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释楚圆

相关人物:共 10 位
共 10 首

人物简介

全宋诗
释善昭,太原(今属山西)人,俗姓俞。为首山念禅师法嗣,南岳下九世,住汾州太子院。仁宗天圣初卒,年七十八(《禅林僧宝传》卷三,《佛祖通载》作天圣二年甲子卒,《五灯全书》作真宗乾兴元年壬戌卒)。事见《五灯会元》卷一一、《补续高僧传》卷六。今录颂、偈、诀六首。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45—1022 【介绍】: 宋僧。太原人,俗姓俞。师事首山,悟性极高。云游襄、沔间,名刹力致,八请坚卧不起。太宗淳化四年首山殁,始出住汾州太平寺,三十年说法不倦,为天下道俗仰慕。
禅林僧宝传·卷第三
禅师讳善昭。
生俞氏。
太原人也。
器识沉邃。
少缘饰。
有大智。
于一切文字。
不由师训。
自然通晓。
年十四。
父母相继而亡。
孤苦厌世相。
剃发受具。
杖策游方。
所至少留。
不喜观览。
或讥其不韵。
昭叹之曰。
是何言之陋哉。
从上先德行脚。
正以圣心未通。
驱驰决择耳。
不缘山水也。
昭历诸方。
见老宿者。
七十有一人。
皆妙得其家风。
尤喜论曹洞。
石门彻禅师者。
盖其派之魁奇者。
昭作五位偈。
示之曰。
五位参寻切要知。
纤毫才动即差违。
金刚透匣谁能晓。
唯有那吒第一机。
举目便令三界静。
振铃还使九天归。
正中妙挟通回互。
拟议锋铓失却威。
彻拊手称善。
然昭终疑。
临济儿孙。
别有奇处。
最后至首山问。
百丈卷簟意旨如何。
曰。
龙袖拂开全体现。
昭曰。
师意如何。
曰象王行处绝狐踪。
于是大悟。
言下拜起。
而曰。
万古碧潭空界月。
再三捞摝始应知。
有问者曰。
见何道理。
便尔自肯。
曰。
正是我放身命处。
服勤甚久。
辞去。
游湘衡间。
长沙太守张公茂宗。
以四名刹请昭。
择之而居。
昭笑。
一夕遁去。
北抵襄沔。
寓止白马。
太守刘公昌言。
闻之造谒。
以见晚为叹。
时洞山公隐皆虚席。
众议归昭。
太守请择之。
昭以手耶揄曰。
我长行粥饭僧。
传佛心宗。
非细职也。
前后八请。
坚卧不答。
淳化四年。
首山殁。
西河道俗千馀人。
恊心削牍。
遣沙门契聪。
迎请住持汾州太平寺太子院。
昭闭关高枕。
聪排闼而入。
让之曰。
佛法大事。
静退小节。
风穴惧应谶。
忧宗旨坠灭。
幸而有先师。
先师已弃世。
汝有力荷担。
如来大法者。
今何时而欲安眠哉。
昭矍起握聪手曰。
非公不闻此语。
趋办严吾行矣。
既至。
宴坐一榻。
足不越阃者三十年。
天下道俗。
慕仰不敢名。
同曰汾州。
并汾地苦寒。
昭罢夜参。
有异比丘。
振锡而至。
谓昭曰。
会中有大士六人。
奈何不说法。
言讫升空而去。
昭密记以偈曰。
胡僧金锡光。
请法到汾阳。
六人成大器。
劝请为敷扬。
楚圆守芝号上首。
丛林知名。
龙德府尹李侯。
与昭有旧。
虚承天寺致之。
使三反不赴。
使者受罚。
复至曰。
必欲得师俱往。
不然有死而已。
昭笑曰。
老病业已不出院。
借往当先后之。
何必俱耶。
使者曰。
师诺。
则先后唯所择。
昭令馔设。
且俶装曰。
吾先行矣。
停箸而化。
阅世七十有八。
坐六十五夏。
赞曰。
风穴倦游。
见草屋单丁。
止住者七年。
首山精严。
不出山者二十年。
汾州俨临人天。
不越阃者三十年。
是皆哲人。
事业之见于微细者也。
然犹卓绝如此。
况其大者乎。
吾何足以知之。
然观其死生之际。
如贾胡传吏。
留即留。
去即去。
呜呼是其所以起临济也。
补续高僧传·习禅篇
汾州太子院。
善昭禅师。
生太原俞氏。
器识沈邃。
少缘饰。
具大智。
少失恃怙。
既孤苦。
雅不喜世俗。
遂祝发受具。
杖策飘然。
所至不稍停览。
乃曰。
从上先德行脚。
正以圣心未通。
驱驰决择耳。
不缘山水也。
历参七十一员知识。
最后至首山。
问百丈卷席意旨如何。
山曰。
龙袖拂开全体现。
进曰。
师意如何。
曰。
象王行处绝狐踪。
于是大悟。
拜起曰。
万古碧潭空界月。
再三捞摝始应知。
有问者曰。
见何道理。
便尔自肯。
曰。
正是我放身命处。
自是陆沈襄沔间。
每为郡守。
以名刹力致。
前后八请。
坚卧不起。
及首山殁。
西河道俗。
协心削牍。
遣沙门契聪。
请师住汾州太子院。
师时方闭关。
聪排闼入。
让以大义曰。
佛法大事。
靖退小节。
风穴惧应谶。
忧宗旨坠灭。
幸有先师。
先师弃世。
汝有力荷担如来大法者。
今何时。
欲安眠哉。
师起握聪手曰。
非公不闻此语。
趋办严吾行矣。
既至。
燕坐一榻。
足不越阃者三十年。
天下仰曰汾阳。
而不敢名。
一日上堂谓众曰。
汾阳门下有西河。
师子当门踞坐。
但有来者即便咬杀。
有何方便。
入得此门。
见得此人。
若见此人者。
堪与祖佛为师。
不见此人。
尽是立地死汉。
如今还有人入得么。
快须入取免负平生。
不是龙门客。
切忌遭点额。
那个是龙门客。
一齐点下。
举起拄杖曰。
速退速退。
珍重。
并汾地苦寒。
师罢夜参。
有异僧振锡至。
谒师曰。
会中有大士六人。
奈何不说法。
言讫升空而去。
师密记以偈曰。
胡僧金锡光。
请法到汾阳。
六人成大器。
劝请为敷扬。
楚圆守芝。
号上首。
丛林知名。
龙德府尹李侯。
与师有旧。
虚承天致之。
使三反不赴。
使者受罚。
复至曰。
必欲得师俱往。
不然有死而已。
师笑曰。
老病业已不出院。
借往当先后之。
何必俱耶。
使者曰。
师诺则先后唯所择。
昭令设馔。
且俶装曰。
吾先行矣。
停箸而化。
有侍者出众曰。
和尚到处。
某甲即到。
亦立化归。

人物简介

高僧摘要·道高僧摘要卷一
参慈明后。
天下无可意者。
善侍者知其未彻笑之。
一日山行。
举论锋发。
善拈一片瓦砾。
置盘石上。
曰若向这里下得一转语。
许汝亲见慈明师拟对。
善叱曰。
停思停机。
情识未透。
师愧悚。
还石霜。
慈明见来叱曰。
本色行脚人。
有甚急。
夏未了。
蚤至此。
师泣曰。
被善兄毒心。
终碍塞人。
故来见。
明遽问。
如何是佛法大意。
曰。
无云生岭上。
有月落波心。
明喝曰。
头白齿豁。
犹作这个见解。
如何脱离生死。
师悚然求示。
明曰。
汝问我。
师理前话问之。
明震声曰。
无云生岭上。
有月落波心。
师于言下大悟。
补续高僧传·习禅篇
可真。福州人也。参慈明。用功尅苦。每以手指点胸。诸方目为真点胸。喜谈说。英气逸群。同善侍者。坐夏金銮。善乃慈明高第。真自负。亲见慈明。天下无可意者。善与语。知其未彻笑之。一日山行。举论锋发。善拈瓦砾一片。置盘石上。曰。若于此下。得一转语。许尔亲见老师。真左右视拟对。善叱曰。伫思停机。识情未透。何曾梦见在。真愧悚。即还石霜。慈明见之诃曰。本色行脚人。必知时节。有何急事。解夏未久。早已至此。真泣曰。被善兄毒心。终碍塞人。故来见和尚。明遽问。如何是佛法大意。对曰。无云生岭上。有月落波心。明瞋目喝曰。头白齿豁。犹作如此见解。如何脱离生死。真不敢仰视。泪交颐。久之。进曰。不知如何是佛法大意。明曰。无云生岭上。有月落波心。因于言下大悟。自是机辩迅捷。丛林惮之。出世住翠岩。常拈鲁祖面壁因缘问学士。少有契者。自作偈曰。坐断千山与万山。劝人除却是非难。池阳近日无消息。果中当年不自观。尝云。天下佛法。如一只船。大宁宽师兄坐头南褊。头在其中。可真把梢。去东也由我。去西也由我。长老政公。亦慈明之嗣。性善讲说。从之者多尚义学。真。一日见政。则以手抠其衣。露两胫缓步而过。政怪问之。真曰。前廊后架。皆是葛藤。恐绊倒耳。政为大笑。乃曰。真兄尔我同参。何得见人便骂我。真熟视曰。我岂骂汝。吾畜一喙准备。骂佛骂祖。汝何预哉。其刚劲不可屈如此。将入灭。示疾甚苦。席藁于地。转侧不少休。哲侍者垂泣曰。平生呵佛骂祖。今何为乃尔。真呵之曰。汝犹作此见解耶。即起趺坐命烧香。烟起而化。善公还七闽。慈明有秤锤落井之谶。自凤林迁资福。则碌碌无闻焉。以故言句罕传于世。惜哉。

人物简介

禅林僧宝传·卷第十五
禅师名全举。
汾阳昭公之嗣也。
初住龙舒之法华寺。
后移居白云之海会寺。
为人精严。
谅直饱参。
汾阳特称之。
自出并汾。
遍诣名山。
初谒荆南福昌善禅师。
善问曰。
回互不回互。
对曰总不与么。
曰为什么已吃福昌棒。
对曰。
一家有事百家忙。
曰脱空漫语。
对曰调琴澄太古。
琢句体全真。
又谒公安远禅师。
远问作么生是伽蓝。
对曰深山藏独虎。
浅草露群蛇。
曰作么生是伽蓝中人。
对曰青松盖不匝。
黄叶岂能遮。
曰道什么。
对曰。
少年曾决龙蛇阵。
老倒还听稚子歌。
曰一句两句。
云开月露作么生。
对曰。
照破祖师关。
又谒延寿贤禅师。
贤问。
海竭人亡作么生。
对曰毒蛇不咬人。
曰为何如此。
对曰风引溪云断。
泉冲石径斜。
又谒夹山真首座。
真曰还见么。
对曰万事全无。
曰还不见么。
对曰千般皆在手。
举曰。
首座未见澄散圣时如何。
曰湖南江西。
又问见后如何。
曰江西湖南。
举曰。
却共首座一般耶。
曰打草蛇惊。
对曰终不捏怪。
又谒福严承禅师。
承问。
作么生是圆融之相。
对曰。
木人岭上休相觑。
石女溪边更不迷。
举却问。
如何是福严圆融之相。
曰老病寻常事。
龙钟没好时。
又问。
融即不问。
如何是圆。
曰法界广无边。
承曰。
不圆不融时如何。
对曰。
虚空无对面。
鸟道绝东西。
又问。
狸奴白牯却知有。
三世诸佛为什么不知有。
如何是三世诸佛不知有。
曰。
只为太惺惺。
进曰。
如何是狸奴白牯却知有。
曰争怪得伊。
又谒石霜慈明禅师
慈明问。
作么生是向上一窍。
对曰二窍俱明。
曰还见七十二峰么。
对曰有甚掩处。
曰道什么。
对曰。
今日触忤和尚。
慈明便打。
举曰。
作什么。
曰将谓是收番猛将。
元来是行间小卒。
对曰。
雅淡呈秋色。
馨香喷月华。
又谒大愚芝禅师。
芝问。
古人见桃花。
意作么生。
对曰。
曲不藏直。
曰那个且从。
这个作么生。
对曰。
市中拾得宝。
比邻那得知。
曰上座还知么。
对曰路逢剑客须呈剑。
不是诗人不献诗。
曰作家诗客。
对曰一条红线两人牵。
曰玄沙道谛当。
又作么生。
对曰。
海枯终见底。
人死不知心。
曰恰是。
对曰。
楼阁凌云势。
峰峦叠翠层。
又谒玉涧林禅师。
林曰。
北斗藏身事已彰。
法身从此露堂堂。
云门赚杀他家子。
直至而今乱度量。
曰我作此偈。
天下人不肯。
上座肯么。
对曰。
争敢。
曰作么生。
对曰。
清晨升宝座。
应不让南能。
又谒栖贤諟禅师。
问如何是佛。
曰张三李四。
进曰意旨如何。
曰胡饼有甚汁。
又谒五祖戒禅师。
戒问。
作么生是绝羁绊底人。
对曰反手把笼头。
曰却是作家。
对曰背鞭打不著。
曰为什么上来下去。
对曰甚处见上来下去。
戒便打。
举曰。
一言无别路。
千里不逢人。
又谒翠峰素禅师。
素曰。
风穴道。
嘶风木马缘无绊。
背角泥牛痛下鞭。
如何。
对曰。
翻身师子生狞甚。
谁敢当头露爪牙。
曰放汝一线道。
对曰七颠八倒。
曰收。
对曰了。
又谒雪窦显禅师。
显问。
牛吃草。
草吃牛。
对曰。
回头欲就尾。
已隔万重关。
曰应知无背面。
要须常现前。
对曰。
验在目前。
曰自领出去。
又谒西湖西峰庵主。
主曰。
绝顶西峰路。
峻机谁敢攀。
超然凡圣外。
瞥隔两重关。
举便问。
如何是两重关。
曰月从东出。
日向西没。
对曰。
庵主未见明招时如何。
曰满盏油难尽。
进曰见后如何。
曰多心易得乾。
举机辩。
如电砰雷射。
不可把玩。
诸方畏服。
号举道者。
自住持多夜参曰。
诸上座。
吾门之事。
多少奇特。
拥之不聚。
推之不散。
可谓活鱍鱍地。
只欠承当在。
虽然如此。
有一人不肯在。
且道不肯底人。
具什么眼目。
若于遮里甄别得出。
山僧让禅床与上座。
若也甄别不出。
掷拄杖云。
看取。
又曰。
僧家以寂住为本。
岂可观州猎县。
看山门境致过时。
盖为生死事大。
所以古人到一处所。
见个村院主也须问过。
如今兄弟。
往往蹉过。
不肯递相博问。
昔龙牙问德山鉴公。
仗剑取师头时如何。
鉴便引颈。
龙牙曰。
头落也。
鉴便休去。
莫是德山无机锋么。
为当别有道理。
良久曰。
德山引颈。
龙牙献剑。
举殁时七十馀。
塔于海会。
赞曰无为子曰。
生者人之所贵死者人之所畏。
耻者人之所避。
而泉不贵其贵。
不畏其畏。
不避其避。
此其所以如是。
吾不知其真。
吾不知其伪。
将质之于天地。
方是时。
丛林以肃严相尚。
沙门以修洁相高。
一有指目。
重为愧耻。
故泉有以矫之耳。
其号泉大道。
若非苟然。
举公名著丛林。
如薛仁贵著白袍。
西平王著锦帽。
真勇于道者也。
补续高僧传·习禅篇
法华举禅师。汾阳嗣也。初住龙舒法华寺。后移居白云海会焉。为人精严谅直。饱参。汾阳特称之。一锡出并汾。所至披靡。谒公安远公。逗青松黄叶之机。于福昌善处。逞琢句调琴之辩。又谒延寿贤。大愚芝公。夹山真首座。慈明栖贤諟。雪窦显。五祖戒公。琅琊觉。西湖西峰庵主。主。明招位下杰出者也。有偈云。绝顶西峰路。峻机谁敢当。超然凡圣外。瞥隔两重光。师至。问曰。如何是两重光。曰。月从东出。日向西没。师曰。庵主未见明招时如何。曰。满盏油难尽。进曰。见后如何。曰。多心易得乾。师机辩。如雷砰电射。不可把玩。诸方畏服。号举道者。上堂。释迦不出世。达么不西来。佛法遍天下。谈玄口不开。至哉斯言。达古今一贯也。尝曰。僧家以寂住为本。岂可观州猎县。看山门景致过时耶。觉范称之。如薛仁贵著白袍。西平王著锦帽。真勇于道者也。年七十馀。始殁。塔于海会。

人物简介

全宋诗
释晓聪(?~一○三○),韶州曲江(今属广东韶关)人,俗姓杜。少依云门寺得度,周游荆楚,至洞山依诠禅师。真宗大中禅符三年(一○一○),嗣继诠禅师。仁宗天圣八年卒。事见《禅林僧宝传》卷一一。一说为青原下九世,文殊真祥师法嗣(《五灯会元》卷一五)。今录偈、颂四首。
全粤诗·卷二一
释晓聪(? — 一○三○),俗姓杜,韶州曲江(今韶关)人。少依云门寺得度,周游荆楚,至洞山依诠禅师。宋真宗大中祥符三年(一○一○),嗣继诠禅师。宋仁宗天圣八年卒。事见释惠洪《禅林僧宝传》卷一一。宋释普济《五灯会元》卷一五作青原下九世,文殊应真禅师法嗣。
禅林僧宝传·卷第十一
禅师名晓聪。
生杜氏。
韶州曲江人。
少依云门寺得度。
头骨峣然。
一帔阅寒暑。
周游荆楚。
饫厌保社。
与众作息。
无有识之者。
在云居时。
传僧伽在维扬。
于是禅者立问曰。
既是泗州僧伽。
因什么扬州出现。
聪婆娑从旁来。
众戏使对之。
聪曰君子爱财。
取之有道。
众目笑之。
莲花峰祥庵主。
闻此语惊曰。
云门儿孙犹在耶。
夜敷坐具。
望云居拜之。
丛林遂知名。
至洞山依诠禅师。
大中祥符二年。
诠移住栖贤。
以聪继席。
果嗣文殊应天真禅师。
真见圆明密。
云门四世孙也。
聪见僧来有所问。
辄瞋目视之曰。
我击虎术汝不会去。
一日自荷柴登山。
僧逆之问曰。
山上住。
为什么山下担柴。
答曰山上也要柴烧。
云居舜老夫。
时年少。
聪使乞食鄂渚。
有居士问。
古镜未磨时如何。
曰黑如漆。
曰磨后如何。
曰照天照地。
居士笑曰。
道人不自洞山来耶。
舜默惭。
驰归举似聪。
聪代前语曰。
此去汉阳不远。
代后语曰。
黄鹤楼前鹦鹉洲。
舜因悟其旨。
聪示众曰。
一大藏教是个之字。
祖师西来是右字(或作手)。
作么生是正义。
良久曰。
天晴盖却屋。
趁闲打却禾。
输纳王租了。
鼓腹自高歌。
手植万松于东岭。
而诵金刚般若经。
山中人名其岭。
曰金刚。
方植松。
而宝禅师至。
时亲自五祖来。
聪问。
上岭一句作么生道。
实曰。
气急杀人。
聪拄钁呵曰。
从何得此随语生解阿师。
见问上岭。
便言气急。
佛法却成流布。
宝请代语。
聪曰。
何不道。
气喘杀人。
逍遥问。
岭在此。
金刚在什么处。
聪指曰。
此一株松。
是老僧亲栽。
初比部郎中许公式。
出守南昌。
过莲花峰。
闻祥公曰。
聪道者在江西。
试寻访之。
此僧人天眼目也。
许公既至。
闻聪住山家风。
作诗寄之曰。
语言浑不滞。
高蹑祖师踪。
夜坐连云石。
春栽带雨松。
镜分金殿烛。
山答月楼钟。
有问西来意。
虚堂对远峰。
天圣八年六月八日示疾。
持不食七日。
集道俗曰。
法席当令自宝住持。
因与门人叙透法身说偈曰。
参禅学道莫忙忙。
问透法身北斗藏。
余今老倒尪赢甚。
见人无力得商量。
唯有锄头知我道。
种松时复上金刚。
言卒而化。
又七日阇维。
得五色舍利。
塔于西阿。
赞曰。
聪答所问两句耳。
而莲华祥公。
便知是云门儿孙。
古人验人。
何其明也如此。
予留洞山最久。
藏中有聪语要一卷。
载云水僧楚圆请益。
杨亿大年百问语。
皆赴来机。
而意在句语之外。
慈明也。
初受汾阳。
祝令更见聪。
慈明参扣馀论。
尚获见之。
呜呼。
聪为莲华峰汾阳所知。
则其人品要。
当从玄沙。
棱道者辈中求也。
补续高僧传·习禅篇
洞山晓聪禅师。
韶州曲江人。
生杜氏。
见文殊应天真和尚。
初游庐山。
莫有知者。
时云居法席最盛。
师作灯头。
闻僧众谈泗州僧伽。
近于扬州出现。
有设问者曰。
既是泗州大圣。
为何向扬州出现。
师曰。
君子爱财。
取之以道。
一众大笑。
后僧。
举似莲华祥庵主。
主大惊曰。
云门儿孙犹在。
遥望云居拜之。
师名遂重丛林。
次依洞山诠禅师。
为首座。
及诠迁栖贤。
以师嘱檀那及其众。
众从之。
请于州。
州从之。
以大中祥符三年。
师出世洞山。
上堂曰。
祖师西来。
特唱此事。
自是上座。
不荐所以。
从门入者。
不是家珍。
认影迷头。
岂非大错。
既是祖师西来。
特唱此事。
又何必更对众。
叨叨珍重。
师见僧来有所问。
辄瞋目视之曰。
我击虎术汝不会去。
一日自荷柴登山。
僧逆之问曰。
山上住。
为何山下担柴。
师曰。
山上也要柴烧。
示众曰。
一大藏教是个之字。
祖师西来是右字。
如何是正义。
良久曰。
天晴盖却屋。
趁閒打却禾。
输纳王租了。
鼓腹自高歌。
师于山之东北。
手植松可万。
松凡植一株。
坐诵金刚经一卷。
自称栽松比丘。
岭名金刚岭。
或间。
岭在此。
金刚在何处。
师指曰。
此一株松。
是老僧亲栽。
汾阳尝谓慈明曰。
云门下儿孙。
我已遍参。
独以未见聪为恨。
汝当见之。
慈明虽已罢参。
犹获觐颜色而闻馀论矣。
师一曰不安。
上堂辞众。
述透法身颂曰。
参禅学道莫茫茫。
问透法身北斗藏。
余今老倒尪羸甚。
见人无力得商量。
复曰。
法席当令自宝住持。
言卒而化。
阇维得舍利。
塔于金刚岭。
先是。
比部郎中许公式。
出守南昌。
过莲华峰。
闻祥公曰。
聪道者。
在江西。
试寻访之。
此僧人天眼目也。
许既至。
闻师住山家风。
作诗寄之。
有夜坐连云石。
春栽带雨松之句。
将访之。
师已逝矣。

人物简介

全宋诗
释方会(九九二~一○四九),俗姓冷,袁州(今属江西)人。
少时,游瑞州九峰。
落发为僧,佐慈明禅师
后辞归九峰,住袁州扬歧,次迁云盖。
仁宗皇祐元年卒,年五十八(《嘉泰普灯录》卷三)。
五灯会元》卷一九有传。
今录偈九首。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92—1046或1049 【介绍】: 宋僧。袁州宜春人,俗姓冷。二十岁至筠州九峰山削发为僧。后去潭州参石霜楚,辅佐院务,得法后辞归九峰。仁宗庆历中住袁州杨岐山传法,名闻四方,因称“杨岐方会”。继承临济禅风,阐发“三世诸佛在尔诸人脚跟下转大法轮”玄理,人称宗风如龙。其法系称“杨岐宗”。嗣法弟子有宋端、仁勇等十二人。言行辑有《杨岐方会和尚语录》、《杨岐方会和尚后录》。
禅林僧宝传·卷第二十八
禅师名方会。
生冷氏。
袁州宜春人也。
少警敏滑稽。
谈剧有味。
及冠不喜从事笔砚。
窜名商税。
务掌课最。
坐不职当罚。
宵遁去。
游筠州九峰(或云潭州道吾)。
恍然如昔经行处。
眷不忍去。
遂落发为大僧。
阅经闻法。
心融神会。
能痛自折节。
依参老宿。
慈明禅师
住南原。
会辅佐之。
安乐勤苦。
慈明迁道吾石霜。
会俱自请领监院事。
慈明之意。
而众论杂然称善。
挟楮衾入典金谷。
时时憃语。
摩拂慈明
诸方传以为当。
慈明饭罢。
必山行。
禅者问道。
多失所在。
会阚其出未远。
即挝鼓集众。
慈明遽还。
怒数曰。
少丛林。
暮而升座。
何从得此规绳。
会徐对曰。
汾州晚参也。
何为非规绳乎。
慈明无如之何。
今丛林三八念诵罢。
犹参者。
此其原也。
慈明迁兴化。
因辞之。
还九峰。
萍实道俗。
诣山请住杨岐。
时九峰长老勤公。
不知会。
惊曰。
会监寺亦能禅乎。
会受帖问答罢。
乃曰。
更有问话者么。
试出相见。
杨岐今日性命。
在汝诸人手里。
一任横拖倒拽。
为什么如此。
大丈夫儿。
须是当众决择。
莫背地里。
似水底按胡卢相似。
当众勘验看。
有么。
若无。
杨岐失利。
下座。
勤把住曰。
今日且喜得个同参。
曰。
同参底事作么生。
勤曰。
杨岐牵犁。
九峰拽耙。
曰。
正当与么时。
杨岐在前。
九峰在前。
勤无语。
会托开曰。
将会同参。
元来不是。
自是名闻诸方。
会谓众曰。
不见一法。
是大过患。
拈拄杖云。
穿过释迦老子鼻孔。
作么生道得脱身一句。
向水不洗水处。
道将一句来。
良久曰。
向道莫行山下路。
果闻猿叫断肠声。
又曰。
一切智通无障碍。
拈起拄杖云。
拄杖子向汝诸人面前逞神通去也。
掷下云。
直得乾坤震裂。
山岳摇动。
会么。
不见道。
一切智智清净。
拍绳床曰。
三十年后。
莫道杨岐龙头蛇尾。
其提纲振领。
大类云门。
又问来僧曰。
云深路僻。
高驾何来。
对曰。
天无四壁。
曰。
踏破多少草鞋。
僧便喝。
会曰。
一喝两喝后作么生。
曰。
看这老和尚。
著忙。
会曰。
拄杖不在。
且坐吃茶。
又问来僧曰。
败叶堆云。
朝离何处。
对曰。
观音。
曰。
观音脚根下一句。
作么生道。
对曰。
适来相见了也。
曰。
相见底事作么生。
其僧无对。
会曰。
第二上座。
代参头道看。
亦无对。
会曰。
彼此相钝置。
其验勘锋机。
又类南院。
庆历六年。
移住潭州云盖山。
以临济正脉付守端。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02—1069 【介绍】: 宋僧。
信州玉山人,俗姓章。
年十一出家,十九落发受戒,住隆兴黄龙寺。
云游江南诸地求法,初依泐潭,再谒石霜、慈明,言下大悟,开法同安。
尝发三问,学者莫契其旨,丛林目之为黄龙三关。
卒谥普觉。
全宋诗
释慧南(一○○三~一○六九),一作惠南,信州(今江西上饶)人。俗姓章。为南岳下十一世,石霜圆禅师法嗣,住隆兴府黄龙寺。神宗熙宁二年卒,年六十七。谥普觉禅师(《禅林僧宝传》卷二二)。今录偈颂四首。
全宋文·卷五九四
慧南(一○○二——一○六九),信州玉山(今江西玉山)人,俗姓章氏。
少习儒,通经史,能文。
十一岁出家,初依泐潭怀澄学云门禅,后往依临济宗大师石霜楚圆于南岳,言下大悟,遂嗣之。
后开法同安,四众趋归。
景祐三年,住南昌黄龙山崇恩院,以「佛手、驴脚、生缘」三转语接引学人,法席之盛,追比马祖、百丈,遂开临济宗黄龙一派。
熙宁二年卒,年六十八。
大观中追谥普觉。
有《黄龙慧南禅师语录》一卷(存)。
见《禅林僧宝传》卷二二。
高僧摘要·道高僧摘要卷一
依泐潭澄禅师。
分座接物。
名振诸方。
偶同云峰悦禅师游西山。
话及云门法道。
峰曰。
澄公虽是云门之后。
法道异矣。
南诘其所以异。
峰曰。
云门如九转丹砂。
点铁成金。
澄公药永银。
徒可玩。
入煅则流去。
南怒。
以枕掷之。
峰虽谢过。
而又曰。
云门气宇如王。
甘死语下乎。
澄公有法授人死语也。
死语其能活人乎。
即背去。
南挽之曰。
若如是。
则谁可汝意。
峰曰。
石霜圆。
手段出诸方。
公宜见之。
不可后也。
南默计曰。
悦师翠岩。
使我见石霜。
于悦何有哉。
即造石霜。
及中途。
慈明不事事忽丛林。
无意见之。
遂登衡岳。
谒福严贤禅师。
贤命掌书记。
俄贤卒。
郡守请慈明补之。
既至。
目其贬剥诸方。
件件数为邪解。
南为之气索。
遂造其室。
欲行师资礼。
曰。
书记已领徒游方。
设使有疑。
可坐商略。
不必作是行径。
南哀恳愈切。
曰。
公学云门禅。
必善其旨。
如云放洞山三顿棒。
是有吃棒分耶。
是无吃棒分耶。
南曰。
是有吃棒分。
明色庄曰。
若尔则从朝至暮。
鹊噪鸦鸣。
亦有吃棒分。
即端坐受南炷香作礼。
明复问曰。
赵州谓台山婆子。
我为汝勘破了也。
且道那里是他勘破婆子处。
南汗下不能加答。
连日入室请决。
明唯诟骂而已。
一日南曰。
骂岂慈悲法施耶。
曰。
汝作骂会耶。
南于是大悟。
遂作颂曰。
杰出丛林是赵州。
老婆勘破没来由。
而今四海清如镜。
行人莫与路为雠。
慈明
明许可之。
禅林僧宝传·卷第二十二
禅师章氏。
讳惠南。
其先信州玉山人也。
童龆深沉。
有大人相。
不茹荤。
不嬉戏。
年十一弃家。
师事怀玉定水院智銮。
尝随銮出。
道上见祠庙。
辄杖击火毁之而去。
十九落发。
受具足戒。
远游至庐山归宗。
老宿自宝集众坐。
而公却倚实。
时时眴之。
公自是坐必跏跗。
行必直视。
至栖贤依諟禅师。
諟莅众进止有律度。
公规摸之三年。
辞渡淮。
依三角澄禅师。
澄有时名。
一见器许之。
及澄移居泐潭。
公又与俱。
澄使分座接纳矣。
而南昌文悦见之。
每归卧叹曰。
南有道之器也。
惜未受本色钳锤耳。
会同游西山。
夜语及云门法道。
悦曰。
澄公虽云门之后。
然法道异耳。
公问所以异。
悦曰。
云门如九转丹砂。
点铁作金。
澄公药汞银。
徒可玩。
入锻即㳅去。
公怒以枕投之。
明日悦谢过。
又曰。
云门气宇如王。
甘死语下乎。
澄公有法。
受人死语也。
死语其能活人哉。
即背去。
公挽之曰。
即如是。
谁可汝意者。
悦曰。
石霜楚圆手段。
出诸方。
子欲见之。
不宜后也。
公默计之曰。
此行脚大事也。
悦师翠嵓。
而使我见石霜。
见之有得。
于悦何有哉。
即日辨装。
中涂闻慈明不事事。
慢侮少丛林。
乃悔欲无行。
留萍乡累日。
结伴自收县登衡岳。
寓止福严。
老宿号贤叉手者。
大阳明安之嗣。
命公掌书记。
泐潭法侣。
闻公不入石霜。
遣使来讯。
俄贤卒。
郡以慈明领福严。
公心喜之。
且欲观其人。
以验悦之言。
慈明既至。
公望见之。
心容俱肃。
闻其论。
多贬剥诸方。
而件件数。
以为邪解者。
皆泐潭密付旨决。
气索而归。
念悦平日之语。
翻然改曰。
大丈夫。
心膂之间。
其可自为疑碍乎。
趋诣慈明之室曰。
惠南以闇短。
望道未见。
比闻夜参。
如迷行得指南之车。
然唯大慈。
更施法施。
使尽馀疑。
慈明笑曰。
书记已领徒游方。
名闻丛林。
借有疑。
不以衰陋鄙弃。
坐而商略。
顾不可哉。
呼侍者进榻。
且使坐。
公固辞。
哀恳愈切。
慈明曰。
书记学云门禅。
必善其旨。
如曰放洞山三顿棒。
洞山于时应打。
不应打。
公曰。
应打。
慈明色庄而言。
闻三顿棒声。
便是吃棒。
则汝自旦及暮。
闻鸦鸣鹊噪。
钟鱼鼓板之声。
亦应吃棒。
吃棒何时当已哉。
公瞠而却。
慈明云。
吾始疑不堪汝师。
今可矣。
即使拜。
公拜起。
慈明理前语曰。
脱如汝会云门意旨。
则赵州尝言。
台山婆子。
被我勘破。
试指其可勘处。
公面热汗下。
不知答。
趋出。
明日诣之。
又遭诟骂。
公惭见左右即曰。
政以未解。
求决耳。
骂岂慈悲法施之式。
慈明笑曰。
是骂耶。
公于是默悟其旨。
失声曰。
泐潭果是死语。
献偈曰。
杰出丛林是赵州。
老婆勘破没来由。
而今四海清如镜。
行人莫以路为雠。
慈明以手点没字顾公。
公即易之。
而心服其妙密。
留月馀辞去。
时季三十五。
游方广后洞。
识泉大道。
又同夏。
泉凡圣不测。
而机辩逸群。
拊公背曰。
汝脱类汾州。
厚自爱。
明年游荆州。
乃与悦会于金銮。
相视一笑曰。
我不得友兄及谷泉。
安识慈明
是秋北还。
独入泐潭。
澄公旧好尽矣。
自云居游同安。
老宿号神立者。
察公倦行役。
谓曰。
吾住山久。
无补宗教。
敢以院事累子。
而郡将雅知公名。
从立之请。
不得已受之。
泐潭遣僧来。
审提唱之语。
有曰。
智海无性。
因觉妄以成凡。
觉妄元虚。
即凡心而见佛。
便尔休去。
谓同安无折合。
随汝颠倒所欲。
南斗七北斗八。
僧归举似澄。
澄为不怿。
俄闻嗣石霜。
泐潭法侣多弃去。
住归宗。
火一夕而烬。
坐抵狱。
为吏者。
百端求其隙。
公怡然引咎。
不以累人。
唯不食而已。
久而后释。
吏之横逆。
公没齿未尝言。
住黄檗结庵于溪上。
名曰积翠。
既而退居曰。
吾将老焉。
方是时江湖闽粤之人。
闻其风而有在于是者。
相与交武。
竭蹶于道。
唯恐其后。
虽优游厌饫。
固以为有馀者。
至则怃然自失。
就弟子之列。
南州高士潘兴嗣延之。
尝问其故。
公曰。
父严则子孝。
今来之训。
后日之范也。
譬诸地尔。
隆者下之。
洼者平之。
彼将登于千仞之上。
吾亦与之俱。
困而极于九困之下。
吾亦与之俱。
伎之穷。
则妄尽而自释也。
又曰。
姁之妪之。
春夏之所以生育也。
霜之雪之。
秋冬之所以成熟也。
吾欲无言。
得乎。
以佛手驴脚生缘三语。
问学者。
莫能契其旨。
天下丛林。
目为三关。
脱有詶者。
公无可否。
敛目危坐。
人莫涯其意。
延之又问其故。
公曰。
已过关者。
掉臂径去。
安知有关吏。
从吏问可否。
此未透关者也。
住黄龙法席之盛。
追媲泐潭。
马祖。
百丈大智。
熙宁二年三月十七日。
馔四祖惠日两专使。
会罢越。
跏趺寝室前。
大众环拥。
良久而化。
前一日说偈。
又七日阇维。
得五色舍利。
塔于山之前嶂。
阅世六十有八。
坐五十夏(或云。
阅世六十有六。
坐三十有七夏)。
大观四年春。
敕谥普觉。
赞曰。
山谷论临济宗旨曰。
如汉高之收韩信。
附耳语而封王。
即卧内而夺印。
伪游云梦。
而缚以力士。
绐贺陈狶。
而斩之钟室。
盖汉高无杀人剑。
韩信心亦不死。
宗师接人。
病多如此。
临济宗旨。
止要直下分明。
钳锤付在嫡子亲孙。
予观黄龙。
以三关语。
锻尽圣凡。
盖所谓嫡子亲孙。
本色钳锤者也。

人物简介

全宋诗
释倚遇(一○○三~一○七九),漳州(今属福建人)。俗姓林。师事北禅贤禅师,后住持分宁法昌寺(《五灯会元》卷一六)。神宗元丰二年卒,年七十七(《禅林僧宝传》卷二八)。今录诗三首。
禅林僧宝传·卷第二十八
禅师名倚遇。
漳州林氏子也。
为人奇逸。
有大志。
自剃发受具。
即杖策游方。
名著丛林。
浮山远禅师。
尝指以谓人曰。
后学行脚样子也。
辞远谒南岳芭蕉庵主谷泉。
三至三遭逐。
犹谒之。
泉揕之曰。
我此间。
虎狼纵横。
尿床鬼子。
三回五度。
来觅底物。
遇曰。
人言庵主见汾州。
泉乃解衣抖擞曰。
汝谓我见汾州。
有多少奇特。
遇即礼拜。
问曰。
审如庵主语。
客来将何祗待。
泉曰。
云门胡饼。
赵州茶。
遇曰。
谢供养。
泉曰。
我火种也未有。
早言谢。
谢什么。
遇乃去。
至北禅贤禅师。
问曰。
近离什么处。
遇曰。
福严。
曰。
思大鼻孔长多少。
遇曰。
与和尚当时见底一般。
曰。
且道老僧见时长多少。
遇曰。
和尚大似不曾到福严。
贤笑曰。
学语之流。
又问。
来时马大师健否。
遇曰。
健。
曰。
向汝道什么。
遇曰。
令北禅莫乱统。
贤曰。
念汝新到。
不欲打汝。
遇曰。
倚遇亦放过和尚。
乃罢。
遇因倒心师事之。
慈明禅师
住兴化。
过贤公室。
遇侍立。
看其谈笑。
贤曰。
汾阳师子。
可杀威狞。
慈明曰。
不见道。
来者咬杀。
贤曰。
审如此。
汾阳门下。
道绝人荒耶。
慈明举拂子曰。
这个因甚到今日。
贤未及对。
遇从旁曰。
养子不及父。
家门一世衰。
贤呵曰。
汝具什么眼目。
乃敢尔。
遇曰。
若是咬人师子。
终不与么。
慈明将去。
至龙牙像前。
指以问遇曰。
谁像。
遇曰龙牙。
慈明曰。
既是龙牙像。
何乃在北禅。
遇曰。
一彩两赛。
慈明曰。
像在此。
龙牙在什么处。
遇拟对。
慈明掌之曰。
莫道不能咬人。
遇曰。
乞儿见小利。
慈明呵逐之。
贤公除夕。
谓门弟子曰。
今夕无可分岁。
共烹露地白牛。
大家围炉。
向榾柮火。
唱村田乐。
何也。
免更倚他门户。
旁它墙。
乃下座。
有僧从后大呼曰。
县有吏至。
贤反顾问所以。
对曰。
和尚杀牛。
未纳皮角耳。
贤笑掷暖帽与之。
僧就拾得。
跪进曰。
天寒还和尚帽子。
贤问遇曰。
如何。
遇曰。
近日城中纸贵。
一状领过。
后还江南。
再游庐山。
寓止圆通。
时大觉琏公。
方赴 诏。
辞众曰。
此事分明。
须荐取。
莫教累劫受轮回。
遇问曰。
如何是此事。
曰荐取。
遇曰。
头上是天。
脚下是地。
荐个什么。
曰。
不是知音者。
徒劳话岁寒。
遇曰。
岂无方便。
曰。
胡人饮乳。
反怪良医。
遇曰。
暴虎凭河。
徒誇好手。
拍一拍皈众。
后游西山。
眷双岭深邃。
栖息三年。
与英邵武。
胜上座游。
应法昌请。
决别曰。
三年聚首。
无事不知。
检点将来。
不无渗漏。
以拄杖划一划曰。
这个且止。
宗门事作么生。
英曰。
须弥安鼻孔。
遇曰。
临崖看浒眼。
特地一场愁。
英曰。
深沙努眼睛。
遇曰。
争奈圣凡无异路。
方便有多门。
英曰。
铁蛇钻不入。
遇曰。
有甚共语处。
英曰。
自缘根力浅。
莫怨太阳春。
却划一划。
宗门且止。
这个事作么生。
遇欲掌之。
英约住曰。
这漳州子。
莫无去就。
然也是我致得。
法昌在分宁之北。
千峰万壑。
古屋数间。
遇至止安乐之。
火种刀耕。
衲子时有至者。
皆不堪其枯淡。
坐此成单丁。
开炉日。
辄以一力挝鼓。
升座曰。
法昌今日开炉。
行脚僧无一个。
惟有十八高人。
缄口围炉打坐。
不是规矩严难。
免见诸人话堕。
直饶口似秤磓。
未免灯笼勘破。
不知道绝功勋。
安用修因證果。
喝一喝云。
但能一念回心。
即脱二乘羁锁。
大宁宽禅师至。
遇画地作此<X79p0547_01.gif相。
便曳钁出。
翌日未升座。
谓宽曰。
昨日公按如何。
宽画此[○@牛]相。
即抹撒之。
遇曰。
宽禅头。
名下无虚人。
乃升座曰。
忽地晴天霹雳声。
禹门三级浪峥嵘。
几多头角为龙去。
虾蟹依前努眼睛。
南禅师至。
遇方植松。
南公曰。
小院子。
㘽许多松作么。
遇曰。
临济道底。
曰。
㘽得多少。
遇曰。
但见猿啼鹤宿。
耸汉侵云。
南公指石曰。
这里何不㘽。
遇曰。
功不浪施。
曰。
也知无下手处。
遇却指石上松曰。
从什么处得此来。
南公大笑曰。
苍天苍天。
乃作偈曰。
头戴华巾离少室。
所携席帽出长安。
鹫峰峰下重相见。
鼻孔元来总一般。
又画此<X79p0547_02.gif相示之。
遇和曰。
葫芦棚上挂冬瓜。
麦浪堆中钓得虾。
谁在画楼沽酒处。
相邀来吃赵州茶。
又画此<X79p0547_03.gif相答之。
南公曰。
铁牛对对黄金角。
木马双双白玉蹄。
为爱雪山香草细。
夜深乘月过前溪。
又画此㊀相示之。
遇曰。
玉麟带月离霄汉。
金凤衔花下䌽楼。
野老不嫌公子醉。
相将携手御街游。
又画此○答之。
时南公道被天下。
丛林宗之。
而遇与之酬唱。
如交友。
一时豪俊多归之。
宝觉心禅师问曰。
不是风兮。
不是幡。
黑花猫子面门斑。
夜行人只贪明月。
不觉和衣渡水寒。
岂不是和尚偈耶。
遇曰然。
有是语。
宝觉曰。
也太奇特。
遇曰。
汝道。
祖师前段为人。
后段为人。
对曰。
祖师终不妄语。
遇曰。
意作么生。
对曰。
岂不见道。
不是风动。
不是幡动。
遇曰。
如狐渡水。
有甚快活。
曰。
师意如何。
遇以拂子摇之。
对曰。
也是为蛇画足。
遇曰。
乱统作么。
对曰。
须是和尚始得。
徐德占布衣时。
未为人知。
遇特先识之。
山中往来。
为法喜之游。
及其将化。
前一日。
作偈别德占。
德占时方丁太夫人忧。
居家。
偈曰。
今年七十七。
出行须择日。
昨夜问龟哥。
报道明朝吉。
德占大惊。
呼灵源叟。
俱驰往。
遇方坐寝室。
以院务什物付监寺曰。
吾自住此山。
今三十年。
以护惜常住故。
每自莅之。
今行矣。
汝辈著精彩。
言毕举手中杖子曰。
且道这个付与阿谁。
德占灵源。
屏息无答者。
掷于地投床。
枕臂而化。
赞曰。
予观法昌契悟。
稳实宗趣淹博。
荷担云门气无丛林。
其应机施设。
锋不可犯。
殆亦明招独眼龙之流亚欤。
然所居荒村破院。
方其以一力挝鼓。
为十八泥像说禅。
虽不及真单徒之有众。
亦差胜生法师之聚石。
味其平生。
未尝不失将顿足。
想见标致也。

人物简介

全宋诗
释守芝,太原(今属山西)人,俗姓王。为汾阳昭禅师法嗣,南岳下十世,住端州大愚山。仁宗嘉祐初卒(《嘉泰普灯录》卷二,《宗统编年》作景祐元年卒)。事见《五灯会元》卷一二、《禅林僧宝传》卷一六、《补续高僧传》卷七。今录诗五首。
禅林僧宝传·卷第十六
禅师名守芝。
太原王氏子也。
少弃家。
依(或作于)潞州承天寺。
试法华经得度。
为大僧。
讲金刚般若经。
名满三河。
学者追崇之。
时昭禅师出世汾水。
芝疑之往观焉。
投诚入室。
特受印可。
南游住高安大愚。
升座揭香合子曰。
明头来明头合。
暗头来暗头合。
若道得。
天下横行。
道不得。
且合却。
僧问。
一切有为法。
如梦幻泡影。
真实事请师举。
芝曰。
两叚不同。
向下文长。
又问。
满身是眼。
口在什么处。
芝曰。
三跳。
进曰。
不会。
芝曰。
章底词秋罢。
歌韵向春生。
大众僧俗中。
皆有奇人。
且如本朝杨大年。
偈曰。
八角磨盘空里走。
金毛师子变作狗。
拟欲藏身北斗中。
应须合掌南辰后。
要会么。
一偈播诸方。
塞断衲僧口。
又曰。
鲁祖见僧来。
便面壁。
南泉曰。
我寻常向师僧道。
未具胞胎已前会取。
尚不得一个半个。
大愚即不然。
未具胞胎前会得。
打折你腰。
密谏李公守南昌。
请住西山翠岩。
开堂祝圣曰。
睿算增延。
法轮常转。
且道法轮如何转。
会么。
须弥顶上笑翻身。
却来堂中叠足坐。
阿呵呵。
是什么。
饭箩里坐却受饿。
和泥合水。
且与么过。
上士闻之熙熙。
下士闻之肯可。
思量却成口过。
要会么。
一六三四二。
直言曲七一。
桃李火中开。
黄昏后日出。
芝讥呵学者。
寡闻得少为足。
曰。
汾阳有十智同真法门。
锻佛祖钳锤。
今时禅者。
姿质不妙。
莫有成器者。
僧问。
如何是十智同真。
芝曰。
先师言。
夫说法者。
须具十智同真。
若不具十智同真。
邪正不辨。
缁素不分。
不能与人为眼目。
决断是非。
如鸟飞空而折翼。
如箭射的而断弦。
弦断故射的不中。
翼折故空不可飞。
弦壮翼牢。
空的俱彻。
作么生是十智同真。
如今一切点出。
一同一质。
二同大事。
三总同参。
四同真智(或云志)。
五同遍普。
六同具足。
七同得失。
八同生杀。
九同音吼。
十同得入。
先师又曰。
与什么人同得入。
与谁同音吼。
作么生是同生杀。
什么物同得失。
阿那个同具足。
是什么同遍普。
何人同真志(或作智)。
孰能总同参。
那个同大事。
何物同一质。
有点得出底么。
点得出者。
不吝慈悲。
点不出者。
未有参学眼在。
切须辩取。
要识是非。
面目见在。
芝曰。
先师曰。
要识是非。
面目见在。
也大省力。
后生晚学。
刺头向言句里。
贪着义味。
如驴舐尿处。
棒打不回。
盖为不广求知识。
遍历门风。
多是得一言半句。
便点头咽唾。
道已了办。
上座大有未稳当处在。
先师有十五家宗风歌。
号曰广智。
其词曰。
大道不说有高低。
真空那肯涉离微。
大海吞流同增减。
妙峰高耸总擎持。
万派千溪皆渤澥。
七金五岳尽须弥。
玉毫金色传灯后。
二三四七普闻知。
信衣息。
广开机。
诸方老宿任施为。
识心是本从头说。
迷心逐物却生疑。
芝曰。
此叙宗旨也。
或直指。
或巧施。
解道前纲出后机。
旨趣分明明似镜。
盲无慧目不能窥。
明眼士。
见精微。
不言胜负坠愚痴。
物物会同流智水。
门风逐便示宗枝。
即心佛。
非心佛。
历世明明无别物。
即此真心是我心。
犹是机权出。
芝曰。
此叙马祖宗派也。
或五位。
或三路。
施设随根巧回互。
不触当今是本宗。
展手通玄无佛祖。
芝曰。
此叙洞上宗派也。
或君臣。
或父子。
量器方圆无彼此。
士庶公侯一道平。
愚智贤豪明渐次。
芝曰。
此叙石霜宗派也。
有时敲。
有时唱。
随根问答谈谛当。
应接何曾失礼仪。
浅解之流却生谤。
或双明。
或单说。
只要当锋利禅悦。
开权不为斗聪明。
舒光只要辩贤哲。
有圆相。
有默论。
千里持来目视瞬。
万般巧妙一圆空。
烁迦罗眼通的信。
芝曰。
此叙沩仰宗派也。
或全提。
或全用。
万象森罗实不共。
青山不碍白云飞。
隐隐当台透金凤。
芝曰。
此叙石头药山宗派也。
象骨镜。
地藏月。
玄沙崇寿照无阙。
因公致问指归源。
旨趣来人明皎洁。
芝曰。
此叙雪峰地藏宗派也。
或称提。
或拈掇。
本色衲僧长击发。
句里明人事最精。
好手还同楔出楔。
或抬荐。
或垂手。
切要心空易开口。
不识先人出大悲。
管烛之徒照街走。
芝曰。
此叙云门宗派也。
德山棒。
临济喝。
独出乾坤解横抺。
从头谁管乱区分。
多口阿师不能说。
临机纵。
临机夺。
迅速机锋如电掣。
乾坤只在掌中持。
竹木精灵脑劈裂。
或宾主。
或料拣。
大展禅宗辩正眼。
三玄三要用当机。
四句百非一齐铲。
劝同袍。
莫强会。
少俊依前或窒碍。
不知宗脉莫漫汗。
永劫长沈生死海。
难逢难遇又难闻。
猛烈身心快通泰。
芝曰。
此叙德山临济宗派也。
慈明有善侍者。
号称明眼悦。
闻芝之风。
自石霜至大愚入室。
芝趯出履一只。
善退身而立。
芝俯取履。
善辄踏倒。
芝起面壁。
以手点津。
连画其壁三。
善瞠立其后。
芝旋转以履打。
至法堂。
善曰。
与么为人。
瞎却一城人眼在。
又有僧。
称讲金刚经。
问曰。
如是信解。
不生法相如何。
时有狗卧绳床前。
芝趯之。
狗起去。
问僧解么。
僧曰不解。
芝曰。
若解即成法相。
作偈曰。
沙里无油事可哀。
翠岩嚼饭喂婴孩。
一朝好恶知端的。
始觉从前满面灰。
嘉祐之初示寂。
塔于西山。
赞曰。
大愚翠岩皆余故园。
少时往来两山之间。
有老衲大父友也。
言芝无恙时事曰。
众未尝登三十辈。
屋老常以木拄将倾处。
过者疑将压焉。
芝提笠日走。
城郭村落。
寺如传舍。
粥饭亦有不继时。
追绎其高韵。
作偈曰。
庐山殿阁如生成。
食堂处处禅床折。
我此三门如冷灰。
尽日长廊卷风叶。
补续高僧传·习禅篇
禅师。
名守芝。
太原王氏子。
少弃家。
于潞州承天寺试法华得度。
为大僧。
讲金刚般若。
名满三河。
时汾阳禅望大振。
窃疑之往观焉。
同参者。
慈明琅琊等数人。
服诚阳室。
遂受印可。
南游住高安。
大愚上堂。
尝举汾阳十智同真话曰。
先师云要识是非面目现在也。
大省力后生。
晚学刺头。
向言句里。
贪著义味。
如驴舐尿处。
棒打不回。
盖为不广求知识。
遍历门风。
多是得一言半句。
便点头咽唾。
道已了办上座。
大有未稳当处在。
上堂大众集定乃曰。
现成公案也。
是打揲不办便下座。
慈明
有善侍者。
号称明眼。
闻师之风。
自石霜至大愚入室。
师趯出履一只。
善退身而立。
师俯取履。
善辄踏倒。
师起面壁。
以手点津。
连画其壁三。
善瞠立其后。
师旋转以履打。
至法堂。
善曰。
与么为人瞎却一城人眼在。
会中有僧。
日诵金刚经一百遍。
师令侍者唤至。
问曰。
闻汝日诵金刚经一百遍。
是否。
曰不敢。
师曰。
汝曾究经意否。
汝但日诵一遍。
参究佛意。
若一句下悟去。
如饮海水一滴。
便知百川之味。
僧如教。
一日诵至应如是知如是见如是信。
解不生法相处。
遂以白师。
师遽指床前狗子云。
狗子聻。
僧无语。
师便打出。
作偈曰。
砂里无油事可哀。
翠岩嚼饭喂婴孩。
一朝好恶知端的。
始觉从前满面灰。
称者谓。
师作偈绝精峭。
此盖其一斑云。
嘉祐初示寂。
塔于西山。
云峰悦公。
师之真子。
别有传。

人物简介

全宋诗
释谷泉,衡岳芭蕉庵住持,一号大道禅师(《五灯会元》卷一二),泉州(今属福建)人。
受法汾阳善昭禅师,乃临济宗南岳下十世。
朝归放浪湘中,参谒慈明禅师于道吾寺,住灵峰寺,后移住芭蕉庵。
嘉祐中卒(《禅林僧宝传》卷一五),年九十二(《神僧传》卷九)。
今录诗六首。
禅林僧宝传·卷第十五
禅师名谷泉。
泉南人也。
少聪敏。
性耐垢污。
大言不逊。
流俗憎之。
去为沙门。
拨置戒律。
任心而行。
眼盖衲子。
所至丛林。
辄删去。
泉不以介意。
造汾阳。
谒昭禅师。
昭奇之。
密受记莂。
南归放浪湘中。
慈明住道吾。
往省觐。
慈明问曰。
白云横谷口。
道人何处来。
泉左右顾曰。
夜来何处火。
烧出古人坟。
慈明呵曰。
未在更道看。
泉乃作虎声。
慈明以坐具摵之。
泉接住推置绳床上。
慈明亦作虎声。
泉大笑。
山有湫毒龙所蛰。
堕叶触波必雷雨连日。
过者不敢喘。
泉。
慈明暮归。
时秋暑。
捉其衣曰。
可同浴。
慈明掣肘径去。
于是泉解衣跃入。
霹雳随至。
腥风吹雨。
林木振摇。
慈明蹲草中。
意泉死矣。
须臾晴霁。
忽引颈出波间曰㘞。
后登衡岳之顶灵峰寺(或云。
云峰寺)。
住懒瓒岩。
又移住芭蕉。
将移居保真。
大书壁曰。
予此芭蕉庵。
幽占堆云处。
般般异境未暇数。
先看矮松三四树。
寒来烧枯杉。
饥餐大紫芋。
而今弃之去。
不知谁来住。
住保真庵。
盖衡湘至险绝处。
夜地坐祝融峰下。
有大蟒盘绕之。
泉解衣带。
缚其腰。
中夜不见。
明日杖策。
遍山寻之。
衣带缠枯松上。
盖松妖也。
又自后洞。
负一石像。
至南台。
像无虑数百斤。
众僧惊骇。
莫知其来。
后洞僧亦莫知其去。
遂相传为飞来罗汉。
尝过衡山县。
见屠者斫肉。
立其旁作可怜态。
指其肉又指其口。
屠问曰。
汝哑耶。
即肯首。
屠怜之。
割巨脔置钵中。
泉喜出望外。
发谢而去。
一市大笑。
而泉自若。
以杖荷大酒瓢。
往来山中。
人问瓢中何物。
曰大道浆也。
自作偈曰。
我又谁管你天。
谁管你地。
著个破纸袄。
一味工打睡。
一任金乌东上。
玉兔西坠。
荣辱何预我。
兴亡不相关。
一条拄杖一胡芦。
闲走南山与北山。
醉卧山路间。
大雪起。
作偈曰。
今朝甚好雪。
纷纷如秋月。
文殊不出头。
普贤呈丑拙。
畜一奴名调古。
日令拾薪汲涧。
或呼对坐岩石间。
赠之以偈曰。
我有山童名调古。
不诵经。
不礼祖。
解般榾柮禦冬寒。
随分衣裳破不补。
会栽蔬。
能种芋。
千山万山去无惧。
阿呵呵。
有甚讨处。
慈明迁住福严。
泉又往省之。
少留而还。
作偈寄之曰。
相别而今又半年。
不知谁共对谈禅。
一般秀色湘山里。
汝自匡徒我自眠。
慈明笑而已。
乃令南公更谒泉。
泉与语惊曰。
五州管内。
乃有此匾头道人耶。
南公夏于法轮。
泉因写偈。
招之曰。
一自与师论大道。
别来罕有同人到。
如今抛却老狂僧。
却去𡵺嵝峰头坐。
大雪漫漫。
猿声寂寂。
独吟咏。
自歌曲。
奇哉大道。
知音难得。
孤云何日却归山。
共坐庵前盘陀石。
南公讥其坦率。
戏酬以偈曰。
饮光论劫坐禅。
布袋经年落魄。
疥狗不愿生天。
却笑云中白鹤。
云峰悦公访之。
泉以偈赠之曰。
高才悦禅者。
心如孩儿貌山野。
特特扶筇远谒予。
三年见之如初也。
不参禅不问道。
寻常只倡渔家傲。
禅人见渠冷如灰。
渠见禅人淡如皂。
有结伴诣常宁。
拜阿育王所藏舍利塔者。
以偈赠之曰。
诸禅结伴游玉塔。
灵踪胜境将心劄。
归来举似看如何。
何似狂僧无缝塔。
无缝塔。
最难邈。
岂同白玉受人踏。
五湖四海尽云奔。
踏破几多鞋共靸。
无缝塔。
甚匼匝。
若遇同人方始答。
忽然展手借样看。
便与拦腮鼓一搭。
嘉祐中。
男子冷清妖言诛。
泉坐清曾经由庵中。
决杖配彬州牢城。
盛暑负土经通衢。
弛担说偈曰。
今朝六月六。
谷泉被气𡎺。
不是上天堂。
便是入地狱。
言讫微笑。
泊然如蝉蜕。
阇维舍利不可胜数。
郴人塔之。
至今祠焉。
神僧传·卷第九
释谷泉。
未详其姓氏。
泉南人也。
少聪敏性耐垢污。
大言不逊流俗憎之。
去为沙门。
拨置戒律任心而行。
造汾阳谒昭禅师。
昭奇之密受记莂。
南归放浪湘中。
慈明住道。
吾往省觐。
慈明问曰。
白云横谷口。
道人何处来。
泉左右顾曰。
夜来何处火。
烧出古人坟。
慈明呵曰。
未在更道看。
泉乃作虎声。
慈明以坐具摵之。
泉接住推置绳床上。
慈明亦作虎声。
泉大笑。
山有湫毒龙所蛰。
堕叶触波必雷雨连日。
过者不敢喘泉。
慈明暮归。
时秋暑。
捉其衣曰可同浴。
慈明掣肘径去。
于是泉解衣跃入霹雳随至。
腥风吹雨林木振摇。
慈明蹲草中。
意泉死矣。
须臾晴霁。
忽引颈出波间曰㘞(音祸)后登衡岳之顶灵峰寺住懒瓒岩。
又移住芭蕉。
将移居保真。
大书壁曰。
余此芭蕉庵幽占堆云处。
般般异境未暇数。
先看矮松三四树。
寒来烧枯杉。
饥餐大紫芋。
而今弃之去。
不知谁来住。
住保真庵。
盖衡湘至险绝处。
夜地坐祝融峰下。
有大蟒盘绕之。
泉解衣带缚其腰。
中夜不见。
明日杖策遍山寻之。
衣带缠枯松上。
盖松妖也。
又自后洞负一石像至南台。
像无虑数百斤。
众僧惊骇莫知其来。
后洞僧亦莫知其去。
遂相传为飞来罗汉。
尝过衡山县见屠者斫肉。
立其旁作可怜态。
指其肉又指其口。
屠问曰。
汝哑耶。
即肯首。
屠怜之割巨脔置盆中。
泉喜出望外发谢而去。
一市大笑。
而泉自若。
化于嘉祐十五年六月六日。
阅世九十有二。
坐六十四夏。
郴人塔之至今祠焉。
补续高僧传·习禅篇
谷泉。
泉南人也。
少聪敏。
性耐垢污。
大言不逊。
流俗憎之。
去为沙门。
拨置戒律。
任心而行。
眼盖衲子。
所至丛林辄删去。
泉不以介意。
造汾阳。
阳奇之。
密受记莂。
南归放浪。
湘中数来往。
道吾访慈明
道吾有湫。
毒龙所蛰。
堕叶触波。
必雷雨连日。
过者不敢喘。
慈明暮归。
时秋暑。
捉其衣曰。
可同浴。
慈明掣肘径去。
于是。
泉解衣跃入。
霹雳随至。
腥风吹雨。
林木震摇。
慈明蹲草中。
意泉死矣。
须臾晴霁。
忽引颈出波间。
曰㘞。
后住南岳懒瓒岩。
又移住芭蕉。
将复移保真。
大书芭蕉壁曰。
予此芭蕉庵。
幽占堆云处。
般般异境未暇数。
先看矮松三四树。
寒来烧枯杉。
饥餐大紫芋。
而今弃之去。
不知谁来住。
住保真。
夜地坐祝融峰下。
有大蟒盘绕之。
泉解衣带缚其腰。
明日杖策寻之。
衣带[联-耳+糸]松枝上。
盖松妖也。
尝过衡山县。
见屠者斫肉。
立其旁。
作可怜态。
指其肉。
又指其口。
屠问曰。
汝哑耶。
即肯首。
屠怜之。
割巨脔置钵中。
泉喜出。
望外感谢而去。
一市大笑。
而泉自若。
以杖荷大酒瓢。
往来山中。
人问瓢中何物。
曰。
大道浆也。
作偈曰。
我又谁管你天。
谁管你地。
著个破纸袄。
一味工打睡。
一任金乌东上。
玉兔西坠。
荣辱何预我。
兴亡不相关。
一条柱杖。
一葫芦间。
走南山与北山。
畜一奴名调古。
日令拾薪汲涧。
或呼对坐岩石间。
赠之以偈曰。
我有山童名调古。
不诵经不礼祖。
解般榾柮禦冬寒。
随分衣裳破不补。
会栽蔬能种芋。
千山万山去无惧。
阿呵呵有甚讨处倚。
遇上座来参。
问庵主在么。
泉曰。
谁。
曰行脚僧。
曰作甚么。
曰礼拜庵主。
曰恰值庵主不在。
曰你聻泉。
曰向道不在。
说甚么你。
我拽棒趁出。
次日来。
又趁出。
一日又来。
泉拦胸扭住曰。
我这里虎狼纵横尿床。
鬼子三回两度。
来讨甚么。
曰人言庵主亲见汾阳来。
泉解衣抖擞曰。
你道我见汾阳来。
有多少奇特。
再访慈明
作偈寄之曰。
相别而今又半年。
不知谁共对谈禅。
一般秀色湘山里。
汝自匡徒我自眠。
慈明笑而已。
乃令南公更谒泉。
泉与语。
惊曰。
五州管内。
乃有此匾头道人耶。
嘉祐中。
男子冷清妖言诛。
泉坐清曾经由庵中。
决杖配郴州牢城。
盛暑负土经通衢。
弛担说偈曰。
今朝六月六。
谷泉被气𡎺。
不是上天堂。
便是入地狱。
言讫微笑。
泊然蝉蜕。
阇维。
舍利不可胜数。
郴人塔而祠焉。

人物简介

禅林僧宝传·卷第二十七
禅师名赞元。
字万宗。
婺州义乌人。
双林傅大士之远孙也。
三岁出家。
七岁为大僧。
性重迟。
闲靖寡言。
视之如鄙朴人。
然于传记。
无所不窥。
吐为词语。
多绝尘之韵。
特罕作耳。
年十五游方。
至石霜。
慈明禅师
助舂破薪。
泯泯混十年。
慈明移南岳。
又与俱。
及殁葬骨石于石霜。
植种八年乃去。
兄事蒋山心禅师。
心殁。
以元继其席。
舒王初丁太夫人忧。
读经山中。
与元游如昆弟。
问祖师意旨。
元不答。
王益扣之。
元曰。
公般若有障三。
有近道之质一。
更一两生来。
恐纯熟。
王曰。
愿闻其说。
元曰。
公受气刚大。
世缘深。
以刚大气。
遭深世缘。
必以身任天下之重。
怀经济之志。
用舍不能必。
则心未平。
以未平之心。
持经世之志。
何时能一念万年哉。
又多怒。
而学问尚理。
于道为所知愚。
此其三也。
特视名利如脱发。
甘澹泊如头陀。
此为近道。
且当以教乘滋茂之。
可也。
王再拜受教。
自熙宁之初。
王入对。
遂大用至真拜。
贵震天下。
无月无耗。
元未尝发视。
客来无贵贱。
寒温外无别语。
即敛目如入定。
客即去。
尝馔僧。
俄报火厨库。
且及潮音堂。
众吐饭苍黄。
蚁窘蜂闹。
而元啜啖自若。
高视屋梁。
食毕无所问。
又尝出郭。
有狂人入寺。
手刃一僧。
即自杀尸相枕。
左右走报。
交武于道。
自白下门。
群从而归。
元过尸处。
未尝视。
登寝堂危坐。
职事者侧立。
冀元有以处之。
而敛目如平日。
于是稍稍隐去。
卒不问。
王弟平甫。
豪纵于人物。
慎许可。
见元即悚然加敬。
问佛法大意。
元复有难色。
平甫固请为说。
元曰。
佛祖无所异于人。
所以异者。
能自护心念耳。
岑楼之木。
必有本。
本于毫末。
滔天之水。
必有原。
原于滥觞。
清净心中。
无故动念。
危乎岌哉。
甚于岑楼。
浩然横肆。
甚于滔天。
其可动耶。
佛祖更相付授。
必丁宁之曰。
善自护持。
平甫曰。
佛法止于此乎。
元曰。
至美不华。
至言不烦。
夫华与烦。
去道远甚。
而流俗以之。
申公论治世之法。
犹谓为治者。
不至多言。
顾力行如何耳。
况出世间法乎。
元丰之初。
王罢政府。
舟至石头。
夜造山拜坟。
士大夫车骑。
填山谷。
王入寺。
已二鼓。
元出迎。
一揖而退。
王坐东偏。
从官宾客满坐。
王环视。
问元所在。
侍者对曰。
已寝久矣。
王笑之王。
结屋定林。
往来山中。
又十年。
稍觉烦动。
即造元相向。
默坐终日而去。
有诗赠之。
其略曰。
不与物违真道广。
每随缘起自禅深。
舌根已净谁能坏。
足迹如空我得寻。
人以为实录。
元祐之初。
曰吾欲还东吴。
促办严俄化。
王哭之恸。
塔于蒋陵之东。
平甫状其行碑山中。
赞曰。
舒王尝手题其像曰。
贤哉人也。
行厉而容寂。
知言而能默。
誉荣弗喜。
辱毁弗戚。
弗矜弗克。
人自称德。
有缁有白。
来自南北。
弗顺弗逆。
弗抗弗抑。
弗观汝华。
唯食己实。
孰其嗣之。
我有遗则。
予读此词。
知其为本色住山人也。
新续高僧传·习禅篇第三之一
释赞元,字普宗,一字觉海,姓傅氏,义乌人也。
为双林傅大士之裔,三岁出家,七岁为大僧,受具足。
年十五,游远方,造石霜,见慈明圆,乃曰:“好好著槽厂去。
”赞元作驴鸣,明曰:“真法器也。
”请为侍者。
二十年后,阐法苏台天笔龙华白云,兄事蒋山心公。
心没,江宁府帅请居宝公道场,提振宗要,诸方推服。
丞相王安石重其德望,奏赐章服。
安石致仕,结庐定林山中,与之萧散林下,清谈终日。
元祐元年九月示寂,安石痛哭,为造塔焉。
共 10 首