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韩世忠

相关人物:共 41 位
共 41 首 第 1 页 下一页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73—1146 【介绍】: 宋景州阜城人,字彦游。
哲宗元符间进士。
徽宗宣和中判国子监,除河北提刑。
金人南侵,弃官逃匿。
高宗建炎中张悫荐知济南府,金人攻济南,豫杀守将关胜,降金。
四年,金人册其为帝,国号“大齐”,都大名,后迁汴京。
与其子刘麟时诱金人攻宋,且籍民兵三十万入寇,屡为韩世忠、岳飞、杨沂中等所败,金人诘其罪。
绍兴七年,被废为蜀王,徙临潢,改封曹王。
全宋诗
刘豫(一○七三~一一四三),字彦游,景州阜城(今属河北)人。哲宗元符间进士。徽宗政和二年(一一一二),召拜殿中侍御史,未几出为两浙察访。高宗建炎二年(一一二八),知济南府。金兵南侵,豫缒城投降。三年,高宗至江南,金徙豫知东平府,充京东西、淮南等路安抚使。四年,册豫为皇帝,国号大齐,年号阜昌。至绍兴七年(一一三七),金人恐豫兵众难制,以治国无状为由,废为蜀王。后居相州,改封曹王。卒于绍兴十三年,年七十一。《宋史》卷四七五入《叛臣传》、《金史》卷七七有传。今录诗八首。
中州集
豫字彦由,阜城人。仕宋知济南府事。汴京下,立张邦昌为大楚皇帝。宋灭楚,更立彦由,国号齐,建元阜昌。八年废为蜀王,迁黄龙府,改封曹。有集十卷行于世。二子麟、猊。孙通,海陵朝参知政事。四世孙瑛,今在太原。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79—1149 【介绍】: 宋济南人,字庆曾,号两河。
徽宗崇宁三年进士。
曾知道州。
后依附秦桧,力主和议。
任御史中丞,劾罢宰相赵鼎。
任参知政事,与秦桧合谋罢韩世忠、张俊、岳飞兵权。
为奉迎扈从礼仪使,坚拒偿韦太后为犒从者而向金使所贷金,帝欲诛之,为桧所救。
寻奉祠归。
有《两河集》。
全宋诗
王次翁(一○七九~一一四九),字庆曾,济南(今属山东)人。早年聚徒授业,号两河先生。后入太学,礼部别头试第一,授恩州司理参军。历知道州、处州,广西转运判官。谄附秦桧,高宗绍兴十年(一一四○)除御史中丞,七月拜参知政事。十二年,太后回銮,为奉迎扈从礼仪使,忤太后。十三年,以资政殿学士提举洞霄宫,居明州。十四年致仕。十九年卒,年七十一。《宝庆四明志》卷八、《宋史》卷三八○有传。今录诗二首。
全宋文·卷三三四六
王次翁(一○七九——一一四九),字庆曾,济南府(治今山东济南)人。入太学,礼部别头试第一,授恩州司理参军,历知道、处州。秦桧居朝,以为吏部员外郎,迁秘书少监、起居舍人,除工部侍郎兼侍讲,改御史中丞。希桧意,论罢赵鼎。绍兴十年,擢参知政事。后以资政殿学士奉祠,引年归,居明州。十九年卒,年七十一。见《宋宰辅编年录》卷一五、一六,《宝庆四明志》卷八,《宋史》卷三八○本传。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83—1140 【介绍】: 宋邵武人,字伯纪,号梁溪。徽宗政和二年进士。宣和间为太常少卿,金人南下,因刺臂血上疏,请徽宗禅位太子以号召天下。钦宗立,历任兵部侍郎、东京留守、亲征行营使。坚主抗金,反对迁都,积极备战,迫使金兵撤离。未几以“专主战议”被逐。高宗建炎元年,进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力主联合两河义士,荐宗泽,然高宗意存苟安,为相仅七十五日即罢。后屡陈抗金大计,均未纳。卒谥忠定。有《梁溪集》。
全宋诗
李纲(一○八三~一一四○),字伯纪,号梁溪居士,邵武(今属福建)人,自其祖始居无锡(今属江苏)。
徽宗政和二年(一一一二)进士。
积官至监察御史兼权殿中侍御史,因忤权贵,改比部员外郎,迁起居郎。
宣和元年(一一一九),因言事谪监南剑州沙县税务。
七年,为太常少卿。
钦宗即位,除兵部侍郎,为行营参谋官,力主抗金,以姚平仲兵败罢。
寻复尚书右丞,充京城四壁守御使,除知枢密院事。
后因反对和议,落职提举亳州明道宫,建昌军安置,再谪宁江。
金兵再至,除资政殿大学士,领开封府事。
纲行次长沙受命,率湖南勤王师入援,未而而开封已陷。
高宗即位,拜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
因反对避地东南,落职居鄂州。
绍兴二年(一一三二),除观文殿学士、湖广宣抚使兼知潭州。
未几罢提举西京崇福宫。
五年,疏奏攻战、守备、措置、绥怀之策,除江西安抚制置大使兼知洪州。
九年,除知潭州、荆湖南路安抚大使,力辞。
十年卒,年五十八。
赠少师。
谥忠定。
纲为著名抗金志士,将领如宗泽、韩世忠或得其扶掖,或在其麾下。
有《梁溪集》一百八十卷。
本集附有行状及年谱多种,《宋史》卷三五八、三五九有传。
 李纲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其中诗二十八卷)为底本,校以清初《梁溪先生文集》(五十卷,简称蓝格本,藏上海华东师大图书馆)、道光十四年刊本(简称道光本、藏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宋刻残本(存诗二卷,简称残宋本,藏上海图书馆),参校明崇祯刻、左光先等辑《宋李忠定公奏议选》(简称左选,藏北京大学图书馆)、日本安政六年刻、赖襄选《李忠定公集钞》。
诗集外散见诗及新辑集外诗,另编一卷。
词学图录
李纲(1083-1140) 字伯纪。邵武(今属福建)人。有《梁溪词》,一名《李忠定公长短句》。
黄鹤楼志·人物篇
李纲(1083—1140) 宋代官员、抗金名臣、学者。字伯纪,号梁溪先生。常州无锡人,祖籍福建邵武。政和二年(1112)进士,官至太常少卿。宋钦宗时,授兵部侍郎、尚书右丞。宋高宗时起用为相,曾力图革新内政,仅七十七天即遭罢免。绍兴二年(1132)复起为湖南宣抚使兼知潭州,旋又遭免职。卒赠少师,赠陇西郡开国公,谥忠定。工诗文,亦能词,著述甚多,有《梁溪先生文集》《梁溪词》等。建炎元年(1127)后,李纲罢相贬居鄂州,曾作《次通城送季言弟还锡山二首》,有“渚宫此去无他地,怅望自登黄鹤楼”之句,后又作《怀季言弟并简仲辅叔易》长诗,有“凭高欲望远,独上黄鹤楼”之句。
全宋文·卷三六八一
李纲(一○八三—一一四○),字伯纪,号梁溪病叟,邵武(今福建邵武)人,自其祖徙居无锡。登政和二年进士第。积官至起居郎,宣和元年以京师大水上疏言事,谪监沙县税务。七年,为太常少卿,时金人渝盟,上御戎五策,又刺臂血上疏论内禅,其议乃决。钦宗即位,除兵部侍郎。靖康初,为行营参谋官。金兵渡河,力主迎战,擢尚书右丞,为东京留守、亲征行营使,躬身督战,金兵乃退。朝廷议和,金人以其用兵为言,遂罢。太学生诣阙上书,明其无罪,复官,又除知枢密院事,为河东、北宣抚使,以解太原之围。时方议和,诏止进兵,遂乞罢,除观文殿学士、知扬州,以专主战议落职。金兵再至,除资政殿大学士,领开封府事。高宗即位,拜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兼充御营使。为主和派所沮,在位仅七十馀日而罢。绍兴二年,除观文殿学士、湖广宣抚使兼知潭州。为徐俯等所劾,罢。五年,除江西安抚制置大使兼知洪州。九年,除知潭州、荆湖南路安抚大使。绍兴十年薨,年五十八。谥忠定。平生主战,负天下重望,屡起屡蹶。《宋史》卷三五八至三五九有传。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86—1154 【介绍】: 宋凤翔府成纪人,字伯英。
好骑射,负才气,起于诸盗。
年十六,为三阳弓箭手。
钦宗靖康至高宗建炎、绍兴间,与金人战,屡立奇功。
曾讨江淮,平苗刘,破李成,皆著劳绩。
绍兴十一年拜枢密使。
知朝廷欲罢兵,首请纳所统兵,力赞议和。
秦桧尽罢诸将兵权付俊。
岁余无去志,桧使江邈论罢之。
累封广、益国公,进封清河郡王,拜太师。
韩世忠、刘锜、岳飞并为南宋四大名将。
然岳飞冤狱,俊独助桧成其事,为世所鄙。
卒谥忠烈。
全宋诗
张俊(一○八六~一一五四),字伯英,成纪(今甘肃天水)人。徽宗政和七年(一一一七),为都指挥使。宣和间累转武功大夫。高宗即位,为御营前军统制,江南招讨使。绍兴元年(一一三一),改江淮路招讨使,拜太尉。屯兵建康,置司盱眙,屡立战功,为中兴四将之一。二十四年卒,年六十九,谥忠烈。事见《海陵集》卷二三《张循王神道碑》,《宋史》卷三六九有传。
全宋文·卷三八五一
张俊(一○八六——一一五四),字伯英,成纪(今甘肃天水)人。早年以武功授保义郎。靖康初奋力抗金,授武义大夫,权河北十三将。勤王,高宗(时为康王)擢为元帅府统制,累功转荣州刺史,迁至拱卫大夫。高宗即位,为御营前军统制。建炎四年入卫,拜检校少保。绍兴初以江淮招讨使讨平叛将李成,拜太尉。绍兴四年为浙西、江东安抚使,屯建康,败伪齐刘猊,拜少保,改淮南西路宣抚使。绍兴十一年,力赞和议,与秦桧意合,且首请纳兵,拜枢密使。次年春,进封清河郡王。绍兴二十四年七月卒,年六十九。追封循王,谥忠烈。俊为南宋四大名将之一,然其主和议、助秦桧成岳飞冤狱,为世所鄙。见周麟之《张循王神道碑》(《海陵集》卷二三),《宋史》卷三六九本传。
王德 朝代:南宋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88—1155 【介绍】: 宋通远军熟羊寨人,字子华。
以武勇应募,屡胜金兵,时称“王夜叉”。
高宗建炎元年,率部勤王,隶刘光世部。
三年,迁前军统制,讨伐苗傅、刘正彦之乱,因擅杀韩世忠部将,编管郴州,寻复职,后改隶张俊。
绍兴十年,宋军攻金,德取宿州、亳州,以功迁侍卫亲军马步军都虞候。
次年,柘皋之战大败金铁骑兵。
官终荆南副都统制。
卒谥威定。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89—1142 【介绍】: 宋保安军人,字平叔。
刘延庆子。
以父荫补官。
徽宗宣和间随父镇压方腊起义,为鄜延路兵马钤辖。
使辽失律,降官。
高宗建炎中金兵逼扬州,以江淮制置使领兵阻击,未战即溃。
迁太尉、淮南制置使,与韩世忠、张浚平定苗傅、刘正彦兵变。
为江东宣抚使,屯江州,金兵渡江三日,仍不知,遂溃。
绍兴六年任江东淮西宣抚使,进屯庐州。
伪齐军侵濠、寿间,弃庐州而退。
七年,被劾沈酣酒色、不恤国事,罢军职。
后加官少师,封扬国公。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129 【介绍】: 宋人。
初为阁门祗候。
由王渊荐,授武德大夫、知濠州。
以平丁进有功,进武功大夫、威州刺史。
高宗建炎三年,与苗傅发动兵变,杀王渊及宦官康履等,逼帝禅位于太子。
张浚等起兵勤王临城下,正彦出逃至浦城,为韩世忠生擒,与傅同磔于建康。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129 【介绍】: 宋潞州上党人。苗履子。初隶康王元帅府。隆祐太后南渡,任统制官护送。高宗于建炎三年至杭州时,以为扈卫。因恨宦官康履用事,及嫉王渊拜同签书枢密院事,与刘正彦伏兵杀渊、履等,劫持高宗及隆祐太后,胁迫禅位于太子。张浚等闻变,起兵勤王。傅兵败遁逃,被执送行在,磔于建康。
全宋文·卷三三四七
苗傅(?
——一一二九),上党(今山西长治)人,履子。
隶康王元帅府。
隆祐太后与高宗南渡,傅为统制官,扈卫驻于杭州。
与内侍省押班康履结怨,又因王渊拜同签书枢密院事,傅不能平,乃于建炎三年结御营右军副都统制刘正彦杀渊,并尽杀内侍,引兵犯阙。
请隆祐太后同听政,逼高宗禅位于皇太子,并遣使与金人议和。
高宗许之。
张浚、吕颐浩、韩世忠等举兵勤王,执傅、正彦,磔于建康市。
见《宋史》卷四七五《叛臣传》上。
解元 朝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89—1142 【介绍】: 宋保安军德清寨人,字善长。
善骑射,起行伍,为清涧都虞候。
高宗建炎三年,隶韩世忠麾下,为偏将。
四年,随世忠截金兵有功,升忠州团练使,统制前军。
后又屡建奇功。
绍兴十年,代领世忠军,官至侍卫亲军马步军都虞候、保信军节度使。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90—1155 【介绍】: 宋江宁人,字会之。
徽宗政和五年进士,又中词学兼茂科。
钦宗时历任左司谏、御史中丞。
靖康二年,因上书金帅反对立张邦昌,随徽、钦二帝被俘至金,后为金主弟挞懒信用。
高宗建炎四年,被金纵归,诈称杀死监守士兵,夺船而回。
绍兴元年擢参知政事,寻拜相。
次年被劾落职,八年再相。
前后执政十九年,贬窜张浚、赵鼎,收韩世忠、岳飞、张俊三大将兵权,并杀岳飞。
结纳私党,斥逐异己,屡兴大狱,一时忠臣良将诛锄略尽。
与高宗共持议和,阻止恢复。
向金纳币称臣,订立“绍兴和议”。
历封秦、魏二国公,深得高宗宠信。
卒赠申王,谥忠献。
宁宗开禧二年追夺王爵,改谥谬丑。
全宋诗
秦桧(一○九○~一一五五),字会之,江宁(今江苏南京)人。徽宗政和五年(一一一五)进士,又中词学兼茂科。钦宗靖康间,累迁御史中丞。从徽、钦二帝至金。高宗建炎四年(一一三○)返国(《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三八)。绍兴元年(一一三一)除参知政事。二年罢,提举江州太平观。八年复相。为相凡十九年,力主和议,诎主战臣僚。二十五年卒,年六十六,赠申王,谥忠献。宁宗时追夺王爵,改谥谬丑,又谥谬狠。《宋史》卷四七三有传。
全宋文·卷三九八三
秦桧(一○九○——一一五五),字会之,江宁(今江苏南京)人。登政和五年进士第,补密州教授。继中词学兼茂科,历太学学正。靖康中,拜殿中侍御史,迁左司谏,除御史中丞,反对割地弭兵。随二帝北迁,建炎四年逃归,拜礼部尚书,改主和议。绍兴元年二月除参知政事,八月拜右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知枢密院事。二年八月罢相。八年再拜右仆射,十一年加左仆射,十二年加太师。再专国政凡十八年,主持议和投降,结纳死党,斥逐异己,杀岳飞,窜张浚、赵鼎,屡兴大狱,士大夫死于其手者甚多。二十五年卒,年六十六。赠申王,谥忠献。宁宗时追夺王爵,改谥「谬丑」。《宋史》卷四七三有传。
共 41 首 第 1 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