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贾鲁

相关人物:共 6 位
共 6 首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元仙游人,字石友。
顺帝至元元年进士第一,授翰林修撰,寻除侍讲。
时岁大饥,济孙上治安十策,帝奇其才,诏与欧阳玄、吕思诚修宋、辽、金三史。
后又上治河十策,诏同运使贾鲁塞北河,通南河,以复故道,历五月告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304—1359 【介绍】: 元南阳穰县人,字谊叔。
少丧父,家贫,勤苦力学。
后受业于夏镇,为国子生。
顺帝元统元年进士。
授将仕郎、翰林国史院编修官。
历监察御史,言事并举劾凡七十余事,皆指讦时弊,执政者恶之。
出为陕西行省员外郎。
辞归。
至正十年,迁中书右司郎中,与同僚尽决刑部积案。
迁工部尚书。
巡视黄河决口,以为故道不可复,与贾鲁议不合。
历武昌路总管、参知政事。
累升中书左丞。
所至有政声。
用事者嗾人诬遵受赃,锻炼成狱,竟杖死,中外冤之。
维基
成遵(1304年—1359年),南阳穰县人,字谊叔,是元朝末年的大臣。
元统进士,为将仕郎。
翰林院国史编修官,参与修纂泰定、明宗、文宗三朝实录。
元顺帝至元四年(1338年),为应奉翰林文字。
至正二年(1342年),为监察御史,多次指摘时弊,弹劾权贵。
第二年以工部员外郎出任陕西行省员外郎,以母亲患病辞官归乡。
至正十年(1350年),任工部尚书,视察黄河。
至正十一年(1351年),上奏黄河故道不能恢复,反对脱脱、贾鲁治河方案。
改任大都河间等处都转运使。
至正十四年(1354年),转任武昌路总管。
至正十七年(1357年),为中书左丞,分司彰德。
至正十九年(1359年),因和太平友善,被太子爱猷识理达腊所恨,至正十九年(1359年),成遵被下狱,被杖杀而死。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538—1601 【介绍】: 明山西沁水人,字子明,号晋川。。隆庆二年进士,改庶吉士,授兵科给事中,累官吏部右侍郎。父卒归。万历二十六年,起工部左侍郎兼右佥都御史,总理河漕,塞决口,通运道,以功进工部尚书。又奏开泇河(分水河),以改善运道,并力任其役,工程未毕而卒。谥庄靖。
维基
刘东星(1538年—1601年),字子明,号晋川,山西承宣布政使司泽州直隶州沁水县(今山西省沁水县端氏镇坪上村)人。
谥庄靖。
嘉靖四十年(1561年),乡试中式第三名举人,隆庆二年(1568年),登戊辰科会试第一百七十九名,三甲七十二名进士,改翰林院庶吉士,授兵科给事中。
当时大学士高拱摄官吏部,以非时考察名义,贬他为蒲城县丞,之后稍微升任卢氏知县。
万历元年(1573年),担任刑部主事,改户部四川清吏司主事、户部员外郎。
万历五年,担任河南佥事。
万历七年,担任陕西右参议、浙江提学副使。
万历十年,任山东左参政,后升任山东按察使。
万历十七年,任陕西按察使,官至湖广左布政使。
万历二十年,升任右佥都御史、巡抚保定。
朝鲜之役起,日本丰臣政权入侵朝鲜半岛,朝鲜王朝向明朝政府告急,当时明廷调遣十万部队,会师于天津,准备救援朝鲜,而当时天津、静海、沧州、河间受到灾害。
米价飞涨、百姓流离失所。
刘东星请求漕米十万石救济灾难,民众因此而得以保全。
刘东星随后召为左副都御史,进吏部右侍郎,以父亲老迈,请侍养而归乡,刚离开时父亲已经去世。
万历二十六年,黄河在单县黄堌决口,冲毁运河,漕运、河道均被堵塞,明廷起用刘东星为工部左侍郎兼右佥都御史,总理黄河漕运。
当初尚书潘季驯提议开凿黄河上流、并使用元朝贾鲁所采取的道路浚灾,但效果甚微。
刘东星则在徐州、下邳至宿迁一带,沿潘季驯治黄故道挑挖开浚,五个月内工程结束,费用仅十万。
得到万历帝嘉奖,晋升工部尚书兼右副都御史。
次年,他拓宽淮河、海河渠道,而此工程当初河道总督翁大立、工部尚书朱衡、都御史傅希挚都建议过,河道总督舒应龙曾开凿韩庄一段,但因工程太过艰巨而中止。
刘东星则权利重启实施该工程,使得原本预估120万的工程费用,仅仅到七万时,工程已经完成三成。
但因日夜操劳,他最终病倒在工地,并死于任内。
黄河工程在后任李化龙、李三才等主持下最终完成。
刘东星为官清廉节俭,天启初年,谥庄靖。
其墓地位于今沁水县端氏镇坪上村,1970年代,地表原有的石马、石人、石羊、墓碑等均被毁坏,现为沁水县文物保护单位。
胡瓒 朝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明安庆府桐城人,字伯玉。万历二十三年进士。授都水主事,分司南旺兼督泉闸,驻济宁。造舟汶上,作桥宁阳,民便之。官至江西左参政。有《泉河史》。
维基
胡瓒,字伯玉,号心泽,直隶桐城县(今属安徽省)人。
明朝官员。
早年为诸生,手不释卷,曾抄写《资治通鉴》全书。
万历二十二年(1594年)甲午科乡试第三名举人,万历二十三年(1595年)联捷乙未科进士,授工部都水司主事,分司南旺司,兼督泉闸。
万历二十六年,黄河决口,单县黄垌的运河泥沙淤塞,漕运受阻。
朝廷派工部左侍郎兼佥部御史刘东星为河漕总督前往治水。
胡瓒建议疏浚贾鲁河故道,他不畏辛劳,爬山涉水勘察河道之来龙去脉,撰成《泉河史》15卷。
因疏浚有功,升工部郎中。
万历二十七年,督修琉璃河桥,升虞衡员外。
三年桥成,节省白银七万两。
万历三十四年官至江西右参政。
万历三十七年,以运贩私盐为御史彭端吾奏劾,降三级。
晚年辞官归里,久之卒。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863 【介绍】: 清湖南溆浦人,原名芝,字厚吾,号仙舫。
严如熤子。
副贡生。
少随父练习吏事。
道光间官郑州知州,治贾鲁河,息水患。
以谙习吏事,擢授常州知府,累署淮扬道按察使。
咸丰间由曾国藩等人保荐,赴广西治办军需,授右江道。
官至通政使。
魏联奎 朝代:清末

人物简介

维基
魏联奎(1849年—1925年)又名星五,字文垣。
河南荥阳人。
清末民初政治人物。
魏联奎幼年家庭贫困,无钱上学,乃常在私塾旁听。
后受塾师王调元赏识,魏联奎免费入学。
后来,魏联奎考入大梁书院。
光绪八年(1882年),魏联奎中举人,光绪十二年(1886年)中进士。
同年五月,著主事分部学习,历任刑部主事、刑部左丞,任职30多年。
后辞职回到家乡,在郑州居住。
1913年,魏联奎首倡并集资创建了“郑州贾鲁河水利公司”,兴修水利。
魏联奎亲自为征购土地等事奔波。
民众因为相信风水,又不愿意地块遭到剖开,故征地非常困难。
魏联奎给爱财者以大笔金钱,给爱名者以水利委员或股东称号。
经过3年,终于修成了水渠,名为“魏公渠”。
魏联奎还呼吁为靠近大运河的54个县减漕。
明朝至清朝,南方各省自大运河将粮食运往通县抵达北京。
后来因为距大运河较远的州县运粮困难,容易耽误期限,经私下协商,乃委托靠近运河的54个县代办漕运。
距大运河较远的州县每年给54个县补贴。
后来年深日久,54个县的漕数成了定额,远离运河的州县也不再给补贴。
清朝之后,漕数被折为银子,并多次增加,近河54个县民众负担沉重。
1918年,魏联奎联络河南省内外54个县的人士吁请减漕,在北京、开封设“漕粮商榷会”,54个县都派出代表参加。
魏联奎还在北京、开封奔走,多次咨请河南省政府、北京政府财政部核实漕数。
3年之后,减漕获得批准,其中河南省每年减漕达24万余两银子。
晚年,魏联奎住在山西省平陆县岳家庄,读书并教育子孙。
1925年7月,魏联奎病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