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金应

相关人物:共 2 位
共 37 首 第 1 页 下一页
《前感知赋》,陇西李翱作,其感梁补阙肃也。
《后感知赋》,南阳赵湘作,其感罗著作处约也。
端拱二年秋九月,湘穷悴在衢,适罗君衔钦恤之命南来。
湘始闻罗君好诗,复以王命迅遽,罔以留驾,不暇以所为文为贽,但献诗二轴。
就馆一见,称赏过分。
且曰:「当垂名尔,岂止博一第、换一官而已!
余当力荐子之善于公卿大夫之前也」。
逮夫去衢赴辇下,过苏、杭、扬、泗之间,逢知识之士,往往不语他事,而腾口振齿,首鼓其名。
南北之人有来衢言是事,时时闻之。
踰一年,罗君不禄,湘不幸也。
又一年,湘由再举抵京师,复于朋友间闻君吹唱之声,犹在耳也;
又闻以湘章句题公卿屋壁间。
其志也,盖欲使王公大人共知之,然后共成之。
聆其说,酸腑堕睫,不知身之所以处也。
呜呼!
知己不易得也。
罗君当时之誉确然,未尝轻许,湘也何人,获誉如是!
得非天与之而又夺之耶?
所以恨者,惟始一见,未得尽贽文艺,是所贽之浅而受知之深矣。
茍天授罗君,使湘再见,得罄所有,罗君必当直荐于明天子之前,况于公卿大夫乎!
不知梁肃之知李翱能如是乎?
噫!
赵湘之贤不如李翱,罗君之知踰于梁肃,是使湘泣血增感,不知天之夺罗君耶?
厄赵湘耶?
因作《后感知赋》,比夫翱之作,或辞有所浅,而感有所深者,亦无多愧也。
其辞曰:
惟岁己丑,西风其凉。
余未知名,悴于遐荒。
罗君驾轺,聿来南乡。
其仪锵锵,其声煌煌。
文价沸腾,以充四方。
余将求知,冀于道芳。
始闻好诗,风教用昌。
因贡其有,仅三十章。
始献刺而登门,终览辞而登堂。
一见君子,婉兮清扬。
鼓舌大称,发言尤良。
金应石,类宫入商。
确谓其艺,垂名必当。
一第匪艰,一官乃常。
吾归京师,子诗在囊。
公卿大夫,吾其首扬。
去衢赴京,道阻且长。
或经苏而涉杭,或过泗而馆扬。
逢人有言,益称允臧。
听者在侧,视者在旁。
心怪色变,眉伸目张。
自东自西,或昭或彰。
洎止帝墟,厥臂思攘。
尝题献词,公卿之墙。
奋于异人,启于周行。
询我且誉,于湘有光。
将使立事乎清朝,受吉乎黄裳。
庚寅不幸,罗君云亡。
目惟血○,心如刃伤。
上不可穷乎高天之苍苍,下不可问乎厚地之茫茫。
呜呼罗君,天胡不祥!
知我之深,曷罹其殃!
昔梁去世,翱既颠兮且狂;
今罗奄泉,湘亦悽而复惶。
湘之文莫甚乎翱,罗之知特深于梁。
罗生则余之道兮汪洋,罗没则余之道兮微茫。
噫嘻噫嘻!
天锡余知。
何始与也,而终夺之?
罗之知兮若是,余欲报兮何为?
朝夕之池兮,余谓可以挹;
嵚巇之华兮,余谓可以持。
惟罗之知兮,虽今日后日,徒念兹在兹。
罗君去兮,余将畴依?
不遇厥德,虽恨可追。
已而已而!
己酉上元后赠刘子才(1189年1月) 南宋 · 杨万里
书台城西幽绝处,古木排霄草荒路。
空斋深夜四无人,维予二人听春雨。
我如病鹤子茁兰,长幼不同同少年。
闻子诵书金应玉,看子落笔山飞泉。
别来几何如昨日,我老过前子非昔。
来年裹砚试集英,侧耳胪传第一声。
金应第一百一十 宋末元初 · 文天祥
五言绝句
追随三十载(送顾文学),艰难愧深情(羌村(原作材,据杜集改))
何处埋尔骨(鹿头山),呼号傍孤城(怀郑司户)
同事干戈岁月除,松云东迈尔西徂。
白莲寺里看童角,面岳山前遇丈夫。
秋色已凋关外树,归舟还放雨中湖。
吾衰不复匡庐兴,闭户风尘雪满须。
① 两人善治民有战功。亦率兵南下。并死晋州。
唐津俊壮人皆服,果毅结城孰与齐。
警复国雠天不助,冤魂应向夜深啼。
武陵主人崔慎仲,天台道士朴士美。
达卿优游方丈山,应善飞来紫洞里(郑达卿号方丈癯仙。金应善号紫洞居士。下同。)
丹丘士雅真可奇,玉京清史更秀异。
壶中子华态不凡,橘里浩仁真英豪。
清都仪范凛起敬,看鼎少仙犹清骚。
九华真人何许者,沈醉大卧岩松间。
心驰玄阆蓬岛外,偶托人间试蹒跚。
芳春得与羽人偕,寻鹤直到三山中。
王乔为友起上界,拟与天地同始终。
仙醪醉馀揭大笔,寄与同志说平生。
为问聚散更何许,二千年后期临瀛。
上元行乐趁春城,九陌香尘隐雾轻。
玉座传柑誇盛事,金吾弛禁顺民情。
霓裳一曲霞觞满,鹤焰千门辇路晴。
青琐少年今白首,寒岩残夜听猿声(落句使觉范事)
按:壬戌上元。余与金应顺。入直玉堂。传柑夜下。随以法酝。实一时盛事也。今年上元。独宿柳谷村舍。感恋旧恩。情见于辞。
两人。善治民。有战功。并死晋州。
忘身已识为臣节,二将芳名死后齐。
原隰从他填骨肉,有魂休复望乡啼。
积雨初开霁,庭梧一叶秋。
长江掀地轴,新月满蘋洲。
泬寥天风至,苍茫灏气浮。
西台发长啸,松壑自飕飕(草本。飕飕。)
共 37 首 第 1 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