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郑禧

相关人物:共 1 位
共 1 首

人物简介

补续高僧传·习禅篇
元熙。字晦机。豫章唐氏子。世业儒。西山明觉院明公。乃师族叔父。聚宗族子弟教世典。师与兄元龄。俱习进士业。元龄既登第。师遂从明公祝发焉。将游方。其母私具白金为装。师谓财足以丧志。善言辞之。不持一钱以行。闻物初观禅师。阐化玉几。往依之。初与语惊异。留侍左右。久之。谒东叟颖于南屏。命掌记。至元间。总统杨琏真珈。奉旨。取育王舍利。亲诣师。求记述舍利始末。因招以俱。师稚不欲行。善言辞曰。我有老母。兵后存亡不可知。遂归江西。则元龄。先以临江通制。从文丞相起兵死。独母在堂。师奉之以孝闻。元贞二年。始出世百丈。居十二载。法席振兴。至大初。应净慈请入寺日。行省官属。俯伏致迎。师发扬宗旨。四方英衲。一时辐辏。结制日。为众上堂。以手作结布袋势云。南山今日结布袋口了也。汝等诸人。各各于中。身心安居平等性智。忽有个冲开碧落。撞倒须弥底。莫道结子不坚密。良久云。缦天网子百千重。说法脱略窠臼类如此。居七载。迁径山。已而杖策归南屏。百丈大仰之徒。闻师退閒。争来迎致。师辞不获已。遂返仰山。又三年而终。寿八十二。葬于金鸡石下。其弟子在杭者。分爪发塔于净慈西隐。师嗣物初。初嗣北涧。涧则佛照之子。法脉渊源有自故。师身后之思。在学人为益深也。
南宋元明禅林僧宝传·卷九
禅师姓唐氏。
豫章人也。
称元熙者。
西山明觉院得度之名也。
晦机者。
其师物初观和尚所赠之字也。
号佛智者。
御制也。
临江通判从文丞相靖难死国。
唐元龄者。
熙之胞兄也。
庐山一山万禅师者。
熙之益友也。
大中大夫广智全悟释教宗主。
笑隐大䜣禅师者。
乃熙嗣法弟子也。
熙为人事亲以孝。
事师以诚。
昆仲之间以义。
道友之间以直。
训诲门弟。
则严且慈。
熙尝与一山万行脚。
万不耐丛林。
好讥诸方。
熙每抑之。
且曰。
明眼衲子出言为丛林。
轻重岂可易乎。
物初观公时居玉几。
公为浙人。
每操乡音。
昼夜批削学者。
学者畏其口不敢近。
熙强万上谒观公。
观与熙语大惊。
默计曰。
浇漓末世有此人也。
又指万问熙曰。
此老为谁。
熙对曰。
乃元熙同行某甲也。
观素闻万名。
故深爱熙。
得友之正。
乃留夏。
朝夕警诲。
熙辄深入玄奥。
久之出住百丈。
万嗣东叟住庐山开先寺。
两山法席大振。
衲子络绎西江。
诉禅人尝掌开先内记。
请益参究。
达旦不卧。
万每示之。
诉不领。
万曰。
百丈熙堂头当能了子大事。
亟行勿迟。
但勿可言从开先来。
诉谒百丈。
熙问曰。
何来。
对曰。
庐山。
曰。
曾见万聱头否。
诉不语。
熙指曰。
果遭渠卖弄矣。
䜣悚然莫知所以。
熙居百丈十二载。
迁净慈七载。
迁双径。
居双径。
未久退隐南山之阳。
江右丛林闻熙退閒。
争启请之不已。
熙领仰山。
仰山久废之馀。
熙至。
衲子不厌枯淡。
从之者数百辈。
其堂庑朽败不堪。
主事僧历请充修造。
熙历止不许。
一夜雷雨暴作。
方丈后壁忽崩塌。
熙移绳床。
就侍者房而卧。
明晨命以草苫之。
有富人入山见熙。
坐草壁边说法。
而禅者悠悠自若。
富人乃大异。
发意坚请新之。
仰山遂成精舍。
延祐六年秋。
仲手字别所知。
复作偈别众而逝。
时侍僧有失常度。
语话声高。
熙复张目正色曰。
敢以吾死而堕吾规耶。
摈逐之。
已而瞑目长往。
世寿八十二。
僧夏六十三。
熙四为住持。
以策发为急务。
然机不易施。
施必中节。
尝以百丈野狐话。
问诉书记。
诉拟对熙喝之。
诉即悟旨。
又举太原孚闻角悟道因缘。
示常道者曰。
卢生入沧海。
太史游名山。
从此杨州城外路。
令严不许早开关。
常亦悟旨。
(常号梅屋。
著佛祖通载行世。
)又以西湖山水问伦上人。
伦曰。
通身无影像。
步步绝行踪。
熙厉声曰。
未在。
更道。
伦亦悟旨(伦号仲方。
后住保宁)。
熙晚年久不上堂。
四众坚请之。
熙乃曰。
云门道。
个普字尽大地。
人不柰何。
殊不知云门四棱著地。
当时若与震威一喝。
待此老恶发。
徐徐打个问讯道。
莫怪触忤。
好非但救取此老。
亦能振起云门纲宗。
虽然口是祸门。
有数禅者。
座下省发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