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释法因

相关人物:共 1 位
共 5 首
侯国修度,时王著彝。
惟东鲁之大本,秉西周之旧仪。
曲阜袭封,率奉先规之盛;
镐京遗法,限为至治之基。
说者谓惟王建邦,裂疆分土,禀正朔者归于元后,尊制度者合于前古。
惟周之典,世为大则;
惟鲁之盛,法为常矩。
及夫姬道衰逸,邦侯侵侮。
虽周公之才之美,不行于时;
文王之德之纯,尽在于鲁。
逮夫礼与时至,教由治隆,翊奉孺子,位为上公。
千乘之国,仰有遗法,数世之后,敢弃元功!
虽治邦治刑,尚可宏宣于祖业;
而教典教法,犹能固本于民风。
大德纯纯兮世不敢忘,至文微微兮流而自远。
守茂典之惟永,遵飞休而可损。
一变于道,圣人之后所以昌;
百世可知,先王之法以为本。
且夫德固则邦化,法行则教流。
治而久,于诸侯则莫若鲁;
教而正,于三代则莫如周。
在隐、桓之世,力行纯轨;
至定、哀之后,不弃芳猷。
盖固蒂以惟至,以治人而可求。
彼虽发叹于诗人,改王室而作《离黍》;
何俟兴言于声子,见《易》象之与《春秋》。
盖夫与治同道罔不兴,安上治民莫如礼。
礼与邦化,则莫窥其枝叶;
法因时至,则深蟠其根柢。
亦如齐有太公之遗制,定作民彝;
杞观夏道之可知,式成邦体。
呜呼!
圣之所治,人不可追。
移茂实以参用,著通规而有宜。
遂使化民之议有所经,理之大者;
治国之君无乱纪,则而行之。
大哉!
周世所行,鲁邦慎守,秉其法为治之极,则其文延付而后。
故仲孙知鲁而不可取者,礼为本焉,致邦仪之含厚。
祖师妙诀,别无可说,直饶钉觜铁舌。
未免弄巧成拙,净名已把天机泄(《五灯会元》卷一六)
数百禅和数十州,褴襂破衲面搊搜。
诸方有道不肯学,甘共山僧拽木头(举应庵示众云:三十三州七十僧,驴腮马颔得人憎。诸方若具罗笼手,今日无因到净名
不是神,不是鬼。
突出人前,是何面嘴。
妙因等闲觑破,扣齿擎拳顶礼。
唵苏嚧苏嚧㗭哩㗭哩。
按:《无准师范禅师语录》卷五。
祇园近小池,一雨没深井
我看红荷花,时餐井华冷。
井阑危坐无虚日,讵识足边奇字出。
孙郎为剔百年苔,楷法棱棱三十一。
萧家半壁江山丽,塔高参天井入地(寺有塔甚古,相传六朝时建。)
清和月后天骄阳,千乘万骑来皇皇。
净名释后兼好道,去访宰相华阳冈。
此时淮堰成逾月,万井森森植楉骨。
仁心讵惜六州民,却悯居人道旁渴。
茅山道士鸠工徒,作井十五遵台符。
一亭覆一井,一井深百尺。
行人如愿饮甘泉,宗庙反怜非血食。
寻源知味不可忘,欲盖石屋名萧梁。
兴亡一瞬中,都付塔铃语。
更唤井底龙,亭前作飞雨。
龙言守石已千年,奇石既显龙升天。
⑴ 井在句容崇明寺侧。余乙未年客句容,与孙大等时游焉。
⑵ 《梁书》:天监十五年四月,淮堰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