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释觉先

相关人物:共 3 位
共 3 首
释慧询 朝代:南宋

人物简介

补续高僧传·义解篇
慧询。
字谋道。
号月堂。
其先永嘉陈氏。
寓居四明昌国之胊山。
母梦异僧而娠。
八岁出家祖印院。
初授法华。
数遍即能成诵。
尝归省。
祖母谕之曰。
汝已去家。
当学吾州忠佛子。
初谒南湖澄炤
以卓立称至东掖。
有忌之者群噪之。
师曰。
佛法大义。
有疑即问。
何必见嫉。
即往依圆辩。
闻性恶即具之旨。
名体不转之妙。
一家圆顿。
深有悟入。
绍兴末。
出主法昌。
迁净名普和。
尝持钵海岸遇盗。
师正色曰。
汝辈。
所欲者财耳。
尽与之。
因谕以善恶业报。
盗为感动。
归物悔过而去。
净名无徒。
每对海山。
为鬼神讲维摩经。
屡感神应。
乾道五年。
迁主南湖。
负笈之士。
自远而至。
几莫能容。
丞相魏𣏌。
与师为道契。
尝问世间相常住之旨。
师曰。
得非以四时代谢为疑乎。
曰然。
师曰。
穷过去。
极未来。
虽有代谢。
而此理常住。
淳熙六年冬。
忽告众示疾。
慰问者群至。
见门学则勉其进德。
士官则嘱其护法。
闻者悚然。
趺坐泊然而化。
众以历代窆全身。
唯剃发以酬师志。
逾月视其发。
舍利可掬。
师坐必端直。
行不傍视。
虽静处密室。
必披袈裟讲说。
不事著述。
学者。
多于听次笔记之。
禅课有常。
未尝以事废制。
学者未二十夏。
不许出世。
躁进之风。
为之一戢。
系曰。
月堂传道。
直欲追配古人。
非徒塞责。
每曰。
以语之相似而證其言。
以资之善记而驾其说。
皆非所以说法也。
惟自悟心宗。
而宣演之。
庶得祖师之传。
吾求悟门切。
勿自画。
习台人大病处。
数语道尽。
月堂知本矣。

人物简介

全宋诗
释崇岳(一一三二~一二○二),号松源,俗姓吴,处州龙泉(今属浙江)人。二十三岁受戒于大明寺。首谒灵石妙禅师,继见大慧杲禅师于径山。孝宗隆兴二年(一一六四),得度于临安西湖白莲精舍,此后遍历江浙诸老宿之门。后入闽见乾元木庵永禅师,逾年,见密庵于衢之西山,从之移蒋山、华藏、径山。密庵迁灵隐,命为首座。不久出世于平江府阳山澄照寺。后徙江阴军君山报恩之光孝寺、无为军冶父山实际寺、饶州荐福寺、明州香山智度寺、平江府虎丘山云岩寺。宁宗庆元三年(一一九七),诏住临安府景德灵隐寺,居六年,道盛行,得法者众。嘉泰二年卒,年七十一。为南岳下十八世,密庵杰禅师法嗣。有《松源崇岳禅师语录》二卷,收入《续藏经》。事见《语录》及所附陆游撰《塔铭》。 崇岳诗,以辑自《语录》者编为一卷,以《语录》卷下单编之偈颂赞及他书所录编为另一卷。
全宋文·卷五四二五
崇岳(一一三二——一二○二),字松源,俗姓吴,处州龙泉(今浙江龙泉)人。年二十三,受戒于天明寺,首造灵石妙禅师,继见大慧宗杲于径山,谒应庵华公于蒋山。隆兴二年,始得度于临安西湖白莲精舍。自是遍历江浙诸大老之门,谒乾元木庵永禅师、密庵禅师,侍密庵住蒋山、华藏、径山。木庵迁灵隐,遂为堂中第一座。旋出世,迁江阴之光孝、无为之冶父、饶之荐福、明之香山、平江之虎丘。庆元三年,诏住灵隐,居六年,法席鼎盛,退居东庵。以嘉泰二年八月卒,年七十一。所著有《松源崇岳禅师语录》二卷(存),编有《密庵禅师语录》(存)。见《渭南文集》卷四○《松源禅师塔铭》,《补续高僧传》卷一一,《新续高僧传四集》卷一五。
大明高僧传·卷第八 习禅篇第三之四
释崇岳字松源。处州龙泉吴氏子也。隆兴二年得度于杭之西湖白莲精舍。参方最久。后谒密庵杰和尚。闻室中问僧不是心不是佛不是物话。忽大悟遂得心印。因密庵还灵隐命居第一座。久之出世首住平江澄照。次居江阴光孝饶之荐福明之香山。宁宗庆元三年诏住灵隐三易寒暑。乞老退居寺之东庵。嘉泰二年八月四日手书别公卿。垂语示学者曰。有大力量人。因甚抬脚不起。又曰。开口不在舌头上。贻嘱弟子以阐法是务。乃书偈曰。来无所来。去无所去。瞥转玄关。佛祖罔措。加趺而逝。寿七十一。腊四十。塔全身于北高峰之原。得法者香山光睦云居善开。
补续高僧传·习禅篇
崇岳。
号松源。
处州龙泉吴氏子。
幼不好弄。
稍长慕出世法。
二十三。
弃家衣扫塔。
服受五戒。
首造灵石妙公。
继见大慧杲禅师于径山。
久之。
大慧升堂。
称蒋山应庵华公。
为人径捷。
师闻之。
不待旦而行。
既至入室。
未契。
退愈自奋励。
中夜自举狗子无佛性话。
豁然有得。
以扣应庵。
庵举世尊有密语。
迦叶不覆藏。
师云。
钝置和尚。
庵厉声一喝。
自是朝夕咨请。
庵大喜。
以为法器。
说偈劝使祝发。
栋梁吾道。
隆兴二年。
师始得度于临安西湖白莲精舍。
自是遍历江浙诸大老之门。
罕当其意。
乃浮海入闽。
见木庵永公。
木庵。
举有句无句如藤倚树。
师云。
裂破。
木庵云。
琅琊道好一堆烂柴聻。
师云。
矢上加尖。
如是应酬数反。
木庵云。
老兄下语。
老僧不过如此。
秪是未在。
他日拂柄在手。
为人不得。
验人不得。
师云。
为人者。
使博地凡夫。
一超入圣域。
固难矣。
至于验人。
打向面前过。
不待开口。
已知渠骨髓。
何难之有。
木庵举手云。
明明向汝道。
开口不在舌头上。
后自知。
逾年见密庵于衢之西山。
随问即答。
密庵微笑曰。
黄杨禅尔。
师切于明道。
至忘寝食。
密庵移住蒋山华藏径山。
皆从之。
一日密庵入室次。
问傍僧。
不是心。
不是佛。
不是物。
师侍侧。
豁然大悟。
乃云。
今日方知木庵道开口不在舌头上。
自是机辩纵横。
锋不可触。
木庵迁灵隐。
遂命师为第一座。
旋出世于平江澄炤
为密庵嗣。
迁江阴之光孝。
无为之冶父。
饶之荐福。
平江之虎丘。
皆天下名山。
惟冶父最寂寞。
又以火废。
师一临之。
四方名衲踵至。
栋宇亦大兴。
人谓师能使所居山大。
庆元丁巳。
被旨住灵隐。
居六年。
道盛行。
得法者众。
法席为一时冠。
而师有栖隐之志。
即上章乞罢住持事。
上察其诚许之。
退居东庵。
俄属微疾。
犹不少废唱道。
忽垂一则语。
以验学者。
曰。
有力量人。
为甚么抬脚不起。
开口不在舌头上。
又贻书诸嗣法。
嘱令传持大法。
因书偈曰。
来无所来。
去无所去。
瞥转玄关。
佛祖罔措。
跏趺而寂。
实嘉泰二年八月四日也。
得年七十有一。
坐夏四十。
徒辈奉全身。
塔于北高峰之原。
南宋元明禅林僧宝传·卷六
禅师名崇岳。
号松源。
乃龙泉吴氏子也。
师事密庵。
得法后。
凡七竖刹竿。
有嗣一十二人。
人各有名。
岳为人重。
嘿每见贵客。
则问曰。
大力量人。
因甚抬脚。
不起见禅流。
则问曰。
明眼衲僧。
因甚脚跟红线不断。
有对者辄哂而顾之。
时称岳得应庵之机得密庵之用云。
盖岳早岁厌尘弃家。
以白衣参灵石妙。
不契即上径山。
径山万指轩腾。
岳随众末听妙喜杲和尚说法。
蒙无所知。
但闻杲盛赞。
当今应庵真得临济正传。
岳辄走参应庵。
应庵益难近。
岳乃奋励。
垢面露肘。
不暇恤。
应庵怜之示岳曰。
世尊有密语。
迦叶不覆藏。
岳随声进曰。
钝置和尚。
应庵喝之。
岳有省。
应庵笑曰。
者俗汉成得甚么。
岳乃求剃发。
时年三十矣。
既受满分戒。
入闽见木庵永。
永谛视曰。
树倒藤枯。
知落处么。
对曰。
裂破。
曰。
琅琊道好一堆柴聻。
对曰。
矢上加尖。
永休去。
于是岳益自负。
永曰。
公每下语。
老僧不能过。
其如未在。
他日拂柄在手。
为人不得。
验人不得。
岳曰。
为人者。
使博地凡夫。
一超入圣。
固难矣。
验人者。
打向面前过。
不待开口。
已知骨髓。
何难哉。
永举手反覆曰。
明明向你道。
开口不在舌头上。
岳愤去之。
出岭逢二道者。
耦坐评论诸方。
岳所举心肯者。
道者皆拂之。
岳曰。
如是则谁可君意。
道者以指。
书密庵不凡四字。
岳已知密庵为人。
遂至衢之西山。
折节事之。
几进商略。
密庵几笑之。
岳复心疑。
乃至密庵移居双径。
于入室时始彻。
木庵道。
开口不在舌头上。
久之出世澄炤
演唱宗乘。
以报密庵。
湖海以岳言行无欺。
多从之。
迁光孝。
遂有大名。
庆元间。
诏移灵隐。
盖晚年也。
是时门弟有文礼辈。
已阐化大方。
岳仍升堂入室。
从未以风晨雪夕不打参钟尝以秘魔擎叉语。
接谦头陀。
以有贼无赃语。
接肇道者。
以心学无闻语。
接陆游枢密。
游得證后。
隐镜湖。
自称放翁。
嘉泰壬戌秋。
岳年七十有一。
忽召众言别。
有偈曰。
来无所来。
去无所去。
瞥转玄关。
佛祖罔措。
跏趺脱去。
塔于北高峰。
岳居灵隐时。
与密庵尊严无异。
初密庵居灵隐。
岳首众僧。
密庵常称疾。
阖户不许通谒。
潜上座窃议之。
岳曰。
不然。
师严道尊千古。
明鉴当今。
汲引豪贵者。
将谓行道建立为心。
殊不知礼。
轻则慢易生。
辞繁而情识长。
尘劳卜度。
安有了期。
缁俗既为道而来。
必发露真心。
至诚激切。
然后一言入耳。
永为道种。
兜率悦之待张无尽。
叶县省之接浮山远。
是也。
若区区老婆禅。
何足重哉。
赞曰。
岳公以白衣有省。
于应庵语下。
固非草草矣。
终乃死心于密庵。
其祖父壸奥。
如樊将军拥盾入鸿门。
孰得而禦之。
故驱耕夺食。
于分座灵隐时。
班班著闻见焉。
不然。
彼天目礼辈。
各抱奇志。
其甘入公彀中哉。
新续高僧传·习禅篇第三之五
释崇岳,字松源,龙泉吴氏子也。幼卓荦不凡,长慕出世法。年二十三,弃家依埽塔服。谒大慧杲于径山,杲称应庵华为人径捷,岳闻之即行,晨夕咨请。应庵大喜,以为法器,劝令祝发,栋梁吾道。隆兴二年,得度于杭之西湖白莲精舍,参方最久,后谒密庵杰。闻室中问僧不是心不是佛不是物话,忽大悟,遂得心印。因密庵还灵隐,命居首座。久之,出世首住平江澄照,次居江阴光孝、饶之荐福、明之香山,最后居虎邱,道化盛行,得法者众。宁宗庆元三年,诏住灵隐,三易寒暑,以老乞退,居寺之东庵。嘉泰二年八月四日,手书别公卿,垂语示学者,曰:“有大力量人,因甚抬脚不起?”又曰:“开口不在舌头上。”遗嘱弟子以阐法是务,乃书偈曰:“来无所来,去无所去。瞥转玄关,佛祖罔措。”跏趺而逝。寿七十一,腊四十,塔全身于北高峰之原。得法者,香山光睦、云居善开。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元明间江西临川人,字彦初。官至严州同知。一说为翰林待制。明初临川诗派,瑾与揭轨、张可立、甘复皆善学唐人诗风,时评瑾诗如美女簪花。
明诗纪事·甲签·卷十七
瑾字彦初,临川人。
明初严州同知。
(《国雅》:甘二守彦初,思颇清僻,如「一瓢风外树,双屐雨中山」,「白草交河道,清笳捕虏营」,「锦衾成独旦,罗扇觉先秋」,亦是高唱。
列朝诗集》:甘瑾馀干人。
元末张承旨翥侨居云锦山中,与彦初及张可立、甘克敬往返甚数。
评彦初诗如「美女簪花」,可立如「贞妇守节」。
彦初入国朝为严州同知,或云翰林院待制,皆未详也。
或云临川人。
田按:彦初诗集不传,他本所选者多五七言近体,馀从朱性父《珊瑚木难》见彦初《植芳堂》诗,题名鄱阳甘瑾作,岂流寓不常,录诗者以所在题之耶?
《明音类选》、《光岳英华》均题作馀干人。
彦初律体音节高亮,是钱、郎一辈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