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僧善继

相关人物:共 7 位
共 16 首 第 1 页 下一页
大展三衣古道场,真人高拱殿中央。
曼陀雨散天花落,薰陆烟生石乳香。
纚纚风雷飞讲舌,耽耽龙象绕禅床。
师行不废宗雷社,会觅篮舆到上方。
自决 元末明初 · 王翰
昔在潮阳我欲死,宗嗣如丝我无子。
彼时我死作忠臣,覆祀绝宗良可耻。
今年辟书亲到门,丁男屋下三人存。
寸刃在手顾不惜,一死却了君亲恩。
元诗选:陈有定据守全闽,留居幕府。陈氏败,屏居永福之观猎山,自号友石山人。如是者十年,辟书再至,叹曰:「女岂可更适人哉!」时长子称才九岁,属其友人吴海,且赋诗见志云云。遂自引决。
族叔黄陂府君敏学清操既冠取科第受民社之寄满三载而去至今黄陂之人颂遗政不已亡弟孟颐端重秀颖文学勇进吾宗千里驹也而皆年不及三十盖君子所共悼惜之者夫有祖若父如此为其后者可不务善继哉辉今分教宣城偶得画梅书二十八字其端赠之
腊前定到宣城邑,斋舍梅花吐正妍。
看取岁寒冰玉色,莫忘清白有家传。
周宣考室。雅歌君子之宁。卫文营宫。诗纪国人之美。惟宫室之修建。睹时运之兴隆。恭惟我太祖应天顺人。深仁积德。化家为国。握乾元之贞符。建邦定都。据坤灵之正位。既作室之底法。乃鸠工而僝功。爰始爰谋。草创盖勿暇之计。肯堂肯构。善继在弗弃其基。久莫能修。时盖有待。方国家閒暇之日。而明良熙康之时。苟不图鼎新之规。何以表泰平之盛。宸衷独断。众谋佥同。于以相阴阳之宜。抑亦得时日之吉。经始勿亟。来庶民而争趋。佚道不劳。连百堵以皆作。规矩绳墨斧斤刀钜以佐其艺。欂栌侏儒椳闑扂楔之得其宜。仰稽羲经。取上栋下宇之象。远陋汉武。侈千门万户之名。虽因旧而谋新。夐光前而掩后。丹楹刻桷。商丰约而折中。远廉高堂。知等级之异制。重威非因于壮丽。昭俭可期乎久长。大厦迄成。脩梁乃举。敢扬万口之欢讴。聊荐六方之嘉颂。
儿郎伟,抛梁东,万姓欣瞻瑞日红。
大厦即今高突兀,愿言恩庇与民同。
半塘禅寺古,屈铁变樛枝。
白业三生力,苍烟六代思。
法衰龙象至,经妙鬼神悲。
一悟真空理,沧江月上迟。
木渎桥阴箭径长,浮图苔藓缀萧梁。
烟花影护传灯杖,钟板声沈响屟廊。
金像飞来曾发梦,铜瓶烧去悉闻香。
元宵雪霁空明现,不屑龙潭乞火光
⑴ 金像,汉明帝事。铜瓶,吴王孙权事。
当年石马后世诏,永示艰难意深妙。
翁仲之间立两龙,曹霸丹青逊曲肖。
尔时西伐常兴师,卧榻岂容鼾睡为。
况有大恨不共戴,凛然明告千秋垂(所害太祖以戴乃景祖大恨显祖皆为明誓不共以七告天征明以七太宗嗣统善继征讨先志大恨未雪屡议)
沈阳辽阳取次第,矢在弦上奚容置。
太祖丕显太宗承,本以仁而行以义。
建都称帝徕远人,松山之战乃躬亲。
立破明兵十三万,指挥计授诸荩臣。
兵贵乘机更贵断,鼻衄力前神弗乱
二马御圣安吉行,出险曾无衔橛难。
唐宗六马陵道间,受伤痕迹想血殷。
岂如二马靡少害,是诚全胜得之难。
千秋小白与大白,较彼唐骏增光色。
独予景仰缅昔年,未能躬睹滋太息。
⑴ 既得太祖辽沈遂诸贝定议迁都沈阳制度略备至臣以太宗天聪十年勒大臣及蒙古汉人文武群太宗承混一天眷佑应运而兴爱育群黎辑宁诸国征服朝鲜蒙古更获玉玺以昭符瑞请上尊号乃祭告天地崇德太庙筑坛恢宏即皇帝位建国号曰大清改元规模日渐遂肇万载丕基矣
⑵ 豪格太宗遣睿郡王多尔衮肃郡王攻宁远明总督洪承畴集援兵十三万于松山二王以敌兵甚众奏患鼻太宗闻之即亲统六师往讨启行时适衄因行急衄益甚三日方止请贝勒请徐行将潜大宗谕曰行军制胜利在神速恐敌人间朕亲至遁若不逃破之如纵犬逐兽易于拾取惜无翼可飞岂宜迟缓乃画夜疾驰六日而抵松山太宗环松山而营敌兵来犯击败之追至塔山而还夺其积粟浚濠断杏山松山路凡太宗度明兵必遁分遣诸王大臣设伏截击十馀处算掩预设机宜明兵果皆奔窜所出之路悉如者甚睿击穷追歼殪明兵计五万三千馀赴海死众浮尸漂荡多如雁鹜我十三太宗之神谋勇略制胜出奇指顾间破明兵万如摧祜拉朽云
戊戌岁二月十日壬子。刚斋先生易箦于鳌村第正寝。呜呼。先生善继尤翁而溯沙栗授受之统。教诲东国而位元良师保之重。年跻八耋而未尝顷刻离乎敬义之中。爵秩六卿而未尝一日立乎朝廷之上。盖体行夫子所谓天下之达道五而又以兼孟子所称天下之达尊三者也。天何降割于斯文。遽至摧梁于大厦。朝野震悼。远近涕洟。乃以是年闰四月壬辰。奉藏衣履于天台山宁国之东。呜呼。于时会葬者几人。而芒乎琳也闻且后时。不得与于居绖之列相绋之末。呜呼。夫岂独以关河之阻步涉之艰哉。言念癸未冬。始拜先生于鳌村。留侍四五日。得闻所传之奥。退而忧三年壬辰春。复克趍陪。盖玉色山立而已觉有吾衰之叹。拜辞之际。喟焉惕焉。当复继此而蚤作。庶无待来何迟之问。而幸免乎悌不时之咎矣。自玆而返。身逢百罹。茕茕鳏独。如不自全。而居然五六年之间矣。呜呼。百鬼欺陵。小子尚未至死。而神明所劳。君子遽至于是耶。呜呼。燕居侍坐。尚复何及。而以至帷堂之夕筮宅之日。俱不得闻知。尚此顽然偃息于山川五百里之外者。岂为弟子职当尔耶。先生道德之懿。固未易形容。当日素车之会。湖洛韦带缙绅皆当为绋讴矣。如琳之愚陋辜负教育。万事之悲。固已莫逮。而百岁之思。终不自已。搜沥鄙悃。追成数章。以表报生亡状。尚不忘先师之意云。
夫子家中惧失真,金精玉色净无尘。
万钟丰约亭亭义,一理冲融片片仁。
北阙仙桃常寤寐,南山丛桂几冬春。
浩然得正终吾事,遽丧依归柰此人。
李斯文用明居在带方。素无一日之雅。而不远十舍长程。惠然来访。投我以廿字琼琚。要授良箴。顾玆衰朽谫劣。何敢当也。第念公家自有大宗师。归而求之。有馀师矣。天默堂忠景公从游沙溪门下。而尤深于易学。适值丙丁之乱。疏请奔问天朝。忠愤义烈。尽乎激顽而立懦矣。爰及云仍善继善述。蔚然为湖南之望。人孰不艳服而兴叹也。且奇芦沙锡君嘉名曰起晦。仿象乎刘屏山之字晦翁。其旨深矣。今年太岁。又是皇明屋社之五甲。遗民风泉之思。一倍激切。君其顾名思义。用晦而明。一如大易爻象。则庶几乎永言孝思。有光于先世也夫。
玄天幽且默,晦父揭良箴。
青箱述旧业,肯受嚣尘侵。
少壮同吾弟,交亲四十年。
咏梅诗屡和,梦墨画能传。
荒径陶潜宅,沧江米老船。
移家傍吴苑,杯酒共流连。
共 16 首 第 1 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