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王白

相关人物:共 2 位
共 2 首
释洪昉 朝代:

人物简介

神僧传·卷第六
释洪昉。
本京兆人。
幼而出家遂證道果。
志在禅寂而亦以讲经为事。
门人常数百。
一日昉夜初独坐。
有四人来前曰。
鬼王阎罗今为小女疾止造斋请师临赴。
昉曰。
吾人汝鬼。
何以能至。
四人曰。
阇黎但行。
弟子能致之。
昉从之。
四人乘马。
人持绳床一足遂北行。
可数百里。
至一山。
山复有小朱门。
四人请昉闭目。
未食顷。
人曰。
开之已到王庭矣。
其宫阙室屋崇峻非常。
侍卫严饰颇侔人主。
鬼王具冠衣降阶迎礼。
王曰。
有小女久疾。
今幸而痊。
欲造少福修一斋。
是以请师临顾。
斋毕自令侍送无虑。
于是请入宫中。
其斋场严饰华丽。
僧且万人佛像至多。
一如人间事。
昉仰视空中不见白日。
如人间重阴状。
须臾王夫人后宫数百人皆出礼谒。
王女年十四五。
貌独病色。
昉为赞礼。
愿毕见诸人持千馀牙盘食到。
以次布于僧前坐。
昉于大床别置名馔甚香洁。
昉且欲食之。
王白曰。
师若长住此当餐鬼食。
不敢留师。
请不食。
昉惧而止。
斋毕。
馀食犹数百盘。
昉见侍卫臣吏向千人皆有欲食之色。
昉请王赐之馀食。
王曰。
促持去赐之。
诸官拜谢相顾喜笑。
口开达于两耳。
王因跪曰。
师既惠顾无他供养。
有绢五百匹奉师。
请为受八关斋戒。
师曰。
鬼绢纸也。
吾不用之。
王曰。
自有人绢奉师。
因为受八关斋戒。
戒毕。
王又令前四人者依前送之。
昉忽开目已到所居。
天犹未曙。
门人但谓入禅不觉所适。
昉忽开目命火照床。
前五百缣在焉。
弟子问之。
乃言其故。
昉既禅行素高声价日盛。
顷到鬼所但神往耳。
而其形不动。
未几晨坐。
有二天人其质殊丽。
拜谒请曰。
南天王提头赖吒请师至天供养。
昉许之。
因敷天衣坐昉。
二人执衣举而腾空。
斯须已到南天。
王领侍从曲躬礼拜曰。
师道行高远。
诸天愿睹师讲诵。
是以辄请师。
因置高座坐昉。
其道场崇丽殆非人间过百千倍。
天人皆长大身有光明。
其殿堂树木皆是七宝尽有光彩夺人目睛。
昉初到天形质犹人也。
见天王之后身自长大与天人等。
设诸珍馔皆自然味。
甘美非常。
食毕王因请入宫。
更设供具谈话款至。
其侍卫天官兼鬼神甚众。
后忽言曰。
弟子欲至三十三天议事。
请师且少留。
又戒左右曰。
师欲游观所在听之。
但莫使到后园。
再三言而去。
去后昉念曰后园有何不利而不欲吾到之。
伺无人之际窃至后园。
其园甚大泉流池沼。
树木花药处处皆有。
非人间所识渐渐深入。
遥闻大呻叫声不可忍听。
遂到其傍见大铜柱。
径数百尺高千丈柱有穿孔左右傍达。
或以银铛锁其顶。
或穿其胸骨者。
至有数万。
头皆夜叉也。
锯牙钩爪身倍于天人。
见禅师至叩头言饥曰。
我以食人故为天王所锁。
今乞免我。
我若得脱但人间求他食。
必不敢食人为害。
为饥渴所逼。
发此言时口中火出。
问其锁早晚。
或云毗婆尸佛出世时。
动则数千万年。
亦有三五辈老者。
言诚志恳僧许解其缚。
而遽还。
斯须王至。
先问师颇游后园乎。
左右曰无。
王乃喜坐定。
昉曰。
适到后园。
见锁众生数万。
彼何过乎。
王怃然曰。
师果游后园。
然小慈是大慈之贼。
师不须问。
昉又固问。
王曰。
此诸恶鬼常害于人唯食人肉。
非诸天防护。
世人已为此鬼食尽。
此皆大恶鬼。
不可以理待。
故锁之。
昉曰。
适见三五辈。
老者颇诚言。
但人间求他食请免之。
若此曹不食之。
馀者亦可舍也。
王曰。
此鬼言。
何可信。
昉固请。
王目左右命解老者三五人来。
俄而解至。
叩头曰。
蒙恩释放。
年已老矣。
今得去必不敢扰人。
王曰。
以禅师故放汝到人间。
若更食人此度重来当令苦死。
皆曰。
不敢。
于是释去。
未久忽见王庭前有神至。
自称山岳川渎之神。
被甲面金色奔波。
言曰。
不知何处忽有四五夜叉到人间杀人食肉甚众不可制。
之。
王谓昉曰。
弟子言何如。
适语师小慈是大慈之贼。
此恶鬼言宁可保任。
语诸神曰。
促擒之。
俄而诸神执夜叉到。
王怒曰。
何违所请。
命斩其手足以铁锁贯胸。
曳去而锁之。
昉乃请还。
又令前二人送至寺。
寺已失昉二七日。
而在天犹如少顷。
昉于陕城中选空旷地造龙光寺。
又建病坊常养病者数百人。
寺极崇丽远近道俗归者如云。
则为释提桓因所请矣。
昉晨方漱。
有夜叉至其前。
左肩头施五色毯。
而言曰。
释迦天王请师讲大涅槃经。
昉默然还坐。
夜叉遂搩绳床置于左膊。
曰请师合目。
因举其左手而伸其右足曰。
请师开目。
视之已到善法堂。
禅师既至天堂天光眩目开不能得。
天帝曰。
师念弥勒。
昉遽念之。
于是目开不眩。
而人身卑小仰视天形不见其际。
天帝又曰。
禅师又念弥勒佛。
身形当大。
如言念之。
三念而身三长遂与天等。
天帝与诸天礼敬言曰。
弟子闻师善讲大涅槃经。
为日久矣。
今诸天钦仰敬设道场。
因请大师讲经听受。
昉曰。
讲经之事诚不为劳。
然昉病坊之中病者数百。
恃昉为命。
常行乞以给之。
今若留连讲经。
人间动涉年岁。
恐病人馁死。
今也固辞。
天帝曰。
道场已成斯愿已久。
因请大师勿为辞也。
昉不可忽空中有大天人身又数倍于天。
天帝敬起迎之。
大天人言曰。
大梵天王有敕。
天人既去。
天帝怃然曰。
本欲留师讲经。
今梵天有敕不许。
然师已至。
岂不能暂开经卷少讲宗旨令天人信受。
昉许之。
于是置食。
食器皆七宝饮食香美精妙倍常。
禅师食已。
身毛孔皆出异光。
毛孔之中尽能观见诸物。
方悟天身胜妙也。
既食设金高座敷以天衣。
昉遂登座。
其善法堂中诸天数百千万。
兼四天王各领徒众同会听法。
阶下左右则有龙王夜叉诸鬼神人非人等。
皆合掌而听。
昉因开涅槃经。
首讲一纸馀。
言辞典畅备宣宗旨。
天帝大称赞功德。
开经毕又令前夜叉送至本寺。
弟子已失昉二十七日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378—1448 【介绍】: 明太祖第十七子。洪武二十四年封宁王,国大宁。永乐元年改封南昌。晚年深自韬晦,自号臞仙、涵虚子、丹丘先生。好学博古,诸书无所不窥,旁通释老,尤深于史。著《汉唐秘史》、《通鉴博论》、《神奇秘谱》及戏曲《私奔相如》等。又传奇《荆钗记》,《曲品》谓作者系元柯丹丘,王国维考为权作。卒谥献。
明诗纪事·甲签·卷二(上)
王太祖第十七子。
洪武二十四年封,二十七年就藩大宁。
永乐二年移南昌,正统十三年薨。
有采芝吟四卷。
(《名山藏》:王白皙美髯,负气好奇,嗜学博古。
自其髫龁时,自称大明奇土,老号臒仙。
所论著及于卜筮、修炼、琴弈诸书,手制博山炉及古瓦砚,皆极精致。
列朝诗集》:王恃靖难功,颇骄恣,多怨望不逊。
作日蚀诗云:「光浴咸池正皎然。
忽如投暮落虞洲。
青天俄有星千意点,昼争看月一弦。
蜀鸟乱啼疑入夜,杞人狂走怨无天。
举头不见长安日,世事分明在眼前。
」以此诗征之,王之怨望信矣。
又作嚷云诗云:「蒸入琴书润,粘来几榻寒。
小斋非岭上,弘景坐相看。
」王每月令人往庐山之巅,囊云以归,结小屋曰云斋,障以帘莫日放云一囊,四壁氤氲,如在岩洞。
余观周宪王有送雪诗。
臞仙囊云,宪王送雪,此宗藩中佳话可属对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