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释清顺

相关人物:共 4 位
共 4 首

人物简介

全宋诗
杨则之,字彝老,昆山(今属江苏)人(《至正昆山郡志》卷四)。
曾学诗于西湖释清顺,学禅于大觉释怀琏。
有《禅外集》,已佚。
事见《中吴纪闻》卷六。
今录诗五首。
释道琛 朝代:南宋

人物简介

全宋文·卷三八五四
道琛(一○八六——一一五三),俗姓彭,温州乐清(今浙江乐清)人。年十八受具戒,学于息庵。会高宗幸温州,建资福院,丞相吕颐浩以道琛应诏。前后三坐道场,化缘不衰。晚主南湖,为第八代祖师。绍兴二十三年卒,年六十八。谥曰圆辩。见《补续高僧传》卷三,《释门正统》卷七。
补续高僧传·义解篇
道琛。
温之乐清彭氏子。
母梦紫气萦身而生。
年十八具戒。
学教于息庵。
微言妙旨。
一闻便领。
归乡弘法。
适高宗幸永嘉。
有旨。
以林灵素故居。
为资福院。
丞相吕颐浩。
以师应诏。
凡前后三坐道场。
化缘不衰。
于禅定中。
见四明垂示。
行法华忏。
感普贤放光。
自是慧辩益进。
一日讲至六罗汉义。
学者请说。
斥之曰。
小乘法相。
说之何益。
当为说经王义。
联翩三日。
一语无重。
以绍兴二十三年示寂。
说偈曰。
唯心净土。
本无迷悟。
一念不生。
即入初住。
谥曰圆辩。
师高德硕行。
与雪窦大圆。
育王谌二禅师。
为道交。
二老深敬之。
实有以动之。
不徒辩说而已。
师居山匮粮。
尝以僧伽梨。
质米于市。
夜见流先煜煜。
送还光乃已。
苦无水。
指工凿之。
泉随凿涌。
乐清江岸。
每以颓倒为患。
咸谓鬼物所衅。
师为神授戒。
后遂凝然无恙。
其将主南湖也。
门人清顺
梦延庆诸祖来谒。
侍者持位图于傍。
而缺第八。
指问之。
对曰。
汝师将补其处。
及后居南湖。
果第八世。
噫。
岂偶然哉。
新续高僧传·净读篇第八之二
释道琛,赐号“圆辩”。姓彭氏,乐清人也。母梦紫气萦身而生,年十八具戒,初学律仪,未几,去从息庵于法明,微言妙旨,一闻便领。后至南湖依圆照,既归乡,出主广济,十二年迁广慈。宋建炎三年,车驾幸永嘉,有旨以林灵素故居为资福院,丞相吕颐浩以琛应诏。尝以僧伽黎质米于市,夜见流光煜煜,旦即奉还。山居无水,指工凿井,得古砖,有天康字,泉涌其下。尝专修念佛三昧,忽感悟曰:“唯心净土,一而已矣。良以弥陀悟我心之宝刹,我心具弥陀之乐邦。虽远而近,不逾一念。虽近而远,过十万亿。譬如青天皓月,影临万水,水不上升,月不下降,水月一际,自然照映。”偶于定中见一老宿,顾谓之曰:“吾四明也。”便惊,喜作礼曰:“琛于一家习气法相,未能通达,乞垂指教。”尊者首肯之。及觉,心地豁然,自是言教观者皆禀为正则。宋绍兴十二年,圆照退老,举琛以代,寺经虏寇焚荡之馀,琛诚心感格,施者自归。岁月之间,栋宇悉备。因行法华三昧,感生异光,慧辩益弘。郡大旱,请祷雨,琛以时政苛猛为言,守大感寤,出囚徒数百人,是夕大雨。有久病,为说法施食,病多愈。与雪窦大圆禅师道交最深。尝为说经王义及六即义,联翩三日,一语不重。绍兴三十三年十二月十六日,集众讽经,昼夜不绝。众闻异香盈室,乃沐浴更衣,书偈曰:“唯心净土,本无迷悟。一念不生,即入初住。”令讽《安乐行》,未终,嗒然坐亡。留龛弥月,颜体如生。葬于崇法塔侧。
赵之符 朝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625—1686 【介绍】: 清顺天武清人,字尔合。
顺治十六年进士。
授户科给事中,累迁鸿胪寺卿,擢都察院左佥都御史。
自始仕至罢官凡二十年,居谏诤者十三年,以直著称。

人物简介

新续高僧传·净读篇第八之八
释仁里,字尊美。
姓王氏,邵阳人也。
生性淳朴,幼失恃怙,早岁祝发青云山。
年二十,受具于岐山恒志。
志宗规严厉,不稍宽假仁乘戒俱,急冤亲等,慈杜多行,成道誉渐著。
光绪初,邵北缁素于白云岩辟创毗卢寺,迎仁主之。
此地林壑幽险,风气浑噩,未几禅侣蒸蒸竟成丛席。
邵城东有点石庵者,自颛愚禅师开化后已,百有馀年,风雨剥落,栋宇将倾。
庵众乞仁主持,再弘悲愿,不数稔殿阁巍巍,照耀山谷。
丁未冬传戒于毗卢,得新学一百九十馀人,诱掖孜孜不倦津梁。
独以寺无大藏,学子虽勤,莫窥秘要。
庚戌夏,诣阙请经,绕道名山,再经霜雪,始达京都。
时寄禅敬安主天童,邀之入山度夏,及其行也。
并勖以诗,多叙其平生懿行,有可采者,略云“多生忍辱运悲深,刀割香涂不动心。
蚤虱纷纷来乞食,舍身为彼立丛林。
”盖仁尝蚤蛩满衣,或为去之。
仁笑谢曰:“我已舍身,为彼立丛林,奈何迁去,违我本愿。
”又,“锡杖绳床手自将,广行方便作津梁。
欲知德被䖵虫细,看取随身漉水囊。
”仁恐水中有虫,先以纱囊漉之,始饮故云。
又,“闻师行脚宿山庵,饥吃拳头味亦甘。
月出窥园犹拔草,令人思念每生惭。
”仁尝行脚至一庵投宿,拒而不纳,棒喝随之。
仁竟怡然顺受,月出犹为之除草。
庵主感悟向之礼谢。
其居点石也,每苦乏绝,而仁四来不拒一粒同餐,禅诵自若,故诗又云:“点石庵中苦异常,平居十日九无粮。
唯将一滴𣍘溪水,散作醍醐上味尝。
”寄禅赠诗十四章,多不备录,录其纪实者。
仁虽专心持念,而禅景清超,亦时动吟兴。
《除夕》云:“清间佳趣在林泉,淡薄风光不世缘。
瓦灶通烧松火煖,砂铛烂煮菜根鲜。
从来处富争浓艳,自古居贫淡爨烟,输我山僧忘岁月,不知明日又新年。
”癸丑腊初,偶有不适静坐,二十日,沐浴更衣,合掌西向,一声佛号,遽辞尘世。
癸丑岁十有二月二十三日巳时也,寿七十有五,腊五十有五,塔于庵左。
仁坚忍精进,形容枯寂,口期期若不能言,而笔下洒洒千言立就,长坐不卧者,五十馀年。
冬夏一衲,不蓄私财。
参父母未生前句得悟后,即翘心净土,四十年不二心力,故说法示众以念佛为指南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