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李舜臣

相关人物:共 4 位
共 73 首 第 1 页 下一页
丁丑春。余出守牙州。洎至县即询访旧迹。父老言忠武公之墓在某里。噫。公当壬辰之岁。蛇豕荐食。起自末将。受命阃臬。蔽遮湖海之间。卒能弭凶靖难。再奠国步。其精忠伟烈。焯焯在人耳目。居平。未尝不钦仰。矧公衣冠之藏。在吾所莅之地。其感慨敬慕。尤何如哉。一日。其后孙新宁公。袖公闲山岛中所咏一绝以示余。即盥手展纸。讽咏一饷。其气豪而志烈。词高而格清。虽残膏剩馥。足以见公忠义之溢于辞而不可掩也。夫古之属櫜鞬治韬略者。宜若与觚墨疏。而馀事文章。或能攘羭于文苑。词缋映发。可传于后。岂其天赋通才。不习而能者耶。昔韩文公称张巡好学无所不读。诵汉书不错一字。公亦能于弓马之暇。染指书史。其蕴于中形于言者有如是。夫公之不朽于世。顾非藉于此。而唯其咳唾之馀。有不容泯没者。近世诸公。多次公韵。殆十数篇。新宁公属余拚和。不可以文拙辞。谨步而略叙之。以寓高山景行之意云尔。
赫赫勋名壮,三韩义节高。
平生手里物,惟有两龙刀。
昔倭窥我邦,献马与孔雀。
虔若小事大,卑辞厚币帛。
朝廷信不疑,志士徒仰屋。
有人谓宰臣,漆齿何以敌。
宰臣绰髯笑,蛮兵类雁鹜。
原野一马蹄,举鞭可歼灭。
海戍废舟师,艅艎沙岸阁。
维时李节度,小少自颖脱。
受任造山堡,大蹂鹿屯贼。
群丑不敢动,猛气振沙漠。
归来朝市间,陆沉千夫侧。
清鉴在相公(西厓),岂无吹嘘力。
湖南左水阃,拔擢自井邑。
大修阴雨备,隐若一敌国。
蛮船蔽沧海,杀气亘南陆。
群帅皆褫魄,凶锋更难遏。
公乃击楫来,闲山雄所扼。
只手捍暴客,一战海成血。
遂加统制命,天书纡宠秩。
贼不进一步,荏苒三岁月。
蛮酋巧行间,他将残即墨。
我邦喜得谍,易置太神速。
公旋下金吾,中权换赵括。
关防一失险,生灵尽鱼肉。
国事已去后,更授公旌节。
公又大献捷,直欲吞日域。
天将都督璘,比营声势合。
值贼更陆梁,瘴海旌旗猎。
公浴夜祈天,歼寇即殒绝。
鸡鸣战方酣,惨惔将星落。
歌鼓齐献凯,哭声旋天撤。
凄凉馀部曲,故山归素绋。
都督见吾王,涕泪衣裳湿。
扫荡南海清,其功谁比列。
健笔太史褒,古庙遗像肃。
昔过松广寺,惠熙有老衲。
从公矢石间,为余前致说。
非徒公智谋,神明助战伐。
至今有海警,梦里见髣髴。
最悼郑万户(运),斗胆更无匹。
被甲杖大枪,击鼓促柁楫。
渠酋畏如虎,所向皆辟易。
方战中石炮,身先死未捷。
余游方丈山,露梁送远目。
是公古战场,谁人今复作。
龟船(公所造)徒自横,一诗慰忠魄。
混沌倘不死,幽冥应感激。
忠武公水国秋光暮一绝。少幸得赏于世人传诵之馀。居常讽咏而扼腕流涕者久矣。今其玄孙都事字致远者。即余友也。请于大学士德水李公。推其诗意而略序其事。又历请于诸名士和其韵。其意非藉此以图不朽。欲垂诸子孙而不忘焉耳。属余和有年。而固有所不敢者。辄辞之矣。今于遆官而归也。其请益恳。义不当终拒。不以芜拙。而书以赆之。致远其恕之。
江淮唐保障,功烈较谁高。
旧物犹遗恨,龙吟大小刀。
阅尽南征录,公勋第一高。
英灵犹未泯,匣里吼龙刀。
太庙郎李弘毅甫。袖持忠武公遗句二幅来示秞。要得一言而帖之。槩以追感之盛意。而忠武公于余。宗姓之先辈也。平生忠节。后世所仰。而至于知字韵一联。槩可见之。幸此一联。流传世间。而独恨其未见全篇。且闲山岛绝句。可想镇边忧国之诚也。噫。世之相后八十有馀年。而何幸二诗见寄于绝塞之行。其亦异矣。今余来守北边戍楼。辛苦之馀。尤想忠武公为国之一心也。遂感而击节。忘其固陋。尾而和之。时自观焉。
北来星斗近,南望岭天高。
自笑书生老,雄心倚宝刀。
第一中兴将,身歼勋更高。
闲山秋夜意,旧匣尚双刀。
声名云水白,忠义秋天高。
馀事乃文墨,奇勋在大刀。
义与秋争烈,名将日并高。
平生报国意,看取匣中刀。
功盖青丘域,名悬白日高。
至今馀壮气,光吐匣中刀。
师出身先死,功尊节益高。
平生满襟泪,沾洒旧龙刀。
共 73 首 第 1 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