尉,濂始得悉。受而伏读之,不觉叹曰:呜呼!是岂非诗哉!夫诗未易言也。商周之时,三颂二雅,泊夫十五国风之作,既经孔子所删,列为一经,固将与天地相为终始。若秦汉以来,至于近代,其间雕肝琢肾,以自驰骋于一世者,不为不多。果能传之千万载而弗泯,几何人哉?纵传矣,求其无愧于孔子之删定者,又几何人哉?盖必有超绝之识,充以包罗宇宙之象,济以俊伟光明无所不通之学,然后始能与于斯。不然,则流连光景之辞尔,尚得谓之诗矣乎?新安为江东一大郡,自旧多文学之士,及吏部朱公兄弟以诗倡于建炎、绍兴间,而作者益盛。流风遗韵,直至于今不衰。先生之生虽后,朱公百馀年尝及接乡之。诸老故闻见甚多,而讲索甚精,其发之于诗,和而不怨,平而不激,严而不刻,雅而不凡,庶几忠厚恻怛,有三百篇之遗意者。呜呼!是岂非诗哉!濂颇观今人之所谒诗矣,其上焉者,傲睨八极,呼噏风雷,专以意气奔放自豪。其次也,造为艰深之辞,如醉梦人乱言,使人三四读,终不能通其意。又其次也,傅粉施朱,类燕姬越女,巧自衒鬻,于春风之前,冀长安少年为之一顾。诗之至此,亦可哀矣。求其如先生之作尚可多得耶?濂方将誊置东明山中,与二三子共学焉,而存心以四方之士多愿观之,俾濂摘其古今诗若干首,锲梓以传先生之诗,诚不宜无传。故濂特举诗之未易言,而先生绝出于今人者,序之于首简。惜乎,河东公墓木已拱,无从质其说之然否也。先生讳焱祖,字潜夫,自儒官起家,四转而为遂昌主簿,遂以休宁县尹致其事。其善政可称述,而不系于诗者不书。 至正十五年春三月十五日金华后学宋濂序
槜李诗系·卷三十八
字杏庭。

人物简介

补续高僧传·习禅篇
无极导禅师者。
吴兴赵氏子。
宋宗室也。
母计氏。
素慕佛乘。
咸淳四年十月。
将诞。
梦白光盈室者三夕。
师之生。
未尝啼哭。
元兵下江南。
居民逃散。
母𢹂之匿苫中。
游兵俘母去。
父求之遇害。
某氏怜其孤儿育于家。
稍长。
常语人曰。
谁无父母。
吾父死将奈何。
母被俘而北。
吾愿毕此生以求见。
不然何以生于天地间耶。
啼泣。
誓于观音大士。
日暮必二千拜。
期以见母。
凡艺事。
苟可款曲近人者。
虽至污贱甘为之。
遂隐于刀镊。
以行走十寒暑。
至河间之乐寿县。
有老翁示其处。
盖贵宦家。
见母而不能辩。
师乃称己乳名。
与内外族姻。
抱持恸哭。
哀动路人。
母曰。
吾不幸至此。
朝夕祷天乞归。
此虽富贵。
从汝归死足矣。
然居此久。
容徐图之。
踰年言于官。
而后奉母以南。
因请曰。
母子相离二十有三年。
幸而见母。
皆佛菩萨力。
乃制竹舆。
坐母其上。
负戴以行。
十步则辍而拜。
至普陀洛伽山而返。
犹以未足以报亲。
报亲莫如入道。
遂从铁山琼禅师落发。
咨叩玄要。
深坐崖庵。
昼则以菅。
夜则霜露凝寒。
豺虎交前弗顾也。
及庵信公。
说法道场山。
侍母进谒。
益夺烈坚忍胁不傅席。
过杭之净慈。
值无有元公。
与语器之。
偶泛湖闻渔歌。
脱然有省。
走證元公。
公隔窗语师曰。
此间无尔栖迹处。
师拂衣去。
寻筑慈照庵于弁山之阳。
母以念佛三昧终于庵。
既葬。
一夕空中有白衣人语曰。
缘在宜兴。
乃得玉峰于万山之中建寂炤禅院。
又于邑东北。
作中隐院。
接云水往来者。
宜兴之人。
翕然宗之。
以至顺三年正月六日。
无疾趺坐而化。
世寿六十五。
僧腊三十。
阇维。
舍利无算。
分塔于寂炤中隐二处。
左丞危素
为之铭曰。
建炎渡江乘六龙。
维城布护多其宗。
吴兴近辅友徐隆。
熊罴奄至迅如风。
孤儿父母迍苫中。
父死母俘儿莫从。
天地远。
河山重。
呱呱夜哭天蒙蒙。
归依大士极严恭。
隐身刀镊冀母逢。
十年瀛州睹音容。
迎归苕霅欢声同。
一朝剪发辞樊笼。
禅林叩击师琼公。
歘聆渔歌万念空。
前后际断无初终。
西游荆溪隐玉峰。
寂而能炤真圆通。
岩岩两塔树柏松。
史氏著铭示无穷。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270—1342 【介绍】: 元婺州浦江人,字道传,号乌蜀山人。受性理之学于金履祥,自幼至老,好学不倦。于兵刑、律历、数术、方技、异教外书,无所不通。大德年间,以察举为江山儒学教谕。仕至翰林待制,与黄溍、虞集、揭傒斯齐名,称儒林四杰。既卒,门人私谥文肃。有《柳待制文集》。
元诗选
贯字道传,浦江人。
大德间,用察举为江山教谕,迁昌国州学正,历国子助教、太常博士,出为江西儒学提举。
至正初,起翰林待制,兼国史院编修官。
卒年七十有三,私谥曰文肃。
道传甫弱冠,受经于仁山金履祥。
既而从乡先生方凤、粤谢翱、括吴思齐诸前辈游,历考秦汉以来文章之变化。
是时海内为一,故国遗老,尚有存者。
师友讲究,渊源不绝。
乃复裹粮出,与紫阳方回、南阳仇远、淮阴龚开、句章戴表元、永康胡之纯、长孺兄弟,益咨叩其所未至。
及至京师,为吴文正公澄所器赏。
程文宪公钜夫以墨一丸授之曰:文章正印,今属子矣。
卒为一代名宿。
自号乌蜀山人,扁其斋曰「静俭」。
门人宋濂与戴良类辑其诗文为四十卷,谓如老将统百万之兵,旗帜鲜明,戈甲焜煌,而不见有喑呜叱咤之声。
临川危素谓其文雄浑严整,长于议论,而无一语袭陈道故。
元史》亦曰「沈郁舂容,涵肆演迤,人多传诵之」。
与同郡黄溍、吴莱声名一时相埒。
浙东之文,争奇竞爽,涵育甄陶,人材辈出,迨于明初而极盛焉。
御选元诗姓名爵里
字道传,浦阳人。累迁太常博士出为江山儒学教谕至正初起翰林待制兼国史编修官自号乌蜀山人有集四十卷

人物简介

补续高僧传·习禅篇
文述。
字无作。
明之慈溪人。
自幼不御不洁。
读书吾伊。
入口辄成诵。
既长。
从师受五经。
纵观子史百家之书。
阅佛书。
忽心融神会。
恍然如素习。
即日白父母。
愿出家度生死。
落发于东溪牧公。
得戒于大用諿公。
参历至径山元叟端公。
亟称赏之。
以为有道之器。
过净慈。
谒海东屿。
亦见器许。
然俱无所解悟。
遂杖策入天童。
见怪石奇禅师。
与语契合。
奇欲倚之以大其家。
即令入室侍书。
其后砥平石主是山。
又掌藏钥。
诸山法侣。
遂籍籍闻师声誉。
咸愿礼迎宣演大法。
会凤跃山等慈法席虚。
行宣政院。
起师主之。
俄迁大梅之护圣。
二刹皆衰陋。
丛林仪范多废缺。
师至。
申以约束。
人人自律。
至其为众说法。
则脱略窠臼。
拨去枝叶。
使听者涣然无疑。
名缁奇衲。
风靡而至。
师之名益闻。
帝师锡以觉智圆明之号。
归老于福昌。
辟一轩于寺之左。
扁曰舒啸。
湖海名德。
若断江月江商隐梦堂诸公。
皆迎致其中修供养。
缙绅之贤者。
亦时时过从。
为方外友。
如柳道传。
黄晋卿。
危太朴
李季和。
尤号知己。
年近七旬益畏烦杂。
退居花屿湖。
当白莲盛开。
月色娟好。
趺坐一小艇。
泛湖水中。
清绝如须菩提可画也。
居恒必蚤起。
礼拜诵持。
虽祁寒溽暑不懈。
临众甚严。
接宾朋则津然。
喜见眉目。
抵掌笑语。
滚滚不能休。
有以为问者。
师曰。
成就后学。
不可不肃。
客以欢来。
故不然也。
三山文海郁公。
以一钵行四方。
每视其去留为重轻。
然独从师游湖上。
钦重爱恋。
久而忘去。
盖阅世愈多。
而情之所及者愈淡。
乃更求深山密林。
浩然长往。
使人投筇顿足。
以想见其风裁。
皇庆二年九月。
示疾终。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281—1354 【介绍】: 元饶州安仁人,字明远,更字仲公。从陈苑学。致心于天文、地理、医卜、释道之书,工古文词。应科举不利,即为隐居计,从游者满斋舍。中丞御史等交章荐,皆不就。学者称俟庵先生。与祝蕃、舒衍、吴谦合称江东四先生。有《俟庵集》。
元诗选
存字明远,更字仲公,饶之安仁人。
好为古文辞,通医术。
既而游于上饶陈立大之门。
延祐开科,一试不第,即决计隐居。
三以高蹈丘园荐,不应,秘书李孝光举以自代,当事者将以翰苑处之,不果。
葺书室曰竹庄,题曰俟庵,人称为番阳先生。
四方兵起,门人何琛迎养于临川。
以至正十四年卒,年七十四。
有《俟庵集》三十卷。
仲公与祝蕃远、舒元易、吴尊光三人游,志同行合,号「江东四先生」云。
虞山钱牧斋《列朝诗集》载俟庵诗,称为洪武中年卒者,误也。
危学士素所撰墓志年月甚明。
俟庵集》,刻于明永乐三年,国子祭酒徐旭序之,谓其距俟庵之没五十二年,则俟庵已卒于明太祖未定金陵之先也。
牧斋于史学最为详密,而不能无误,考證之难盖如此。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284—1329 【介绍】: 元道士。临川人,字广居。少入金溪望山观为道士。工诗。所交多畸人,静士,雅嗜佳山水,所历揽结奇秀,资之赋咏。有《学诗初稿》。
元诗选
居广,字广居,临川人。
少入金溪望仙观受度为道士,复之上饶龙虎山,从庐阜黄尊师石翁学为诗。
尝东游至鄞海上,还憩虎林山,得杨推官仲弘诗七言今体,服其雄浩。
又得范太史德机诗五七言古今体,服其清峻。
皆手钞口诵,心领神解,期与之俱化。
因橐其诗西之清江百丈山,求德机之庐而卒业焉。
德机定其可传者五十馀篇,序为《学诗初稿》。
天历己巳,卒于仁寿观,年四十六。
广居与杜原父、孙履常、揭曼硕友善,所交多畸人静士,雅嗜佳山水,杖屦所历,揽结奇秀,资之赋咏。
柳道传为作墓表,谓当时诗名与广居上下颉颃而余最善者,危素太朴、王渐玄翰、揭车子舟四人,为江右后来之秀云。

人物简介

皇明名僧辑略
师名悟光。字公实。姓杨氏。号雪窗。成都之新都人。以三昧力入智慧海。初说法于白马寺。已而住育王天童。四会说法。虞文清公赞。谓佛果一枝。凤毛麟角。洪武十四年记。
新续高僧传·义解篇第二之二
释悟光,字公实,号雪窗,姓杨氏,蜀之新都人也。
母张氏,感白衣大士授贯珠而孕。
及生,有风云光景之异。
幼而岐嶷,性不好弄。
父母继没,哀痛尽礼如成人。
舅氏贤公学佛天王寺,光往依之,日事讲习。
贤没,乃受度于了冲。
间与同侣游谭,便识旨趣。
年十有五,诣大慈讲席,纵观钞疏,慨然曰:“以名义为宗,毋乃滞于见解乎?
”欲化徐门户,妙彻真诠,振衣出峡,遍历禅林。
至杭,谒东屿海知,一见即待以法器,杖厉频加。
光坚坐苦究,夜半飞蛾扑镫,见之有省,旦造方丈应答如响,群疑顿释。
自是愤发,益通内外典,充净慈记室。
海迁灵隐,复侍巾瓶,尽启心要,声闻日闳。
元至顺元年,平江白马寺,请光开法,朝夕提撕,学徒整肃,时论归之。
元统元年,广教都督管府请主开元寺,勿就,郡守士民强起之。
属天旱,光至说法,甘霖大沛。
至正二年,行宣政院使纳麟欲革僧寺旧弊,举光主阿育山。
先是,诸僧搆讼,产业沦没,光力除其蠹,旬月之间,山川草木为之改观,恳田既复,仓庾日积,殿庑禅房,次第完饰,重建祖堂,整严神相,朝廷以释迦佛舍利所藏,岁颁金帛,至是宠渥益加。
光悉以市材木,筑承恩阁以侈上赐。
复锡号曰佛日圆明普济禅师。
会天童虚席,宣政院俾兼领寺事,光以五日分会说法。
俄示微疾,危坐作书,遗偈而逝,时至正十七年六月甲辰朔也。
世寿六十有六,坐夏五十有三。
悟光虽事参究,而三谛圆融,一心朗澈,著有《心要四会语录》行世。
所为诗清丽可传,有《雪窗集稿》二卷。
塔于鄮峰草堂,大司农临川危素为之铭。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294—1346 【介绍】: 元大都人,字显夫。宋本弟。泰定帝泰定元年进士,除秘书监校书郎。顺帝至元初,历监察御史,遇事敢言。累拜翰林待制,迁国子司业,与修宋辽金三史,以翰林直学士兼经筵讲官卒,谥文清。有《燕石集》。
元诗选
褧字显夫,正献公本之弟也。
擢泰定甲子进士,除秘书监校书郎,安南使者朝贡归,选充馆伴使,改翰林国史院编修官。
詹事院立,选为照磨,寻辟御史台掾,辞。
转大禧宗禋院照磨,迁翰林修撰。
至元初,擢监察御史,遇事敢言。
出佥山南廉访司事,改陕西行台都事。
月馀,召拜翰林待制,迁国子司业,与修宋、辽、金三史,拜翰林直学士,寻兼经筵讲官。
卒年五十有三,赠国子祭酒范阳郡侯,谥曰文清。
显夫自少敏悟,出语惊人。
延祐中,挟其所作诗歌,从其兄入京师,清河元明善、济南张养浩、东平蔡文渊、王士熙方以文章显于朝,争慰荐之。
至治辛酉,诚夫登进士第一,后三年而显夫亦擢第,出于曹元用、虞集、孛朮鲁翀之门,士论荣之。
所著有《燕石集》若干卷。
欧阳元功谓其诗务去陈言,虽大堤之谣,出塞之曲,时或驰骋乎江文通、刘越石之间。
而燕人凌云不羁之气,慷慨赴节之音,一转而为清新秀伟之作,齐鲁老生不能及也。
苏伯修亦谓其诗清新飘逸,间出奇古,若卢仝、李贺之流,益喜其词以模拟之。
危太朴曰:公之于诗,精深幽丽,而长于讽谕,用成一家之言。
显夫之诗,于诸公之评尽之矣。
钦定四库全书·燕石集·提要
(臣)等谨案:燕石集十五卷,元宋褧撰。
褧字显夫,大都人。
泰定元年进士。
历官翰林直学士,兼经筵讲官,谥文清。
褧博览群籍,与兄本后先入馆阁,并有集行世。
时人以大宋、小宋拟之。
褧集为其侄太常奉礼郎彍所编,凡诗十卷,文五卷。
首载至正八年御史台咨浙江行中书省,刊行咨呈一道,欧阳元、苏天爵、许有壬、吕思诚、危素五序,末附谥议、墓志、祭文、挽诗,又有洪武中何之权、吕荧二跋,盖犹旧本。
欧阳元序称其诗务去陈言,燕人凌云不羁之气,慷慨赴节之音,一转而为清新秀伟。
苏天爵序称其诗清新飘逸,间出奇古,若卢仝、李贺。
危素序则称其精深幽丽,而长于讽谕。
核其所说,亦约略近之。
至其词藻焕发,时患才多,句或不检,韵或牵缀。
如正献公坟所寒食诗有高坟白打钱句。
案:韦庄诗上相閒分白打钱,非纸钱也。
张女挽诗却是真魂埋不得句,序称其女工于属对,十岁而夭。
案:李商隐诗万古贞魂倚暮霞,非十岁未字之女也。
如斯之类,大扺富赡之过,贪多务得,遂不能刮垢磨光。
然武库之兵,利钝互陈,论其大体,足为一家,固不以字句累之矣。
其文为作诗之馀事,然温润而洁净,亦不失体裁焉。
乾隆四十二年三月恭校上。
燕石集·序
汉初诗学方兴,燕人韩婴作外传数万言,史称其言与齐、鲁殊。又言婴尝传易,燕、赵间人喜诗,故诗传而易微。余读是有以知燕之为诗,盖千有馀年于此。外传言奇诡卓荦,而诗之为教,本乎山川之风气,人物之性情者也。燕东并辽海,通蓬莱,西北控并塞。自昭王好神仙,往往招致畸人方士于其国,至若豪侠,则易水之歌,渐离之筑。楚汉间安期生蒯通两人者,则又尝合二者之奇为一矣。其风声气习,岁月之郁湮,世故之感发,不激为变宫变徵之流,则溢出为骚雅歌行之盛。一气机之宣流耳。翰林蓟门宋君显夫视予诗若干首,余读尽卷,求一言之陈无有也。虽大堤之谣,出塞之曲,时或驰骋乎江文通、刘越石诸贤之间,而燕人凌云不羁之气,慷慨赴节之音,一转而为清新秀伟之作。吾知齐鲁老生之不能及是也。奈何犹以燕石自名其集耶。显夫年强仕,所作当日富,所造诣未易窥。姑序余所睹记如是云。 至正元年三月丙子,奉政大夫、艺文少监长沙欧阳玄序。 延祐中,朝廷大兴文治,予友宋显夫从其兄诚夫自江南始还,莫识其面,而大小宋之名,隐然传播于京都。未几,诚夫果魁多士。久之,显夫亦赐同进士出身。初,显夫兄弟从亲宦游于江汉之间,日益贫窭,衣食时或不充。故其为学精深坚苦,下至稗官传记,亦无不览。诗尤清新飘逸,间出奇古,若卢仝、李贺之流,益喜其词以摸拟之。及闻贡举诏下,始习经义策问。既擢第,遂入馆阁为校书、编修、修撰、待制。又尝为太禧掌故、中台御史、山南佥宪,最后由国子司业入翰林为直学士。至正丙戌之春,年五十三以卒,谥曰文清。诚夫累官至礼部尚书、国子祭酒,谥曰正献。始者诚夫之卒,显夫属予序其文后。今显夫之亡,其子国子生吁复汇其稿,徵序于予。夫宋氏文学之伟,固不待予言而传也。苐念伯仲方以才能进用,不极其至,相继而逝,此中外有识之士重悼惜也。昔者仁皇开设贡举,本以敷求贤才,作兴治化。今观累举得人之盛,或才识所长,裨益国政,或文章之工,黼黻皇猷,议者不得尽以迂疏巽懦诋訾之也。呜呼!去古虽远,士之卓然能有所见,毅然能有所守,又岂无其人哉?彼或訹之利害,视之以祸福,事弗合义,言不中度,诡随而或不能尽识也。予以交游之久,故深知之。知之深,则哀之也切。是则国家升平百年,德泽涵濡,而庠序乐育多士之功,岂苐求其文章言语之工而已。显夫家本京师,故题其集曰燕石云。 至正六年冬十月朔,集贤侍讲学士、通奉大夫兼国子祭酒赵郡苏天爵序。 予卧病田庐,有禁近之擢,迫命就道。惶汗无措,而复窃自喜。幸故人宋君显夫,实直学士,协恭侍从,自公论文,亦一乐也。比予入京前十五日,而显夫卒矣。予病亟,归不得省。其孤承诏复来。显夫已赠国子祭酒,谥文清。思而不可见,惜哉。孤吁奉燕石集拜泣,且曰:此先子所遗兄彍编次者也。世父至治集,公实序之。敢援例以请。予序诚夫文不一纪,又序其弟,人之生世,其可悲也夫。昔显夫兄弟入京,首与予游,尽视予所著,暌离有作必寄,故知其长蚤且悉也。及阅显夫稿,则未相识时,歌诗已尝及予,重以三十年分谊之笃,可辞乎。国家设贡举,陶天下以经术,馀三十年矣。文当日昌,而名能著见者,何其指之不多屈也,积储之不厚也,造诣之不远也。取而随竭,发而自柅,拘拘规仿,而伥伥乎所适者,欲昌得乎?惟其有所本也,有所参也,该洽沈潜,心有所得,济以定力而熟之,则于文也,决渊渟而灌沟浍,策坚良而走康庄,庶乎其达矣。显夫登甲子科,考其作,未有贡举前,已汨汨矣。视诱利禄而重失得,忽于播而急于穫者,不有间乎。人知其才,而不究其积储造诣之有素也。故予序其集而原其得,俾后之观者有激焉。集凡若干卷,文若干首,诗乐府若干首,自名燕石,然世皆信其为玉也。彍由奉礼郎为丞相东曹掾,汇从父之文,不使遗逸,不愧显夫之犹子矣。吁甫襄事,即谋刻父文,宋之后其益昌矣哉! 至正六年,岁在丙戌,冬十一月既望,翰林学士承旨、荣禄大夫、知制诰、兼修国史、知经筵事安阳许有壬序。
维基
宋褧(1294年—1346年),字显夫。大都宛平(现今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北京市一部分)人。泰定元年(1324年)宋褧考中进士,并出任秘书监校书,后来又担任翰林编修。至元三年(1337年)担任监察御史,后来又担任西台都事以及翰林待制、国子监司业、翰林直学士兼任经筵讲官。去世后朝廷追封他为范阳郡侯,谥号为文清。宋褧的著作有《燕石集》。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309—1351 【介绍】: 元僧。平江路人,字道原。工诗,善书法。顺帝至正初居石湖楞伽寺,一时名士多与游。后主嘉兴德藏寺。诗清丽幽茂。有《碧山堂集》。
元诗选
宗衍,字道原,中吴人。
善书法,遍读内外书,而独长于诗。
至正初,住石湖楞伽寺佳山水处,一时名士多与游,为危翰林太朴先辈觉隐诚公所推许。
尝以僧省堂选主嘉禾德藏寺,才辩闻望,倾于一时。
年四十三而殁,孙西白金嗣其法。
道原为诗,博采汉魏以降,而以少陵为宗。
取喻托兴,得风人之旨,所著曰《碧山堂集》。
太朴与道原相知而未尝相见,及洪武革命,太朴归江南,而道原之殁久矣。
特为之序其首云。
槜李诗系·卷三十一
宗衍,字道原,吴郡人。元末居石湖宝积院,洪武初住持海盐当湖镇德藏寺,吴下诸名士,咸赋诗送之。有《碧山集》,危太仆为序,诗家称其清丽幽茂,取喻托兴,得风人之旨。选本误收“野鸡毛羽好”一首,乃温州陈氏女作,今削去。
共 29 首 第 1 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