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张翥

相关人物:共 21 位
共 21 首 第 1 页 下一页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元间杭州钱塘人,字仁近,一字仁父,号山村民。宋末即以诗名,与白珽齐名,称仇白。入元,为溧阳州儒学教授,旋罢归,优游湖山以终。工诗文。有《金渊集》、《山村遗集》。
元诗选
远字仁近,一字仁父,钱塘人。
宋咸淳中,以诗名,与白珽湛渊并称于吴下,人谓之「仇白」。
一时游其门者,若张雨、张翥、莫维贤,皆有名当时。
元至元中,部使者强以学职起之,为溧阳州学教授。
以杭州知事致仕。
自号「近村」,又号「山村民」,学者称山村先生。
其为诗尝曰:近体吾主于唐,古体吾主于《选》,往往于融畅圆美中,忽而悽楚蕴结,有《离骚》三致意之馀韵。
晚年谢事,乐于湖山泉石间,多与方士游名山胜地,佛刹灵区。
足迹所到,辄有题咏。
释妙声谓其诗冲远幽茂,而静退閒适之趣溢于言外。
释弘道赠诗云:「吾爱山村友,诗工字亦工。
波澜唐句法,潇洒晋贤风。
」僧守道赠诗云:「朝野遵遗老,山村有逸民。
书传东晋法,诗接晚唐人。
」似是为山村写照也。
全宋诗
仇远(一二四七~?)(生年据本集卷六《纪事》诗注“淳祐丁未予始生”等推定),字仁近,号近村,又号山村民,学者称山村先生,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度宗咸淳间以诗著,与同邑白珽合称仇白。元成宗大德九年(一三○五)为溧阳学正,秩满归。享年七十馀。有《金渊集》,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为六卷,均系官溧阳时所作。又有《兴观集》、《山村遗稿》,为后人据手迹所裒集,清乾隆时歙人项梦昶合辑为《山村遗集》。事见清嘉庆《溧阳县志》卷九。 仇远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为底本。《金渊集》编为一至六卷,《山村遗集》编为第七卷。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词学图录
仇远(1261-?) 字仁近,一字仁父,号山村民。钱塘人。有《兴观集》、《金渊集》、《无弦琴谱》。
御选元诗姓名爵里
字仁近,一字仁父,钱塘人。至元中,官溧阳州教授。自号近村,又称山村,有山村遗槁。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272—1340 【介绍】: 元回回人,自雁门徙河间,答失蛮氏。字天锡,号直斋。泰定帝泰定四年进士,授应奉翰林文字,擢南台御史。以弹劾权贵,左迁镇江录事司达鲁花赤。累迁江南行台侍御史,左迁淮西江北道经历。文词雄健,诗清新流丽,名冠一时。晚年居杭州,每风日晴好,辄肩一杖,挂瓢笠,踏芒蹻,凡深岩邃壑,无不穷其幽胜。兴至,则发为诗歌。有《雁门集》。
元诗选
萨都剌,字天锡,别号直斋。
本答失蛮氏,祖父以勋留镇云代,遂为雁门(今山西代县)人。
「萨都剌」者,犹汉言「济善」也。
弱冠登泰定丁卯进士第,应奉翰林文字。
出为燕南经历,擢御史于南台。
以弹劾权贵,左迁镇江录事,历闽海廉访司知事,进河北廉访经历。
尚书干文传序其诗曰:天锡陟官闽宪幕,往还吴中,出所作《雁门集》见示。
其豪放若天风海涛,鱼龙出没。
险劲如泰、华、云门,苍翠孤耸。
其刚健清丽,则如淮阴出师,百战不折,而洛神凌波,春花霁月之㛹娟也。
明成化间,吴人张习企翱书其刻集后曰:「元诗之盛,倡自遗山,而赵子昂、袁伯长辈附和之。
继而虞、杨、范、揭者出,号为大家。
间有奇才天授,开阖变怪,莫可测度,以骇人之视听者。
初则贯云石、冯子振、陈刚中,后则杨廉夫,而萨天锡亦其人也。
观天锡《燕姬曲》、《过嘉兴》、《织锦图》等篇,婉而丽,切而畅,虽云石、廉夫莫能道。
他如《赠刘云江》、《越台怀古》、《题烂柯山》、《石桥》诸律,又和雅典重,置诸松雪、道园之间,孰可疑异。
」要而论之,有元之兴,西北子弟,尽为横经。
涵养既深,异才并出。
云石海涯、马伯庸以绮丽清新之派振起于前,而天锡继之,清而不佻,丽而不缛,真能于袁、赵、虞、杨之外,别开生面者也。
于是雅正卿、达兼善、乃易之、余廷心诸人,各逞才华,标奇竞秀。
亦可谓极一时之盛者欤!
(徐兴公曰:《萨天锡集》,成化乙巳兖州守关中赵兰刻于郡斋。
得之仁和沈文进家藏旧本。
弘治癸亥,东昌守雁门李举又刻之。
今二本互有异同,并传于世。
一题曰《雁门集》,一题曰《萨天锡集》云。
然《雁门集》所载如《车簇簇行》一首,《元文类》作马祖常,今见祖常《石田集》中。
《凌波曲》一首,《元音》作无名氏。
乾坤清气》作李溉之,《舞姬脱鞋吟》,欧阳元功有和李溉之韵,当不误也。
又如《明日城东看杏花》一首,见虞伯生《在朝稿》,《岁云暮矣》三章,二本并载。
而偶武孟《乾坤清气》作张仲举,武孟,元末人,必有所见。
今悉为改正。
他如《次韵送虞先生入蜀》一首,亦见《石田集》,而诸选本俱作天锡。
《山中怀友》及《和吴赞府斋中十咏》见黄晋卿集。
而胡元瑞《诗薮》所称天锡诗有:「故庐南雪下,短褐北风前」之句。
徐兴公序亦引及此语,似各有所据,未可尽以为误也。
至如卢希韩之半摭萨集,出于后人掇拾之馀,所当亟为改正。
《凌波曲》、《鹤骨笛》之误入龙子高,此在《元音》本属无名氏。
而潘曹选本失于考较,牵连而误及之耳。
按钱牧斋《列朝诗集》称庆元方氏盛时,招延天下文士。
天锡与林彬、朱右辈,皆往依焉。
今其集中并无浙东往还之作,又干寿道《雁门集序》谓有七言律《巧题》百首,今亦不存。
乃知昔人卷帙散逸已多,补缀蒐罗,更有混淆错出之弊,故略因所见而釐正之。
词学图录
萨都剌,字天锡,号直斋。其族属有蒙古、汉、回、维吾尔诸说,未知孰是。祖、父以世勋镇云、代(今山西大同、代县一带),遂为雁门(今代县一带)人。好游佳山水,穷幽微,徘徊终日不去。尝登司空山太白台,叹曰:"此老真山水精也!"遂结庐其下。卒年八十馀。诗清新流丽,词长于怀古,笔力雄健。有《雁门集》,词在集中。
维基百科
萨都剌(1272年?—1355年?),字天锡,号直斋,元代著名诗人、画家、书法家。蒙古化的色目人(一说回回人)。先世可能为突厥人。 出身将门,但据其《溪行中秋玩月》诗自序,幼年家贫。早年科举不顺,以经商为业。到泰定四年(1327年)才中进士,一生只做过一些卑微的官职,包括京口录事司达鲁花赤、江南行御史台掾史、燕南河北道肃政廉访司照磨、闽海福建道肃政廉访司知事、燕南河北道肃政廉访司经历等职等。为官清廉,有政绩,不趋炎附势,因得罪权贵而被贬。据说晚年曾入方国珍幕。
槜李诗系·卷三十八
字天锡,雁门人。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278—1338 【介绍】: 元台州临海人,字可立。少倜傥,端行绩学,通群经大义,为时名儒。尝居吴中甫里书院。工诗。有《可立集》。
元诗选
炯字可立,台州临海人。
端行绩学,通群经大义,为时名儒,晦迹不仕。
一时名公硕士,若金华黄溍晋卿、晋宁张翥仲举辈,多从之游。
尝居吴中甫里书院,时与玉山唱和。
其古乐府如《吴宫怨》、《公莫舞》、《空井辞》、《江南弄》等篇,酷似李长吉。
惜其诗不多传云。

人物简介

人物简介
(1285~1373)元末临济宗僧。浙江慈溪人,俗姓王。字梦堂,号酉庵。六岁丧父,奉母命习儒。及长志求出世间法,礼奉化广法院良公为师。二十三岁,礼谒长芦之雪庭传公,剃发受具足戒。后闻元叟行端自中天竺寺移住灵隐寺,前往参谒,大悟,嗣其法,司内记,任径山之书记。至元五年(1339)驻锡于四明咸圣寺,后移住慈溪开寿寺。帝赐号“佛真文懿”。至正十七年(1357),师为瑞光院之开山。八十二岁,编集六学僧传三十卷。洪武二年(1369),以高僧敕住国清,奉号“佛真文懿大师”。洪武三年(1370),帝召见众僧时,师为众僧之首,住天界寺。洪武六年示寂于国清寺,世寿八十九。(六学僧传序、南宋元明僧宝传卷十、增续传灯录卷四、佛祖纲目卷四十一、五灯严统卷二十二、宋学士集卷三十三)p6239。《元无见睹和尚塔铭》:“天台山景德国清禅寺住持佛真文懿大师昙噩撰文”。
补续高僧传·习禅篇
昙噩。
字无梦。
自号酉庵。
慈溪王氏子。
祖申。
举进士于宋。
父禄。
任于元。
母周夫人。
师生六岁而丧父。
夫人命从乡校。
师游气岸高。
骞有一日千里之意。
无书不探。
学文于胡长孺。
藻思浚发。
纵横逆顺。
随意之所欲言。
声名顿出诸老生上。
已而心有所感。
叹曰。
攻书修辞。
此世间相尔。
曷若求出世法乎。
遂别夫人。
走长芦礼雪庭传公。
薙发为僧。
春秋二十有三矣。
具戒后。
游心于教。
复弃教而即禅。
及雪庭迁灵隐。
师往侍焉。
雪庭示寂。
元叟端公。
来补其处。
元叟。
风规严峻。
非宿学之士。
莫敢闯其门。
师直前咨叩。
了无畏惧。
机锋交触。
情想路绝。
自一转至于六七。
语愈朗烈。
元叟欣然颔之。
延佑初。
诏建水陆大会于金山。
名浮屠贤士大夫毕集。
师佐元叟。
敷陈法要。
及与群公辩论。
义趣英发。
莫不推敬。
镇南王闻之。
延至广陵。
尊礼备至。
弥年方遣重纪。
至元五年。
浙东帅阃。
合府公邑令。
请师出世庆元之保圣。
再迁慈溪之开寿。
三转于国清。
师所至。
皆以荷担大法为己任。
煅炼学徒。
孳孳如不及。
多有开悟之者。
瑞龙院。
易甲乙住持为禅刹。
师为开山。
院因赖以增重。
直与名伽蓝相齐。
海上飓风发。
骤雨如注。
层楼修廊俱仆。
师所居亦就压。
人意师齑粉矣。
亟撤其覆索之。
一钜木横支榻上。
师危坐其下。
若神物为之护者。
师凡四坐道场。
去留信缘。
皆略无凝滞。
不久引退。
丛林慕其名德之高。
每辟室以居之。
师教戒诸徒曰。
吾与尔等。
研究空宗。
当外形骸忘寝食。
以消累劫宿习。
然后心地光明耳。
自是日唯一食。
终夜凝坐。
以达于旦。
洪武二年。
就有道徵。
馆于天界寺。
既奏对。
上悯其年耄。
放令还山。
越四年。
无疾而终。
年八十有九矣。
遗言云。
三界空华。
如风捲烟。
六尘幻影。
如汤浇雪。
亘古亘今。
唯一性独存。
吾之幻躯。
今将入灭。
灭后阇维。
煅骨为尘。
不可建塔以累后世。
师修身广颡。
昂然如鹤峙鸡群。
文思泉涌。
有持卷轴求诗文者。
积如束笋。
当风日晴美。
从容就席。
纵笔疾挥。
须臾皆尽。
长短精觕。
无不合作。
袁文清公。
尝指师谓人曰。
此阿罗汉中人也。
观其为文。
骎骎逼古作者。
渡江以来。
诸贤蹈袭苏李。
以雄快直致为誇。
相帅成风。
积弊几二百年。
不意山林枯槁之士。
乃能自奋至于斯也。
翰林学士张公翥曰。
噩师。
仪观伟而重。
戒行严而洁。
文章简而古。
禅海尊宿。
今一人耳。
其为缙绅所推许。
类若此。
师平生著作甚富。
悉不存稿。
晚年重修历代高僧传。
笔力遒劲。
识者谓。
有得于太史迁。
日本国王。
虽僻在东夷。
亦慕师道行。
屡发疏迎致之。
师坚不往。
王与左右谋。
欲劫以归。
浙江宣慰使完者都。
藏之获免。
自是厥后。
凡遇师手迹。
必重购之而去。
且诧其能放异光云。
其为海外所钦重如此。
南宋元明禅林僧宝传·卷十
禅师梦堂。名昙噩。与楚石琦。同籍明州。琦出象山朱氏。噩出慈溪王氏。同出元叟之门。同赴明君之诏。噩之祖父。以仕显家。贵且富。罗绮交错。噩生其间。为童时。喜衣布裘。喜餐蔬食。喜坐静舍。目不遍眨。如在定僧伽。然与世交。谈吐风云。变幻莫状也。于诸子史。一阅不再。因游郡城延庆讲堂。见六祖坛经。遂窃怀归翻读。连日夕不释手。乃至忘餐寝。竟辞脱发。父兄莫能阻之。具戒。遍历禅丛。乃罢参于径山。噩事径山既久。名知林下。深圣禅寺请噩。噩则欣然肯来。居无何迁开寿。谙熟典故。师僧皆从之。噩画一规曰。僧堂内外有阅经书者。罚油若干。一僧每逢朔望。纳油库司。读梵网经。一僧纳油。读传灯录。一僧纳油读易。噩笑而怜之曰。立法之弊。宁至此乎。及移居天台国清寺。年垂七十矣。耳聪目察。敷扬宗旨。有道衲子趋焉。元顺帝赐号佛真文懿禅师。年八十有八。赴明天子之诏。馆南都天界。天界金白庵。名驰当世。学冠诸老。与噩夜话。词气尽索。退而雅称曰。此翁齿牙带戟。不可与争衡也。噩南归。虚其名位。而规训门人。复说偈曰。吾有一物。无头无尾。要得分明。涅槃后看。泊然示化。时洪武辛亥。其年八十九矣。 赞曰。楚石愚庵梦堂行道。际遇于离乱之秋。俱持风采。称为狂澜砥柱。暮年感有国者与交游。光鲜元叟家声。虽三公一时之方便。于法门则有力焉。经云。但以假名字而引导之。此之谓也。
新续高僧传·灵感篇第六之二
释昙噩,字无梦,亦号梦堂,晚题所居曰“西庵”。姓王氏,慈溪人也。依净慈雪庭传薙发受具。台衡贤首慈恩诸文,昼夜研磨,不知有饥渴寒暑。及雪庭迁灵隐,仍侍左右。雪庭寂后,元叟端来补其处。风规严峻,非宿学莫故闯其门。噩值前咨叩,自一转至于六七转语,机锋交触无畏,端颔之,命掌内记。与群侣辩论,莫不推敬。元至元初,出主庆元宝圣,迁鄞之开寿、台之国清,后居瑞龙。一日飓风骤雨,殿宇俱仆,噩所居亦就压。人意其齑粉矣,掘覆索之,一巨木横支榻上,噩危坐其下,若有神物为之呵护者。噩凡四坐道场,不久即退。尝游越中,诗人刘梦熙、唐处敬辈集曹娥祠。噩敝衣坐船尾,众方分韵赋诗,殊不相顾。俄而作礼曰:“有剩韵乞布施一字。”拈蕉字与之。噩即应声赋诗云:“平明饭罢促高梢,撑出五云门外桥。离越王城一百里,到曹娥渡十分潮。白翻睛雪浪花舞,绿弄晚风蒲叶摇。西北阴沈天欲雨,卧听篷韵学芭蕉。”众惊曰:“公非噩梦堂乎?”遂邀入社。明洪武三年,诏徵奏封,闵其年耄,敕令还山。日本国王慕其道行,屡发疏请,欲迎致之,噩坚不往。凡遇噩手写经论,必重购之而去,且诧其放异光云。越四年,谓其徒曰:“吾有一物,无头无面。要得分明,涅槃后看。”言讫歛目,趺坐而终。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288—1343 【介绍】: 元兴化莆田人,字众仲。幼孤,笃志于学,不以生业为务。以荐为闽海儒学官。游京师,虞集见其文,称其博学多闻。荐除国子助教。出为江浙儒学副提举。顺帝至正初,累官国子监丞卒。有《安雅堂集》。
元诗选
旅字众仲,兴化莆田人。
幼孤,笃志于学,以荐为闽海儒学官。
御史中丞马祖常一见奇之,谓曰:「子馆阁器也,胡留滞于此?
」因勉游京师。
侍讲学士虞集见所为文,慨然叹曰:「此所谓我老将休,付子斯文者矣。
」即延至馆中,朝夕相讲习,与祖常交口延誉于诸公间。
平章赵世延力荐之,除国子助教,三年考满,诸生不忍其去,请再任焉。
出为江浙儒学提举,召应奉翰林文字。
至正元年,迁国子监丞,又二年卒。
年五十六。
有《安雅堂集》十四卷。
史称其文典雅峻洁,必求合于古作者,不徒以徇世好而已。
河东张翥序其集曰:「天历、至顺间,学士虞公以文章擅四方,学者仰之。
其许与君特厚,君亦得与相薰濡而法度加密。
虞之奖成后进,陈之识所依归,才名接踵,相得益彰。
昔人风致,真不可及也。」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元芜城人,字原常,一字元章,又字礼执。好读书,工诗。奉母居市廛,植竹庭院间,扁其燕息之所曰居竹轩。晚遭乱,避地吴中。卒年七十余。有《居竹轩集》。
元诗选
廷圭,字原常,一字元章,又字礼执,芜城人。
好读书,尤工于诗。
奉母居市廛,植竹庭院间,绰有山林意趣,扁其燕息之所曰「居竹」。
河东张翥仲举为忘年友,载酒过从,殆无虚日。
廷圭谓曰:吾仕宦无天分,田园无先业,学艺无他能,惟习气在篇什,朝哦夕讽,聊以自娱而已。
晚年遭乱,奔走艰险,年七十馀,殁于云间。
故人京兆郜肃彦清、中山刘钦叔让搜辑遗诗,汇而刻之。
吴中邹奕曰:原常能揣练六朝之情思,以入唐人之声律,变化寻常之言为警策之句。
刘钦亦曰:原常诗五言务自然,不事雕刿,七言律最为工,深合唐人之体,当仲举之以诗鸣于广陵也,原常追而和之,声名与之颉颃。
仲举尝题其集曰:余在广陵时,与原常唯诗是谈。
方其索句,虽与之论说应答,而中实注思揣练,有得则跃跃以喜,一字或声必帖乃已。
盖原常能深致其功,而音律体制,仍得之于仲举者为多也。
槜李诗系·卷三十八
字原常,广陵人。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290—1356 【介绍】: 元平江路人,字子平。兄陈训为江浙行省照磨。张士诚兵突至,谦以身护兄不得,兄弟俱死。工诗文,尤精于《》。有《子平遗稿》。
元诗选
谦字子平,吴郡人。
父疾革,思食鳜鱼,进鳜而没,遂终身不食鳜。
兄训字师敬,为吏,谦事之甚谨。
尝从林处士宽、龚教授璛学,以所业就试场屋,吏卒搜捡怀挟者,甚无状。
因叹曰:待士如此,尚何以侥倖得失为哉!
即尽弃举子业,折节读书。
虞集、黄溍、张翥诸公交口论荐,欲任著作郎,皆力谢之。
至正间,行省用兵,训以照磨佐军事。
会淮张兵蹙,谓谦曰:吾分必死矣,汝无官守,宜自为计。
谦曰:兄在,吾何所之?
有顷,兵突至,谦以身翼蔽训,兵怒斥引出,复求入,见训已殪,即匍匐伏尸哭,甚哀,遂并遇害。
门人范文炯求尸,得之水中,犹兄弟相倚立也。
子平为文章,驰骋上下,尤善古赋及古今体诗。
诡丽舂容,词辩锋出不少让。
黄晋卿见其文必咨嗟,以为不易逮。
尝悼时流文气不古,手编《西汉文类》若干卷。
生平著述甚富,兵火后,仅存《周易解诂》二卷,别为《河图说》一卷、《占法》一卷、古今杂体诗二十四首,得之灰烬中。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335 【介绍】: 元福宁人,字元俞,自号本斋。世祖时以父荫,年十七即特授少中大夫、平江路总管府治中。僚吏以其年少而易之。殆都中遇事剖析中肯入理,皆不敢欺。后历仕四十余年,多有善政。累官至江浙行省参知政事。有诗集。
元诗选
都中,字元俞,一字邦翰,福宁州人。
父积翁,宋宝章阁学士。
降元,授江西行省参政,宣谕日本,遇害海上。
都中甫七岁,元世祖给驿券南还,赐平江田八十亩,宅一区。
年十七,授平江路总管府治中。
秩满,除浙东道宣慰副使,迁荆湖北道。
武宗诏更钞法,除江淮泉货监,历郴州饶州两路总管,以内忧去。
服阕,除两浙都转运盐使,擢福建闽海道肃政廉访使,历迁福建、浙东、广东三道宣慰使都元帅。
元统初,命以正奉大夫、行户部尚书、两淮都转运盐使,寻拜河南行省参知政事,中道疾作,南归。
诏即其家拜江浙行省参知政事,至正元年卒,赠昭文馆大学士,谥清献。
元俞幼留京师,从许文正公学,知所趋向,尤致力于根本之学。
自号曰本斋,有诗集三卷。
事母至孝,翰林国史院编修官章哲撰《本斋王公孝感白华图传》云:公母张氏讳普贵,自号无为。
至元甲申,公父闽国忠悯公衔命使日本,没于难,时母年三十,公甫七岁,留侍京师,讣闻,即以贞节自誓,祝发于京之净垢寺为尼,出主平江阳山妙净寺。
道行冰雪,寻奉玺书护持,锡号「宏宗圆明佛日大师」,住山几四十年,至治壬戌,趺坐而逝。
公闻永嘉心乐周真师有道,延至家,庭设黄箓,以展孝思。
越十有四日,像设之筵,瓶簪丹茶,两旬浃矣,其花半萎,中有一萼,天然融结,状类桃实,非花非果,玉质縠章,宛分三脉,日渐以腴,烛之,内外映彻如净琉璃,骇乎优昙钵之一现也。
诗之「白华」,岂即此耶!
元俞因绘《白华图》,一时张翥、李士行、龚璛、汤弥昌、王寿衍、释大䜣诸公,俱有题咏。
按章哲传,称元俞母张氏、父积翁殉国时,元俞已七岁矣,且留侍京师,而元史谓生三岁即以恩授从仕郎、南剑路顺昌尹,七岁从其母叶诉阙下,种种舛错,至以张为叶,尤可笑也。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310—1369 【介绍】: 元昆山人,一名德辉,又名阿瑛,字仲瑛,号金粟道人。年三十始折节读书。筑园池名玉山佳处,日夜与客置酒赋诗,四方学士咸至其家。园池亭榭之盛,图史之富,冠绝一时。尝举茂才,授会稽教谕,辟行省属官,皆不就。张士诚据吴,欲强以官,乃去隐嘉兴之合溪。母丧归,士诚再辟之,遂断发庐墓。洪武初,徙濠梁卒。有《玉山璞稿》。
元诗选
瑛一名阿瑛,别名德辉,字仲瑛,昆山人。
世居界溪之上,轻财结客,年三十,始折节读书,购古书、名画、三代以来彝鼎秘玩,集录鉴赏无虚日。
举茂才,署会稽教谕,辟行省属官,皆不就。
年四十,以家产付其子元臣,卜筑玉山草堂,园池、亭榭、饩馆、声伎之盛,甲于天下。
四方名士若张仲举、杨廉夫、柯九思、李孝光、郑明德、倪元镇,方外若张伯雨、于彦成、琦元璞辈,常主其家,日夜置酒赋诗。
有二妓曰小璚花、南枝秀者,每遇宴会,辄命侑觞,一时风流文雅,著称东南焉。
淮张据吴,避隐嘉兴之合溪。
母丧归绰溪,张氏再辟之,断发庐墓,翻阅释典,自称「金粟道人」。
至正末,元臣为水军副都万户,恩封武略将军、水军千户、飞骑尉、钱唐县男。
洪武元年,以元臣为元故官,例徙临濠。
二年三月卒,年六十。
自为圹志,戒其子以纻衣、桐帽、棕鞋、布袜缠裹入土。
尝自题其像曰:「儒衣僧帽道人鞋,天下青山骨可埋。
若说向时豪侠兴,五陵鞍马洛阳街。
」所著有《玉山璞稿》,会粹一时高人胜流分题宴集之作为《玉山名胜集》。
又第其箧笥所藏,都为一集,曰《草堂雅集》。
又有《玉山饯别寄赠诗》及《玉山纪游诗》,则汝阳袁华所编也。
李一初曰:玉山草堂,良辰美景,士友群集,四方之能为文辞者,凡过苏必之焉。
欢意浓浃,随兴所至。
罗尊俎,陈砚席,列坐分题,无间宾主。
仙翁释子,亦往往而在。
长短杂体,靡所不有,可谓盛矣!
壬申秋,余同犀月访大临于界溪,得上绰墩,寻玉山遗址,遥望山色湖光,而缅想当年草堂文酒之会,真吾家千载一佳话也。
词学图录
顾阿瑛(1310一1369) 一名德辉,一名瑛,字仲瑛。
平江昆山(今属江苏)人。
家世豪富,年三十,始读书。
筑别业"玉山佳处",盛冠一时,四方文学士张翥、杨维桢、柯九思、李孝光,方外张雨等,咸主其家。
有《玉山璞稿》,存词四首,在集中。
槜李诗系·卷五
瑛字仲瑛,别名阿瑛,自称金粟道人,昆山人。元季辟会稽教谕,不就。筑室茜泾,曰玉山佳处,园池声妓之盛,甲于一时。招致海内名士,置酒赋诗。张士诚入吴,遂遁迹隐嘉兴之合溪,营别业居之。释来复有寄题合溪别业次韵诗云:草堂合溪上,云石静无氛。春水鲈三尺,秋风鹤一群。行厨依竹见,吹笛隔花闻。最喜逃禅好,蒲团拟共分。不食诸侯禄,閒居避俗氛。岸花红作阵,沙鸟白为群。贝叶风前读,菱歌月下闻。清游难再得,愁绝一江分。陈基有寄仲瑛寓嘉兴诗云:每忆吴门顾辟疆,旧开池馆带沧浪。绿波芳草盟鸥鹭,锦瑟玉笙悲凤皇。座客诗成谁最好,故人酒后我多狂。扁舟独往鸳湖上,老到犹能赋草堂。瑛以子元臣,封钱塘县男,明洪武元年徙临濠,卒。自为圹志,戒其子以纻衣、桐帽、棕鞋、布,袜、缠,裹入土归葬。绰墩按:瑛所著诗曰玉山璞稿,又辑交游诸公诗四十家,曰草堂雅集。有萃亭馆题咏,曰玉山名胜。集外又有玉山纪游集,在合溪,有暮云集,今多遗轶。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315—1367 【介绍】: 元温州平阳人,字子上,号不系舟渔者。顺帝至正十四年进士。授庆元路录事,明敏刚决。不满三年,自免去。再授慈溪县尹,亦不就。方国珍欲招致之,无从得。平阳陷,浮海过山东,谒河南王扩廓帖木儿,论江南虚实,陈天下之安危。扩廓欲官之,会疾作卒。有《不系舟渔集》、《子上存稿》。
元诗选
高字子上,温州平阳人。
登至正十四年进士第,授庆元路录事。
未三年,辄自免去。
方氏至欲招致之,不可得。
再授慈溪县尹,亦不起。
平阳陷,弃妻子往来闽浙间,二十六年春,浮海过山东,谒河南王扩廓帖木儿于怀庆,密论江南虚实,扩廓喜,欲官之。
居数月,疾作卒,年五十有三。
子上别号不系舟渔者,自举子时,其所作已为流辈推重。
金华胡仲申以古学名,少所许可,独称子上曰能。
及至京师,翰林欧阳元功、太常张仲举、礼部贡泰甫、助教程以文,皆相与论荐之。
度时不可为,弃官奔走南北,卒以自全。
明初,眉山苏伯衡访其诗文,得若干首,诠次成帙,题曰《子上存稿》。
八世孙一元重校而刻之。
共 21 首 第 1 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