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伯颜

相关人物:共 14 位
共 14 首 第 1 页 下一页

人物简介

补续高僧传·护法篇
妙高。字云峰。福之长溪人。家世业儒。母。梦婴儿坐莲华心。手捧得之。觉而生师。因名梦池。神采秀澈。嗜书力学。尤醉心内典。汲汲以入道为请。父母以梦故。不夺其志。俾从云梦泽公。受具戒。锐意求道。首参痴绝冲。冲曰。此儿。语纚纚有绪。吾宗瑚琏也。次见无准范。范犹器爱。拟以侍职处。师叹曰。怀安败名。遂去。之育王见偃溪。掌藏钥。一日溪。举譬如牛过窗棂。头角四蹄俱过。因甚尾巴过不得。师划然有省。答鲸吞海水尽。露出珊瑚枝。溪可之。寻住南兴大芦。遂为偃溪嫡嗣。迁保安江阴劝忠霅川何山。云衲四来。三堂皆溢。朝命升蒋山。德祐乙亥。寺被兵。军士有迫师求金者。师曰。此但有寺有僧。无金与汝。偶以刀儗师颈。荡磨之。师曰。欲杀即杀。吾头非汝砺刀石。军士感动掷刃去。寺得无恙。至元庚辰。迁径山。山经回禄。草创才什一。师悉力兴建。才还旧观。明年己丑正月复火。刹那而烬。寺众大骇。师喟然曰。吾宿生负此山。吾偿之勿忧。忧诸人不解狗子无佛性耳。众为悚然。遂竭力再营。至壬辰十月落成。为屋千楹。计工百万。师虽治土木。而晨夕唱道。云衲奔凑。瓶锡几几。宴若无事。甫十年间。两建钜刹。如探诸怀。功亦伟矣。时教徒肆毁禅宗。上将信之。诸禅老缩项无声。师闻之叹曰。此宗门大事。吾当忍死以争之。遂拉一二同列趋京。有旨。大集禅教两门廷辩。上问。禅以何为宗。师奏。净智妙圆。体本空寂。非见闻觉知。思虑分别所能到。宣问再三。师循源溯流。缘词会理。约二千馀言。如泻泉鸣籁。以答宸衷。上大悦。自是使讲徒。不复有言于禅。而当世之主。遂深信于禅。皆师回天之力也。陛辞南还。以癸巳六月十七日。书偈而逝。阅世七十有五。腊五十有九。塔于寺西之居顶庵。
南宋元明禅林僧宝传·卷八
妙高禅师者。
号云峰。
闽之长溪人也。
其母梦池上出大莲花。
有婴儿。
合爪坐华心。
以手捧得之而娩。
故小名梦池。
幼明敏好学。
诸老宿皆以奇童称之。
爱其吐词。
有关圣化。
年未及冠。
忽记宿因。
乃弃业为大僧。
一锡吴楚。
首参痴绝冲。
冲以道德文章。
倾动一时。
高微露风采。
冲大喜曰。
此子有冲霄之质。
若坚其羽翮。
饱足秋风。
实吾宗之望也。
因指见无准范。
范公不近人情。
及升堂入室。
高对语雍容。
范甚器爱。
已而复见偃溪闻禅师。
闻住育王。
使高司藏钥。
一日闻公顾高曰。
不道子无见处。
老僧只道未在。
高对曰。
未在底正是妙。
高受用处。
闻曰。
牛过窗棂头角。
四蹄都过了因。
甚尾巴过不得。
高连下语。
闻但摇首曰。
未在。
高词穷。
愧汗横流。
仰面视闻。
闻震声曰。
过也过也。
高忽彻。
乃踊跃作礼曰。
鲸吞海水尽。
露出珊瑚枝。
闻公笑曰。
子此回可以说禅也。
于是从闻迁南屏。
适宜兴。
大芦虚席。
勤旧请命于闻。
闻以高主之。
及行。
闻乃谓高曰。
先师淅翁琰和尚尝云。
我自离佛照老人之门。
一味因时度。
日不敢过为。
盖恐辱吾老人也。
嗟乎先师德业冠世。
犹其竞业若此。
汝今此行当体先人苦口。
使大慧门风不滥。
则足矣。
馀何图哉。
高既居大芦。
四众知名。
迁居江阴之劝忠寺。
又迁霅川之何山。
景定间。
有诏移高居蒋山。
上堂曰。
世界未形。
乾坤泰定。
生佛未具。
觌体全真。
无端镜容大士。
鹰巢跃出。
𠢐破面门。
早是遭人描摹。
那更缺齿老。
胡不依本分。
遥望东震旦。
有大乘根器。
迢迢十万里。
来意在搀行。
夺市直得凤。
堂鼓响阿阁。
钟鸣转喉触。
讳插脚无门。
合国难追重。
遭讦露蒋山。
迫不得已。
跨他船舷。
入它界分。
新官不理旧事。
毕竟如何戌搂。
夜贮千峰。
月塞草閒。
铺万里秋。
元兵渡江。
或请避其锋。
高曰。
尽大地是戈矛。
汝拟向何处。
去避山门否。
泰在我一人。
汝勿复言。
兵至。
有迫高索金者。
以刃拟高。
高延颈曰。
要杀便杀。
吾头非汝砺刃处。
即有金乃十方物也。
终不敢奉君以求生。
执刃者悚然。
目之舍而去。
丞相伯颜勾戟长铍环错而进。
高趺坐绳床。
不涉言色。
颜公甚致敬焉。
乃舍牛百头粮五百石。
伯颜问道于灵云定禅师。
乃言蒋山高公。
有德圆通之雅量。
惜当时军务在握。
未及盘桓。
元世祖庚辰岁。
高迁径山。
席未温。
寺罹于火。
众有咨嗟。
下涕惜其旧。
而难其新。
高曰。
兴废繇人。
法无定相。
于是整理火场。
而安众曰。
五峰峭峙。
到者须是其人。
一镜当空无物。
不蒙其照祖师基业。
依然犹在衲僧活计何。
曾迁变著。
手不得处。
正要提撕。
措足无门。
时方可履践。
直待山云淡泞涧水。
潺湲一曲。
无私万邦乐业正。
恁么时功归何所。
车书自古同文轨。
四海如今共一家。
阅九年。
径山复旧。
戊子有毁我宗于朝廷者。
以为禅说不合圣经。
高闻而奋起曰。
此宗门大事也。
吾虽老尚强。
一行至京。
得旨集诸宗徒廷辩。
元世祖问。
禅以何为宗。
高对曰。
净智妙圆。
体本空寂。
非见闻觉知思量分别所能到。
惟悟得證。
宣问再三。
高历举西东诸祖。
至德山临济棒喝因缘大抵。
禅是正法眼藏。
涅槃妙心。
趋最上乘。
孰有过于禅。
词旨明彻。
朝廷震动。
乃宣高进便殿赐坐。
又宣百法论师仙林者。
与高持论。
仙林曰。
昔佛始从鹿野苑。
终至跋提河。
于是二中间不曾说一字。
五千馀卷。
且道自何而来。
高答曰。
一代时教。
如标月指。
了知所标。
毕竟非月。
仙林曰。
如何是禅。
高以手打圆相。
仙林曰。
何得动手动脚。
高曰。
上座讲得千经万论。
且道者一圈。
落在甚么法门。
仙林不能对。
乃避座称谢。
高曰。
似则也似。
是则未是。
世祖大悦。
左右皆呼万岁。
于是天下禅风大振。
径山复火。
高曰。
老僧宿负此山耳。
又力营建。
不三载。
以次落成。
南北禅流大集。
或请高说生平行实。
高笑曰。
衲被蒙头万事休。
此时山僧都不会。
竟入灭。
时世祖十四年癸巳也。
阅世七十五。
坐五十九夏。
塔于寺西。
赞曰。
妙高禅师出居双径。
席未煖而寺遭燬。
能以坚忍力。
而复新五峰楼阁。
其事迹灼类无准。
年垂七十。
尚抵京廷辩。
又类净因成之。
逢善华严忠国师之验大耳三藏。
嗟乎岂非蛟龙斗则水势洪。
金石击而火光烈。
所谓小出大遇。
千秋一合者耶。
新续高僧传·护法篇第五之一
释妙高,字云峰,长溪人。
母梦池上婴儿合掌,坐莲花中。
两手承之,举抱入怀。
觉而生子,因名梦池。
出家见无准于径山,准器之,拟以侍职。
辞曰:“一事未明,不遍参诸方不止。
”遂之育王见偃溪闻,即请入侍掌藏。
一日溪举“如水牛过窗棂,头角四蹄过去,如何尾不得过?
”高有省,答曰:“鲸吞海水尽,露出珊瑚枝。
”溪可之。
会蒋山虚席,直指佥议,无以易高,朝旨从之。
历十有三年,众逾五百。
德祐乙亥,乱兵入境,焚毁庐舍,寺几不保。
有军卒数人,迫高求金。
高曰:“此荒寺贫僧,布施久绝,何从得金?
”卒怒以刃临之,试摩其顶。
乃延颈曰:“欲杀即杀,非汝砺石。
”辞气雍容,了无布畏。
军卒歛锋而退。
伯颜丞相见之加敬,舍牛头赍粮五百石,寺赖以济。
伯颜且诫诸将曰:“此老僧非常人,宜异待之。
”以故寺得无恙。
赵与𣲲 朝代:南宋

人物简介

全宋文·卷八二五三
赵与𣲲,宗室,秦王房九世孙,希渊子。
咸淳中知庆元府昌国县。
见《宋史》卷二二七《宗室世系表》九,及所撰《岱山书院记》。
赵与䛆 朝代:南宋

人物简介

全宋文·卷八二四六
赵与䛆,字仁甫,宗室,秦王房九世孙,希㻬第二子。
居于福州(今福建福州)。
咸淳间为永州博士、摄通判。
见《宋史》卷二二二《宗室世系表》八及《澹山岩题记》。
赵孟𡊵 朝代:南宋

人物简介

全宋文·卷八二一一
赵孟𡊵,宗室,秦王房十世孙,与傃子。
咸淳中在世。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248—1328 【介绍】: 宋元间钱塘人,字廷玉,号湛渊,又号栖霞山人。少颖敏,博通经史。世祖至元末授太平路儒学正,摄行教授事,建天门、采石二书院。仕至儒学副提举。诗文一主于理,刘辰翁称其诗逼陶、韦,书逼颜、柳。有《湛渊集》。
元诗选
珽字廷玉,钱唐人。
八岁能赋诗,长,习为科举业,轰然有声场屋间。
宋亡后,客授藏书之家,昼翻夜诵,灯坠花穴帽不知也。
丞相伯颜、程承旨钜夫、刘中丞伯宣前后交荐,辞不赴,李文简公衎力起之。
授太平路儒学正,未几摄行教授事,寻转常州路教授,升江浙等处儒学副提举,秩满,署淮东盐仓太使,谢事,养疴海陵。
再迁兰溪州判官,致仕。
结庐西湖之金沙滩,有泉自天竺来,及门而汇,榜之曰湛渊,因以自号。
晚归老栖霞,又号栖霞山人。
以天历元年卒,年八十一。
所居多竹,先是一竿上岐为二,人皆异之,赋《双竹杖》诗,未几而殁。
廷玉有二子,盖先兆也。
所著曰《湛渊集》。
剡源戴帅初评其诗,甚似渡江陈去非,而尝讳言去非。
其赋《铜浮沤》一篇,尤清驯可念。
紫阳方万里称其冠绝古人,有英雄大丈夫气。
庐陵刘会孟谓其不为雕刻苛碎,苍然者不惟极尘外之趣,兼有云山韶濩之音。
皆确论也。
全宋诗
白珽(一二四八~一三二八),字廷玉,号湛渊、栖霞山人,钱塘(今浙江杭州)人。理宗景定元年(一二六○)入太学。度宗咸淳中以诗著,与同邑仇远合称仇白。宋亡,以教授生徒为业。后以荐为太平路学正,历常州路教授、江浙等处儒学副提举,以兰溪州判官致仕。元文宗天历元年卒,年八十一。有《湛渊集》八卷,已佚。清杭州沈崧町辑为一卷。事见本集附录明宋濂《湛渊先生白公墓志铭》。 白珽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为底本,与新辑集外诗合编为一卷。
御选元诗姓名爵里
字廷玉,钱塘人。以荐授官累迁江浙儒学副提举历兰溪州判官致仕自号栖霞山人有湛渊集
刁通 朝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元山阳人,字叔达。
弱冠授从征忠翊校尉。
世祖至元中,从丞相伯颜作战,武艺绝伦,功居多。
阿术元帅乃选通领都下军,克樊城,定镇江、淮南一带。
升征东招讨使,佩金符,移镇扬州,命世袭其职。
贾文备 朝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304 【介绍】: 元祁州蒲阴人,字仲武。
贾辅子。
袭父左副元帅。
中统四年,授万户,屯亳州,拒宋军。
后从丞相伯颜攻宋,取鄂、汉。
改从阿里海牙下湖南,守潭州。
十五年,以湖南道宣慰使徇广东,追宋帝炳。
二十年为江东宣慰使,镇压黄华起事。
累官为湖广行省参知政事。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335 【介绍】: 元钦察人,燕铁木儿子。
顺帝即位,为御史大夫。
元统二年,总管高丽女真汉军万户府达鲁花赤。
至元初,撒敦死后为中书左丞相。
右丞相伯颜独用事,遂与叔答里等谋废立,兵败处死。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299—1362 【介绍】: 元徽州路休宁人,字宾旸。
从陈栎、胡炳文学,以荐入太史院。
后从秦王深入朔漠有功,授平江十字路万户府镇抚。
世乱时归隐山中。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352 【介绍】: 元蒙古卜领勤多礼伯台氏。
仁宗时入宿卫,久之,拜监察御史,巡按上都,劾奏太师铁木迭儿受贿事,帝怒,碎太师印。
帝死,月鲁帖木儿被诬降官。
致和间,以忤伯颜远贬。
顺帝至元六年召还,累拜江浙行省平章政事,率军镇压红巾军。
旋卒。
共 14 首 第 1 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