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释清顺

相关人物:共 5 位
共 5 首

人物简介

全宋诗
释义怀(九九三~一○六四),俗姓陈,世称天衣怀。温州(今属浙江)人。为青原下十一世,雪窦显禅师法嗣。落发于汴京景德寺。仁宗天圣中试经得度。凡住楂林、天衣等八刹。晚以疾居池阳杉山庵,门弟子智才迎住临安佛日寺。英宗治平元年卒,年七十二。徽宗崇宁中赐谥振宗大师。事见《宝晋英光集》卷七《天衣怀禅师碑》、《禅林僧宝传》卷一一及《五灯会元》卷一六。今录诗五首。
全宋文·卷三九二
义怀(九八九——一○六○),永嘉乐清(今浙江乐清)人。姓陈氏,世以渔为业。长入京师,依景德寺为童行。天圣中试经得度。东游姑苏翠峰寺,谒雪窦重显,汲水担柴,辛苦修炼。后出世于铁佛寺,倡言法要,重显激赏,以为类己。寻住越州天衣寺,五迁法席,兴荒废,振法道,大兴云门宗风,世称天衣义怀。嘉祐五年寂,年七十二。崇宁中谥振宗大师。有《天衣义怀禅师语要》一卷。见《禅林僧宝传》卷一一,《补续高僧传》卷八等。
禅林僧宝传·卷第十一
禅师名义怀。生陈氏。温州乐清人也。世以渔为业。母梦星殒于屋除。而光照户。已而娠。及生尤多吉祥。儿稚坐父船尾。渔得鱼付怀。怀不忍串之。私投江中。父怒笞诟。甘甜之。不以介意。长游京师。依景德寺。天圣中试经得度。怀清癯。行步迟缓。众中望见。如鹤在鸡群。时有言法华者。不测人也。行市井。拊怀背曰。临济德山去。怀初未喻。问耆宿。曰。汝其当宏禅宗乎。行矣。勿滞于此。怀初谒荆州金銮善禅师。不契。后谒叶县省禅师。又不契。东游至翠峰。众盛。怀当营炊。自汲涧。折担悟旨。显公印可。以为奇。辞去久无耗。有僧自淮上来。曰怀出世铁佛矣。显使诵提倡之语。曰譬如雁过长空。影沈寒水。雁无遗踪之意。水无留影之心。显激赏以为类己。先使慰抚之。怀乃敢通门人之礼。然诸方服其精识。自铁佛至天衣。五迁法席。皆荒凉处。怀至必幻出楼观。四事成就。晚以疾居池州杉山庵。门弟子智才。住杭州佛日山。迎归养侍剂药。才如姑苏未还。怀促其归。至门而怀已别众。才问。卵塔已毕。如何是毕竟事。怀竖拳示之。遂倒卧。推枕而化。阅世七十二。坐四十六夏。葬佛日。崇宁中。 敕谥振宗大师。赞曰。予观雪窦天衣。父子提唱之语。其指示心法。广大分晓。如云廓天布。而后之学者。失其旨的。争以识情数量。义学品目。缁秽之。譬如燧人氏钻火。将以烹饪飨上帝。而秦始皇用之。以烹儒焚书。岂不误哉。然余闻。菩萨宏法。为内外护。皆本愿力故。曾集贤之知雪窦。言法华之识天衣。疑非苟然者耶。
补续高僧传·习禅篇
义怀。
温州乐清陈氏子。
世以渔为业。
母梦星陨屋除。
其光照户。
而娠。
及生尤多吉祥。
儿稚父命坐船尾串鱼。
师不忍投鱼江中。
父怒笞诟。
甘受之。
长游京师。
依景德寺。
试经得度。
师清癯。
行步迟缓。
众中望见。
如鹤在鸡群。
言法华遇师市中。
拊师背曰。
临济德山去。
初谒金銮善。
次谒叶县省。
皆不契。
谒明觉于翠峰。
师当营炊。
因汲涧折担悟旨。
觉印可之。
辞去久无耗。
有僧自淮上来曰。
怀出世铁佛矣。
峰使诵提唱之语曰。
譬如雁过长空。
影沉寒水。
雁无遗踪之意。
水无留影之心。
觉激赏。
以为类己。
先使慰抚之。
乃敢通门人之礼。
诸方服其精识。
自铁佛至天衣。
凡五迁法席。
所至必幻出楼观说法。
纵横驰骋。
人难遘仰。
庐山舜老夫。
疑之。
后闻其语叹云。
真善知识也。
晚以疾居池州杉山庵。
弟子智才。
住杭之佛日山。
仰归养侍剂药。
才如姑苏未还。
师促归至门。
师已别众。
才问。
卵塔已成。
如何是毕竟事。
师举拳示之。
遂就寝推枕而寂。
阅世七十二。
坐夏四十六。
塔全身佛日山。
崇宁中。
赐谥振宗禅师。
新续高僧传·净读篇第八之一
释义怀,姓陈氏,乐清人。游汴京,投景德寺,为行童。天圣中,试经得度,依明觉禅师。于翠峰,偶汲水折担,忽大悟,作偈呈觉,觉称善。其后五坐道场,化导甚广。怀既了悟法原,密修净行。尝问学者云:“若言舍秽取净,厌此欣彼,则取舍之情,乃是众生妄想。若言无净土,则又违佛语。毕竟如何?”复自答云:“生则决定生,去则实不去。”晚以疾居池阳松山庵。弟子智才住临平佛日寺,迎归奉养。才往苏州,怀促之归,别众而逝,年七十二。
释道琛 朝代:南宋

人物简介

全宋文·卷三八五四
道琛(一○八六——一一五三),俗姓彭,温州乐清(今浙江乐清)人。年十八受具戒,学于息庵。会高宗幸温州,建资福院,丞相吕颐浩以道琛应诏。前后三坐道场,化缘不衰。晚主南湖,为第八代祖师。绍兴二十三年卒,年六十八。谥曰圆辩。见《补续高僧传》卷三,《释门正统》卷七。
补续高僧传·义解篇
道琛。
温之乐清彭氏子。
母梦紫气萦身而生。
年十八具戒。
学教于息庵。
微言妙旨。
一闻便领。
归乡弘法。
适高宗幸永嘉。
有旨。
以林灵素故居。
为资福院。
丞相吕颐浩。
以师应诏。
凡前后三坐道场。
化缘不衰。
于禅定中。
见四明垂示。
行法华忏。
感普贤放光。
自是慧辩益进。
一日讲至六罗汉义。
学者请说。
斥之曰。
小乘法相。
说之何益。
当为说经王义。
联翩三日。
一语无重。
以绍兴二十三年示寂。
说偈曰。
唯心净土。
本无迷悟。
一念不生。
即入初住。
谥曰圆辩。
师高德硕行。
与雪窦大圆。
育王谌二禅师。
为道交。
二老深敬之。
实有以动之。
不徒辩说而已。
师居山匮粮。
尝以僧伽梨。
质米于市。
夜见流先煜煜。
送还光乃已。
苦无水。
指工凿之。
泉随凿涌。
乐清江岸。
每以颓倒为患。
咸谓鬼物所衅。
师为神授戒。
后遂凝然无恙。
其将主南湖也。
门人清顺
梦延庆诸祖来谒。
侍者持位图于傍。
而缺第八。
指问之。
对曰。
汝师将补其处。
及后居南湖。
果第八世。
噫。
岂偶然哉。
新续高僧传·净读篇第八之二
释道琛,赐号“圆辩”。姓彭氏,乐清人也。母梦紫气萦身而生,年十八具戒,初学律仪,未几,去从息庵于法明,微言妙旨,一闻便领。后至南湖依圆照,既归乡,出主广济,十二年迁广慈。宋建炎三年,车驾幸永嘉,有旨以林灵素故居为资福院,丞相吕颐浩以琛应诏。尝以僧伽黎质米于市,夜见流光煜煜,旦即奉还。山居无水,指工凿井,得古砖,有天康字,泉涌其下。尝专修念佛三昧,忽感悟曰:“唯心净土,一而已矣。良以弥陀悟我心之宝刹,我心具弥陀之乐邦。虽远而近,不逾一念。虽近而远,过十万亿。譬如青天皓月,影临万水,水不上升,月不下降,水月一际,自然照映。”偶于定中见一老宿,顾谓之曰:“吾四明也。”便惊,喜作礼曰:“琛于一家习气法相,未能通达,乞垂指教。”尊者首肯之。及觉,心地豁然,自是言教观者皆禀为正则。宋绍兴十二年,圆照退老,举琛以代,寺经虏寇焚荡之馀,琛诚心感格,施者自归。岁月之间,栋宇悉备。因行法华三昧,感生异光,慧辩益弘。郡大旱,请祷雨,琛以时政苛猛为言,守大感寤,出囚徒数百人,是夕大雨。有久病,为说法施食,病多愈。与雪窦大圆禅师道交最深。尝为说经王义及六即义,联翩三日,一语不重。绍兴三十三年十二月十六日,集众讽经,昼夜不绝。众闻异香盈室,乃沐浴更衣,书偈曰:“唯心净土,本无迷悟。一念不生,即入初住。”令讽《安乐行》,未终,嗒然坐亡。留龛弥月,颜体如生。葬于崇法塔侧。

人物简介

全宋诗
杨则之,字彝老,昆山(今属江苏)人(《至正昆山郡志》卷四)。
曾学诗于西湖释清顺,学禅于大觉释怀琏。
有《禅外集》,已佚。
事见《中吴纪闻》卷六。
今录诗五首。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625—1686 【介绍】: 清顺天武清人,字尔合。
顺治十六年进士。
授户科给事中,累迁鸿胪寺卿,擢都察院左佥都御史。
自始仕至罢官凡二十年,居谏诤者十三年,以直著称。

人物简介

新续高僧传·净读篇第八之八
释仁里,字尊美。
姓王氏,邵阳人也。
生性淳朴,幼失恃怙,早岁祝发青云山。
年二十,受具于岐山恒志。
志宗规严厉,不稍宽假仁乘戒俱,急冤亲等,慈杜多行,成道誉渐著。
光绪初,邵北缁素于白云岩辟创毗卢寺,迎仁主之。
此地林壑幽险,风气浑噩,未几禅侣蒸蒸竟成丛席。
邵城东有点石庵者,自颛愚禅师开化后已,百有馀年,风雨剥落,栋宇将倾。
庵众乞仁主持,再弘悲愿,不数稔殿阁巍巍,照耀山谷。
丁未冬传戒于毗卢,得新学一百九十馀人,诱掖孜孜不倦津梁。
独以寺无大藏,学子虽勤,莫窥秘要。
庚戌夏,诣阙请经,绕道名山,再经霜雪,始达京都。
时寄禅敬安主天童,邀之入山度夏,及其行也。
并勖以诗,多叙其平生懿行,有可采者,略云“多生忍辱运悲深,刀割香涂不动心。
蚤虱纷纷来乞食,舍身为彼立丛林。
”盖仁尝蚤蛩满衣,或为去之。
仁笑谢曰:“我已舍身,为彼立丛林,奈何迁去,违我本愿。
”又,“锡杖绳床手自将,广行方便作津梁。
欲知德被䖵虫细,看取随身漉水囊。
”仁恐水中有虫,先以纱囊漉之,始饮故云。
又,“闻师行脚宿山庵,饥吃拳头味亦甘。
月出窥园犹拔草,令人思念每生惭。
”仁尝行脚至一庵投宿,拒而不纳,棒喝随之。
仁竟怡然顺受,月出犹为之除草。
庵主感悟向之礼谢。
其居点石也,每苦乏绝,而仁四来不拒一粒同餐,禅诵自若,故诗又云:“点石庵中苦异常,平居十日九无粮。
唯将一滴𣍘溪水,散作醍醐上味尝。
”寄禅赠诗十四章,多不备录,录其纪实者。
仁虽专心持念,而禅景清超,亦时动吟兴。
《除夕》云:“清间佳趣在林泉,淡薄风光不世缘。
瓦灶通烧松火煖,砂铛烂煮菜根鲜。
从来处富争浓艳,自古居贫淡爨烟,输我山僧忘岁月,不知明日又新年。
”癸丑腊初,偶有不适静坐,二十日,沐浴更衣,合掌西向,一声佛号,遽辞尘世。
癸丑岁十有二月二十三日巳时也,寿七十有五,腊五十有五,塔于庵左。
仁坚忍精进,形容枯寂,口期期若不能言,而笔下洒洒千言立就,长坐不卧者,五十馀年。
冬夏一衲,不蓄私财。
参父母未生前句得悟后,即翘心净土,四十年不二心力,故说法示众以念佛为指南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