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魏了翁

相关人物:共 89 位
共 89 首 第 1 页 下一页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邛州临邛人,或云眉州彭山人,字肩吾,一字子我,号蠙州。
魏了翁讲友。
精六书之学。
有《字通》。
全宋文·卷七三二六
李从周,字肩吾,一云名肓吾,字子我,号蠙州,彭山(今四川彭山)人,一云眉山(今四川眉山)人。
魏了翁门人。
精六书之学,著有《字通》二卷(存)。
魏了翁《字通序》(《字通》卷首),《书史会要》卷六,《道园学古录》卷四○。
朱倬 朝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86—1163 【介绍】: 宋福州闽县人,字汉章。徽宗宣和六年进士。以张浚荐,除福建、广东、广西财用所属官。忤秦桧,出教授越州。桧死后,累迁至御史中丞、参知政事。高宗绍兴三十一年,拜尚书右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金兵临江,陈战、备、应三策。孝宗即位,以资政殿学士致仕。卒谥忠靖,改文靖。
全宋文·卷三八三五
朱倬(一○八六——一一六三),字汉章,福州闽县(今福建福州)人。
世学《》,入太学。
宣和六年登进士第,调常州宜兴簿。
绍兴初为广东茶盐司干办公事,除福建二广财用所属官。
忤秦桧,出教授越州,十二年,充诸王宫教授。
二十六年,除知惠州,行国子监丞,提举两浙西路常平茶盐。
二十七年,召为右正言,迁侍御史、御史中丞兼侍读。
三十年,参知政事,寻拜尚书右仆射。
三十二年,罢为观文殿学士、提举江州太平兴国宫。
孝宗即位,降资政殿学士,寻致仕。
隆兴元年卒,年七十八,谥文靖。
见《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七○、八五、一四五、一七四、一七七、一八一、一八三、一八五、一八九、二○○,魏了翁文靖朱公神道碑》(《鹤山大全集》卷七四),《宋史》卷三七二本传。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86—1127 【介绍】: 宋润州丹阳人,字少阳。以贡入太学。钦宗即位,率其徒伏阙上书论蔡京、梁师成、李彦、王黼、童贯、朱勔为六贼,请诛之以谢天下。金兵围开封,又屡上书。李纲主战遭罢职,东再率诸生伏宣德门下上书,从者数万,钦宗乃复用李纲。除太学录,又请诛蔡氏,且力辞官以归。高宗即位,被召往南京,适李纲复罢,因上书乞留纲而罢黄潜善、汪伯彦,不报。会布衣欧阳澈亦上书言事,潜善因以语激怒高宗,与澈同斩于市。东临刑,从容,言笑自若,识与不识者皆为流涕。有《少阳集》、《靖炎两朝见闻录》。
全宋诗
陈东(一○八六~一一二七),字少阳,镇江丹阳(今属江苏)人。
年十七入学,后以上舍贡入太学。
钦宗即位,上书首论蔡京、王黼等六贼误国,乞正典刑。
时李纲罢相,复率诸生伏阙上书乞留,从者数万。
高宗建炎元年(一一二七),再上书乞留纲,而罢黄潜善、汪伯彦,同年八月,会布衣欧阳澈亦上书言事,潜善遽以不亟诛,将复鼓众伏阙激怒高宗,遂与澈同斩于应天府,年四十二。
遗著元大德中刻有《尽忠录》八卷(《四库总目提要》),已佚;明天启五年贺懋忠刻有《陈少阳先生文集》十卷。
事见本集附录诗人弟陈南撰行状,《宋史》卷四五五有传。
 陈东诗,以明天启本为底本(有宋魏了翁序,藏北京图书馆)。
校以清乾隆二十二年活字本《少阳公文集》(简称活字本,藏清华大学图书馆),影印清文渊阁《四库全书·少阳集》(简称四库本)。
全宋文·卷三八三二
陈东(一○八六——一一二七),字少阳,润州丹阳(今江苏丹阳)人。少俶傥,以贡入太学。钦宗即位,率太学生伏阙上书,请诛蔡京等「六贼」。靖康初又多次上书。时宰相李邦彦主割地议和,李纲、种师道主战。东复率诸生伏宣德门下上书,请用李、种,罢邦彦,军民从者数万。朝廷亟召纲入,除东太学录,辞去。高宗初即位,相李纲,召东入。未得对,会纲又罢去,东复上书乞留纲而罢黄潜善、汪伯彦,请亲征迎还二帝。会布衣欧阳澈亦上书言事,潜善以语激怒高宗,乃并斩于市,时年四十二。绍兴四年赠秘阁修撰。著有《少阳集》、《靖炎两朝见闻录》,并存。《宋史》卷四四五《忠义传》一○有传。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94—1166 【介绍】: 宋眉州眉山人,字元老。徽宗宣和六年省试第一,第进士。累任宪节,有风绩。秦桧专政,以不附而罢官家居。绍兴末自兵部尚书兼权翰林学士除参知政事。卒谥文安。
全宋诗
杨椿(一○九五~一一六七),字元老,眉山(今属四川)人。徽宗宣和六年(一一二四)以太学上舍生礼部试第一,特命迁秩以赏。初调严道尉,改邠州教授,辟潼川府节度推官,成都府路常平司干办公事。高宗绍兴八年(一一三八),为秘书省校书郎。十四年,由潼川府路转运判官除本路提点刑狱。历夔州路、荆湖北路提点刑狱。秦桧死,为秘书少监,累迁参知下政事。三十二年,提举临安府洞霄宫(《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九八)。孝宗乾道三年卒,年七十三,谥文安。事见《名臣碑传琬琰集》中卷三三《杨文安公椿墓志铭》(按诗作者原署杨春,杨春见《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九三,为权庐州事,开封人,仕履游踪均与诗所涉地无关。又同卷及卷一八九又绍兴三十一年参知政事杨春,此杨椿即杨椿之误,从改)。
全宋文·卷四○八○
杨椿(一○九五——一一六七),字元老,学者称芸室先生。
眉山(今四川眉山)人。
宣和六年省试第一,第进士。
建炎三年为东川节度推官,绍兴八年十月为校书郎,十年五月为屯田员外郎。
十五年由潼川路转运判官移提点刑狱。
二十六年除秘书少监,寻除兵部侍郎。
二十九年进尚书、兼权翰林学士。
三十一年三月除参知政事。
次年罢。
乾道三年卒,年七十三,谥文安。
有《芸室文集》七十五卷。
见陈良祐《杨文安公椿墓志铭》(《名臣碑传琬琰集》中集卷三三),魏了翁《杨文安公祠堂记》(《鹤山集》卷四四),晁公溯《祭杨参政文》(《嵩山居士集》卷二八),《南宋馆阁录》卷七、八,《宋史》卷三二、一五六、二一三、四七○。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115—1184 【介绍】: 宋眉州丹棱人,字仁甫、子真,号巽岩。高宗绍兴八年进士。十二年,始调华阳主簿。历官至礼部侍郎。孝宗淳熙十一年,以敷文阁学士致仕。卒谥文简。以名节、学术著称,长于吏治,关心民瘼,然终未获大用。博览典籍,著述宏富。纂修《续资治通鉴长编》,用力四十年始成,取材广泛,考订精核。又有《易学》、《春秋学》、《六朝通鉴博议》、《说文解字五音韵谱》及文集等。
全宋诗
李焘(一一一五~一一八四),字仁甫,一字子真,号巽岩,眉州丹棱(今属四川)人。
高宗绍兴八年(一一三八)进士,授成都府华阳县主簿,未上,读书丹棱龙鹤山(或作龙鹄山)。
十二年秋,始赴任。
历官州县及朝廷史职多年。
孝宗朝仕至同修国史,北宋典故,尤为该洽。
淳熙十一年,以敷文阁学士致仕,寻卒,年七十,谥文简。
著有《续资治通鉴长编》千卷,用力垂四十年,叶适以为《春秋》之后才有此书;诗文集五十卷,已佚。
事见《周文忠集》卷六六《敷文阁学士李文简公神道碑》,《宋史》卷三八八有传。
 李焘诗,据《两宋名贤小集·李文简诗集》等书所录,编为一卷。
全宋文·卷四六六一
李焘(一一一五——一一八四),字仁甫,一字子真,号巽岩,丹棱(今四川丹棱)人。登绍兴八年进士第,调华阳簿,再调雅州推官,知双流县,迁知荣州。乾道中,除兵部员外郎、礼部郎,迁秘书少监,兼权起居舍人、实录院检讨官,后以直显谟阁出为湖北转运副使。乾道八年,以直宝文阁帅潼川,兼知泸州。淳熙初,进秘阁修撰、权同修国史,累官至礼部侍郎。淳熙十一年卒,享年七十,谥文简。焘性刚正,不阿权贵,多有建明。长于吏治,历仕州县,所至皆有惠爱及民。犹以学识见称海内,博通百家,研精史学,著有《续资治通鉴长编》(存)、《六朝通鉴博议》(存)、《说文解字五音韵谱》(存)、《易学》、《春秋学》、《文集》等。《宋史》卷三八八有传。
尹起莘 朝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处州遂昌人,字耕道。博学多识,隐居不仕。有《资治通鉴纲目发明》。
全宋文·卷七○四五
尹起莘,字耕道,处州遂昌(今浙江遂昌)人,隐居不仕。
学问该博,尝据朱熹《资治通鉴纲目》五十九卷作《资治通鉴纲目发明》(有散见本及单行本,存)。
魏了翁《通鉴纲目发明序》(《鹤山先生大全集》卷五六),《南宋书》卷六三。

人物简介

全宋诗
叶寘,字子真,号坦斋,池州青阳(今属安徽)人。
与洪咨夔、魏了翁多唱酬(《平斋文集》卷七《九华叶子真有诗见寄因和酬》、《鹤山集》卷一一《次韵九华叶寘见思鹤山书院诗》)。
后以荐为池州签判(《宋诗纪事补遗》卷八一)。
有《爱日斋丛钞》十卷、《坦斋笔衡》一卷(《千顷堂书目》卷一二),已佚。
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爱日斋丛钞》为五卷。
今录诗五首。
全宋文·卷七三○八
叶寘,字子真,号坦斋,池州青阳(今安徽青阳)人。
初隐居九华山,以著书自娱。
后为监司论荐,补迪功郎、权州签判。
与洪咨夔、魏了翁等相唱和。
著有《爱日斋丛钞》十卷(今存辑本五卷)、《坦斋笔衡》一卷。
见《宋诗纪事补遗》卷八一,《千顷堂书目》卷一二,《四库提要辨證》卷一五。
季逢昌 朝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平江府吴县人,字子明。
以荫补迪功郎,调沿江、淮东制司粮料官,以廉勤称。
所至力除积弊,秩满积粮十五万余斤。
魏了翁为浙东安抚使,议复通城,委其籴百万缗,旬月事具,因荐其练达。
历桐城令,复著治绩。
调知清流,以疾辞归。
卒年六十六。

人物简介

全宋文·卷三八一七
房伟,号坐忘居士,成都(今四川成都)人。
徽宗朝在世,以儒学知名,著有《坐忘居士集》。
见洪迈《夷坚志》丙集卷二,魏了翁鹤山大全集》卷五一《坐忘居士房公文集序》等。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岳州平江人,字叔行。
从李燔于岳阳,谢弃科举业,从事根本之学,前后数聘皆不赴。
平生无疾言遽色,家庭和睦。
四方慕德而来者颇众。
参政魏了翁嘉其学行,名其室曰“学斋”。
全宋诗
方輗,字叔行,平江(今属湖南)人。
初受业李燔,安贫乐道,前后徵聘皆不赴。
魏了翁题其居室曰学斋。
明隆庆《岳州府志》卷一六有传。
今录诗二首。
共 89 首 第 1 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