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陈瓘

相关人物:共 42 位
共 42 首 第 1 页 下一页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三山人。
幼为陈瓘门生,有远志,善问强记,薄科举程文不为,而喜为诗。

人物简介

新续高僧传·杂识篇第十之一
德操名如璧,仆名如琳,遍参诸方。
陈了翁兄弟,皆以诗称美之。
至江浙,乐灵隐山川,因止息焉。
琳病,璧躬进药饵,及其殁也,尽送终之义。
后主襄阳天宁,夏均父为请疏,其略云:“无复挟书,更逐康成之后。
何忧成佛,不居灵运之先。
”又云:“岂惟江左公卿尽倾支遁,独有襄阳耆旧未识道安。
”时称其精当。
寻移馀杭净慈,上堂云:“变化密移何太急,刹那念念一呼吸。
八万四千方便门,且道何门不可入。
入不入,晓来雨打芭蕉湿,殷勤更问个中人,门外堂堂相对立。
”又闻啄木鸟声,说偈曰:“剥剥剥,里面有虫外面啄。
多少茫茫瞌睡人,顶后一锥犹未觉。
若不觉,更听山僧剥剥剥。
”晚岁称“倚松道人”,所为诗文皆高迈,曰《倚松集》。

人物简介

全宋诗
释思彻,住明州光孝寺,称了堂思彻禅师。
为青原下十四世,天童宏智正觉禅师法嗣。
嘉泰普灯录》卷一三、《五灯会元》卷一四有传。

人物简介

全宋诗
魏近思,字求己,号己斋,临邛(今四川邛崃)人。
了翁子。
事见《诗苑众芳》。
李诰 朝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邵武军光泽人。
仁宗庆历二年进士。
累官太常博士。
陈瓘称其真率乐易,有古人风。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10—1087 【介绍】: 宋郓州须城人,字辅之。仁宗景祐元年进士。初为平阴簿,后历知州县。迁起居舍人,同知谏院,转吏、礼二部郎中。尝请汰滥官冗兵,禁奢靡,又屡上疏劝皇太后还政英宗。论大事无所顾忌,然词气平和,多被采纳。后出知应天府,徙江宁。神宗朝,累官判太常寺,留守南京。后知青州提举宫观,以正议大夫致仕。有《东原录》、《周易补注》等。
全宋诗
龚鼎臣(一○一○~一○八六),字辅之,郓州须城(今山东东平)人。
仁宗景祐元年(一○三四)进士。
嘉祐六年(一○六一),同知谏院,出为淮南路体量安抚使(《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九四)。
英宗治平二年(一○六五),知应天府(同上书卷二○四),徙江宁。
神宗时历知兖州、青州。
元丰八年(一○八五)致仕(同上书卷三六一)。
哲宗元祐元年卒,年七十七。
有《东原集》五十卷,已佚。
今存《东原录》一卷。
事见宋刘挚《忠肃》卷一三《龚公墓志铭》,《宋史》卷三四七有传。
全宋文·卷九三一
龚鼎臣(一○一○——一○八六),字辅之,郓州须城(今山东东平)人。
景祐元年第进士,为平阴县主簿,历知莱芜、濛阳县、渠州。
召还,擢起居舍人、知谏院,寻判登闻鼓院,拜户部员外郎兼侍御史知杂事。
改集贤修撰、知应天府,徙江宁府。
拜谏议大夫、京东路安抚使,知青州。
以正议大夫致仕,元祐元年十二月卒,年七十七。
著有《东原集》五十卷,《谏草》三卷,《周易补注》三卷,《中说注》三卷,《编年官制图》一卷。
见刘挚《正议大夫致仕龚公墓志铭》(《忠肃》卷一三),《宋史》卷三四七有传。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10—1069 【介绍】: 宋江陵人,字子方。仁宗天圣八年进士。为武陵尉,调平江令。皇祐中,迁殿中侍御史,诤谏不避权贵,劾宰相文彦博诸人,被贬英州别驾。召还复官,出知扬州,改江东转运使。嘉祐四年,入知谏院,言事如故,又出知数州。英宗治平元年,召为御史中丞。神宗熙宁元年,拜参知政事。反对重用王安石,及安石执政,数与争论。卒谥质肃。有文集、奏议等。
全宋诗
唐介(一○一○~一○六九),字子方,江陵(今属湖北)人。
仁宗天圣八年(一○三○)进士,为鼎州武陵尉。
皇祐二年(一○五○)召为监察御史里行。
三年,因弹劾文彦博贬春州别驾。
五年,复御史。
至和元年(一○五四)知扬州,历江东、河东转运使,淮南、江浙、荆湖制置发运使,知洪州、瀛州。
英宗治平元年(一○六四)为御史中丞。
二年,知太原。
神宗即位,迁给事中,除三司使。
熙宁元年(一○六八)拜参知政事。
二年,卒,年六十。
谥质肃。
有文集、奏议等,皆佚。
事见宋刘挚《忠肃》卷一一《唐质肃神道碑》,《宋史》卷三一六有传。
今录诗四首。
全宋文·卷九三二
唐介(一○一○——一○六九),字子方,江陵(今湖北江陵)人。天圣进士,皇祐中为殿中侍御史,因劾宰相文彦博,贬荆州别驾。召还,复为殿中侍御史,除直集贤院,为开封府判官。嘉祐三年,自江浙荆湖发运使入为度支副使。次年知谏院,以论罢陈升之出知洪州。治平元年入为御史中丞。神宗即位为三司使,熙宁元年除参知政事,数与王安石争论。二年四月卒,年六十,谥质肃。介屡在台谏,以抗直闻。有文集若干卷,奏议二十卷。见王圭《唐质肃公墓志铭》(《华阳集》卷三七),《宋史》卷三一六有传。

人物简介

全宋诗
黄照(一○一三~一○六六),字晦甫,长沙益阳(今属湖南)人,后徙江陵。
仁宗庆历六年(一○四六)进士。
除归州司理参军,移岳州华容令、道州江华令。
以秘书丞(《粤西金石略》作屯田员外郎)通判桂州。
英宗即位,改福建转运判官。
治平三年召为侍御史,行次衢州卒,年五十四。
有《漫为集》,已佚。
事见《忠肃》卷一三《侍御史黄君墓志铭》。
全宋文·卷一○二九
黄照(一○一三——一○六六),字晦甫,长沙益阳(今湖南益阳)人,徙江陵(今湖北江陵)。
庆历六年登进士第,除归州司理参军,历著作佐郎,知华容、江华二县,以屯田员外郎通判桂州,转福建转运判官,迁都官员外郎。
治平三年召为侍御史,行次衢州卒,年五十四。
有诗数百篇,曰《漫为集》。
见刘贽《侍御史黄君墓志铭》(《忠肃》卷一三)。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13—1078 【介绍】: 宋应天府楚丘人,字诚之。举进士。擢广西提点刑狱,摄帅事。善抚土著,招降侬智高子宗旦,边民呼为“桂州李大夫”。神宗时,累官至秦凤路经略安抚使、知秦州。反对王韶开熙河。上书极论时政得失,乞召用司马光、苏轼等。遭吕惠卿劾,贬和州团练副使。有《珠溪诗集》。
全宋诗
李师中(一○一三~一○七八),字诚之,楚丘(今山东曹县东南)人。
举进士,调并州推官。
应鄜延经略使庞籍辟,知洛川县。
庞籍为枢密副使,移知延州敷政县、兴元府褒城县,改管干鄜延路经略机宜事。
仁宗祐三年(一○五八),迁提点广西刑狱、权经略事。
七年,改知济州,历知兖州、凤翔府。
神宗熙宁初,擢天章阁待制、河东都转运使。
西夏事起,改秦凤路经略安抚使、知秦州,坐与王韶战守意异,王安石主韶,遂降知舒州,徒知洪、登、齐、瀛州。
又因上书言事忤执政,贬和州团练副使,稍徙单州。
复右司郎中,分司南京。
元丰元年卒,年六十六。
有文集三十卷,奏议二十卷,已佚。
今存《珠溪集》一卷。
事见《忠肃》卷一二《右司郎中李公墓志铭》,《宋史》卷三三二有传。
 有师中诗,以影印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两宋名贤小集》卷二七《珠溪集》为底本。
新辑集外诗另编一卷。
全宋文·卷一○三○
李师中(一○一三——一○七八),字诚之,本楚丘(今山东曹县)人,徙居郓(今山东郓城)。年十五上封事言时政,由是知名。举进士,庞籍辟知洛川县,又荐为太子中允、知敷政县,权主管经略文字。提点广西刑狱,摄帅事,边人化听,称李大夫,不敢名。还知济、兖二州,迁直使馆,知凤翔府。熙宁初,拜天章阁待制、河东都转运使,知秦州,为政持重总大体,乞召司马光、苏轼等置左右,为吕惠卿所排,贬和州团练副使。杜衍、范仲淹、富弼皆荐其有王佐才,虽屡黜,气未尝稍衰。元丰元年卒,年六十六。有文集三十卷、奏议二十卷。事见刘挚《右司郎中李公墓志铭》(《忠肃集》卷一二),《宋史》卷三三二本传。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30—1097 【介绍】: 宋永静军东光人,字莘老。
仁宗嘉祐中进士。
以荐召试,补馆阁校勘。
迁监察御史里行,屡上疏反对新法,谪监衡州盐仓。
神宗元丰中除右司郎中,知滑州。
哲宗立,召为吏部郎中,擢侍御史,劾新党并罢常平、免役法。
拜尚书右丞,累迁右仆射。
以言官劾其援引私党等,罢知郓州。
哲宗亲政,连贬新州安置。
有《忠肃》。
全宋诗
刘挚(一○三○~一○九七),字莘老,永静军东光(今属河北)人。
仁宗嘉祐四年(一○五九)进士,试南宫令,徙江陵观察推官。
英宗治平中,以韩琦荐补馆阁校勘。
神宗熙宁四年(一○七一),迁监察御史里行,屡上书论列新法不便,贬监衡州盐仓。
数年后,召入同知太常礼院。
元丰初,为开封府推官,迁右司郎中。
因建议执政合厅办事,被言者劾以他故,罢官归乡。
明年,起知滑州。
哲宗立,召为吏部郎中,擢侍御史、御史中丞。
元祐六年(一○九一。
拜尚书右仆射。
挚性峭直,勇于去恶,旋为谗者罗织,出知郓州,徙青州。
绍圣初哲宗亲政,以元祐党人累贬鼎州团练副使,新州安置。
四年,卒于贬所,年六十八。
有《忠肃》四十卷,已佚。
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所录,辑为二十卷,其中诗六卷。
宋史》卷三四○有传。
 刘挚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为底本,校以清王灏编《畿辅丛书》本(简称畿辅本)。
辑得之集外诗附于卷末。
全宋文·卷一六六五
刘挚(一○三○——一○九八),字华老,永静东光(今河北东光)人。
嘉祐四年进士,调试南宫令,治平中以韩琦荐召试馆职,补馆阁校勘。
熙宁四年迁监察御史里行,屡上疏论列新法扰民,遂贬责监衡州盐仓。
元丰中,历右司郎中,知滑州。
哲宗立,召为吏部郎中,擢侍御史、御史中丞。
元祐元年进尚书右丞。
后连进左丞,中书、门下侍郎,为朔党领袖。
六年拜右仪射,旋为言官弹劾,出知郓州。
哲宗亲政,累贬新州安置,绍圣四年末卒于贬所。
著作有《忠肃》等。
宋史》卷三四○有传。
共 42 首 第 1 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