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释行巩

相关人物:共 5 位
共 5 首

人物简介

全宋诗
释文礼(一一六七~一二五○),号灭翁,俗姓阮,临安(今属浙江)天目山人,因别号天目。年十六,依乡之真向寺僧智月得度,遍参名师。历主临安广寿、净慈,永嘉能仁,安吉福泉,四明天童等刹,归终于梁渚之西丘。理宗淳祐十年卒,年八十四。事见明崇祯《天童寺志》卷六《宋天目禅师行状》。 释文礼诗,据《颂古联珠通集》、《天童寺志》等书所录,编为一卷。
全宋文·卷六八七九
文礼(一一六七——一二五○),字灭翁,俗姓阮氏,临安(今浙江临安)人,家于天目山麓,因别号天目野樵。年十六,依邑之真相寺智目得度,历参名师。至蒋山,浙翁琰禅师留之分座。嘉定五年出世,住临安慧云寺,迁温州能仁寺,又主临安净慈、福泉、明州天童诸刹。淳祐七年卒,年八十四。见《新续高僧传》卷一四、《释氏疑年录》卷九。
南宋元明禅林僧宝传·卷七
天目禅师文礼者。字灭翁。生阮氏。为临安籍也。得度于真相寺智月沙门。得道于荐福松源岳禅师。出世于郡之广寿。次则雁山能仁。复诏居南屏净慈。终于天童者。盖赴暮年之诏也。四会谈禅。两赴明诏。于其西丘福泉。乃退閒之所也。礼居雁山时。南国衣冠君子多从之游。礼杖拂萧然。清风迫人。松下云间。泉声石色。无尊卑目遇而已。然卒不乐。乃退居梁渚西丘。自述曰。我自南山退席回。懒将藤杖接方来。有时拄到晴坡上。简点梅花几树开。方是时。晦庵居士朱熹者。以道学开馆台南订。有司挽礼。再居能仁。不起。乃作偈。简雁山耆宿曰。我抛一语堕龙湫。逗石穿云几度秋。白发讵那看不透。月寒高挂冷猿愁。礼既休閒于梁渚。道俗相寻不绝。礼多兀坐绳床。熟视摇手而已。或格外相惬。礼自理瓶铛。谈笑连朝夕不厌也。节斋赵公慕礼高行。微服过访。坐语竟日。节斋去。礼竟不问其姓名。适净慈席虚。节斋起礼补之。不赴。节斋乃言于上。上强命之入院。礼曰。九重命下。四海同钦。山岳欢呼。禽鱼起舞。且物外道人因甚也被转。却顺是菩提。四众称善。未久又杖策宵遁。退居福泉。上惜之。复敕天童居礼。礼居天童。常以南山筀笋东海乌鲫话验。方来拟对。礼辄督牙三下。识者惊焉。一时及其门者。非智过于师。不易放行。故自书曰。无韶阳来扣门。终不拶人脚折。有德山至诘问。方才吹灭纸烛。堪嗟狐媚妄。相嗣续宁教。草满法堂。苔封古屋。杨岐不得保宁白云晦堂。若非死心灵源。其馀碌碌。难为接足。礼住天童。不久又弃。归西丘旧隐。然方宾益胜。朱晦庵尝诣礼。礼以格外潇洒示之。晦庵则彬彬然有容。整冠进问。母不敬。礼蓦起叉手。晦庵退语人曰。碧落碑果无赝本也。杨慈湖亦问不欺之力。礼答曰。要明兔象全提句。看取升阶正笏时。礼四历住持。仅八九载。而退居之日。多其风调高古。见者神肃。然叙及法道体势。则慷慨太息。或继以涕。故嗣其志者。皆著大名于当时。淳祐十年冬月。忽晨起。谓众曰。谁与我造个无缝塔。侍者曰。请师塔样。礼微笑曰。尽力画不出。即蜕去。年八十有四矣。阇维。顶骨牙齿不坏。舍利如灿珠。附天童应庵祖塔之左而閟焉。 赞曰。余覈公道行。垂手三十馀龄。四迁五退。如白云影内神仙。可仰而未可攀也。再味其说法。若志公之容谩。许僧繇描摹。当时君子以公之名齐于妙喜应庵。诚不谬矣。
新续高僧传·习禅篇第三之四
释文礼,字灭翁,姓阮氏,临安人也。
家于天目山麓,因别号“天目”。
生性聪慧,别具灵颖,家世田作。
尝在髫年,从母出桑,携篮相随,母戏之曰:“提筐者谁?
”忽焉有省,始怀出尘之想。
年十六,依邑之真相寺智月得度,参净慈混源不契。
谒佛照光于育王,问风动幡动,应对机敏,喜其俊迈,使掌书记。
久之,还浙西听一心三观之旨,于上天竺时,拟议之间,顿忘知解,往参遂印可。
寻复辞去,礼祖塔于江淮,间因至蒋山,浙翁琰留之分座。
嘉定五年,张约斋居士镃请开法于临安慧云,既而迁温之能仁,未几,辞归西丘。
时节斋赵公慕礼高行,微服过西丘,礼亦不问姓氏,与语终日而去,明日奏请礼住持净慈。
复移居福泉,迁住天童。
礼素崇古谊,高絜简俭,不苟笑言,其说法则风雅流丽,读之非解人亦复神动。
尝诵《楞严经》“诸可还者 ,自然非汝,不汝还者,非汝而谁”句下,忽作偈曰:“不汝还者复是谁?
残红流在钓鱼矶。
日斜风定无人扫,燕子衔将水际飞。
”冬至,上堂云:“黄钟才起时,九数从头数。
相将幽谷莺啼,次第雕梁燕语。
田父祭勾芒,丛祠敲社鼓。
农父狎牛郎,村姑教蚕妇。
光阴老尽世间人,冬至寒食一百五。
”其他妙语类如此,尤邃于《》。
乾淳诸儒,大阐道学,礼与之游。
晦翁朱子问毋不敬,礼叉手示之。
杨慈湖问:“不欺之力?
”答曰:“此力分明在不欺,不欺能有几人知。
要明象兔全提句,看取升阶正笏时。
”礼领刹五,前后八九载,馀多逍遥于梁渚西上,而群衲聚扣,与住院无异。
将入寂,谓侍者曰:“谁与我造无缝塔。
”或请其式,曰:“尽力画不出。
”乃怡然脱去,世寿八十有四,阇维收舍利无算,袝于应庵华塔之左,尤煜序其语录,嗣法弟子横川珙、石林巩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247—1322 【介绍】: 元僧。婺州义乌人,字西白,俗姓何。家贫而苦学,十九岁在东阳资寿院出家。世祖召见,说法称旨,赐号佛鉴禅师。成宗加号大圜,诏住径山。仁宗又加号慧照。卒谥大辨。有《瀑岩集》。
御选元诗姓名爵里
字西白,义乌何氏子,出家东阳。世祖召见,赐号佛鉴。成宗加号大圜。仁宗加号慧照。至正壬戌,说偈而逝,谥大辨。有《瀑岩集》
新续高僧传·杂识篇第十之二
释希陵,字西白。
姓何氏,义乌人也。
年十九落发东阳资寿,依东叟隐于净慈,掌内记,后侍石林巩兼外记。
径山云峰高尤敬之,分座设法,凛凛诸老之遗风。
元世祖召见,作法施仪,适合上旨,赐号“佛鉴”,成宗加号“大圜”,仁宗更加号“慧照”,三朝圣眷,恩宠无比。
至正壬辛四月十二日,手书付属,说偈而逝,谥“大辨”,塔曰“宝华”。
著有《瀑布集》及《语录》行世。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254—1341 【介绍】: 元僧。临海人,字元叟,一字景元,自称寒拾里人,俗姓何。世为儒家。十一岁在馀杭化城院出家。成宗大德中赐号慧文正辩禅师,主中天竺,迁灵隐。后主径山作大护持师二十年。工诗文。有《寒拾里人稿》。
元诗选
行端,字景元,一字元叟,临海儒家何氏子。
年十一,得度于馀杭之化城院。
初参藏叟和尚于径山,言下豁然顿悟,藏叟告寂,依净慈巩石林为记室。
与陵虚谷、海东屿、熙晦机、永东州、真竹阁为莫逆交。
寻挂锡灵隐伏虎岩,住径山。
请居第一座,既而退处楞伽室。
大德间,出世湖之资福,名闻京国。
至大间,特旨赐号曰「慧文正辩」,行宣政院举主中天竺,迁灵隐。
延祐间,有旨设水陆大会于金山,命升坐说法,竣事入觐,加赐「佛日普照」之号。
南归养高于良渚之西庵,泰定间,降玺书命主径山,作大护持者二十年。
至正辛巳,终于丈室,世寿八十八,僧腊七十八。
元叟以馀力施于篇翰,尤精绝古雅,自称「寒拾里人」。
尝拟寒山子诗百馀篇,四方衲子多传诵之。
林石田隐居吴山,不与世接,独遗以诗曰:「能吟天宝句,不废岭南禅。
」其取重前辈如此。
补续高僧传·习禅篇
行端。
字元叟。
族临海何氏。
世为儒家。
年十一。
从叔父茂上人。
得度于馀杭化城院。
气识渊邃。
慨然以道自任。
参藏叟老禅师于径山。
得旨。
次至净慈石林巩公
处以记室。
大德庚子。
出世湖之资福。
名闻京国。
特旨赐慧文正辩禅师。
行中书平章张公。
举师住中天竺。
复迁灵隐。
有旨。
设水陆斋于金山。
命师说法。
竣事入觐。
奏对称旨。
加赐佛日普炤之号。
南归即退。
庐于良渚之西庵。
至治壬戌。
三宗四众。
相率白于行宣政院。
请师补径山。
仍阖奏请降玺书护持。
师至是凡三被金襕之赐。
人以为荣。
而师漠如也。
主径山席三十年。
足不越阃。
道隆德重。
诸方仰之。
间作诗文。
清绝古雅。
林石田前辈居吴山。
闭门无接。
于师特敬慕之。
尝赠师以诗。
有能吟天宝句不废岭南禅之句。
石田知师。
以诗犹知见重。
况知师以道者乎。
先虎岩住径山时。
师为第一座。
每闻岩法座上。
举云。
度宗为北兵攻急。
命道士设大醮。
奏章天廷。
问国家重事。
高公伏章。
久不得报。
既竣事问故。
高公云。
为定径山四十八代住持。
天门不开。
故得报迟也。
岩举此谓。
住持非苟然。
至于四十八代住持。
尚预定之天庭。
师闻颇心非之。
及师继席。
适当其次。
至正辛巳。
示寂。
窆全身于寂炤院。
八十八岁也。
南宋元明禅林僧宝传·卷十
禅师名行端。
号元叟。
生台之临海何姓。
何姓世以儒显。
端母王氏。
博释五经章安子弟。
咸宗之如汉之曹大家。
南宋宝祐乙卯岁生端。
端生不茹荤。
襁褓中见沙门遂喜。
甫六岁。
母王氏授以论孟。
端咿唔成诵。
乃至经子章句悉不可难。
每遇纷华杂遝。
端则庄坐如在定。
母因奇之曰。
吾家千里驹也。
然恐不为世用。
端叔父茂上人者。
早岁为僧。
住馀杭化城院。
适归省故里。
端竟从之剃染。
遍游丛林。
谒径山藏叟。
临机悟旨。
藏叟悦之。
一日藏叟问端曰。
汝是台州人那。
对曰。
台州。
叟便喝。
端拜。
叟又喝。
端起叉手。
叟曰。
放汝三十棒。
端喏。
藏叟又曰。
还知我泉南无僧否。
端曰。
和尚聻。
叟便棒。
端按住曰。
莫道无僧好。
叟大笑而起。
端既罢参。
乃徜徉西湖山水间。
自称寒拾里人。
育王珙作偈招曰。
夜半落霜花。
日轮正卓午。
寥寥天地间。
只有寒山子。
端不答。
乃典净慈书记。
时净慈石林巩禅师居焉。
吴山石田林处士。
久隐不与世接。
乍见端篇翰。
独以诗柬端。
有能吟天宝句不废岭南禅之语。
端又远访雪岩钦于仰山。
钦曰。
驾发何处。
端曰。
两浙。
曰。
因甚语音不同。
端曰。
合取口。
曰。
獭径桥高。
集云峰峻。
未识阇黎在。
端拍手曰。
鸭吞螺蛳。
眼睛突出。
钦顾侍者点好茶来。
端曰。
也不消得。
于是以上礼宾之。
元成宗大德初。
为虎岩伏。
分座于径山。
庚子。
出住湖州翔凤。
乃曰。
大慧祖师道。
宁以此身代大地众生。
受地狱苦。
终不将佛法作人情。
径山先师藏叟和尚。
一生不肯四天下人。
纵饶释迦老子达磨祖师到来。
也须退身有分。
山僧在侍者寮两年。
弄尽机关。
做尽伎俩。
直是没凑泊它处。
所以知其为大慧嫡孙。
今有炷香供养它。
也要大家證明。
甲辰。
诏主中天竺。
并赐慧日正辨师号。
皇庆壬子。
迁灵隐。
仁宗设无遮大会于金山。
命端證之。
又加号佛日。
乃退居良渚西庵。
英宗至治壬戌间。
起端居径山。
端居径山。
人才之盛。
不减妙喜。
其楚石琦辈。
时称僧杰焉。
虞公文靖以文献宗时。
兼游诸禅宿之门。
自称微笑居士。
每方杨大年之为人。
多剥啄诸家语录。
而读端提唱。
乃谓其子弟曰。
元叟生平。
谛理恢拓。
广说略说。
莫不弘伟。
然关要隐而不发。
以待其人。
大慧之流风馀韵。
犹有如此者。
不谓老夫复相识耳。
其提唱曰。
寂静中做工夫者。
以寂静为究竟。
他且不是你寂静中究竟底物。
愦闹中做主宰者。
以愦闹为得意。
它且不是你愦闹中得意底物。
经教中领览者。
以经教为根本。
它且不是你经教中领览得底物。
师友中讲磨者。
以师友为渊源。
他且不是你师友中讲磨得底物。
此无形段金刚大士。
从尘点劫来。
直至而今。
如潜泉鱼鼓波而自跃。
你拟向东边讨它。
它向西边立地。
你向南边讨它。
它向北边立地。
教它与一切人安名立字即得。
一切人与它安名立字即不得。
一切处一切时。
与你万象为主。
万法为师。
此其是也。
自非上根利智具杀人不眨眼底手段。
将第八识断一刀。
岂有成办时节。
又曰。
自家根蒂下。
积生累劫。
多诸恶习。
若也照烛不破。
剔脱不行。
日用间岂免触途成滞。
一切法中。
或有所疑地。
即碍杀了你。
一切法中。
或有所爱水。
即淹杀了你。
一切法中或有所瞋火。
即烧杀了你。
一切法中或有所喜风。
即飘杀了你。
四者既是五蕴十二处十八界二十五有。
明暗色空。
森罗万象。
到处粘作一团。
如黐胶相似。
驱你入驴胎。
使你入马腹。
总繇它在。
千佛出世。
亦无如之何矣。
端开化四十二年。
三受金襕。
密秘之。
不以披搭。
所赐金帛悉赈贫乏。
复多怒。
老益甚。
每据坐。
竟日传餐诃骂。
及入寝室。
或窃问其故。
乃左右顾视。
欲举已忘。
故道俗于怒骂中。
得旨者甚多。
顺帝至正壬午秋。
示微疾。
问侍僧曰。
呼之曾已休。
吸之尚未舍。
安同诸苦源。
来者不来者。
如何是来者不来者。
僧无语。
端良久曰。
后五日看。
至期更衣趺坐曰。
本无生灭。
焉有去来。
冰河发𦦨。
铁树花开。
垂一足而化。
世年八十八。
僧腊七十六。
所剪爪发。
舍利累然。
閟全身于鹏抟峰北。
谥曰普照。
塔曰寂照。
端退居良渚日。
忽有梵僧。
仗锡来徵般若枢要。
端示以狮王奋迅三昧。
其僧稽首蹈空而去。
左右皆惊愕。
端曰。
掩鼻偷香。
何足羡也。
赞曰。
大慧四传至端禅师。
二百载矣。
几如劲弓之末。
其势不能穿鲁缟。
师崛出珍公之门。
而道被三朝。
德迈九洲。
源厚流长。
不亦宜乎。
或谓。
师之后大抵说法朝廷。
岂其家化以金马门为隐者耶。
曰否。
不离菩提树下。
而据吉祥座者。
斯何人哉。
新续高僧传·习禅篇第三之七
释行端,字原叟,姓何氏,临海人也。
年十二,从叔父得度于馀杭化城。
苦求大法,至忘寝食。
而生有夙慧,文字不由师授,自能通晓。
初参藏叟珍,珍问:“何处人?
”答云:“台州。
”珍便喝,端展坐具。
珍又喝,乃于言下豁然有省。
珍既寂,复依净慈石林巩为记室,与虚谷、东屿、晦机为莫逆交。
大德庚子主湖之资福,遂以瓣香归藏叟。
居五载,学人奔凑,名闻京国,赐号“慧文正辩”。
复迁中竺、灵隐、径山诸刹,屡承恩宠,三锡金襕。
延祐丙辰,有旨设水陆大会于金山,命端主其事。
事讫入觐于便殿,从容奏对,深契圣衷,更赐“普照”之号。
拂衣南旋,止于良渚西庵,二十年足不越阃,慕其道者鳞萃,几无所容。
至正辛巳八月四日,坐书偈云:“本无生死,焉有去来。
冰河发燄,铁树花开。
”投笔垂一足而化,寿八十八,腊七十六,留龛七日,颜貌如生。
塔于径坞曰,寂照分爪发,别建塔于化城。

人物简介

补续高僧传·习禅篇
慧照。字大千。永嘉麻氏子。童年骏利异。尝闻人诵习契经。合爪谛听。长老良公。度为弟子。禀持犯于处之天宁。蝉脱万缘。力究大事。首谒晦机熙公于净慈。一日阅员净语。至头陀石掷笔峰处。默识悬解。流汗浃背。即腰包。走谒东屿海公于苏之荐严。反覆辨勘之。师如宜僚掷丸。飞舞空中。东屿甚嘉之。遂留执侍左右。师以为心法既通。不阅修多罗藏。无以阐扬正教。耸人天之听。乃主藏室。及东屿迁净慈。师分座。表仪四众。天历戊辰。出世乐清之明庆。升座示众曰。佛法欲得。现前莫存。知解缚禅。看教未免。皆为障碍。何如一物不立。而起居自在乎。所以德山之棒。临济之喝。亦有甚不得已尔。闻者说怿而去。至正乙未。迁四明之宝陀。寻宣政院。署师主育王。师悯大法陵夷。孳孳诱掖。不遗馀力。尝垂三关语。以验学者。其一曰。山中猛虎以肉为命。何故不食其子。其二曰。虚空无向背。何缘有南北东西。其三曰。饮乳等四大海水。积骨如毗富罗山。何者是汝最初父母。此第三关。最为峻切。惜未有契其机者。居九年。退于妙喜。泉上筑室。曰梦庵。因自号梦世叟。掩关独处。凝尘满席弗顾也。一日召门弟子曰。吾将西归矣。属后事于住持。约之裕公。沐浴更衣书偈。怡然而逝。时洪武癸丑十月也。寿八十五。腊七十。茶毗。齿睛数珠不坏。舍利五色。烂然者无算。师三坐道场。有语录若干卷。师智度冲深。机神坦迈。昼则凝坐。夜则兼修净业。真积力久。至于三际不住。觉观湛然。非言辞之可儗议。且服用俭约。不如恒僧。虽不与时俗低昂。贤士大夫。知其诚实。不事矫饰。多倾心为外护。其遇学徒。一以真率。或以事忤之。而声色不变动。出语质朴。不尚葩藻。而指意超言外。嗟夫。禅宗至宋季而敝。胶滞局促。无以振拔精明。使直趋觉路。横川璜公。当斯时。密授天目法印。持降魔杵。树真正幢。升堂入室者。不翅受灵山付嘱。佛法号为中兴。横川之同门。有石林者。奋兴实角立东西。共斡化机。西来之道。于斯为盛。师盖石林之诸孙也。故其死生之际。光明盛大。有如此者。岂无自而然哉。
新续高僧传·习禅篇第三之八
释慧照,字大千,姓麻氏,永嘉人也。
父均,母黄氏,家有积庆,照生宝之,胜摩尼珠。
童年聪俊,雅慕超凡,闻人诵习经偈,便合爪谛寀。
年十五,往依沙门了定于县之瑞光院。
了定者,族从兄也。
长老良公知为法器,即剃落为弟子。
明年,禀持犯于处之天宁。
蝉蜕万缘,誓究大乘不思议事。
首谒晦机熙于杭之净慈,未契圆證。
一日,阅真净语至头陀石掷笔峰处,默识悬解,流汗浃背。
时东屿海以石林巩正派,提倡于苏之荐严,杖锡从之,反覆勘辩,灵机响应,遂留执侍。
照以为心法既通,不阅脩多罗藏,无以阐扬正教,耸天人之听,乃主藏室于郡之万寿。
及东屿迁净慈,邀照分坐,表仪四众。
元大历戊辰,始主乐清之明庆,尝集诸僧伽而诲之曰:“佛法欲得现前,莫存知解,缚禅看教,未免皆为障碍,何如一物不立,而起居自在乎?
所以德山之棒,临济之喝,亦有甚不得已尔。
”闻者说怿。
至正乙未,迁四明之宝院。
先是,寺以搆讼废,照谓:“讼兴在乎辨难太迫。
”一处之以宽慈,绝弗与较。
且曰:“我佛得无诤三昧,所以超出群品。
我为佛子,可不遵其教?
”众服其化。
未几,行宣政院署照住阿育王山,由是云侣景附,不远千里。
照亦善诱孳孳,不遗馀力。
因垂三关语以验学者,其一曰:猛虎伺杀为性,何以不食其子?
其二曰:虚空无向背,何缘有南北东西?
其三曰:饮乳等四海水,积骨如毗富罗山,何者是汝最初父母?
语皆峻切,惜未有契其机者。
居九年,退于妙喜泉上筑室,曰“梦庵”,因自号为“梦世叟”。
掩关独处,凝尘满席,澹然无虑。
明洪武癸丑十月朔,诏门弟子曰:“吾将西归。
”越七日,沐浴更衣,索纸书记,恬然化灭。
寿八十五,历夏七十。
经三日,荼毗,牙齿数珠不坏,馀成舍利罗五色烂然。
是年十二月九日,葬灵骨于梦庵之后。
有语录若干卷,宋文宪濂为之碑文,词甚清朗,载在私集曰《护法录》。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明浙江海盐人,字元素。体瘦长,而音声琅琅,务农为生。工诗,有《西村诗集》,许杞山序而刻之。
钦定四库全书·西村诗集·提要
臣等谨案:西村诗集二卷,补遗一卷,明朱朴撰。朴字元素,海盐人。当正、德嘉靖间,与文徵明、孙一元相唱酬。是集为其孙䌽所编,分上下二卷,下卷附以集句、诗馀,又别辑补遗一卷。其近体格调清越,超然出群,古诗差逊,然亦不坠俗氛。以不为王世贞等所奖誉,故名不甚著。然当太仓历下坛坫争雄之日,士大夫奔走不遑,七子之数辗转屡增。一时山人墨客,亦莫不望景趋风,乞齿牙之馀论,冀一顾以增声价。诗道之盛,未有盛于是时者;诗道之滥,亦未有滥于是时者。朴独闭户苦吟,不假借嘘枯吹生之力,其人品已高,其诗品苕苕物表,固亦理之自然矣。
槜李诗系·卷十一
朴,字元素,号西村,海盐人。
弘正间布衣。
貌修挺,音琅琅然。
隐居腴道,绝嗜寡营。
性耽诗,自少至老,未尝一日废声律。
兼善绘事,兴到辄作云林小幅。
每当酒酣月下,弄笛作叫霜裂石声,闻者知为诸诗人出游也。
直指行部武原下车访之。
朴布衣芒屩,挥尘雄谈,大为倾动。
郡守闻其名,欲礼致之,凿坏遁去。
许黄门葬父乡俗,题主必丐贵宦为荣,比当泥首速客,则西村老人也。
曰:眼前不乏缨组,若年高有德,终让此布衣耳。
其为诗孤清警拔,颇具排古荡今之致。
有西村集,并未刻稿,一时林下诸贤并邀入社,为倡和友。
后复与钱东畬、徐丰厓、吴南溪、陈勾溪、徐东滨、陈古厓、刘海村、钟西皋、释石林为瀛洲十老之会,推朴为首。
更得董萝石、许云村、沈紫硖、钟彦材及僧秋江、雪江佐之。
选辰命篇,殆无虚日。
且命画士,绘图镌诗于后以传焉。
亦可谓矫世绝俗、风流弘长者矣。
予因想见当时士大夫恬静寡欲,不亟亟于声利之途,故能优游林泉,日以文章师友为乐。
如古莲社、竹溪、香山、洛水之盛,传为美谈。
追慕遗风,邈然不可复得。
感叹之馀,附识于此。
明诗纪事·丁签·卷十四
朴字元素,海盐布衣。
有《西村集》三卷。
(《四库总目》:朴近体格调清越。
闭户苦吟,人品巳高,其持品苕苕物表。
《携李诗系》:元素性耽诗,自少至老未尝一日废。
兼善绘事,兴到辄作云林小幅,其诗孤清警拔,颇具排古荡今之致,一时林下诸贤并邀入社,与浅东佘、徐丰奎、吴南溪、陈勾溪、徐东滨,陈占奎、刘海村、钟西皋、释石林为「瀛洲十老」之会,推元素为首。
后更得罗石、许云村、沈紫硖、钟彦村及僧秋江、雪江,选辰命篇,且命画士绘图以傅焉。
田艺蘅《海盐文献志》:西村善绘,绘成,作蝇头楷题诗其上。
居易录》:海盐朱朴西村诗虽末脱临摹之迹,亦右佳句。
七言如「数峰苍翠寺门迥,三月落花溪水深」,「楝花风过蚕蛾老,麦秀城深雉子斑」,「千年玉骨湘垒墓,万里坚城少保家」。
「雁来关塞暮天碧,龙起江湖秋水腥」,「巫峡晓风髽短髻,楚江秋水练长裙」,「山围野色迷秦驻,海送潮头上浙江」,「落花时节已寒食,流水陂塘还祓除」,「白云出岫澹如扫,红藕作花香可怜」,「月明苍壁系仙舫,风细幔亭流白云」,此例皆佳。
旧按:嘉靖壬寅,徐东滨结小瀛洲社会,西村以海滨一老,消吟雅制,领袖骚坛,仿西园故事,倩画士陈询绘图。
伫立相语者为西村、丰奎、西皋,聚首阅卷者为东佘、南溪、勾溪,挟童过桥者为海村,欲行且顾者为古奎,坐以待弈者为东滨、石林
东滨序所谓「衣冠萃止,献酬乃行。
四美具而二难并,三寿朋而五福介。
仕无愧于轩裳,隐有光于丘壑」。
洵一时胜事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