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郭守敬

相关人物:共 5 位
共 9 首
灵台璇象两巍巍,梦寐三年始一窥。
日挟阳乌翻倒影,天浮圆盖入铜仪。
当时东观张平子,此日吾元郭若思
羡杀汉时皆实学,几曾分异限藩篱。
徙倚灵台万象新,仰窥圆盖偃鳌𦟘。
龙冲都柱惊坤轴,望入星躔候北辰。
日挟阳乌符盎晷,春浮元气上仪轮。
思侔玄化称平子,太史于今恐后身。
十年寤寐周公像,几向轩墀拜紞纮。
宗祖配天终北面,洗兵回雨见东征。
道存履舄歌狼跋,天动威灵表圣诚。
久矣吾衰嗟不复,仰仪台下候神明。
天元章会到玄机,星历推来一理齐。
襄国至今传异事,门前鹓水亦曾西。
龙冈拱木秋风老,燕处犹怀隐德尊。
皇极不穷身后数,青云今见起家孙。
观象台 明末清初 · 吴伟业
七言律诗
候日观云倚碧空,一朝零落黍离同。
昔闻石鼓移天上(元移石鼓于大都),今见铜壶没地中。
黄道只看标北极,赤乌还复纪东风。
郭公枉自师周髀,千尺荒台等废宫(浑仪郭守敬所造)
题影宋钞新仪象法要(乾隆乙未) 清 · 弘历
七言律诗
梁代浑仪已制之,失传苏颂乃重为。
有经有纬述前验,具说具图期后垂。
亦曰用心究钩股,即看影椠悉毫釐。
大成圆象精锱黍,皇祖鸿贻万世规。
按:玑衡虽昉自尧时其制法今昔异同则不可深考后世仪象若洛下闳若张衡若李淳风若一行皆有所作而贾逵蔡邕王蕃陆绩何承天辈议各不一自元时郭守敬造为浑仪后人因之明代相沿不改若西洋法明中叶即入中国颇有宗其说者而徐光启李之藻推之尤至率格于众议不果行我皇祖洞见西法之精审学焉而会通之益知其可垂永久乃敕灵台专行弗失既而钦定数理精蕴仪象考成诸书实足为天下后世法予虽未习其事然幼闻皇祖闳论因得笃信而敬守之即如明以前之法每日以百刻计而西法则以九十六刻计夫一时八刻其理明简易晓不待智者而知之闻本朝初曾有讼西洋人私窃四刻者时刻乃一定之数窃将安往不亦大可笑乎又如日出入之早晚节气之长短薄蚀之分数今每验之辄不爽铢黍非其法至精至密曷克臻此或云尧时玑衡之法西洋得之其说当存而弗论第自皇祖表章以来迄今百馀年行之无弊虽百世不易可也此苏颂所撰新仪象法要以其影抄宋刊且为钱曾述古堂所藏之物因视为旧籍而题弆之又岂见异思迁乎详识诗后用示来许
观象台(乾隆甲辰) 清 · 弘历
鸡鸣山巅观象台,元明以来所旧有。
明至永乐北迁都,元主中原实弗久。
则此观象徒虚名,挈壶家法无人守。
惟我圣祖巡江宁,临兹即境怀敬授(叶)
尔时扈从多儒臣,爰咨有知天文否。
独宣光地(李)载诹论,参觜明示其先后
仪器据实斥空言,郭守敬法诚为丑(法言上又问恒星动否光地奏臣不能知惟新恒星天亦动但其动微耳上曰郭守敬仪器不可行于今由不知恒星天动故也自来史志历法类空言无实如荧惑退舍之说天象垂戒理则有之若果退舍后来以何积算示从上又历指三垣星座问光地不能尽举上指官历历明晰尚书张玉书图讷等皆钦颂仰窥聪明天纵非臣等所能云)
江宁合见老人星,正辟史称徵仁寿
放勋以后第一人,自愧未能承善诱
⑴ 恭阅己丑皇祖实录康熙二十八年二月驻跸江宁幸观星台召诸臣问有知天文者否因问掌院学士李光地古觜参今为参觜其理云何光地奏未晓上曰以仪器测之参宿至天中磪在觜宿之先观此足信今之不误
⑵ 星上又披小星图指南方近地大谕诸臣曰此老人星也光地奏据史传谓老人星见天下仁寿之徵隐见上曰以北极度推之江宁合见是星此岂有也
⑶ (精蕴皇祖于天文算法贯彻古今事诸书实为万世法程惜予逮)。(御制数理皇祖时年甫十二未获亲承之兹训示至今为愧因命皇子皇孙辈习颇有通晓者)
简仪(辛未) 清 · 申纬
七言绝句
象纬推明此一时,典章文物替兴衰。
堪同蓟子论金狄,阅世无言有简仪(世宗十四年。命艺文馆提学郑獜趾,大提学郑招。讲究古典。刱造仪器。以备测验。上曰。其要在乎定北极出地高下。可先制简仪以进。于是郑招,郑獜趾掌稽古典。中枢院使李藏,护军蒋英宲掌督工役。先制木简仪。测定汉阳北极出地三十八度。遂铸铜简仪大小二器。大简仪则依元史所载郭守敬法。小简仪则趺以精铜。缘以水渠。准子午定地平。赤道环面。分周天三百六十五度四分度之一。东西运转。测七政中外官入宿度分百刻环。在赤道环内面。分十二时百刻。昼以知日晷。夜以定中星。四游环持窥衡。东西运转。南北低仰。以待窥测。乃竖柱以贯三环。斜倚之则四游准北极。赤道准天腹。直竖之则四游为立运。百刻为阴纬。郑招小简仪铭曰。天道无为。器且尚简。古之简仪。架柱栈栈。今玆器也。近可提携。其入用也。同于简仪。盖简之又简之者也。成宗二十五年。命领议政李克培铸铜为小简仪。其制一依世宗朝简仪。赤道单环及四游双环。径俱二尺。今观象监所藏简仪。即成宗朝所制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