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韩忠彦

相关人物:共 6 位
共 8 首
病中漫呈师朴学士 北宋 · 强至
七言律诗
初春抱病涉新秋,叩遍医门废历酬。
小子幸灾因语怪,老夫委命独忘忧。
情知仕路多猜险,赖有君家共戚休
药裹关心诗兴在,未应风月废吟搜。
⑴ 自注:乃有唱言,予居于室中而知外事,常有人从顶上出入者。
⑵ 自注:自予卧病,魏公赐书恤问再三。
始闻定作阅古堂,又闻定有阅古诗。
扬之远定五千里,思得两翅擘以飞。
偶闻人来说堂事,初敝两壁无尘疵。
间时公来命绘匠,亲以玉指交画挥。
教令某载若某状,匠拜奉命唯不辞。
左图守相父母吏,右状将帅熊罴姿。
长冠峨峨伟笏佩,斗以玄白为裳衣。
屹如丁宁立以议,逊若避让行而随。
图成俨(原校:一本作严)毅色可詟,过吏不敢窃目窥。
仍令大笔署行事,写出黑胆朱肝脾。
死者有灵如不泯,合有英气来附兹。
故公之谋不知(疑当作世)出,宜有神鬼阴助其(明本作奇)
茫茫九泉谓巳朽,岂意一旦存形仪。
请留中壁素莫绘,待千岁后公以归。
当搜国匠第一手,状写公像存依稀。
要知文完武绳(明本作纯)备,遗与万世瞻思资。
我知观者定堕泪,不复岘首羊公碑。
又闻当世大手笔,磊砢诗句相撑支。
手搏蛟龙拔解角,爪擘虎豹全脱皮。
郓州溪堂遂寂寞,韩诗尘蔽人不吹。
想应从此传万世,粹玉贯串珠萦累。
小戎何为而缩伏,久滞公斧血不滋。
何时功成事业就,两手一扫清三垂(原校:一本作陲)
归来天子喜以颔,泰阶辉焕平无欺(原校:一本作攲)
次招当世草茅士,各使呈露心腹披。
缔裾联缨上廊庙,留与后世图为师。
然后回谢阅古堂,彼合异代今一时。
⑴ 原作事,据明本改
新秋近,晋公别馆开筵。
喜清时、衔杯乐圣,未饶绿野堂边。
绣屏深、丽人乍出,坐中雷雨起鹍弦。
花暖间关,冰凝幽咽,宝钗摇动坠金钿。
未弹了、昭君遗怨,四坐已凄然。
西风里、香街驻马,嬉笑微传。
算从来、司空惯,断肠初对云鬟
夜将阑、井梧下叶,砌蛩收响悄林蝉。
赖得多愁,浔阳司马,当时不在绮筵前。
竞叹赏、檀槽倚困,沈醉到觥船。
芳春调、红英翠萼,重变新妍。
五福犹来萃一门,岁寒方始见松筠。
白头再喜逢知己,青眼重开为故人。
当日八龙同孝友,于今二阮卜比邻。
莫年不作三湘客,犹欲生还一吐茵(《永乐大典》卷九一六)
史本乎公,不厌于复。
重观绍圣以来之记述,初无及于郑雍。
非亲札之具存,虽欲考之而孰从。
如王谊李祉之实迹,遍考史录,皆无预乎此案之中。
郦保姓名,亦各不同。
至于韩忠彦力谏兴狱,直乞陛下且与含容。
安焘面析章惇,以为乡风。
此皆系其人之大节,而金匮之汗青,皆泯泯于二人之忠。
凡此帖纸之所具,以同时附会白帖子之人,犹能秉直以写其衷。
抑可以见人心之是非,本无所蔽蒙也。
然于此时,凡六人者皆有所抗论,独雍首尾噤然若不预者。
佩玉端委,接武夔龙,又何其无一言之献替(原作赞,据聚珍版改),广于四聪耶。
迎合于始,循默于终,而迄不免于党籍之归,此枉道事人之所以不胜于直躬也。
⑴ 原作就,据聚珍版改
⑵ 原作赖,据聚珍版改
⑶ 原作犹,据聚珍版改
⑷ 原作乞,据聚珍版改
绿水初开白鳢舟,主恩师谊总难酬。
登朝谁似韩忠彦,故里难寻马少游。
文以漫成尝受侮,宦当拙退最为优。
独怜卫尉方还洛,早有青娥泣堕楼
⑴ 时曼殊已亡师诗有半载哀蝉中夜泪之句故及之
右丞之画乃非画,晁子云即右丞诗。
即如捕鱼一帧并非为渔作,直若写取江干初雪时(右丞《江干初雪图》,见宋韩忠彦集。)
江南较江北,往往寒稍迟。
山多气葱茜,水阔烟迷离。
人家逶迤树映带,一碧千顷万态宜。
虽有细雨兼凉漪,实与晚秋秋景无差池。
苟非欲雪候,焉识初冬期。
层云梢梢罥树枝,天色黯黯铺渺㳽。
是时酿雪尚未雪,澹白微卷青玻瓈。
岸背苍苍点葭菼,山根历历堆茆茨。
来篙去棹细于叶,梁笱罾罩纷如筛。
湖心前后簖相亚,石畔妇子纶初垂。
鸣榔挟𦊔具不一,或坐或立俱水湄。
上有箬笠防霰集,旁有瓦釜供鲙炊。
上有欲落不落之云影,旁有将凝未凝之流澌。
更有霏霏惨惨可望不可画,乃是雪欲来以风先之。
千山岚接鸟不断,一径门掩人未知。
模𪏻箫瑟又空旷,一一皆是诗家资。
右丞渭北人,何由睹此奇。
辋川竹里但咫尺,岂有江乡渔舫集若斯。
又非嘉陵江山小簇出粉本,苍茫远势能尔为。
乃知妙手取大意,不在形迹徒模规。
亦若坡称袭芳佩荪芷,但有神理无言辞。
所以晁无咎,题以江南初冬欲雪之目非我欺。
又言洞庭木叶下,秋风北渚来云旗。
便于画中髣髴楚人赋,解说不烦王叔师。
指点虚无太惝恍,那乱三湘愁九疑。
况不传画只传记,令人千载而下伫立徒凝思。
文章世业,与范纯仁韩忠彦并驾齐驱,纵横九万里而遥,借箸筹边,召对嘉为天耳目;
才智巧思,视陈曲逆张留侯有赢无绌,震耀五大洲之外,鞠躬尽瘁,悲歌悼及海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