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陈侁

相关人物:共 2 位
共 2 首
曰自混沌之初辟,万窍呀然而始拆。
二仪流像而磅礴,万类吐形而综错。
忽天机之动制,妙为声而相轧。
夫惟声之接于物,散万殊而橐钥。
或大小之异响,或清浊之殊听。
伊凄切而呼号,窃独悲此秋声。
当岁行之向暮,值蓐收之司节。
洞玉宇之寥泬,淡万象之萧索。
初厉声于金方,竟合韵于百虫。
趁落叶而骚屑,穿松竹而铮摐。
异管弦之啁啾,非金石之鍧铿。
讶风雨之骤至,恍波涛之夜惊。
散似矢石之崩腾,喧若万马之驰突。
倏若大鹏之运海,划若龙门之溃裂。
却怕空馆之骚人,唤起深闺之思妇。
迁客海上,空洒思君之泪。
关山万里,添杀征夫之情。
长门久闭,陈后之梦几醒。
纨扇恩薄,班姬之怨谁知。
至若宋玉心中,悲草木之变衰。
潘郎鬓上,叹霜雪之已垂。
况复志士沈忧,十年之剑未试。
薄寒中人,授衣之期已至。
发变栉边之新白,容销镜中之故丹。
受风埃(一作霜)之侵迫,苦心志之摧残。
悲饥鹰之在鞲,叹老骥之伏枥。
闻秋声而奋起,志千里与碧落。
虽然声者非有意于有声,特感造化而相孚。
造化亦非能使无声者而有声,适相值而两相呼。
气至则感,人与物一。
禹稷待尧舜而有声,是尧舜为秋于禹稷。
伊周待汤文而有声,汤文亦为秋于伊周。
木铎有声于六经,六经亦为夫子之一秋。
若余者亦何为哉,戴尧天瞻舜日。
且将同俟秋之蟋蟀,鸣大雅而自发。
遵南国而往记,悲麦秀之山河。
访麋鹿于姑苏,吊风烟于章华。
詹吴公之旧台,徵异闻于隋后。
谅淫游之是踵,认冥遇之匪偶。
粤光昭之祸酒,更阿摩之临宇。
轻金瓯之旧业,慕玉树之新声。
迷楼侈于结绮,汴波阔于蓬瀛。
陋壁月之张词,簿糟丘于夏癸。
亦有事乎行都,眷江南之佳丽。
扬清夜之一曲,锦缆横于千里。
纵淫佚之既极,尚奓心之未已。
追陈室之荒湎,剧吴苑之盘乐。
时君王兮出游,弭玉銮之清跸。
纡宸瞩于美景,玩鸡台之云物。
皇情荡于酒所,神恍恍其何觌。
遌临春之故主,宛景阳之容仪。
抒亡国之旧恨,诉黍离之新悲。
怨绮辞之未就,惊铁甲于东门。
才后庭之撤曲,复水调之遏云。
昔江左而犹侈,今海内之肆虐。
既谪我于当时,胡自逸于今夕。
倏神宵而蔽光,魂惝惘其安适。
唉此日之冥遌,盖亦逌乎昏▦。
自衔恨于高公,已蛊情于倾国。
迨慆淫于御位,侈思溢于寰宇。
当雷塘之醉游,蹈覆轨而莫悟。
陈后之髣髴,数愆殃而赍怒。
寔天诛之将加,讵鬼责之能逭。
方锦帆之滞南,已玉玺之归西。
欸江都之绮构,同秣陵之荒墟。
繁华烬于一夕,尽乐极而悲来。
惟前人之罔鉴,固不暇乎自哀。
台追认于遐代,抚遗迹于楱莽。
悲月榭之池平,感风台之树古。
验异事于志怪,想斯游而抒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