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钱涒

共 12 首 第 1 页 下一页
龙井 宋末元初 · 金履祥
高峰馀洞气,石窦通灵液。
发源已太孤,临崖千万尺。
井甃回飞湍,修绠收澄碧。
一饮清风生,肤寸寒云出。
山僧语似奇,老龙事无迹。
我来翠微巅,得此寒泉食。
东望子陵台,连峰对𡷾嵂。
下有十九泉,趾此相仲伯
因哦招隐诗,凭高三叹息。
① 自注。醉翁晋州人。浩亭先生尝以此诗邀余同赋。先生藏诸箧笥而忘之。时先生归晋阳。临行又督之。□缀芜拙。书于祖□。
醉翁信非吾辈流,爱酒之外无所求。
尚友彭泽与步兵,欲作九原思同行。
随身尤物唯钜觥,一酌可救饥肠鸣。
酣歌醉舞无虚日,遮莫光阴如雷疾。
臧否何曾口中出,颓然枕曲长松摧,醒吟岂肯学楚才。
借问八仙谁仲伯,馀子纷纷徒累百。
傲睨世人皆压倒,陶陶独乐圣贤道。
我愿春风吹野水,添彼角觥味甚旨,长醉此翁无有己。
峨峨五冠山,灵秀入空碧。
高标配日观,万古雄盘礴。
长松荫层巅,瑶草被岩壑。
崖深泻朝霞,壁绝盘巢鹤。
五峰次低昂,冠佩列仲伯
中有古神坛,祀秩同五岳。
缅怀山下人,令闻昭千亿。
平生忠孝心,永激颓靡俗。
相思不可见,空歌木鸡曲。
吾病笑也歌,放歌三百篇。
我歌夫何为,故人有高迁。
驱车出羊城,迢迢适闽壖。
嘤鸣起幽谷,鹾政两当权。
轻车就熟道,良造相后先。
万里指顾间,行行复何言。
齐人富煮海,周官布流泉。
氓农已瘁力,摧商未为偏。
矧兹南北祲,所守在疆边。
士马愿夙饱,日费浑几千。
子行慎足国,常股通车船。
务期化斥卤,万灶繁朝烟。
子行慎足民,生生浚其源。
反裘以负薪,皮敝毛亦穿。
培根在剔蠹,本固枝叶蕃。
和衷乃有济,仲伯吹篪埙。
万物皆可爱,吾道有正传。
咨彼太极翁,何以独爱莲。
岂徒羡虚直,出污泥不沾。
吾言愧予耄,或可方韦弦。
独卧陶山夜,遥忆温溪宅。
老松荫翠冈,小水鸣寒石。
惟我素心人,端居室生白。
长卿四壁空,陈孺门掩席。
诗酒放閒怀,逍遥山水迹。
厌俗真寡营,论交情莫逆。
休休任天然,旁人笑浪客。
床头抱卷书,玩绎聊自适。
胸中有奇蕴,不愿陈十策。
伊我素知君,托契非今昔。
古剑照肝胆,埙篪吹仲伯
林庐子守己,尘途我形役。
浮荣未盈眦,网里惊魂魄。
如山被诟訾,涵海荷圣泽。
卷踪反旧柶,我愿今已获。
赖有旧情人,相看眼生碧。
咋指悔前非,盍簪思受益。
来寻谷口门,拾馥恍亲炙。
思君君不来,徘徊云月夕。
闭閤思过赋 明末清初 · 洪翼汉
刍铃肃而戴星,庭抱牒之二人。
纷目赤而口沸,各揉曲而求伸。
结课急于此时,奚太守之闭閤。
痛骨肉之反唇,惭德化之未洽。
其惟良于百里,石二千之峻秩。
申孝悌以暇日,矢纳民于轨物。
厖生毛于知月,人咏绿于淇园。
稀琴阁之簿领,寂雉庭之闹喧。
何不令之仲伯,徒利开而义闭。
阋于墙而不已,虞芮争于同气。
伤风化之莫甚,郡率表之焉有。
不可难于禽兽,宁反求而引咎。
闭閤门而静处,思自讼而沉思。
昔余之约于心兮,谓群黎之咸治。
今余之临于一邦,奈具尔之相违。
如吾德之及彼,岂渠恶之若玆。
既无德而化尔,宜败伦之至斯。
此所谓过在一人,余岂曰非我民也。
思无过于有过,革有讼于无讼。
人固异于木石,竟忸怩而相让。
朝争利之仇敌,夕同衾之兄弟。
是治之以不治,乃其所以深治。
盖教民之有道,感化易于躬先。
吾犹人而使无,鲁仲尼之发叹。
治不治而反智,邹孟子之垂训。
圣贤没而孰能,韩冯翊也庶几。
推赤心而置人,闯良性于既迷。
讼无言而自决,人不刑而觉非。
汉天下之当年,顾如公者几个。
赵威制于豪强,严酷烈而阴鸷。
不罪人而罪己,谅辽越乎俗吏。
霸何独以称首,古于求之亦稀。
惜缧绁之非罪,呼赤子于圆扉。
盘阿精舍即目(乾隆乙巳) 清 · 弘历
盘阿胜据盘之中,上松下水中以石
然而在此合言此,上下俯仰见座席。
松苍泉白归一揽,诡石窗前欣独得。
中盘之胜有如斯,举一含三欣莫逆。
向读韩文谓此间,后始知讹屡吟识
设呼退之来此问,想亦称佳等仲伯
是日雨后云归岫,去亦弗留来莫测。
漠然忽满一空白,倏尔乍失千峰碧。
尽态极妍有如是,应接无暇莫踪迹。
调御丈夫坐拈花,亦弗微笑任靃绎。
⑴ 上盘胜以松中盘胜以石下盘胜以水见四正山居志
⑵ 向因盘山原分太行一脉而来又在山之阳疑即昌黎送李愿归隐处而韩诗中所云燕川方口又雅合田盘之境是以每作诗文多假用之嗣命豫抚阿思哈访查李愿所居寔在济源旧祠碑记并行因制济源盘谷考證以识其讹甲午诗有中盘名以在盘中不是昌黎为李公之句
岁在癸巳秋,九月十八日。
瓢谷柳叔文,丹砂金圣弼。
晚发枕涧亭,夕宿柏湖滨。
伤心冷泉翁,已作泉下人。
汉上诸人会,夜话君钻家。
安友曾东游,说路无毫差。
十九向青凫,青凫一舍强。
月坞访先躅,往事何微茫。
崎岖十里路,曲曲溪流驶。
下马老树村,允合藏修地。
何由结数椽,以追先人志。
居然五十载,俛仰空涕泗。
闻说曲尽处,悬瀑落半空。
家兄昔壮观,白日响丰隆。
昨日送行语,须观月坞瀑。
山中日已暮,峡村难寄宿。
恍闻百尺流,终阻千寻潭。
还宿月幕宅,廿日更向南。
路过青云驿,江山尽绝奇。
越江苍壁上,天作小庵基。
兰叟卜居志,诚得山水宜。
寸土如寸金,寒士奈乏资。
自此折而东,马首大遁山。
山门百丈旗,簇立石为竿。
疑是古周王,御寇役鬼刻。
不然秦皇帝,鞭石近海曲。
不然好事者,物色强名之。
苟非石言梦,造化何由知。
相顾一大笑,驰马入僧舍。
适值冠盖集,山中闹车马。
讨室权歇泊,吏卒来禁呵。
闭户暂伸脚,欲留无奈何。
顾语鍊丹翁,去宿周王庵。
为借游筇二,且觅芒鞋三。
呼僧挈小壶,责僮负寝具。
丹翁以齿前,翼侄陪而后。
水月堂后出,白云庵右步。
溪矼断复续,仅有一线路。
外山杂皮肉,别无奇玩处。
忽到古城墟,恍惚心还悸。
暂憩盘石上,分酌紫霞液。
邂逅庵中释,指点穷目力。
醉仙台在右,莲花峰在左。
谷歧旗岩后,溪回汲水下。
其他无名石,不减有称岩。
矗矗复岌岌,眩惑难尽谙。
僧言日欲曛,胜赏在明辰。
引入周王庵,庵舍可怡神。
古称大阙基,今为罗汉殿。
登陟仅五里,偏知老脚软。
庵僧颇款接,问饥进胡面。
呼灯就燠室,净洁不用荐。
夜来魂气清,不寐到三更。
山灵解人意,廿一朝清明。
起视庵子后,石窦开细径。
行寻周王窟,两广仅容胫。
深处石叠床,高处水滴珠。
四壁削万丈,不能通吸呼。
凛乎不可留,旋出登前楼。
瓢隐高风远,楣间名字留。
胜赏一楼尽,坐点四面岫。
昨日未题品,今朝皆入手。
醉仙台以上,皆有名号云。
弥陀坐半空,弥勒入霄云。
狮子怒欲吼,观音按伏得。
毗卢最高峰,其下即王窟。
右转又奇绝,为峰凡有七。
何时七星陨,化为七峰石。
旗岩与莲花,还在几案前。
绝胜周王庵,古语非浪传。
路回汲水峰,仰看插苍穹。
飞鸟亦难到,汲绠何由通。
周王计反拙,疲民此穷极。
门枢斲岩石,雉堞跨溪壑。
恃险不修德,可作前车覆。
故事不可诘,何用较蛮触。
缓步狐项口,倚杖鹤巢边。
吾辈少尘缘,庶几见胎仙。
僧云鹤已去,巢空台亦废。
有时戛然过,春山暮云际。
今行失奇遇,怅然一长叹。
涉矼甑峰下,解衣祈雨坛。
及至龙湫外,脱屣又去冠。
俛入石罅中,缘下又跻攀。
脚下龙吟壮,背上鸟途危。
岩滑股自慄,石压头难抬。
相顾畏且㤼,丹翁甚于我。
还如入死地,游赏姑不暇。
小顷举目视,始入壶中天。
龙秋隔一泓,深碧衣难褰。
临水空叹息,无以阶天㟻。
何由一飞度,仰看且俯瞰。
卯君曾一游,记事颇详悉。
壮哉柳汝得,头戴卯君入。
入见悬瀑胜,胜观都在是。
倘非壮健者,无能得到此。
甚矣吾辈衰,随僧亦癃残。
徒有烂柯想,恨无乘风翰。
且进杯中物,题名石龛层。
丹翁豪气发,笔下龙蛇腾。
出视解衣处,冠屦同蜕蝉。
谁知兴尽客,欲回剡溪船。
还对鹤巢岩,指点内院道。
内院最孤绝,游人罕得到。
况复云水庵,山行数十里。
昔年汝远兄,探讨无不至。
归说内院胜,傍有广穴村。
四截隔世坌,分明是桃源。
云水洞口胜,可以次周王。
吾辈但神游,不见庸何伤。
去时度危栈,归路踏溪礓。
依岩坐移时,老僧说复详。
看山自有术,不可躐等求。
旗岩眼先开,鹤洞境转幽。
看看到龙湫,步步窥禹穴。
周庵最后事,意味乃自别。
吾辈昧看山,可笑倒次第。
秪恐冠盖逼,匆匆不尽底。
虽然亦不妨,无处非真界。
何必论先后,随遇心自快。
说山未究竟,双盖入洞霞。
笙鼓振谷来,红绿拦道过。
遑忙欲避喝,道窄难旋回。
到底杀风景,奚暇念敲推。
望见寂照庵,额岩半腰架。
昔闻卯君言,于此吃快果。
渠适未并辔,临渴谩兴思。
俯见白云庵,占地更平夷。
今春金濯以,读易昼掩扃。
寺僧皆称谓,隐士金先生。
庵子别无胜,以此当留名。
自叹吾行晚,空想兰室馨。
暂入大典休,觅见霜月稿。
敏公尽高僧,唱酬皆骚老。
游人辄次之,山中成故事。
丹翁不著高,余亦素不喜。
驱马出洞门,怅然别名区。
哀哉曾悦魂,托在名山隅。
埋玉曾几许,坟上草已芜。
出山复入山,云水忽马头。
日昃不得到,马上谩指点。
所谓主山岭,盘据极天险。
顶上望东海,风帆目前浮。
内外二十里,徒步肤汗流。
薄暮得山村,村名是新安。
山水幽且僻,如入闽粤间。
丹翁始有诗,拙和何足观。
廿二促晓饭,步出看考槃。
日午到野城,主倅欣相迎。
入休堂堂堂,出过亭亭亭。
素闻清心胜,今日倚栏干。
髣髴竹西楼,眼界尤敞宽。
下楼登小船,妍歌慰客怀。
我信鍊丹翁,声色心已灰。
忽逢风流守,恐牵黎涡情。
乍眄寻罢去,舟虚秋水清。
廿三往丹丘,为哭晦根丈。
夜与圣甫宿,苦怀语枕上。
廿四还野城,径到城外馆。
诸益偕主倅,夜来谈话款。
丹翁仍同宿,约束内延装。
廿五日晚发,五里过南岗。
院村秦疾炽,咫尺未瞻谒。
江口风景好,海曲豪兴发。
秣马长沙津,暮入清河城。
何来平凉隶,执鞚拦外庭。
相笑欲回辔,主倅忽倒颠。
主倅严周玉,阻阔三十年。
鼎坐夜不寐,白头兼悲喜。
内衙供夕炊,淡薄知情味。
廿六促游屐,主倅约追至。
同登海月楼,楼揭晦斋记。
内延十里近,洞口宝镜寺。
入寺暂休息,山雨败意思。
冒雨坐篮舆,突过舞风溪。
篮舆还可笑,恨不携青藜。
曰足走如飞,奚暇玩景致。
既渡落霞桥,山色尤奰赑。
十步一悬瀑,五步一岩台。
舍舆徒步好,借筇踏苍苔。
遇台辄坐玩,遇瀑便徘徊。
面面觉奇绝,在在听雨雷。
所谓狮子项,步行亦难由。
上压百丈岩,下临千仞湫。
丹翁周王㤼,到此尤小心。
少憩拾得台,台上松树深。
何年文殊师,结庵此住杖。
庵废尚有址,础底鸣玉响。
山雨正濛濛,云暗前路阻。
谁开衡山云,得穷幔亭棹。
又上寒山台,龟岩山腰陡。
普贤庵在此,庵废亦已久。
转至中龙湫,僧辈慢不告。
径向上龙湫,踰越极辛苦。
如登千丈山,忽落百仞坑。
坑中全是石,石断碧水瀯。
道伯才经过,断处辄有桥。
渡桥乃有梯,望若河汉迢。
况复微雨润,石色如滑冰。
咨且不敢先,试使白足登。
丹翁无难色,今见大敌勇。
诞先登于岸,俯嘲气方涌。
我同十驾驽,及其至则一。
仰看天上来,素练垂一匹。
上开万尺屏,下无一撮土。
湫左石作坎,停畜无源水。
石坎彼一方,名字千百题。
贵人尽红刻,骚客多墨书。
相视题名处,要避风雨泻。
身长且无畏,乃可仰立写。
丹翁书法健,但嫌乏二长。
拙笔拙莫甚,到此臂欲攘。
题罢饮紫液,雨势亦少止。
还出坐岩上,领略三湫势。
初为白足欺,掠过中湫胜。
游人自得之,寻讨输馀兴。
碧水深不测,临渊有石窦。
两柱戴巨石,巨石势欲浮。
何由棹小舟,入窟坐幽独。
比之上龙湫,胜槩难仲伯
有台名禅悦,有峰名妓花。
命名殊不雅,疑或字之讹。
妓当作葵字,悦当作蜕字。
葵花以其形,蝉蜕以其义。
又叹鹤已去,鹤巢台犹在。
其上内院庵,正与继祖对。
继祖颇擅胜,架空极爽豁。
继祖数十里,乃有三动石。
山僧甚讳之,且云路险绝。
丹翁兴未尽,每欲穷奇特。
虽不见动石,犹宜到继祖。
我忧老脚疲,坐石且长啸。
翁我癖烟霞,远游殆妄作。
看尽九瀑胜,穷得三湫碧。
自此复何求,莫如还宝镜。
宝镜清倅来,鼎话胜玩景。
丹翁亦一笑,还吃寺中饭。
清河书再来,公故苦相绊。
一宿仍成别,离合本无期。
早知不复面,信处吾岂辞。
夜来枕席凉,梦遇葱须禅。
排门一长揖,欲言口生烟。
曰我自西域,埋镜此山中。
仍为此山主,多与骚贤逢。
骚贤好议论,仙区妄入评。
千秋内延山,羞与周王争。
况彼清凉辈,又其每下者。
幸遇两骚翁,一言以辨破。
余乃徐答之,公言则然矣。
周王与内延,山水略等耳。
大槩不相下,只可互长短。
但以所处地,显晦差有间。
至若清凉山,难以此例论。
地近仁贤里,退陶此栖遁。
自称清凉人,由是名益显。
某峰某庵胜,还是第二件。
周王内延山,未闻先贤躅。
即今题名人,总是自京国。
冠盖日相接,殊欠幽閒趣。
老禅悠然去,余亦惊罢睡。
廿七晓起坐,诗札寄东阁。
少时溪上韵,白首犹记忆。
日晚出洞门,祇谒鹤山院。
怅别仙山邈,快观惊涛远。
渔人畏风返,一时迷舸舰。
此是真壮观,兹游无遗憾。
归泊野城馆,丹翁入衙内。
主倅游玉溪,暮还喧鼓吹。
独卧计归程,明发耿无眠。
廿八主倅出,苦牵入东轩。
劝我玉溪游,许与衙客俱。
昔闻大山言,玉溪尽可游。
实有一见愿,丹翁意亦然。
圣甫适来到,聊与枕相联。
小晦理归装,午秣栗谷店。
此分玉溪路,仙缘实自歉。
直向五十川,龙湫暂驻骢。
风烈酒无力,水驶耳欲聋。
归路又壮观,足偿玉溪债。
但嫌占地恶,临睨发一嘅。
处此大路傍,日日车尘涨。
未经骚人题,时听海贾唱。
投宿洛坪店,弊席扪饥虱。
归到枕涧亭,十月之初吉。
家兄笑相迎,卯君先索诗。
惭愧两骚翁,归橐浑倒垂。
共宿三棣堂,夜深话美美。
今宵犹清意,明日愁尘事。
自笑东游计,毕竟何所做。
归来腹枵然,视听如聋瞽。
月坞违壮观,周王只皮肤。
内延三动石,不知有与无。
至若玉溪游,由我更差池。
到处促归袂,悤悤多失遗。
只有看山名,而无看山实。
敢曰办壮游,欿然还自失。
起谢鍊丹翁,我性本疏迂。
平日读古书,鹘崙甚吞枣。
买椟即还珠,见皮不识髓。
全昧溯源头,何尝穷义理。
今兹看山水,平日学力验。
况我蒲柳质,衰病已沈淹。
羡君鍊丹成,六十鬓如葱。
从今愿入山,共君订参同。
丹翁为一笑,径揖上马去。
信笔记远游,狂歌且延伫。
赤羊秋九月,郑子倏远适。
策马路无尽,意欲穷羲赫。
人生宇宙内,焉得长幽阒。
闻道东溟水,粘天更无壁。
星辰蘸一半,日月生咫尺。
长啸下丹邱,披襟散愁寂。
天风为我来,万里鸣淅沥。
有台名观渔,削立千丈石。
大洋环其下,沧海昼夜激。
云烟杳明灭,鲸鲵相喷射。
指点极虚无,灵仙安所宅。
同来二三子,旷怀堪仲伯
地灵著自古,风土颇不僻。
携酒炙蟹螯,劝我展良觌。
顾眄忽夕阳,天海交紫碧。
共怪地向东,何从如许坼。
分明积水底,岛屿相连脉。
舟人惯乘风,涉险心不戚。
日本与琉球,视如衣带隔。
多年采蛤女,毛发为尽赤。
有时逢鲛鳄,捷若避锋镝。
家家以渔生,水族皆山积。
伟哉无尽藏,陆珍不敢敌。
一眼尽大海,无事频移席。
但见无涯际,宁知流顺逆。
水道所不通,更有几蛮狄。
闻昔利玛氏,涉海能饶策。
纵舤穷四极,著书颇类释。
堪嗟井观者,局趣何所迫。
笑携诸君归,援笔记畴昔。
道峰 清 · 朴允默
七言律诗
叠嶂层峰势若奔,仰看疑是接天门。
气之所萃千般异,道以为名一倍尊。
水落中间称仲伯,佛岩东北视儿孙。
若要全面无遗瞩,应在游人局外存。
共 12 首 第 1 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